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武器的防护和救护措施有哪些

化学武器的防护和救护措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01 05:02:27

A. 化学武器的防护有哪两类

全身防护和局部防护 只有刺激性毒剂可以局部防护以外 其他的毒剂必须全身进行防化处理

B.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主要包括哪两项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主要包括第1点要绝对干燥,空气要干净,不能有粉尘灰尘等等,然后要保持温度不要太高。

C. 遭遇化学武器中毒后急救的原则是什么

(一)人员在沾染区的行动

在沾染区内行动的人员,要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也可用毛巾捂住口鼻,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用衣服、雨衣、塑料布、床单等把暴露的皮肤遮住。不在露天吃东西,不在地上坐卧,不打闹戏嘻和触摸受染物体。乘车时,除做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门窗,盖严蓬布,加大车距,上下车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等沾染部位。室内人员,要关闭车窗减少室外活动。

(二)对放射性沾染的消除

人员和物体受染后,要想办法及时消除。

1、消除人员皮肤沾染,有局部消除法和全身消除法。

局部消除是用毛巾或纱巾擦拭人员身体暴露部位(头、脸、颈、手)上的放射性物质。全身消除是用水冲洗全身。

2、消除服装沾染,有拍抖法和洗刷法。

拍抖:利用扫帚或树枝站在侧风方向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轻到重地拍打或抖拂。洗刷法即用水冲洗,洗涤时加入少量洗涤剂。

3、消除粮食沾染,有过筛法、加工脱壳法、风吹法、水洗法等。

对沾染的粮食,用筛子过筛;或加工脱壳消除沾染;或将沾染的粮食用风车或簸箕吹尘消除;或将沾染的粮食用水洗或淘洗消除。

4、消除饮水沾染,有土壤净化法、吸附混凝法、过滤法。

土壤净化:以每升水加纯粘土一把,再加适当的明矾搅拌,沉淀后倒出清水使用。吸附混凝:以每升水加净化剂、混凝剂各1包,搅拌澄清后取清水使用。滤水桶(井)过滤:用碎石、细砂、木炭等作滤料净化。江河湖泊等水源受沾染时,可在距离岸边5至10米处挖一滤水井,使水渗入水井内即可饮用。

5、消除蔬菜沾染。主要是剥去表层,去其根皮,用水冲洗。

6、消除地面、工事、道路沾染。视情况采用铲除、扫除或用水冲洗等方法实施。消除时,应从上风方向开始,尽量避免灰尘飞扬。对集中起来的灰尘,应进行掩埋处理。毒剂的种类很多,按毒害作用可分为五类。

一、神经性毒剂

它是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主要有沙林、梭曼、维埃克斯。沙林有苹果味,主要通过呼吸道中毒;梭曼有樟脑味,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中毒;维埃克斯有硫醇味,主要通过接触中毒;中毒症状:瞳孔缩小、抽筋、流口水、呼吸困难等。此类毒剂毒性大,伤害作用快,中毒后如救治不及时,很快致死。

二、糜烂性毒剂

是一类渗透性强,能直接破坏组织细胞、糜烂皮肤、伤害人体器官的毒剂,主要有芥子气和路易氏气。芥子气具有大蒜味,路易氏气具有竺葵味,二者均呈油状流体,难以挥发,能造成长时间染毒。中毒症状:皮肤红肿、起泡、腐烂;鼻、咽、喉部干燥难受、刺痛、灼热、流鼻涕、干咳嗽,严重时呼吸困难或窒息。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

是一种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造成缺氧而引起全身性中毒的毒剂,主要有氢氰酸、氯化氰。氢氰酸具有苦杏仁味,氯化氰具有较强的刺激味。这两种毒剂是无色,极易挥发的流体,容易使空气染毒。战斗使用成气状、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舌尖麻木、胸闷、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强烈抽筋而死。氯化氰对眼睛和呼吸道还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四、窒息性毒剂

是一种损伤肺部组织,引起肺水肿,使人窒息而死的毒剂,主要有光气。光气具有烂苹果味或烂干草味,为无色气体,易溶于水而失去毒性。人员吸入光气后感到胸闷、咽干、咳嗽、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皮肤青紫,最后导致机体严重缺氧窒息而死。

