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怎么算
给你几个公式
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溶液体积
即c=n/v
物质的量浓度=1000p(密度)*w(百分比)/摩尔质量
即c=1000pw%/M
系数比就是摩尔质量之比可以简便运算
如:2.3g金属钠物质的量为0.1mol
反
应方程式为2Na
+
2H2O====2NaOH+H2
46
36
可以写成
2.3
X
列比例46/2.3=36/X
可以求出水的质量
也可以写成
2
2
0.1
X
列比例
2/0.1=2/X
就可以直接求出水的物质的量,不用再用水的质量除以摩尔质量,简便运算,而且用系数做的话,运算量要小得多
这里只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用这种方法在物质的量运算中是很重要的
必须熟练掌握,建议你自己也多照这样的题做,慢慢练,一定可以
物质的量是高中中最简单的,为后来的金属非金属的复杂计算奠定基础
所以一定要多练习哦!
但愿我的回答能帮上忙……~`·~
B. 高一化学计算怎么做
高一的计算题就第一章而言,主要是设计物质的量的计算,一般的选择题不会脱离这个万能公式:n=N/NA=m/M=V/Vm=cV;无非是这式子的变化而已,如果设计到密度可以联想到密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密度也和体积有一定的关系,再复杂的一个公式,也是由这些细小的等式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你要知道这些连等式它所表示的意思,其实物质的量就是将围观粒子和宏观质量或体积连接起来的一个桥梁,理解了这一句话,然后记住这个万能公式,第一章的各种理论和计算体积都逃不出这个圈圈。就第二章内容而言的话,你需要懂得各物质间的反应,诚然你首先要把一个化学反应写正确,如果这个最基本的化学方程式就难写对的话,之后的东西就很难接着进行。在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满足反应要符合客观的反应规律,像铜是不能将硫酸锌中的锌置换出来,因为铜在金属活动顺序是平排在锌以后,所以这个反应是无法进行的;其次这个反应要配平,这个需要平时不断摸索各种配平的方法,其中每种配平方法是不会脱离几种守恒定律的,像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能量守恒,这个需要平时多加练习,要相信孰能生巧的。如果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够写正确,像设计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反应物与生成物各个物质的系数与它的物质的量是成正比的关系,就可以列出相关的等式,这样解答就很方便了。后面要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和其他有关的金属和非金属等章节,除了要记一下那些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之外的话,它们是无法逃脱上面所提到的三个守恒。希望对你有帮助,祝学好化学,有所进步!
╭︿︿︿╮
{/ o o /}
( (oo) )
C. 高一人教化学必修一计算题技巧
一、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中的计算
【基本步骤】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步骤可按如下路线进行:
【方法指导】其中涉及以下方法:基本方法、物质的量比法(又称摩尔比法)、燃烧规律法、商余法、平均分子式法、设“1”讨论法、分子组成通式法、等效转换法、官能团法、残基分析法、不饱和度法以及综合分析法等
1. 实验式的确定: 实验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通过实验确定),实验式又叫最简式。
①若已知有机物分子中C、H等元素的质量或已知C 、H等元素的质量比或已知C、H等元素的质量分数,则N(C):N(H):N(O)==______
②若有机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CO2)和n(H2O), 则N(C):N(H)==__________
2.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①M==m/n(M表示摩尔质量 m表示质量 n表示物质的量)
②已知有机物蒸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Mr== 22.4* 密度(注意密度的单位)
③已知有机物蒸气与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相同状况下的相对密度D: 则Mr==M’* D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 ④M== M(A)* X(A) + M(B)*X(B)……(M表示平均摩尔质量,M(A)、M(B)分别表示A、B物质的摩尔质量,X(A)、X(B)分别表示A B 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⑤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确定。
3.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①直接法:密度(相对密度)→摩尔质量→1摩尔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式
②最简式法: 最简式为CaHbOc,则分子式为(CaHbOc)n, n==Mr/(12a+b+16c)(Mr为相对分子质量).
