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学中什么是三大守恒
电荷守恒:[H+]+[Na+]=[OH-]+[CH3COO-]。
物料守恒:[Na+]=[CH3COO-]+[CH3COOH]。
质子守恒:[H+]+[CH3COOH]=[OH-]。这里的三大守恒,分别是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这三个守恒的最大应用是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
碳酸钠的性质:
碳酸钠常温下为白色无气味的粉末或颗粒。有吸水性,露置空气中逐渐吸收 1mol/L水分(约=15%)。
碳酸钠易溶于水和甘油。20℃时每一百克水能溶解20克碳酸钠,35.4℃时溶解度最大,100克水中可溶解49.7克碳酸钠,微溶于无水乙醇,难溶于丙醇。
由于碳酸根可以结合水中的质子(即氢离子)生成碳酸氢根和碳酸,并且能结合酸中的质子释放二氧化碳。所以碳酸钠在酸碱质子理论中属于布朗斯特碱。
根据NH₄Cl溶解度比NaCl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283K(5 ℃~10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₄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这里的三大守恒,分别是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这三个守恒的最大应用是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碳酸钠
Ⅱ 三大守恒是什么
三大守恒如下: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分别是:
1、电荷守恒
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
2、物料守恒
即加入的溶质组成中存在的某些元素之间的特定比例关系,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H、O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H、O元素的关系。
3、质子守恒
即H+守恒,溶液中失去H+总数等于得到H+总数,或者水溶液的由水电离出来的H+总量与由水电离出来的OH-总量总是相等的,也可利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推出。
简介:
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世界由物质组成,主要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还有核反应)。
Ⅲ 化学三大守恒是什么
一、电荷守恒
所谓电荷守恒关系,就是在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浓度间的一个等式关系。重点内容为溶液呈现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量=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
二、物料守恒
即溶液中某一原始元素等于它在这个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元素总和,也就是元素守恒。同时水溶液中一定含有氢和氧,所以物料守恒中等式一定与氢和氧无关。
三、质子守恒
即H+守恒,溶液中失去H+总数等于得到H+总数,也就是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
电子守恒定律的规律
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电子守恒法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及电解过程中电极产物的有关计算等。
利用电子守恒法解题的步骤: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列出等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X每摩尔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还原剂失电子数即可解得。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电子守恒
Ⅳ 化学三个守恒是什么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也就是所谓的电荷守恒规律。
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原子总是守恒的,如0.1mol/LK2S溶液中S2-、HS-都能水解,故S元素以S2-、HS-、H2S三种形式存在。
3、质子守恒:在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OH-始终相等,即溶液中H、O原子之比恒为2:1。
Ⅳ 如何写化学中三大守恒式
