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般所说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是指( )。
【答案】B
【答案解析】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由于地球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克汀病等。
‘贰’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哪些
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存在着局域性差异。如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局部地区的气候差别等。这种区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展,造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或称为地方病。比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
1、碘缺乏病
碘缺乏症又称甲状腺肿。碘缺乏遍布世界,碘——虽然在人体的含量极低,但作用却很重要,绝对不能少了它,一旦人体缺少了碘,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态,也就是所谓的“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发生一系列病态的总称。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下:
[1]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 、白痴、等智力残疾。 [2]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子病。 [3]严重缺碘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这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病人呆傻、矮小、聋哑、瘫痪呈现特 殊丑陋面容。
[4]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儿、先天聋哑儿等。
[5]缺碘不很严重时,虽未出现典型的克汀病的症状,但仍有智力低下或发育滞后,即所谓的亚克汀病。
[6]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严重而多方面的,对社会尤其是对人口素质及经济发展的有害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实际上碘缺乏病对人类危害是全球性的。
最好防治办法就是食用加碘盐,另外可以选用含碘量适宜的水源水
2、地方性氟病又称地方性氟中毒。它是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一种以骨骼改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本病分布很广,我国除上海市外,各省、市、自治区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
地方性氟病的按病因分型,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饮水型
即长期饮用氟含量过高的水所致;
②煤烟型
即在特定地区的煤中氟含量过高,当地居民在燃煤、烘烤粮食等的过程中习惯敞开燃烧,无任何排烟设施,致使室内空气和烤干的粮食中氟含量增高而引起的疾病。
氟化物的水溶性强,在胃肠道内易于吸收,其吸收率可达90%以上。被吸收的氟随血液循环分布全身,部分可透过胎盘屏障而对胎儿产生影响。体内的氟绝大部分蓄积在骨骼和牙齿组织中,血液中的氟主要经肾随尿排出。
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参与正常的钙、磷代谢,促进牙齿和骨骼钙化,适量的氟可促使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并对神经传导和酶促代谢有一定作用。氟的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有以下几方面。
(1)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血中的氟与钙结合成氟化钙,多数沉积于骨组织,少量沉积于肌腱、韧带等软组织,致使血钙降低。血钙降低可刺激甲状旁腺分泌高血钙素,从而使骨骼的钙释放增多。
(2)对骨骼的影响
①氟化钙的大量沉积,使骨质硬化,密度增加;而对骨钙的吸收又可使骨质疏松。因而有硬化型、疏松型和混合型等表现,但常以硬化型为主;②氟可取代骨盐羟磷灰石中的羟基而形成氟磷灰石,使骨质的晶体结构破坏。此外,由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使骨皮质增厚,表面粗糙,骨质增生,骨髓腔变窄等;③氟化物对某些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阻碍骨骼对钙的利用。
(3)对牙齿的影响
氟主要影响牙胚发育阶段,使成釉细胞中毒变性,影响牙釉质的正常形成,并使牙本质钙化不全,牙齿变脆。故在出牙后,牙面出现混浊无光泽的自垩样斑点。随着氟负荷的增加,对牙齿的损害加重,出现色素沉着,牙齿变成黄褐色甚至黑褐色,并常见牙齿局部破损、脱落。
(4)其他
氟中毒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机体的多个器官组织均可受到损害。
防治:
对病区居民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地氟病患者,合理调整饮食和推广平衡膳食,对地氟病患者应及早治疗,采用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还可用氢氧化铝以减少氟的吸收
另外还有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如果你想要详细的我可以发课件给你
‘叁’ 我国主要存在哪些地方病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鼠疫和布鲁氏菌病7种。
地方病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病征。地方病分为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地方病。化学性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人的生长和发育同一定地区的化学元素含量有关,出于地质历史发展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在局部地区内呈异常现象,如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等,因此,在当地居民人体同环境之间元素交换出现不平衡;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就会患化学性地方病。
‘肆’ 什么是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生物与其所处环境是在相互适应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生物体与地质环境中的一些元素保持动态平衡。在自然界中,目前已知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有92种,在人体内已发现81种。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在种类和含量上都与地壳表层的元素组成密切相关。在地球地壳的漫长演变过程中,由于各地形成土壤的母质(岩石)成分、气候、地形及地貌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地球表面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一些地区的水、土壤、空气中某些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缺乏,继而影响到该地区人群对化学元素的摄入量。人类在生活中需要适应环境,并从环境中吸取维持生命过程的必需物质,主要是元素和贮存能量的物质,但与此同时也受到环境中某些因素的损害。某些元素具有明显的营养作用及生理功能,是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而有些元素是有害的,机体摄入过多会引起疾病。
