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几种化学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实验、练习、讨论和自学辅导等。
根据初中化学教材内容,可采取下以教学方法:
1.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
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由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内动力大,对理论问题认识清楚。
2.提倡采用“边讲边实验法”及“对比迁移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某种物质的性质时都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并要求观察时认真细致,逐步培养观察能力。有条件的要在演示实验后,再让学生亲自做一遍实验。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做好C,S,P和Fe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学生认识氧气化学性质的关键。当教师演示实验后,可让学生把学生实验“氧气的性质”放在课堂上做,以增强感性认识。当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可用“对比迁移法”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
3.提倡用“讲练结合法”进行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的教学。
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是初中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难点的分散。因此对这些难点的教学适宜采用分散教学,宜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勤练的“讲练结合法”,这种教学法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教师精讲,提出练习任务,说明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经常地让学生写每一个元素符号或化学方程式时要会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现象。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明练习的方法并作出必要的示范,由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分别辅导,练习之后学生相互交流或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在检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纠正和讲解。另外化学计算的练习还要目的明确,题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学为主的“导读法”、“讨论法”进行叙述性内容的教学。
新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文字表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自己学懂,对于这种类型的教材内容,采用以自学为主、阅读、讨论、演讲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事先编制自学提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学提纲自行阅读,读后解答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练习题,然后学生互相讨论矫正,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回辅导、重点指导、释疑解难、收集信息。在学生相互矫正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拔、启发或讲解,最后也可让学生演讲、小结。这种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不断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5.灵活处理“家庭小实验”和“选做实验”、“常识性介绍”和“选学内容”等内容。
由于学校及家庭的实际条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在家做时会产生困难。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采取课内、学生与家庭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难,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及“选做实验”的优势,又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新教材编入的“常识性介绍”及“选学”内容,语言叙述丰富有趣,学生愿读、易懂,且常常以形象逼真科学的图表描绘。这些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果把这些内容同以往教学一样放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既造成教学课时上的紧张,又发挥不了教材特点,因此,在教学上也要灵活处理,采用详讲与学生自学,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既能解决课时紧张的矛盾,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㈡ 初中化学教学技巧有哪些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技巧问题,很多老师都提出了很好的观点,在这里我将部分教学技巧总结了下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教学技巧
1.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地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教学语言在字斟句酌、符合学科知识的前提下,还应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疲劳,激发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我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是对化学实验。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精讲,指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庞杂,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实验教学是抓好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我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教学。我认为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1.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并试着做一做课后的练习。
2.常复习,多记忆,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作业。
3.吃透课本,联系实际,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
4.重视实验,培养兴趣,认真细致的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学习化学前准备两个笔记本。
㈢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率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依然搞得轰轰烈烈,我们既要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又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减负不能降质,还要达成增效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得不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做足文章。那么,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进行有效教学,即从提高课堂效率做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一是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二是要理解学生,正确看待学生;三是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二、最大化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1、开展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改下的教学,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并形成假设方案,最后对假设进行验证与交流。
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实验原理是什么?难道只能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能否用木炭来代替?如果能用,应该怎么做?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一系列探究实验。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如用木炭代替红磷,但集气瓶中放NaOH溶液代替水的;有用凸透镜聚光加热的等等。并且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置的优点和不足,分析溶液进入集气瓶不到1/5的原因,并要求学生找到一般规律,对生成物和反应物的要求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探究报告。
学生们集思广益、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想出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实验设计得更加完善,实验更加成功,那么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师先不加以评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去探究,让实验事实说话,这样学生体会会更深。
2、建立学习小组,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这是现在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的难题。
管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化整为零,使活动单元缩小化,任务具体化,效益就能最大化。我实行小组自主管理,我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6人。各小组选出组长一名,对小组负责,小组内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展开互助学习,一个同学会,其他同学都会了;在课堂进行一些小组间的竞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经常搞一些辩论活动,让学生学会沟通、表达自己、展示自我。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景,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酸碱中和反应》一课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学生表演小品】上课铃声一响,有一同学走进教室突然感到胃很不舒服,可能是胃酸过多引起的。然后让全班同学帮助该同学解决这一难题。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给她吃胃舒平,有的说:吃氢氧化镁,有的说:吃鸡蛋壳,有的用墨鱼骨,有的用小苏打等等。学生表演惟妙惟肖,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4、利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快乐学习?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元素符号,学生很难很快记住,为此我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地布置给学生,并实施形象化教学,如H像梯子能爬高,C像半月能照明,O像嘴巴能呼吸……并让学生制成小卡片,上课时让学生比赛,看谁记得牢记得快;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5、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参观化工厂、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活动,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化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些活动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有一桶水。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主导却是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科了解得越多,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或者使用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游刃有余。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锻炼,不断地汲取知识、充实自己、
㈣ 学好初中化学的七大方法技巧
学好初中化学的七大方法技巧具体如下
第一 勤思考 敢提问
化学作为初三才开始的一门新学科,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同学们要多问为什么。一定要敢说,敢问,敢质疑,不要担心说错会被老师会批评。(相反老师喜欢这样的学生)
第五 勤动手,细观察
做实验前要写好实验报告,在理论上理清本次实验的内容,去了实验室要从现象上验证它。如果没有出现理论上的现象,要分析为什么。(是操作问题,还是药品量的问题)这样做实验才有乐趣。
一定要自己动手。同学们去了实验室,一般都是胆子大的操作,其他人只是围观或者递个东西什么的。久而久之,胆大的学生越做越好,围观的那群人几乎不会做实验。
第六 求落实
不管是学到的理论知识还是做过的实验,我们一定要落实。这样我们才能把老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总结,学习化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水到渠成!
