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烹饪化学怎么讲

烹饪化学怎么讲

发布时间:2022-12-28 19:53:36

⑴ 烹饪化学的概念

作为烹饪专业进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必备教材,围绕原理够用、注重与烹饪实际操作过程相结合的编写原则,重点介绍了人体所需的水、无机盐、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六大营养素以及酶和激素等的组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并且突出介绍了这些物质在烹饪中的应用;介绍了烹饪中味的相关化学知识。为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直观理解,最后还配有一些实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此外,本教材语言通俗易懂,另配教学课件,便于教学和学生自学。
通过本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化学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化学原理来解释一些烹饪现象,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为今后的实践操作打好基础。

⑵ 简述食品烹饪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化学知识

我们都知道,人是通过消化食物来吸收营养的。食物的消化过程就是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而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与反应物质表面积的大小、反应时的温度以及催化剂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都是不太容易溶解于水的,这就给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带来了困难。但是,食物经过烧煮以后,吸收了水分,并受热膨胀、分裂,变成了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在人体的肠胃中就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为人体所吸收。例如,淀粉颗粒不溶解于冷水,但在温水中它却会吸水膨胀、破裂,变成糊状,然后与水反应。这样一来,很大的淀粉分子就会分解成为许许多多的小分子――糖类,为人体所吸收。另外,蛋白质与水作用,会生成各种具有鲜美味道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不仅味美,而且易被人体吸收。人们常用1-2个小时的时间来把肉煮熟焖烂,就是为了促使蛋白质分解,使它更易于被人体吸收。
温度对烹煮食物的影响也很大。一般地说,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例如,炖煮食物的温度约为100℃(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是lOO℃),炒、炸的最高温度约为200-300℃(油的沸点比水高)。油炒比油炸的温度略低一点,但比炖煮的温度要高许多。所以,把肉煮熟焖烂所花的时间,要比炒、炸所花的时间多上好几倍。锅中的温度与炒拌也有关系。炒拌可以使食物受热均匀,但过分炒拌会使锅中的温度降低,而且炒拌多了,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接触的机会也较多,食物中的维生素C易被氧化而遭到破坏。所以炒拌一下后加锅盖是必要的,一可以防止降低锅温,二则可以防止维生素氧化而降低营养价值。炒肉片时,若肉片中的水分失去过多,会使蛋白质凝固、变硬,不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所以有经验的人在炒肉片前,就会在肉片中调入一些淀粉,使肉片在烹炒过程中不致失水过多,炒出来的肉片也会很鲜嫩。
烧煮食物时,加盐、酱油等调味品的时间与食物中的化学变化也有关系。食物中的蛋白质本身具有胶体的性质,遇盐等物质就会发生化学作用。例如,豆浆中加入食盐,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而成为豆腐脑。在煮豆、烧肉时,如果加入食盐过早,一方面,汤中有了盐,水分就难以渗透到豆类或肉里去;另一方面,食盐会和豆类或肉类的蛋白质发生化学作用,使其变硬,使豆类或肉类不易煮烂,当然也就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了。
食物中的脂肪在烧煮时,会部分地发生水解,生成酸和醇。当加入酒类(含乙醇)、醋等调味辅料时,酸和醇相互之间就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芳香味的酯。它们还能溶解肉类和鱼类中的腥气,并在受热后带着腥气一起挥发掉呢!这就是妈妈在做鱼的时候一定要加料酒的秘密哦!
做菜时加入各种香料,如茴香、桂皮、葱、姜、蒜、胡椒等,不但能使菜具有各种特殊的香味,还能引起人们的食欲,增进人体内各种酶的产生,从而提高吸收食物营养的效果。可见,人们在烹饪时讲究色、香、味,也是为了充分调动人体消化系统内多种酶的参与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⑶ 烹饪化学包括哪些内容

我是化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美食制作爱好者,我将站在我的角度回答您的问题;

1.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自然科学。

2.化学和烹饪有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烹饪过程中包含有很多化学变化,如鸡蛋煮熟涉及到化学中的蛋白质变性;糖醋鱼加醋,涉及到化学中的酯化反;菜肴勾芡或者制作凉粉等涉及到淀粉的糊化;等等,例子很多。由此可见, 烹饪与化学两门科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要学好烹饪专业课程就必须具备与之相关连的化学知识基础。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 才能更好的掌握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变化规律; 才能有效的控制和变革烹调工艺技术条件和方法。 化学在烹饪科学中占有主导地位, 对烹饪科学理论向纵深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那么学习烹饪化学的具体目的是什么呢?

