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内容包括哪些
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内容包括如下:
1.有效数字 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 气体 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 R 。体系标准压力。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 溶液浓度。溶解度。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
胶体。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胶体的分类。胶粒的基本结构。
4. 容量分析 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
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用 s、p、d 等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6.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 周期。1~18族。主族与副族。过渡元素。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s、p、d、ds、f 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对角线规则。
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属(类金属)。主、副族的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其主要形体。铂系元素的概念。
7. 分子结构 路易斯结构式。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共价键。键长、键角、键能。σ 键和 π 键。离域 π 键。共轭(离域)体系的一般性质。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规律。
对称性基础(限旋转和旋转轴、反映和镜面、反演和对称中心)。
8. 配合物 路易斯酸碱。配位键。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
螯合物及螯合效应。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定性说明)。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配合物的磁性和稳定性。
用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说明Ti(H2O)63+的颜色。软硬酸碱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软酸软碱和硬酸硬碱。
9.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氢键以及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能量及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10. 晶体结构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晶胞(定义、晶胞参数和原子坐标)及以晶胞为基础的计算。点阵(晶格)能。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
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金红石、二氧化硅、钙钛矿、钾、镁、铜等。
11. 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溶度积。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熵(混乱度)的初步概念及与自发反应方向的关系。
12. 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13. 电化学 氧化态。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式的书写与配平。原电池。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
电解与电镀。电化学腐蚀。常见化学电源。pH、络合剂、沉淀剂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的说明。
14. 元素化学 卤素、氧、硫、氮、磷、碳、硅、锡、铅、硼、铝。碱金属、碱土金属、稀有气体。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银、金、锌、汞、钼、钨。过渡元素氧化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两性。常见难溶物。
氢化物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性质。常见无机酸碱的基本性质。水溶液中的常见离子的颜色、化学性质、定性检出(不包括特殊试剂)和一般分离方法。制备单质的一般方法。
15.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烷、烯、炔、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酸、酯、胺、酰胺、硝基化合物以及磺酸的命名、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异构现象。加成反应。马可尼科夫规则。
取代反应。芳环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芳香烃侧链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碳链增长与缩短的基本反应。分子的手性及不对称碳原子的R、S构型判断。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通式和典型物质、基本性质、结构特征及结构表达式。
16. 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化学的初步知识(单体、主要合成反应、主要类别、基本性质、主要应用)。
B. 化学 关于原电池实验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锌失电子后经导线到达铜,在铜极附近的H+得电子产生氢气,在锌锰干电池中,锌失电子经外电路到达电池的正极,正极的二氧化锰得电子。在未使用时只有失电子的物质将电子转递给得电子物质才能发生反应,也就是说不失电子氧化还原反应就不能发生。
C. 原电池怎么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展开全部
因为原电池强行使某些反应物失电子
导致速率加快
例
在
Zn与稀硫酸
的反应中
若叫硫酸铜的话
Zn把铜
置换出
产生原电池
强迫锌失电子
导致反应加快
D. 急求初中化学创新实验,参加比赛的,要方案。
你不给分 没人回答滴~~~~~~~~~~
这个给你凑数 给分就给你发好的~~~~~~~~~~~~~~~
化学课外活动的二十二种形式
1.读科普书。教师事先选定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科普书,比如,化学史、化学家的故事、元素发现史、化学与军事、医药、工业、农业、环境、日常生活、化学科学发展动向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做好笔记,写下心得体会,相互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举办展览。由教师指定课外小组成员摆置好仪器、装置、试剂、标本、模型、挂图、用表,写好卡片,让全校学生参观。必要时,让课外小组成员或演示,或讲解。既培养了化学骨干,又使今后同学对整个实验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一般宜每学年举办一次。
3.调查访问。教师确定好调查内容,拟定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方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个别或分组带着任务在当地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回校交流。例如当地矿产资源、环境污染与保护、土壤的酸碱性、化肥农药的使用、三废的综合利用、化学工业的发展情况等都可以作为调查内容。
4.自制教具。组织发动学生就地取材、制作简易教具。例如用泥、塑料压膜和铁丝制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模型,利用墨水瓶等制洗气瓶、洗瓶、酒精灯。
5.改进实验。就课本和课外读物中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方法等提出改进方案,然后进行对照试验,认真分析比较,选出最优方案。
6.写小论文。教师拟定好小论文题目,让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自写小论文。
7.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化工厂、煤矿、油田等化工企业,使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参观后,写出参观见闻、体会、感想。
8.分组讨论。教师拟好题目,提出几种看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各舒已见,展开辨论,形成最终一致的看法。
9.举行竞赛。对教材中的知识或教材外的问题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进行竞赛,规模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一般宜每学期进行一次。
10.