㈤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 通过化学史教学感悟科学方法
自然科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是在科学家们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摸索、积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他们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和创造思维,具体体现在他们探索自然世界的足迹之中。化学发展史能充分展现科学发现的过程,为化学科学方法教学提供生动而丰富的材料,使学生更全面而系统地体会科学方法。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如拉瓦锡、卢瑟福、侯德榜、门捷列夫等众多中外化学家,他们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精妙绝伦的实验构思,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科学方法教学素材。例如,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粒子散射实验,标志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征程迈进了一大步。他所采用的实验、模型的科学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提供这样的素材:17世纪时,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敞口的曲颈颤中加热金属汞,发现加热后质量增加了,他得出结论,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事隔百年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做了密闭曲颈颤中加热金属汞的实验,他发现密闭时称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发展史上科学家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仿效、去运用。从化学发展史中吸取化学思维、化学方法的精髓。
二、根据初中生认知特点进行科学方法教学
初中是学生接触化学的起始年级。从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的角度考虑,完全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表示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体现了科学方法本身的层次性。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科学既是知识体系,更是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知识,理解科学过程,才能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素养。同时,学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按科学研究的要求来要求学生,否则学生会因达不到要求而失去兴趣。
1.通过知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应用处于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完全是靠教师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其中的。尤其是在化学教学的初始阶段,如果直接将各种科学方法以显性的形式教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机械识记,学生不但难以理解,而且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科学方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在学生不经意间引入某种科学方法,诱导学生自主能动地去了解和运有科学方法,真正把握某种科学方法的精髓。将科学方法教学的内容渗透在知识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建立、发展,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不断完善和应用过程中,以及各知识点相关联的地方,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因此抓住知识和方法的结合点是通过知识教学渗透方法教育的关键。
2.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
化学知识涉及的面宽且量大,内容分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易冲动、学习的韧性与持久性欠缺,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知识网络、使学习更具持续性和连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化学科学方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几种认知规律,建立一个知识网络。
为了系统掌握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就必须找出各种元素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这些知识体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从而将单一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便牢固掌握。而基本理论的学习则要善于联系实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一些知识串起来,进行整理,从而形成固有的规律。
三、通过实验探究强化科学方法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渗透是科学方法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中经常要用到各种科学方法,实验的过程也往往是科学研究过程的缩影,实验探究更是科学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化,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法。
例如,对燃烧条件的探究、紫色石蕊小花为什么变红的探究(是二氧化碳,是水还是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物)等等实验探究中就体现了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由于科学方法的培养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的,学生就能在运用科学方法的实践中体验和领悟科学方法,这些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也就能动态地存储在学生的意识中。
总之,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科学方法作为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蕴含有极大的知识价值,它能够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必将使当前的化学教学能尽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化学学科发展的需求、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
㈥ 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正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要运用教学这门艺术,从各个环节和因素做起,让化学课更精彩更高效,让初中化学这门新开的自然科学成为学生的欢乐的学习天地。对于初中化学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时还可能没有掌握其特有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要运用教学这门艺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省时省力。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因此结和我校的“指导自学,以练促能”教学模式,浅谈几点如何构建高效课与大家探讨: 一、课堂要简约、行之有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中心 极值原理,又称简约性原理,即用最简洁、最凝练的模式或定律去囊括和浓缩最大量、最丰富的事物和理象。所以说在化学课堂其实不必要搞的很华丽,而在教学过程中,用最简单,最直接,最明了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所学的重点,难点,及知识要点。就象一把剑一样直击要害,而不必有那么多的花架子。因些我们在化学课之前让学生预习(这样的预习可以有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学习起来效果更高),然后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互动或都提问的形势。这样课堂学习就非常直接简单,简约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讨论后能明白的不讲,学生讨论后还不明白的教师给予点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要“精讲”。既然要做到课堂精讲,教师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备课是基础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只有备好课,做到有备无患,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应该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课之前就应该想好如何去做,就好象导演的剧本一样,本节讲的重难点内容,如何突破,如何实施在课前就要想好,才能达到精讲的目的。