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实验引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化学实验引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3-01-05 21:36:59

㈠ 如何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一、教师是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只有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作用才能使实验教学有效开展,学生才能获得知识,体验快乐,全面持续发展。
1、教师是实验探究的组织者。
教师应从自己做实验,甚至“黑板实验”得出结论,学生“背实验”的怪圈中走出,将动手、动脑、体验实验还给学生。教师做好组织者,实验前组织学生认识实验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组织好有关实验用品;实验中组织好学生实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实验结束后组织好实验报告与实验反思。
①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农村中的实验资源,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组织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实验方案。
②组织学生积极观察并做好记录。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实验得以顺利有效进行,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实验,认真记录现象,分析实验。创设宽松、平等、信任、理解的实验氛围;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观察会更细致,假设会更新颖,思维更活跃,探究热情会更高。
③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实验热情,培养学生实验兴趣,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实验应从农村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出发,与社会发展社会热点相连系,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实验热情。发挥“化学实践活动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主要途径”。
④问题是实验关键,有了问题就应该实验探究,用实验来验证问题的假设。教师应创设问题让学生质疑,假设、探究实验并获得结论。
⑤教师应提供学生合作交流实验。合作与交流是实验顺利完成的关键,也是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只有合作与交流才能使团队获得成功。
2、教师是有效实验的引导者
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假设,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获取知识与技能。
①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仪器。如制o2的两套装置:固体加热制气体;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制气体。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知识和经验,如用锌与希硫酸制氢气的仪器选择。
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体验快乐。教师尊重学生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有个性的实验,尊重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实验。如蜡烛燃烧,有的观察到有黑烟,有的观察到熔化,有的观察到有水等,应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反思自己不足。
③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验中的困难。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获得成功,所有实验现象都会明显。因而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比实验本身更重要。这样会使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
3、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参与者
有效实施化学教学,教师必须参与,做好演示实验,与学生沟通、合作、交流、分享。
①教师应成为学生实验的参与者,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倾听和交流,而不是指责,培养师生和谐关系,使化学实验更有效。
②分享学生的认识和喜悦。实验教学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养成探究的热情和动手、动脑的习惯。教师参与学生欢呼,分享实验成果和愉悦,让学生喜爱化学使化学在学生中可持续发展。
③与学生一起实验。这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同等重要,教师实验能示范操作技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同演示便于学生观察、体验、参与,使实验效果更优化”。
4、师生同参与
实验是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是教师学习的,而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该吸取的。
①适时点拨。拓展学生实验探究技能与实验知识,特别是现象分析,以获取正确结论。
②学会观察。在实验教学中应观察学生的操作,学生的表情,倾听实验中的声音,适时给予关注、指导。
③关注实验方案。教师应关注学生假设的合理性,操作步骤的可行性。
二、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是实验教学的核心
农村中学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实验,从实验中获得发展,积极有效参与实验,“真正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使实验探究发挥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素养的固有功能。
1、学生参与实验,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形式,而“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①给每位学生平等的实验机会,包括操作、交流、探究、获取知识技能,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生与后进生,多给他们以实验。给同一位学生不同的操作,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
②化学实验是实验教学发生的基础,而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因此应让学生充分探究、交流合作、反思、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③让实验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舒展个性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特视角。
2、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教学三维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①积极参与实验,要求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而不是敷衍了事,应付式参与实验。主动积极参与实验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使实验顺利完成并取得成效。
②有效参与实验是学生自我动手、动脑,思维活跃参与实验,这样能获得实验策略,探究现象之后的本质,使学生创新素质与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3、学生真正参与实验。
在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真正参与实验,有效与积极参与的和谐统一,能使实验探究在培养学生三维目标中最优化。
①让学生真正实验,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体验实验,分析结果。“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联想学生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如实写出实验报告”。
②重过程、重体验。在实验中应注重学生实验的过程,注重学生的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结论,又引导学生感受实验,体验过程,发挥独特视角与个性化理解。
③实验设计应关注学生兴趣。
三、实验是实验教学的载体
农村中学进行有效的化学实验应关注农村特点,从校本出发,做好典型实验。并让实验延伸到课外,根植于生活,做好农村实验的开发,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实验教学应有的功效。
1、实验应关注农村又结合学校实际。
实验是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载体,做好实验的选择与准备能发挥学生积极能动性,实验目标更易达到。
①挖掘生活中的探究活动。让实验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化学知识走进生活。如:自制净水器,无仪器可考虑竹子等替代。厨房中的化学等。
②根据学校配备,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起示范、启发作用,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规范操作的作用。有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演示,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及时发现学生操作的不足。
2、做好典型实验,让学生触类旁通。
根据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就实验内容来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有关制取实验;②有关性质实验;③有关生活实验;④有关概念定律阐明实验;⑤有关定量计算实验。”
①而每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而应做好典型实验,由典型实验引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如:制取o2可运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两种方式,就使气体的制取实验的有关设计、操作、思路培养练习掌握内化。
②处理好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实验后注意实验的归纳反思,使实验目的更清晰,效果更优化。学生能触类旁通,将知识技能内化。
3、做好实验的开发与拓展,使实验根植于生活。
家庭实验、自主实验,使学生养成探究欲望,乐于实验,使化学实验延伸到课外,伴随学生生活。
①教师应培养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结合农村实际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自主进行,对家庭实验进行分类,采用多种实验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②组织形式多样,个别与合作的实验、调查。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实验,提供开放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使实验的教育功能在三维目标中最优化。
农村中学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师生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使新课程三维目标得到全新落实。亲爱的同学们快乐实验吧!
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关键在于人即教师与学生,只有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实验,使实验顺利有效的开展学生情绪饱满,思维积极有效参与实验才能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最优化。其次是实验的对象实验本身也是制约农村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因素。

