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影响化学毒物生物转运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化学毒物生物转运的因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21 16:25:54

㈠ 简述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过程

1、重金属类,当人体不小心进入人体(主要是从口入),一部分会随便便或尿尿排出,另一部分进入人体它们将很难被排除.首先会进入人体的内液,进而一部分进入人体细胞,一部分参加人体血液循环.进入细胞的重金属,会影响细胞分裂使DNA的复制及基因的表达,使细胞产生变异,很可能发生癌变,而成为异己细胞,进而被免疫细胞消灭,但由于其无法排出体外,因此产生恶性循环.进入血液的部分,会影响红细胞的运氧能力,而且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
2、无机物类.轻毒类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与重金属类似,但对人体伤害与其用量有关,如硫化氢,二氧化硫(吸入过多会致死).剧毒类,氰化钾,几十秒钟就会致死.
3、有机物类.如苯、甲醛、苯并芘都是强烈致癌化学物质.通过自有扩撒进入人体细胞,这些物质很难被人体氧化,因此造成的伤害也是持续的.

㈡ 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机制有哪些

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机制有哪些

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机制有:
一、直接损伤作用
如强酸或强碱可直接造成细胞和面板粘膜的结构破坏,产生损伤作用。
二、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与立体选择性作用
受体是组织的大分子成分,它与配体相互作用,产生特征性生物学效应。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通常有立体特异性,化学结构的微小变化就可急剧减少甚至消除毒物的生物效应。但在毒理学反应中不能过分强调立体选择性的意义。因为活性差别不仅可延伸到结构的不同毒物和几何异构体,还决定于是否具有手性结构特点的毒物。研究表明,许多毒物的有害作用是直接与干扰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能力有关。最突出的例子是失能性毒剂,如毕兹就是阻断了乙酰胆碱与胆碱能受体的结合而产生失能作用。
三、干扰易兴奋细胞膜的功能
易兴奋细胞膜的维持和稳定是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毒物可以多种方式干扰易兴奋细胞膜的功能,例如,有些海产品毒素和蛤蚌毒素均可通过阻断易兴奋细胞膜上钠通道而产生麻痹效应。

四、干扰细胞能量的产生
许多毒物所产生的有害作用,是通过干扰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作用以影响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例如,铁在血红蛋白中的化学性氧化作用,由于亚硝酸盐形成了高铁血红蛋白而不能有效地与氧结合。毒物引起ATP耗竭有许多不同的途径,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 扰可能是最常见的原因。另一类是抑制呼吸链的递氢或电子传递的药物。如全身性毒剂氰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它们可分别抑制呼吸链中的不同环节,从而使细胞耗氧量降低,因而作用物氧化受阻,偶联磷酸化也无法进行,ATP生成随之减少。
另一种机理是ATP的过度利用和抵偿,如乙基硫氨酸的肝毒性即与此有关。细胞内ATP 的缺乏将危及甚至终止细胞主动转运过程,细胞的特定隔室里的离子浓度如Na+、K+ 、Ca2+浓度将发生改变,各种生物合成过程如蛋白质合成将减少,肝细胞不能有效地形成胆汁。
五、与生物大分子结合
毒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可逆的,一种是不可逆的。如底物与酶的作用是可逆的,共价结合形成的加成物是不可逆的。
(一) 与蛋白质结合
蛋白质分子中有许多功能基因可与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共价结合,除了各种氨基酸分子 *** 同存在的氨基和羟基外,还包括丝氨酸和苏氨酸所特有的羟基、半胱氨酸的巯基等。这些活性基团常常是酶的催化部位或对维持蛋白质构型起重要作用,因而与这些功能基团共价结合最终会抑制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出现组织细胞毒性与坏死,诱发各种免疫反应和肿瘤的形成,还可出现血红蛋白的自杀毁灭和酶的抑制。另外,有些毒物与组织蛋白中的氨基、巯基、羟基等功能基团结合发生酰化反应,从而影响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如光气中毒。
(二) 与核酸结合
毒物母体直接与核酸进行共价结合反应较少见,绝大多数是由毒物的活性代谢产物与核酸碱基进行共价结合,使碱基受损,基因突变、畸变和癌变等。
DNA加成物的形成可引起细胞毒性、诱变作用、改变蛋白质- DNA相互作用和肿瘤的启动等。如芳香胺可引起碱基置换型改变,活化ras癌基因。许多作者研究了DNA加成物与致癌性的因果及数量关系发现:1、多环芳烃类和烷化剂的加成物形成能力与整体致癌作用存在着相关;2、加成物形成与体外细胞转化及肿瘤诱导呈正相关;3、敏感动物种系与耐受动物种系相比,靶组织中加成物水平较高。例如,糜烂性毒剂硫芥等可与DNA结合发生烃化作用而引起中毒。
(三) 与脂质结合
这方面研究较少。脂质最易产生共价结合的部分是:磷脂酰丝氨酸、胆碱与乙醇胺。如,氟烷与乙烯叉二氯的活性代谢物可与细胞膜乙醇胺共价结合,从而影响膜功能。