如何写化学中三大守恒式电荷守恒,--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例,NH4Cl溶液,NH4^+ + H+ = Cl- + OH-写这个等式要注意2点:1、要判断准确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不能漏掉。2、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如,Na2CO3溶液,Na+ + H+ = 2CO3^2- + HCO3^- + OH-NaHCO3溶液,Na+ + H+ = 2CO3^2- + HCO3^- + OH-NaOH溶液,Na+ + H+ = OH-Na3PO4溶液,Na+ + H+ = 3PO4^3- + 2HPO4^2- + H2PO4^- + OH-物料守恒,--即加入的溶质组成中存在的某些元素之间的特定比例关系,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H、O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H、O元素的关系。例,NH4Cl溶液,化学式中N:Cl=1:1,即得到,NH4^+ + NH3.H2O = Cl-Na2CO3溶液,Na:C=2:1,即得到,Na+ = 2(CO3^2- + HCO3^- + H2CO3)NaHCO3溶液,Na:C=1:1,即得到,Na+ = CO3^2- + HCO3^- + H2CO3写这个等式要注意,把所有含这种元素的粒子都要考虑在内,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质子守恒--实际上,有了上面2个守恒就够了,质子守恒不需要背。例如:NH4Cl溶液,电荷守恒,NH4^+ + H+ = Cl- + OH-物料守恒,NH4^+ + NH3.H2O = Cl-处理一下,约去无关的Cl-,得到,H+ = OH- + NH3.H2O,即是质子守恒Na2CO3溶液,电荷守恒,Na+ + H+ = 2CO3^2- + HCO3^- + OH-物料守恒,Na+ = 2(CO3^2- + HCO3^- + H2CO3)处理一下,约去无关的Na+,得到,HCO3^- + 2H2CO3 + H+ = OH-,即是质子守恒同样,可以得到其它的。也可以这么说,质子守恒,即所有提供的质子都由来有去。如,NH4Cl溶液,水电离出的,H+ = OH-,但是部分OH-被NH4^+结合成NH3.H2O,而且是1:1结合,而H+不变,所以得到,H+ = 原来的总OH- = 剩余OH- + NH3.H2ONa2CO3溶液,水电离出的,H+ = OH-,但是部分H+被CO3^2-结合成HCO3^-,而且是1:1结合,还有部分继续被HCO3^-结合成H2CO3,相当于被CO3^2-以1:2结合,而OH-不变,所以得到,OH- = 原来总H+ = HCO3^- + 2H2CO3 + 剩余H+若能清楚三个守恒,解题会更快,若质子守恒不能熟悉,只要掌握前两Ⅵ 化学反应里面的三个守恒,详细一点的
质子守恒就是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质子守恒和物料守恒,电荷守恒一样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质子守恒也可以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联立得到nahco3
溶液中存在下列等式c(h+)+c(na+)=c(hco3-)+2c(co32-)+c(oh-)
这个式子叫电荷守恒c(na+)=c(hco3-)+
c(co32-)+c(h2co3)
这个式子叫物料守恒方法一:两式相减得c(h+)+c(h2co3)=c(co32-)+c(oh-)
这个式子叫质子守恒。方法二:由酸碱质子理论原始物种:hco3-,h2o消耗质子产物h2co3,产生质子产物co32-,oh-c(h+)=c(co32-)+c(oh-)
-c(h2co3)即c(h+)+c(h2co3)=c(co32-)+c(oh-)关系:剩余的质子数目等于产生质子的产物数目-消耗质子的产物
数目直接用酸碱质子理论求质子平衡关系比较简单,但要细心;如果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联立得到则比较麻烦,但比较保险又如nah2po4溶液原始物种:h2po4-,h2o消耗质子产物:h3po4,产生质子产物:hpo42-(产生一个质子)、po43-(产生二个质子)、oh-所以:c(h+)=c(hpo42-)+2c(po43-)+c(oh-)-c(h3po4)你可以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联立验证下
Ⅶ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是什么
三个守恒式是电荷守恒, 物料守恒 ,质子守恒。
物料守衡:C(Na+)=2C(S2-)+2C(HS-)+2C(H2S)
电荷守衡:C(Na+)+C(H+)=2C(S2-)+S(HS-)+C(OH-)
质子守衡:C(H+)=C(OH-)-C(HS-)-2C(H2S)
(7)化学三大守恒怎么写扩展阅读:
例一:在NaHCO3中,如果HCO3-没有电离和水解,那么Na+和HCO3-浓度相等。
现在HCO3-会水解成为H2CO3,电离为CO32-(都是1:1反应,也就是消耗一个HCO3-,就产生一个H2CO3或者CO32-),那么守恒式中把Na+浓度和HCO3-及其产物的浓度和画等号(或直接看作钠与碳的守恒):
即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
例二:在0.1mol/L的H2S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过程:(均为可逆反应)
H2S=(H+) +(HS-)
(HS-)=(H+)+(S2-)
H2O=(H+)+(OH-)
可得物料守恒式c(S2-)+c(HS-)+c(H2S)==0.1mol/L, (在这里物料守恒就是S元素守恒--描述出有S元素的离子和分子即可)
Ⅷ 化学三守恒方程式
1、NaHSO3
