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如何使用化学新课程标准

如何使用化学新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3-01-27 14:30:46

①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活动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和个体差异”,这些表述正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终极关照。新课程目标正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情感、意志、价值观整体上去阐释新课程理念的。新课程中的发展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且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本人通过几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方法,希望对广大的化学教师有所帮助。
1化学教学观念的改变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革新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追求、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的课堂,用新课程倡导的课程价值观指导课堂实践。建立以“人本、人际、人境”三大要素为核心的生态课堂,改变高中化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把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变成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幸福成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接受高中化学教育的过程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历程。现代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中,高效课堂是构建化学的基石,它是一种基于知识课堂、能力课堂之上的课堂实践,是对传统课堂的解构和合理超越。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和个体差异”,这些表述正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终极关照。
2化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即所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指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学力得到提高,在适应社会需要方面有明显的长进和提高;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视智力的片面发展;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按照同一的“模式”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学校内的一时发展。可见,学生发展与素质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质就是以育人为本。这种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不仅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注重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是学生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现上的统一,是迎接新世纪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保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排他性的儿童中心主义,它并不排斥按照某种体系进行学科教学。当然,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是针对学科本位主义提出的,因为当前的学科本位主义过分强调本学科的完整性而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过于强调学科的课堂教学而忽视实践活动教学的作用。
3理论联系实际,打造高效课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设计紧密联系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调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图式,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也有利于学生将实验结论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在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可以充分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实施课堂教学的人本化:知识层面――改革或更新装置;技能层面――提高实验可观察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不仅重视学生获取实验知识与技能,还非常关注他们在实验态度、科学精神层面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实验情感可以通过“环保策略”、“探究策略”和“生活化策略”来实现。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惟有和谐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生态的课堂是师生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是师生共同的舞台,由于生态的课堂里有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多样的互动方式。
总之,化学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技能,使他们从特定角度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学会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素养,满足社会在公民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需要,并且使人类的化学知识精华得以向后代传递和发展。