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判定需要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人群中某种健康危害的发生率与某种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要符合下列条件才能做出比较肯定的结论。①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②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③上述相关性,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我国常见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等。此外,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病因虽尚未完全肯定,但都有明显的地区性,也列入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范围。
‘伍’ 什么叫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由于自然的或者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或称为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陆’ 什么是地球化学性疾病
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于一定地区的水土中某种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所引起的地方病,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少,但它们有的是人体激素、酶和维生素的组成成分。有的对这些物质作用有重大影响,有的是人体重要器官和组织不可缺少的成分。
氟是自然界中固有的化学物质。水、土壤、岩石中和动物体内都含有氟。不同土壤的含氟量不同,水源水的含氟量波动也很大。我国高氟区有明显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北,少数地区分布在南方。世界高氟地区遍及欧、亚、美、非等洲,苏联、印度、日本、南美、意大利和阿尔及利亚等国也都有此病流行。摄入氟过高引起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疾患。氟斑牙齿显白垩状,重者牙齿褐染,釉质缺损,甚至牙面磨损、碎裂或牙齿脱落。氟骨症主要表现为腰腿疼、关节僵硬、骨骼变形,甚至残废瘫痪。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生与环境(土壤、水、空气和食物)中碘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海拔越高,交通越不方便的地区,患病率越高。因上述地区自然界中缺碘,而由于交通不便,又不易获得含碘较高的食盐。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当碘的摄入量低于12微克/日时,甲状腺肿严重流行,摄入量为322微克/日时,地方性甲状腺肿可降到非流行区水平(肿大率324以下),而当摄入量达3221522微克/日时,甲状腺肿发病率不再继续下降。但应注意碘的摄入量过高时亦能引起甲状腺肿发病率增高。
‘柒’ 砷氟联合中毒病区的地球化学环境特征有哪些
1. 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存在着局域性差异。如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俗称地方病。
2. 流行病学特点有:
(一)明显的地区性分布
由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地球表面某种化学元素水平的不均衡所致,所以此等疾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区、丘陵地带,由于土壤、饮水、粮食、蔬菜中碘含量较低,多有碘缺乏病的流行。我国自东北至西南有一条宽阔的缺硒地带,与缺硒有关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在该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在我国北方十多个省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浅层地下水含氟量较高,多有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一些地下水含砷量较高的地区,则出现许多慢性砷中毒的病例。
(二)与环境中元素水平相关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人群流行强度与某种化学元素的环境水平有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此种相关性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人群之间都表现的十分明显,且能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例如碘缺乏病病区环境介质中碘水平普遍偏低,尤以水碘为甚。疾病流行强度与水碘含量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40mg/L以下)呈负相关。大面积人群调查资料显示,当水氟浓度在0.5mg/L以下时,儿童龋齿发生率较高;当水氟浓度超过1.0mg/L时,恒齿萌发期的儿童中氟斑牙发生率升高;当水氟浓度超过4.0mg/L时,人群中出现氟骨症病例,且随水氟浓度升高而流行强度加大。
3. 诊断依据则视所患的病而定。如:
1)大骨节病。患者体征非常独特,早期即可见到手指末节粗大如鹅头状,并向掌侧弯曲。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增粗、变形,肌肉萎缩等改变出现于指间关节、足趾、踝、腕、掌指关节等处;中期可发展至肘、膝关节;晚期累及肩关节、髋关节及脊柱关节。
2) 地方性氟中毒。表现为氟斑牙 ,氟骨症等疾病特点。
3)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为甲状腺肿大。弥漫性肿大的甲状腺表面光滑,有韧性感;若质地较硬,说明缺碘较严重或缺碘时间较长。病人仰头伸颈,可见肿大的甲状腺呈蝴蝶状或马鞍状。早期无明显不适。随着腺体增大,可出现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除碘缺乏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外,人体摄入过量碘也可引起甲状腺肿。
‘捌’ 引起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废弃物的排放
B生物性病原体的传播
C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
D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少
E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
参考答案:
E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是指由于地球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常见疾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
‘玖’ 地方病名词解释
地方病意思是经常发生在某一地区的疾病,例如我国东北的克山病。
是指具有地区性发病特点的一类疾病。地方病往往只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地质、地貌、水质、气候、食物、居住条件等。
流行特点:
疫源地会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开发而日趋缩小,但是也会由于交通便利和人口流动等社会因素使某些生物源性地方病扩散。如新疆本不存在流行性出血热,但随着褐家鼠通过人员流动被带到哈密、大河沿和乌鲁木济,而成为新的自然疫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