物料守恒:c(Na+)=c(H2SO3)+c(HSO3-)+c(SO32-)
电荷守恒:c(Na+)+c(H+)=c(HSO3-)+2c(SO32-)+c(OH-)
质子守恒:c(H2SO3)+c(H+)=c(SO32-)+c(OH-)
2、CH3COOK
物料守恒:c(K+)=c(CH3COO-)+c(CH3COOH)
电荷守恒:c(K+)+c(H+)=c(CH3COO-)+c(OH-)
质子守恒:c(CH3COOH)+c(H+)=c(OH-)
3、AlCl3
由于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粒是由大量Al3+和OH-离子聚集而成的,且吸附离子带电,所以不适宜用上述三个守恒来表示
Ⅸ 求高中化学的3个守恒(原子,物料…)是怎样写的rt
一、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的,就是说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这就是电荷守恒规律。在应用这个定律时,要明确溶液呈电中性和溶液呈中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只有当c(H + )=c(OH - )时,溶液才呈中性。 例如:NaHCO 3 溶液中存在着:c (Na + ) + c (H + )= c (HCO 3 - ) + c (OH - ) + 2c (CO 3 2 — ) 解析 : 溶液中存在有以下电离:NaHCO 3 =Na + + HCO 3 - 、HCO 3 - H + + CO 3 2 - 、H 2 OH + + OH - 和水HCO 3 - +H 2 OH 2 CO 3 +OH - ,所以溶液中存在Na + 、H + 、HCO 3 - 、CO 3 2 - 、OH - 这些离子,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为:c (Na + ) + c (H + ),由于CO 3 2 - 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故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为 c (HCO 3 - ) + c (OH - )+ 2c (CO 3 2 — )。根据电荷守恒,必然有如下关系:c (Na + ) + c (H + )= c (HCO 3 - ) + c (OH - ) + 2c (CO 3 2 — ) 电荷守恒的应用举例: 例题1. 某地的雨水呈酸性,取其少量进行检测,其中含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 (Na + )=5.0×10 -5 mol·L -1 ,c(Cl - )=7.1×10 -5 mol·L -1 , c(SO 4 2 - )=4.5×10 -6 mol·L -1 ,c (NH 4 + )=1.0×10 -6 mol·L -1 ,则雨水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析: 该题可采用电荷守恒法:c (Na + ) + c (NH 4 + )+ c (H + ) 酸 + c (H + ) 水 = c (OH - ) 水 + c(Cl - ) +2c (SO 4 2 - ),由于溶液显酸性,c (OH - ) 水 很小,且有:c (H + ) 水 = c (OH - ) 水 ,即由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目相等,故可以略去不计。代入数据有: 5.0×10 -5 mol·L -1 +1.0×10 -6 mol·L -1 +c (H + ) =7.1×10 -5 mol·L -1 +2×4.5×10 -6 mol·L -1 ,解得:c (H + )=2.9×10 -5 mol·L -1 答案 : c (H + )=2.9×10 - 5 mol·L - 1 点拨: 在解答此题时有的学生往往列出:c (Na + ) + c (NH 4 + )+ c (H + )=c(Cl - )+c (SO 4 2 - )而导致计算产生错误,究其原因是对电荷守恒没有理解透彻。电荷守恒是用离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来表示电荷关系的,所以不仅要考虑离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还要考虑离子所带的电荷。 二、物料守恒 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的种类可能增多,但原子总是守恒的。例如Na 2 S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Na 2 S=2Na + + S 2 - 、H 2 OH + + OH - 和水 S 2 - +H 2 OHS - + OH - 、HS - +H 2 OH 2 S + OH - ,因此S元素以S 2 - 、HS - 、H 2 S三种形式存在,但不管如何,Na原子的物质的量总是S原子物质的量的2倍。根据物料守恒,必然有:c (Na + )=2[ c (S 2 - ) + c (HS - ) + c (H 2 S) ]= 2 c (S 2 - ) + 2c (HS - ) + 2c (H 2 S) 例题 2. 