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教师如何让说课

化学教师如何让说课

发布时间:2023-03-20 13:13:32

① 初中化学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

二、说学情

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

(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四、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3、引导学生定势思维为发展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趣: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而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谜底: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老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震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2)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从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内取出少量的液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引导学生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学生(猜想):

①是CO2?

②是H2O?

③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学生操作实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目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若干组实验,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因实验得出而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并加热紫花观察到红花变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3) 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注意现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应这一原理。并说明这是CO2的一条重要性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4) 即时应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证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实验验证,以便使知识学以致用。

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要求学生通过刚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推断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一热点话题。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五)练测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习题,力图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无色无味气态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不燃烧

2、与水发生反应

CO2+H2O=H2CO3

3、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三、用途:灭火、人工降雨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化学式与化合价》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这位过渡到本课题起到了铺垫作用。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化学式,知道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2、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会应用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数字的基本运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这为化学式的有关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教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采用谈话法与讲解法。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面向全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前面学过的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我们前面学习的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二)新授

1、化学式的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81页相关内容,对于化学式的定义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以H2O为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化学式的意义,教师进行指导并及时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讲解,得出化学式的定义及其意义。

讲解结束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并组织学生讨论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在学生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我进行归纳总结: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不同,因为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呈现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我进行指导并归纳总结,从而引出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化学式的学习

学生学习了化学式,为化学价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实验测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及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不是这个数目之比,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在化学上,就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引导学生看课本83页 表4—6“ 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针对表格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问题如下:

(1)化合价有几种?是哪几种?(让学生明白元素化合价有下负之分)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多少价?氢元素通常显几价?金属元素通常显什么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什么价?

(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多少?

(4)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多少?

在此基础上,组织两个活动。

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评出“记忆之星”;

活动二:让学生编写能帮助记忆的的化合价韵语、歌谣。

活动结束后,展示同学们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通过活动,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在学习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之后,应用化合价来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练习的方式完成此部分知识的学习。练习如下: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氧元素为—2价,计算二氧化硫(SO2)中硫的化合价和三氧化二砷(As2O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练习结束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CO2读作二氧化碳。

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引导学生复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了解相对分子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一样,也是相对质量。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讨论,从而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关内容。由于计算比较简单,启发学生自己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纠正错误。

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教学完成之后,可让学生传看几种商品(如医药、化学试剂、洗涤剂、食品等)的标签或说明书,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并适当讲解化学试剂按纯度分级的情况。

(三)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化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四)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1、基础习题:完成课本章节后练习题

2、拓展作业:到实验室查看化学药品的标签,了解药品的成分,以及所含杂质的种类和数量,并对其中三种药品的有关情况做记录。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3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初中化学《环境保护》,下面我将从说教材等以下几点说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展研究。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但掌握的知识零散,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无时间参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等。针对学生合作意识较缺乏的现状,在讲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一过程将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活动形式。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⒈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

⒉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唯一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研意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2、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3、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

4、将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美化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观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的来源、危害与防治,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

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网页的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法的确定

各小组根据选定的活动内容,主要从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在活动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中,师与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具体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也就是说本节课中教师的“教”,主要是在课外,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留给了学生才华展现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七、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引入课题

通过五幅画面的对比,提出问题:四幅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有何不同?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什么原因造成的?由学生思考回答,引出环境污染这个课题。

2、学生讨论回答

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这些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

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知识各抒己见,讨论得出每小组自己的观点。

⒊教师归纳、总结、讲解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性发言结束后,对同学这次活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然后按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温室效应→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绿色化学的顺序对学生查阅的知识、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身边的环境保护活动,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⒋布置作业

(1)必做题:A、每个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找出一个有关环境污染的典型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B、每个同学找出三到五个有关环境问题的题目,并做出相应的答案。

(2)探索题:今天我们研究了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还有很多方面我们没有涉及到,请通过各种途径,观察身边的现象,以“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或“邢台环境现状分析”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

② 化学说课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是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也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那么化学说课步骤和要求有哪些呢?下面我为您带来化学说课的基本步骤和要求,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化学说课唯橡的基本步骤:

1、教材分析

阐述本课题的教学背景,即说清本课题内容在本节、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有时也可以说对其他学科的影响等);要说清本课题教材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能力点和前后教材内容的联系和区别;说清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本课题教材内容中的体现。

2、学生分析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来进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说清本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有什么重要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总分结合,灵活多样,抓住契机,引导示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手脑并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宗旨,启发学生尝试探索,分析比较,择优选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要着重教学生怎样学会学习,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等,并说出其理论依据。