团体接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代表队,每次每队一人,采用抢答或抽签形式回答问题。答题的方式可以口答,可以板演,可以进行实验操作。由评委(一般由老师若干人组成)打分。总分高者取胜,其余同学可以观看。例如各类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就可以进行接力。
11.专题讲座。对一些课本中讲得少而又应让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的问题,可组织小组同学共同查阅资料,共同加以整理,然后由一人或几人向全体同学做专题报告。
12.学生讲课。选一些综合性强、技巧性大的题目,由老师指导课外小组成员写好教案,然后给其它同学当“小老师”,讲给其它同学听。这样可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3.家庭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利用能找到的东西做验证性实验。例如用广泛pH试纸测定食盐、食醋、蔗糖、苏打等溶液的pH值。
14.办板报墙报。让小组成员2~3人一组,轮流负责,利用教室后边及校园内的黑板、墙报办板报、墙报,向全体师生介绍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报道课外小组的活动情况。
15.出小刊物。挑选一些善写能画的小组成员,组成编委会,自办化学小刊物,主要刊载学生自写的小论文、小制作及学习的经验体会。同时介绍一些重要的课本中没有的化学知识。
16.编演歌诀。指导学生将一些难记的化学知识编成顺口溜、快板、相声等,以增强记忆。适当时候,举行班级、年级或全校性的歌诀表演会,还可将歌诀装订成册,人手一份。
17.趣题征解。找一些思考性强、灵活性大的题目,在同学中征集解法,寻求一题多解,选出最优最好方法。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18.召开晚会。配合学校的重大活动或重大节日,指导课外小组成员搜集资料,自编、自演一些有趣、有味、有乐的节目,在全校公演。例如化学魔术、相声、快板、小品、游戏等。
19.有奖猜谜。将各方面的化学知识编成谜语,写在纸上,让学生猜、猜对者发给小小纪念品。
20.化学故事。寻找或自编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经过准备再讲给人家听。例如,各种化学史话、化学家的故事,科学幻想故事等。
21.制日用品。指导学生利用能找到的材料制取一些简单的日用化学品。例如用苯酚、氯仿、废尼龙制尼龙胶,自制漂白粉、肥皂、雪花膏等。
22.寻代用品。发动学生从废料中寻找化学实验室代用品,例如:从废电池中取石墨棒、锌皮、MnO,在田野里寻找石灰石等。
E.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
原电池家庭实验
F. 电解质溶液实验;原电池原理实验
原电池原理实验
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两块相连的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可组成原电池,如铁、铜与稀硫酸就可形成原电池。
实验目的
理解原电池原理。
实验用品
试管、烧杯、滴管、镊子、药匙、导线(带夹子)、灵敏电流计。
实验步骤
1.用导线将灵敏电流计的两端分别与纯净的锌片和铜片相连接。将锌片与铜片接触,观察锌片与铜片接触时是否有电流通过?为什么?
2.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再平行地插入一块铜片,观察铜片上有没有气泡产生?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铜片上有没有气泡产生?
3.用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计的两端后,再与溶液中的锌片和铜片相连接,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导线中有无电流通过?
问题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应怎样装配原电池。如果用铁片代替锌片做原电池原理的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如果用导线与一个电流计连接,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G. 根据化学式设计原电池技巧
负:Fe
正:C/Pt
溶液:FeCl3 (三价铁盐溶液都可以)
首先要知道原电池中,(-) 发生氧化反应.(+)发生还原反应
在方程式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一般放在(-)
反应物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一般为电解质.
(+)一般放石墨棒/金属Pt就可以了.
H. 如果想提高化学原电池的电动势的话要怎么做才行
采用标准电极电位相差大的金属及其盐溶液配成原电池两极。如将铜锌电池改为银锌电池。还可以采用串联叠加法,如普通手机使用的锂电池是3.7V,而笔记本用锂离子电池组是10.5V 。
I. 化学原电池实验设计和判断两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
负极:CU-2e-=CU2+正极 2Fe3+ + 2e-=2F将金属A放在金属B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金属B如果能说明A活泼,不能反之回答完毕,不懂可以追问。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