写出K 3 PO 4 溶液中存在的物料守恒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K 3 PO 4 溶液中,PO 4 3 - 部分水解成HPO 4 2 - 、H2PO 4 - 、H 3 PO 4 ,其物料守恒关系式为:c(K + )=3[c (PO 4 3 - ) + c (HPO 4 2 - ) + c (H 2 PO 4 - ) + c (H 3 PO 4 )] =3c (PO 4 3 - )+ 3c (HPO 4 2 - ) + 3c (H 2 PO 4 - ) + 3c (H 3 PO 4 ) 答案: c(K + )=3c(PO 4 3 - )+ 3c(HPO 4 2 - ) + 3c(H 2 PO 4 - ) + 3c(H 3 PO 4 ) 三、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电离出的H + 的总数等于粒子接收的H + 的总数再加上游离的H + 的总数。或者理解为电解质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的质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如Na 2 S溶液中的质子转移示意图: 由上图不难看出质子守恒的关系式为: c (H 3 O + ) + c (HS - ) + 2c (H 2 S) = c (OH - )或 c (H + ) + c (HS - ) + 2c (H 2 S) = c (OH - ) 实际上,质子守恒也可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联合求出: 在Na 2 S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c (Na + ) + c (H + )= c (OH - ) + c (HS - ) + 2 c (S 2 - ) 在Na 2 S溶液中的物料守恒: c (Na + )= 2 c (S 2 - ) + 2c (HS - ) + 2c (H 2 S) 将这两式合起来化简得: c (OH - )= c (H + ) + c(HS - ) + 2c (H 2 S) 例题 3. 写出K 3 PO 4 溶液中存在的质子守恒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K 3 PO 4 溶液中,PO 4 3 - 结合一个质子成HPO 4 2 - 、结合俩个质子成H 2 PO 4 - 、结合叁个成H 3 PO 4 ,而水结合一个质子成H 3 O + 、失去一个质子成OH - ,因此质子守恒的关系式是:c (OH - )= c (H + ) + c (HPO 4 2 - ) + 2c (H 2 PO 4 - ) + 3c (H 3 PO 4 )。 答案: c (OH - )= c (H + ) + c (HPO 4 2 - ) + 2c (H 2 PO 4 - ) + 3c (H 3 PO 4 )。 例题 4. 在K 2 CO 3 溶液中,下列等量关系正确的是: A. c (OH - )= c (H + ) + c (HCO 3 - ) + c (H 2 CO 3 ) B. 2c (Na + )= c (CO 3 2 - ) + c (HCO 3 - ) + c (H 2 CO 3 ) C. c (Na + ) + c (OH - )= c (H + ) + 2c (CO 3 2 - ) + 3c (HCO 3 - ) + 4c (H 2 CO 3 ) D. c (Na + ) + c (H + )=c (HCO 3 - ) + c (CO 3 2 - ) + c (OH - ) 解析: 由质子守恒知:A项正确的是 c (OH - )= c (H + ) + c (HCO 3 - ) + 2c (H 2 CO 3 ),由物料守恒知:B项正确的是 c (Na + )= 2c (CO 3 2 - ) + 2c (HCO 3 - ) + 2c (H 2 CO 3 ),由质子守恒和物料守恒联合推出C项正确,由电荷守恒知:D项正确的是c (Na + ) + c (H + )=c (HCO 3 - ) + 2c (CO 3 2 - ) + c (OH - )。 答案: C 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电解质溶液中盐类水解以及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等方面的知识,在练习过程中加深认识,只有加强训练,才能熟练掌握三个守恒的适用条件,这样才能考出好的成绩。 【练习1 】 (09广东化学9)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氯水中:c(Cl 2 )=2[c(ClO - )+c(Cl - )+c(HClO)] B. 氯水中:c(Cl - )>c(H + )>c(OH - )>c(ClO - ) C. 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c(Na + )=c(CH 3 COO - ) D. Na 2 CO 3 溶液中:c(Na + )>c(CO 3 2 - )>c(OH - )>c(HCO 3 - )>c(H + ) 解析: 根据氯水中所含粒子的种类可知氯水中也含有氯气分子A设置了一个貌似物料守恒的式子而忽视了氯气分子的存在,故A错;根据Cl 2 +H 2 OHClO+H + +Cl - ,HCl完全电离 而HClO部分电离,可知正确的顺序c(H + )>c(Cl - )>c(ClO - )>c(OH - ),B错;C项等物资的量的强碱与弱酸混合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c(OH - )>c(H + ),再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以判断c(Na + )>c(CH 3 COO - ); 答案: D正确 点拨: 该题重点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只要我们抓住三个守恒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练习2 