找到菜肴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和本质,对于烹饪者而言,菜肴的好不不仅不操作者的烹饪技巧有关,还与食品的加工、储存等密切相关。

4.烹饪化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呢?

①食品的物质组成、理化性质等于成菜质量的关系:主要涉及其中的水份、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

②在烹饪加工中食物成分的变化、利用及作用规律:烹饪原料从采摘、清洗、初加工到烹饪成菜,成分的花花是复杂多样的,其色、香、味在加工前后有明显的不同,而成分的顺手程度也不相同;其中主要涉及蛋白质的变化,糖类的变化,脂肪的变换、无机盐的变化、维生素的变换、色香味的变换等。

5.学习烹饪化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呢?

①掌握基本概念及各类食材及调味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②注重于实际相联系,善于动脑思考,将烹饪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有理论得以分析,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增加创新意识,在烹饪化学合力的基础上创新烹饪方式。

6.最后,分享一些烹饪化学的书籍

①科学出版社郑明老师主编的《烹饪化学》;

②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怀玉老师主编的《烹饪基础化学》;

③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烹饪化学》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杨先生2018
优质美食领域创作者
493粉丝 · 1020赞
搜索
想学炒菜先学什么
学烹饪方面的方法
学厨师一般学什么好
学习烹饪的十大技巧
学烹饪学费多少
学厨师要学哪些方法

⑷ 烹饪中有什么化学知识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都是不太容易溶解于水的,这就给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带来了困难。但是,食物经过烧煮以后,吸收了水分,并受热膨胀、分裂,变成了可溶解于水的物质,在人体的肠胃中就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为人体所吸收。例如,淀粉颗粒不溶解于冷水,但在温水中它却会吸水膨胀、破裂,变成糊状,然后与水反应。这样一来,很大的淀粉分子就会分解成为许许多多的小分子――糖类,为人体所吸收。另外,蛋白质与水作用,会生成各种具有鲜美味道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不仅味美,而且易被人体吸收。人们常用1-2个小时的时间来把肉煮熟焖烂,就是为了促使蛋白质分解,使它更易于被人体吸收。
温度对烹煮食物的影响也很大。一般地说,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例如,炖煮食物的温度约为100℃(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是lOO℃),炒、炸的最高温度约为200-300℃(油的沸点比水高)。油炒比油炸的温度略低一点,但比炖煮的温度要高许多。所以,把肉煮熟焖烂所花的时间,要比炒、炸所花的时间多上好几倍。锅中的温度与炒拌也有关系。炒拌可以使食物受热均匀,但过分炒拌会使锅中的温度降低,而且炒拌多了,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接触的机会也较多,食物中的维生素C易被氧化而遭到破坏。所以炒拌一下后加锅盖是必要的,一可以防止降低锅温,二则可以防止维生素氧化而降低营养价值。炒肉片时,若肉片中的水分失去过多,会使蛋白质凝固、变硬,不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所以有经验的人在炒肉片前,就会在肉片中调入一些淀粉,使肉片在烹炒过程中不致失水过多,炒出来的肉片也会很鲜嫩。
烧煮食物时,加盐、酱油等调味品的时间与食物中的化学变化也有关系。食物中的蛋白质本身具有胶体的性质,遇盐等物质就会发生化学作用。例如,豆浆中加入食盐,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而成为豆腐脑。在煮豆、烧肉时,如果加入食盐过早,一方面,汤中有了盐,水分就难以渗透到豆类或肉里去;另一方面,食盐会和豆类或肉类的蛋白质发生化学作用,使其变硬,使豆类或肉类不易煮烂,当然也就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了。