③余数法: a)用烃的相对分子质量除14,视商和余数。M(CxHy)/M(CH2)==M/14==A…… 若余2,为烷烃 ;若除尽 ,为烯烃或环烷烃;若差2,为炔烃或二烯烃;若差为6,为苯或其同系物。其中商为烃中的碳原子数。(此法运用于具有通式的烃) b)若烃的类别不确定:CxHy,可用相对分子质量除以12,看商和余数。 即M/12==x…余,分子式为CxHy
④方程式法:利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或其他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确定。
⑤平均分子式法:当烃为混合物时,可先求出平均分子式,然后利用平均值的含义确定各种可能混合烃的分子式。
⑥通式法:根据有机物的通式,结合反应方程式计算确定。
4.结构式的确定: 通过有机物的性质分析判断其结构
【题型示例】
1.实验式的确定
例题1:某有机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该有机物含碳的质量分数为54.5%,所含氢原子数是碳原子数的2倍;又知最简式即为分子式,则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
A CH2O B CH2O2 C C2H4O2 D C2H4O
2.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例题2:写出相对分子质量为142的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3:标准状况下1.68L无色可燃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若将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15.0g,若用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增重9.3g
(1) 计算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
(2) 若原气体是单一气体,通过计算推断它的分子式。
(3) 若原气体是两种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混合物,其中只有一种是烃,请写出他们的分子式(要求写出所有可能组合)
例题4:0.16g某饱和一元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充分反应,产生56ml氢气(标准状况下)。则饱和一元醇的分子式为_ ________.
例题5: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取2.24L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4.48L二氧化碳(气体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和3.6g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
A CH4 和 C3H8 B CH4和 C3H4 C C2H4 和C3H4 D C2H4 和C2H6
3.结构式的确定:
例题6:有机物甲能发生银镜反应,甲催化加氢还原为乙,1mol乙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放出22.4LH2(标准状况),据此推断乙一定不是( )
A CH2OH—CH2OH B CH2OH---CHOH—CH3 C CH3—CH(OH)—CH(OH)—CH3 D CH3CH2OH
例题7:某一元羧酸A,含碳的质量分数为50%,氢气、溴、溴化氢都可以跟A起加成反应。
试求:(1)A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 (2)A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 例题8:A 、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mol A水解得到1 molB和1mol醋酸。AB式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A、B只生成CO2和水,B中氧的含量为34.8%。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三氯化铁溶液显色。 (1)A、B式量之差为¬¬¬¬¬¬¬____________(2)1个B分子中应有________个氧原子。 (3)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4)B可能有的三种结构简式是____ _ __ __ _
4、高考试题:
例1.吗啡和海洛因是严格查禁的毒品,吗啡分子含C 71.58% H 6.67% N 4.91% 其余为O,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300。
试求: (1)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2)已知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可以看成是2个乙酰基(CH3CO-)取代吗啡分子的2个氢原子所得,试求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例2、(09海南).已知某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0,且氧的质量分数约为0.5,则其分子中碳的个数最多为:(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例3.(09海南)某含苯环的化合物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碳的质量分数为92.3%。 (1)A的分子式为 :
例4.(09江苏卷)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氢氧根离子的数目为0.2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 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 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二、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其计算
燃烧通式为:CxHy+(x+y/4)O2=xCO2+y/2 H2O CxHyOz+(x+y/4-z/2)O2=xCO2+y/2 H2O 1、气态烃燃烧体积的变化 若水为液体,燃烧后体积缩小,减小值只与烃中氢原子数目有关;若水为气体,总体积变化也只与氢原子数目有关:H=4,V前=V后;H>4,V前V后。
例1、体积为10mL的某气态烃,在50mL足量O2里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体积为35 mL气体(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此烃的分子式是 ( )
A、C2H4 B、C2H2 C、C3H6 D、C3H8
解析:因为水为液体,由燃烧通式得出体积差为(1+y/4),由差量法求得y=6,选D。
2、烃的物质的量与燃烧产物中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n(烷烃)=n(H2O)-n(CO2); 烯烃:n(H2O)=n(CO2); n(炔烃)=n(CO2)- n(H2O)。
例2、由两种烃组成的混合物,已知其中之一为烯烃。燃烧1mol该混合物,测得产生CO2 4.0mol及 H2O 4.4mol,试求混合烃的组成情况?