例如在教到第一章第三小节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在备课过程中设想到把讲台完全让给了我的学生。我预先把仪器和一些药品放在实验桌上,让学生他们自己去观察,然后我就把实验操作的注意点说了一下,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边演示边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演示完了再让其他同学来指正和评价。这样一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课的气氛活了,学生们学得有劲,教师教的轻松。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得口出白沫,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在课堂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只有在备课过程中都要设想到,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要真正做到精讲,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竭力避免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2、课堂精讲是关键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无论是进行何种类型的教育,无论教育发展到何种程度,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始终是一个真理。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高效呢?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上精讲。在课堂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应该就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的课堂。从新课程的视角来衡量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高效,首先要看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是否达到了相应的维度;其次要看教学过程是否是真正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最后要看教与学的过程是否是和谐、灵动、充满生命力的,是否能够体现出教、学双方的相互激励、共同成长。哪么这些最终的实现就是要将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要精练,点拨在精确。作为学生必须成为是表演的主体,作为教师应该通过主导性的指导、点播,浓缩课堂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演戏”,至多偶尔客串一下“配角”,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做到启发性、点播性的讲授,做到点到为止;让你的学生充分去“演”去“练”,在充分地、有效地练的过程中进入“角色”、领悟知识,理解原理,发展能力。 3、精练精反馈是课堂高效明证 精讲到位了,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精练的问题。精练与及时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讲不练,就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大量的参考资料上的习题印给学生做,搞题海战术,这种无效的练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消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真正做到精练,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习题剪贴法”,即教师在详细了解教材内容(包括教材中的插图、实验活动与探究、讨论、资料、习题等),确定出重点和难点后,把几本参考书上有价值的题目剪贴到一张白纸上,整理成一份考卷。关于“重点知识怎样让学生掌握?难点又准备采取什么方法予以突破?“哪些知识需要进行重新整合?”等等问题,只有通过教师多研究教材,多钻研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来解决。我相信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学生节省了写化学作业的时间,又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大大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果。总之,精讲精练及时反馈的目的在于使在学生主动的练习中,认真体会教师的讲,进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古人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教会学生学习必须重视方法的传授,即把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综合学科,它的基础不仅体现在知识方面,而且更重要是在科学思维的方法方面。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采取的教学方法,必须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领悟和掌握,教法一定要为学法服务。只有这样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事北而功半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因些在课堂上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科学方法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获取知识的方法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等方法,利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去提炼相关化学信息,促使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新思想,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如哪些学法的培养 我们目前的教学,偏重了双基。但我们也看到了这种现状,有些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双基”比较牢固,但成绩一直不理想。这样我们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运用模式中的合作探究,将化学实验合理安排其中;在模式中的总结评价不但要让学生相互点评,同时教师也要重点点评特别是一些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大,效率更高。 三、化学实验是建构高效课堂的本质 化学是一门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产生问题和问题情境。好的实验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利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明显现象使学生感到疑惑和不解,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探究的学习动机,那么就能很顺利地完成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与理解。比如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得出,我们只需要营造这样一个环境就行了:把金属镁、锌、铁、铜分别放在稀硫酸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是否放出氢气,以及放出氢气的快慢,他们就能得出金属的活泼性有快有慢。再如空气的组成用实验测定:当集气瓶内的红磷燃烧完毕,水上升至五分之一时,我立即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水只上升五分之一?围绕这个实验,引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空气的组成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同样,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并不一定需要按部就班逐一讲解,而是设计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 1.氧气和氢气实验室制法的装置及收集的方法有何异同?为什么一个需要加热,一个不需要加热;一个用向上排气法,一个用向下排气法? 2.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应该怎样装配仪器?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又应该怎样收集、验证、验满?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具有连贯性。学生通过讨论能逐一得出结论。所以我在这一内容的处理上由学生自己讨论,然后上台说出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并亲自动手操作整个实验过程,其他学生观察,如有异议,可相互补充,并鼓励创新设计。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必须重视和挖掘化学实验的功能。