五、失能性毒剂

是一种使精神失常、四肢瘫痪的毒剂,主要有毕兹。毕兹是固体毒剂,使用时呈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引导中毒。中毒后产生幻觉,判断能力和注意力减退,出现狂躁、激动、口干、皮肤潮红等症状,但一般不会死亡。

一、发现染毒征候的一般方法

发现毒剂的方法,除专业人员利用专业设备侦察外,一般人员则主要依靠眼、耳、鼻的功能来判断。

看。看异常情况,如敌机低飞喷洒大量烟雾,炸弹坑浅弹片大,敌人穿防毒面具和衣服,人员或动物出现中毒症状,植物大面积枯萎变色和发现油状物等。

听。听化学袭击警报声和化学武器爆炸声。化学武器爆炸的声音低沉或发出特殊啸音。

闻。闻到异常的气味,如烂苹果味、大蒜味和杏仁味等。

二、防护

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与人员接触的措施。当听到化学武器袭击信号或进入毒区时,要进行防护,听到解除警报信号或得到人防部门允许后才能解除防护。防护措施有两种,一种是集体防护,即进入有三防设施的人防工事,它能有效地防护各种状态的所有毒剂;另一种是个人防护,即用防毒面具保护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用防毒衣保护人的身体。

三、消毒

使毒剂失去毒害作用的措施叫做消毒。

消毒的方法主要是用消毒药剂破坏毒剂的毒性,可分为化学法和物理法。对呈液滴状的毒剂(如芥子气、维埃克斯、梭曼)特别需要消毒,而对光气、氢氰酸等呈气状的毒剂,一般不需要消毒。消毒的方法和消毒药剂随消毒对象的不同而异。

(一)对人员皮肤消毒。先用清洁棉球吸去毒剂液滴,后用各种皮肤消毒液进行局部或全身消毒,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如果没有消毒液,用肥皂、面碱、小苏打、草木灰等水溶液洗涤。

(二)对服装的消毒。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用碱水煮沸1-2小时即可消毒,对暂时不用的衣物制品,可在下风方向吹晒。

(三)对水源的消毒。有过滤法。过滤法:根据水中毒剂含量加入调制好的漂白粉浆和混凝剂,搅拌静置沉淀后再过滤。消毒后的水经检验无毒后方可使用。

(四)对染毒食品消毒。对没有包装的食品,一般应予销毁。对有包装的罐头食品,对其表面消毒后即可食用。

四、急救

急救是对判明中毒人员采取的紧急救护措施,尤其对沙林类、氢氰酸类等速效性毒剂的中毒人员至关重要。

(一)急救的原则

1、先自救,后互救。

2、把中毒伤员移出毒区或给他戴上防毒面具,防止继续吸入毒剂。

3、急救必须及时,越早效果越好。

4、一定要在确定毒剂种类的基础上,使用急救药物。

当没有专门急救药品时,也可采用曼陀萝之类的中草药或针炙方法对含磷毒剂中毒人员进行急救。

对误食染毒食品者,除急救外,应尽快喝些甘草水、豆浆、豆汤等。

(二)解磷针

解磷针内装有抗毒药,能对抗神经性毒剂及有机磷农药,供自救、互救时使用。解磷针的形式很多,本书只介绍其中的一种。解磷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首先取下护针帽,以拇、食、中三指持针头底部,迅速将针头向下垂直插入中毒者肌肉内(臀部外侧、大腿、上臂三角肌),深约2厘米,用力折断安瓿细颈的标志部位,药液自动注入肌肉,待药液刚流尽时,快速拔出针头。紧急情况下,可省去消毒,隔衣注射,以免延误时机。

D. 对生化武器的个人防护措施有哪些

做好经常性的防疫工作,组织观察、侦察和检验,及时发现敌生物武器袭击。做好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

1、做好经常性的防疫工作。如进行防疫、防护的宣传教育,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贯彻各种防疫制度,有计划地接种各种疫苗等。

