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反应反应的先后顺序
所有的化学反应不外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首先就是要掌握好这几种反应实质.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
1.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根据这一定义,初中化学里所接触到的化合反应有如下一些情况: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很多金属都能跟氧气直接化合。例如常见的金属铝接触空气,它的表面便能立即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内层铝继续被氧化。4Al+3O2===(点燃) 2Al2O3
2).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经点燃,许多非金属都能在空气里燃烧,如:
C+O2====(点燃) CO2
3).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许多金属能与非金属氯、硫等直接化合成无氧酸盐。
4).氢气+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因氢气性质比较稳定,反应一般需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进行。
5).碱性氧化物+水→碱
多数碱性氧化物不能跟水直接化合。判断某种碱性氧化物能否跟水直接化合,一般的方法是看对应碱的溶解性,对应的碱是可溶的或微溶的,则该碱性氧化物能与水直接化合。
对应的碱是难溶的,则该碱性氧化物不能跟水直接化合。如CuO、Fe2O3都不能跟水直接化合。
6).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
除SiO2外,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与水直接化合成含氧酸。
7).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可以进行这一反应。其碱性氧化物对应的碱碱性越强,酸性氧化物对应的酸酸性越强,反应越易进行。
8).氨+酸→铵盐
判定是否是化合反应只需要记住以上化合反应的分类和化合反应的定义!
2.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常见类型之一,是化合反应的逆反应。它是指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如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氯酸钾加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等(二氧化锰为催化剂)。
判断这种反应就看反应物是否单一,生成物是否是两个以上,其他的就要根据物质本身的性质来判断了!
3.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可表示为:
A+BC→B+AC
置换关系是指组成化合物的某种元素被组成单质的元素所替代。
一、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单质的类别,置换反应有以下4种情况:
①较活泼的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或氢气,例如:
Fe+CuSO4=Cu+FeSO4
Zn+2HCl=H2↑+ZnCl2
②较活泼的非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例如:
Cl2+2NaBr=Br2+2NaCl
O2+2H2S=2S↓+2H2O
③非金属置换出金属,
④金属置换出非金属,
溶液中或气体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气体与固体或两种固体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一般需在高温下进行。
一、根据反应环境的类别,置换反应有以下2种情况
(1)干态置换 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固体与固态或固体与气体发生的置换反应。
(2)湿态置换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
①金属跟酸的置换,是金属原子与酸溶液中氢离子之间的反应。如:
Zn+2HCl====ZnCl2+H2↑
2Al+3H2SO4(稀)====Al2(SO4)3+3H2↑
②金属跟盐溶液的置换,是金属原子跟盐溶液中较不活动金属的阳离子发生置换。如:
Cu+Hg(NO3)2====Hg+Cu(NO3)2
湿态置换遵守金属活动性顺序。
置换反应必为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
判断这种反应是否发生就要牢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了,还有就是各种单质氧化还原性,除去金属活动性顺寻表中的金属,其他的非金属等就可以根据电子层的排布和稳定性来判断!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
为了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地运用物质的溶解性。
方法指导:复分解反应是在学习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要理解它必须抓住概念中的“化合物”和“互相交换成分”这两个关键词。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此类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根据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需要一定条件。下面从反应物和生成物两方面,按以下四类反应具体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物中酸必须是可溶的,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气体或沉淀或水。
如:2HCl+CaCO3=CaCl2+H2O+CO2↑
(2)酸+碱—→盐+水
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可溶的。
如:H2SO4+Cu(OH)2=CuSO4+2H20
(3)盐+盐—→两种新盐
反应物中的两种盐都是可溶性的,且反应所得的两种盐中至少有一种是难溶的。
如:Na2SO4+BaCl2=2NaCl+BaSO4↓
(4)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物一般都要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或气体(只有氨盐跟碱反应才能生成气体)。
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 NaOH+NH4Cl=NaCl+NH3↑+H2O
Fe(OH)3与NaCl不发生反应
(5)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反应物中碱性氧化物必须溶于酸
如:CuO+2HCl=CuCl2+H2O
方法指导:概括上述四种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并趋于完成的条件,可分成两方面记忆掌握。一方面是对反应物的要求:酸盐、酸碱一般行,盐盐、盐碱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对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这两方面必须兼顾,才能正确地书写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条件:
气体:CaCO3+2HCl=CaCl2+H2O+CO2↑
沉淀:Ca(OH)2+NaCO3=CaCO3↓+NaOH
水:H2SO4+2NaOH=NaSO4+2H2O
判断这种反应是否发生,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反应物分解成离子,再将各种离子都组合一边形成新的物质,在看这些物质中是否有水,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有则反应发生,无则反应无法进行!
B. 请问如何能够自己推测化学方程式
这个是这样的,因为NaHSO4是显酸性的,在少量的情况下能被Ba(OH)2中和,但是Ba(OH)2有两个OH-,NaHSO4是一元酸,只能中和其中一个,剩下的一个就只能被留下来了,因为Ba2+被沉淀出来了,所以只能生成NaOH,但是如果NaHSO4过量,会继续和NaOH反应,中和其中的OH-,所以就生成了Na2SO4。为什么说NaHSO4是一元酸呢?因为H2SO4是二元酸,它的分解过程是先变成H+和HSO4-,然后HSO4-再变成H+和SO42-,这个其中有一个H+,所以说NaHSO4是一元酸...
