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做好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想走进新课程,首先要把课标的理念融会在教学设计之中,从教学设计中去体现课标精神。只有教师把课标精神落实在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实施。
㈡ 作为一个化学老师,怎样才能把化学课上得很有趣
教育和心理学的原则告诉我们,只要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了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可以保证学习的效果,如何有效刺激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教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在每个化学教师面前发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丰富和各种学习情况,可以有效地整合无形的“爱”和有形的“风景”,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目标学习,也有利于在教学中发挥情感。作用,从而有效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创造一个学习情景,培养能力如何让学生觉得化学,是一种有趣,实际接近生命的科学是化学教师的关键,因此,在第一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乐趣。例如,颜色变化,气体和实验与降水,刺激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作为另一个例子,据报道,有一个50岁的农民,当我在我的地窖里得到甜薯仔时,我很不幸。经过分析后,通过细胞中的过量二氧化碳窒息而令人遗憾的女性。我读了这份报告。您可以提出问题,如何确定酒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可以组织组织学生组,探讨酒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与此同时,学生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生命中学生的安全知识将被添加。总而言之,创造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这有利于发挥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有利于积极开展科学勘探活动,这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很重要模型。
㈢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有哪些
一、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材在内容上有许多有趣的实验,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以后,自行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用途。例如水的净化原理,通过自制的简易的净水器,既了解了污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又掌握了净水的一般方法,更切身感受了污水带给人类的危害。不少学生还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创造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简易净水器。教材上还安排了到附近的工厂、农村去实地参观学习,参加实践活动,这样使许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1、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
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就要从化学实验教学入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和合作实验。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能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学生内存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在合作式学习中,个体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把自己与别人的做法相互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与别人做法的不同,对别人的做法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在这种交往中,他们学会摆脱权威的束缚,相互尊重,互相协作,发展自己独立的评判能力,逐步融入到社会中去。
2、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转换。
实验课上,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参与、组织交流等活动,建设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和谐平等的交往场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适当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动手的时间,营造课堂教学的创新情景。让学生在现代化环境中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开发,不断地提供给学生以新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学生由传统教学的单纯听讲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这样既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超前学习和竞争性学习,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其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基础差的部分学生,让他们能按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来选取知识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合作化的学习,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防止其产生厌学情绪而失去学化学的信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逐渐增强。
3、 教师要细致的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对化学实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新现象所吸引,从而忽略了真正的观察。为此,教师一开始就注意当好领航员,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其实,所谓观察实验现象,就是要观察实验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和颜色的变化以及是否伴有发热、发光,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领”,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观察习惯。其次,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怎么观察。实验前,我们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颜色、仪器的形状和连接。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力争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时还要善于带着问题去观察,抓重点,抓本质,对一些异常现象也不放过。例如,做镁带的燃烧实验,学生指导实验现象简单描述为“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强光”,其实伴随镁带的燃烧,还向上升起了一镂白烟,更重要的现象是燃烧前物质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有弹性,而燃烧后物质是白色,无光泽,松脆粉米状固体。这一现象说明反应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这正是此实验的本质。我们抓住此实验的本质,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4、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像某人留在沙漠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了走过的路线,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探索,即教会学生学会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对一些知识,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一些疑难。
㈣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纪,是一个信息的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中国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充满了发展的机遇,这对当代青年的成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学生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社会、学校的要求,父母的期望,学生自身发展的渴望等。青少年时期是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矛盾较为剧烈的时期,同时又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如何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地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我在化学教学中加强知识、实验技能指导的同时,也注意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和人生形成的关键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地认识现实,处理好个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能与客观现实保持积极的平衡,对中学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结合化学史,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一些化学家的成长过程和化学史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有些化学家是在日常生活中偶然注意某些现象后,经过积极努力认真地探索、思考,发现规律从而成为化学家的。如:启普是商人,后来才成为化学家的;在讲纯碱(碳酸钠)时,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化学家、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为打破外国技术垄断,投入全部身心完成了氨碱法,并将其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公布与众的高尚人格等等。这些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他们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和学习,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2、满足学生实验成功需要,引发学生体验自我价值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除了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价值。即满足学生实验成功的需要,让学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化学实验的人文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给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桃子的”这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经验、锻炼意志,这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又一个重要的途径。如:可以有目的的开放实验室;布置家庭趣味小实验;设计含有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验的氛围中去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收获发现的喜悦的同时,深刻领悟到在化学学习中,只有具备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的情绪,才能够实现学习目的。