⑸ 什么叫烹饪化学

烹饪化学是烹饪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未来发展延伸的方向。烹饪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其它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支持,并将与其它学科进一步交叉融合。烹饪化学与烹饪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与安全学、烹饪工艺学、面点工艺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彼此相辅相成、互相搭界但又不混淆。

⑹ 烹饪包含的化学原理有哪些

烹饪的时候,我们只是知道可以运用火来进行烹制,产生了物理反应,殊不知,原来也是可以产生出化学原理的,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化学原理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烹饪包含的化学原理,希望能帮到你。

烹饪包含的化学原理

1.炸油条、油饼时,向面团里常加入小苏打和明矾

明矾[KAl(SO4)2·12H2O]在面点中常与小苏打(NaHCO3)一并用作膨松剂,高温油炸的过程中由于Al3+和CO32-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油条膨发。反应方程式如下:6NaHCO3+2KAl(SO4)2=3Na2SO4+K2SO4+2Al(OH)3↓+6CO2↑

利用明矾与小苏打共同作用,可以降低小苏打的碱性,反应较缓慢,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全部得到利用,不至于使部分二氧化碳跑掉,使面团得到充分膨发。但明矾不能加得过量,否则会给面点带来不良口感。油条经放置冷却,二氧化碳逐渐逸出,冷却后的成品就会出现“塌陷”,软瘪;生成的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以保护胃壁粘膜,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

2.石灰水用于鲜蛋的消毒、防腐

鲜蛋放在石灰水中,蛋内呼出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Ca(OH)2+CO2=CaCO3↓+H2O

生成的难溶性碳酸钙微粒沉积在蛋壳的表面,堵塞了蛋壳表面的气孔,阻止了外界维生物的入侵,使蛋的呼吸作用下降,而且气孔堵塞,向外边排出的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便在蛋内积存。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使蛋白酸度升高,从而阻止了蛋内微生物的作用,鲜蛋就得到了保护。

3.硝酸钠、亚硝酸钠用于肉制品上色

硝酸钠加热时能分解生成亚硝酸钠,并放出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NO3=2NaNO2+O2↑

在动植物体内硝酸钠很容易转化为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亚硝酸:NO2-+H+=HNO2

亚硝酸是一种弱酸,它很不稳定,仅存在于稀溶液中,微热甚至冷时,即按下式分解:2HNO2=NO2↑+NO↑+H2O

当亚硝酸钠加入肉中能与肉内有机酸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分解生成一氧化氮,它能与肌肉中的色素结合成桃红色的化合物,加热后仍保持鲜红色,所以烹饪中常用NaNO2作发剂。由于使用NaNO2生色快,烹饪中常称作“快硝”。NaNO3在细菌作用下还原成NaNO2后,才能起到发色剂的作用,但反应时间略长。亚硝酸钠有致癌性,但在正常使用量下,不会引起病变。目前我国规定硝酸钠和亚硝酸钠只能用于肉类罐头和肉类品,最大使用量分别为0.5g/kg及0.15g/kg。

4.鲜蛋加工成松花蛋

松花蛋又名皮蛋、变蛋,由于它风味独特,口感好、保质期长,便于携带,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加工松花蛋的主要原料是鸭蛋,有时也用鸡蛋。

加工松花蛋其辅料有生石灰(CaO)、纯碱(Na2O3)、食盐(NaCl)、黄丹粉(PbO)和茶叶等。将鲜蛋加工成松花蛋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

生石灰首先与水作用生成熟石灰,并放出大量的热。熟石灰与纯碱生成氢氧化钠,形成强碱环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加工过程中氢氧化钠逐渐渗透到蛋内,如加入茶叶,则茶叶水也随之渗入蛋内。当蛋白和蛋黄遇到氢氧化钠时,就能很快发生变化,逐步分解成多种氨基酸。氨基酸进一步分解出氢、氨和微量的硫化氢(H2S)气体;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状的皮蛋蛋清中,便出现了松花状的美丽花纹,故称为松花蛋。而硫化氢与蛋黄中的铁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使蛋黄变成青黑色。如加入黄丹粉,一部分硫化氢还与氧化铅生成硫化铅,使蛋白具有特殊的青黑色。茶叶水中的单宁也能促使蛋白质凝固并使之着色。茶叶水中的香气物质可增加松花蛋的风味,能刺激人们的食欲。食盐可促使蛋白质收缩离壳,并具有咸味及防腐的作用。由于松花蛋的色彩多变,又有一定的硬度,常在烹饪中作为冷肴花式拼盘的装饰和造型。但因碱的作用使维生素B1、B2受到损失,铅对人体有害,可以少用或不用。现在有人研究用碘化物代替黄丹粉制成无铅皮蛋,以减少铅的含量。