② 对化学新课程评价的认识

一、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素质
1.精湛的专业技能。
高中化学教师应注重理性思维,注重科学方法与专业技能方面的研究,注重化学知识综合技能的巩固、完善和更新。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所需掌握的一般教学技能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娴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推陈出新的实验改革技能;加强微型实验研究,熟悉多媒体教学,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师要勇于改革,勇于钻研,炼就精湛的专业技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经验型教师转为研究型教师。
2.广博的知识素质。
化学是应用学科,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对学生从数学、物理、生物、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理论,根据教育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能用数学、物理等手段解决化学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知识素养,完善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
3.现代的创新素质。
现代的创新素质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方面,即应有创造的愿望与激情,有顽强的意志和人格,勇于创造勇于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高中化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对教科书的结构内容作适当调整,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发展需要。教师要积极探究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和策略,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探索,真正成为创造型的高中化学教师。
二、对高中化学教师进行培训
1.化学学科发展与前沿知识。
本专题培训内容要求高中化学教师更新化学科学知识及观念,了解和掌握各个分支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进展及应用。教师要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了解现代化学在科学、技术中包含的生态资源、环境、能源、材料、健康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2.化学学科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
本专题培训,可使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教育观念、思想、方法,更深入了解化学的学习过程及认知建构的过程,探讨优化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3.化学实验研究与创新。
本专题培训,可使高中化学教师了解现代化学仪器实验的原理、各种化学实验的典型仪器的使用,并能将现代实验技术应用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中。对中学化学实验与创新的研究,可培养教师设计新实验和化学活动实验的能力。
4.化学学科与教育课题研究方法。
本专题主要培训内容为学术研究与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化学学科专业课题研究指导;化学学科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指导;培养科研习惯,进行科研思维、方法的系统训练。本专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熟悉选题立项、确立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及课题研究报告等,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5.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本专题主要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化学多媒体教学与制作技术。本专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学会化学工具软件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掌握网络及远程登录和教学资料下载的方法与技巧,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更好地辅助教学。
6.化学教育的评价与测量。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在培训中,我们应努力实践探索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方式的结合、互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优化学生练习,让学生走出题海
学生作业是传统教学中唯一的学生实践活动。在应试教育中,这一实践活动被过于强化,以致学生陷于题海,不能自拔。新课程的改革及其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育教学,而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加以继承,改革达以优化。我们在充分利用学生作业这一实践活动时,首先,从作业的数量上来控制,不搞题海战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其它的化学实践活动;其次,用作业的质量来保证学生应该达到的训练要求,因此,我们对作业进行了优化,从高一到高三,都是教师根据本校当时学生的实际精心选题和组题,并同学生参与编题,一般不直接沿用资料上整套的习题;再次,对学生做题进行规范,规范思维,规范表述,弄清题目的出题意图,所巩固的知识点与应该运用的方法,不盲目,要做到先析而动掩卷后思,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最后,强化教师对作业的评讲与学生对作业的改错,通过作业的评讲进行知识联系、分析比较,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并能运用,通过对作业的改错来澄清知识,调整方法,训练习惯,宁可少做十道题,也不能少改一道题,否则就会强化错误。
四、探索并进实验,让学生认识生活
科学的价值在于应用。教师应让学生随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实验手段与原理和生产实际、日常生活问题相联系,使学生感到“学与做”不空洞,科学就在身边。因而在知识学习与实验设计时,教师应力求将实验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根据化学教材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的独特作用,寻找实验代用品或利用微型仪器、改进装置等多种办法,进行一系列的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化学“并进实验”教学,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有用,并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与实验兴趣。如学习《卤素》时,我在并进实验中增设了“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测定”的生活科学实验;《乙烯》的教学,在并进实验教学中增设了“果实催熟”的趣味性实验;《乙醇》的教学,在并进实验教学中增设了“乙醇分子结构的测定”的探究性实验;《葡萄糖》的教学,在并进实验教学中增设了“糖尿病人尿糖的检验方法”的(病理检验)实用性实验;《蛋白质》的教学,在并进实验教学中增设了“纯棉纤维、纯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检验方法”的与生活用品相关实验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 如何在化学新课标的指引下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现在的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多元的,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体察教学内容差异,把握师生个性风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有用的,有效的才是最佳的。总之,有效教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学习活动化,即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这个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并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二)学习背景化,即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这要求教师应做到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用语,设计有意义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集体合作到个别竞争;(三)过程交往化即通过对话进行教学,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尊重学生与教师不同的交谈互动方式,尽可能多的提供各种机会促进生生、师生交流;确保这种交谈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④ 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了。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

我认为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二、新教材实验探究性增强,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使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发扬化学有益的精神,造福于社会,才是学习化学、研究化学的意义。

四、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验证市场买回的酒精是否渗有水;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新课标教材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要十分明确这一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其实质也就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我们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的教学都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综合灵活地运用科学探究,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

⑤ 2022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

2022初中化学新课标即《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了新理念,形成了全面育人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设计思路。

  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新理念

⑥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化学实验是一种生动、有效的研究方法,它是检验化学原理的客观标准,是促进化学学科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所以,化学家认为,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所在,是激发人们不断产生探求化学奥秘的极大兴趣的主要源泉。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将化学实验作为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提出“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结合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谈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1、充分利用实验的教学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的教学功能,借助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如爆炸实验、焰色反应、喷泉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反应等)对学生产生的极大的吸引力,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辅以恰当的诱导,做好“修路”和“铺路” 工作,以求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的目的。学生经过组内的热烈讨论和各组间相互点评,能得出很多方法:有的采用热毛巾捂热烧瓶内易溶气体,使气体体积膨胀,经玻璃导管与烧杯内水接触而产生喷泉;有的采用密闭的废弃塑料饮料瓶代替敞口的烧杯,通过挤捏塑料饮料瓶使瓶内水位上升,接触烧瓶内易溶气体而产生喷泉;更有学生提

⑦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2022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2022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

去年暑假就听说新课标要出来,千呼万唤,终于见到了。足足有80面,粗略翻了一下,找到了我心里最想知道的两个问题的答案。

1、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新课标里第一次明确指出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2、新课标后的教学方式有无变化?

