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工大环境工程的考研科目是什么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考研初试科目:
1、101政治。
2、201英语一或202俄或203日。
3、302数学(二)。
4、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或883环境化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考研复试科目:
1、水污染控制工程,占80分。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占40分。
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占40分。
4、环境监测,占40分。
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毕业论文(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工程制图、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物化学、环境土壤学、环境微生物学、固废处理与处置;
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物理性污染控制、专业英语等。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 有机化学考研科目
如果是理科,考英语、政治、(有机、物化、分析、无机等)中的部分或全部科目;若是工科,则考英语、数学、政治、(有机、物化、分析、无机等)中的部分或全部科目。具体考什么,得看欲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
3. 哈工大的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考的哪些科目
政治、英语一、数学二、828物理化学
4. 有机化学考研都考哪些科目
有机化学是一级学科化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以天然有机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研究有机合成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着手,发展有机化学的反应、合成、方法和理论。
不同院校的有机化学专业的考试科目可能不同,这里以山东大学和东北大学有机化学专业作为比较:
山东大学070303有机化学专业
研究方向:
01有机合成化学
02金属有机化学
03药物设计与合成化学
04有机功能材料化学
05催化化学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8理论化学
④835合成化学
东北大学070303有机化学
研究方向:
01有机合成与精细化工;
02功能聚合物;
03生物有机化学;
04表面活性剂;
05环境友好有机化学品;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0分析化学
④817物理化学
备注:以上考试科目和专业信息来自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和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官方信息。
通过黑体字可以看到不同的大学有机化学的考试科目是不一样的,建议先选择目标院校,然后去目标院校研究生院招生目录里查找相关信息。
目标国内有机化学专业较好的院校有:
兰州大学 、南开大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清华大学、吉林大学、 山东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
5. 有机化学考研需要考什么科目
有机化学考研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2 数学二
④ 630 无机化学
⑤ 885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③④任选一门
复试科目:
面试加笔试
专业综合笔试内容:物理化学
专业方向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
03元素有机化学
04药物合成化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配位化学
培养目标
依据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有机化学专业的专门人才。
(1)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素质。
(2)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掌握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
(4)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能独立的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具有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开发研究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6. 考研化学专业考什么
化学专业考研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综合化学,其中综合化学主要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具体科目参考目标院校的最新招生专业目录。
化学主要研习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含单一物质内部与多种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与变化,了解其变化的机理和过程。
例如:物品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粮食酿酒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通过研究这些变化的过程,了解其发生改变的原因和机理。
考研的流程
1、选定报考单位、报考专业和初试科目。这个不是规定的程序,但是是最重要的前提工作,只有这一项确定了,其他准备工作才有明确方向。
2、网上报名与缴费。网上报名时间为10月中下旬。
3、现场确认。根据报考点的公告,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和规定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并采集个人电子照片。
4、打印准考证。按照报考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打印准考证。
5、初试。初试一般安排在12月份最后一个周末进行。
6、复试、体检、资格复审。复试一般为次年的3-4月份。如果没有满足初试分数线,则需要自己关注调剂信息进行调剂。
7、录取与通知书发放。录取结果在复试后一周内会公示,录取通知书一般在次年6月份发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7. 化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化学专业考研科目有4门,分别是思想政治、外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为高校自主确定科目或自主命题科目。满分500分,分别是:思想政治100分,外语100分,业务课一、业务课二各为150分。
注意,在硕士目录中,只有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中有“化学”专业名称。
因考生报名学校不同,化学专业考研科目略有不同,比如: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化学专业考研科目:思想政治、英语一、化学综合(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普通化学原理,满分500分;
2022年北京工业大学化学专业考研科目:思想政治、英语一、物理化学Ⅰ、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满分500分;
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专业考研科目:思想政治、英语一、无机化学、化学综合,满分500分;
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专业考研科目:思想政治、英语一、综合化学(基础及无机、有机、分析三选一)、物理化学(A),满分500分;
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专业考研科目:思想政治、英语一、综合化学一(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综合化学二(无机化学及物理化学),满分500分;
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专业考研科目:思想政治、英语一/俄语/日语、普通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满分500分;
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化学专业考研科目:思想政治、英语一、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满分500分;
2022年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专业考研科目:思想政治、英语一、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满分500分;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化学专业考研科目:思想政治、英语一、化学(自命)、综合化学,满分500分;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专业考研科目:思想政治、英语一、综合化学一(化学原理、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综合化学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满分500分;
等等。
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硕士目录——学术学位,理学——化学——化学,了解招生高校及考试科目的情况。
8. 考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专业的研究生需要考什么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专业的研究生考试科目:101政治、201英语、302数学二、430材料科学基础。
机械专业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不少同学对该类机械专业的就业前景存在着误解,认为该类专业的对口工作看起来不太“体面”。
机械专业还涉及不少交叉学科,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为跨机械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8)哈工大有机化学考研考哪些科目扩展阅读:
机械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 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 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 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 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机械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9. 有机化学考研一般要考哪些科目啊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630无机化学
⑤885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③④任选一门
复试科目:
面试加笔试
专业综合笔试内容:物理化学
参考书目:
630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五版
885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第二版),主编:高占先,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编者:孟长功、辛剑,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哈工大化学系需要学高数吗
哈工大物理化学专业考研不需要考数学。
物理化学方向考研初试科目为: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33有机化学Ⅰ或627无机化学④828物理化学 。
参考书目:
828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第五版) (上、下) 傅献彩 高等教育出版社。
633 有机化学Ⅰ 《有机化学》 宋兆成 哈工大出版社第二版;
《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 第三版 邢其毅等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27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第五版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