解析:烯烃:n(H2O)=n(CO2),所以得出n(烷烃)=n(H2O)-n(CO2)=0.4mol、n(烯烃)=0.6mol,设烷烃为CmH2m+2、烯烃为CnH2n,得出0.4m+0.6n=4 mol,讨论有3组符合题意,即:m=1和n=6;m=4和n=4;m=7和n=2。
3、等质量的不同烃完全燃烧消耗O2及生成CO2和H2O的情况 C/H个数比越大,生成CO2越多; H/C值越大,生成水越多,消耗O2也越多;实验式相同的不同烃,上述三者对应都相等。
例3、完全燃烧某混合气体,所产生的CO2的质量一定大于燃烧相同质量丙烯所产生CO2的质量,该混合气体是 ( )
A、乙炔、乙烯 B、乙炔、丙烷 C、乙烷、环丙烷 D、丙烷、丁烯
解析:烯烃和环烷烃C/H=1/2;烷烃C/H<1/2;炔烃C/H>1/2,所以炔烃与炔烃或炔烃与烯烃的组合,C的质量分数大于烯烃,选A。
4、总质量一定的两种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完全燃烧消耗O2及生成CO2和H2O为定值 CO2或H2O为定值,两种有机物满足C或H的质量分数相等,包括实验式相同的情况;消耗O2不变,满足实验式相同。
例4、某种含三个碳原子以上的饱和一元醛A和某种一元醇B,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质量不变。
(1)醇B应符合的组成通式?
(2)醇B的分子结构满足的条件?
解析: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与醇混合燃烧符合题干条件,二者实验式应相同,由此推出二者通式也相同; 与饱和一元醇的通式相比,此醇分子中应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环。
5、等物质的量的不同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及生成CO2和H2O相等 CO2或H2O相等,分子式中碳原子或氢原子个数相等;消耗O2相等,燃烧通式中O2系数相等,或将分子式变形,提出 (CO2)m ( H2O)n后剩余部分相等。
例5、燃烧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A和乙醇用去等量的O2,此时乙醇反应后生成的水量是A的1.5倍,A反应后生成的CO2 是乙醇的1.5倍,A是 ( )
A、CH3CHO B、C2H5COOH C、CH2=CHCOOH D、CH3-CH(CH3)-OH
解析:由乙醇分子中C、H的个数,可确定A的分子式为C3H4Ox,再由消耗O2相等,可确定A中氧原子为2,选C。
6、总物质的量一定的不同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 1、消耗O2和生成水为定值:两分子式满足H相等,相差n个C,同时相差2n个O。 2、消耗O2和生成CO2为定值:两分子式满足C相等,相差n个O,同时相差2n个H。
例6、有机物A、B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可能含C、H、O中的两种或三种。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消耗的O2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
(1)A、B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
(2)若A是CH4,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B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并写出含有-CH3的B的两种同分异构体?
解析:两分子式满足H相等,相差n个C,同时相差2n个O ; B比CH4多一个C,两个O,分子式为C2H4O2,结构为:CH3COOH和HCOOCH3。
7、根据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推导有机物可能的通式 将CaHbOc提出若干个水后,有三种情况: V(O2)/V(CO2) =1,通式为Ca(H2O)n; V(O2)/V(CO2) >1,通式为(CaHx)m (H2O)n; V(O2)/V(CO2) <1,通式为(C aOx)m (H2O)n 例7、现有一类只含C、H、O的有机物,燃烧时所消耗O2和生成的CO2的体积比为5∶4(相同状况)按照上述要求,该化合物的通式可表示为?(最简化的通式)并写出这类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的结构简式?
