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学科科学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化学学科科学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2023-03-17 00:31:40

❶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学科素养

科学素养也称科学素质,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其重点在于是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同时也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知识和办法。科学素养是有结构的,其基本结构可以表达为三个层次:一是价值取向层面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价值观;二是知识能力层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三是具体行为层面的科学行为与习惯。(如图1)。
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义
图1 科学素养的基本结构
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规定,化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课程标准还提出,义务教育段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可见,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化学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是在科学素养的三层结构上全面发展,只不过在科学知识方面以化学知识的积累为主;在科学方法方面既有一般科学方法渗透和训练,也重视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终影响学生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增加化学视角,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化学教师学科素养的构成

化学教师作为化学课程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重要任务。化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基于化学学科的学科素养,直接影响化学课程的实施效果,影响教育目标的充分实现。
根据前面对科学素养的分析,我们认为化学教师的学科素养应该包含以下三方面内涵:学科知识与技术、学科方法与能力、学科视野与情怀。
1.学科知识与技术
学科知识与技术指化学教师需要有丰富的化学学科知识,包括了解化学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理解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化学用语;熟悉较多的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技术,如分离、提纯、制备、研究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等的实验技术。
2.学科方法与能力
学科方法与能力指化学教师应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能将这种思路方法应用于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形成能力。这里的思路方法既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如科学探究,和一般科学方法,如测量法、数学法、模型法,也包括化学学科特征的科学方法,如实验法、化学用语。另外,化学学科中一些具体的方法也是教师必备的思路方法。如,化学学科认识物质的思路方法,认识化学反应的思路方法;以及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制备物质的思路方法、分离物质的思路方法等。
3.学科视野与情怀
化学教师的学科视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科知识的视野,即面对同一化学问题,能否从化学学科的不同视角进行解释或研究。比如,面对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教师能否自主的从物质性质视角、物质转化视角、反应类别视角、能量视角、反应的微观本质,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以及化学反应的调节与控制等多个角度理解和认识。也许对任何单一角度,一旦提示教师,教师都可能调用相关知识解释说明,但是如果缺少提示,有些教师就会局限在很少的认识角度上,缺乏全面丰富的认识视野。化学教师学科视野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化学教师对化学学科价值理解的视野。每位化学教师都知道“化学为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化学无处不在”,但是如果具体追问“化学到底是怎样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化学具体在哪些领域做出了贡献”就不是每位教师都能说得清的事情了。学科情怀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情感,一是胸怀。情感指教师热爱学科,对学科有浓厚的研究兴趣、拥有学科自豪感,教师的学 1
科视野越广阔,学科情感也就越深厚。胸怀指教师对学科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既认识到学科本身发展的阶段性、局限性,目前形成的理论都还有被突破、被发展的空间;也认识到学科在发展带给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讲究科学伦理,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初中化学教学课程包含五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概括而言,初中化学就是要交给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基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认识物质的变化,并将这一能力迁移应用于理解、解释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因此,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素养包含四方面内容:基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的知识与方法;基于化学视角认识化学反应的知识与方法;基于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获取、判断化学新知的能力;有广博的学科视野,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敏锐发现、乐于探究、善于表达的意识和能力。“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基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转化物质、创造物质、应用物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基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的学科素养内涵就包括四方面内容: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认识物质的性质,认识物质的转化,认识物质的应用。(见下图)
2
只有教师认识到以上各方面的联系,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而且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中学化学教学正由“知识为本”向“观念为本”转变。即化学教学必须超越传授具体知识的层面,从传授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使用事实、发展观念。要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素养,首先要求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从而逐步形成化学学科素养。
二、什么是化学学科素养
而化学学科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头脑中留存的, 是对化学科学的本质、特征、价值的基本概括性认识。它虽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但它对一般化学知识具有统率作用,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它不是具体的化学基础知识,而是化学知识的核心和精髓,是通过具体知识与原理反复提炼形成的;(2)许多具体的化学问题能在化学基本观念的框架下得到解决;(3)化学学科素养能引领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形成独特的化学思维方式;(4)化学学科素养需要在不断修改中得到完善、提升,且随着认识事物的增多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逐渐丰富和透彻,进而会转化为信念与智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
三、初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内容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的化学学科基本素养主要包括:形成物质观、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观、分类观、化学的社会价值观。
1.物质组成的元素观:认识物质由元素组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同一种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周期表中列出了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元素在自然界以单质或化合物状态存在,人体中存在的各种元素,不论多或少,都与人的生长、健康有密切关系。
2.物质构成的微粒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可用元素化合价的概念说明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原子数的定量关系;用元素符号可以书写原子、分子、离子的符号和物质的化学式。