2、组织观察、侦察和检验,及时发现敌生物武器袭击。各种观察哨均兼有观察生物武器袭击的任务,发现袭击征象,及时通知部队进行一般防护。专业防护人员进行现场侦察,采集标本进行检验,确定生物战剂种类,通报部队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并从政治上揭露敌人。

3、做好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发现敌人进行袭击,接到防护指令后,立即戴上或防菌口罩,扎紧裤脚、袖口,上衣塞入裤腰,颈部围上毛巾,战斗情况允许时,可进入工事,减少受染。受染后要抓紧时间,利用个人消毒包擦拭暴露的皮肤。

利用战斗间隙,到进行,消灭服装、武器和车辆上的生物战剂;服用预防药物,补充接种疫苗,并定期接受医学观察。

致命危害:

生物武器有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发病,并且多数可以互相传染。受染面积广,大量使用时可达几百或几千平方公里。危害作用持久,炭疽杆菌芽孢在适应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之久。

带菌昆虫、动物在存活期间,均能使人、畜受染发病,对人、畜造成长期危害。但生物战剂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使用上受到限制。日光、风雨、气温均可影响其存活时间和效力。采取周密的防护措施,也能大大减少它的作用。

E. 个人防护化学武器包括哪些方面

化学武器的个人防护主要是利用防护服(包括衣、裤、围裙、靴套等)、防毒面具。隔绝式防护服不能长时间穿着,夏季还易使人中暑。透气式防毒服的生理性能远比隔绝式为佳,可长时间穿着和作战。美、俄等国军队还配发防毒油膏、个人消毒盒、消毒剂乳液等个人防护器材。

F. 有哪些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1)迅速进入民防工事,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

(2)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人员,采取个人防护并撤离染毒区。

(3)对中毒人员及时进行抢救。

首先要辨别毒剂种类,毒剂名称,比如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等神经性毒剂。然后观察主要中毒症状,比如瞳孔缩小、出汗流泪、呼吸困难、全身痉挛等。通过辨别观察之后,穿戴好防护器具,采取抢救措施,比如使用解磷针或阿托品等进行急救,必要时辅以人工呼吸。

窒息性毒剂、光气、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咳粉红色泡沫痰、皮肤发紫、窒息、佩戴防毒面具;撤离毒区,吸氧、保暖并保持安静、糜烂性毒剂、芥子气、路易氏气、皮肤红肿、起泡、溃烂、眼结膜发炎、胸闷穿戴防毒衣和防毒面具;用2%小苏打水洗眼睛、皮肤消毒、失能性毒剂、毕兹、瞳孔散大、行动不稳、有幻觉、精神失常、佩戴防毒面具;急救可肌肉注射加兰他敏等、全身中毒性毒剂、氢氰酸、氯化氰、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皮肤潮红、瞳孔散大、强烈抽筋死亡、佩戴防毒面具;吸入亚硝酸异戊酯进行急救。

G. 人防文章——化学武器

  1. 化学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它是主要以化学毒剂侵入人体,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从而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及迟滞敌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它包括装有各种化学毒剂的化学炮弹、导弹和化学地雷、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学炮弹等。

  2. 简介:有生力量、牵制和扰乱对方军事行动的有毒物质统称为化学战剂(chemicalwarfareagents,cwa)或简称毒剂。装填有cwa的弹药称化学弹药(chemical,munitions)。应用各种兵器,如步枪、各型火炮、火箭或导弹发射架、飞机等将毒剂施放至空间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浓度或密度从而发挥其战斗作用。因此,化学战剂、化学弹药及其施放器材合称为化学武器。而cwa则是构成化学武器的基本要素。

  3. 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19

    化学武器

    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wwⅠ)。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毒剂用量达12万吨,伤亡人数约130万,占战争伤亡总人数的4.6%。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时首次用空军使用芥子气和光气,仅在1936年的1~4月间,中毒伤亡即达到1.5万人,占作战伤亡人数的1/3。