解析:因为V(O2)/V(CO2) =5∶4>1,所以通式为(CaHx)m (H2O)n的形式,再由C和H消耗O2的关系可得出:通式为(CH)m(H2O)n; CH3CHO。
8、根据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水与CO2的量或比例,推导分子式或通式 根据CO2与H2O的物质的量多少或比值,可以知道C、H原子个数比,结合有无其他原子,可以写出有机物的分子式或通式。
例8、某有机物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物n(H2O) ∶n(CO2) =1∶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该有机物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1 B、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C、有机物必定含O D、无法判断有机物是否含O
解析:由H2O和CO2的物质的量比可以确定通式为:CnH2nOx,无法确定氧,选B、D。
9、有机物燃烧产物与Na2O2反应的规律 分子式能改写为(CO)mH2n形式的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与过量Na2O2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与原物质的质量相等。
例9、某温度下mg仅含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在足量O2 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Na2O2反应,固体质量增加了mg。(1)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
A、C2H6O2 B、C6H12O6 C、C12H22O11 D、(C6H10O5)n
(2)A是符合上述条件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则A的结构简式为?
解析:(1)C D (2)HCHO
10、不完全燃烧问题 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物中会有CO生成,而CO不能被碱石灰等干燥剂吸收。
例10、1L丙烷与XLO2混合点燃,丙烷完全反应后,生成混合气体为aL(在120℃,1.01×105Pa时测定)。将aL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碱石灰后,测得剩余气体体积为bL。若a-b=6,则X的值为( )
A、4 B、4.5 C、5.5 D、6
解析: 假设1L丙烷完全燃烧,应产生3 L CO2和4 L水蒸气,通过足量碱石灰后全被吸收,因此 a-b=7,由此断定为不完全燃烧,再经原子守恒可确定X=4.5。
D. 学理科的,想要高中化学必修一的计算公式总结
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一)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5、Si + 2F 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金属非金属
1、 Na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
2、 Na2O2与H2O反应(标出电子转移):
2Na2O2+2H2O=4NaOH+O2↑
3、 Na2O2与CO2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4、 NaHCO3受热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5、 Na2CO3中通入过量CO2:
Na2CO3+CO2+H2O=2NaHCO3
6、 足量NaOH与CO2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7、 NaOH与过量CO2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
8、 氯与H2O反应:
Cl2+H2O=HCl+HClO
9、 氯气与NaOH溶液(标出电子转移):
Cl2+NaOH=NaCl+NaClO+H2O
10、工业制漂白粉:
2Cl2+Ca(OH)2=CaCl2+Ca(ClO)2+2H2O
11、漂白粉漂白原理:
Ca(ClO)2+H2O=2HClO+CaCO3↓
12、实验室制Cl2(标出电子转移):
4HCl+MnO2=Cl2↑+MnCl2+2H2O
13、NaI溶液中滴加氯水:
2NaI+Cl2=I2+2NaCl
14、Mg与热水反应:
Mg+2H2O=Mg(OH)2+H2↑
15、AlCl3中滴入NaOH:
AlCl3+3NaOH=Al(OH)3↓+3NaCl
