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学案

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学案

发布时间:2023-01-01 20:13:57

❶ 如何编写导学案

定义 导学案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同步纸质文案。内容 导学案包括:温故知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 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一)“导学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教材按单元主题编写,单元里的课由几个项目组成,一个项目一课时,这样有利于导学案的编写。按课时编写导学案,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2、问题化原则 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把生活纳入课堂,激发自主学习,引导交流讨论又学会看书。 3、方法化原则 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 4、层次化、递进行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使用方式 可以采取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再由教师精讲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指导思想关注学习方式改善 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注校本研修实效 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和管理,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1、周六备课 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2、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3、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4、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5、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6、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导学案” 设计中学习过程 一、理清“导学案”框架结构及内部逻辑关系 1、以“课时”为基本单位设计导学案(1)一般以课时独立成篇 目前,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课时授课制”,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导学案不能独立于这一组织形式之外,理应为学生的课时学习服务,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导学案。(2)应依据学生学习需要增设相应课时 学生要形成技能和稳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归纳已有经验,形成概念并同化原有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材的设定课时中,经常增加习题课,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补充一些专题课,单元或章节完成后增加复习课。 2、理清每课“导学案”各个要素的逻辑关系(1)每课“导学案”的基本栏目之间关系 我们一般把每一课时的导学案分为以下栏目:学习目标、导学过程、资源链接、课后作业。其中“学习目标”板块是整篇导学案灵魂,统领整全篇,其他板块均为其它服务,作它的子系统,因此,它在位置上居于篇首,编辑上应用不同字体和横线隔开的方式予以区别对待。导学过程、资源链接、课后作业栏目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因此,在编辑上这几个栏目既体现整体,又相对独立。 (2)“导学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之间的关系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过程”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 “导学过程”要实现导学功能,学生首先要知道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其次,学生要知道具体可执行程序和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导学过程首先要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进行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为可执行程序(包括学习指令或指导语言),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纵向上,把学习方式及程序概括为“学线”,学习内容及问题概括为问题线索,那么导学过程就是围绕“学线”和“问题线”实现的自主学习,这两条线是并行而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必须从纵向上清晰地展出这两条线索。横向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组合成“学习环节”,学习程序及问题组成学习活动,学习环节分解成若干学习活动,导学案设计中必须从横向上体现出它们的总分关系。具体设计办法见“二(1)(2)”。 二、重点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环节和学习活动 1、学习目标的设计方法 在教案中,我们经常用了解、理解、掌握来描述教学行为和目标程度,然而在导学案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因而,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实践中,我们办法如下: (1)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关健词: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 如《不等关系》课的学习目标:知道不等号涵义,说出不等式的意义,会用不等号表示常见的不等关系。其中“知道、说出、表示常见的”等词语既表示学习方式又指出了达标程度。 (2)学习目标和“导学环节”大致对应 《不等关系》课中学习目标与下面“2”中所列学习环节大体一致。 (3)学习目标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要求一致 我们要求:目标定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这样编写使导学案克服了过去习题超前布置的现象,减小了学习难度,减少了作业容量。当然,目标确定的恰当是否致关重要,需要教研集体研究决定。 (4)学生重点概括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2、学习环节的设计方法 (1)“双命名”或“三命名”学习环节 我们把每课学案划分为3-5个大的环节,采用双命名方式,前面是学习方式,后面跟学习内容。如:在学习《不等式关系》课的命名如下:第一环节“自主阅读—联系旧知识,认识不等号”,第二环节“指导学习——不等关系的意义”,第三环节“自主练习——列不等式”,第四环节“引导探究——在应用背景中列不等关系”,第五环节“归纳总结——不等关系回顾”;有时为了促进学生掌握学科学习方法,也有一些采取三命名的方式。比如在学习《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一课中的第一环节:“自主阅读——类比全等三角形相似条件,思考相似条件”,其中“类比”一词指明了学科思维方法。 (2)根据内容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导学案以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教师指导、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具体的学习方式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模仿学习、自主练习、实践操作、合作探究、指导学习、引导学习、归纳总结。第一,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一般地,难度较大的可选用指导、引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第二,根据学习内容特点进行选择。概念形成和性质定理探究一般选择自探究、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技能方法学习、综合复习一般选择引导、指导学习,然后模仿学、自主练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第三,根据学习内容的呈现阶段进行适当地选择。一般地,第一个环节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或旧知相联系,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注意,采取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第二环节一般是例题示范、原理探究、方法归纳等其中内容,采取的学习方式可选择:指导学习、引导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第三、四环节内容一般是巩固训练、变式训练、方法形成,可选择“模仿学习、实践操作、合作探究、自主练习”;最后一个环节为归纳总结。 3、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与经验 1、指令、指导语言与问题任务的处理方法 (1)每一个活动前先指明学习的步骤,用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别。 (2)在问题前用简短的学习动作词语概括并加标识。这些指导语言有:归纳、小结、猜测、验证、证明、例题示范、反思、提示、分析、观察、实验等。下面方框是“单项式概念”的一个学习活动。通过上面两种方式既清楚地展现了学习的程序,又较好地表达要研究的问题。 2.列代数式—观察并归纳共同点—写出单项式概念—阅读相关概念—勾画出关键词 (1)火车以v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1.5时后火车行驶的路程是千米。 (2)某校学生总数为x,其中男生占总数的 ,男生的人数为。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高为h,则它的体积为。 【归纳】以上几个代数式都是,这样的代数式叫单项式。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阅读】一个单项式中,其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一个数字是0次单项式。2、问题的呈现方式多采用简答或解答的方式 导学案重点是展现学生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而不是展现各种不同的问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共同特点是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测量的是学生对关键词的知识记忆和结论的准确. 对考生独很难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填空题和选择题由于材料较多,在编辑上占去大量的版面,给阅读者造成阅读困难;问题的零碎呈现也不容易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3、应为问题思考留有空间 一是为问题它可以方便学生作解答之用,但更主要的意图是留给学习者思考的空间,既便是这些空白不需要作答,只有留有空白,才能给予学习者思考的空间,就象作画一样,留有“飞白”,才能给观赏者想象的空间。否则,学生在学案引导学生中不容易把握问题关键和重点。 4、每个活动应展现完整认知过程或思维过程 概念形成和原理探究的活动,应体现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例题示范活动,应体现分析过程,解答规范过程和反思总结方法或技能的环节;自主练习活动,应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应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难度较大又是重点的问题,应遵循低台阶、高密度、缓坡度的原则,步步为营,既展现问题的发展变化,又满足发展水平欠佳学生的学习需要;合作探究活动,应着力设计开放型问题或有认知冲突的问题。 三、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导学案应是教师集体与个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教案是教师个人的艺术,学案设计既是个人的艺术与是集体的智慧。我们最开始编写的学案,经常出现一个作者编写设计的内容在教学中并不被其他教师采用。是由于缺乏集体共识:对用学案实现课堂导学存大分歧,对教材的理解不一致,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把握差导较大。后来,我们把编写学案的老师分成小组进行审核,对每一个教学目标必须达成共识。 2、导学案设计应方便课堂教学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第一页为书的左面,第二页为书本的右面,当学生打开一节学案后将不另外翻页。 (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教学环节前的顺序符号应使用图标表示,便于教师课堂组织教学时,学生能根据教师要求准确定位学习活动。 (3)应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而不至于上下文混淆。 (4)应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留有空间。我们的经验是: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❷ 如何开展化学高效课堂模式