    第二次世界大战(wwⅡ)期间在欧洲战场,交战双方都加强了化学战的准备,化学武器贮备达到了很高水平。各大国除加速生产和贮备原有毒剂及其弹药外,并加强了新毒

    剂的研制。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

    则是神经性毒剂;在亚洲战场,日本对我国多次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从wwⅡ结束至今,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不断发生,其中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和被证实的有美侵朝战争、美侵越战争、原苏联入侵阿富汗等。80年代初开始的两伊战争,伊拉克在进攻失利、失去主动权的紧急时刻使用化学武器对扭转被动局面、最终实现停火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学武器是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非常规武器。如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会议,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以及前不久(1993)联大通过的全面禁止和彻底消毁化学武器公约等。我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严格恪守《公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气象条件对化学武器的使用效果影响很大。不利的气象条件,如无风、风速过小(<1m/s)、风向不利或不定时,使用气态毒剂就在受到很大限制;风速过大(如超过6m/s)毒剂云团很快吹散,不易造成战斗浓度,甚至无法使用。炎热季节,毒剂蒸发快,有效时间随之缩短;严寒季节,凝固点较高的毒剂则冻结失效。雨、雪可以起到冲刷、水解或暂时覆盖毒剂的作用。

    空气垂直稳定度对初生云的毒剂浓度影响很大。对流时,染毒

    空气迅速向高空扩散,不易造成战斗

    浓度,有效杀伤时间和范围会明显缩小;逆温时,空气上下无流动,染毒空气沿地面移动,并不断流向散兵坑、沟壑、山谷等低洼处,此种情况下,毒剂浓度高、有效时间长、纵深远;等温是介于逆温和对流之间的居中条件。地形、地物和地面植被对毒剂的使用也有一定影响。山峦或高大建筑会阻碍染毒空气的传播,并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在复杂在山区、洼地、丛林地带,毒剂滞留时间长、浓度高、杀伤范围则相对缩小、如毒剂云团传播方向与山谷走向大致相同,危害纵深可以很远。在平坦开阔地或海面。毒剂云随风运动,不受阻碍,并向周围扩散,形成较大的杀伤范围,但有效时间缩短。

    城市居民区因街道形状、宽窄、方向不一,建筑物高低、大小不等,风向、风速受影响的程度会有不同,毒剂云团传播和扩散就比较复杂。如街道方向与风向一致或交角不大于30°,风速4~8m/s,染毒空气沿街道顺利传播;风向与街道交欠30~60°,染毒空气则部分受阻;风向与街道交角60~90°时,气流可越过低小房屋穿过街道;若是高层楼房,则有被挡回的可能。死胡同、小巷、拐角较多的街道、庭院及其背风处染毒空气易被滞留。

    在居民区染毒空气的流动还会受空气垂直稳定度的影响。如白昼睛天,染毒空气能沿向阳面的墙壁“上楼”。夜间,染毒空气贴近街面运动,并可进入地下建筑和工事内,楼上则较安全。

    化学袭击的效果,还取决于以方化学防护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化学武器只能对毫无准备、缺乏训练和防护设备差的部队造成很大的危害。但对训练有素、有着良好的防护的部队来说,敌人就会考虑使用化学武器是否合算,并最终动摇敌人使用化学武器的决心或计划。

    编辑本段种类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之总称,它包括:

    1.毒剂又称化学毒剂、化学战剂、军用毒剂,是军事行动中

    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它

    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对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外军装备的毒剂主要有6类14种。

    2.化学武器狭义的化学武器是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化学弹药是指战斗部内主要装填毒剂(或二元化学武器前体)的弹药。主要有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手榴弹、化学枪榴弹、化学地雷、化学火箭弹和导弹的化学弹头等。由两种以上可以生成毒剂的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构成的武器称为二元化学武器。化学物质分装在弹体中由隔膜隔开的容器内,在投射过程中隔膜破裂,上述物质依靠旋转或搅拌混合而迅速生成毒剂。

    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爆炸分散型借炸药爆炸使毒剂成气雾状或液滴状分散。主要有化学炮弹、航弹、火箭弹、地雷等。

    (2)热分散型借烟火剂、火药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源或高速热气流使毒剂蒸发、升华、形成毒烟(气溶胶)、毒雾。主要有装填固体毒剂的手榴弹、炮弹及装填液体毒剂的毒雾航弹等。