变了!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将行为主体从教师转向了学生,围绕核心素养来制定,彻底摒弃了以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其次是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三种教学方式:

(1)主题式教学:要基于主题去整合教学内容,如将“元素”“原子”“分子”整合成“物质组成”这一主题,打破传统的根据教学材先讲“分子、原子”后讲“元素”的顺序,引导学生建构宏、微观视角,体会探索物质成分的学科思维方式。

(2)大概念教学:注重基于学科理解抽提大概念及其认识视角,学科理解的教学学价值在于凝练本原性问题,建构概念的层级结构。如”物质组成“的本原性问题是”化学物质到底由哪些基本成分组成”,大概念是:“物质的组成”,核心概念是“元素”“分子”“原子”,基本概念是“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该认识视角是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

(3)项目式学习: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不再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而是一个个的学习任务,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的实施到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独立完成,重视科学探究,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索过程,发展核心素养。

暑假就听老师就说,新课标马上出来,现在一看,主题式、大概念、项目式全在里面。这种变化,心里轻松不起来,双减之下,看似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但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没有半点手软,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讲到底真的不行了,靠死记硬背取胜的年代也将一去不复返。

教师在教学这条路,也是任重而道远啊!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2

一、明确提出初中化学课程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化学课程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化。《2022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化学观念”反映了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学科特质。“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体现了作为科学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课程,即核心素养的领域特质。“科学态度与责任”,彰显了化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作用,即核心素养的跨领域特质。因此,化学课程核心素养是从学科、领域和跨领域的三个层次,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系统刻画,是化学课程全面育人功能和价值的高度凝练。

二、大概念统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核心概念支撑主题内容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设计了五个一级学习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和“化学与社会发展·跨学科实践”这五个学习主题对大概念进行了显性化的呈现。“组成与结构”、“性质”和“变化”反映了化学学科本体论意义上的大概念。“探究实践”,体现了化学学科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大概念,“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凝练了化学学科价值意义上的大概念。例如:“组成与结构”大概念下的核心概念有“元素”、“原子”“分子”等。

三、课时教学目标设置要落实化学课程核心素养

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不仅要落实课程核心素养,还要具化课程核心素养,不能“贴标签”,切忌生硬地照搬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避免教学目标的表面化和形式化。要进阶化,系统化。教学目标设计要在大概念引领下,设置单元整体目标。例如:“质量守恒定律”单元的素养功能在于基于质量关系和比例关系引导学生建构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定量关系”这一大概念。使学生逐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质量视角和比例视角。因此,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其微观本质,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质量视角和守恒意识。

2.通过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探究,知道化学方程式表征了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比例关系,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比例视角。

3.能基于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定量关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4.收集和梳理拉瓦锡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史事,体会定量实验研究和基于实验事实的科学推理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3

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使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成效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初中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探索更具成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新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新课程标准下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突出学生课堂主体性