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知识点——一般毒性作用
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的剂量、一定的接触时间和一定的接触方式下对试验动物产生综合毒效应的能力称为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或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化学毒物的时间长短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可划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1.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其试验目的是求出化学物对试验动物的致死剂量(一般以LD50表示)以及其他毒性引数,了解急性毒性作用强度。急性试验动物最好选用两种种属的动物包括齧齿类和非齧齿类进行,实际工作中多选用大、小鼠,雌雄各半,通常选择初成年动物,LD50的测定一般要求计算试验动物接触受试物后14天内的总死亡数。
2.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1)亚慢性毒性是指人或试验动物连续接触较长时间、较大剂量的化学毒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其试验目的是获取亚慢性毒性的引数如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最大耐受剂量,估测阈剂量,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设计提供依据。
(2)慢性毒性:是指人或试验动物长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其试验目的是确定长期接触化学毒物造成机体损害的最小有作用剂量或阈剂量和对机体无害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阐明化学毒物慢性毒作用性质、靶器官和中毒机制,为制定化学物质的人类接触安全 *** 标准如最高容许浓度和每日容许摄入量以及进行危险性评估提供毒理学依据。
(3)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最好选用两种种属的动物包括齧齿类和非齧齿类进行,雌雄各半,动物年龄一般为初断乳的动物。
(4)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性指标(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即动物每摄入100g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中毒症状;脏器系数;血液指标;生化指标)、病理学检查和特异指标(反应受试物的中毒特征)。

外来化学物质是从哪些方面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

有麻痹神经的,像神经毒气
有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缺氧窒息的,比如CO、NO、NO2
有重金属元素与体内的蛋白质反应导致蛋白质变性产生毒素的
有直接腐蚀机体,导致内出血。
有放射性元素导致体内蛋白质变性或器官受损伤
方面很多的,这只是部分

化学物质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称为化学物质的啊,化学物质的性质有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比较基本的应该就是氧化性和还原性了吧,不过考虑的角度不一样,答案当然也不一样啊~

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 释出时间:2009-2-6 11:43:35 药物作用的机制有以下5 种: 1、特异性受体:许多药物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2、抑制酶的活性:有些药物通过抑制某种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等。 3、影响代谢过程:多种药物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过程而发挥作用,如磺胺药、胰岛素、抗生素、噻嗪类利尿药及丙磺舒等。 4、通过理化特性:有些药物通过其理化特性而发挥作用,如挥发性 *** 、渗透性利尿药和泻药等。 5、通过化学反应:有些药物通过直接的化学反应而发挥作用,如络合剂及制酸药等。

化学物质的性质变化有哪些,?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化学物质的基本物性资料有哪些

化学名称、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折光率,有的物质还有闪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燃烧热等等

肝素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 治疗己形成的深静脉血栓 预防血液透析时体外回圈中的血栓形成 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梗

您好,答题不易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有哪些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助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于其它物质。

