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学电子式怎么判断中心原子
形成化学键多的就是中心原子。
写出结构式,该原子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就属于中心原子,该原子只连一个原子,就不是中心原子。
如SO3中,S形成6个键,O形成2个键,S是中心原子;
SiCl4中,Si形成4个键,Cl形成1个键,Si是中心原子;
CO2中,C形成4个键,O形成2个键,C是中心原子;
H2Se中,H形成1个键,Se形成2个键,Se是中心原子。
(1)如何判断化学电子式的正误扩展阅读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相乘,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以及组成分子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
如果要表示某物质的几个分子,可以在化学式前加上系数。标明该物质的分子数,如2个氧分子可用2O2表示,四氧化三铁可以用Fe3O4表示。
Ⅱ (高中化学)关于分子间作用力判断方法 如何看电子式对称
1.O2<CO2<CCL4<NH3<H2O<HF
分子间的作用力,要考虑分子的极性、分子量、氢键等,一般情况下氢键作用较强,首先考虑。在这里四氯化碳分子量很大其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太容易考虑。氢键的强弱与原子的非金属性成正比,即氢键强弱顺序NH3<H2O<HF 。
2.分子结构取决于分子电子轨道排布,这个涉及到杂化轨道理论。简单的理解办法是,若中心原子主族号判定为其最高价态,且只有两种原子,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硫的最高价态是+6,则三氧化硫为非极性分子;氮最高价态为+5,很明显在氨气分子中的氮为-3不满足,即为极性分子。(有机物分子或其他复杂分子不一定满足)
Ⅲ 在写化学电子式时怎么判断是公用电子对还是得失电子
在写化学电子式时怎么判断是公用电子对还是得失电子
得失电子是活泼原子的性质,得失电子后成为离子。所谓失电子,就是某原子最外层电子全被吸走,其显正价;得电子,就是该原子把另一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全部吸走,其显负价。共用电子对形成后是分子,比如氧气(非极性共价键)、HCl(极性共价键)。所谓形成共用电子对,是两个原子各抽出最外层电子的一部分放在两原子中间,共同使用,使两原子都形成稳定结构。非极性键和极性键能分清吗?分不清的话,可以继续追问。
Ⅳ 化学的共价键的电子式如何书写怎样判断一个化学式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
写电子式可先根据共价键的饱和性写出共价分子的结构式,再写电子式,写的时候要注意几点:一、电子式表示的是最外层电子;二、两成键原子的电子总数不变;三、要与结构式吻合。
第二个问题,离子键与共价键一般根据成键元素判断,一般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一般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离子键。
Ⅳ 化学的共价键电子式应该怎么写啊怎么判断什么时候有几
如果两个原子之间有共价键,那么这两原子之间就有共用电子对,且有几个共价键就有几个共用电子对
ph3是在p周围点8个点后,再随便找三个位置安h
nh3跟它的结构一样,只不过是把p换成n
ch4是在c外点8个点后再在4个方向上各安一个h
对于常见的无机物,可以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判断需要共用多少对电子才能使各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
对于比较复杂的有机物,则可以通过结构简式,很方便的看出共价键数
Ⅵ 化学上电子式,结构式和分子式有什么不同啊同分异构体怎样判断
分子式就是化学式,结构式是根据原子的结构排布写出的式子,为了简便起见,化学中常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相应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Ⅶ 化学的共价键电子式应该怎么写啊怎么判断什么时候有
电子式的写法:
用“·”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化学式,如
1.原子电子式的书写要符合洪特规则,这有利于掌握洪特规则,了解最外层的未成对电子和孤对电子的情况,有利于学习化学键。
由于原子最外层为nsnp,一个s轨道,三个p轨道,共可容纳8个电子,故可将元素符号的上下左右看成四个轨道,再分别按洪特规则填以实有的电子数。现以第2周期八种元素为例,其电子式的写法如下:
2.离子电子式的书写主要是阴离子要有方括号和离子电荷。离子电荷标在右上角,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如果标在正上方,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是标出化合价符号了。阳离子除氨根离子外,一般只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数字和正号,而不再标出最外层电子。主族元素的原子,除氢原子外,一般最外层都是8电子的稳定结构。
3.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要注意共价键是非极性键还是极性键;若果是非极性键,则共用电子对应处于两原子的中间;若是极性共价键,则共用电子对应偏向于吸引电子能力大(即非金属性较强)的原子,而偏离吸引电子能力小(即非金属性较弱)的原子
4.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要注意阳离子的外层电子不再标出,只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正电荷,而阴离子则要标出外层电子,并加上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负电荷。还要注意阴离子电荷总数与阳离子电荷总数相等,因为化合物本身是电中性的。
5.用电子式表示单质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左边要有反应物的原子的电子式,右边要有生成物的分子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号连接。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原子一般有未成对电子,生成物要有共用电子对,不能有离子符号出现。
6.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由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过程,一定要在右边用阴阳离子来表示物质。 因此,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首先要弄清是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还是用共价键形成共价化合物和单质,然后才能按照各自的方法来书写电子式。
注意:
①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用[]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明电荷,阳离子的电子式除铵离子外,一般与阳离子符号相同;
②注意4类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阴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的电子式、分子的电子式;