    (3)布洒型利用高压气流将容器内的固体粉末毒剂、低挥发度液态毒剂喷出,使空气、地面和武器装备染毒。主要有毒烟罐、气溶胶发生器、布毒车、航空布洒器和喷洒型弹药等。

    化学武器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步兵化学武器,炮兵、导弹部队化学武器和航空兵化学武器等三类。他们分别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攻击或设置化学障碍;快速实施突袭;集中的化学袭击和化学纵深攻击;以及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大纵深、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防化器材又称防化装备或“三防”装备,是用于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侦检、防护、洗消、急救的各种器材、装备之总称

    1.侦察器材通常由报警、侦毒、化验器材和毒剂侦察车等组成。

    2.防护器材分为个人和集体防护器材。前者指用于个人

    防止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

    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蓬、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集体防护器材包括永备工事、特种车辆的集防装置、野战掩蔽部、过滤通风设备等。

    3.洗消器材包括个人洗消设备、小(大)型洗消设备、核生化战场上的供水设备等

    4.急救器材包括解磷针、次氯酸钙悬浮液、一氯胺的乙醇溶液、氧气等。

    编辑本段杀伤力通常,按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把化学武器分为六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窒息性毒剂。

    1.神经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为有机磷酸酯类衍生物,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梭曼,V类神经毒是指S-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塔崩(Tabum)二甲胺基氰膦酸乙酯

    沙林(Sarin)甲氟膦酸异丙酯

    棱曼(Soman)甲氟膦酸特己酯

    维埃克斯(VX)S-(2-二异丙基氨乙基)-甲基硫代膦酸乙酯

    神经性毒剂的主要理化特性

    名称塔崩沙林棱曼VX

    常温状态无色水样液体,工

    业品呈红棕色无色水样液体无色水样液体无色油状液体

    气味微果香味无或微果香味微果香味,工业品有樟脑味无或有硫醇味

    溶解度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互溶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水解作用缓慢生成HCN和无

    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慢,生成HF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很慢,生成HF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很难,加碱煮沸加快水解战争使用状态蒸气态或气溶胶态蒸气态或气液滴态蒸气态或气液滴态液滴态或气溶胶态

    神经性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并迅速与胆碱酶结合使其丧失活性,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瞳孔缩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症状,重者可迅速致死。

    2.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的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

    糜烂性毒剂主要代表物的化学结构及主要理化特征

    名称芥子气氮芥路易斯气

    化学名2,2&cent;-二氯乙硫醚三氯三乙胺氯乙烯氯胂

    化学武器

    结构ClCH=CHAsCl2

    常温状态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棕褐色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浅褐色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深褐色

    气味大蒜气味微鱼腥味天竺葵味

    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战争使用状态:液滴态或雾状

    糜烂性毒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侵入人体,破坏肌体组织细胞,造成呼吸道粘膜坏死性炎症、皮肤糜烂、眼睛剌痛畏光甚至失明等。这类毒剂渗透力强,中毒后需长期治疗才能痊愈。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先后在我国13个省78个地区使用化学毒剂2000次,其中大部分是芥子气。

    3.失能性毒剂

    失能性毒剂是一类暂时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从而丧失战斗力的化学毒剂。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研制的毕兹(BZ)。

    毕兹(二苯基羟乙酸-3-奎宁环酯),该毒剂为无嗅、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战争使用状态为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头痛幻觉、思维减慢、反应呆痴等。

    4.刺激性毒剂

    是一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按毒性作用分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两类。催泪性毒剂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亚当氏气。

    刺激性毒剂代表物的化学结构和主要物理特性

    名称西埃斯(CS)CN亚当氏气

    化学名邻-氯代苯亚甲基丙二腈苯氯乙酮吩砒嗪化氯

    常态白色晶体无色晶体金黄色晶体

    气味无味荷花香味无味

    溶解度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战争使用状态烟状烟状烟状

    刺激性毒剂作用迅速强烈。中毒后,出现眼痛流泪、咳嗽喷嚏等症状。但通常无致死的危险。

    5.全身中毒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

    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

    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氰气等。

    氢氰酸(HCN)是氰化氢的水溶液。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为蒸气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其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抽风、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等,重者可迅速死亡。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曾用氢氰酸一类毒剂残害了集中营里250万战俘和平民。