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脑对物质世界及其联系作 出适当反应的内部心态,它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
1.提高实验成功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师精彩的示范并指导学生成功地完成规定的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学生实验成功率高是学生具有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例如,银镜反应是师生较难做好的实验之一,试管洁净,配制的银氨溶液刚好澄清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规范地示范每一步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很快做出光亮银镜,必然激发出强烈的感觉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实验完毕,及时引导学生讨论:洗净试管的最佳方案,药剂的适宜浓度和用量,最佳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和本质,防止发生事故和污染的措施,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的道理,再结合介绍银镜反应的应用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制造平面银镜?老师在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演示制取平面银镜,当得到与日常使用的镜子相差无几的平面银镜并让学生欣赏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当学生在做银镜反应实验时,就会像老师那样操作,耐心观察,几乎都能做出光亮银镜。实验证明,这样教学不仅实验成功率高,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正确对待挫折和成绩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培养学生正视现实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教会他们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矛盾,使之掌握转移注意力、摆脱困境的技巧,要教会学生善于调节自己厌学的情绪,可让学生做些家庭小实验,或测定一些事物的酸碱度等,趣味实验调节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过度表现或压抑自己的兴奋与忧伤,引导学生顺境不骄,逆境不丧气。
3.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要教育学生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避免将自己的不满与自责等不良情绪投射在别人和自己身上。消除心理紧张,还要学会正确评价他人,要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认识他人,即:实验课上,让每位小组成员实事求是做出评价自己的表现和同组学生的表现。这样既利于向他人学习长处,又利于通过别人进行自省发现短处。
4.学会自我调节、张弛有度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健康的学生往往学习效率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强。学生应学会科学用脑,一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大脑得到积极休息,增强情绪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中学生阶段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要引导学生善于处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关系。如: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尽量让同组人在合作中学会相处,体验到只有同组人配合默契,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实验。以此,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真诚地与他人交往、乐于分享,给予和接受爱和友谊,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从中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情谊和生活的乐趣,团队精神,这样就能去除挫折和矛盾引起的焦虑、郁闷等不良情绪,形成积极的个性。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当前,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又要注重心理健康,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㈤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自信心
随着教育各种改革大潮,我校西城中学也加入了希望教育的队伍,做希望教育的省级课题。那么什么是希望教育了。通过理论学习,本人知道了什么希望教育。 希望教育就是坚持“育人先育心”,以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希望心理为切入点,培养每一个学生对明天充满希望,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以激励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新形势下,希望教育着眼于促进初中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让学生的发展是具有个性特点的全面发展,具有阶段目标的持续发展,具有创新潜能的终身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向各自可能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该段用文字描述告诉我们什么是希望教育。但是如何将希望教育真正的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是我们学校每个教育着工作者需要学习和探讨研究的。
那么我们学校是怎样让老师们来学习希望教育的了!学校通过老师上公开课的形式让上课老师将希望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其它老师则通过听课评课来学习和讨论如何将希望教育融入课堂。老师们通过讲课听课评课不断学习希望教育的理论,听课评课中学习上课老师将希望教育融入课堂好的方法,并通过讨论的形式指出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在教学中不断的将希望教育融入平时的教学中。 接下来我将浅谈作为一名初三化学教师的我是如何将希望教育中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应用到化学教学中的。
本学期我担任了两个不通层次班级的化学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班级学情分析,教学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两个班来讲,其中一个班级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成绩都比较优秀,另一个班相对来讲基础就较差一些。对于较优秀这样一个班级来讲,大多数学生对于掌握知识的自信心都是足够的,测验的成绩也不会太差。但很多学生缺乏让自己更好更优秀的进取心。那么在教学中我是如何来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的进取心的?每次在该班将新的知识教授完以后,都会给全班同学做个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测验完以后,通过测验的结果和评价会在上课时做一个点评分析。并邀请此次测验获得高分最优秀者和获的低分较差者发言。让优秀者总结自己获得高分的经验,同时也让优秀者反思自己的不足。让优秀者发言,优秀者发言完,首先作为老师的我肯定他的优秀但是也要直接告诉他以及班上的同学,比他们更优秀的学生存在。他们还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还要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要让自己不断进步进取,使自己越来越优秀。并鼓励他们说只要他们进取,只要他们更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他们会变成最优秀的学习者。获得低分者发言,主要是总结不足。发言后作为老师的我首先肯发言者的优秀,只是相比优秀的学生来讲他要差一些,只要自己上课再认真点,课后再努力点自己还会变的更优秀。让优秀学生和较差学生的做发言,目的是让他们都明白他们有好的一面也有他们不足的一面,鼓励他们不断改变不断进步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通过多次发言和总结,学生们都有所改变了。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注重细节,越来越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更加进取让自己朝着更优秀的方面发展。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变的更认真。通过一段时间进取心的培养,该班上大多数同学越来越优秀了。而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则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那么我是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在上课前会精心备课,难题基本不上黑板,课堂上讲一些中等难度的题,通过题型的讲解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自信心。每次测验都会亲自精心挑选一些适合该班学情的题型(适合该班大多数学生会做能做的题)。能让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测验评价达到优秀。通过测验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从而增强该班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对化学科目学习变得更积极主动比起之前更感兴趣。原来不怎么爱学习或学习化学较困难的学生都开始积极的学习化学,因为从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后,学生开始对化学学习自信起来了,不断改变自己,使自己越来越好学,学习变得越来越优秀。
㈥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转型时期。面对严峻的升学、就业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注重群体正面引导,重视对学生消极心理状态的改良和不良行为的矫正,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化学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1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1.1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