③做题时要特别注意看清要求是“写出化合物的电子式”还是“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Ⅷ 化学电子式(电子,结构,排布)
物质的电子式可体现其构成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也决定着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简单微粒还可以通过电子式推导其空间结构。因此电子式是近几年高考的考查热点之一。但由于高中教材中未涉及电子亚层、分子轨道等理论知识,学生难以较系统理解微粒最外层电子的排布,而只能靠记忆、知识积累来处理这一类问题,错误率较高,如将氧原子的电子式写成 (正确应为 )。 典型错误归纳有以下两类:一、无法正确排列微粒中原子或离子的顺序。 例如HClO的电子式写成: ; MgCl2的电子式写成: 。二、不能正确表达共价键的数目。例如混淆O2和H2O2中氧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总结了三种书写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的电子式的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异性相吸、电荷交叉”让原(离)子快乐排队。
“异性相吸、电荷交叉”是指在书写电子式时让微粒中带(部分)正电荷的离(原)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原)子交错排列。如次氯酸的分子式常被约定俗成为HClO,但根据H、Cl、O个三原子的氧化性(或电负性)差异可知该分子中H、Cl带部分正电荷,O带部分负电荷,因此HClO的电子式应为 :。对于离子化合物Mg3N2,先可判断出式中Mg为+2价,N为-3价,根据“异性相吸、电荷交叉”的规律其电子式为 。
这条规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离子化合物,运用时要求大家首先能正确判断化学式含有的微粒种类和它们所带的电荷的正负。如MgCl2由Mg2+和Cl-以1:2的比例构成,Na2O2由Na+和O22-以2:1的比例构成。而对于共价微粒、只有少数氧化性(电负性)相差很小的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共价体有例外,例如HCN(其中C为+4价、N为-3价,电子式为 )。高中阶段涉及的常见共价微粒(由短周期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微粒)的电子式基本都可以采用该规律来解决。
二、“电子分配求差量”揭开共用电子对数目的面纱。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配位化学中的“18电子规则”。(参见《中级无机化学》唐宗熏主编,2003,高等教育出版社)虽然该方法仅适用于计算共用键的数目,对配位键则爱莫能助。但在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配位化合物较少,典型代表为Fe(SCN)3、[Ag(NH3)2]OH、
, 。该方法在高中阶段应用较广。具体算法以例说明:
1、CO2
根据“异性相吸、电荷交叉”的规律其原子排列顺序为O C O,其中O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还需2个电子,则O、C原子之间需共用两对电子对,此时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已全部被共用,因此CO2电子式为:
2、N2和Na2O2
N2:每个N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还需两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N、N之间共用两对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
Na2O2:Na2O2为离子化合物,O22-得到了两个来自Na的电子,则其最外层共计有14个电子(2×6+2),这样平均每个O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还需1个电子,因此O22-中有一对共用电子对,则Na2O2的电子式为:
此方法对于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微粒中共价键数目的计算很有效,但O2除外。
三、“等电子体”带动“家族”亮起来。
在2004年江苏省高考试题化学卷中给出了“等电子体”的概念并有以下引申(第二卷第22题):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根据此定义我们可以从一种微粒的电子式推导出上述概念范围内的等电子体的电子式。如:
N2( ) CO( )、
NO+( )、
CN-( )、
C22-( )
CO2(电子式见前) NO2+、N3-、CNS-
SO42-
PO43-
掌握了微粒电子式的写法,就可以快速书写该微粒的结构式,也可以用电子式来表示微粒的形成过程。对于简单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微粒还可以依据其电子式推导其空间结构,
如BF3 ( )中B原子上无孤对电子,此分子应为平
面型,而3个F原子的的相互作用力相同,因此BF3的空间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
NH3 ( )中N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相当与在已
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上方增加了一对孤对电子。它对N、H键的共用电子对有排斥作用,因而该分子应为立体型,而N原子连接3个原子且相同,因此NH3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型。
Ⅸ 有关高中化学电子式问题,
首先第一,二氧化氮的电子式不方便书写。第二.次氯酸的氧外面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而氯和氢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所以氧分别与氢和氯共用一对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H-C-N即可,至于遵循的规律,无非就是让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就可以了。第三,至于共用多少对电子数,就看原子需要几个电子才能达到稳定结构了呗
第四,我觉得只要你懂得该怎么书写电子式,然后还有一点就是要记住常用原素是第几号元素,就能知道其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了,自然就能知道其电子式是什么样的了
如果这样的话二氧化氮的电子式就可以是O-N-O
Ⅹ 化学,怎么通过电子式判断一个物质是否导电
通过电子式一般很难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导电
导电主要看物质是否有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离子,比如金属单质,在金属内部结构中含有自由电子,因此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能够导电;比如NaCl固体,在其结构内部含有离子,但是这些离子被离子键约束在各自的位置上,不能自由移动,所以氯化钠固体也不导电,如果将其溶于水中或者加热到熔融状态,那么离子可以自由移动,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就能够导电。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