    6.窒息性毒剂

    窒息性毒剂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的而造成窒息的一类毒剂。其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氯化氢等。

    光气(COCl2)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中毒症状分为4期:(1)刺激反应期(2)潜伏期(3)再发期(4)恢复期。

    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在几分钟内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编辑本段战斗状态及致伤特点毒剂施放后发挥杀伤作用的状态,叫毒剂的战斗状态。化学弹药按其结构和使用方式可分为毒剂弹、毒烟罐和布洒器三类,分别通过爆炸分散法、加热蒸发法和布洒法将毒剂

    迅速分散成能发挥杀伤作用的蒸气(vap

    or,粒子直径0.001~0.01μm)、烟(smoke)、雾(fog)、液滴(dropsordroplets)、微粉(st)等五种战斗状态。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aerosol),粒子直径为0.1~10μm(图11-1)。毒剂的不同状态决定其中毒途径和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不过毒剂施放后的战斗状态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两种或多种状态同时存在,其中常常是以某一战斗状态为主。化学武器致伤特点是由构成化学武器的基本要素—cwa所决定的。

    与常规武器比较,其特点有:(一)毒性作用强

    化学武器主要靠cwa的毒性发挥战斗作用。化学战剂多属剧毒或超毒性毒物。其杀伤力远远大于常规武器。据wwⅠ战场对比统计,化学战剂的杀伤效果为高爆炸药的2~3倍。近代化学武器的发展,已使毒剂的毒性比wwⅠ所用毒剂的毒性高达数十乃至数百倍,因此在化学战条件下可造成大批同类中毒伤员。

    (二)中毒途径多

    常规武器主要靠弹丸或弹片直接杀伤人员。化学武器则可能通过毒剂的吸入、接触、误食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员中毒。

    (三)持续时间长

    常规武器只是在爆炸瞬间或弹片(丸)飞行时引起伤害。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不会在毒剂施放后立即停止。其持续时间取决于cwa的特性、袭击方式和规模以及气象、地形等条件。

    (四)杀伤范围广

    化学袭击后的毒剂蒸气

    或气溶胶(初生云)随风传播和扩散,使得毒剂的效力远远超过释放点。故其杀伤范围较常规武器大许多倍。

    染毒空气能渗入要塞、堑壕、坑道、建筑物、甚至装甲车辆、飞机和舰舱内,从而发挥其杀伤作用。换言之,对于常规武器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地域和目标,使用化学武器显然

    更为有效。化学武器的这种扩散“搜索”能力,不需高度精确的施放手段。因此对确切方位不能肯定的小目标的袭击,使用化学武器比使用常规武器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编辑本段防护化学武器虽然杀伤力大,破坏力强,但由于使用时受气候、地形、战情等的影响使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同核武器和生物武器一样,化学武器也是可以防护的。其防护措施主要有:探测通报、破坏摧毁、防护、消毒、急救。探测通报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探测手段,弄清敌方化学袭击的情况,了解气象、地形等,并及时通报。

    破坏摧毁采用各种手段,破坏敌方的化学武器和设施等。

    防护根据军用毒剂的作用特点和中毒途径,防护的基本原理是设法把人体与毒剂隔绝。同时保证人员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如构筑化学工事、器材防护(戴防毒面具、穿防毒衣)等。

    防毒面具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过滤式

    防毒面具主要由面罩、导气管、滤毒罐等组成。滤毒罐内装有滤烟层和活性炭。滤烟层由纸浆、棉花、毛绒、石棉等纤维物质制成,能阻挡毒烟、雾,放射性灰尘等毒剂。活性炭经氧化银、氧化铬、氧化铜等化学物质浸渍过,不仅具有强吸附毒气分子的作用,而且有催化作用,使毒气分子与空气及化合物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隔绝式防毒面具中,有一种化学生氧式防毒面具。它主要由面罩,生氧罐,呼吸气管等组成。使用时

