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了哪些问题
(1) 联系实际课堂化
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学习化学离不了化工生产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化工生产过程,编写出化工生产的流程图,如工业生产硫酸、工业生产硝酸、合成氨、炼铁炼钢、煤加工等,也可以根据工业生产实际,模拟实物及反应器中的反应现象。还可以播放实际生产过程的影片,使学生感受到贴近生活,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动态过程“可视化”、空间想象“直观化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经常牵涉到一些化学反应历程,而化学反应历程又难以在教室里形象展示。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想象力又受年龄和知识结构水平限制,难于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化学反应历程使学生看到化学健的拆分及重新组合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3) 微观现象“宏观化”
化学教学中涉及到一些微观问题难于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将微观现象放大处理。如物质结构中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内容是难于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传统的教学借助于模型可以降低讲解难度,但模型的制作、保存和使用都有一定的限制,而利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功能则可以轻易解决化学模型问题.
(4) 课堂容量“巨大化”
运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化学教学,可充分发挥其信息容量大、省时省力的优势,这也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在复习阶段,即化学知识分块复习阶段,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全面的知识总结与大剂量的巩固训练活动。若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复习教学,则不但能增大化学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开拓学生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化学课的复习效率。另外利用多媒体的人机对话、不仅界面友善,其超文本、人工智能、可编着工具、虚拟现实等功能,可以使学习者沿着自己的思路,适应自己的需要去发展学习的过程,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必能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贰’ 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
一、究竟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当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它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关系的变革。不仅仅表现为策略或内容上的交叉、渗透、组合、综合,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二、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课程整合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学习,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在开始的时候,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出现了偏差,错误的认为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课程整合就是利用微机引导学生在互连网上学习。
大家知道,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发明、创造一般是从化学实验中获得的,化学理论的建立也必须依靠实验作佐证,化学实验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在微机上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势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进行化学实验,只能进行实验模拟,在很大程度上,实验模拟的可视性很好,但可信度却很差。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一段时间内,本人对于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课程整合存在抵触情绪。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才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课程整合不仅仅是利用微机引导学生在互连网上学习,它囊括的内容相当广泛,例如:早些时候常说的微机辅助课堂的教学等,既包括狭义上的网络学习,又包括广义上的网络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越来越密不可分,要摒弃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用崭新的教育理念看待课程、教学,才能把握课程整合的实质与关键。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认识,实践到推广、普及的过程。
2、要重视化学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化学是一门信息量很大的科学,学科教学资源是学科课程整合的基础,没有资源,整合就无从谈起。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本人深受资源匮乏的困扰。
刚开始的时候,为了上化学平衡的课,四处网罗有关动态平衡微观模拟课件,但都不能很好的与我的教学设计兼容,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自己制作课件。
为了上一节碱金属的公开课,为了让学生在感性上对铷和铯与水反应有多么的剧烈有认识,而四处搜罗铷和铯与水反应的录象,甚至联系购买铷和铯。
诸如此类的困扰,大家也会有体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化学的探究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撑,仅有教材、参考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围绕化学课程,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资源。
可能有人会说,网络资源瀚如烟海,还用你来开发?其实不然,正是如此,才更要教师将相关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在网络上搜集过资料的人对此都深有体会,我们总不能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大海捞针吧。
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当然,我们提倡学生亲身经历对自然或社会的探究,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与在图书馆、网络或资源库的第二收资料相结合,因为,这两种资料及其收集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3、要重视教学设计的“学教并重”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规划蓝图,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设计一般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⑴ 创设学习情境。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同,创设不同学习情境。如:社会、文化、自然情境;问题情境;虚拟实验环境等。在学习情境中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操作,在这里,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⑵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相互关系、规律等并进行思考,利用NetMeeting或BBS等进行协商或发表意见。
⑶ 学生实践、验证阶段。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对所获取的信息经过初步整理,加工后会得到一定的结论或提出某些假说,需要对这些结论或假说加以验证。在这里,可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演示功能,重新展示学习情境。
⑷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归纳总结。
⑸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测评价,以了解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应针对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进行教详尽的设计和规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整个高中应形成一个系统的学科探究目标。探究教学活动的数量应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切忌“一刀切”。
从每一节的教学来看,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情境。
4、要重视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
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在实施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优点,使学生自己主动去完成学习的各个环节,达到学习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粉笔和黑板的作用要逐渐淡化,代之而起的将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被重新定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局面将被改变;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不断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亮点,它的发展无疑将为新的教学理念的实现开辟出美好的前景。
三、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课程整合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数字化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者本质的不同,这个转变需要过程,从教育者的思想转变到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从学习者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到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以及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且不能急于求成。
2、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⑴ 传统教育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之间的关系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的直观性、真实性是任何先进的技术手段都代替不了的,绝对不能以动画等媒体流替代所有的实验。
目前,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出现过两种很不好的倾向。
一是教学应用上的极端化倾向
这种倾向的最大特点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了“极致”,无论什么课型,无论是否有必要,甚至板书都要应用信息技术,似乎没有信息技术就不是一节课。以至于学生变得害怕上课。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应该深入而全面,不能局限在“媒体论”的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该是多样化的,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我们不应追求一个统一的模式,更不能流于形式,否则会走得太偏,不是不用,回到老路上,就是流于形式的处处都用。在这一点上,化学学科显得更加明显些:如实验操作绝对不能完全由信息技术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它的优势!不能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