新教材中没有明确的学生分组实验,很多教师怕麻烦,要么不做实验而纯粹讲实验,要么把实验全部作为演示实验处理,甚至将实验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背记。在从表面上看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化学实验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功能给抹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一个过程,但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必将对教学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将使学生受益终生,从长远角度和知识运用等方面是高效。因此教师必须对化学实验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监控学生,一种可能是实验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白白浪费了时间;另一种可能是学生因随意操作而造成意外伤害。因此,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是严格的,必须让学生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之前必须要对学生说清楚化学实验室中的基本要求,如规范的操作和各种药品的使用与保管等;在进行每一次实验之前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事先要审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并要求学生按规范步骤认真操作;要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师生共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快乐、失败的苦涩,师生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要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收获的快乐,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倾听、交流、合作,学会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四、媒体运用应简单而清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尤其是针对一些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较慢的化学变化,瞬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工生产流程,以及一些有危险的实验描述、模拟,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标新立异”的模拟,能很容易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直观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比如讲一氧化碳的性质时,由于一氧化碳有剧毒,而中学化学实验室又没有制取有毒气体的通风橱,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网上资源来完成一氧化碳可燃性、还原性的实验。这些形象逼真的实验时而停止、时而展现、时而分散、时而组合,学生一目了然,无疑会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合理设计“学案”,确保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要求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情况,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领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习得能力,求得发展。 1、“学案”设计的原则 (1)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3)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5)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学案”编制的内容 (1)把教学中常用的基础知识、化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常规的预习、听课、查阅资料,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2)随堂性的“导学提纲”,将本堂学习资料或任务作学法上的加工,转化成学生易感兴趣、易于掌握的具体形式,从而指导学生快速、有效地 学习。在设计上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练导引,主要是提出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点知识、难点分析、教学时间安排,以及教学过程中需要的预备知识、工具和参考资料等。二是导学内容,主要是提出学习要求和对知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的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提出自学思路,提出重点内容或讨论课题等。其重点在于“导”,主要包括向学生导法、导路、导疑、导思。Ⅰ、导法,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本堂内容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自己分析。Ⅱ、导路,指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逻辑顺序,让学生遵路识其真,循序见其明。Ⅲ、导疑,指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质疑问难,学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生疑、答疑中把问题引向深入。Ⅳ、导思,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交给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思维。三是评价方法,主要是提出当堂达标的要求和考核办法,其目的是鞭策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适时在课堂的最后一段时间内进行“课堂五分钟达标检测”。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原理等,“学案”设计的思路、内容会稍有差别。学生通过“学案”中的课前预设内容的引领,自己阅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或是小组实验,同学间交流,讨论等方式,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自觉作了对比,带着尚存的疑问走进课堂,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为了达到课堂高效,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积累,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探讨,挖掘自己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课堂高效化,达到省时又省力的效果。
㈦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化学课程的改革涉及到多个方面,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以新颖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实现化学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一、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讲授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时,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化学教学拉近于日常所见的事物上,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能够集中精力投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可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训练中,如,使用化学知识解答以下各题:
(1)新鲜果蔬里包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哪些?
(2)用何种方法快速辨认羊毛与合成纤维?
以上例题都是生活当中较为多见的问题及现象,教师借助这些可以设计出具有探究价值的化学习题,经课堂学习后,学生能够领悟到化学内容的随处可见,从而增强对化学内容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
二、积极开展化学探究活动
化学实验是十分关键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借助课堂实验,可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进而提升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在解答某实验题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意识。例题:学生为了研究CO2与NaOH会否产生反应,并设计如图1所示的3种实验装置,请尝试解答下面的问题;
(1)图1中装置a、b为用到的仪器,请回答其名称;
(2)这3项实验当中,①③出现明显变化,试想反应中观察到的具体现象是什么?
(3)②实验因为仪器运用不正确,致使反应不够明显,如果替换装置设备中的玻璃广口瓶则可成功发生反应,应替换为何种仪器?改进后能看到什么反应现象?