化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面对多样化的化学知识需要充分调动自身思维,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消化。但就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深刻,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对课本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忽视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育,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客体位置,无法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与欲望,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效率与质量低下。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初中化学提出全新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与学习的意识。以学习“物质的溶解性”一课为例,由于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探索,我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物品作为实验物质,并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内涵。首先,我为学生准备食盐、白糖、淀粉等物质,然后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实验内容,理解和探究实验步骤。其次,在学生充分掌握实验操作流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发现物质不同的溶解性,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既能够感受到化学教学内容的乐趣,又能够体会到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成效。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是提升化学教学效率的保障,传统灌输式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枯燥感,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并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并在参与中获得学习收获,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有关燃烧与灭火知识时,为了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我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火灾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燃烧火焰的危险性,同时对火灾的发生情况有更为清楚的认知。然后为让学生掌握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我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让学生了解不同起火原因需要采用不同的灭火方式,除了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外,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好地保障化学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三、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巩固的重要途径,部分教师为更好地发挥出作业的知识巩固作用,为学生设置大量的作业内容,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无法保障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影响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效果。针对这种问题,我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并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较强的针对性,学生通过作业内容能够更好地明确学习重点;二是作业内容分层,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课后学习内容;三是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保障学生学习的知识能有效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以“酸碱反应”为例,我为学生设置课后思考问题:“酸碱反应的主要原理是什么?生活中常见的酸性与碱性物质有哪些?生活中有哪些酸碱反应的实例?”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引导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更好地发挥出课后作业的促进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者,应积极探索更具成效的教学方式,并不断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尝试与创新,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完成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4

一、关于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各项工作安排得很到位,学习内容丰富,主要有:王吉如老师:新旧教材的对比。符思思老师:新旧课标的对比。

各位发言导师为本次讲座做了精心准备,报告内容实在,言之有物,耐人寻味。其中很值得我学习借鉴的有:

1、专家修订教材的工作态度认真和谦虚。

2、导师以自己的实际教学例子形象地说明了“STS”即科学.技术.社会与化学课教学的重要关系,所列举的实例让大伙听了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想来这样上课学生听了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对化学的认识也会更广。

3、导师把“用心”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写出的教学设计荣获“全国一等奖”,令人敬佩!她毫不怜惜地大方分享了她的成功经验,为大家详细分析了她是怎么组织教学及书写教学设计的。她的教案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后面都有详实的“教学意图”“设计目的”说明,显得很严谨、具体。

4、导师老师口齿流利语言生动,能很快发现新旧教材中的多处区别,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提出独特的见解,在教学中很有自己的方法和特色。他特别以自己的成功经验向大家展示了重视第一节化学课,并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重要性,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极大地提升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兴趣,解决低分率这一难题。

5、在小组讨论中大家热烈讨论,让我再次体认到:教师对教材对教法要持续保持积极思考和分析的常态,“不以善小而不为”。

6、本次培训加深我对认识了化学老师的重要性,及在教学中还原化学面目,突出正面教育,让学生知道即使是污染等诸多问题最终还是要依赖化学来解决,正是因为化学的功远远大于过,才使得我们的人类社会得以如此快速地不断向前发展。同时教学中要向学生传达“资源危机意识和能源危机意识”,从化学角度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注重实验探究的层次性,了解探究实验教学的困惑和问题,初中阶段要做就做“有探有究”的实验。

二、关于教材的粗浅看法

本次培训让参会的一线化学教师有机会同时听到人教版和沪教版两个版本教材中负责教材修订工作的专家现场详细解说有关新旧教材的不同,特别是新教材具体改动的地方及其改动原因、过程等。让我们领略到了专家们细究问题、虚心听取一线教师意见和建议的认真态度,也感受到了教材修订和编排工作的复杂与艰辛及美好期望。同时对教材也有了更深些的认识:“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材是可以有多版本的,各有所长,关键是使用的人要灵活!”

对比了人教和沪教两新版本的教材,我还是觉得人教版的更好用些(难免有因为我没教过沪教版的教材,所以对它的了解不深的因素在吧)。其中新人教课本中明显的优化点有:多增加了化学史、方法导引、化学.技术.社会、实验提示、资料卡片等信息;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意识,正确看待环境问题;把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燃烧条件的探究这三个重点实验放在单元末单列为“实验活动”,显得更突出详细;调整了部分探究实验的步骤,修订了分子运动现象等实验;更换了更好看的更具有中国特色的单元图片如第六、七单元;新增加了生活用水水费单、污泥处理,家庭燃气燃烧、可燃冰等照片。特别是全书在留用了旧版课本中的部分图片外,对更多的实验等图片进行了更换,新换的图片更为清晰、美观、真实。