5.纯碱(Na2CO3)在烹饪加工中用于脱脂和去污

纯碱(Na2CO3)为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由于水解呈较强的碱性。

CO32-+H2O=H2CO3+OH-

油脂能在纯碱存在下水解出有机酸,纯碱与有机酸中和生成盐。这些盐具有乳化剂的作用,将油脂乳化成细小的微粒而悬浮于水中。因此纯碱溶液可用于脱脂去污,特别是热的纯碱溶液。

6.煮鱼时常用姜、葱、蒜、酒

鱼类腥味产生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及其同系物二甲胺、三甲胺,其中尤以三甲胺为最多。

鱼头最腥是由于鱼头皮中三甲胺、二甲胺、甲胺含量最多。三甲胺、二甲胺、甲胺均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三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另外,姜、葱、蒜等均富含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具有酒的同样作用。因此,煮鱼时常用姜、葱、蒜、酒。

烹饪知识和技巧

怎样用姜

姜是许多菜肴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调味品,但怎样使用,却不是人人必晓的。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使菜肴增鲜添色,反之那就会弄巧成拙。我们在烹制时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做鱼圆时在鱼茸中掺加姜葱汁,再放其他调味品搅拌上劲,挤成鱼圆,可收到鲜香滑嫩、色泽洁白的效果。若把生姜剁成米粒状,拌入鱼茸里制成的鱼圆,吃在嘴里就会垫牙辣口,且色彩发暗、味道欠佳。又如在烧鱼前,应先将姜片投入少量油锅中煸炒炝锅,后下鱼煎烙两面,再加清水和各种调味品,鱼与姜同烧至熟。这样用姜不仅煎鱼时不粘锅,且可去膻解腥;如果姜片与鱼同下或做熟后撤下姜米,其效果欠佳。因此,在烹调中要视菜肴的具体情况,合理、巧妙地用姜。

1.姜丝入菜 多作配料

烹调常用姜有新姜、黄姜、老姜、浇姜等,按颜色又有红爪姜和黄瓜姜之分,姜的辛辣香味较重,在菜肴中既可作调味品,又可作菜肴的配料。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黄姜香辣,气味由淡转浓,肉质由松软变结实,是姜中上品;老姜,俗称姜母,即姜种,皮厚肉坚,味道辛辣,但香气不如黄姜;浇姜,附有姜芽,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道鲜美。

作为配料入菜的姜,一般要切成丝,如“姜丝肉”是取新姜与青红辣椒,切丝与瘦猪肉丝同炒,其味香辣可口,独具一格。“三丝鱼卷”是将桂鱼肉切成大片,卷包笋丝、火腿丝、鸡脯肉丝成圆筒形,然后配以用浇姜腌渍的酱姜丝,还有葱丝、红辣椒丝,加酱油、糖、醋溜制即成。味道酸甜适口,外嫩里鲜。把新姜或黄姜加工成丝,还可做凉菜的配料,增鲜之余,兼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如淮扬传统凉拌菜“拌干丝”,它是把每块大方豆腐干切成20片左右,再细切成比火柴棒还细的干丝,用沸水浸烫3次,挤去水分,放入盘中,上面再撒放生姜丝,浇上调味而成的。干丝绵软清淡,姜丝鲜嫩辣香。

2.姜块(片)入菜去腥解膻

生姜加工成块或片,多数是用在火工菜中,如炖、焖、煨、烧、煮、扒等烹调方法中,具有去除水产品、禽畜类的腥膻气味的作用。火工菜中用老姜,主要是取其味,而成熟后要弃去姜。所以姜需加工成块或片,且要用刀面拍松,使其裂开,便于姜味外溢,浸入菜中。如:“清炖鸡”,配以鸡蛋称清炖子母鸡,加入水发海参即为“珊瑚炖鸡”,以银耳球点缀叫做“风吹牡丹”,佐以猪肠叫“游龙戏凤”,添上用鱼虾酿制的小鸡即为“百鸟朝凤”等。在制作中都不可不以姜片调味,否则就不会有鸡肉酥烂香鲜、配料细嫩、汤清味醇的特点。