3、学习目标及其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环节;“情感与态度”是核心的部分。

如果学生厌学,其他自然免谈。“情感与态度”的问题不是通过考试就可以评估和衡量的。展示本课题的教学目标(要增加哪些知识、提高何种能力、开发什么智力、启迪什么思维),说出教学目标中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说出体现这些教学目标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素质教育点,并说出确立本教学目标的依据。

4、教材处理

就是介绍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前后知识的联系,知识点的范畴,素质教育契机的选择,练习的设计等。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说课前一定要先读懂教材,了解教材“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

教师可以稿山游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说课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来教材:

(1)确定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即根据教学目标说清本课题内容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人格因素等实际情况说出本课题内容的难点。

(2)讲述课题内容在教材中的逻辑结构与学科逻辑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本课题教材所作的删减、增加、修改以及顺序的调整,并讲述这样处理的理由、依据。

5、教法与学法

就是介绍在授课中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教法的选用,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本校的条件,学生的基础和教师的特长来确定,并不强求一律,但要求体现“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原则。

我觉得,教师在这方面最重要是谈谈自己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谈谈自己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哪种课堂教学模式,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模式,所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及其使用的目的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提出哪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估计学生会有哪些思维结果,以及对学生不同的思维结果,教师将键销要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在授课中还要侧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根据学生的基础,为保证学生进行高效而有趣的学习所创设的教学环境(即如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6、教学内容及课堂设计

就是教学程序,教一课时的教学活动展开的进程,要说教学前的预备、教学中的安排、教学后的延伸。如怎样导入新课,新授内容的讲法,练习的设计等,每一步骤尽可能说明这样做的意图,要说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分析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我认为教师在说课时主要说清本课题教学过程的总体框架(例如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反馈练习、归纳总结等)以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以及要说清在新课讲解中突破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以及学情依据。

7、板书设计

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得知识信息的,它是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板书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手段。这方面教师可说出板书设计的主体内容及其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说出如何设计板书体现课文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形象化,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还要说出如何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多种手段,强化了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都受到了感染的熏陶,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8、作业设计

分析学生在解题时可能出现的情况,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用什么应变措施。做好课后练习的反馈工作。例如:按教学要求让学生收集海洋资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资料,撰写从海洋资源中提取镁、溴、碘等物质的小论文或制成PPT文稿,展示交流。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9、教学设计体会

笔者认为:说课中的体会,以说课活动中的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以及教学设计等内容为对象、剖析这些预设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不足的过程。因此,说课的体会具有前瞻性。因此,对于说课中的体会,应该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以及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例如,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有哪些独到之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哪些调整与整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落实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监控?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有哪些可取之处?等等。

(2)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以及教学设计中的不足或难以把握之处。具体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特别是隐性目标(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哪些困惑的地方?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还有哪些难以把握之处?教学设计中设计的活动中哪些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应用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拓展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容量,能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

2.提高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

3.虽已改变知识传播渠道,但在促进教师职能的转变这方面,仍需要改进。

化学说课的基本要求:

一、德育性

当前的教育是大力发展以德育为主的素质教育。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着,它在德育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们在说课时一定要体现出化学教育的德育性原则,主要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渗透。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最基本的观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说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说清楚。

2.爱国主义教育:说课时,应尽力挖掘教学内容中有关爱国主义方面的素材,特别是说清楚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化学生产和现代化学科学研究的新成就。

3.环境保护教育:1990年原国家教委就提出“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有关学科教学中去”。保持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基于化学在环保中的特别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说课时,一定要把环保纳入教学中去。

二、实验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形成化学概念、原理,正确认识化学变化规律,掌握物质性质的基础,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而且在培养学生科学品质,科学方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以其丰富的内涵,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说课时一定要体现化学教学的实验性原则。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典型的实验,并且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还可以改进或补充一部分实验。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全可以达成以下一些教育教学目标:

1.科学态度教育,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辨别、耐心操作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实验为依据做好记录,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环境教育,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环保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其懂得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改造环境。

3.化学实验变化无穷,美妙无比。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培养意志力,有些实验操作比较复杂,易失败,需反复操作才能取得成功,可以从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克服急燥心理,增强学生的坚韧性。有些实验有些危险性,当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从险境中走出来时,会有一种战胜困难的成就感,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因此,在说课要把每一个实验的延伸意义挖掘出来说清楚,以便上课时,在实验目标达成后,通过教师画龙点睛的点拨后,使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发挥化学实验最大的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与此同时,必须说清楚每一个实验步骤,仪器的使用,容易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等等。