继续滴入NaOH,沉淀溶解:
NaOH+Al(OH)3=NaAlO2+2H2O
16、Al2O3与NaOH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
17、实验室制H2S
FeS+H2SO4=FeSO4+H2S↑
18、H2O2中加少量MnO2:(标出电子转移)
2H2O2=2H2O+O2↑
19、H2S长期放置变浑浊或H2S不完全燃烧:
2H2S+O2=2H2O+2S↓
20、H2S充分燃烧:
2H2S+3O2=2H2O+2SO2
21、H2S与SO2反应:(标出电子转移)
2H2S+SO2=3S↓+2H2O
22、SO2通入氯水中褪色:
SO2+Cl2+H2O=2HCl+H2SO4
23、Cu与浓H2SO4,加热:(标出电子转移)
Cu+2H2SO4=CuSO4+SO2↑+2H2O
24、木炭与浓H2SO4共热:(标出电子转移)
C+2H2SO4=2H2O+CO2↑+2SO2↑
25、工业上制粗硅:
SiO2+2C=Si+2CO↑ 条件:电炉内
26、石英与NaOH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27、玻璃工业上两个反应:
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28、水玻璃中加CO2产生沉淀:
2H2O+Na2SiO3+CO2=Na2CO3+H4SiO4
E. 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计算
因为过量的NaOH,所以Al全变成NaAlO2了溶解掉了,剩下的沉淀是Fe(OH)3,灼烧后剩下Fe2O3。
关键在于Fe守恒的,所以灼烧后Fe2O3中Fe的量等于铁铝合金中Fe的量。
又因为铁铝合金和Fe2O3质量相同,那么他们剩下的元素的质量自然相同啦。所以合金中的铝的量等于Fe2O3中氧的量。
F. 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钠镁铝铁)部分怎样做题,尤其是计算题,该怎样分析啊
其实化学并不难学。以我的经验学好化学贵在三个“巧”字-------“巧学”,“巧计”外加“巧练”。化学绝不只是聪明人的学科,但只有聪明的学习,才能发现乐趣。
步骤/方法
记得第一次上化学课时,化学老师端来一堆瓶瓶罐罐在讲台上摆弄,俨然一副家庭主妇的模样,结果不知怎么的竟将一块贴片一样的东西在瓶子里点着了,弹指间火花四射,像假日的礼花般璀璨耀眼。全班都跟刘姥姥似的张大眼睛在那哇哇乱叫,就差流口水了。老师看到目的已经达到,马上趁热打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趣味性极强,而学好化学也极为简单,送大家五字箴言------观、动、记、思、练。牢记这五个字,我保证大家人人都能学好化学。”台下顿时掌声如雷。说得多好啊,就五个字,前途一片光明,激动得我们差点掉下眼泪-------终于有一门既有意思又好学的科目啦!看来我们这些已经被初中繁重课业折磨得“人比黄花瘦的花朵们有救啦。
当时心情那叫一个“开阔,这一场景给我的印象之深,以致四五年后的今天,我忘了高考考场上的感觉,忘了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欣喜,这一堂课至今还记忆犹新。“观、动、记、思、练”五个字,我学了四年化学,就足足牢记1460天,只不过后来又几个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观”即观察,观察什么?当然是观察生活中一切有趣的现象,观察实验室中的实验过程。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没有用心的观察就没有发现问题的可能,更不用说去探究答案了。可见一个“观”字是整个化学的核心。但是真正把高中化学的学习与这个核心结合起来矛盾就出现了:现行的考试制度和模式根本就与化学的学习宗旨不着边嘛。我们怎么学?老师拿着教材在讲台上照本宣科,我们要做的只是记住王水腐蚀性极强能瞬间溶掉老师脖子上的金项链;弄个电解池就能把铁钥匙变成“铜钥匙”。但究竟怎么溶,怎么变,就不关我们的事了,只要背准反应方程式,考试时能准确地写道卷子上就行。那我们“观”什么呢?“观察图片就好,实际的试验由于安全、时间和学校设施等一切可能的不可能的因素而不能实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这种“学术抽条”抽得也太明显了吧。能怎么办?背吧。至于那个“动”,更是连边都够不着,看都没得看,还想自己动手做?门儿都没有。而事实上第一节课出现的那些叫做“试验仪器”的家伙们也只是惊鸿一瞥就再没露面,以后的日子也只能对着其倩影牢记其芳名了。相比之下,剩下的三个“记、思、练,”就来得实际得多。事实上我的整个四年化学的学习都是在这三个字的陪同下度过的。
相信我的初涉化学的经历一定能引起很多同学的共鸣。几乎大部分初、高中在化学方面的教学都是千篇一律-----先给你希望再让你失望,最终让你绝望。而大部分有潜质的同学都在这种双重打击下最终对化学讳莫如深。只有少数对化学兴趣不减的高手们能在竞赛的路上一试身手。但是多数还是要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挤得你死我活。怎么办?只能寻找方法把这门本应充满趣味性的学科与枯燥的应试制度联系起来。