设计以上例题的初衷是指导学生研究CO2与NaOH之间可否产生反应,经过探究这个化学实验题,学生能够看出实验装置设计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同时,观察到CO2与NaOH进行反应时,容器内部的压强比外界气压小[1]。探究类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
三、注意培养多种运用思维
教师可适时变换教学方法,使用多种不同的途径来解答同一个问题,即以“一题多变”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2]。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网络,是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式。如图2为盐酸物质的化学性质网络图,其中,“-”代表互相连通的两物质间可进行反应,“→”代表前一物质转变为后一物质,化合物A与C的类型不同,请进一步补充这个化学知识网络:
(1)A、B、C分别是何种物质,请写出其化学式;
(2)按照补充后的知识网络,试写出复分解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盐酸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学生难以快速掌握相关的反应知识,通过这个习题,学生可清晰地了解酸、盐、碱、金属和氧化物间的反应联系,因此,构建化学知识的网络图,可帮助学生激发创造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四、结束语
化学学科和日常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良好结合,积极培养学生探究化学相关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和深化理论类知识,并将其用于指导实际操作。此外,化学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常规性学习思维,还要培养多方面思考的应用思维,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切实掌握处理具体问题的有效思路与应对方法。
㈧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好准备。鉴于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特点,要想提高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打造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下面本人根据两年多来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谈一谈对构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一点粗浅的认识,仅供参考。
一、教师要明确高效课堂的概念以及对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高效课堂”属于“有效课堂”的范畴。“有效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而更高层次的追求应该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更符合时代和个体的价值取向,其显性标志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和灵魂。
二、教师要掌握一些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并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大部分学生开始会对化学学习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是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因此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不能灵活地理论联系实际,原有的兴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本人采取的方法是:结合书本中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对学生进行化学发展史的教育,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等等。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知识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人教版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一节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如果让学生一下都记住很难,为此我从第一章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分化难点。同时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炼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红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一氧化碳。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气—灯—灯—气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微型实验活动和将教材中的个别演示实验改成家庭小实验。例如学习了着火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除引导学生做实验外,在教学中我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初中化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四十五分钟课堂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能轻松接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有极其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理解吃透教材、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有些问题能学生自己解决或小组合作解决和自我展示的,教师只纠正和点评就可以了。
例如: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五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从而达到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让学生由感知知识走向动手实验
化学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讲实验不如给学生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三种方法掌握知识的效果是逐渐递升的,讲实验和演示实验只是学生的一种感知,只运用了学生的眼和脑,而动手实验则是一种感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能让学生体会知识获得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由“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的眼、手、脑、心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参与了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很好,掌握的知识也就非常牢固。合作探究是学生掌握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验并不会都能成功,那么失败时分析失败的原因也就是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这样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在实验中得到扩展,得到升华。现在的化学试题中往往设计一些问题实验探究题,这也是学生的一个弱项,把分组实验搬进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应试技巧,避免在考试中失分,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动手实验既能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实验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也能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进而引出书本上没有但在试题中常见的化学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达到知识在实验中升华的效果。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化学的程度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更要多加关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知识传授严谨的同时,更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氛围。
总之,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的开展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㈨ 如何开展高效课堂教学九年级化学
一、认真钻研教材 选用教学模式
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以使自己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钻研教材是在对教材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再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处理。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教学设备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驾驭教材,把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以及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并注意前后照应。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学习新知识,同时为以后有效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学化学用语,教师可以运用“讲授——掌握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掌握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化学实验,可以运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化学计算,可以运用“指导——自学式”的教学模式。
二、掌握学生学情 实施分层教学
差异性是学生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对待。对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难度大的问题上给与指导,并且要增大训练的难度,以保持他们学习化学的持久热情与动力,如单独给这些学生开“每日一题”的“小灶”,要求解题时尽量用多种方法,鼓励创新解题方法。对于学习勤奋,但成绩平平的学生,教师一般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加强对他们学习笔记的检查,科学讲解例题,增强他们对概念的领悟,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然而学习松懈马虎的学生,要重点对他们进行学习品质的教育,指定他们去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以此来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态度。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不佳的学生,可以降低要求,慢慢教育和感化他们,鼓励他们克服缺点,尽最大的努力学习。+