三、主导性

学习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在教师调控和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在说课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上课就达不成教学目标,课堂必将处于一种无绪状态。要说清楚重点、难点,特点;要说清楚如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显示特点;要说清楚,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引出,如何过渡,如何延伸,如何联系新旧知识,任何创新,如何归纳总结,如何点拨启发;要说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怎样进行引导、指导、疏导;要说清楚如何精心设计例题、习题、课后练习。总之,要说清楚如何引导,把传统的“教学”变成“导学”。

四、主体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式学习。我们在说课时,不仅要说好教材,教法,更要说学情,说学法。元认知理论认为,要认真研究和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滞化教师的思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拿出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口味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学生爽口爽心的教学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全部的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主动思考的完全自主的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让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真正在课堂上开花结果,因此,在说课时,一定要说清如何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性。

五、生活性

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研究所得出规律必须回归生活,为生活实践服务。生活实际联系得好,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端正学习化学的动机,同时也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正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目的。因此,我们在说课时,要说清楚如何把握住生活的脉搏,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道时地插入与之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要说清楚如何去理解联系实际,如何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化学理论,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揭开生活中化学现象的神秘面纱,同时为学生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源动力。

六、迁移性

完整的学习理论,不但要科学地说明学习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经验是如何获得的,有何规律,学习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机制是什么。还要阐明学习结果在变化了的情境中是如何变通地加以应用的,这就是学习的迁移。我们的化学教材中的每一种元素,每一个方程式,每一种物质,每一族元素,每一个实验,每一个实验仪器的使用,每一类解题方法,无非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希望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达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效果,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因此,我们在说课时,要说清楚,哪些内容需要迁移,怎样迁移。迁移规律是什么?例如,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元素或几个主族元素的学习来说清楚迁移规律,就可以迁移出其它元素或族的性质及递变规律,这就是化学中典型的举一反三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烃的衍生物——醇、酚、醛、酸、酯时,每一类物质仅学习一种有代表性物质的性质,只要抓住官能团性质,就可以迁移推广出许多其它同类物质的性质,这就是“有机”的含义。我们能掌握各种陌生有机物的性质,就得益于这种迁移。

当然,化学的说课,除了要遵循以下原则外,还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如:说清楚,如何调动学习的兴趣,如何设计条理清晰的板书等。但一切都要统一到说课的目的上来,就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来落实素质教育。


③ 化学说课的技巧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从说课的内容和性质来看,它同备课、上课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特具特色。

一、特点

1、说理性

备课,可以从教案看出“怎样教”;上课,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形成独有特征的主要方面。

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的为什么,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

2、科学性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的矛盾和问题。教师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去设计教学程序,教材的处理、挖掘及传达程度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思想性。

3、高层次性

由于听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熟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领导和教师,所以,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充实说课理论依据,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语言的推敲,比以往备课更为精心,教学结构更趋合理。

4、预见性

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讲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所以,说课者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估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什么困难,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说课者还要说出自己设计提问的关键问题,估计学生如何回答,教师应该怎样处理。

二、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包括题目,在第几册、第几单元,单元训练重点、地位、教材的前后联系,有时还要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说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说,也可少说,可按上面介绍的顺序说,也可打破顺序说,要因教材而定。

2.说教材目的要求

做到正确、具体、全面。

3.说教学重点、难点。

4.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和学法可以分别叙述。

2.教法和学法可以合在一起说明。

3.教学方法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说。

四、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的各阶段,一般要说出教什么,接下来说怎样教。这要从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训练学习获得知识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说。在说怎样教的过程中还要说清:如何进行反馈矫正、小结,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布置作业的内容及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等。

要把教学过程说详细具体,但并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实录。对于重点环节,诸如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要细说,一般环节的内容则可少说。尽量避免师问、估计生答,师又问,估计生又会答……,这种流水帐式的说法。

如何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把一课书的内容分为几课时,再逐课时安排教学环节。可以把整个环节的安排先说出来,再逐环节再说,可以把一个环节的内容说完后,再依次说下个环节的内容,环节之间尽量用上恰当的过渡语,使整个说课内容浑为一体。

五、关于说课与备课的联系和区别

1.备课着重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教什么、怎样教”等教学内容及实施技术问题,说课除要研究上述问题外,还要研究“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理论问题。

2.备课所写的教案,为适应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要求对教学方案的书写具体、详细,甚至教学倒题的求解都详细罗列,以利课堂教学中重视;说课所写讲稿,为满足听说教师的需要,只需对教学方案作纲目式、摘要式、论理性的述说,课堂上对学生展现说明的问题可少说或不说(如例题的演示等),所述说的内容也不都在课堂上重现,反对上课起一种导演的作用。

