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下列化学物质哪些具有止痛效应

下列化学物质哪些具有止痛效应

发布时间:2023-03-05 06:58:48

①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知识点是化学必修一的重要学习资料,高一学生从此开启高中新篇章。下面是由我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牢记很重要。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一)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3、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

4、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5、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②能量是守恒的;

③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

6、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7、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8、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9、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10、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二)

1、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2、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反应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反应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4、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5、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6、饱和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观察到液体颜色为红褐色,这是形成了Fe(OH)3胶体的缘故(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室方法)。当一束光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这条“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就是丁达尔现象。当把制得的胶体进行过滤时,滤纸上没有留下任何物质。这个事实说明,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即胶体粒子的直径比滤纸的空径小。

7、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分散剂。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析,分散系有9种组合方式。雾是液-气分散系;烟是是固-气分散系。分散系按分散质直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是否有丁达尔现象稳定性举例

浊液大于100nm—不稳定泥水

溶液小于1nm—稳定NaCl溶液

胶体1~100nm有介稳性Fe(OH)3胶体

8、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 溶胶、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9、胶体的制备

A. 物理方法

① 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 化学方法

① 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胶体)+3HCl

② 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胶体)+KNO3 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提示:KI+AgNO3=AgI↓+KNO3(黄色↓)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

10、胶体的性质:

①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三)

1、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 盐卤点豆腐:将盐卤( )或石膏( )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

② 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 明矾、 溶液净水④ 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 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 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⑨ 硅胶的制备:

含水4%的 叫硅胶

⑩ 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2、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3、电离 ( ionization )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4、电离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2SO4、AgNO3、BaCl2、NaHSO4、NaHCO3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5、(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6、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7、①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Cu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CO

8、H2SO3NH3. H2O 是电解质

③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④ BaSO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

⑥ 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水溶液还是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如盐和强碱.共价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HCl .

{补充:①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②在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或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③HCl、NaOH、NaCl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比CH3COOH、NH3·H2O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据此可得出结论:电解质应有强弱之分.

9、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10、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② 大脑中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当我们发现了某些正在寻找的东西或做了某些必须做的事情时,多巴胺就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当我们完成一项重要任务或者实现了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后,多巴胺就会让我们产生满足感。我们都知道,把待办清单上的事项一个一个地划掉时多么畅快,那种取得进步或成就的感觉主要就是由人体内的多巴胺制造的。所以,多巴胺的别称是“奖赏化合物”。

        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是由脑下垂体和脊椎动物的丘脑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 “跑步者的愉悦感”是指当运动量超过某一界限时,体内便会分泌安多芬。长时间、连续性的、中量至重量级的运动以及深呼吸是分泌安多芬的条件。通过长时间运动,肌肉内的糖原用尽,只剩下氧气,便会分泌安多芬。这些运动包括跑步、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划船、骑单车、举重、有氧运动舞或球类运动。安多芬的别称是“天然止痛剂”。

        2012年12月20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催产素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慷慨或自私程度,他们称其为“道德分子”。催产素可以提升同情心,如果这种化学物质在某人身上被抑制,那么他就会更倾向于自私的品性。催产素的别称是“信任荷尔蒙”。

        血清素会影响人的胃口、内驱力及情绪。观察大脑活动会发现,在血清素含量低的时候,大脑中杏仁核部位和额叶部位之间的信号联系会减少。杏仁核部位与愤怒情绪有关,而额叶部位发出的信号可以帮助控制这种愤怒情绪。因此,在缺少作为“信使”的血清素时,“理智”的额叶就难以控制“愤怒”的杏仁核。本次研究最终发现了血清素在负责理智和愤怒的大脑部位之间充当信使的机制。血清素的别称是“地位化合物”。