心理健康是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如果把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相混淆,主要是面对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障碍的疏导,用治疗取向代替预防、发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医学化的倾向,就会忽略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心理咨询仅仅面向个别学生,它只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成为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
1.2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
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把学生表面的行为“上纲上线”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视了行为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为是班主任和政教、团队工作者的任务。误将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代替心理教育。
1.3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内容上,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单纯地开设心理课,或开展心理咨询,或进行心理测验。首先,学校这方面工作者大多为半路出家,专业性不是很强,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需要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身体验的方式才能实现,而且心理课程只能解决一些共性的或一般性的问题,很难能解决个性的或特殊性的问题。常常因措施不当以致公开结果,人为分类,结果无意中伤害了学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疾病。
2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1教师的表率作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质量。”教师完善的人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并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有理想,有抱负,对事业兢兢业业,刻苦认真。有正气,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行为等,体现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学识广博,思维敏捷,良好仪态,充沛精力,开朗性格,乐观幽默,愉快的表情和文雅的风度,有较强的承受挫折能力,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友善等。教师的人格魅力悄悄打动学生的心,足以使学生心悦诚服,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对学生人格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2课堂的渗透作用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
2.2.1选择恰当教学内容
强加给学生的心理教育是枯燥无力的,是很难被学生接受的。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例如通过介绍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会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等古代的化学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纯碱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化学家、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为打破外国技术垄断,投入全部身心完成了氨碱法,并将其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公布与众的高尚人格。通过“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从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到人造卫星上天,从现代海洋开发到合理利用资源,从现代化工业发展到人类环境的保护,从人的衣食住行到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化学知识,从而使学生适时产生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时机,向学生展示学习化学的价值。使学生明显地感觉到,学好化学能够培养科学情感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实践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难而进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毅力。
2.2.2营造良好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教学环境中无形的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共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可感的某种心理气氛和情景,是教学过程中对师生产生“共振性”即整体倾向性的心理情绪。创设良好的育人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理智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落落大方的教姿融入学生的主体,体现出与学生的平等。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多赏识,少责备,多表扬鼓励,树立每位学生的威信,宽容学生,善待他们的错误。一次测验中,有个基础较好的学生做得很不好,该做的都没有写。在评讲试卷时,其中有一道比较难的习题让他讲解,结果讲的很好。我接着说:“试卷上其他部分做的都很好,如果这道题没有错的话不是更完美了吗?”这种心理的沟通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一直保持优异的成绩。
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富有情感的环境中获得知识[2]。例如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
㈦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仍然是课堂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渠道。在各课程模块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丰富。必修模块“《化学》1”中“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主题的内容包括了材料的选择、空气污染的成因、酸雨等热点问题;必修模块“《化学》2”中“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的内容包括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绿色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在选修模块中,有《化学和生活》和《化学和技术》的共5个一级主题有关环境教育,与课改前有较大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可以形式多样,我通过开展课堂二分钟演讲、组织课堂讨论、利用班会课举办辩论赛、利用课堂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等活动来渗透环保教育。例如:必修模块“《化学》1”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这一节,有一个“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的角色扮演实践活动,我让学生模拟主体角色,分别是“开采铝矿的工人”、“生产铝质饮料罐的工人”、“饮料公司的老板”和“售货员”、“消费者”、“环保局的官员”、“回收公司的人员”。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七个组,自愿选择角色,然后讨论各角色目前面临着什么问题?采取什么对策?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热情高涨,各自站在自己代表的角色立场上开展争论,有的表演生活短剧、有的模拟电视的访谈演播、有的引进图表以增强说服力。结果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材料与环境问题每一个主体都有责任,而且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要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各主体的经济活动不能只顾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而必须考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教学中通过上述相关内容的渗透教育,不仅巩固了所学化学知识,也了解了物质对人类作用的双重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在实验教学中注意渗透环境教育。
新课程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改进并新增许多实验,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部分改进的实验教学思路变了,但也相应地添加了一些先进仪器和设备,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从环境保护方面提高认识,在平时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锐意改革,可以从实验管理规范化、化学实验密闭化、单一实验综合化、化学实验微型化、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等方面加以考虑。如:氯气的性质实验,以往我校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事先收集几瓶氯气在课堂上仅就氯气的性质演示,实验做下来整个教室弥漫着刺鼻的气味,非常不环保;近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们对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非常重视, 改进了装置,增加了尾气吸收,把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尾气吸收联合起来做,基本可以做到有毒气体不外逸,具体做法: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浓硫酸(干燥)→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紫色石蕊试液→naoh溶液,这样既验证产物氯气的性质又吸收了氯气,不污染环境;再如:新教材必修一对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实验做了删除,主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掌握相同物质不同条件下现象不同的例子。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指导学生按用量使用药品,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规定废弃物设在指定地点,统一回收。通过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树立新一代公民必备的的品德。