    ,人员呼出的气体经呼气管进入生氧罐,其中的水汽被吸收,二氧化碳则与罐中的过氧化钾和过氧化钠反应,释放出的氧气沿吸气管进入面罩。其反应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shy;

    2K2O2+2CO2=2K2CO3+O2&shy;消毒主要是对神经性毒剂和糜烂性毒剂染毒的人、水、粮食、环境等进行消毒处理。

    急救针对不同类型毒剂的中毒者及中毒情况,采用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进行现场救护,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编辑本段禁止化学武器公约1993年1月13日,国际社会缔结了《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Proction,),简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WC),它是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草案是由负责裁军事务的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经过长达20多年的艰苦谈判后于1992年9月定稿,并于1992年11月30日由第47届联大一致通过,1997年4月29日生效。

    《禁止化学武器公

    约》包括24个条款和3个附件。主要内容是签约国将禁止使用、生产、购买、储存和转移各类化学武器;将所有化学武器生产设施拆除或转作他用;提供关于各自化学武器库、武器装备及销毁计划的详细信息;保证不把除莠剂、防暴剂等化学物质用于战争目的等。条约中还规定由设在海牙的一个机构经常进行核实。这一机构包括一个由所有成员国组成的会议、一个由41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和一个技术秘书处。公约规定所有缔约国应在2012年4月29日之前销毁其拥有的化学武器。

    1993年1月13至15日,此公约的签字仪式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120多个国家的外长或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130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此后,公约转到联合国总部纽约继续开放签署。禁化武组织现有183个缔约国。公约审议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旨在全面审议公约实施情况及科技发展对履约的影响,并制定未来5年的履约计划。迄今已证实销毁2.4万吨化学武器,占申报储存化学武器的33%。拥有化学武器的两个主要国家俄罗斯和美国销毁化武的期限是2012年4月,俄罗斯已经销毁22%,美国销毁46%。印度销毁了84%。预计利比亚将于2011年销毁其拥有的化武。1997年4月,中国批准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成为该公约的原始缔约国。

    去网络看吧。清晰很多


H. 化学的生物武器有哪些防护主要措施

化学、生物武器防护的基本原则是:积极摧毁,严密防护;以群众性防护为主,加强专业兵保障;善于使用技术装备,并广泛开展简易防护。防护的主要措施是:

其一,以各种侦察手段,及时发现和查明敌人化学、生物武器的种类、数量、部署和使用企图等情况;还应查明己方部队行动地域内地形的防护作用和气象情况对敌人使用化学、生物武器的影响,为组织防护提供依据。

其二,组织导弹部队、航空兵、炮兵、空降兵和游击队等摧毁敌人化学、生物武器基地(阵地)、仓库及运载工具,组织电子对抗部队、分队对敌人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实施电子干扰,力争把敌人的化学、生物武器摧毁在配置地域,或防止其进入目标区。

第三,建立严密的观察和报知配系,及时发现敌人使用化学、生物武器的征候和情况,迅速、准确地发出警报信号。

组织部队充分利用地形、气象条件,并严密伪装,疏散配置,隐蔽行动,避免长时间在一地集结,使敌人不易发现和选择袭击目标。

构筑人员、装备、物资防护工事,主要工事应有防化学、生物武器的设施;组织防护器材的供应和技术保障,并发动群众收集、制作就便器材进行防护。

利用药物(疫苗)增强人体对放射性物质、毒剂和生物战剂的抵抗力;建立健全各种群众性防护组织,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全体人员具有自己进行侦察、防护、洗消、急救的能力。

对电子设备采取防止或降低电磁脉冲和电离效应干扰破坏的措施,确保核条件下通信联络的畅通。当接到化学、生物武器袭击警报或发现敌人进行化学、生物武器袭击时,部队、分队要迅速利用各种工事、防护器材进行防护。