当然沪教版教材也有不少亮点如他们的附录内容更多、更形象些。关于新旧两版教材的不同点,我的看法有:

1、两版教材在对内容的编排顺序上有不同的安排思路。

如人教版上册是保持为七个单元,而沪教版上册是五个单元。其中人教版上册将“自然界的水”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涉及面较齐全,图片较充分、合理有效。但相比不足是没涉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这块可以开拓学生思维的教学点。而沪教版只将其安排为一节,内容偏少,没能介绍到“人类拥有的水资源”,以开拓学生的世界观;对水的净化也仅提到“过滤”这一种方法而已,显得太拘谨,不够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提出更多的常用的净水方法。

人教版上册将“碳和碳的氧化物”设为一个单元,把跟碳有关的单质、化合物的相关内容都有详细介绍,其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及温室效应等内容都在其中,内容上有很好的关联性,便于学生的学习。而沪教版只是在氧气之后将“奇妙的二氧化碳”设为一节的内容而已。另外沪教版上册出现了“金属的冶炼和应用”,这在人教是安排在下册的内容。

2、在某些教学点上的要求也不同。

比如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个内容,沪教版只将其安排为“拓展视野”。而人教版是将其列为正文大字的内容。可见对它的要求程度不同。我个人支持人教版的安排,因为虽说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过深的去学习这方面内容,但是这个内容毕竟对学生理解离子的形成和化合价有重要帮助(元素的化合价在数值与其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得或失电子的数目有关系),特别是对今后高中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子排布轨道等内容有较大影响。所以我觉得这部分内容是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初步掌握的。而且教活了,学生还觉得有趣,能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的。

三、今后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方面:

1、重视化学学科的“正面”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如正确看待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在弊之外还有其利的一面。

2、重视化学史的教育意义在对学生科学思维及精神上的积极影响。

3、重视化学在社会、生活、科学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4、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特别是八个必做实验。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意识。

5、重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以此指导实际教学。吃透课标、教材,灵活实施教学。

6、用心上好每一节化学课,勤写教学反思、心得,大胆写教学论文。

7、“让思绪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多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多听、多接触,才有可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地从无序到有序。

8、拓宽视野,用好资源,防止自己知识的矮化和老化,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9、重视精选习题,力争做题高效。在试题讲解时也要挖掘题目本身可能存在的情感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10、发现并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记录、研究、处理自己存在的不足。

综上,本次培训,我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感触良多,思绪得以从暑假的平缓状态中进行了一回较高幅度的跳跃运动,运动过后真的是身心舒爽啊!我将用心把本次的培训收获好好向县里其他化学教师传达、交流,相信共振的效果会是很大的。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脚踏实地,更加勤恳、用心,多向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地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5

通过学习《新课标》,掌握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原则是: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能力为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1、《新课标》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材从讲述一些化学初步理论的同时,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环境问题、人类健康、医药生产与化学等内容。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不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3、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4、实验部分有增加也有删减,更注重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5、《新课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新课标》要求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化学”,用观察、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获得真知。

学习后,我们今后教学应该怎么做?

(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一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是这个道理。化学教学不应该过多求同,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感受体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一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内容意义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学会观察、试验、分类、比较等基本方法。

(三)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化学课程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化学教学评价正经历从知识取向、能力取向、实际应用取向向科学素养的多元取向的转变。

总之, 我认为首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也体现出了教学内容、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智力开发和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力争与时代进步。