另一种是软件制作上的极端化倾向
这种倾向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认为,教师的教学课件必须由教师本人编制,并追求制作课件的平台的先进性。不是有一段时间就追求课件制作要用Authorware、3D Max、网页等等吗。
这种倾向只能无穷尽的增加教师的负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是用的,不是作的。当然,作为一线的教师,能够自己制作教学软件更好,但如果有高水平的、符合自己教学思想的教学软件就没有必要再费神费力的重新自己编制软件。
我认为,只要能将信息技术恰倒好处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弥补传统教育教学手段的不足,就是好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例。因此必须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效性。
⑵ 关于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40或45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而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是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在一节或两节课内就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节或两节课的内容完成,即使完成了,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正是这种明显的冲突,引来了在众多的反对声。
其实,产生这种反对声正是由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认识错误而造成的。现行的教材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能力培养为立意的体系,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如果所有的课都要这样去上,那只能是作秀。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除了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之外,目前主要的还是网络下的课堂教学。如果将来有一天,教材和教学进度的安排都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化,都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也未尝不可。
⑶ 学生低探究能力与实施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对学生高探究能力要求之间的关系
在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普遍感觉到学生的探究能力十分欠缺,而且个体间的差异极大。众所周知,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探究能力的形成更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最好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可惜的是,现在大多数地区的幼儿园、小学甚至初中根本就不重视,因此进入高中的学生非常缺乏探究的经验与能力。
探究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络型课程整合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了什么水平、知识基础能够达到什么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可能存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等问题。最好是在基础年纪(如刚入学时)调查研究整个年级学生探究能力的基本水平,并制定本学期期望达到的能力目标。这需要学校建立一个能力发展系列目标,各学科通力合作,帮助学生形成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核心的能力基础。
一旦基础探究能力形成之后,各学科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科探究能力,一旦学科探究能力形成,学习效率自然提高,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的问题自然就好解决了。
以上是我个人对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点粗浅看法,不到指出请各位专家斧正。谢谢。
c
‘叁’ 怎样让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充分体现出“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是本研究的特点。 经过教学实践,通过调查和测量,得出以下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调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肆’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化学学科课堂导入应该怎么做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网络的出现,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只局限于教师的传授,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但是在学科邻域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性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补充。
‘伍’ 请以高中化学新知识教学某片断为载体,谈谈你是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
高中化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验,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用实验教学来展示,这就需要注入新的教学元素。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效率,应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科学整合,把丰富的化学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和结果,产生聚集效应。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与理解多数教师仍是停留在公开课、赛讲课、教研等活动中。要想让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正确认识、理解和使用,确实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前瞻性,尤其是理念更要适度超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战场,应该尽可能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体现,以及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作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方式方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对于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经常要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经常要和同行一起讨论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的课程中,信息技术给其他课程带来什么?回答是肯定的,思路的拓宽,知识面的拓宽,教学方法的改变等等.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教师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
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是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
我是这样认为的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前身是计算机教学,从计算机到信息技术的改变我觉得是一个突破和飞跃.从单机到联机到网络的贯通必然对改变了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变化和发展,即从“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认识的不断提高.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
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6.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三、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
课程整合应该分几步走.
第一步,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而学习,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比如: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的学习就可以以完成一份班级小报的形式进行教学.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学习就可以以完成通讯录的形式进行教学等等,因为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知识要比课本中的知识丰富和精彩的多,学生们喜欢贴近生活,其效果可以说事半功倍.
第二步,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
目前,在中小学信息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好学生以为上信息课是在耽搁他们的学习时间,差点的学生以为信息课是休息课,是玩的课.所以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谈自主性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我在高中信息课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比如现在的学生要求更宽更广的知识面,但从课本上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语文方面从作者的生平,写作历史的背景,文章的意境等多能用多媒体的形式去表现其效果不言而喻.数学方面通过直观的线、面、图形的运动会加深学生对几何的理解,拓宽他们对解题的思路,枯燥的数学就活了起来.其他的课程就不用再说了……
我就以我上的一节信息课为例,浅淡一下我在整合方面的一些体会.
我讲的这节课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信息.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对Internet有了感性的认识,能对相关信息快速搜索,并能制作简单网页的基础上学习的.考虑到大部分同学都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到了如何将找到的信息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将网络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从这一方面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完成任务相结合.
针对学生平时的各科进度,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与各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设置几个任务,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扩充自己的资源库.具体做法是如下.
1.设置任务:利用所学知识,搜索相关信息,扩充到自己的资源库中.语文:关于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物理:关于声纳的定位;化学:金属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历史:对陈独秀的评价;地理:对黄河污染的研究.