姜除在烹调加热中调味外,亦用于菜肴加热前,起浸渍调味的作用,如“油淋鸡”、“叉烧鱼”、“炸猪排”等,烹调时姜与原料不便同时加热,但这些原料异味难去,就必须在加热前,用姜片浸渍相当的时间,以消除其异味。浸渍时,同时还需加入适量的料酒、葱,效果会更好。

3.姜米入菜起香增鲜

姜在古代亦称“疆”,意思是“疆御百邪”之说。姜性温散寒邪,利用姜的这一特有功能,人们食用凉性菜肴,往往佐以姜米醋同食,醋有去腥暖胃的功效,再配以姜米,互补互存,可以防止腹泻、杀菌消毒,也能促进消化。如“清蒸白鱼”、“芙蓉鲫鱼”、“清蒸蟹”、“醉虾”、“炝笋”等,都需浇上醋,加姜米,有些还需撒上胡椒粉,摆上香菜叶。

姜米在菜肴中亦可与原料同煮同食,如“清炖狮子头”,猪肉细切再用刀背砸后,需加入姜米和其他调料,制成狮子头,然后再清炖。生姜加工成米粒,更多的是经油煸炒后与主料同烹,姜的辣香味与主料鲜味溶于一体,十分诱人。“炒蟹粉”、“咕喀肉”等,姜米需先经油煸炒之后,待香味四溢,然后再下入主配料同烹。姜块(片)在火工菜中起去腥解膻的作用,而姜米则多用于炸、溜、爆、炒、烹、煎等方法的菜中,用以起香增鲜。

4.姜汁入菜色味双佳

水产、家禽的内脏和蛋类原料腥、膻异味较浓,烹制时生姜是不可少的调料。有些菜肴可用姜丝作配料同烹,而火工菜肴(行话称大菜)要用姜块(片)去腥解膻,一般炒菜、小菜用姜米起鲜。但还有一部分菜肴不便与姜同烹,又要去腥增香,如用姜汁是比较适宜的,如前面讲的制作鱼圆、虾圆、肉圆及将各种动物性原料用刀背砸成茸后制成的菜肴,就是用姜计去腥膻味的。

制姜汁是将姜块拍松,用清水泡一定时间(一般还需要加入葱和适量的料酒同泡),就成所需的姜汁了。

生姜在烹调中用途很大,很有讲究,但不一定任何菜都要用姜来调味,如单一的蔬菜本身含有自然芳香味,再用姜米调味,势必会“喧宾夺主”,影响本味。

俗说:“姜是老的辣”。烹调用姜不应选用新姜,老姜的味道更浓香

怎样用盐

盐在烹调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常将食盐的咸味称为“百味之王”,“一盐调(diao4)百味”。盐在烹调中的主要作用是调味和增强风味。烹调加盐时,既要考虑到菜肴的口味是否适度,同时也要讲究用盐的时机是否正确。学术理论认为,人的味觉可以感觉到咸味最低浓度为0.1%~0.15%。感觉最舒服的食盐溶液的溶度是0.8%~1.2%。因此制作汤类菜肴应按0.8%~1.2%的用量掌握。而煮、炖菜肴时一般应控制在1,5%~2%的范围内,因为这些菜肴食用时常和不含盐的主食一同食用,即下饭的菜,所以加盐量应该大些。

盐在烹调过程中常与其它调料一同使用,使用过程中几种调料之间必然发生作用,形成一种复合味。一般说,咸味中加入微量醋,可使咸味增强,加入醋量较多时,可使咸味减弱。反之醋中加入少量食盐,会使酸味增强,加入大量盐后则使酸味减弱。咸味中加入砂糖,可使咸味减弱。甜味中加入微量咸味,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甜味。咸味中加入味精可使咸味缓和,味精中加入少量食盐,可以增加味精的鲜度。此外,食盐有高渗透作用,还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制作肉丸、鱼丸时,加盐搅拌,可以提高原料的吃水量,使制成的鱼丸等柔嫩多计。在合面团时加点盐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面的弹性和韧性。发酵面团中加点盐还可起到调节面团发酵速度作用,使蒸出的馒头更松软可口。

