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实验室常见化学试剂,对身体各器官的影响,以及防护措施,谢谢,给好评。不知道的请勿打扰
丙酮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刺激性芳香气味,极易挥发,易燃。能与水、
乙醇、
N,N-
二甲基甲酰胺、
氯仿、
乙醚及大多数油类混溶。
相对密度
(d25)0.7845
、
熔点
-94.7
℃、沸点
56.05
℃。
吸入少量刺激鼻、候、眼,大量致头晕、醉感、倦
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液体丙酮对皮肤有刺激性
作用,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应佩带合适的
呼吸器,丁基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甲醇
一种略有酒精气味的无色、
透明、
高度挥发、
易燃液体。
对分子量
32.04
,
相对密度
0.792(20/4
℃
)
,熔点
-97.8
℃,沸点
64.5
℃,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爆
炸下限
6%-36.5%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
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
皮肤有严重侵蚀作用
。
二甲基亚砜
(
DMSO
)
,
无色粘稠液体,重要的极性非质子溶剂。能与水、乙醇、
丙酮、乙醛、吡啶、乙酸乙酯、苯二甲酸二丁酯、二恶烷和芳烃化合物等任意互
溶,不溶于乙炔以外的脂肪烃类化合物
。二甲基亚砜具有
极易渗透皮肤的特殊
性质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
能够灼伤
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
,
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
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
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
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
因其
毒性不为人所知,
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
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
代入肌肤。二甲亚砜有吸水性,用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
DMSO
存在一定的毒性
作用,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
1%-5%
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
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
.
二苯甲酮
白色片状结晶,有微玫瑰香味。避光贮存
。熔点
47-49
℃、沸点
306
℃,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醚和氯仿。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
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切勿倒入下水道;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戴适
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均苯四甲酸酐
(PMDA
)白色或微黄色块状和粉状固体结晶,熔点
286
℃、沸点
397-400
℃、密度:
1.680
,用途用于制造聚酰亚胺树脂
。在室温下溶于二甲基
甲酰胺(
DMF
)
、二甲基亚砜,
γ
-
丁内酯、
N-
甲基吡咯烷酮、丙酮、甲基乙基甲
酮、甲基异丁基甲酮、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乙醚、正己烷、苯。暴露在湿空
气中水解变成均苯四甲酸
,
水中分解。
对皮肤、
呼吸道及粘膜有刺激性作用,
操
作时佩戴适当的面具、手套及防护镜。
4,4'-
二氨基二苯醚
简称
DDA
,
ODA
,分子量
200.24
。白色或浅黄色结晶,
无味。熔点
189
~
191
℃。闪点
218
℃。易溶于盐酸,不溶于甲苯。
有毒,对动物
怀疑有致癌性。能损害神经系统
,使血形成变性血红蛋白,并有溶血作用。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白色或乳白色粉末或颗粒
,溶解性溶于水、乙
醇和氯仿,不溶于乙醚,
PVP
按其平均分子量大小分为四级,习惯上常以
K
值表
示,不同的
K
值分别代表相应的
PVP
平均分子量范围。
K
值实际上是与
PVP
水溶
液的相对粘度有关的特征值,
而粘度又是与高聚物分子量有关的物理量,
因此可
以用
K
值来表征
PVP
的平均分子量。通常
K
值越大,其粘度越大,粘接性越强。
VP
作为一种合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胶体保护作用、成膜性、粘结性、吸湿性、增溶或凝聚作用,但其最具特色,因
而受到人们重视的是其优异的溶解性能及生理相容性。在合成高分子中像
PVP
这样既溶于水,
又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毒性很低、
生理相溶性好
的并不多见
。
乙酸酐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乙酸气味
。有吸湿性。折光率极高。溶于氯
仿和乙醚
,
缓慢地溶于水形成乙酸。与乙醇作用形成乙酸乙酯。相对密度
1.080
。
熔点
-73
℃。沸点
139
℃。折光率
1.3904
。
低毒。易燃。有腐蚀性。勿接触皮肤或
眼睛,以防引起损伤。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激
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乙酸乙酯
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易挥发。对空气敏感。能吸水分,水
分能使其缓慢分解而呈酸性反应。能与氯仿、乙醇、丙酮和乙醚混溶,溶于水
(10%ml/ml)
。能溶解某些金属盐类(如氯化锂、氯化钴、氯化锌、氯化铁等)
。
相对密度
0.902
。
熔点
-83
℃。
沸点
77
℃。
易燃。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
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
,
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
乙二胺
无色透明黏稠液体。有氨的气味。熔点
8.5
℃。沸点
116.5
℃。密度
0.898g/cm3(25
℃
)
。易溶于水、醇,微溶于醚、苯。能随水蒸气挥发,在空气中
发烟。呈碱性
。
二乙胺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液体误溅眼内致严重灼
伤、角膜水肿;污染皮肤致水疱、坏死。
接触该品蒸气,可发生呼吸道刺激;
个别接触者有过敏性哮喘及全身不适,
如持续性头痛。
对眼有刺激性。
可因原发
刺激及致敏作用,引起皮肤损害。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
爆炸的危险。与硫酸、硝酸、盐酸等强酸发生剧烈反应。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戴橡皮手套。
正己烷
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性液体。熔点
-95.3
℃、沸点
68.74
℃、密度
0.692
g/mL
。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乙醇混溶,溶于丙酮,
与甲醇不互溶。
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
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
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皮肤污染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饭前要注意洗
手。戴玻璃纤维手套、防苯耐油手套。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均三甲苯酰氯
,
又称
1,3,5-
三乙酰氯苯。常温下是浅黄色固体粉末,有刺激
性。
熔点
34.5-36
℃,
沸点
180
℃、
密度:
2.32-3
。
遇水即分解,
生成相应的羧酸。
实验室使用应佩戴防护目镜,
化学防护手套,
防护服,
以及呼吸器或者棉芯口罩。