2004年秋季山东省作为全国四个试点省区之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并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高效课堂: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从08年秋天50级新生入学开始,普通高中实施统一的科目及课时设置,化学由原来的5、6课时变为现在的2课时。一时间大家感到手足无措,许多教师感到不会上课了。面对这样的困惑,开学之初,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也讨论过,争论过,但最终也没有找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通过一些自编提纲或是多媒体来提高课堂容量。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后来,学校多次组织我们去其他的学校参观学习,同时还组织观看了许多相关的教学视频,这些活动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和启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决定首先从新授课入手,利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

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 、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导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 “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 、“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 ,做“导演” ,而不是“主角”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 ,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四>“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困惑

我们高二化学组,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心情是舒畅的,斗志是昂扬的。导学案的设计汇集了集体备课的智慧,体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但仍有一些困惑,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能给我们一点意见或建议:

1、课堂气氛还不那么活跃,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考试的评价方式考察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判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优越性?

4、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及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化学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化学活动时具有能力的差异,同一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化学活动中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适度的焦虑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学生分层——分层次教学的首要前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分层次教学应用的对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程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按5:4:8比例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优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为中等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为学困生,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其次,要注意三层次学生之间的搭配与合作,A层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基础上,能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学生能在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学生在教师和A层和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最后,分层时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2、教学过程分层——分层次教学的坚固保障

(1)教学目标分层

完成了学生分层以后,要以实现全体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化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化学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①识记并领会。②简单的综合应用。③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层学生要达到全部三个目标;B层学生达到前两个目标;C层学生要达到第一个目标。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次教学的主阵地,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到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而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布置作业分层

在教完一个化学概念或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为此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略有提高的题目、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4)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课堂的延时,而是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指导。对于C层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助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单元考核分层

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完成以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目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部分题目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如附加题)。

<二>“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课堂气氛比以前明显活跃,各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

A层次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他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B层次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他们的弱项给与专题训练,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不断缩小与A层次学生的差距;C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3、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等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以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多种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更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于多规格、高标准的人才的需求。

<三>“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反思

由于时间问题,高二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尚不够成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课堂教学设计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自身特点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的探索;

2、课堂教学安排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并达到较高的效率;

