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欧洲药典Rf值怎么计算
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origin)
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
(solvent
front)
的距离的比值
是色谱法中表示组分移动位置的一种方法的参数。定义为溶质迁移距离与流动相迁移距离之比。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值鉴定化合物。
Rf=(distance
moved
from
origin
by
component)÷(distance
moved
from
origin
by
solvent)
在制备薄层板时,在大小适当的玻璃板上,均匀涂上吸附剂,厚度在一毫米以内,然后在距底边1。5厘米处点上样品溶液,形成一个小点,称为“原点”。
再将薄层板置于盛有动相溶剂的玻缸内(此溶剂称为“展开溶剂”,玻缸称为“展开槽”)。当溶剂沿薄层扩散到距原点以上一定距离时(一般10—12厘米),取出薄层板,记录展开溶剂扩展前沿距原点的距离A。然后用喷洒显色试剂或紫外光线照射的方法使被分离的化合物显色,此过程称为“显谱”。观察并记录所显斑点的中心距原点的距离。斑点在薄层板上的位置通常用比移值(Rf)表示。Rf值为斑点中心距原点的距离与溶剂展开前沿距原点距离的比值
Rf值是与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相关的数值,因此,在特定条件下为一常数。不同的物质由于在特定色谱条件下的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Rf值,这样就达到薄层色谱分离的目的。
② 生物化学中什么是Rf值
Rf value写做Rf值,也叫比移值,是纸上层析法的用词。溶剂从原点渗透到距离a时,也就是一般在20-30厘米时测定,如果位于原点的物质从原点向前移动到b,那么b比a的值就是这种物质的Rf值。若滤纸、溶剂温度等保持恒定,则各种物质呈现特定的Rf值,成为鉴定物质的极重要的常数。
Rf值和被测物质极性、展开剂极性有关,也和固相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洗脱剂的洗脱能力有关。
③ rf值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rf值的计算公式是Rf= a/b。
Rf即指比移值,系指从点样基线至展开斑点中心(质量重心)的距离(ι)与从基线至展开剂前沿的距离(ι0)的比值。计算公式为:Rf=ι/ι0溶质自身的性质是决定性的因素。
RF应用中会用到许多宽带运算放大器和ADC,这些器件的噪声系数因而变得重要起来。讨论了确定运算放大器噪声系数的适用方法。我们不仅必须知道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和电流噪声,而且应当知道确切的电路条件:闭环增益、增益设置电阻值、源电阻、带宽等。
解说:
1、是射频的缩写。射频优化是对射频信号的优化。其目的是在保证良好接收质量的同时优化网络覆盖,同时网络具有正确的邻居关系,从而保证下一步业务优化中无线电信号的正常分配,为优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该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的工作区时,产生感应电流。
3、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通过卡内置的发射天线发送自身代码等信息;系统的接收天线接收射频卡发送的载波信号,并通过天线调节器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发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4、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④ Rf值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Rf即指比移值,系指从点样基线至展开斑点中心(质量重心)的距离(ι)与从基线至展开剂前沿的距离(ι0)的比值。计算公式为:Rf=ι/ι0
溶质自身的性质是决定性的因素,流动相和固定相的极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他的如温度饱和度之类的也会有一些影响。
⑤ 天然药物化学计算出Rf值后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得到了极性的作用。天然药物化学计算公式为:Rf=ι/ι0。溶质其自身的性质是决定性的因素,流动相和固定相的极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他的如温度饱和度之类的也会有一些影响,也就得到了极性的作用。
⑥ 薄层色谱法所得结果Rf值怎么计算
RF=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各种物质的Rf 随要分离化合物的结构,滤纸或薄层板的种类、溶剂、温度等不同而不同,但在条件固定的情况下,Rf对每一种化合物来说是一个特定数值。
薄层色谱法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流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6)化学中rf值怎么求扩展阅读:
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
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任何两个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
Rf值是与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相关的数值,因此,在特定条件下为一常数。不同的物质由于在特定色谱条件下的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Rf值,这样就达到薄层色谱分离的目的。
⑦ 纸层析法 氨基酸Rf值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溶剂从原点渗透到距离a(一般在20—30厘米时测定)的时候,如果位于原点的物质从原点向前移动到b,那么b/a的值(0.0—1.0)就是这种物质的Rf值。
例如:把葡萄糖和果糖在20℃下于正丁醇-醋酸-水(4∶1∶5)中展开,可分别得到0.18、0.23的Rf值,在醋酸乙酯-吡啶-水(2∶1∶1)中展开,则分别得到0.28、0.32的Rf值。若滤纸、溶剂温度等保持恒定,则各种物质呈现特定的Rf值,成为鉴定物质的极重要的常数。
(7)化学中rf值怎么求扩展阅读
做此实验时,有如下注意点:
1、层析液放入适量,标准是保持层析过程既不挥发完(因此层析过程最好盖住),也不没刻线。
2、层析时间不应太长,否则使一种液体爬到最高处就不能测其Rf,最好实验前做一小测试判断液体爬到最高处的时间。
3、层析完后尽快用铅笔画出区域(为圆形),防止颜色褪掉。等测量时,测量刻线到圆心的距离,按照公式即可。
⑧ 化学中的Rf值有什么意义
RF值是在硅胶层析板上物质移动的距离和溶剂线的距离的比值。一般物质的RF值都是不同的,可以通过RF值判断是否是目标产物。
溶剂从原点渗透到距离a(一般在20—30厘米时测定)的时候,如果位于原点的物质从原点向前移动到b,那么b/a的值(0.0—1.0)就是这种物质的Rf值。
把葡萄糖和果糖在20℃下于正丁醇-醋酸-水(4∶1∶5)中展开,可分别得到0.18、0.23的Rf值,在醋酸乙酯-吡啶-水(2∶1∶1)中展开,则分别得到0.28、0.32的Rf值。若滤纸、溶剂温度等保持恒定,则各种物质呈现特定的Rf值,成为鉴定物质的极重要的常数。
(8)化学中rf值怎么求扩展阅读:
层析是分离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两种不同的物质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其爬行速度不一,经过一段时间,就可分离。
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任何两个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在固体与气体之间、固体与液体之间、吸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上,都可能发生吸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