㈡ 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公民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人才的战略举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认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做好演示实验,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也是最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人教版义务教育新教材,安排了大量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是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这些演示实验,要力求做到实验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可作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贵的素质,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平时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适当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家庭小实验的开展,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更要发挥学生自主、能动地开展实验,引导学生沿着“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可能出现的现象――实验结论”的思路去设计实验方案,思考与该实验有关的若干问题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兴趣很浓,在家里动手做实验,能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开展课外实验,激发学生自主能力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拓展课内知识的专题讲座外,还可以做化学趣味实验,比如证明白酒中含有水、测定苹果的酸碱度、鉴别纯碱和食盐等。兴趣的激发会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对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很有帮助。通过开展这些课外实验,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关心。

四、实验与多媒体结合,增强学生分析能力

要想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可以运用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借助幻灯投影,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演示实验现象,如:镁、铝、锌和铁分别与酸反应速率的比较等等,投影出的现象明显,效果非常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可把一些在教室做不了的实验和不适合做的实验,如:从微观角度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和有毒的、有危险的或装置过于复杂的实验等,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演示,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将更多的实验进行演示,或者将各种实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增强学生对实验的领悟和分析能力。
以上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阐述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他能力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在化学实验中,只要我们能抓住素材,正面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使素质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㈢ 如何让实验在初中化学课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做实验的目的就是: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孩子的学习自信心;2.通过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和掌握枯燥的知识点;3.通过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学会描述实验现象等 。
所以实验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保证实验的正确性。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多看,多说,多思考。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操作。