六、注意说课中的语言运用

1.独白语言

说课时大部分用的是这种语言,切忌从始至终一个腔调地念稿或背讲稿,要用足够的音量,使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速度要适当,语调的轻重缓急要恰如其分,让听者从你的抑扬顿挫、高低升降中体会出说课内容的变化来。具体地说,教材分析要简明,理论根据要充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用慢速说清楚,教学目的要分条款一一叙述,重、难点则用重音来强调。

2.教学语言

因为说课不仅要说“教什么”,还要说“怎样教”。说“怎样教”实际上就是要说出你准备怎样上课,只是不单纯地将课堂上一问一答那么详细地显露出来,但是也要让听者知道你的教学设想和具体步骤。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听者带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去,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推测了你的课堂教学效果。

④ 初中化学说课稿

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化学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意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

一总体思路:

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

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

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学习过程可描述如下:

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学习过程(学习事件)

①接受器接受刺激①引起注意,确保刺激被接受

②通过感觉登记器登记信息②告知学习目标,建立适当的预期

③选择性知觉信息,以便在STM中储存③提示从LTM中提取先前学习的内容

④通过复述在STM中保持信息④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现材料,确保选择性知觉

⑤为在LTM中保存对信息进行意义编码⑤以适当的语义编码指导学习

⑥将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⑥引出反应,包括反应生成

⑦反应生成并进入效应器⑦提供学习结果的反馈

⑧学习结果学习者的环境中⑧评估作业,包括提供学习结果反馈机会

⑨通过执行策略对过程实行控制⑨安排多种练习以帮助将来的提取和迁移

根据本课实际——教学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安排两次上述的学习过程(学习事件)以此达到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即⑴—⑺为第一次学习过程,重点落实酸的通性;⑺—⑿为第二次学习过程,重点突破金属活动性顺序。

2、以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过程为基础的设计思想

人类认识自然、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是从外现的、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理性认识。因此,在设计中要体现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以便使学生感到学得自然、学得轻松。本课总体设计中的“⑵→⑶→⑷⑸⑹”、“⑼→⑽→⑾”均体现了认识规律(即:现象→规律→本质)。同时设计中的“⑵→⑶⑷⑸⑹→⑺”、“⑼→⑽⑾→⑿”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来自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的思想(即:实践→理论→实践)。

3、以整体的连贯性为基础的设计思想

为了能使整堂课一气呵成,成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体系。首先,将教材中酸的涵义部分移至酸的通性之后,目的是使学习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又使教学内容顺利落实。不把知识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有效学习中获得知识,而不时接受知识;其次,特意在环节⑺中设计了不能发生的酸和金属的反应,以此顺理成章地将学生思维迁移至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上来。

初中化学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程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及验证氧气的性质。

(3)、知道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4)、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5)、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2、难点:制取氧气的仪器连接和组装,氧气和验满和氧气性质的实验。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会更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及当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这些现代教学媒体和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上课前,我会用PPT向学生展示几张人类在特殊环境下的工作图片,然后提问:在这类特殊环境下,人们是怎样呼吸的?如果在实验室,我们又会怎样制取氧气?层层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探讨。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水的.电解,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

二>实验探究,探究新知

我会向学生系统的说明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该遵循的方法步骤。

实验探究1:学生根据我给的资料卡,讨论出最佳制取氧气的药品和方法: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就能分解出氧气。但是速度很慢

实验探究2:学生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加快,学生再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药品,探究实验,相互讨论总结出最适合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

化锰,并且根据对二氧化锰的后期处理,发现催化剂的存在,并且定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联系生活,扩展新知(5分钟)

让学生根据催化剂的性质,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催化剂,我会适当引导,把生活和化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强烈兴趣。四>科学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15分钟)

实验步骤(多媒体课件演示),根据演示的实验,学生能准确选择实验仪器。(对于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我会正确引导,让学生从这些方面去考虑)

初中化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及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等。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可以说对原子的学习更是本章的重中之重。理解原子的概念,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使学生对宏观物质的性质认识得更为深刻;了解原子的结构,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结构。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及本节的特点,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等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

b、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c、了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d、认识物质的可分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及阅读等能力。

(3)思想情感目标

进行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原子概念;原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原子概念的形成

4、对于教材的处理

要让学生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原子的概念及结构是本课时教学上最大的难点。故将此种微粒通过电脑制作成形象、生动的模拟动画,让学生更直观的接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理解分子、原子概念,初步形成原子结构模型。