】 (09安徽卷13)向体积为0.05mol·L -1 CH 3 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 b 的0.05mol·L -1 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w.w.w.k.s.5.u.c.o.m A. V a > V b 时:c (CH 3 COOH) +c (CH 3 COO - )>c (K + ) B. V a =V b 时:c (CH 3 COOH) +c (H + )>c (OH - ) C. V a <V b 时:c (CH 3 COO - )>c (K + )>c (OH - )> c (H) D. V a 与V b 任意比时:c (K + )+ c (H + )= c (OH - )+ c (CH 3 COO - ) 解析: 若Va>Vb,醋酸过量,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CH 3 COOH)+ n(CH 3 COO - )=0.05Va,n(K + )=0.05VVb,则A选项正确;若Va=Vb,反应后为CH 3 COOK溶液,由于的CH 3 COO - 水解而显碱性,根据质子守恒可知,B选项正确;若Va<Vb,说明碱过量,当碱液加的量足够多,则可以存在c(K + )>c(CH 3 COO - ),C选项错误;D选项符合电荷守恒,正确。 答案: C 【练习3 】 (09全国卷10)用0.10 mol·L - 1 的盐酸滴定0.10 mol·L - 1 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c(NH 4 + )>c(Cl - ), c(OH - )>c(H + ) B.c(NH 4 + )=c(Cl - ), c(OH - )=c(H + ) C.c(Cl - )>c(NH 4 + ), c(OH - )>c(H + ) D.c(Cl - )>c(NH 4 + ), c(H + )>c(OH - ) 解析: 溶液中不可能出现阴离子均大于阳离子的情况,不遵循电荷守恒,故C项错。 答案 : C 【练习4 】 (09江苏卷13)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室温下,向0.01 mol/L NaHSO 4 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c(Na + )>c(SO 4 2 - )>c(NH 4 + )>c(OH - )=c(H + ) B. 0.1 mol/L NaHCO 3 溶液:c(Na + )>c(OH - )>c(HCO 3 - )>c(H + ) C. Na 2 CO 3 溶液:c(OH - )-c(H + )= c(HCO 3 - ) + 2c(H 2 CO 3 ) D. 25℃时,pH=4.75,浓度均为0.1 mol/L的CH 3 COOH、CH 3 COONa混合溶液: c (CH3COO - ) + c(OH - ) < c(CH3COO H ) + c(H+) 解析: B 选NaHCO3 溶液中,OH - 是由HCO3 - 水解和水的电离所出成的,但是这些都是微弱的。HCO3 - 的浓度远大于OH - 浓度,故错;D 项,由电荷守恒有:c(CH3COO -)+ c(OH -) =c(H +) + c(Na +) , 由物料守恒可得:2c(Na +) = c(CH3COO -)+ c(CH3COOH) ,将两式中的c(Na +) 消去,可得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 。所以 c (CH3COO -) + c(OH -) -c(H +) - c(CH3COOH) = c(H +) -c(OH -) ,因为pH =4.75 ,故c(H +) -c(OH -) >0 ,所以D 项不等式应为 “>” ,故错。 答案: AC 【练习5 】 将K 2 SO 4 、Al 2 (SO 4 ) 3 、KAl(SO 4 ) 2 三种盐混合溶于用H 2 SO 4 酸化的水中,测得c(SO 4 2 - )=0.105 mol·L -1 、 c(Al 3 + )=0.055 mol·L -1 ,溶液的pH=2.0,则c (K + )=? 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规律,可写出如下关系式: 3c(Al 3+ ) + c (K + ) + c (H + ) 酸 + c (H + ) 水 =c (OH - ) 水 + 2c (SO 4 2 - ),因为 c (H + ) 酸 =0.01mol·L -1 ,且c (H + ) 水 = c (OH - ) 水 代入数据有: 3×0.055mol·L -1 + c (K + )+ 0.01mol·L -1 = 2×0.105mol·L -1 ,解得: c (K + )= 0.035mol·L -1 答案: c (K + )= 0.035 mol·L -1
Ⅹ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一般是指
1、电荷守恒
溶液呈电中性,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电量相对。
例:NaHSO3溶液,
c(Na+)+c(H+)=c(OH-)+c(HSO3-)+2c(CO3 2-)
2、物料守恒
NaHCO3溶液,c(Na+)=c(HCO-)+c(CO3 2-)+c(H2CO3)
3、质子守恒
Na2CO3溶液
c(OH-)=c(H+)+c(HCO3-)+2c(H2CO3)
NaHCO3溶液
c(H+)=c(OH-)+c(CO3 2-)-c(H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