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甘特图太长怎么办
1、首先Project中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选择时间单位是星期或者月的话,甘特图就会短一些。
2、其次除了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之外,还可以选择时间单位的个数,比如两个星期一起显示,那么甘特图就肯定比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的显示短一些。
3、最后在时间刻度这个窗口中,选择了时间单位和计数后,还可以调整显示的比例,比如显示为50%就肯定比显示为100%甘特图要短一些。以上就是甘特图太长怎么办处理的方法。
‘贰’ 化学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化学方程式太复杂了,有没有好的记忆方法我看同学都不用背,是不是有什么窍门
我不能提供太好的记忆方法,但是我想说说自己的方法。化学方程式太多了,根本背不过来,我一般都是用三种办法:第一,熟记基本规律,如各种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类型、特点,加以归类记忆,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铁等都是加热,碳都是高温;再如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都是碱自身“脱去”一个水分子再和酸性氧化物反应成化合物.第二,化学计量数太多了,最好多练练配平掌握配平方法,考场上遇到后现配平就可以了,这样就只需要几反应物和生成物。第三,该背就得背,各人方法和能力不同,不能偷懒,有时刚学完一个知识系列时宁愿晚点写作业复习也要先把知识捋一遍,否则以后会浪费更长的时间。
‘叁’ 如何正确的写化学方程式,配平太难了,经常配错
教你几个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绍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数法.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肆’ 化学方程式背不下来怎么办
建议你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记反应物和反应产物。不能死记,需要总结反应大类。最省事的方法就是找老师借备课本,因为备课本已经按知识特点进行归纳分类。
2.记反应物及产物的系数。(1)正规方法。根据得失电子数的公倍数,详细应用是课本基础知识。(2)旁门左道。可列方程组解出系数,如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你设有1个HNO3,则有0.5个H2O,继续设Cu(NO3)2和NO2的个数分别为x,y,则Cu的个数为x,则有方程组
2x+y=1(氮元素);6x+2y+0.5=3(氧元素)解出x,y。再把所有系数同乘某个数变成最小整数,就可以了。
‘伍’ 我的初三化学一直学的很好,可是在酸碱盐这边出毛病了,化学方程式太多了,我不知道选哪个,怎么办啊
您好
其实酸碱盐这一块,主要是复分解反应
这里的方程式不是背出来的,因为根本背不完
方法是;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要生成气体,水,沉淀中的至少一种才可以成立,根据这个可以判断,你也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
望采纳,谢谢
‘陆’ 化学方程式的中间那个等号应该划多长是占一个字还是占两个字的空间
那个是“生成符号”,不是等号(虽然长得比较像)。习惯上印刷体要求不少于两个汉字宽度(因为考虑可能条件会比较多,可以适当延长)。徒手画的没有规定,只要看得清楚就行(要足够长)。一般情况可以画两个汉字的宽度(太窄是不容易看清楚的)。
‘柒’ 高中化学方程式一直记不住怎么办
牢固记忆,正确书写,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是很重要的。
熟练掌握,不仅意味着会写、会配平、会应用,还意味着要熟记有关物质间的摩尔比,迅速、准确、高效率地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定量、定性关系,随机应变地解决实际问题。
1.实验联想法
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实验的忠实和本质的描述,是实验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依据化学实验来记忆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最行之有效的。
例如,在加热和使用催化剂(MnO2)的条件下,利用KClO3分解来制取氧气。只要我们重视实验之情景,联想白色晶体与黑色粉末混和加热生成氧气这个实验事实,就会促进对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记忆。
2.反应规律法
化学反应不是无规律可循。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反应规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里再强调一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如,FeCl3是较强的氧化剂,Cu是不算太弱的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首先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之间这一原则,因而两者能发生反应:
2FeCl3+Cu=CuCl2+2FeCl2
而相比之下,CuCl2与FeCl2是较弱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因而它们之间不能反应。
3.索引法
索引法是从总体上把学过的方程式按章节或按反应特点,分门别类地编号、排队,并填写在特制的卡片上,这样就组成一个方程式系统。利用零碎时间重现这些卡片,在大脑皮层中就能形成深刻印象。
4.编组法
索引能概括全体,而编组能突出局部,是一种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表现形式。两者相互补充,异曲同工。
例如,关于铝元素的一组方程式是:
①AlCl3+3NH3?H2O=Al(OH)3↓+3NH4Cl
②Al2O3+2NaOH=2NaAlO2+H2O
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④Al(OH)3+NaOH=NaAlO2+2H2O
⑤Al2S3+6H2O=3H2S↑+2Al(OH)3↓
5.口诀法
为了使化学方程式在使用时脱口而出,有时还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特点编成某种形式的便于记忆的语句,这就叫口诀法。例如:
①Al2O3+2NaOH=2NaAlO2+H2O
本反应口诀为:二碱(生)一水,偏铝酸钠
②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这个反应的口诀是:三铜八酸、稀,一氧化氮。口诀法的进一步演变就成为特定系数编码法,“38342”就是此反应的编码。
6.对比法
两个反应,在原料上有相同之处,但反应结果不尽相同,为了避免混淆,可以采用对比记忆法。例如:
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7.关联法
对比法是横向比较,而关联法是纵向联结。如,有些反应或因本身的相互关联,或因工业生产上的安排彼此间不无内在联系。如:
Fe2++2OH=Fe(OH)2↓
4Fe(OH)2+2H2O+O2=4Fe(OH)3↓
8.特别对待法
特别对待法也称重点记忆法。由于矛盾的特殊性,有的反应好像不按一般规律进行似的。例如,由于Al3++CO32-的水溶液会发生强烈水解,故明矾与碳酸钠的水溶液反应是:
3CO32-+2Al3++3H2O=2Al(OH)3↓+3CO2↑
可是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间的反应却不生成氢氧化铜,而是生成碱式碳酸铜:
2Cu2++2CO32-+H2O=Cu2(OH)2CO3↓+CO2↑
像这样的比较特殊的反应,我们应重点进行记忆,辟“专案”处理。
9.组成结构分析法
对于某些反应物组成、结构比较复杂的反应,特别是某些有机反应,为了在理解上深刻记忆,宜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
例如:2Na2O2+2H2O=4NaOH+O2↑