3、在层次变动性方面,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实现层次的

❸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我认为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下面几个主要环节:
一、明确教学内容:这里应包括版本、学科、单元、课时及课题。
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里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是教学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确定不能偏离主干知识。
四、教法:即教师如何“教”。
五、教学准备:与本节教学相关的工具,如课本、教具、多媒体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节课的导入,不仅作为教师讲授新课的铺垫,而且为进入新课学习提供背景,还应具有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功能和作用。 (二)课堂新授:是课堂教学的主干部分,也是一节课的核心,应考虑怎么样“教”和怎样“学”才更有效。 (三)反思交流,巩固提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体验发现,巩固提高。(四)拓展延伸: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五)课堂小结: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系统归纳和总结。
七、板书设计: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力求简练、精当地表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八、课后反思:客观公正的教学反思不仅能矫正教学行为,还能提高教学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❹ 如何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与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的过程。以下提出优化教学设计的几点策略,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交流。1、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就是教师要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的行为状态做出具体、明确的说明。(1)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2)教学目标可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被称为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等等,这些无法在具体教学中一次性实现,而是长期努力的方向。因此在适当的教学中要有体现。近期目标被为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主要确定一节课教什么内容,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学习。(3)教学目标尽可能用实验、观察和总结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以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到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4)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2、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就是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背景分析。重点分析这部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它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2)功能分析。主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3)结构分析。主要分析这部分内容知识与技能结构、过程与方法结构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4)资源分析。主要对本节课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分析。如实验条件、课件、习题等进行分析,以确定能否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3、学习者分析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分析,大体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内容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可以分为已知的、半知的、未知的。(2)了解学生的生活概念或前科学概念。(3)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情感态度。哪些学生能适应,哪些学生不能适应。(4)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自我监控能力。即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4、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此阶段的设计必须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分析的基础之上。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设计。(1)教学的组织形式:讲授、谈话、实验、演示是常规组织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符合新课程理念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果采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从座位的编排到小组成员的组合、从教材的运用到资源的开发过程、从学生参与方式到教师的引导方式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学组织设计时加以考虑和整合。(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优先考虑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应该如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从教学方法选择的指导思想上,应该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从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上,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教师特点、教学资源、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4)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包括怎样选择媒体、如何运用教学媒体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的问题。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首先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关于如何运用教学媒体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的问题这是媒体设计的核心内容,设计者一定要明确所选用媒体是什么,要避免滥用媒体的现象出现。5、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并明确各组成部分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安排恰当的顺序进行组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和结尾三个环节。必须指出的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6、教学媒体设计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以将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1)传统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媒体是指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标本、模型、实验演示装置等。 传统教学媒体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媒体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教科书内容呈现的方式,链接了许多信息和知识并配以光盘,使之与现代教学媒体靠近或者整合;黑板的磁性化,颜色的人性化(白板、绿板);无尘粉笔等。(2)现代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我国也称之为电化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电子白板等。(3) 教学目标、教学事件与教学媒体的适当匹配 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因而在选择媒体时要保证所选的媒体能有效地实施相应的教学事件,而一系列的教学事件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这样看来,所选的媒体要能有效实现相应的教学事件和教学目标,即要在教学目标、教学事件和教学媒体之间进行适当匹配。否则,不看教学目标,教学事件进行媒体选择和使用,只是“做秀”、“耍花枪”,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经过任务分析的环节,就可导出相应的教学事件。7、教学方案的评价与反思 教学方案的形成,不是教学设计的结束。在教学设计的后期和实施后,都要对教学方案反思和评价,以便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以使其不断完善。这一过程是对教师教学认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的,能更好地反映教师自我认识教学,反思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评价能力,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般而言,教师在对教学方案反思和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1)你是否考虑过学生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要获得哪些知识与技能?经历哪些过程和方法?在哪些地方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2)你是否考虑过在这些要求中,哪些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3)你是否考虑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应按怎样的教学顺序(或线索)进行?(4)你是否考虑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哪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5)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你认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哪些已达到,哪些尚未达到?(6)你是怎样知道学生已经学到这些内容和尚未学到那些内容的?其中的第(1)(2)题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问题;第(3)题是安排教学过程的问题;第(4)题是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问题;第(5)(6)题是考虑如何及时接收教学反馈信息的问题。上述设计过程集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1)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2)为达到预期目的,应选择怎样的知识经验?(教学内容)(3)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媒体)(4)如何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反思与评价) 总之,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规律及心理特点。教学目标要多元化;教学内容既要注重结构化,又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教学过程倡导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来展开。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摸索和总结。

❺ 初中化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中学化学课堂主要体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的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则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任务的角色。于是,我们就见到这样的景象:课堂成了演出“任务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而课余时间则用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课堂上所听到的内容。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课业负担太重,对学习失去兴趣乃至厌学。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模式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学生自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上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一、巧设“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份学案,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及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协作,组间互助,通过多种形式解决问题,最后师生总结、评价,达到知识的内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学处于主体地位。“导学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诱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知识迁移,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背景资料、学法指导、预习思考、课堂探究、随堂检测等。为充分发挥“导学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又能减轻学生负担,“导学案”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课型灵活确定,但必须列出学生要预习和初步了解的知识点,以及知识构架。所以学案的设计首先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的知识链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导学案”在导学的同时,更应导思。例如,初中化学学了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把CuO还原成Cu。这三个实验产物有相同,也有不同,三个实验都能还原出Cu,但另一种产物却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便可得出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不同。又如: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便可知道:气体的收集方法取决于两个条件:水溶性和密度。
二、采用小组互助,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的教学中我采取小组自主互助式学习,小组自主互助式学习的一般步骤是:情景导入、目标展示、问题设置、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记录、成果展示、同学补充、学科班长点评、教师总结。如讲“爱护水资源”时,针对水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这一知识点,学习步骤如下:1.小组成员分配角色和任务。2.小组长组织小组活动,激励所有成员积极参与。3.小组内的主持人可用提问方式组织小组成员开展活动。如“某某,请你谈谈目前对天然水体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预防”4.记录员要及时进行必要的记录和总结。5.小组选出代表准备发言,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还可以让其他组的成员进行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互相争论,以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
在小组互助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根据学生学情,合理分配时间,对各小组的互助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倾听各小组的讨论,必要时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并对小组交流顺利的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对有问题的小组加强指导。当小组内分工不清、讨论无序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角色和互助方法,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偏离主题的,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正题;当学生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

