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化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15 19:29:04

⑴ 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根据时代的和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课堂;创新能力;创新兴趣;观察力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全面实施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它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要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利用化学作为实验学科的特点,从各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有着强烈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的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生的的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如巧设悬念、诱导探索、研讨释疑等多种方式。
悬念是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时,首先展示做喷泉实验所需的药品、简单仪器,再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及美感的同时,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真实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强制性”教学活动变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既享受到了学习到知识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这是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初中化学的第六章《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也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 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研讨释疑,则是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出答案:不能。然后诱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一实验熄灭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喜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一切科学实验、一切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而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则是引导学生观察成功的重要条件。有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直接影响到观察的选择性和效果。例如在做集色、态、声、光等于一体的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时,如果学生不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作充分的准备,就会看热闹,只顾观察烧杯中溶液变红的现象而忽略其它现象,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如果教师明确指出观察的目的和重点,学生的观察就不会只此于好奇、兴趣,不会顾此失彼,而收到良好的观察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观察品质。
三、巧设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最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态。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巧妙地设计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进行葡萄糖这一内容教学时,对于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分析,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述而掌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机械的接受,死记硬背。如果设计成多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对比、推导从而能得出结论,效果将不一样。
先是让学生自己制取新制的氢氧化铜,将它分成三份,取其中二份分别与乙醇和甘油反应,学生发现甘油能和氢氧化铜反应变成绛蓝色,而乙醇没有现象发生,则说明乙醇不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这时教师设疑:乙醇和甘油与氢氧化铜能产生本质区别的原因在哪里?然后让学生分析乙醇和甘油的分子结构,就能很快的找到甘油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原因:甘油含有多个羟基而乙醇只有一个羟基。这时取另一份氢氧化铜与葡萄糖溶液反应,也能观察到会变成绛蓝色,则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再对该溶液加热又能观察到有红色沉淀产生,则又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这时再给出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且为链状结构,让学生自己推导结构简式。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推导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有个别学生推出的结构简式中含有两个醛基,教师不是直接否定,而是提醒学生看是否和分子式相符,这样学生自己能及时的改正。通过巧妙的设计实验,进一步巩固了结构决定物质性质这一化学原理,同时又让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验现象来推断物质结构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学习乙 炔 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 炔 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 炔 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又如在讲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由于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必须要有尾气吸收装置,教材上有尾气吸收装置,但还比较复杂,这时提出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并探索、设计出既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又不能污染环境实验方案。有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不用导气管,直接在试管口处放置一团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引导学生分析该装置简单但对一氧化氮的吸收不行。有同学从有关习题中得到启示提出:在试管中上扎一气球,用来收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该办法简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主要是气球在试管口上难于扎稳,有漏气现象发生;同时一般的气球都有颜色不透明不便于二氧化氮气体颜色的观察。这时提示学生采用原理和上基本相同,但又不漏气且又便于观察二氧化氮气体颜色的装置。经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学生会提出用盛装纯净水塑料可代替,先将适量的小铜片放入瓶中,将塑料瓶挤扁,然后用较长的胶头滴管将硝酸滴入瓶中,再立即将瓶盖盖紧。由于盛纯净水的塑料一般为无色透明,使用该装置既简单对便于观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又实惠。通过这样的训练,鼓励了学生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 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总之,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把创新教育与化学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
[1]胡厚福,成功. 教育理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2]徐土根,王华彤,陈燕.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4(1~2).
[3]翟远杰.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5(3).
[4]左丽萍.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
[5]冯克诚.中学成功教学法体系[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6]任静.在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
Abstract: This paper raise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cation.
Key words: chemistry classroom; innovative ability; innovative interest; observing ability ;

⑵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是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行,端正观察态度。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粗枝大叶不行,粗枝大叶往往会丧失新发现的良机。
第二,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程序,学生全面系统且有主次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
第三,注重课堂实验的观察。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较多,让学生注重课堂实验的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渠道。
第四,开阔视野,扩大观察范围。仅观察课堂实验是很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工农业生产中、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五,写好观察记录。写观察记录一定要实事求是,准确地记录实验条件、过程和现象,尤其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记录,准确地描述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后面的研讨提供第一手的可靠资料。
只有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可能随时捕捉到“奇异现象”,进行认真分析研讨,就可能有新发现、新突破,创出新成果。
二、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之本
实验是创新之本。化学家的发明成果大多都出自实验室,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平时观察到的新东西,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平时发现的奇异化学现象,要研讨要探索,就要动手做实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
在初中阶段,首先要注重验证性实验。初中化学教材中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借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上探索性实验不多,在教学中也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做探索性实验的关键问题是实验设计。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对于难度大、探索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设计。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实验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注重生产生活实际,开发创新之源

实际生产生活是创新之源,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厂矿,考察实际生活,探索分析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效果极佳。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课外实验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开发智力,丰富课外生活,激发学生研讨化学的浓厚兴趣。可用如下形式进行课外化学实验活动:一是组织实验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愿组织起来,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撰写小论文,编辑实验资料等。二是开展化学游戏,寓实验于娱乐之中。应定期举办化学晚会,开展化学游艺活动,通过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统一来适合初三学生的特点,以提高实验技巧,培养创新精神。
四、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突出创新之核心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平时在书本发现的新问题,在实验中发现的特殊现象,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新东西,都要经过大脑加工、思维、去伪存真,找出本质性的东西,才可能有所创新。要创新就必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是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其有:①激发兴趣、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进行探索,揭示矛盾;②重视研讨学法,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③培养解决问题和判断、推理的能力;④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善于找出问题的本质;⑤引导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不盲目地迷信书本和前人,敢于设想,善于设想,发表创见。
第二,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领悟能力,能迅速地深刻地抓住事物或现象的本质。
第三,课堂教学要精讲精练,多采用讨论形式的学习方法,选题可多选一些综合性的习题、一题多解的习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探求解题方法,开拓学生创造性思路,诱发求异创新。
第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学生的爱好、兴趣、特殊才能和特长。
第五,时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考查的有,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新颖性、创见性、深刻性、分析和综合能力、鉴别及评价判断能力等。

