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予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如何得出他们的反应物是什么.例:CH4+O2如何计算得到CO2 H2O
首先写好化学式:
CH4+2O2====CO2+2H2O
(要注意配平,配平根据元素个数和质量守恒来看——左边具有的各种元素数量等于右边的,像有一个CH4,所以CO2也有一个,左边是氧气,氧元素为偶数个,H2O中的O是奇数个,要先乘二变为偶数个,刚好右边变为4个H和左边一样,最后数O,右边一共4个O,左边也必须为四个O,所以O2前面是2)
接着看比例:
算出配平后的相对分子质量,CH4=16,2O2=64,CO2=44,2H2O=36
所以四个物质的质量比为16:64:44:36=4:16:11:9
2. 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
化学方程式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 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 注:注明反应条件
(4) 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 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 若有气体(或固体) 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 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 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 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
(4) 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 答:简要的写出答案
3. 如何计算化学方程式
了解化学反应实质,物质是有分子组成,分子是有原子组成,化学变化是分子层面的,原子是不变的,比如H2O,H20是水分子、H(氢)就是原子。化学反应是打破原有分子,重组新分子。
化学守恒说的就是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这也化学配平的原理。反应式前面有几个原子,后面也必须有几个原子。
配平以前一定要确定的就是分子式是正确的。比如高锰酸钾KMnO4 这个分子里面是有1个K(钾) 1个Mn(锰)4个O(氧)。这个一定要保证正确,不然后面配平也是会错误的。
上面这个反应式可以利用的技巧,就是K前后都出现在一个分子里面,前面是KMnO4,后面是K2MnO4,通过前面我说的前后原子不变,反应式前面一定得有2个K才可以保证前后钾原子不变。
配平钾原子以后就可以着手其他原子,由于化学式前面变成了2倍的高锰酸钾,所以锰变成两个,氧变成8个,将化学式后面的数字合并 正好符合。这样就配平了。
遇到其他的反应式也可以这样,先确定分子式是否正确,然后找一个最好下手的原子先配平(一般选变化最小的那个原子),然后在计算其他原子。
4. 如何计算化学方程式
导语: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题格式要完整:设、方、关、比、算、答
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的乘积,不带单位
实际质量要带单位,单位要一致。
第一:读懂题目,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涉及到哪些化学反应。
第二:根据题目要求,设立未知数。
第三:根据题目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四:找到与计算相关的物质。
第五:在相关物质的`正下方标出与之对应的相对质量。
第六:在相对质量的正下方标出与物质对应的实际质量。
第七: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相对质量的比等于实际质量的比)列出比列等式。
第八:解方程,得出结果。
第九:简要作答。
5. 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怎么知道
一般题目会告诉一部分,剩下的可以根据已知的反应物,利用守恒法推,一些奇怪的反应就连蒙带猜。。。
6. 高中化学电化学方程式怎么确定反应物
高中化学《电化学基础》这一模块重点是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主要掌握的内容有:1、原电池;2、一次电池、二次电池;3、燃料电池;4、电解池;共四大块;
一、原电池的书写步骤
1、先写总反应方程式: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会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再写负极电极反应
3、最后将总反应式减去负极电极反应式便可得到正极电极反应式
重点是能够画出如锌—铜(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二、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
1、一次电池
掌握课本中的常见一次电池:如碱性锌锰电池的总方程式、正负极电极反应;如纽扣电池(银—锌电池)
2、二次电池
掌握课本中的铅蓄电池的充电、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书写。
三、燃料电池
1、先写总反应方程式,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与燃料直接燃烧的总反应式相同(同时要注意燃料产物与电解质溶液是否再次反应,比如,甲烷燃料电池,在酸性溶液为电解质的情况下,生成的二氧化碳与酸性溶液不反应,而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与碱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
2、再写正极电极反应
因为正极总是氧气得电子
(1)若电解质溶液是酸性溶液,则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2)若电解质溶液是碱性溶液,则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3)若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盐,则电极反应式为:O2+4e+2CO2=2CO32—
(4)若电解质为允许O2—自由移动的,则反应式为:O2+4e=2O2—
3、最后写负极电极反应式:利用总方程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可。
四、电解池
1、首先得要清楚电解池的阴、阳极;
2、要清楚阴离子、阳离子放电的先顺序
关于电解池这一块仍然是要清楚其工作原理,只要原理掌握了,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
掌握课本中一些典型的例子;如(1)电解溶质型;(2)电解溶剂型;(3)放氧生酸型;(4)放氢生碱型。
3、电解的考点还有:如铜的电解精炼;电镀常考。
总之每一块你只需要正确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就行了,电化学其实挺简单的,在我所教的学生中,基本上都学得不错,记住,分析清楚它们的工作原理。祝你高考成功!
7. 化学方程式计算所用的方法
一. 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值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差法量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常见的题型有以下两种: 质量差量法和体积差量法。
二. 守恒法
所谓守恒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运用守恒法解题既可提高解题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 关系式法
对于多个连续进行的反应,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由关系式进行计算更加方便,并且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四. 极值法
极值法是应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题的解题方法。它是将题设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结果。
五. 十字交叉法
对于两组分组混合知其平均值,求各组分物质的量之比的计算题型,都可以采用十字交叉法来计算。
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对于气体反应物、生成物,还可以直接通过化学计量数得出体积比。
8. 高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产物怎么记
嗯,你的化学思维初中学化学时没有建立起来,初中的方程式你是死记硬背的,所以到高中,你还延续初中的背方程式方法,发现不行,结果却堆积了很多方程式。
方程式呢不是死记硬背,是要理解的。我们分层次来讲解如何理解背过方程式。
第一层,也是最简单,你要知道反应物有谁,知道这些反应物在一起生成什么。比如初中的,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这样,这个方程式就记住啦。
第二层,复分解和离子反应,明确清楚这些离子在一起会生成哪些弱电解质、沉淀、气体、水。
第三层,通过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推断出产物是什么,然后配平就行。
越难的方程式就越需要之前的基本功,化学这科你想整理出来一个大规律,不太可能,因为它是剪不断理还乱的。
课下还是多花些时间,让自己把这部分基础知识搞清楚,不懂就问,前期方程式就这么困难,如果你学理选修四的方程式能让你哭,有机方程式能让你炸……
略夸张,哈哈。第二次回答知乎问题,此次回答只是个人一点拙见,有大神看到错误请一定指出,不用客气。题主,你有不懂的地方欢迎私信问我。
9. 化学方程式怎么计算
知识点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基础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时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例题: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 (1)设未知数…………设
2Mg + O2 == MgO (2)写出化学方程式……方
48 80 (3)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
3g X 已知量和未知量……关
48/80=3g/x (4)列比例式,求解……比
x=(80x3g)/48 ………………………算
=5g (5)简明地写出答案……答
答: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氧化镁5克。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②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③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将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④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⑤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