❻ 如何做好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想走进新课程,首先要把课标的理念融会在教学设计之中,从教学设计中去体现课标精神。只有教师把课标精神落实在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实施。

❼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导学案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能正确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奇数配偶法和最小公倍数法。
2、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写,②配,③注,④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学习中体会学习乐趣、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和实用。
2、使学生体会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一、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五个不变,两个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左右两边原子数目相等。
讨论下列方程式是否遵守书写原则:
1、C+O2
=(点燃)
CO2(
);
2、H2+O
=(点燃)
H2O(
);
3、H2+O2
=(点燃)
H2O(
)
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介绍
1、奇数配偶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
例如:C2H2
+
O2
--
CO2
+
H2O
(此方程配平先从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
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的系数是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他分子系数出现分数时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配2,式子变为
:2C2H2
+
O2
--CO2
+
2H2O
,由此可知CO2前系数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并注明条件即可:2C2H2
+
5O2
=(点燃)
4CO2
+
2H2O
练习:

CH4
+
O2
--
CO2
+
H2O

C3H8
+
O2
---
CO2
+
H2O
2、最小公倍数法
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以求得相应物质系数。例如:NH3
+
O2
--
NO
+
H2O
,N与H在方程式两边各出现一次,但N是平的,H原子个数两边不等,故从H开始配,方程式两边氢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6,故应为:2NH3
+
O2
--
NO
+
3H2O,这时N不平,应配N,最小公倍数为2,故应为2NH3
+
O2
--2NO
+
3H2O,最后配O,最小公倍数为10,故应为:4NH3
+
3O2
=
4NO
+
6H2O
练习:

P
+
O2
--
P2O5

H2O2--
H2O
+
O2↑

Fe+
O2--
Fe3O4

H2O--
H2
+
O2
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书本例题: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可以看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有:
1、写:左为反应物化学式、右为生成物化学式,中间“-”联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改:“-”改“=”
4、注: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点燃,加热可用“△”表示写于等号上方)
5、标:标明生成物的状态。(如:有气体生成用“↑”表示,有沉淀生成用“↓”表示;反应物有气体不标“↑”,反应物有固体不标“↓”)
练习:
①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②镁在氧气中燃烧
③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备氧气
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⑥水的电解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的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
B.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2、配平下列方程式
(1)
C2H4
+
O2
--
CO2
+
H2O
(2)
Fe
+
CuSO4
--
FeSO4
+
Cu
(3)
Fe2O3
+
CO
--
Fe
+
CO2
(4)
Na2SO4
+
BaCl2--
NaCl
+
BaSO4↓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等有毒气体,其净化过程如下:
(1)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CO和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大气组成成分中最多的一种。
(2)再通过过量的空气,
使剩余的CO转化为该种化合物,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附: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1、奇偶配平法
2、最小公倍数法
3、观察分析法
例如:配平氢气还原三氧化钨的方程式
H2
+WO3
–W
+
H2O
一个氢分子夺取三氧化钨分子中一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水分子。三氧化钨的分子中有三个氧原子,需要3个氢分子生成三个水分子和一个钨原子。
3H2
+WO3
=(△)
W
+
3H2O
练习:H2
+
Fe3O4
---
Fe
+
H2O
4、化合价升降法
个别化学反应,元素的化合价要发生变化,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与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必然相等。
课后反思:
你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了吗?