⑧ 教师怎样做才能适应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 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 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与其它任何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 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教学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 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 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 对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 变化等)改变和调整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 式方法,引导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 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 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 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 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 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 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 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 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 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 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 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 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 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 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设计好教学方案 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 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并预测在教 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方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 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 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就教 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 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 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 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 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 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 上课的情景。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 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 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 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 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 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 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 实验。(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 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 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四、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 推动力。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 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 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 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 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 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 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 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 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 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 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 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 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 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 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 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 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 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 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 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 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 质来学习、记忆。 五、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 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 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 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 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六、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 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 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 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 动。 (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 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钝化”状态。(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虎头蛇 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我就化学课堂教学 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一)绕道迂回,调节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 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 垫,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 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 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 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 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 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 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制造氛围,创设情境。 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 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 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新颖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 操作演示更具有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 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 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四)当机立断,对症下药。 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 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 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 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总之不能让学生 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 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师高尚 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 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 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 程。 总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 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 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 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 智力活动中。2、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十年来取得哪些成果或变化? 一贯以来都是教材中心的课程与教学,而且是采用全国统一版本的教材。在这次新课程中,教育部配套制定了教材多样化和实验区选择使用教材的政策。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全国共有5个版本通过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进入实验区使用,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山东教育出版社的、科学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以及湖南教育出版社的。与以往的化学教材相比,此次新课程的教材无论是理念还是内容及具体呈现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国际科学教育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提出“科学素养”和“STS教育思想”、“科学探究和基于探究的科学教学观”、“以关注学生已有认识和个人概念对科学学习的重要影响为特征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及“重视体现科学本质观的科学教育”等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学教育思想理论,这些对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科学教育的课程教材以及教学和评价的改革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国际科学教育理论界对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识。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科学教育和化学教育界在教学方法改革上积极提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思想的多样化教学,在课程与教学目标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上着重强调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力图转变单纯应试教育的偏差。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的教师。 1.学科综合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提倡各科知识的互相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要不断开发课程资源。 2.课堂的即时生成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民主化、开放化,学生可畅所欲言,很多问题是无法预见的,这可能会让我们教师防不胜防。只有不断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才会上得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这样的课堂自然会精彩纷呈。 3.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教师还抱着当初在学校学的那一点点知识来应付教学,自然会捉襟见肘,陷入困境。所以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其次要向同行学习,见多才能识广,要广泛寻求机会学习同行的优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在借鉴总提升自己。 第三.向学生学习,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思维的灵活、独到之处,常常是教师做不及的,这种互动时迸发的思想火花,最为绚丽,这种教学相长,也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提高。 第四.向自然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然永远是沉默的智者,总在无声中给我们以心灵的启示。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上完一节课,我们总有些感受,要么感觉神清气爽,要么感觉心烦气躁,在这种情绪的波动中,我们完全可以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得意之处是什么,或者自己的失败之处是什么,憋气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如何改进等等。如果上完课后感觉木然,无喜也无忧,那就值得警惕,这种职业的麻木感很可怕,它能消磨掉人的意志和激情,让人在懈怠总一天天地重复着单调的日子,以至毫无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这就更要反思,最简单的反思就是想想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收获了多少?课程的哪个环节处理得最好?哪个环节还有待提高?这样回忆教学流程、检点教学得失,既有利于自己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人往往是在反思中走向进步的。 三.乐于合作——做合作型教师。 合作学习能改善教学系统中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人们非认知品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 1.与专家的合作。专家们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他们长于理论;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为了解,具有丰富的经验,正是也二者之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师与专家之间具有天然的合作条件,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租界、共同发展的双赢、互惠的合作关系。 2.与同行合作。新课程提倡 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如其中综合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仅靠教师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时间及能力去独立解决和完成是不可能的。同时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实现跨学科、跨年级、跨区域的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3.与学生合作。师生互动,有利于构建新的知识,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课程观下,教学过程从被动接受式的认知活动走向交往、对话、合作,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4.与家长合作。新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对传统的突破和创新,需要家长的理解、广泛支持与合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就像一对翅膀,缺少一个方面都将是孤掌难鸣。

阅读全文

与如何使用化学新课程标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