1.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问题
本题考查你的溶解度和看图像的能力
曲线之间有交点说明要指定区间才能说哪个的溶解度大,注意横轴是温度,纵轴是溶解度
交点是在温度为t2时,此时的溶解度相等,溶解能力有:相等质量的溶剂肯定是相等质量的溶质。其次本题要注意他们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还要注意溶解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溶解度指的是一定条件下的改物质溶解的量,是一个常量。而质量分数是与溶液中溶质有关,他们是相互独立概念。别混淆
答案楼上已解,选B。A错,C、D不一定
2. 在初三化学中,课题,溶液。中如何从图像上区分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例如
这是溶解度曲线图形题,记住一点就可以了,正好在曲线上的点都是该曲线所表示物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都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以上的点都是有固体析出的饱和溶液。
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在对应温度下相同,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3. 求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图题目
给你看看各地中考题:
1.40℃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同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固体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仔细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②烧杯甲里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③40℃时,烧杯_______里溶液中水量最少。
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1)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g;
(2)当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溶液的温度是;
(3)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4)把100g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从40℃降温到20℃,此时乙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3.请回答下列有关溶液的问题。
(1)把面粉与酒精分别加入蒸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2)右图4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当温度高于20℃,溶解度:ab。(填“>”“<”或“=”)
②20℃,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是ab。(填“>”“<”或“=”)
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5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5.3.如图6是X、Y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0℃时,60gX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B.20℃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
C.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从30℃降至20℃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D.20℃时,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1.20--30b.c丙
2.(1)50(2)20℃(3)加水(或升温)(4)10%
3.(1)酒精(2)①>②<
4.D
5.C
4. 初三化学题 溶液
简单的解析:
牛奶是多种分散系的混合物。
事实上,牛奶中除胶体成份外,还有乳浊液成份。
咖啡不是溶液,不是乳浊液,也不是胶体,是乳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稳定,澄清.
浊液的基本特征是:不稳定,久置会分层.
复杂的解析:
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或称乳状液)。如石油原油、橡胶的乳胶、油漆等都是乳浊液。乳浊液一般不透明。
乳浊液中小液滴(分散质)的直径一般是直径在10-7m~10-5m。乳浊液较不稳定,容易发生分层现象。加入乳化剂,则可增加其稳定性。乳化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油—水界面上吸附或密集,形成一种保护膜,阻止液滴互相接近而合并。例如农药蒽油乳剂,就是用肥皂作乳化剂的,将蒽油分散在水中,形成较稳定的乳浊液。乳浊液一般有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类型。
有些乳浊液比较复杂,如牛奶,经过分析,一般牛奶里平均含酪素3%,乳蛋白0.53%,脂肪3.64%,乳糖4.88%,其余是水分。脂肪和水形成乳浊液,酪素和乳蛋白均形成胶体,乳糖溶于水形成溶液。一般来说,一个多相液态分散系统,其中有一种不溶于水的液体以小液滴(直径大于10-7m)的形式存在,就叫乳浊液,因此牛奶就属于乳浊液。
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或叫悬浮液)。如泥水等。
悬浊液里固体小颗粒的直径(分散质)一般是直径在10-7m~10-3m,稳定性差,不均匀,不透明,容易发生沉淀现象。在农药加工方面,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解于水的固体农药制成可湿性粉剂。使用时把可湿性粉剂用一定量的水稀释就制成悬浊液,把它喷洒在受虫害的农作物上,可减少药液的散失。
5. 初三化学溶液题
解:设2.8g铁屑产生氯化铁的质量是x
…Fe+2HCl=FeCl2+H2↑
…56……………………2
2.8g……………………x
所以56/2.8g=2/x
解得x=0.1g
所以天平左边总共加重2.8g-0.1g=2.7g
(加入铁屑的质量-逸散出去的氢气的质量=增加的质量)
要想使天平平衡,所以天平右边也应当加重2.8g。
设加入碳酸钙的质量是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y……………………………z
所以100/y=44/z
所以z=0.44y
又因为总共需要增加2.7g
所以y-z=0.56y=2.7g
所以y=2.7÷0.56=4.82g(这一步约等了)
答:应当加入4.82g碳酸钙
楼上请注意,100-44=56,而不是66哦!
6. 初三化学题,关于溶液的,高手来,求详细讲解~!
由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滤后的滤渣是二氧化锰,就是2克,然后用反应后剩余物总质量34.4克减去2克二氧化锰就是反应后溶液的质量32.4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之所以减少是因为放出了氧气,用反应前溶液34克减去反应后溶液32.4克就是放出的氧气的质量,为1.6克。
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设原来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x克溶质,
2H2O2=2H2O+O2↑
68
:
32
x
:
1.6
经计算,x=3.4(克)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3.4/34=0.1=10%
答:生成氧气1.6克;瓶内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7. 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1)紧扣特征,弄清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
(2)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8. 初三化学,溶解度图像怎么看什么时候要平移点来比较
图像题有
pH随所加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向稀硫酸中加入NaOH
溶液,
pH随加入NaOH
溶液的量的变化;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氢气的量与金属的量的关系图像;质量守恒定律的图像等等。解决这类题主要是分析清楚关系对症下药。溶解度曲线题主要是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从高温的饱和溶液降低到低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从高温的饱和溶液降低到低温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并同时比较这两种物质在这一低温时溶质质量分数相对大小时,还要看起始的高温时的溶解度。)
9. 初三化学溶液题,求解,须过程
D
若原溶液饱和,10g 水-析出2g,则20g水应析出4g。
蒸发10g水后有晶体析出,说明此时溶液已饱和。
蒸发20g水实际析出6g,水相差10g,而A物质相差4g,则相当于10g水中最多可溶解(6-2)g A物质(差量法)。
所以选D。
10. 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技巧
关于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技巧解析如下: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以及条件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用数学上坐标轴的方法表示条件对反应速率、转化率、产率以及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等相互关系的图像,称为化学平衡图像。
③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关系,注意图像的走向是否符合给定的反应,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也可以根据坐标的数据,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中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
④看清起点、拐点、终点,注意图像是否经过“原点”,即是否有“O”项,尤其是特殊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⑤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