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危险化学品对人体会造成哪些伤害
主要表现在:
一、对血液系统的破坏
例如:苯、砷、铅等,能引起贫血;苯、巯基乙酸等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症;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突出的表现为皮肤、粘膜青紫等
二、对神经系统的破坏
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等。
三、对消化系统的破坏
有毒物质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很大。如:汞可致汞毒性口腔炎,氟可导致“氟斑牙”;汞、砷等毒物,经口侵入可引起出血性胃肠炎;铅中毒,可有腹绞痛;黄磷、砷化合物、四氯化碳、苯胺等物质可致中毒性肝病。
四、对呼吸循环系统的破坏
有机溶剂中的苯、有机磷农药以及某些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对心肌的损害,其表现为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心率快等;急性中毒可出现的休克;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2. 化学致伤情况分类有哪几类
(1)单纯性化学灼伤,即仅化学性因素致伤者,包括:一种或一种以上化学物质所致的化学灼伤;以化学灼伤为主,合并一定程度的化学物质中毒。此类单纯性化学灼伤,多见于化工生产中物料的跑、冒、滴、漏,以及化学物质在运输、储存、装罐过程中所造成的溅染。
(2)复合性化学灼伤,即致伤因素中,化学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同时存在造成的复合性损伤。包括:热力烧伤合并化学物质灼伤或中毒;机械性外伤合并化学灼伤或中毒。复合伤多发生在对带压力、带热化工设备进行安装、检修时或发生于化工生产中的爆炸性事故,或发生在消防队员在化工车间的灭火过程中。
3. 化学实验室的主要伤害类型有哪些
化学实验室的主要伤害类型有:火灾、爆炸、中毒、灼伤、触电等。
2、物理危害性:恶劣的天气如洪水、雷电等自然灾害引起化学品的泄漏,发生化学反应等实验室自身的条件简陋,空间小,不能有效划分安全区域。
一般仪器、设备、电能或高压气体钢瓶所造成之直接危害,及仪器设备产生之噪音,有害光线所产生伤害。在实验室中有许多地方存有潜在此类危害,如刀具、切割工具、跌落、背伤及由于仪器设备不良造成电的伤害,所以实验操作前必须了解各项仪器操作使用说明,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身体的伤害。
3、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是在生化实验室或进行水质检验时,常有微生物、病毒、病菌,甚至昆虫所引起之危害。
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内部的化学实验室都建立有详尽的安全准则,虽然化学实验室存在很多危害因素,但如果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室人员(学生)具有基本的安全常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化学实验室会更加安全。
4.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主要包括哪三类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主要包括理化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
理化危险有爆炸物、易燃气体、易燃气溶胶、氧化性气体、压力下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燃液体、自燃固体、自热物质和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剂。
健康危险有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呼吸或皮肤过敏、生殖细胞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吸入危险等。
环境危险有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水生毒性、慢性水生毒性。
应急要点:
1、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2、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3、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5. 化学物品对人体的伤害
化学品究竟会对人体造成的害有
1、化学品活性与危险性许多具有爆炸特性的物质其活性都很强,活性越强的物质其危险性就越大。
2、危险化学品的燃烧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均可能发生燃烧而导致火灾事故。
3、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危除了爆炸品之外,可燃性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都有可能引发爆炸。
4、危险化学品的毒性许多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的肌体,当其在人体达到一定量时,便会引起肌体损伤,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中毒。
5、腐蚀性强酸、强碱等物质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发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
6、放射性放射性危险化学品可阻碍和伤害人体细胞活动机能并导致细胞死亡。
6. 引起化学灼伤的物资有哪些
(1)酸类,包括无机酸(硫酸、铬酸、硝酸等)和有机酸(醋酸、草酸等);
(2)碱类,包括无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铵等)和有机碱(乙醇胺、甲基胺等);
(3)某些元素单质及其盐类,例如磷及磷盐、锑及锑盐、砷及砷盐等;
(4)有机物,直链有机化合物,如乙炔、乙醛、丙酮等,环状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酚、高分子化合物等。
26.怎样防治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的特点