        在压力状态下,身体需要皮质醇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如果没有皮质醇,身体将无法对压力做出有效反应。如果没有皮质醇,当狮子从灌木丛中向我们袭来时,我们就只能吓得屁滚尿流、目瞪口呆、动弹不得。然而,借由积极的皮质醇代谢,身体能够启动起来,做出逃走或者搏斗的反应,因为皮质醇分泌能释放氨基酸(来自肌肉)、葡萄糖(来自肝脏)以及脂肪酸(来自脂肪组织),这些被输送到血液里充当能量使用。我们都有压力,那些承受重复压力的人,或者生活节奏紧张的人,或者正在节食的人,或者每晚睡眠少于8小时的人,都很有可能长期处在压力状态下,从而使他们的皮质醇水平长期偏高。这时皮质醇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为新陈代谢的变动:血糖升高、食欲增加、体重上升、性欲减退以及极度疲劳等。因此,皮质醇的别称是“压力荷尔蒙”。

③ 人流眼泪是产生哪些化学反应

眼泪是一种弱酸性的透明的无色液体,其组成中绝大部分是水(98.2%),并含有少量无机盐、蛋白质、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补体系统等其他物质。 流泪分两类:反射性流泪和情感性流泪。在情感性流泪中含蛋白质比反射性流泪多,并且情感性流泪有一种类似止痛剂的化学物质。眼泪中的乳铁蛋白、β-溶素等都具有防卫功能,能抑制细菌生长。此外眼泪的分泌会促进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不让其形成肿瘤。

④ 初三化学上册1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微观: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三、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一氧化碳的毒性等
火焰:焰心(温度最低)、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2、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可以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2.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仰:读数﹤实际体积;俯:读数﹥实际体积)
(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
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
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若燃烧的酒精灯不慎翻倒,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5.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6.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①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
气体——集气瓶(密度比空气大的,集气瓶要正放;密度比空气小的,集气瓶要倒放)。
②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用棕色瓶盛放,盛碱液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③白磷存放于水中,钠存放于煤油中。
④浓H2SO4(易吸水)、浓HCl(易挥发)、NaOH(易潮解吸水后与CO2反应)、Ca(OH)2(易与CO2反应)、CaO(易吸水后与CO2反应)、NH3•H2O(易挥发)等需密封保存。
①取用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液体以1~2mL。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①倾倒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会污染试剂。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1)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2)干燥:干燥剂有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等
(1)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6.蒸发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其他0.03%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f、探究: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物质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铝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2)实验室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固固加热型:2KMnO4 △ K2MnO4+MnO2+O2↑
2KClO3MnO2 2KCl+3O2↑

固液不加热型:2H2O2MnO22H2O+O2↑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密度大于空气 密度小于空气
收集O2、CO、CH4等 收集O2、CO2等 收集H2、CH4等

(3)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4)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已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复燃是氧气
1、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
化合反应:A+B=AB ”多变一” (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分解反应:AB=A+B ”一边多”
置换反应:A+BC=B+AC
复分解反应:AB+CD=AD+CB发生的条件:产生气体、沉淀、水。常见沉淀:AgCl、BaSO4、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Mg(OH)2、BaCO3、CaCO3
还原反应:夺走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反应(H2、C、CO作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2.其他类型 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如:燃烧
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
五、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a、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b、化学反应:2H2O = 2H2↑+O2↑
c、检验:O2: 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 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d、现象:V正极(O2) :V负极(H2)=1:2 (质量比8:1)
e、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明矾吸附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煮沸、蒸馏
净化 (2)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3.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CuSO4•5H2O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2H2+O2 = 2H2O
2.化学性质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H2+CuO = Cu+H2O氢气“早出晚归”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
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原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Fe、He、C等
1、物质构成 分子:有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多原子的单质和化合物。H2、O2、N2、Cl2、H2O、CO2。
离子:离子化合物(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2、物质分类
单质(一种元素):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物质) 有机化合物 :如: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
化合物 氧化物 如:H2O、CuO、CO2
(多种元素) 无机化合物 酸 如:HCl、H2SO4、HNO3
碱 如:NaOH、Ca(OH)2、KOH
盐 如:NaCl、CuSO4、Na2CO3

阅读全文

与下列化学物质哪些具有止痛效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