㈢ 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哪些

化学品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剧毒,等等特点。
避免高温、明火、压力过大、碰撞、容器破损,避免与某些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接触,等等吧。我也就能想到这些了,毕竟不是学这个专业的。

㈣ 何谓生物转化的作用有什么反应类型有哪些因素影响

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酶催化的代谢转化。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容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化学毒物的代谢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肝脏是生物转化作用的主要器官,在肝细胞微粒体、胞液、线粒体等部位均存在有关生物转化的酶类。

其它组织如肾、胃肠道、肺、皮肤及胎盘等也可进行一定的生物转化,但以肝脏最为重要,其生物转化功能最强。肝脏内的生物转化反应主要可分为氧化(oxidation)、还原(rection)、水解(hydrolysis)与结合(conjugation)等四种反应类型,详细可见医学生化教材。

生物转化作用受年龄、性别、肝脏疾病及药物等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至于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自然就是体内的代谢排毒,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4)影响化学毒物生物转运的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如下:

生物转化作用受年龄、性别、肝脏疾病及药物等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新生儿生物转化酶发育不全,对药物及毒物的转化能力不足,易发生药物及毒素中毒等。老年人因器官退化,对氨基比林、保泰松等的药物转化能力降低,用药后药效较强,副作用较大。

此外,某些药物或毒物可诱导转化酶的合成,使肝脏的生物转化能力增强,称为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例如,长期服用苯巴比妥,可诱导肝微粒体加单氧酶系的合成,从而使机体对苯巴比妥类催眠药产生耐药性。

同时,由于加单氧酶特异性较差,可利用诱导作用增强药物代谢和解毒,如用苯巴比妥治疗地高辛中毒。苯巴比妥还可诱导肝微粒体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合成,故临床上用来治疗新生儿黄疸。

另一方面由于多种物质在体内转化代谢常由同一酶系催化,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可出现竞争同一酶系而相互抑制其生物转化作用。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如保泰松可抑制双香豆素的代谢,同时服用时双香豆素的抗凝作用加强,易发生出血现象。

㈤ 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化学因素: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不纯物含量、接毒途径及溶媒

环境因素:气温、气湿、气压、季节和昼夜节律

机体因素:物种间差异、个体间差异

化合物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 作用、拮抗作用

㈥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抱括那些步骤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和生物转化 内容概要 第一节 生物膜与生物转运 第二节 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第三节 毒物动力学 第四节 毒物的生物转化 第一节 生物膜与生物转运 生物转运: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 Absorption (吸收) ↓ Distribution(分布) ↓ Metabolism(新陈代谢) ↓ Excretion(排泄) 1、影响生物转运的因素: 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结构、分子量的大小、脂/水分配系数的大小、带电性、与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等。 2、简单扩散的相关内容: (1)定义:化学毒物从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的一侧经脂质双分子层进行扩散性转运。 (2)特点:不需要膜蛋白的帮助,也不消耗ATP(三磷酸腺苷),只靠膜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通过扩散发生的物质转运。 (3)影响简单扩散的因素: ①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 ②化学毒物必须有脂溶性 ③化学毒物必须是非电离状态 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3、易化扩散: (1)定义:又称载体扩散,其机制可能是膜蛋白上载体特异地与某种化学物结合后,其分子内部发生构型变化而形成适合该物质透过的通道而进入细胞。 (2)只能按顺浓度方向转运,不需消耗能量。 4、滤过:是水溶液物质随同水分子经生物膜的孔状结构而透过生物膜的过程。 甘油较难通过,葡萄糖几乎不能通过。 5、主动转运: (1)定义:指物质不依赖膜两侧浓度差的转运,可以由生物膜的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形成物质在特殊部位的高浓度聚积,因而,又称为逆浓度梯度转运或上山转运(up-hill transport)。 如一些药物和关键离子(如钠、钾、钙离子)依赖机体特有的载体转运系统(酶或离子泵)消耗能量进行主动转运。 5、主动转运