❽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课堂上探究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

激趣导学、合作探究,打造化学高效课堂2011-12-13 02:32:52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 摘要: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我省也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要求逐步地还课堂、还自主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这样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 激发兴趣 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

一、 想方设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高中生学好知识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肯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不是件太难的事情。教学中可以通过几个途径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首先,我们要做好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实验是研究和学好化学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做好课本的实验,还要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这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兴趣。高中生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而我们的化学奥秘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好奇心,所以课堂上我总是巧妙地结合STSE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让学生积极地进入情景,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问题的猜想以及结论的分析总结。另外我也穿插讲一些化学趣味故事和化学名人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我们制作化学多媒体课件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正好能够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所以课堂中,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化学课上在讲同位素时,我穿插了一小段《氢弹和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第四,开放化学实验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把所需仪器和药品提前报给实验老师,老师提前准备好仪器和药品,在实验室开放时,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很多学生积极参与。二、 精心编制导学案进行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把导学案作为问题的载体,以问题的解决为整个学习过程的驱动力。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自学、自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学、活学、会学。学案导学法的实施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印后,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教师通过批改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第二阶段课堂合作讨论、探究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问题。对于一些重点难点,一

❾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导学案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以书写碳在高温时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归纳步骤如下:①根据反应的事实(该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式子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在式子的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反应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反应”,生成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并在式子左、右之间划一条短线段.在这一步里,一定要注意把各种物质的化学式写正确,否则,写出的式子无意义!C+Fe2O3──Fe+CO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配系数的方法,使左、右两边同一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即配平),然后将短线段改为等号(等号表示“生成了……”).应当注意,配平时只能选择适当的系数,不能改变化学式.3C+2Fe2O3=4Fe+3CO2 ③在等号或箭号上、下方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通电、高温、加热(用“△”号表示)、催化剂等,同时,标明生成物中的气体或沉淀产物的状态.生成物是气体的在其化学式的右边加上“↑”号(反应物中如有气体,则气态生成物不再标“↑”符号);产物是沉淀的加“↓”号.3C+2Fe2O34Fe+3CO2↑ 概而言之,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要符合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不能凭空臆造.书写程序一般是:写好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联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体或沉淀,要用箭号来标明.要写好化学方程式,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书写物质化学式的技能.
书写方法及注意要点
写出符号表达式 例:H20=电解=H2+O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配平 例:2H2O=电解=2H2+O2 3.注明反应条件和物态等 例:2H2O=电解=2H2↑+O2↑
反应条件
1.热化学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写上是否正确,没有定论,但中学所有资料中不写.2.常温常压下可以进行的反应,不必写条件;但是题目中的实验若有特定的条件,一律标注该特定条件.3.反应单一条件时,条件一律写上面;有两个或更多条件的,上面写不下的写在下面;既有催化剂又有其它反应条件时,一律把催化剂写在上面.4.是可逆反应的一律用双向箭头表示.
箭头与等号
在专业领域的文献中,不论无机、有机反应方程式中均使用箭头号“→”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国外化学教科书、上海市中学化学二期课改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7月,姚子鹏主编)、上海高考的化学卷、理综卷中也采用了箭头号.但在多数省市的中学教学中,仍建议按照教材在书写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使用等号,以更好地表示反应中的“生成”与“质量守恒”含义.(2011-2012苏教版也用的箭头) 目前中学阶段无机反应方程式一律用等号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有机反应一律用箭头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物状态
热化学 加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出每一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可分g (气体)、l (液体)、s (固体)、aq (溶液)四大类.字母外需要打括号,例如H2O (l)、Na2CO3 (aq)、CaCO3(S).普通方程式则不是很严格,一般不用g、l、s、aq的标记.生成物方面,当反应物中不含气体时,气体生成物要用“↑”标记;只有在溶液中,反应物中不含固体时,难溶或固体生成物一律用“↓”标记(如电解池反应Cu+2Cl=Cu+Cl2↑,由于生成Cu吸附在电极上,故不写“↓”).水蒸气 水蒸气一般不打箭头,但偶有例外(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反应物状态的不同反应不同
反应物若以特殊状态参加反应,例如浓硫酸、熔融氧化铝,过量,少量,一律在相应的反应物后打括号注明状态 反应物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反应物量不同,产物不同 2NaOH + CO2(少量) = Na2CO3 + H2O NaOH + CO2(过量) = NaHCO3 反应物物态不同,产物不同 2NaCl + 2H2O =电解= 2NaOH + H2↑ + Cl2 2NaCl(熔融) =电解= 2Na + Cl2↑
结构简式与分子式
化学方程式中,有机物需要用结构简式 燃烧反应无需考虑有机物结构,因此理论上可以写分子式.(但还是写结构简式为妙.) 个别相对复杂的有机物允许写分子式(例如葡萄糖),但是在相应的分子式下方要用中文注明反应物名称,并打括号.无机物一般使用分子式而不用结构简式(例如硝酸通常不写为HO-NO2).
很高兴为你解答有用请采纳