⑶ 如何让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具有创新意识的化学教师才会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素质教育与学生成绩不相矛盾,只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成绩不但不会滑坡,而且其他方面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我在这些年的化学教学中克服了以上那些阻力,并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尝试: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一个成功的、深受学生喜欢的化学教师,在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造诣、音乐、体育、绘画、书法、艺术等方面都应该有相当的品味,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时时展示教学魅力,使学生敬而受之,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充满民主的探讨气氛,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特色、教学魅力是对教师全面素质的检验,如,更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良好的心里素质以及对化学实践的组织指导能力。
2 正确理解素质教育
化学教师如何在突出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学中驾驭考试呢?一方面,考试所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自学、思维等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于观察能力、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及德行、体质等难以通过考试检测,学校教师不要认为只要抓住了“对付考试”就抓住了一切,因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不单纯是看升学率,同样,学校评价教师也不再以升学率为唯一尺度。经验表明:化学教师除了上好课外,也应与学生沟通情感,关心他们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等诸方面的进步,即素质教育抓好了,考试成绩也一定能够上去的。
3 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它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动力,对于初三学生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有好奇心,但必须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而最有效的方法有两个。①利用实验。如,在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剂,在加盐酸,出现颜色变化:无色——红色——无色。学生对此特别敏感,会提出许多问题,则先让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再告之:学习化学能解决此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利用侦破故事,设计案例,把知识融化其中。如,教学白磷自然性质后,教师可讲道:“有一棉花厂仓库,半夜三更起火,虽然竭力抢救,火扑灭了,但损失很大。事后,调查起火原因,发现门窗未被撬动过,只有管理员有钥匙,而无作案时间。另外在现场找到一个针盒,针盒下面有一个小洞,把针盒拿去化验,发现上面有残存的P2O5。”此时学生互动讨论得出:磷燃烧。同时教师又提出:A、是白磷还是红磷?B、如何引起火灾的?C、针盒上的小洞起什么作用?这样有利于把化学知识贯穿其中,开拓思维想象力,培养科学素质,收到了良好效果。
4 化学教学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
首先,要重视实验教学。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平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已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通过“打开试剂和瓶盖要倒放”的动作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养成“揭开茶杯(或电饭煲锅盖等)要倒放”——以防止污染的习惯。还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
其次要重视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突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如,组织和指导学生办化学小报、化学墙报、化学魔术表演、自制仪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实验、举办化学讲座、化学竞赛、搞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实验活动等活动。不久前,我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酒厂、石灰厂,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让师生还体验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时,同样还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也充分体现了工人们的智慧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伟大创业精神。这必将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达到课堂上难于获得的效果。
另外,要重视练习与学法指导。现在,谁都知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很重要,应如何培养呢?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值得重视:一是指导阅读;二是指导练习。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特别建议: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初中化学新教材图文并茂,思考性、可读性强,且正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兴趣。教师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字说明、图像图画、数据等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指导练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题,使学生免受题海之苦。这里若将习题分为两类的话,一类则是为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新学知识,使新学内容与原有知识同化后,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即所谓“形成性练习题”。另一类则是提高题,即对某一知识点从各个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进行揭示,使解题时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需要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使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创造性等各种品质得到有效的锻炼。另一方面是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化学具有实用性,教学中要努力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开阔他们的视野,巩固和深化课内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如,教学“空气和水资源”时,指导学生去调查了解本地空气和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意识。又如,教学“燃烧条件”时,引导学生明白在家里发生煤气泄露时怎样处理,以及怎样除去家里水壶中的水垢……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只有去探索与思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⑷ 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一、利用化学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科学态度。
通过化学史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是真正能贯彻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创新教育,是一种内在的创新培养。化学史有很多创新的教育因素,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一定能使科学家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相碰撞,擦出理想的火花。

⑸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
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而创新思维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老师在教学中如何给学生营造愉悦的氛围,创设多种情境,这是我们经常讨论的问题。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学生的注意力越容易被吸引,思维就越敏锐,探索的愿望就越强烈。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和策略的推动力。而化学的学科教学又有其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以精彩的实验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的情趣高涨,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
例如:在初中序言课上,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一杯蒸馏水、一杯自来水,让学生观察能否分辨出上述两杯水。给学生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以揭开了化学神秘的面纱。然后,分别给两只烧杯中倒入少量的肥皂水,振荡,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一只烧杯中产生大量泡沫,另一只烧杯中有少量浮渣。在同学们惊讶的同时做完课本中几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镁带燃烧前后,色、态的改变,燃烧的过程发出耀眼的白光,铜绿受热由绿色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了晶莹的液滴,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牛奶一样乳白色等实验现象,这些实验现象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为创造新活动营造了积极的氛围。
在讲《分子和原子》这节内容时,演示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缩小的实验,并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都缩小呢?有没有增大的呢? 这个问题的提出,我就感觉到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于是,我高度的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虽然他提出这个问题不利于分子有空隙的解释,但不能制止学生提出看起来不相关的问题,因为这样就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保护活跃

⑹ 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转变观念,营造课堂氛围。
2、推陈出新,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3、突出学科特点 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
4、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5、多方引导,培养全面的创新能力。

阅读全文

与化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