2.完成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两名水平较高的同学,每个成员选择一科,合理的运用所学知识,在网络上检索信息,下载下来,最后由小组成员们一起将信息汇总,扩充到资源库中,每小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相互研究,使学生积极协作,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3.各组互相交换成果,互相点评.
4.老师总结点评:同学们都做得很好,找到的内容很新颖、丰富,极大的扩充了大家的
知识容量,丰富了学习网站的内容,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同学还有大量的内容没有添加到自己的网站,同学们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找一些更多的相关内容,扩充到自己的资源库中.
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驱使他们自主的去学习.象这样让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在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第三步,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型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学习为主,初中以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高中以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为主.
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
这一步的教学就更加的开放与灵活更会激发学生求知表现的欲望,我觉得现在的学生缺的就是这一点,可以说能改变整个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学生和教师梦寐以求的境界.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陆’ 请以高中化学新知识教学某片断为载体,谈谈你是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
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效率,应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科学整合,把丰富的化学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想让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正确认识、理解和使用,确实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前瞻性,课堂教学仍然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战场,应该尽可能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程整合对于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经常要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经常要和同行一起讨论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的课程中。首先,能辅助学科教学的浅层次融合;其次,课堂放到信息技术网络教室进行教学的深度融合;再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柒’ 如何做好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学教育
信息化是现阶段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它为化学学科的教学和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性为主的学科,在化学的学习中,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来促进化学的学习。
一、信息化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的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硬件设施,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它还需要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与诸多软件的有机结合,以达到信息化化学教学的整体最优化。因此,有效利用信息化可以提高化学学科教学效果。
1.信息化化学学习是信息化化学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化学学习的学习目标比以往的化学学习目标更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结构,以达到利于学习者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补充的目的。信息技术方便的信息组织、管理功能,为知识的结构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如何甄别原始数据、获取有用信息,如何处理信息使之成为有用的知识,如何将知识结构化,如何将外显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学习者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这无不需要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合理使用信息化化学学习策略来完成。
2、信息化化学学习策略是享用超媒体的前提条件。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的多种媒体刺激,是整合课程中信息技术最显着的优点之一,也是信息化化学学习过程用以激发学习者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学习者如果仍以传统单一的文本接收的方式接收信息,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多个感觉通道,大量不适应的多媒体信息反而会造成学习负担,学习者只有掌握信息化化学学习策略才能极好地在头脑中完成信息输入过程。以化学学习中的学科特色,化学实验的学习为例,在强调“动手做”实验的同时,学习者可以选择使用电子技术对部分危险、污染、高科技、微观实验进行模拟,但这一切活动的完美实现均要以良好的信息化化学学习策略作为前提条件;否则,技术虽然是好的技术,却无法促进你对化学实验的学习。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学教育的措施
1.将信息化应用到老师的备课中
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以大大的提高了老师查阅资料的速度。通过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查找到相当丰富的教学材料和生动的案例。比如说,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查找到很多生动的案例,比如说,温室大棚的蔬菜种植,南极的冰山融化,登上运动员的氧气瓶,急救病人的氧气使用等,这样的教学案例的引用个,可以大大的丰富了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让逻辑性思维也比较强的学科瞬间变得贴近学生们的生活,激发起学生们想要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信息化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省去了不必要的环节。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图文并茂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们在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之中完成了知识的吸收,这样更加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2.将信息化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利用信息化的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学好一节课的必要的环节和部分,一个好的导入,会瞬间激发和吸音学生们的注意力。比如说,在学习“磷的自燃”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关于传说中的“鬼火”的视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悬念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老师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为什么在过去的坟墓中会有火光出现?这样的新课导入,会仅仅的吸音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迫切的想要了解课文中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抽象的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非常生动、形象的将微观的知识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比如说,在进行分子变成原子,原子组合成分子的过程中,学生们单凭自己的想象是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化学反应的内涵的。那么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生动、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分子是怎么裂变成原子的,原子是怎么通过重新的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顺利的完成化学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和突发问题,老师也可以及时的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
3.将信息化应用到化学实验中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从而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的科学素养。但是,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很多的实验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演示给学生观看,比如说:有害性气体的实验、危险性的实验、有毒的实验、浪费时间比较长的实验、占用空间比较大的实验、对仪器要求较高的实验等,这些都无法演示给学生观看。这时候,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验中去,网络上保存了大量的实验教学和实验过程。真实的实验模拟不仅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化学反应的全过程,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的全面了解。比如说,利用氧化法降解来处理生活中的污水的实验设备、方法和原理,这就可以让学生们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的视屏进行学习和了解。因为,“利用氧化法降解来处理生活中的污水”这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属于化学教学的延伸,不适合占用许多的时间在化学课堂上讲解。但是,“污水的处理”又是学生们非常关心的生活问题。所以说,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达到实验的延伸,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们有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另外,对于“非重点”的化学实验,老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己学习、自己探究。可以让学生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实验的下载和学习。
结语
信息化技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进步。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等多个环节都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接近化学学科发展前沿、更加贴近生活,提高教学的知识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建立多样化的信息化资料库将成为化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