㈣ 怎样指导学生化学实验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耿棚中学唐德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学生的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生实验是在学生完成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的课堂实验,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把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或现象更好地理解、巩固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实验还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和运用双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与指导下实现的,离开教师的指导,势必降低学生实验的教学功效。从这个角度来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提高实验效益的前提和关键。
对于学生实验的指导,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体现在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等三个方面。例如在实验知识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性能以及得到什么样的实验结论等内容;在实验技能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实验仪器、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规则、实验操作步骤、正确观察、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等;在实验思维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科学方法,做到学会观察、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推理、学会误差分析等内容。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贯穿与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之中。由于学生实验不同环节的要求各有所不同,因而教师的指导也各有侧重。下面结合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来谈谈教师的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前,教师要从实验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启发讲授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并启迪学生遵守一定的要求出把握实验的操作要领等,以消除学生实验中的知识、思路、方法、操作等方面的障碍。教师的具体操作是:1)阐明实验目的,导入学生实验。任何学生实验都是在一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的支配下开展的,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是进行实验的关键。因此,在学生动手前,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进行。此时教师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的讲授,一定要简明扼要,点明主题,揭示实验的关键,同时还应采用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想问题,自主地揭示实验中心内容。例如,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学生实验教学中,实验前首先借助该实验的前言(导语),点明该实验的目的,从而揭示该实验的主题------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此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①要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那些准确物理量?②需要这些准确的物理量,必须用到那些实验仪器?③这些实验仪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三个问题很好地可以激发学生思维,通过认真思考,不仅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自己去探求实验研究方法等。2)演示操作,引路示范。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有实验仪器和操作属于学生首次接触或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教师要为学生作出操作示范,并结合操作点明操作要领及禁忌事项。这是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根本。这阶段要求教师的操作要规范准确、能见度高,提示语要简明扼要、抓住关键,以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和记忆。如上述学生实验,对于配置操作步骤用“一算二称(量)三溶四移五定六摇”归纳,以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和记忆。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时,教师应该首先从实验态度进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这也是很关键的。特别是某些存在一定危险因素的实验,如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点燃氢气及其它气体(不纯)会爆炸等,更要作好引导,消除学生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其次,要从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两个方面去导,以确保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做到操作明确、观察有序、记录科学等。由于学生实验是由学生自行进行的,而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层次也各有不同。因此,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各种各样,教师难以在课前全面完整地加以预测。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验操作之中。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实验中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对于实验操作上个别的问题,宜结合学生操作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则宜集中点评,指出错误的原因、演示规范操作、提示操作要领;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应该作为巡视检查的重点对象,教学中既要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又要要求学生耐心细致、努力完成实验;对于实验观察中的问题,则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目的要求,分析思考实验观察要点和重点,做到全面观察又重点突出。
学生操作结束后,要在实验思维方面加强指导,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实验操作中引导到实验总结中来。具体内容有三个方面:1)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事象,进行归纳处理,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2)根据实验操作的体会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理演绎、获取规律性知识;3)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还要对学生实验过程作出评价性指导,即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全体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带有倾向性问题以及对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实验水平有关的问题进行讲评,促使学生认识水平产生新的飞跃。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实验结束时按照一定的要求清理仪器、搞好试药桌面卫生等。