二、说教法

主线:激疑——探索——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1、对于原子概念的教学,我采用实验—分析—归纳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直观接受宏观物质的可变性,并积极思维,逐步认识到分子虽小,在化学变化中却可以再分的客观事实;通过演示模拟动画,分析水分解反应的实质得:在反应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氢微粒并没有改变。从而概括出原子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原子的基本性质。

3、列表比较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进行抽象思维训练。

4、对于原子结构的教学,仍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结构;充分利用模拟动画,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组成。

三、说学法

主线: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得出结论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实验入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思维,并借助形象、直观的模拟动画,接受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

3、引导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引出新知识。

4、通过小结、课堂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初中化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三《水的组成》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继空气之后,学生学习的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物质之一,对于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跨越奠定基础,单质化合物的学习不仅丰富了物质分类的内容,也是将物质进一步分类的依托。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掌握他们的情况有利于课堂的教学。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大脑机能显着发展并趋于成熟,首先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其次是知识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对水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最后是能力水平: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与人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以及氧化物的含义。

2、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难点】

准确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是我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充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在教法方面,我将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演示实验与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感受新知,巩固新知。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探究学习法、多种感官协同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来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创设情境法:上课伊始,首先我将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空气一样,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是人体组成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物质,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从而引出本课主题。这样设计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化学、发现化学,培养学科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导入之后就是新课讲授环节,这一环节我将重点讲解电解水实验与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关于电解水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内容,在讲解时,我会首先演示电解水的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接着让学生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引导学生猜想电解水后会生成什么物质,然后让学生根据小组的猜想结果进行验证实验。实验完成后,分别用火星的木条和点燃的火柴靠近两极气体进行检验。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巩固氧气的检验,练习氢气的验纯,分析实验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推断水的组成。即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最后让学生书写电解文字表达式巩固新知识,完成电解水实验的学习。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元素、氧气等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在讲解时,教师可展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并提问学生“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两种气体,能不能说明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混合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水、氢气、氧气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它们的组成却各不相同。接着让学生思考它们的区别,从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观察CO2、P2O5、Fe3O4、MnO2、CO、SO2等物质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引出氧化物的概念。

经过以上过程便完成了电解水实验以及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的学习。之所以采用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思考,而不是教师的直接灌输,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升

新课讲授后就是巩固提升环节,我会让学总结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中的注意点。即单质和化合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所学的知识内容。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由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最后布置作业:课后收集历史上科学家们对水的组成的研究都经历了哪些过程,下节课来谈谈从这些探究历程中自己有什么启发。

七、说板书设计

初中化学说课稿5

1、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2、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育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要做到精讲精练,还有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拓学生思维。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探索发现式学习,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六个环节加以设计和说明。

3、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评判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方法,为后面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学习打下基础。

4、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知道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学情分析

合理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三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有较强的好胜心,因此我会通过小组PK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6、教学教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传授到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效率。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法为讲授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来进行学习。

7、教学过程

充分的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而教学活动的精彩开展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本节课我将从以下4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

良好的导入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中。本节课我将以试讲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在上课之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上的这个视频,我们看看视频中讲了什么样的内容呢?视频播放结束了,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他都看到了什么呢?好,就请最后一排靠墙的男同学来回答一下吧。请坐,他告诉我们呢,看到了潜水运动员和登山爱好者都在使用氧气罐来维持正常呼吸。观察得很认真。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它非常重要,那同学们知道如何制取这么重要的气体吗?老师看到大家的脸上充满了疑惑,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走进化学实验室,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可以将生活和学习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授

其次我会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教材。并找出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专注力。接下来,我会先进行实验的演示,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引导学生回答出放棉花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通过我的演示可以减少学生在后面亲自动手实验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接着我会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学生在组内进行亲手操作。与此同时我会走下讲台,及时的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学生可以通过亲手操作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实验成功的喜悦。紧接着我会进行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拿两个试管,一个只有过氧化氢溶液,另一个在里面加入了二氧化锰,分别用带有的木条放到试管口,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木条在接触到放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处迅速熄灭,知道用这种方法可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我也会补充相关内容,如二氧化锰可以加这个化学反应,它叫做催化剂。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和记录,从而归纳出实验的步骤,并能够深刻理解催化剂的作用。最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工业中是否可以使用这种办法来制取氧气?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小结

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我会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总结本堂课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

作业

作业环节,我会请学生查阅,是否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够加快化学反应,下节课分享。

8、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直观易懂,是一节课内容的浓缩,我会在黑板中央的正上方写上本节课的题目,黑板正中央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黑板右下方写上本节课的作业,这样的板书清晰地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逻辑,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耐心倾听。

;
阅读全文

与化学教师如何让说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