避免样品与水以及还原性物质接触。避免样品与皮肤接触,避免口鼻吸入。
邻苯二胺
(
OPD
)
无色单斜晶体,熔点
102~104
℃,沸点
252~258
℃,相对密度
(水
=1
)
:
1.03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
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对水是极其危害的,对鱼类有毒性,切勿让产品
进入水体。
禁配物强酸、强氧化剂、酸酐、酰基氯。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
照。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戴化学安
全防护眼镜。戴橡皮手套。
间苯二胺
白色针状结晶,熔点
65
℃,沸点
287
℃,
135-140
℃
(0.065kPa)
。
相对密度
1.139
。溶于乙醇、水、氯仿、丙酮、二甲基酰胺,微溶于醚、四氯化
碳,难溶于苯、甲苯、丁醇。在空气中不稳定,易变成淡红色。
因挥发性很小,
不易吸入中毒。
口服则毒作用剧烈,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使组织缺氧,出现
紫绀。
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对苯二胺
白色至淡紫红色晶体,
暴露在空气中变紫红色或深褐色。
密度
1.205
(
20
℃)
,熔点
140
℃,沸点
267
℃。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
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不易因吸入而中
毒
。
N,N-
二甲基甲酰胺
(
DMF
)
分子式
HCON
(
CH3
)
,无色高沸点臭氨味液体。
熔点-
60.5
℃,沸点
149
~
156
℃,相对密度
0.9487
(
20/4
℃)
。能与水、乙醇、
乙醚、醛、酮、酯、卤代烃和芳烃等混溶。在空气中加热至
350
℃以上时即分解,
生成一氧化碳和二甲胺。
N
,
N-
二甲基甲酰胺是很好的非质子极性溶剂,能溶解
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许多离子型反应在
N
,
N-
二甲基甲酰胺中要比在一般的
质子溶剂中更易进行
。
DMF
蒸气可引起眼、上呼吸道轻、中度刺激症状。污染
皮肤可致轻、重不等的灼伤,皮肤起皱,肤色发白,伴有灼痛感,严重者可使皮
肤胀肿,剧烈灼痛。污染眼引起灼痛、流泪、结膜充血;
严重者可引起角膜坏
死。必须佩带反防护面具,手套及眼镜。
N,N-
二甲基乙酰胺
(
DMAc
)
无
色透明液体,可燃。沸点
166
℃,相对密度
0.9366
,
能与水、
醇、
醚、
酯、
苯、
三氯甲烷和芳香化合物等有机溶剂任意混合。
对身体几乎无害。
B. 危险化学药品有哪些
问题一: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哪些? 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指具有订炸性、易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化学物品。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苯、液化气、汽油、甲醛、氨水、二氧化硫、硫化氢、农药、液氯等。
问题二:危险化学品包括哪些 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化学物品。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苯、液化气、汽油、甲醛、氨水、二氧化硫、硫化氢、农药、液氯等。
问题三:危险化学品有哪些常用的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按我国目前已公布的法规、标准,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即: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2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3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61℃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六类:毒害品。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这类物质按化学性质分为3项。 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硫氢化钙等。 第3项:其它腐蚀品,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
问题四:危险化学品有什么性质 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应急要点
●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 *** 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 *** 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严禁携带危险化学品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问题五: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主要包括哪三类 其特征是:
(1) 具有爆炸性、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
(2) 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和回收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
(3) 需要特别防护的。
一般认为,只要同时满足了以上三个特征,即为危险品。
问题六: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有哪几种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按我国目前已公布的法规、标准,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即: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2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3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61℃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六类:毒害品。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这类物质按化学性质分为3项。 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硫氢化钙等。 第3项:其它腐蚀品,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
问题七:危险化学品包括什么???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按中国目前已公布的法规、标准,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即: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2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3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氢气、乙烷、乙烯、丙烯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氩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氢、氯化氢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乙酸甲酯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
C. 剧毒类化学试剂有哪些存放要求
通常要存放在专用储存室或保险柜里,实行“双人、双锁、双台帐”的管理制度。
D. 有没有一种化学试剂或药剂,老鼠闻到后就不想靠近
0.005%溴鼠灵毒饵、0.01%溴敌隆蜡块毒饵和0.5%溴敌隆毒液都可以灭鼠,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对种子产生毒害作用了,我认为你的想法应该是不得行的。一般的灭鼠剂都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对种子肯定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