❷ 科学学科素养的分类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动态性、发展性特点。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我国专家对科学素养的内涵也进行过探讨,有专家认为,可把科学素养分成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二是科学能力,三是科学观,四是科学品质。对科学素养涵义的理解和表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而更新,而且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至今,人们对科学素养的研究依然处于研究完善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广泛认可的表述。
无论科学素养的概念如何变化,科学素养教育已成为提高国民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和途径,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而且关系到科学技术对人类、对地球未来的影响。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求广大公众的理解,更要求广大公众的参与,包括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研究和发展。对于一个人来说,科学素养是最基本又是终身起作用的科学素质和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科学素养是可以通过学习、培训、科普教育等手段来培养、提高并不断发展的。
科学素养也称科学素质,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其重点在于是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同时也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知识和办法。科学素养是有结构的(如图1),其基本结构可以表达为三个层次:一是价值取向层面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价值观;二是知识能力层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三是具体行为层面的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技术与社会。
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提升的主要因素。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特别是大力发展社会教育,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衔接,是持续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对中学生来说,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依赖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因此,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从而很好地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素养,是一个宽泛的学科涵养概念,是指学生在本学科领域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与自我研修而形成的专业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从事专业活动的基础性能力(如专业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素养与反思能力等)和综合性学养(如学科思想与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等)。对学科素养的理解和界定,需要考虑学科固有的本质特征和学力诉求。以数学为例,其学科素养不仅是掌握算术法则、计算技巧与基本的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符号与数字的关系,理解数字背后的概念,掌握相关理论法则,形成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思维方式或数学思想,并用以理解和解释相关现象与关系、解决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可见,学科素养超越了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意蕴,包括掌握学科思想、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论素养,学会利用学科方法与思维方式的方洞滚法论素养,合理运用学科知识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素养以及尊培则重客观规律、追求真理的严谨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品格素养。
学科素养的培育,通常基于学科教育与养成教育实践。一方面,课程教学需要针对学科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具备深度学习的心向和学力,积极主动内化知识、习得能力,通过深度思考与研修,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合理的素养结构。可以理解,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其学科素养的培育密切相关,深度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学科背景;而学科素养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即需要学纳中余生通过思考、探究、推理、反思等深度学习过程的直接和间接的学习体验与感悟,形成个体的知识结构、专业智慧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稳定的学习品格。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要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培养基本品质、反应生活态度,从而生成基本的学科素养。
早在2001颁布的国家义务教育化学、物理、生物和科学的课程标准的框架就是科学素养,到了2011年新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仍然也是这个框架(如图2)。在科学素养之下就是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常说的“三维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必须通过学科教学与学生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可以说,科学素养在化学、物理、生物学科里已经牢牢地站稳了地位,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园地中至少有20年的历史了。

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前言中这样描述: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段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可见,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化学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是在科学素养的三层结构上全面发展,只不过在科学知识方面以化学知识的积累为主;在科学方法方面既有一般科学方法渗透和训练,也要重视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终影响学生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增加化学视角,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

❸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

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

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

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❹ 初中化学学科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初中化学学科素养包括化学基本观念、化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究、化学学科价值与社会责任以及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等基本要素。每个核心要素都离不开化学学科核心知识。

在该结构体系中,首先,塌迅化学基本观念、思维方式、实验探究和社会厅乱责任四个核心要素其地位是相同的,每-个要素与其他三个要素的关系是等同的,四者的关系是正四面体结构。核心知识填充在整个球体。其扮衫档次,四个要素不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❺ 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科学素养包含哪些内容
科学素养由三个组成部分组成:

1、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2、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3、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

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

科学方法的学习,

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科学素养包含哪些内容
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在研究科学知识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传统教育对知识的错误理解。传统教育认为:1、知识是被动接受的;2、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3、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这些特征对现代科学和科学学习有如下的影响:1、重结果甚于重过程;2、重标准答案甚于智慧开发;3、重教育者对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的看法甚于重社会、市场对科学知识的需要。

二、技能

技能是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操作技能亦称“动作技能”。在操作性知识指导下,经练习而形成,是由人体动作构成的合法则的随意行动方式,是培养人的技术能力或才能的重要因素。

三、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总称。科学方法通常指各个科学部门中较为通用的一般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探索真理的工具。

哲学方法是最高层次、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能够运用于以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为研究对象的所有科学部门,可以视为科学方法的组成部分。科学方法还可以按照适用范围的大小,区分羡团为一般科学方法和特殊科学法、理论性科学方法和横向学科方法三类。经验性科学方法是获取经验材料或科学事实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调查方法、测量方法等。理论性科学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方法以及假设方法、思想实验、理想化方法等。横向学科方法指的是由数学、一般系统论、信息论等横向学科抽取出来的一般方法,如各种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黑箱方法、反馈方法、信息方法等。特殊科学方法是个别科学领域或学科所运用的各种特殊方法,如物理中的光谱分析法,化学中的电解法,生物中的同位素示踪法、医学中的免疫法,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法,人口学中的人口普查法等。现代科学方法建立陪穗在实践经验和经实践检验过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活动形式、方式和程序的总称。人的一切活动兄乱橘,无论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和思维方法。思维方法的类型是与思维类型相对应的。按照思维活动所运用的信息形式,思维方法区分为抽象思维方法和意象思维方法。按照思维结构的程式化程度,思维方法区分为逻辑思维方法和直觉思维方法。按照思维过程的方向性,思维方法区分为逆向思维方法、侧向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方法、收敛思维方法等。

科学过程或过程技能(Science Process or Process Skills)。

西方特别是美国把对科学过程的理解作为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成分。有的学者把科学过程(或科学过程技能)称为科学家学习和研究时所做的事情。科学过程技能是产生内容的载体以及概念借以形成的方法。

根据美国1979年出版的,由芬克等5人撰写的《学习科学过程技能》一书,科学过程技能分为基本科学技能和综合科学过程技能两大类:前后包括观察、分类、交流,米制测量,预测和推理;后者包括鉴定变数,作数据表,作图表,叙述变量间的关系,获得和处理数据,分析研究,作出假说,在运算上规定变数,设计研究和进行实验。

把这16个科学过程技能逐一分析,得出结论是,它们都相当于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主要是科学方法。

四、价值观

在复杂的问题,多重价值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要能进行价值判断,并在冲突的观念中寻找妥协的途径,要具有与人、与自然进行协商的能力,尊重他人的意见。

五、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

能鉴定作为全国和地方的决策的基础的科学问题以及表示在科学上和技术上有见识的观点。一个有素养的市民必须能够在科学信息的资源以及用来产生它们的方法的基础上来评价科学信息......>>
学生科学素养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1、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2、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

3、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4、使儿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5、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科学素养包括内容包括哪些a科学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一:科学素养内容

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二:科学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1)科学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社会推动着科学的进步。

(3)科学对社会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4)对于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我们要看到其两面性,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因为今天的社会已经无法离开科学技术,它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并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所以,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充分的发展利用科学技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使它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基本的科学素养的内容到底是指什么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也就是常说的三个维度: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与社会(知识)。

具体你可以参考《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报告》(科学普及出版社,我手头只有它,但后来的一样,都是沿用美国的标准做的)。
科学素养四模块结构主要包括哪些
答案: 1.科学基本知识2. 科研方法技能 3. 科技探索实践 4. 环境相关因素