三、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师要充分利用好40分钟的教学时间和课堂之内的教学空间,这是优化教学过程,获得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
(一)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
1.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学《制取氧气》一课,教师在已知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特点,抓住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与兴趣感,从实际生活出发,先指出氧气在各个领域的重要用途,再引申到氧气制取方法的学习上。这样学生就觉得学习化学有了一个实际情境,感到化学与自己的生活很贴近,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多了,最后模拟氧气的工业制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此时,教师提出“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氧气是否也需要具备这样一套大规模的工业制取氧气的设备?”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在思考中很自然地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
2.以合理组织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可以有选择性地对化学旧知识的要点进行检索,指导学生对化学新旧知识构建联系,为学生指明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观察的要素和实验重点,提供指导意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快乐。例如教学《制取氧气》,教师并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得到氧气,而是要使学生通过自己预习,以及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从而使他们懂得是什么物质的分解才得到氧气的,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3.以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总结,理清与理顺知识脉络,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或帮助,促使学生能够归纳总结、概括整合,这样,学生懂得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把握,并且能够自觉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整体联系。如教学《制取氧气》,学生在掌握氧气制备的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其它气体的制备奠定了探究学习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举一反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充分说明他们已经迈出了学会学习的第一步。
4.以指导训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不但为教师反馈了教学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巩固。因此,教学中适当地加大学生练习训练的力度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练习训练的内容必须根据所学化学知识的实质性内容或者是容易混淆、容易错误的部分来选编;②要控制好练习数量;③练习形式上力求丰富多彩;④练习层次上应多种多样。此外,教师还要做好指导训练的工作,惟有如此学生才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注重信息反馈 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教学过程应该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教师切忌“一言堂”、“满堂灌”,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课堂上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发言,在交流讨论中,要倾听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表达某种见解。教师应切实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认真研究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更好的教学策略。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师的信任与鼓励增进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亲切、自然、愉快、顺畅,课堂气氛活泼而有序。
(三)强化课堂练习 弥补学习缺陷
课堂练习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巩固已教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力措施。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科学而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以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课堂练习的设计重要的是针对性强,针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既要有用、有效、有趣,还要兼顾习题的使用性、灵活性、分解性和趣味性。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同时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和薄弱之处并及时进行弥补。
㈩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应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果简单重复太多,也会对他们失去吸引力。初中化学教学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我在讲二氧化碳性质的时候,不是先讲它有哪些性质,而是先做倾倒二氧化碳的小实验,让学生去观察,是上面的蜡烛先熄灭,还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有学生猜是上面的,也有猜是下面的,还有些学生说:“两只蜡烛同时熄灭。”这样课堂就活跃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在课堂上注意力就会很集中。还有一个实验“二氧化碳的溶解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的水,让一位学生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同学们观察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看到这样的现象,同学们都惊讶不已!这是为什么呢?从而使学生们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学习“配置溶液”时,我直接安排学生开展实验,指导学生利用天平、玻璃棒、量筒、标签等,指导学生边实验边分析记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配置溶液”的步骤。不是由老师一成不变地告诉他们按照固定的步骤去做,而是由他们在做实验过程中总结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能体会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提高了学习兴趣,就会增进学科情感。
二、加强情感教育,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我们要用爱心和真诚感染学生,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去,真正使教师的“要我学”转变为学生的“我要学”,为教学打好情感基础。课下多和学生交往,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我在突破教学难点时,除了课上认真讲解,还在课下对不同的同学给以相应的帮助,关心他们,让他们主动去学,直至完全写正确。课上做严师,课下交朋友,是近几年笔者教学成功的法宝。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九年级的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就会使化学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把原来的演示实验事先在实验室中录制好,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实验教学更加直观,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总得来说,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演示效果覆盖面更广。通过大屏幕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实验,而课堂直接演示只能使前排同学看清楚。
2.对实验重难点的强调更容易。通过暂停、播放的操作,教师可以自由地控制实验的进行,对于重点的操作步骤学生可以通过回放加深印象。
3.更环保。对于硫、磷燃烧,CO还原CuO等实验通过多媒体视频避免了有害物质的排放,同时也避免了对学生的伤害。
4.更节省时间。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更大。
四、开展探究学习,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改下的教学,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并形成假设方案,最后对假设进行验证与交流。
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实验原理是什么?难道只能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能否用木炭来代替?如果能用,应该怎么做?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一系列探究实验。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如用木炭代替红磷,再集气瓶中放NaOH溶液代替水、用凸透镜聚光加热的等。并且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置的优点和不足,分析溶液进入集气瓶不到1/5的原因,并要求学生找到一般规律,对生成物和反应物的要求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探究报告。
学生们集思广益、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想出了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实验设计得更加完善,实验更加成功,那么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师先不加以评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去探究,让实验事实说话,这样学生的体会会更深。
五、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化学用语的教学,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化学用语教学:1.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用语的意义;2.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3.对元素符号要让学生通过对比、形象等记忆方法,让学生牢记;4.加强应用练习,通过适当的练习达到记熟、活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