㈦ 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毒物导致机体中毒是有条件的,而中毒的程度与特点取决于诸多因素。(1)毒物本身的特性1、化学结构 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毒物在体内可能参与和干扰的生理生化过程,因而对决定毒物的毒性大小和毒性作用特点有很大影响。如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卤族元素取代,其毒性增强,取代的越多,毒性也就越大。无机化合物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其毒性也增强。2、物理特性 毒物的溶解度、分散度、挥发度等物理特性与毒物的毒性有密切的关系。如氧化铅化物毒性大。乙二醇、氟乙酰胺毒性大但不易挥发,不易以呼吸道及皮肤吸入,但会经消化道进入机体,可迅速引起中毒。(2)毒物的浓度、剂量与接触时间毒物的毒秘书长性作用与其剂量密切相关,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时间长,则进入体内的剂量大,发生中毒的机率高。因此。,降低生产环境中毒物浓度,缩短接触时间,减少毒物进入体内的剂量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3)毒物的联合作用生产环境中常有同时存在多种毒物,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对机体的相互作用称为联合作用。应用国家标准对生产环境进行卫生学评价时,必须考虑毒物的机加及相乘作用。此外,还应注意到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如酒精可增加苯胺、硝基苯的毒性作用。(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与毒物的联合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毒物的毒性作用比在常温条件下大,如高温环境可增强氯酚的毒害作用,亦可增加皮肤对硫磷的吸收。紫外线、噪声和振动可增加某些毒物的毒害作用。体力劳动强度大时,机体的呼吸、循环加快,可加速毒物的吸收;重体力劳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使机体对导致缺氧的毒物更为敏感。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的个体可出现迥然不同的反应。造成这种差别的因素很多,如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生理变化、营养和免疫状况等。肝、肾病患者,由于其解毒、排泄功能受损,易发生中毒;未成年人,由于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及功能不够成熟,对某些毒物的敏感性可能增高;在怀孕期,铅、汞等毒物可由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或导致流产、早产;免疫功能降低或营养不良,对某些毒物的抵抗能力减低等。

㈧ 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毒性是指物质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应与毒效应,改变条件可以影响毒效应但不影响毒性

㈨ 食品毒理学 生物转运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转运的概念

外来化合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统称为生物转运。

二、生物转运机理

外来化合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主要通过下列机理:

一简单扩散外来化合物在体内的扩散是依其浓度梯度差决定物质的扩散方向,即由生物膜的分子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的一侧扩散,当两侧达到动态平衡时,扩散即中止。简单扩散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外来化合物与膜不发生化学反应,生物膜不具有主动性,只相当于物理过程,故称为简单扩散。简单扩散是外来化合物在体内生物转运的主要机理。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外来化合物通过简单扩散进行生物转运。除生物膜两则浓度梯度差可以影响简单扩散外,还有其他因素亦可对简单扩散过程发生影响。

1、外来化合物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可以脂水分配系数来表示,即外来化合物在脂相中的浓度与在水相中浓度的比值(脂相中的浓度/水相中的浓度)。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容易透过生物膜而进行扩散。但外来化合物在生物转运过程中,除经过脂相外,还要通过水相,因为生物膜的构造包括脂相和水相,所以一种外来化合物如在水中溶解度过低,即使脂水分配系数很大,也不容易透过生物膜进行扩散,只有既易溶于脂肪又易溶于水的外来化合物,才最容易透过生物膜进行扩散。

2、外来化合物的电离或离解状态。呈离子状态的外来化合物不易通过生物膜;反之,非离解状态的外来化合物则容易透过。外来化合物的离解程度决定于本身的离解常数(pK)和所处介质中的酸碱度(pH)。除上述两种主要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可对简单扩散发生影响。

二滤过

滤过是外来化合物透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道的过程。大量的水可借助渗透压梯度和液体静压作用通过孔道进入细胞。外来化合物可以水作为载体,随之而被动转运。