㈤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通过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传统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探求的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它能激励学生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好奇心,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到正确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学习的内容,鼓励所有的学生崇尚科学,释放潜能。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过程性、主体性、综合性等特点,它为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单纯地从书本获得知识和间接经验的情况,转变到了重视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而获得直接经验,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并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努力求知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去收集分析材料、调查研究,从而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从问题的多方面加以思维,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去寻求最佳答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要认真踏实探究、实事求是获得结论,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4)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课题,它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科教兴国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为学生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和实践,故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下面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一、做好课堂内演示实验的研究性学习的引导教师在课堂内的演示实验中教给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从而从根本上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它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与发展,从而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它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式学习,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从而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要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师要正确处理教材,紧扣教材,挖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编制成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地卷入学习情境之中,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教师边做实验边引导,教学中可设置下列一组问题情境(或列出以下表格引导思考)(1)烧杯内白磷处于什么环境中?(学生答:热水中。)追问:现象?(答:不燃烧。)(2)薄铜片的作用是什么?能否用铁片代替?(答:导热,能。)(3)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处于什么环境?各自的现象是什么?(与空气接触且温度相同,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4)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所处环境相同,而现象为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回答:红磷和白磷有不同的性质。)由此引出“着火点”的定义。综上讨论,从而以事实阐明了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学生不但理解了“燃烧的条件”,而且极大地激发起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及时追问:如何使烧杯内的白磷燃烧?怎样操作?(学生答:通入氧气。)教师边演示边讲:往以上盛热水的烧杯中,用导气管通入氧气,使气泡与水中浸泡的白磷相遇,则水中白磷燃烧而产生了火花,既有趣,又能说明只要燃烧的条件具备,燃烧就必然发生。再次追问:“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学生不难答出: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或者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列举出生活和学习中的灭火例子。”(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用水灭火。)“汽油燃烧能否用水灭火?(提示: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以上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创新的动机。在课堂内的演示实验中其研究性内容紧扣教材,加强“双基”训练,教给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研究实验对象,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提高到“发展性学习”,进一步又发展成“创造性学习”,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二、做好课堂内学生实验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初中生是带着好奇心进入实验室的,教师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而获得直接经验,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而且“会学”了,从而更加“乐学”了。化学实验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智力品质、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展开探究活动,通过实验认识事物本质,通过实验丰富直接经验。在安排学生实验前,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上分析为什么做这个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等问题,然后再考虑完成了规定实验后,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补充实验以继续加以研究,或必须加以验证。要允许学生不受教材的限定,提出调整或增加实验内容。例如:在上册教材《分子与原子》的氨分子扩散实验中,我将实验做了改进。事先给每个合作小组发两张滤纸让学生折成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纸鹤)带到课堂中,再设置以下问题:(1)滤纸的颜色?(答:白色。)(2)酚酞的颜色?(答:无色。)(3)浓氨水的颜色?(答:无色。)(4)把酚酞滴到纸鹤上颜色的变化?(5)将滴有酚酞的纸鹤接近装浓氨水的试剂瓶中时纸鹤颜色的变化?(答:变成红色,但是变化速度有差别。)(6)进一步设问:你认为是什么使纸鹤变成红色?是装浓氨水的试剂瓶中的什么物质呢?(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进一步指导用比较的方法来验证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介绍酚酞试液的作用。)(7)(课后让学生将成果带回家)学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红色的纸鹤又褪色了,为什么?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种激活状态。研究性学习应用于课堂学生实验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地深入研究,有所思、有所为、有所得,丰富了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到“发展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奠定了基础。三、做好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经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活动,给学生留下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对于学生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一般可采取以下流程的教学法。提出课题→课题实验的设计和方案→课题的实施策略→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果的展示和评价。1.课题的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开放性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这些开放性问题情境能赋予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应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的一些知识、实例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出具有研究性意义的课题,例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后,教师提出:“生活中的一些植物的花或果实有不同的颜色,如红色的月季花、红萝卜汁等,他们能否起到区别酸碱的作用呢?同学们能否自制一种较好的试剂,并用五种酸碱性不同的溶液来检验自制的试剂呢?”教师提出课题后可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2.课题的设计和实施方案。提出研究课题后,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题内容,传授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个案法、演绎法、观察法、实验法、逻辑推理法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组,并选好组长,做好研究的程序、记录的准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必须考虑以下原则:①能否达到目的;②所用材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原料利用率是否高;④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操作是否有可行性;⑥是否对环境有污染;⑦实验误差是否大;等等。例如:在“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中,目的是确定铁生锈条件及环境介质不同时生锈速度有所不同。在教材中的实验外,再补充别的实验加以比较,学生可以从实验现象、数据、记录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得出更确切的答案。3.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实验论证、模拟实验等活动,加强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图书资料、电视媒体、参观访问等渠道更广泛地收集信息。通过开展撰写小论文、方案设计、专题讨论、课前演讲、开设讲座等活动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教师帮助学生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使用意识,体验感觉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和实验结论。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是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的,研究终于有了成果,学生表现得很兴奋。为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改善,只要他们的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就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注重研究过程的评价,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不要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唯一化,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坚持指导性和激励性原则。“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充足的实践机会、正确的方法和思路,切实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