❿ 如何提高化学问题编写技巧

“三为主”高效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之一是“导学案”。新模式下的导学案有其特殊地位及意义,概括来说导学案可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学案的编写更要突出“导”和“学”两个关键字。“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在要求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前提下,问题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置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预习的效果。结合近一年的导学案编写和教学实践,我发现问题设置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我将以化学学科为例谈谈导学案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一、导学案编写中问题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问题引入过于平淡,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
2、设问缺乏探索性和启发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
3、课堂小结草草收尾,缺乏整合性问题,无法培养学生收敛和发散思维。
二、针对导学编写中问题设置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导学案编写中问题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接下来将重点从新课引入、学习推进(重难点突破)、收尾总结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引入策略
目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导引设计在要求符合学科特点的同时,还必须能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创设情境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我认为化学知识绝不只是一些抽象的文字、符号和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例如超市中常见的含氟牙膏、硫磺皂等。所以在设计化学导学案时,可以取材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时代热点,将知识放在真实的、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体验方法,培养能力。如对“原电池”这节内容,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概念陌生、原理抽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导学案导引环节是以一个小故事引入的,具体导引如下:格林太太是一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当她开怀大笑时,人们可以发现她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从车祸后,格林太太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医生绞尽脑汁,格林太太的病情仍未好转…… 一天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找格林太太却发现了她的病因。接下来设置疑问:这位化学家是如何发现病因的?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有联系吗?这样设计学生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进一步进行新课探究。

2、重难点突破策略
目的: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按照导学案这个路线图推进到每节课的重点时,教师必须将教材严谨的、逻辑性强的、抽象的知识深入浅出地“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知识。此时导学案问题设置首先要具有启发性,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其次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的差错。而且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中,最好是学生通过思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些比较难的问题就要想办法,如补充适当的辅助性的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忌有意设计太难的问题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在学习“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时,如果导学案直接设问:怎样选择适宜条件?由于问题难度太大而使学生不知从什么角度下手,此时可以把问题层层递进设计成以下几个小问题: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2、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如何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4、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如何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5、综合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两个方面,如何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由于用精心设计的层次化问题就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引领学生轻松去探究,最终获得探究的结论。
3、结尾策略
目的: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在课堂学习中既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获得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实效,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拥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思维迁移方法,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因此在导学案的整合环节,要帮助学生将自主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支离破碎的知识和方法通过整合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让学生在思维的基础上更好地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从而有利于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学习。如在学习《SO2》这一节时,在引导学生探究SO2的化学性质后,可在收尾处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是通过什么样的过程、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的?
2、 SO2具有漂白性,你是否还能想到其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并对比它们的漂白原理和效果。
由于学生已经站在知识相对的“制高点”上,分析问题的视野变宽阔了,思路也就变畅通了,因此这些问题的提出会触发学生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使思维更有条理性。如果每节课都尝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知识牢固地掌握。例如这张有机化学知识点结构网络化框图,如果每节课学生都能归纳出其中的一小块分支,直到最后将整个有机框架构建出来,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就是我对“三为主”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写问题设置策略方面的思考,总的来说,所有的策略就是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真正实现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的飞跃。

阅读全文

与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学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