“科学素养四模块结构”主要包括 科学基本知识 、科研方法技能、科技探索实践、环境相关因素
科学素养包括哪些对公务员宣传科普知识,有哪些内容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随着核心素养的出台很快退出化学学科的视野,三维目标从化学教学视野中消失了。我们要搞清楚二者之间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是否应该完全放弃三维目标,弄清楚这些问题,有最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化学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继承

三维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都是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消除单纯追求分数与升学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

三维目标的提出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化学课堂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三维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形成重要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所以二者在价值取向上一脉相承。

三维目标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保持一致。都包括学科观念、学科思维、科学探究与科学精神等要素。学科核心素养来源于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包含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严密对应,保证了内容的统一性。

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超越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超越表现在内涵、评价和性质三个方面。

首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较三维目标更加具体明确,更有科学内涵,更具有功能性。三维目标的一些表述模糊不清、不够具体、功能性不够。如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学科基本概念中,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观念有哪些?所有的基本规律和观念都要形成吗?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出审视和分析,确立并聚焦其中关键的选项。如学科观念中化学元素观、物质结构观、化学变化规律是化学核心素养重点关注的。强调的是核心素养,不对各种目标平均用力。

其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进行水平划分,体现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超越。三维目标缺乏水平划分,给评价带来了问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划分水平,具有阶段性、连续性。2017课程标准按照思想与内化程度、问题情境的复杂度、应用水平的高低将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体系分为1、2、3、4四级水平。从课程结构看,1、2级对应的问题比较简单,涉及的核心内容仅限于必修课程;3、4级水平,对应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核心内容包括必修内容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第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和整合,从性质上体现了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超越。三维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存在相互割裂、相互脱节、缺乏联系的问题。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分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观念的建构、科学思维和认知方式的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发展、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多方面要求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但三维目标仍需要,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取代三维目标。