化学灼伤与热力烧伤有许多相同的改变,但化学灼伤又有化学致伤物所造成的特殊病理变化:
(1)皮肤组织接触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可导致组织蛋白变性、凝固,局部形成灼伤焦痂;
(2)脂肪组织不断溶解、破坏,损伤不断向深层扩展,组织再生极为困难;
(3)破坏组织的胶体状态和通透性,局部充血;
(4)破坏与麻痹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出现皮肤感觉麻木或痛觉过敏等;
(5)许多化学致伤物质可导致局部或全身性变态反应,如沥青灼伤后出现的“光敏现象”;
(6)破坏酶系统或产生毒性物质,如锌灼伤后产生的锌蛋白可能引起“金属铸造热”样反应。
化学灼伤的防治
轻、中度化学灼伤应防治休克,一般不需输液,可口服烧伤饮料,不伴颅脑损伤的伤员可给予镇静剂、止痛剂。局部进行创面清理,采取暴露疗法或包扎疗法,Ⅲ度创面自然脱痂或手术切痂植皮。
重度化学灼伤主要防止化学灼伤性休克,重视早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掌握液体需要量,休克期间断应用利尿剂,对呼吸道灼伤诱发的灼伤性休克,气管切开,使用机械呼吸器,监测血气指标。
灼伤感染是灼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可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保护创面清洁,调整液体量,早期切痂、植皮,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症发生,重症患者送危重抢救病房监护治疗。
此外,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可给予完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对严重病例可进行同种类化学物质灼伤康复血清注射,可增强免疫能力,对大面积化学灼伤或呼吸道灼伤,给予高压氧舱治疗,可减少创面渗出,提高植皮成活率,使全身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获得明显改善。
7. 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主要有哪些
食品中的化学危害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物而引起的危害。常见的化学性危害有重金属、自然毒素、农用化学药物、洗消剂及其他化学性危害。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过敏、影响身体发育、影响生育、致癌、致畸、致死等后果。具体分为:
1、重金属:重金属,如汞、镉、铅、砷等,均为对食品安全有危害的金属元素。食品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工业三废的污染;食品加工过程所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机械、管道、容器以及食品添加剂中含有毒金属;作为食品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从含高金属的地质中吸取了有毒重金属。
2、自然毒素:许多食品含有自然毒素,例如发芽的马铃薯(薯仔)含有大量的龙葵毒素,可引起中毒或致人死亡;鱼胆中含的5一a鲤醇,能损害人的肝肾和心脑,造成中毒和死亡;霉变甘蔗中含3一硝基丙醇,可致人死亡。自然毒素有的是食物本身就带有,有的则是细菌或霉菌在食品中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
3、农用化学药物:食品植物在种植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抗氧化剂、抗菌素、促生长素、抗霉剂以及消毒剂等,或畜禽鱼等动物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等,这些化学药物都可能给食物带来危害。世界各国对农用化学药物的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残留量作了严格限制。例如欧盟规定,中国出口到欧洲的蜂蜜中氯霉素的残留不得超过0.1ng/mI。
4、洗消剂:洗消剂是一个常被忽视的食品安全危害。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使用非食品用的洗消剂,造成对食品及食品用具的污染;不按科学方法使用洗消剂,造成洗消剂在食品及用具中的残留。例如,有些餐馆使用洗衣粉清洗餐具、蔬菜或水果,造成洗衣粉中的有毒有害物毒,如增白剂等,对食品及餐具的污染。
5、滥用食品添加剂:包括食品添加剂的超剂量,超范围使用等。
6、食品包装材料、容器与设备:包括塑料、橡胶、涂料、陶瓷、搪瓷及其他材料带来的危害。
7、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包括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污染食品原料等造成的危害。鱼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强的富集作用,因此需特别引起重视。
(7)化学性物质伤害包括哪些物质扩展阅读:
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控制方法:
1、配方之前的控制:原材料的说明,卖主的证明/保证,现场检查——确认。
2、使用之前的控制:审查使用化学试剂的目的,确保化学试剂的纯度、分子式和标签,控制化学试剂的添加量。
3、控制储藏和管理条件:防止自然生成毒素。
4、登记加工中使用的所有化学制品:记录使用情况,总结使用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化学危害
网络-食品安全危害
8. 对物体产生危害的的化学物质有哪些
1. 金属为类金属 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 化合物等。 2. 刺激性气体,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 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3.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 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4. 高分子化合物,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 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危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