三主动转运

外来化合物透过生物膜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移动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①可逆浓度梯度转运,故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②转运过程需要载体参加。载体往往是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可与被转运的外来化合物形成复合物而转运至膜的另一侧,然后释放外来化合物,载体又回到原处,并继续进行第二次转运;③载体既然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所以有一定的容量;当化合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载体可以饱和,转运即达到极限;④主动转运有一定的选择性。即化合物必须具有一定基本结构才能被转运;结构稍有改变,则可影响转运的进行;⑤如果两种化合物基本结构相似,在生物转运过程中又需要同一转运系统,两种化合物之间可出现竞争,并产生竞争抑制。

四载体扩散

不易溶于脂质的外来化合物,利用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处移动的过程。由于不能逆浓度递度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移动,所以不消耗代谢能量。由于利用载体,生物膜具有一定主动性或选择性,但又不能逆浓度梯度,故又属于扩散性质,也可称为易化扩散或促进扩散。水溶性葡萄糖由胃肠道进入血液、由血浆进入红细胞并由血液进入神经组织都是通过载体扩散。

五胞饮和吞噬

液体或固体外来化合物被伸出的生物膜包围,然后将被包围的液滴或较大颗粒并入细胞内,达到转运的目的,前者称为胞饮,后者称为吞噬。机体内外来异物的消除,例如白细胞吞噬微生物,肝脏网状内皮细胞对有毒异物的消除都与此有关。

三、吸收的概念及吸收途径

一吸收的概念

吸收是外来化合物经过各种途径透过机体的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

二吸收途径

1、经胃肠道吸收

胃肠道是外来化合物最主要吸收途径。许多外来化合物可随同食物或饮水进入消化道并在胃肠道中吸收。一般外来化合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过程,主要是通过简单扩散,仅有极少种类外来化合物的吸收是通过吸收营养素和内源性化合物的专用主动转运系统。

外来化合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可在任何部位进行,但主要在小肠。外来化合物在胃内吸收主要通过简单扩散过程。由于胃液酸度极高(pH 1.0),弱有机酸类物质多以未能解离形式存在,所以容易吸收;但弱有机碱类物质,在胃中离解度较高,一般不易吸收。

小肠内的吸收主要也是通过简单扩散。小肠内酸碱度相对趋向中性(pH 6.6),化合物离解情况与胃内不同。例如,弱有机碱类在小肠主要呈非离解状态,因此易被吸收。弱有机酸与此机反,例如苯甲酸在小肠中不易被吸收。但事实上由于小肠具有极大表面积,绒毛和微绒毛可使其表面积增加600倍左右,因此小肠也可吸收相当数量的苯甲酸。此外,小肠粘膜还可以通过滤过过程吸收分子量为100~200以下的小分子,胃肠道上皮细胞亦可通过胞饮或吞噬过程吸收一些颗粒状物质。

2、经呼吸道吸收

肺是呼吸道中主要吸收器官,肺泡上皮细胞层极薄,而且血管丰富,所以气体、挥发性液体的蒸气和细小的气溶胶在肺部吸收迅速完全。吸收最快的是气体、小颗粒气溶胶和脂水分配系数较高的物质。经肺吸收的外来化合物与经胃肠道吸收者不同,前者不随同门静脉血流进入肝脏,未经肝脏中的生物转化过程,即直接进入体循环并分布全身。气体、易挥发液体和气溶胶在呼吸道中的吸收主要通过简单扩散,并受许多因素影响,主要是在肺泡气与血浆中浓度差。一种气体在肺泡气中的浓度,可以其在肺泡中的分压表示,一种气体的分压即为其肺泡气总压力中所占的百分率。分压越高,机体接触的量越大,也越容易吸收。随着吸收过程的进行,血液中该气体的分压将逐渐增高,分压差则相应降低。该气体在血液中的分压将逐渐接近在肺泡气的分压,最后达到平衡,呈饱和状态。在饱和状态时,气体在血液中的浓度(mg/L)与在肺泡气中浓度(mg/L)之比,称为血/气分配系数,即气体在血液的浓度/气体在肺泡中的浓度比值。血/气分配系数越大,即溶解度越高,表示该气体越易被吸收。