❼ 科学素养是指什么

问题一:什么是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这一术语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我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时候,弄清其内涵以及构成要素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有人说:科学是一种结构。以物理学为例,从历史年代来看,可以划分为普通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从观察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微观物理学、中观物理学、宏观物理学。
有人说:科学是一种方法,比如数学这一科学中就有数学演算、几何证明等;而交响派链乐中则有乐章的划分。
有人说: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如托勒玫“地心说”的科学体系是建立在静止力学的基础上的,在数学上和它相对应的是欧几里德几何学;哥白尼―牛顿的科学体系是建立在动态的力学和静止的宇宙观基础上的,数学上则以微积分与之相对应;爱因斯坦―霍金的科学体系是建立在发展演变的动态宇宙观的基础上的,它的相对应的数学基础是非欧几里德几何学。
有人说:科学是一种知识加工的过程,所以科学与研究等同。有人说:科学是一种生产力,美国微软公司的发迹与发达是最为典型的实例。
有人说:科学是一种哲学思维、一种理性思维。
有人说:科学是一种文化,它拥有自己的文化规范、沉淀出自己的文尘哪孙化精神,它一方面内化为科学家的良心,一方面内化为广大公众的科学意识。
有人说:科学是一种对待事物的基本态度与方法,与迷信、盲从相对应。
关于素养一词,人们的思考与理解很多,但是给予的解释则相对较少。所谓“素”,原意是“本色”、“本来的”、“原有的”;所谓“养”,原意是“培植”、“教育”、“熏陶”、“培养”。所谓“素养”,就是“平日的修养”、“经常修习涵养”。
科学素养一词源自英文literacy
。这个词有两种不同的含意。一个是指有学识、有教养,跟学者有关;另一个是指能够阅读、能够书写,有文化,对象是一般的普通大众。
美国人认为: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做出有关个人的和社会的重要决策。
我们认为:科学素养是指主体在掌握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现实中的个人、科学、社会有关缓瞎问题做出明智的抉择。它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知识包括着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所谓科学意识包括着科学热情与 *** 、科学行为与习惯;所谓科学精神包括着人们的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在科学素养中,最核心部分是科学精神,即人们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中间部分是科学知识,即人们在学校中、在社会生活中所学习并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与能力;最外围部分是科学意识,即人们在科学素养教育中所形成的、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热情、 *** 以及自觉运用科学的行为与习惯。
科学素养的发展以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积累为基础;科学知识、技能的内化、升华有利于逐步形成一个人的科学能力。科学方法是形成科学精神的操作规范基础,科学方法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实施步骤,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与随意性。科学意识包括对于科学的热情以及对于科学的关注、想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着名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曾经指出:“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创造需要人类特殊的热情,同信仰宗教的人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 *** 不断;我从事科学研究完全出于一种不可抑制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别无其它动机。的的确确,无数科学家走过的路告诉我们:任何科学都是始于好奇。好奇就是人们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具有研究头脑的人常常受到未知世界精神上挑战的吸引,并乐于施展才智以寻求答案。
科学精神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家处身立世的方式和态度,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问题二:科学素养包含哪些内容 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在研究科学知识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传统教育对知识的错误理解。传统教育认为:1、知识是被动接受的;2、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3、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这些特征对现代科学和科学学习有如下的影响:1、重结果甚于重过程;2、重标准答案甚于智慧开发;3、重教育者对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的看法甚于重社会、市场对科学知识的需要。
二、技能
技能是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操作技能亦称“动作技能”。在操作性知识指导下,经练习而形成,是由人体动作构成的合法则的随意行动方式,是培养人的技术能力或才能的重要因素。
三、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总称。科学方法通常指各个科学部门中较为通用的一般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探索真理的工具。
哲学方法是最高层次、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能够运用于以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为研究对象的所有科学部门,可以视为科学方法的组成部分。科学方法还可以按照适用范围的大小,区分为一般科学方法和特殊科学法、理论性科学方法和横向学科方法三类。经验性科学方法是获取经验材料或科学事实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调查方法、测量方法等。理论性科学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方法以及假设方法、思想实验、理想化方法等。横向学科方法指的是由数学、一般系统论、信息论等横向学科抽取出来的一般方法,如各种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黑箱方法、反馈方法、信息方法等。特殊科学方法是个别科学领域或学科所运用的各种特殊方法,如物理中的光谱分析法,化学中的电解法,生物中的同位素示踪法、医学中的免疫法,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法,人口学中的人口普查法等。现代科学方法建立在实践经验和经实践检验过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活动形式、方式和程序的总称。人的一切活动,无论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和思维方法。思维方法的类型是与思维类型相对应的。按照思维活动所运用的信息形式,思维方法区分为抽象思维方法和意象思维方法。按照思维结构的程式化程度,思维方法区分为逻辑思维方法和直觉思维方法。按照思维过程的方向性,思维方法区分为逆向思维方法、侧向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方法、收敛思维方法等。
科学过程或过程技能(Science Process or Process Skills)。
西方特别是美国把对科学过程的理解作为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成分。有的学者把科学过程(或科学过程技能)称为科学家学习和研究时所做的事情。科学过程技能是产生内容的载体以及概念借以形成的方法。
根据美国1979年出版的,由芬克等5人撰写的《学习科学过程技能》一书,科学过程技能分为基本科学技能和综合科学过程技能两大类:前后包括观察、分类、交流,米制测量,预测和推理;后者包括鉴定变数,作数据表,作图表,叙述变量间的关系,获得和处理数据,分析研究,作出假说,在运算上规定变数,设计研究和进行实验。
把这16个科学过程技能逐一分析,得出结论是,它们都相当于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主要是科学方法。
四、价值观
在复杂的问题,多重价值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要能进行价值判断,并在冲突的观念中寻找妥协的途径,要具有与人、与自然进行协商的能力,尊重他人的意见。
五、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
能鉴定作为全国和地方的决策的基础的科学问题以及表示在科学上和技术上有见识的观点。一个有素养的市民必须能够在科学信息的资源以及用来产生它们的方法的基础上来评价科学信息......>>

问题三: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学前儿童科学素养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
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
科学方法的学习,
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问题四:科学素养什么意思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由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教育是影响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经济是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驱动因素,政治因素对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起指导性作用,文化也深刻影响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有促进作用也有制约作用。