其实化学并不难学。以我的经验学好化学贵在三个“巧”字-----“巧学”,“巧记”外加“巧练”。
如此多的巧字全由化学特殊的学科特点决定。化学有太多需要记忆的东西,远非物理和数学中几个公式能比。从最基本的元素周期表,到各物质的分子式、化学方反应程式就不用说了,学过化学的都知道,那些浩繁冗长的方程式恰是化学的灵魂,就连看似灵活、开放性极强的实验设计也是一个个基本经验堆积起来的。不去记忆,看着化学永远只有“它认识你,你不认识它”的份儿。这点化学和文科极为相似。但另一方面,化学严密的知识结构和它所涉及到的大量计算题,又对学习者的逻辑判断和理性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人们常说:“女生学文,男生学理”。当然不是说学化学的就不男不女了,而是强调要将文理的学习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到化学中去。从这个角度上讲,认真学化学不失为提升全面素质的好机会。
好啦,动员大会开完了,现在言归正传,和大家一起分享着三个“巧”字。
第一个巧,巧在对知识结构的把握上。高中化学主要分为两大块,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其中在高考中的比例大概是5:3(随着科学界对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视,有机的地位在逐渐提高,不过短期内这个比例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按照先有机后无机的顺序学习,其中在学习无机时就已经将化学的基本理论交代清楚,因此无机的学习是基础,千万要用心。具体学习时是本着特殊----一般----特殊的顺序进行。例如无机中在学习元素时按卤素、碱金属、氧族元素、碳族元素和金属来分类,在每一族的研究中都是先学习各族中较特殊常见的集中元素,根据我们所熟知的现象进行归纳,进而总结出在族的元素递变规律。最后研究这一族的整体性质,按照元素-----氧化物-----氧化物的水溶液-----盐的顺序进行。讨论性质时则是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共同决定其在存形式、提取和制取”的规则。最终再回到一些特殊物质或性质上来进行补充。(有机也是一样,只不过它的整体分类更加规律,是按照烃----衍生物的过程来循序渐进地研究)。掌握这一规律后,化学看似杂乱无章,零散琐碎的知识点就可在头脑中各归其位,如一台复杂的机器上的零件一样等着你去一一调度。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先熟悉他的特点,找到应付方法,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这个过程恰恰体现了理科学习中的逻辑性的重要作用。
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就相当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就是为这栋大厦一块块地添砖加瓦---到了化学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记忆过程了,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巧学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为巧记打基础。
高一未分文理科的时候,我在班里可谓是“叱咤风云”,一个超级贪玩的女同胞,所有文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这说明什么?这就是过目不忘,博闻强记的最好例证。因为“天赋秉异”在高二开始学理时对化学这道小菜更是不屑一顾,结果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内容的增加,慢慢发觉“记忆能力却在逐渐减退”,化学的知识点多得让我头昏眼花。十几种元素,几十种物质,上百条性质,简直无从下手。知道这时我才认真审视自己的记忆方法,许多有关记忆的书上都强调阶段记忆法,即“及时复习,寻找自己的记忆曲线”,这些从前赖以自豪的学习方法在应对文科时还绰绰有余,但在化学这门科目面前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化学中的知识点不是为了单纯地倒背如流,而是用来应对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筛选、加工和整理。经过反复试验后发现在记忆前就将知识归类,恰可弥补不足,事半功倍。举个最常见的题目:将给定量的NaOH放在自然环境下一段时间后求最终生成物的各组分的含量?