气体在呼吸道内的吸收速度与其溶解度和分子量也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吸收速度与溶解度成正比。非脂溶性的物质被吸收时通过亲水性孔道,其吸收速度主要受分子量大小的影响;分子量大的物质,相对吸收较慢,反之亦然。溶于生物膜脂质的物质,吸收速度与分子量大小关系不大,而主要决定于其脂/水分配系数,脂/水分配系数大者吸收速度相对较高。

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还有肺泡的通气量和血流量,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的比值称为通气/血流比值,特别是与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两者的比值有关。

3、经皮肤吸收

外来化合物经皮肤吸收,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外来化合物透过皮肤表皮,即角质层的过程,为穿透阶段。第二阶段即由角质层进入乳头层和真皮,并被吸收入血,为吸收阶段。

经皮肤吸收主要机理是简单扩散,扩散速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在穿透阶段主要有关因素是外来化合物分子量的大小、角质层厚度和外来化合物的脂溶性。脂溶性的非极性化合物通过表皮的速度与脂溶性高低,即脂/水分配系数的大小成正比,脂溶性高者穿透速度快,但与分子量成反比。

在吸收阶段,外来化合物必须具有一定的水溶性才易被吸收,因为血浆水是一种水溶液。目前认为脂/水分配系数接近于1,即同时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和水溶性的化合物易被吸收进入血液。

此外,气温、湿度及皮肤损伤也可影响皮肤的吸收。

四、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分布概念

分布是外来化合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或其它体液后,随着血液或淋巴液的流动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的过程。

二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

1、外来化合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外来化合物进入血液之后往往与血浆蛋白,尤其是血浆白蛋白结合。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它可以视为外来化合物在体内分布运输的一个过程。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外来化合物与未结合的游离化学物质呈动态平衡,又由于血浆白蛋白与化学物质结合的专一性不强,所以当有另一种外来化合物或药物或生理代谢产物存在时,可以发生竞争现象。例如DDE(DDT代谢物)就可竞争性置换已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使其在血中游离。

2、外来化合物与其他组织成分结合外来化合物还可与其它组织成分结合,如多种蛋白质、粘多糖、核蛋白、磷脂等。这些结合有分布意义,有的也有毒理意义。例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具有高度亲合力,导致缺氧而中毒。又如除草剂百草枯不论何种途径接触,均可浓集分布于肺引起损伤。

3、外来化合物在脂肪组织和骨骼中贮存沉积脂溶性外来化合物可贮存于脂肪组织中,并不呈现生物学活性。只有在脂肪被动用、外来化合物重新成为游离状态时,才出现生物学作用。DDT在脂肪组织中的贮存即如此。

骨骼也可作为许多外来化合物的贮存沉积场所。例如铅可取代骨骼中的钙,被机体吸收的铅有40%可沉积于骨骼中,对机体危害相对较小。但在一定条件下,可游离释放,进入全身循环,对机体造成损害。

4、体内各种屏障的影响机体内有若干膜屏障,对保护一些器官有重要意义。研究外来化合物在机体内的分布是否可以透过这些屏障,具有重要的毒理学意义。

⑴血脑屏障

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聚集包围毛细血管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软脑膜组成的一种特殊的功能结构??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的重要性,在于保障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正常代谢物质的交换,阻止非需要物质的进入,从而维持脑的正常功能。一般外来化合物只有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的才能穿透。而电离的、离子型的、水溶性大的化学物质则难于透过血脑屏障。如无机汞就不容易进入脑组织,而甲基汞则易于透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

⑵胎盘屏障

胎盘除在母体与胎儿之间进行营养素、氧、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交换外,还有阻止一些外来化合物由母体透过胎盘进入胚胎、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功能。胎盘屏障的解剖学基础是位于母体血液循环系统和胚胎之间的几层细胞构成。不同物种动物和同一物种的不同妊娠阶段胎盘细胞层数并不一样。例如猪和马有6层,大鼠、豚鼠只有一层;家兔在妊娠初期有6层,到妊娠末期仅有一层。较薄的胎盘,即细胞层数较少者,外来化合物相对容易透过,例如大鼠胎盘较人类为薄,外来化合物容易透过,故用受孕大鼠进行致畸试验可能更为繁感。