㈥ 做化学实验都有哪些用途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四、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教学中是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探究、自己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来的奖励无法比拟的。
化学实验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最好的载体之一。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化学实验在化学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㈦ 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

实验意识是一种认知心理,是人的一种思维过程,它是通过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不断的观察、思考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实验意识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具有感性认识也会产生理性认识,只有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实验时,更具有预见性和目的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一种化学理论无不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促进与引导化学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化学实验和化学教学在化学科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如果要很好的领会和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只有亲自实验,从而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感性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懂得如何去做实验、做好实验,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求我们化学教师能够在实验教学中去引导、启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意识,把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意识不强,缺乏一定的实验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如何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好化学?根据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经验,认为培养实验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实验前的准备意识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事先做些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在做分组实验时是一边看书一边做,死啃课本,不能脱离教材,而有的同学或许某些原因,在实验过程中甘当“记录员”,别人在认真的实验,自己却在一旁观看,只知道记录实验结果,不能很好的参与实验,甚至有的同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要到了实验室就可以了,自己无须亲自动手,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学生在实验前没有进行很好的实验预习,没有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不仅自身没能完成实验任务,而且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仍就停留在理性的理解上,不能利用实验去感性认识课本上的知识,此外,如果实验前学生没有进行预习,不仅延长了实验时间,降低了实验效果,也比较容易导致仪器的损坏、药品的浪费、操作不规范等等现象。因而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准备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使得学生在实验前,不仅要明白实验目的、内容,认真进行实验前的教材预习和所涉及的相关章节内容的复习,而且要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包括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的用量、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安全防护等方面),做好实验预习笔记,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教材和实验内容,对所要做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的步骤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可对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和疑解,带到实验中去,这样,在真正实验时,就可以减少学生实验的盲目性,学生自己也就会融入到实验中去,去体会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如在第十单元自制酸碱指示剂时,我就鼓励学生多带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回校,带回来怎么做实验呢?老师稍引导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预习,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做酸碱pH值测定时同样让学生多带几样生活用品回实验室测定,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教师要激发、强调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使他们认识到互相协作在实验中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检查、抽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从而不断的去强化实验准备意识。
第二、实验的规范操作意识
化学实验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对有关知识和规则要求的认知,需要不断实践,反复的操作练习。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始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只有对实验中的基本操作的熟悉,进行准确无误的操作,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从而达到实验的效果。
在实验室时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当实验桌上放置较多的试剂时,往往发现有的同学使用完某一试剂时,胶头滴管不及时的放回原试剂瓶中,又去取用另一种试剂,实验操作步骤多了,就会造成滴管的张冠李戴;又如用胶头滴管滴加溶液到试管中时,有的同学将滴管插进试管中,这些简单的实验操作错误,不仅易造成试剂的污染、变质,影响实验结果的不正确性,甚至有时会造成实验事故等,还有药品的用量方面,不按教材中的实际用量,随心所欲,想用多少就用多少,造成药品的浪费,同时也增加实验教师的额外负担。一旦让他们形成这种习惯,就会对以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负迁移作用,因为技能的学习不同于知识的学习,技能一旦形成就很难遗忘,它保持的时间要远远大于知识的保持时间。因而,为了防止这类不规范操作现象的发生,在实验教学中,特别是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重视讲解示范,指导学生模仿练习,培养其独立操作能力,从基本操作着手,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反复练习,及时指正错误操作,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规范化操作的意识,做到准确无误,真正达到掌握实验技能,完成实验的目的。
第三、实验的创新意识
古往今来,大多数化学发明都出自实验室,实验是创新之本。中学化学实验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些实验操作、实验技能,而是要在熟悉这些操作、理解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寻求新的实验途径,进行实验改进和实验设计等,达到提高自身实践的能力。在实验教学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判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细微的疑问,都要热情对待,而不是给予嘲笑或“泼冷水”,例如: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对于有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的启发他们去进行教材内容的创新,尝试不同于教材的实验方法进行比较,化学教师及实验教师要给予热情的支持,为他们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一些演示实验由传统的教师操作为主、学生不能操作变成学生自己做,其他学生观察、讨论,教师指导评讲,让学生变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创造潜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学校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掘他们的创造潜力,可以开放化学实验室、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化学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制作活动,如制作叶脉书签、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利用植物的花、果、茎、叶自制指示剂等,化学教材也选入了许多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做好这类实验,如检验碘食盐的成分中所含碘、测定雨水的PH值、指纹检验等。
总之,实验意识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去探索、实践,才能逐步完善的。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实验能力,真正认识到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更多的实验,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多了,就会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增强他们的素质、开拓他们的视野,从而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真正目的。