这道题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解出,就要首先清楚钠盐的性质,进而是各盐之间的转换条件,但如果题目变为将药品与固定量的CO2反应就要进一步讨论各盐生成时反应物间量的关系。这么一个基本的题型用到的知识点就要进行挑选,这时的要求就不仅是文科中的一个简单的“印象记忆”了,必须要在熟练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因此在经过“巧学”后,通过形象记忆法来整体储存,试用时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再举个例子,在老师讲完氧族元素一章后,课下复习时可以尝试着这样进行:首先,氧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卤素前,氮族元素后,因此通过横向比较后可以得知此族元素与其他金属非金属反应的情况,然后是具体各元素的反应:像硫与非金属反应具体可在硫与氧中体现,二氧化硫、三氧化硫、过氧化硫等在体现了硫的变价后又引出了硫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硫酸这一重要的化合物,然后是硫酸的制取,硫酸的盐类。再来看其余金属的反应,钠、铁、铜、锌、铝,这几种是金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在记忆这一块时不妨顺便在头脑中过一下有关金属的一些性质。我们看到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硫元素就可以让你在记忆时“随手”建起几乎所有元素的只是,这样不断温故知新,那些看似无头苍蝇一样的元素知识很快就会结成一张紧密的网牢牢罩在你的头上,甩都甩不掉。有必要再说明一下的是,这张知识网的节点(即我们常提到的知识交叉点)要引起你格外的注意,这些地方不仅是考试易考点,更是决定你的这张“网”的质量优劣的关键。就说我们在学习碳族元素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本族元素的性质,由这一章引出的原子晶体结构应该能让你联想到有关元素的价健问题从而过渡到化合物的分类、晶体的结构和与其相关的一些计算,想到计算就不妨把化学计算方面的知识顺便总结一下。如果你已经在准备高考,那么由碳族一元素而最先想到的也是最应该想到的就该是有机化学了。这样这张网就又织起来了。说了这么多,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为大家介绍构建知识网络,进行联想记忆的重要性。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不断的为这张网加大增密,甚至用其他学科的只是来点缀花样,相信你坐在高考理综的考场上时会为自己的这件杰作而满意。
最后谈一下第三巧-----“巧练”。
化学题型从根本上讲无非三类:基础知识,试验,计算。基础知识无非是一些类似选择填空的东西,这一部分在考纲中要求最低,但也最死,要是记不住,你就是又爱因斯坦的智商都没用。试验的要求相对高些,除了要熟练掌握书中知识外,还要有基本的试验技巧,就是所谓的实验敏感性。在学习中不断总结规律掌握基本原理进而进行创新。最后是计算。考纲中对计算的要求几乎都是“最高境界”的,但有趣的是,这些看似难度超大的题目不过纸老虎而已,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后恰是整张考卷上耗时最少,做起来最有乐趣的东西。这就很有戏剧性了,本应是实践性最强的学科落实在试卷上全部趣味竟然在看似枯燥的计算上。高中化学的神奇之处恰在于此。
记得高三前,化学考试的计算最让我头疼,常常是每到考试遇到计算就手忙脚乱,连蒙带骗的还是把卷子做得惨不忍睹。高三第一次模拟考后新换的化学老师拿着我那张面目全非的试卷和我一起找原因,我向他大吐苦水“怎么化学这么变态的呀!平时像学文科似地苦巴苦夜地背,等到考试了呢,它倒像个理科的样了,弄出一大堆不知所云的东西让你在那儿算、算、算,算到眼前发黑,双手发麻”。当时的化学老师是位从事化学教学三十多年的经验颇丰的老师(我记得他还是位带着助听器讲课的身残志坚的楷模呢!)“楷模老师”一直笑着听我发完牢骚,然后慢条斯理地问我:“你觉得化学最主要是学什么呀?”
“当然是元素和反应啦。”
“这就对了,既然重点是反应,出题人怎么可能拿一大堆数学推导、计算来放到化学卷子上让你做?那不成了数学考试了吗?”