3、在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被世界各国人民共识,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做到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主张公平分配,满足当代和后代的全体人民的需求,在教学中应注重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如必修模块“《化学》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关于环境和绿色化学的问题很多;例如在教科书中的某一思考与交流题目:目前,回收利用废旧合成材料有很多途径,请查阅资料了解有哪些途径?并试着从环境保护和经济成本等方面作出评价。笔者通常会提前把这类问题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他们留心电视、报纸、杂志的报道,关注身边的环境,收集一则与这方面有关的信息,并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演讲或评说。
㈧ 如何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与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的过程。以下提出优化教学设计的几点策略,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交流。1、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就是教师要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的行为状态做出具体、明确的说明。(1)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2)教学目标可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被称为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等等,这些无法在具体教学中一次性实现,而是长期努力的方向。因此在适当的教学中要有体现。近期目标被为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主要确定一节课教什么内容,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学习。(3)教学目标尽可能用实验、观察和总结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以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到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4)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2、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就是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背景分析。重点分析这部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它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2)功能分析。主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3)结构分析。主要分析这部分内容知识与技能结构、过程与方法结构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4)资源分析。主要对本节课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分析。如实验条件、课件、习题等进行分析,以确定能否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3、学习者分析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分析,大体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内容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可以分为已知的、半知的、未知的。(2)了解学生的生活概念或前科学概念。(3)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情感态度。哪些学生能适应,哪些学生不能适应。(4)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自我监控能力。即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4、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此阶段的设计必须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分析的基础之上。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设计。(1)教学的组织形式:讲授、谈话、实验、演示是常规组织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符合新课程理念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果采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从座位的编排到小组成员的组合、从教材的运用到资源的开发过程、从学生参与方式到教师的引导方式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学组织设计时加以考虑和整合。(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优先考虑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应该如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从教学方法选择的指导思想上,应该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从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上,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教师特点、教学资源、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4)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包括怎样选择媒体、如何运用教学媒体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的问题。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首先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关于如何运用教学媒体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的问题这是媒体设计的核心内容,设计者一定要明确所选用媒体是什么,要避免滥用媒体的现象出现。5、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并明确各组成部分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安排恰当的顺序进行组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和结尾三个环节。必须指出的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6、教学媒体设计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以将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1)传统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媒体是指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标本、模型、实验演示装置等。 传统教学媒体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媒体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教科书内容呈现的方式,链接了许多信息和知识并配以光盘,使之与现代教学媒体靠近或者整合;黑板的磁性化,颜色的人性化(白板、绿板);无尘粉笔等。(2)现代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我国也称之为电化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电子白板等。(3) 教学目标、教学事件与教学媒体的适当匹配 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因而在选择媒体时要保证所选的媒体能有效地实施相应的教学事件,而一系列的教学事件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这样看来,所选的媒体要能有效实现相应的教学事件和教学目标,即要在教学目标、教学事件和教学媒体之间进行适当匹配。否则,不看教学目标,教学事件进行媒体选择和使用,只是“做秀”、“耍花枪”,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经过任务分析的环节,就可导出相应的教学事件。7、教学方案的评价与反思 教学方案的形成,不是教学设计的结束。在教学设计的后期和实施后,都要对教学方案反思和评价,以便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以使其不断完善。这一过程是对教师教学认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的,能更好地反映教师自我认识教学,反思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评价能力,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般而言,教师在对教学方案反思和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1)你是否考虑过学生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要获得哪些知识与技能?经历哪些过程和方法?在哪些地方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2)你是否考虑过在这些要求中,哪些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3)你是否考虑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应按怎样的教学顺序(或线索)进行?(4)你是否考虑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哪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5)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你认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哪些已达到,哪些尚未达到?(6)你是怎样知道学生已经学到这些内容和尚未学到那些内容的?其中的第(1)(2)题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问题;第(3)题是安排教学过程的问题;第(4)题是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问题;第(5)(6)题是考虑如何及时接收教学反馈信息的问题。上述设计过程集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1)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2)为达到预期目的,应选择怎样的知识经验?(教学内容)(3)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媒体)(4)如何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反思与评价) 总之,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规律及心理特点。教学目标要多元化;教学内容既要注重结构化,又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教学过程倡导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来展开。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摸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