㈧ 化学演示实验课的重要作用

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将要解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便于教学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3.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记忆、综合等能力。

4.通过学生的示范操作,教会其他学生正确地使用仪器、试剂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5.学生解答习题时,根据需要,将其设计成演示实验,可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6.教师严谨的实验作风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能启发和影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练习实验操作,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习惯。

1.科学性原则

2.操作性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

1.目的明确

2.保证成功。

坚持课前预试,开设演示实验用品单,课前再检查。

3.确保安全。

4.注重示范。

仪器及其他用品都应该整齐。

操作速度适中。

较复杂的操作要先示范分解动作,然后再示范连续动作。

5.边讲边做。

讲解操作要求,讲解操作原理。

注重引起学生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分析。

6.提高可见。

演示实验应尽量使用较大型仪器。

细微现象需使用实物投影仪放大。

要根据情况考虑使用白纸板或黑纸板来衬托。

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要做对照实验。

比如紫色石蕊溶液滴加碱溶液变成蓝色的现象不够明显,我们可以再用一个试管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蒸馏水来做对照试验。

7.注重引导。

1.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1)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

(2)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

(3)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的结论推广到一般中去,使学生类推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4)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的结论记下来。

2.验证旧知识的演示实验

3.指导性的演示实验

1.微观视频,促进理解。

2.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3.缺乏实验设备条件。

1.可见度差的演示实验

2.现象稍纵即逝的演示实验

3.学生不易记牢的演示实验

4.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实验技能

教学目标与学生知识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

简约化原则

绿色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

㈨ 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学科的优势就是有趣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不仅能揭示许多科学的理论,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解释日常生活的许多现象,更重要的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化学兴趣。因此,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本着“一切以实验为主”的原则。

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为确保实验成功,课前坚持预做实验,书本上的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的成功率低,我会积极的加以改进,让学生从实验开始、到实验结束。在教学中,坚持以精彩的实验引入,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因此学生不论是学习热情还是学习成绩都非常理想!

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主要以实验为主。通过镁条燃烧前后色、态的改变,燃烧过程中发出的耀眼的白光;铁钉投入到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把无色的酚酞滴入到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立即变成红色;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发生爆炸;铜绿受热由绿色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晶莹的液滴,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牛奶一样的乳白色等实验现象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一节课的成功后,有许多学生自愿报名,要担当班级的化学课代表,强烈要成立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每一节课之前争着帮老师拿实验仪器,甚至在每一节课之前有学生到实验室帮助老师准备实验!这都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兴趣起的重要作用。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听课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讲课速度,控制自己的音调高低,用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并且自己编一些顺口溜,既帮助学生记忆,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一节课,在做完实验,分析完重要知识点以后,给学生归纳出顺口溜:“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这样既帮助学生记忆实验步骤和现象,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很有意思的。

阅读全文

与化学实验引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