当时还真有种小说中常提到的如梦方醒的感觉。是啊,我一直都是以做数学的原则来解化学题,难怪到处碰壁,方向都没摸准不鼻青脸肿才怪呢。“用化学的知识来做化学计算”,这就让我不得不重新更深层次的审视这些已经背得烂熟的化学方程式了。
先看最基础的方程式的配平。我们学的基本方法是化合价升降法,但在用的时候往往很繁琐,这里我想提一下自己用的比较简单的几种方法:元素守恒法、质量守恒法、设一法、奇偶配平法。
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常常联合起来应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添减系数来配平而不涉及到对化合价的分析。这种方法在解决较难的题目时常与设一法一同使用,设一法几乎可称得上是万能法了,尤其在一些出现较多变价和电子转移情况较复杂的题目中,这种方法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看下面这个方程式:
KBrO3+XeF2+H2O KBrO4+Xe+HF
这个方程式很多同学在高中阶段可能接触不到,因此第一眼看到可能就会有抵触情绪,再来分析化合价解题,即便做出来肯定心情大受影响,而用设一法来配平,就完全回避了这个问题。先在反应物中找一个反应物设它系数为1,注意这个反应物的选取很有学问,必须能保证它能关涉到尽可能多的生成物,本题中XeF2就符合这个要求,然后在生成物中找到有已设1的反应物元素的物质,添加系数,保证反应前后元素个数不变。如果出现分数最后通分即可。(大家可以试一下,如果设KBrO3系数为1会怎么样?)
奇偶法应用的范围就不是那么广了,但因为用起来简单,便于观察做题时可作为首选方法。看下面的例子:
KO2+ H2O KOH+ H2O2+O2
观察发现左边的氢原子个数应为偶数,而右边KOH中出现了奇数的氢,所以在KOH前添一个最小的偶数2,试着根据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法配平,如果无法配平可按倍数放大KOH前的偶数最终达到目的。(结果同学可以自己尝试解出。)
方程式配平这一块还有很多种巧妙的方法,核心思想就是尽量避免对化合价的变化的分析。本着这基本思想大家可以自己摸索出一些适合自己的好方法来。切记,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用化合价升降法。要学好化学,就要将化学方程式当做一门语言来学习,从语言自身特点上找突破口,就像利用词根、词缀等构词法来背英语单词一样。
化学的核心“构词法”就在“守恒”二字上,很多同学都会背“质量守恒、元素守恒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前提,是基础,是核心”,但是很少有同学能真正把这句话应用到实际的解题中去。我们强调基础的学习,不是强调“教条主义”而是要用基础思想指导实际行动。事实上,大家略加分析就会发现上面所提到的配平方法的指导思想就是一个“守恒”。这个思想几乎贯穿在所有化学计算题中。我们所熟悉的关系法、十字交叉法(这两种都是高中化学的基本方法,为免啰嗦我就不举例了),还有我们平时常用的如商余法、平均值法、极限法、估算法、差量法、关系式法、比较法、残基法、拆分法,以致那些被我们俗称做投机取巧的代入法、排除法等看似神奇玄妙实际也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关于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将在本章末以附录的形式给出。)
讨论完解题后还想再和大家说几句可能已经被无数人说了无数次的、听得耳朵都快起茧的关于预习、复习、练习、考试的问题。化学预习要提纲挈领,把握知识宏观走向;听要带着问题,抓住细节;复习要像蜘蛛织网,信心认真,扎实基本功;练习时不妨“耍点小聪明”多找捷径,愚公移山的精神可嘉但不可学,条条大路通罗马,就看你选的是羊肠小道还是高速公路了;最好考试时要时刻记得“我是在答化学题,不是语文更不是数学”,头脑要机警,时刻提防“盖着貌似文弱淑女似的文科的井盖”的陷阱,又不能意气用事去摸那些强悍如虎的理科题的“屁股”。化学决不只是聪明人的学科,但只有聪明地学习,才能发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