问题五:基本的科学素养的内容到底是指什么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也就是常说的三个维度: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与社会(知识)。
具体你可以参考《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报告》(科学普及出版社,我手头只有它,但后来的一样,都是沿用美国的标准做的)。

问题六:什么是科学素质 第一,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结晶。它由许多科学用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组成。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没有科学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有科学能力。第二,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的第二种要素。科学能力是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技能包括观察、实验、思维和创新等因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的知觉,人们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系统、周密和精确的观察,才能从自然现象中获得有意义的材料,进一步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因此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开端和源泉,是获得感性知识的前提,是提出科学学说的基础。观察能力是衡量人们科学素养水平高低的一把智力量尺。实验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去模拟自然现象,以便从中认识和发展某种自然规律。良好的实验素质应包括:①能设计实验去实现某种认识的目的;②能根据实验设计去装务仪器,并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③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的、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④能合理地对实验数据和材料进行处理,从中导出结论,并写出实验报告。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借助于符号、数字、图表、框图等进行的思维,它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发现事物的异同,为抽象和概括建立必要的前提。抽象思维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的思维,它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是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本质。创新是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映象的心理过程,其结果是发现新思想、新方案、新技术和新产品。第三,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方法。从方法论的高度看,方法要素主要包括数学方法和逻辑方法。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要素的培养。逻辑方法是指科学的思维必须合乎逻辑,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逻辑方法可分为:比较与分类、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证实与证伪等。第四,品德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品德的要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作风等。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对科学的兴趣具有以下特征:①广泛性:对许多学科都具有兴趣,因而学识渊博;②深度性:对某一学科有特殊的中心兴趣,因而学有所专;③稳定性;对所攻学科有一贯和持久的兴趣,坚持不懈,矢志以求。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科学的情感具有以下特征:①热情:对科学有一种特殊的爱,一往情深,②自信:对科研活动有成功的信心;③责任:追求客观、准确、可靠、真实;④美感:追求对称、整洁、和谐的自然美。意志是在科学活动中克服困难,不畏难险、向上攀登的心理特征。良好的意志品格具有如下特征:①自觉性:按照预定的目标自学地支配自己的引动;②果断性:善于抓住时机,当机立断;③顽强性:不畏失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④自控性:胜不骄,败不馁。作风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良好的作风具有如下特征:①求实;②谦虚;③勤奋;④高尚。综上所述,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前者指人们对知识的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后者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能力。因此,科学素养是人们能够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特质。

问题七:1 什么是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由文化素养引申而来的。科学素养一词译自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素养和素质含义接近,但素养与素质相比更强调后天修习涵养的作用,即学习提高的重要性。判别一个人是否具备科学素养,这个问题与如何给科学素养下定义、如何界定科学素养的内涵密切相关。然而,迄今为止,学者们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仍然是不统一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科学素养包括运用科学基本观点理解自然界并能做出相应决定的能力。科学素养还包括能够确认科学问题、使用证据、做出科学结论并就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社会信息流动的速度及信息内容的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和手段的不同,因而对科学素养内涵的看法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解本国公众是否具有参与各种公共政策讨论的能力,是否保持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开化,是否了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更关心的是本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认为科学素养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劳动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世界各国学者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见解各异,但又不乏相互共同之处。综合学者们的观点,科学素养的内涵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部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科学素养是可以测度的。美国国家科普作家协会于1957年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科学素养调查。1972年以来,美国一直坚持开展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并把调查结果发表在《科学与工程指标》上。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了本国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但是,目前各国的这种调查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只有在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调查过程中才能建立起成熟的、符合本国文化和特点的测试指标体系,才能观察到本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发展和变化的趋势。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1992年、1994年和1996年组织了三次全国范围的调查,这是中国学者在这个领域内探索和研究的初步尝试。2001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又组织了公众科学素养的第四次调查。这次调查不仅改进了调查方法而且建立了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观测网,为今后长期开展此项调查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❽ 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 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❾ 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是什么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