正在执行战斗任务和遂行专业保障任务的部队、分队,应利用个人防护器材进行防护,坚定沉着地继续执行任务。

第四,遭敌化学、生物武器袭击后,要迅速查明部队受损情况,整顿组织,健全指挥机构,恢复通信联络

I. 对核化生武器威胁的防护对策预有准备方面主要包括哪些

1、对核武器的防护训练
(打对核武器的防护训练画面)
对核武器的防护,我军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可行的防护措施。概括为:“一个卧倒、三个利用、七字、八法。”
——人员防护
①一个卧倒(打一个倒画面)
在开阔地面上的人员,当无工事和地形地物可利用时,应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卧倒时,应闭嘴闭眼,收腹,双手垫在胸下,脸夹于两臂间,把暴露的皮肤尽量掩盖起来,要暂时憋气。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因为冲击波的致伤作用与迎爆面积有关,面积大则损伤重,而人员卧姿的迎爆面积仅为立姿的1/5,所以能减轻冲击伤;
动作要领归为:发现闪光是信号,背向爆心快卧倒,两手交叉垫胸下,闭眼闭气闭嘴巴。这里有6个要领:背向、卧倒、垫胸、收腹、闭眼、张嘴。为什么?那个同学能回答?
②三个利用 (打三个利用画面)
利用地形地物防护:合理地利用地形地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减轻或避免瞬时杀伤因素对人员的损伤。
利用工事进行防护:利用工事防护,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利用就便装具防护:在一定范围内也能减轻伤害。用雨衣、毛巾、衣服等把暴露的皮肤掩盖起来,可以减轻光辐射的烧伤。用耳塞或棉花球塞耳朵,可以保护耳鼓膜不受冲击波的损坏。
③七字 (打七字画面)
对武器装备和物资器材采取掩、盖、埋、涂、洞、屏、缩等防护措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掩——利用地形、地物和工事掩蔽。合理利用高地、山谷、沟渠、涵洞、土坎等,把物资器材掩蔽起来,可以避免或减轻其破坏。堑壕、掩体的防护效果较好。
盖——利用耐热、坚固材料做成的盖、罩、套等遮盖。
埋——用沙土(冰雪)埋藏。覆土埋藏,不仅能防光辐射,而且还能削弱冲击波和早期核辐射的作用。
涂——用白灰浆、泥浆和防火涂料等涂刷。
洞——把大型武器装备放在洞库内。
屏——就是用高导电率和高导磁率的金属把电子系统封闭起来以屏蔽电磁脉冲。
缩——就是缩短天线、导线。天线越长,收集的能量越多,因此电子系统应尽量缩短天线和导线。
④八法 (打八法画面)
对放射性沾染消除方法。
拍打法:人员要迎风或侧风站立,从上到下先轻迫一遍,再重拍二至三遍。
扫除法:人员侧风站立,利用扫帚等自行或相互扫除。
抖拂法:人员侧风站立,用力向下风方向甩抖数次。
洗涤法:在水中加洗衣粉搓洗。
擦拭法:对武器装备,人员侧风站立,从上到下用纱布擦拭二到三遍。每擦拭一次将纱布翻转折叠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重新沾染。
铲除法:铲除沾染表土2—3厘米,从上风方向开始。
过滤法:用容器制成滤水(细沙、石子),消除可达80%。
冲洗法:对武器装备、桥梁、车船以人员冲洗,消除沾染。
2、对化学武器的防护(打对化学武器防护画面)
在化学武器条件下,大家的待遇是一样的,无论是谁都要防护。
戴防毒面具的防护:如87型面罩按大到小分1、2、3个号码,选好面具。安装好滤毒罐,打开透气孔底塞。需要带面具时,立即闭眼,停止呼吸,取出面罩,用面罩套住下颚,由前至后移动头带戴好面具,两手调整头带,用力呼出一口气,睁开眼睛即可。
气密性检查:戴好面具后,左手堵住进气孔,稍用力吸气,若感到闭塞不透气,则气密性好,否则应调整头带或更换面具。
3、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1)免疫预防。
预先接种各种“疫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甚至避免生物武器攻击造成的危害,大大降低生物武器的威力。如痘苗、黄热疫苗和野兔热疫苗等。
(2)药物预防,可根据判断的生物战剂种类,为受到生物武器袭击的人群服用相应的药物,预防发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如使用干扰素喷喉、鼻;注射“丙种球蛋白”等。

阅读全文

与化学武器的防护和救护措施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