大部分外来化合物透过胎盘的机理是简单扩散,而胚胎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则通过主动转运而进入胚胎。

五、排泄概念和主要途径

一排泄的概念排泄是外来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物质代谢全部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二排泄的主要途径

1、随同尿液经肾脏排泄肾脏排泄外来化合物的效率极高,也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排泄机理有三:即肾小球滤过、肾小球简单扩散和肾小管主动转运,其中简单扩散和主动转运更为重要。

肾小球过滤是一种被动转运,肾小球毛细管具有孔道,直径约40°A左右,分子量在7万以下的物质皆可滤过。因此大部分外来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均可滤出,只有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化学物质因分子量过大,不易透过孔道。但需指出,凡是脂/水分配系数大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则又可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以简单扩散方式重吸收入血。只有水溶性物质或离子型物质等才进入尿液。

肾小管主动转运实际上是肾小管主动分泌,此种主动转运可分为两种系统,一为供有机阴离子化学物质转运;一为供有机阳离子化学物质转运。此两个系统均位于肾小管的近曲小管。这两种转运系统均可以转运与蛋白质结合的物质,且存在两种化学物质通过同一转运系统时的竞争作用。

2、经肝脏随同胆汁排泄

经过肝脏随同胆汁排出体外是外来化合物在体内消除仅次于肾脏的另一种排泄途径。来自胃肠的血液携带着所吸收的外来化合物先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然后流经肝脏再进入全身循环。外来化合物在肝脏中先经过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中形成的一部分代谢产物,可被肝细胞直接排泌入胆汁,再混入粪便排出体外。

外来化合物随同胆汁进入小肠后,可能有二种去路:①一部分易被吸收的外来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在小肠中重新被吸收,再经门静脉系统返回肝脏,再随同胆汁排泄,即进行肠肝循环。肠肝循环具有重要生理学意义,可使一些机体需要的化合物被重新利用,例如各种胆汁酸平均有95%被小肠壁重吸收,并再被利用。在毒理学方面则由于有些外来化合物再次吸收,使其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毒性作用也将增强。②再有一部分外来化合物在生物转化过程中形成结合物,并以结合物的形式出现在胆汁中;肠内存在的肠菌群以及葡萄糖苷酸酶,可将一部分结合物水解,则外来化合物可重新被吸收并进入肠肝循环。

3、经肺随同呼出气排泄

许多气态外来化合物可经呼吸道排出体外。如一氧化碳、某些醇类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都可经肺排泄。其经肺排泄的主要机理是简单扩散,排泄的速度主要决定于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呼吸速度和流经肺部的血液速度。在血液中溶解度较低的气体,例如一氧化二氮排泄较快;而血液中溶解度高的物质,例如乙醇经肺排出较慢,呼吸速度的影响,在不同化合物略有不同。例如,乙醚在血液中溶解度高,过度通气时,经肺排出极为迅速。而有些不易溶于血液的气体(例如六氟化硫)的排出几乎不受过度通气的影响。

溶解于呼吸道分泌液的外来化合物和巨噬细胞摄入的颗粒物质,将随同呼吸道表面的分泌液排出。

4、其它排泄途径

外来化合物还可经其它途径排出体外。例如经胃肠道排泄、随同汗液和唾液排泄,随同乳汁排泄。此种排泄途径虽然在整个排泄过程中所占比例并不重要,但有些却具有特殊的毒理学意义。例如随同乳汁排泄。许多外来化合物可通过简单扩散进入乳汁。有机氯杀虫剂、乙醚、多卤联苯类、咖啡碱和某些金属都可随同乳汁排出。如果某种物质与母体长期反复多次接触,则容易在乳汁中浓集,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婴儿的损害作用;因为按单位体重计算,婴儿通过乳汁摄入的外来化合物往往大于一般人群。

㈩ 影响化学危险源扩散危害的因素有

影响化学危险源扩散危害的因素有化学毒物的理化性质,化学毒物的毒性和储量气象条件,地形和地物。

阅读全文

与影响化学毒物生物转运的因素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