C.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怎样预测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
一般来说,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会遵循归中反应归。归中反应就是指同种元素的不同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种元素的化合价向中间靠拢.现在我列举另一个
比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也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个概念,“凡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叫离子反应”,那么我们就要具体的来理解这个概念中的每个字词句的具体含义。首先是离子,中学化学中的离子指的是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而联想到什么情况下才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呢?通过前面对电解质电离知识的学习知道,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离子化合物(包括盐和碱)在熔融状态下,一种是在水溶液中,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两种状态下才有可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对下面这个反应:2NH4Cl Ca(OH)2=2NH3↑ CaCl2(s) 2H2O↑,虽然反应物中均含有离子,但是不是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生成物中也是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中学阶段对这样的反应不研究,也写不出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来,只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次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很明显反应物中有离子参加而没有要求生成物中一定要有离子生成,同样,生成物中有离子生成时也不一定非要反应物中有离子参加,比如以下两个反应:(1)Ca(OH)2 Ca(HCO3)2=2CaCO3↓ 2H2O,(2)2Na 2H2O=2NaOH H2↑; 第二,在离子反应的概念中,其中一个“有”字,说明并非一定要所有的反应物都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来参加反应,至少有一种即可,当然也就并非生成物中也一定要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生成
D. 化学方程式怎么计算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读懂题目,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涉及到哪些化学反应;
2.根据题目要求,设立未知数;
3.根据题目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4.找到与计算相关的物质;
5.在相关物质的正下方标出与之对应的相对质量;
6.在相对质量的正下方标出与物质对应的实际质量;
7.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相对质量的比等于实际质量的比)列出比列等式;
8.解出方程,得出结果;
9.计算完成。
E. 高中化学方程式能自己推导出来是吗我初中化学没学好,怎么推导的
理论上是可以的。根据元素周期律,每一族,每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其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是推导的前提,是基础的化学方程式已经能够熟练掌握。
比如说Al(OH)3作为两性氢氧化物,能够与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Al(OH)3+3H+ →Al3++3H2O
Al(OH)3+OH-→AlO2-+2H2O
而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三周期存在对角线规则,Be的性质与Al相似,也就可以推测Be得氢氧化物也是一种两性化合物,因此可以推导其化学方程式。
Be(OH)2+2HCl=BeCl2+2H2O
Be(OH)2+2NaOH=Na2Be(OH)4
在实际应用与测试中,对于化学方程式的推导大多数是对于已知化合物进行反应类型判断,并给出相关反应产物,进一步进行配平。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高频考点,应该熟练掌握。
以上,如果满意,请采纳。
F. 高中怎么自己推化学方程式需要知道什么
通过几个方面
1、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由此来配平。
2、实验现象。比如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是有co2
3、根据电子得失来推断。比如水和钠的反应,因为钠得电子,所以要有一个失点子,故知道生成气体为氢气。
4、归纳方程式。化学反应有几类比如化合,复分解等等,知道这些,了解原理,看到一类的方程式就能推断出来了
G. 怎么推导化学方程式
3no2+h2o=2hno3+no乘2倍跟2no+o2=2no2相加得4no2+o2+2h2o=4hno3。
2no+o2=2no2乘3倍跟3no2+h2o=2hno3+no乘2倍相加得4no+3o2+2h2o=4hno3
。
都是相加时把中间产物能消掉。
这两个方程式也可用氧化还原配平方法来记。
H. 可以从哪些角度预测气体化学性质
可以从哪些角度预测气体化学性质:从物质类别角度(主要是复分解反应规律)物质化学性质的预测角度。
I. 如何背记化学方程式怎么推断化学式
根据元素周期表所分的簇类,不同的簇具有不同的性质,同簇的元素的性质大致相同;每个元素的最外电子层决定他到底是得到电子还是失去电子(小于4的一般都是失去电子为正),这样就可以推出生成物的结构,再根据元素守恒,对方程式进行配平。
J. 化学方程式怎么分析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涉及到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怎样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的等知识点。如果教师教学不得法,学生就很难掌握方程式的知识点。在没有弄清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时,很多同学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背到了后面的忘了前面学的方程式,特别是在做题中一旦出现没有见过的化学方程式就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在实施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下:
第一:从定义入手,弄清概念的含义
由于前面学习了化学元素和化学式,在创设情境引入时,我用复习引入的方法要求学生回顾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概念及其表达的意义,利用类比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表达的意义,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抓住化学方程式的四个意义,即弄清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质质量比,即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分子个数比;生成物的状态。
第二:记清化学符号,合理使用
弄清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定性的正确读出化学方程式,并记住“和”、“生成”、“加热”、“气体”生成、“沉淀”生成等几种符号的表示。掌握标向上箭头、向下箭头的条件。标向上箭头条件:即反应物中没气体,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生成物中有气体,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标向上的箭头,缺一不可;标向下箭头条件:化合物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有沉淀生成并且沉淀附在容器底部或内壁上才能标向下的箭头。箭头要求既不随便用,也不能遗漏。
最后,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则执行质量守恒定律
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最后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检查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的正确与否,如从微观的角度观察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让学生熟悉书写步骤,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慢慢熟悉,不断积累,做到最终会书写化学方程式。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方程式的定性读法,从宏观上要求将各物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的质量比读出来,微观上将各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分子(原子)个数比读出来。如:从宏观上读作: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从微观上读作:每一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