(1)在Na—O—O—Na中有个“—O—O—”过氧键,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断裂Na—O—O—Na→Na—O—Na+[O];
(2)Na2O+H2O→2NaOH;
(3)2Na2O2+2H2O=4NaOH+O2↑。
‘捌’ EXCEL作图怎么显示化学式的角标
1如果只是字符串的话可以使用excel的上下标操作,
选择要做下标的数字,然后是格式----单元格----字体------下标
2如果是复杂化学式,可以尝试专用软件进行编辑
ACD/ChemSketch 是高级化学发展有限公司(ACD)设计的用于化学画图用软件包,该软件包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软件共同使用。该软件可用于画化学结构、反应和图形。也可用于设计与化学相关的报告和演讲材料。 ACD/ChemSketch 有如下主要功能: 结构模式:用于画化学结构和计算它们的性质。 画图模式:用于文本和图象处理 分子性质模式:对以下性质进行估算: *分子量 *百分组成 *摩尔折射率, *摩尔体积 *等张比容 *折射率 *表面张力 *密度 *介电常数 *极性 *单一同位素质量, 标称分子量和平均分子质量 ACD/ChemSketch 可以作为画图软件包单独使用,也可作为其他ACD软件的终端使用,如NMR预测软件。
‘玖’ 化学方程式太难了,该怎么办
化学方程式需要理解去记忆,化学反应通常分为两大体系,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应该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物。氧化还原反应符合价态变化体系。
理科需要理解的东西比较多,所以要去理解所学的内容,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分类记方程式。记住反应的离子,而不是反应的物质。
其实记方程式不是一个好办法,要学会分析,判断产物是什么,还要掌握好配平的要点。
有些方程式题目做多了的话自然而然的就会记住了。
满意的话谢谢采纳
O(∩_∩)O~
‘拾’ 我老是记不住化学方程式我该怎么办
一、分散难点,夯实基础
一个化学方程式看似简单,实际上它集合了多向元素,如果把化学方程式比作一个中心,那么它的分支就包括文字表达式、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等等方面知识,因此,要想写好化学方程式必须从每一个元素上着手突破。
1.文字表达式
在开学初,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当学到第一个化学反应时还不知如何对一个化学反应进行描述,这时便把文字表达式渗透进来,使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式描述化学反应,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每学到一个化学反应都练习用文字表达式描述,课上进行描述和默写竞赛,加强巩固,即使在学习了化学方程式之后也仍然坚持先写文字表达式再写化学方程式。这样做既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奠定了基础,也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化学反应。
2.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是书写化学方程式最基本的环节,对元素符号的记忆也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
3.化学式
化学式的书写是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正确,才能保证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化学式的书写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常用的物质化学式采用熟记,用多了自然记住,如:H2O、CO2、O2等;另一种是不常用的物质化学式掌握书写规律的方法,就是应用化合价书写,这一环节的教学非常关键,因为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式都适合用这种方法。我们在这一块的教学中必须要放慢进度,细心讲解,加强练习和小考,及时辅导。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
4.化学方程式
在前面基础牢固的前提下,进入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主要就是解决配平和注明条件的问题了。在配平上主要掌握最小公倍数配平法,以教材中常用的反应为例进行练习巩固,学生易于接受,不宜涉入过难,以免学生失去信心。
二、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以往多数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这样的记忆效率非常低,以至于某一个环节没有记住就导致整个化学方程式写不下来。越来越乏味,最终失去兴趣,成绩下降。在记忆化学方程式上我们的做法是: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在刚接触到化学时,由于课上的实验会使学生有很大的兴趣,但当接触到化学上的基本概念、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时,由于大部分学生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会导致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这是学生学好化学,记好化学方程式的前提。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
2.理解记忆,逐步书写
就是先根据文字表达式和化合价书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然后进行观察配平,最后注明反应条件,同时考虑到“↑”和“↓”的使用。
3.对比记忆
在教材中有一些化学方程式之间具有对比性,如:2H2O通电2H2↑+O2↑和2H2+O2点燃2H2O,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放在一起对比记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关联记忆
把一些相互关联的反应放在一起串联记忆,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如:“碳三角”即碳在氧气充分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分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又生成一氧化碳。
5.规律记忆
抓住反应间的共同规律记忆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这种方法适合于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如:碳酸盐与盐酸反应就会生成氯化物、水和二氧化碳等等。
6.熟能生巧
及时反复小考,这种方法到化学方程式知识学习时更显得重要了,所以要精心设计每一次的小考试卷,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及时辅导、监督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其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三、课堂教学中体现化学方程式的记忆
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渗入,在教学中每当学到一个新的化学反应,都不要马上进行板演化学方程式,而是带领学生加以分析,一步一步的书写,让学生真正地体验书写的过程,然后当堂练写几遍达到巩固。在教学到一些相关的反应时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反应间的规律或联系,寻找记忆的捷径。
总之,解决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突破整个化学教材重难点的关键,也是将化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知识脉络的纽带。以上只是我们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浅显认识,在此方面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