❿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一、化学学科素养的涵义
1. 化学观念:化学观念是从化学的视角,阐述对自然、社会与化学学科的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看法。化学观念包括化学术语和化学学科的基本观点以及理解化学是什么,化学有什么用,如何用等;它包含了对科学、工程、技术的一种意识;强调了化学与人的关系和化学作为一个载体的作用。
2. 化学能力:化学能力属于综合能力的种类,我们将化学能力分为对化学的认知策略、化学智慧技能、化学实践方面的动作技能三个部分。
二、化学学科观念生成的有效途经
1. 立足社会事实,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
从大的方面来看,它涵盖了“公众的科学素养问题、化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环境保护与新型绿色化学问题、化学发展史与认识的问题”,也包括为什么要学好它、如何用化学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大教育观、确立学习化学是提高修养的一个方面的观念;要充分引入社会事实资料,与衣、食、住、行等密切结合,不断深入;要思路开阔、眼界远大。
2. 解决冲突观念,形成化学的本质观念
(1)把握化学概念教学的关键点:化学概念本身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论知识。它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笔者认为,在课堂设计中,如何站在学生固有知识的层面上,认真思考学生的知识结构,找方法以实现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形成与融合,以及想方设法地解决已有知识与实际本质知识的冲突。
(2)强化对化学物质世界的观念与认识:化学基本观念中包括原子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等守恒观念;包括物质的变化观、组成和结构的主因观、物质性质的主导观、反应限度观、原子经济性观和持续发展观。
在课堂教学中,需拓展视野、重视联系,统筹安排及早培养,联系实际渗透观念,并适当安排一些习题强化这些观念。
三、化学学科能力生成的有效途经
1. 认知策略――创新课程设计,激发求真精神
“教”与“学”要和谐地统一起来。在讲究教的方法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学生学的策略,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认知策略的统一,不断学习并掌握学习的一般性策略,使学生自如地运用对比、演绎、假设等方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真精神,是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学生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基本出发点。在理论教学上,许多问题在不经意间都能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从而实现思想与学习行为上的统一。例如:(1)在完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后,学生可能提出钠能浮在水面上不能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2)教师写出一个关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学生提问,难道不能电离成氢离子和氧离子?(3)用浓硫酸与乙醇反应制乙烯的实验的同时,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这里使溶液褪色的一定是乙烯的作用吗?也可能是SO2;(4)铜与浓硫酸反应,黑色物质、白色物质是如何形成的?(5)由学生制乙烯的实验,乙醇的沸点是78℃,为什么可以加热到170℃?
教师不能过分地强化主要现象、忽视次要现象,不能回避不安全因素和过分强调规范,要让学生体验化学,从体验中求真。
2. 动作技能――强调探究过程,增强合作能力
手动才能心动,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讨问题和实践的机会以及合作学习的机会。
(1)让学生掌握一般探究思路,重视科学过程,强调科学方法。形成规律,建立模式,由普遍到特殊。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问题――假设――计划――事实――检验――交流,同时需要提供一定的学习模式,建立一定的常规思维方式。
(2)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合作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如对于氯气这一堂课,易懂,学生易于自学。从制氯气的原理到性质及相关实验都可以层层推进,所以可以由学生在生生交流中得到解决。
(3)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发探索热情。举例:①如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硫杂质?反过来又如何解决呢?②检验SO42-时,提供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有哪些方案?哪种方案最合理?③如何从环保的角度,设计如何用铜制硝酸铜的方案?
(4)总结实验设计技术的规律,学会举一反三。首先,理解如启普发生器的各种简易图、常见安全装置等等。其次,掌握一般的实验技术路线,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 开发创造思维,强化创造素质
创造性是一种再生性思维。首先,发散思维是创造力提高的重要思维方式。
高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能力,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或自由地提出问题。如在复习铝章节时,突破原有知识网络式的总结,让学生分组讨论:写出如何制备Al(OH)3的可能方法。结果,有的小组竟然写出了

阅读全文

与化学学科科学素养包括哪些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