在烹调中掌握用盐,大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1.烹调前加盐 即在原料加热前加盐,目的是使原料有一个基本咸味,并有收缩。在使用炸、爆、滑馏、滑炒等烹调方法时,都可结合上浆、挂糊,并加入一些盐。因为这类烹调方法的主料被包裹在一层浆糊中,味不得入,所以必须在烹前加盐。另外有些菜在烹调过程中无法加盐,如荷叶粉蒸肉等,也必须在蒸前加盐。烧鱼时为使鱼肉不碎,也要先用盐或酱油擦一下。但这种加盐法用盐要少,距离烹调时间要短。

2.烹调中加盐 这是最主要的加盐方法,在运用炒、烧、煮、焖、煨、滑等技法烹调时,都要在烹调中加盐。而后是在菜肴快要成熟时加盐,减少盐对菜肴的渗透压,保持菜肴嫩松,养分不流失。

3.烹调后加盐 即加热完成以后加盐,以炸为主烹制的菜肴即此类。炸好后撒上花椒盐等调料

怎样用酒

烹调中,一般要使用一些料酒,这是因为酒能解腥起香的缘故。要使酒起到解腥起香的作用,关键要让酒得以发挥。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烹调中最合理的用酒时间,应该是在整个烧菜过程中锅内温度最高的时候。比如煸炒肉丝,酒应当在煸炒刚完毕的时候放;又如红烧鱼,必须在鱼煎制完成后立即烹酒;再如炒虾仁,虾仁滑熟后,酒要先于其它作料入锅。绝大部分的炒菜、爆菜、烧菜,酒一喷入,立即爆出响声,并随之冒出一股水汽,这种用法是正确的。

2. 上浆挂糊时,也要用酒。但用酒不能多,否则就挥发不尽。

3. 用酒要忌溢和忌多,有的人凡菜肴中有荤料,一定放酒。于是“榨菜肉丝汤”之类的菜也放了酒,结果清淡的口味反被酒味所破坏,这是因为放在汤里的酒根本来不及挥发的缘故。所以厨师们在用酒时一般都做到“一要忌溢,二要忌多”。

4. 有的菜肴要强调酒味,例如葡汁鸡翅,选用10只鸡翅膀经油炸后加蕃茄酱、糖、盐一起焖烧至翅酥,随后加进红葡萄酒,着芡出锅装盒。这个菜把醇浓的葡萄酒香味作为菜肴最大的特点,既然这样,酒在出锅前放,减少挥发就变成合理了。

5. 用酒来糟醉食品,往往不加热,这样酒味就更浓郁了。

另外,这里还归纳了一些:啤酒调味小窍门

啤酒除用于饮用外,还可用来对菜肴调味。具体方法如下。

1.炒肉片或肉丝,用淀粉加啤酒调糊挂浆,炒出后格外鲜嫩,味尤佳。

2.烹制冻肉、排骨等菜肴,先用少量啤酒,腌渍10分钟左右,清水冲洗后烹制,可除腥味和异味。

3.烹制含脂肪较多的肉类、鱼类,加少许啤酒,有助脂肪溶解,产生脂化反应,使菜肴香而不腻。

4.清蒸鸡时先将鸡放入20~25%的啤酒中腌渍10~15分钟,然后取出蒸熟。格外鲜滑可口。

5.清蒸腥味较大的鱼类,用啤酒腌渍10~15分钟,熟后不仅腥味大减,而且味道近似螃蟹。

⑺ 什么是烹饪化学

一、烹饪化学是研究烹饪原料及其在烹制加工中的化学现象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

1、食品的物质组成、理化性质及与菜肴质量的关系

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

2、在烹饪加工中食品的物质成分的变化、利用及作用规律

阅读全文

与烹饪化学怎么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