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化学符号填写
NaCl
氯化钠
KBr
溴化钾肆宏
BaCl2氯化钡
MgO氧化镁
Al2O3氧化铝
ZnS硫化锌
HF氟化氢(氢氟酸)
HCl氯化氢(盐酸)
SiC碳化硅
Mg(OH)2氢氧化镁
BaCO3
碳酸钡
NaOH氢氧化钠
Al2(SO4)3硫酸铝
AgNO3硝酸银
Fe(NO3)2硝酸亚铁
CaCO3碳酸钙
NH4Cl氯化铵
Fe2(SO4)3硫酸铁
BaSO4硫酸钡
AgCl氯化银
Mg3N2氮化镁
Cu2S硫化亚铜
HBr溴化氢(氢溴酸)
MnO2二氧化锰
CuSO4硫酸铜
H3PO4磷酸
KMnO4高锰酸钾
氧化镁裂宽册MgO
硫化氢H2S
二氧化硅SiO2
氟化镁MgF2
氧化铁Fe2O3
溴化银AgBr
硫酸H2SO4
盐酸HCl
硝酸HNO3
二硫化碳CS2
硫酸钠Na2SO4
氢氧化铝Al(OH)3
硫化铵(NH4)2S
硫酸钡BaSO4
硝酸铵NH4NO3
氧化亚铁FeO
氧化亚铜Cu2O
硫酸氢钠NaHSO4
硝巧颤酸铝Al(NO3)3
氢氧化铜Cu(OH)2
碳酸铵(NH4)2CO3
氨气NH3
五氧化二氮P2O5
硫酸锌ZnSO4
碳酸氢钠
NaHCO3
B. 硝酸铝的化学方程式
硝酸铝的分子式是可以这么写al(n o3)3。那应该就是这样了,因为铝是三价的啊,硝酸根是一价的,所以就是应该这样来写。
C.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氢气H2
氧气O2
氮气N2
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臭氧O3
铁Fe
锌Zn
铜Cu
镁Mg
铝Al
银Ag
水H2O
过氧化氢
H2O2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硫SO2
三氧化硫SO3
五氧化二磷P2O5
氧化汞HgO
二氧化锰MnO2
氧化铜CuO
氧化亚铁Cu2O
氧化铁Fe2O3
氧化钠Na2O
氧化钾K2O
氧化钙CaO
氧化氢H2O
硫酸H2SO4
碳酸H2CO3
硝酸HNO3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钙
Ca(OH)2
氢氧化镁Mg(OH)2
氢氧化铝Al(OH)3
氢氧化铜Cu(OH)2
氢氧化铁Fe(OH)3
氯化钠NaCl
氯化锌ZnCl2
氯化铜CuCl2
氯化银
AgCl氯化亚铁FeCl2
氯化铁FeCl3
硝酸钠NaNO3
硫酸锌ZnSO4
硫酸铜CuSO4
硫酸亚铁FeSO4
硫酸铁FeCO3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钾K2CO3
碳酸钙CaCO3
碳酸钡BaCO3
硝酸钙Ca(NO3)2
硝酸铝Al(NO3)3
硝酸铵NH4NO3
硫酸铵(NH4)2SO4
碳酸铵(NH4)2CO3
硫酸钠Na2SO4
氯化钡BaCl2
硫酸钡BaSO4
D. 我问几个极简单的化学符号- -
氧化钠 Na2O
氯化镁 MgCl
氯化钙 CaCl2
氢氧化亚铁 Fe(OH)2
氢氧化钙 Ca(OH)2
氢氧化铜 Cu(OH)2
氢氧化铁 Fe(OH)3
碳酸钠 Na2CO3
硫酸钠 Na2SO4
硝酸汞 Hg(NO3)2
硝酸数宽铜 Cu(NO3)2
硝酸铝 Al(NO3)3
三个铁离子 3Fe3+
两个硫酸根离子 2SO42- (2-是上标,4是下标)
三个碳酸根离子 3CO32-
两个氧分子 2O2(第二个2是上标)
显二价的氧元素 O2-
一个亚铁离子 Fe2+
氢氧根离子扒毕档 OH-
铵根离子 NH4+(+是上标,4是下标)
两个硝酸根春乱离子 2NO3-(-是上标,3是下标)
E. 硝酸铝和硝酸铁的化学式怎么写啊~
硝酸率:Al(NO3)3
硝酸铁:Fe(NO3)3
化学式中的3都是下标,在这里打不出来.
F. 硝酸铝的化学式是什么
硝酸铝的化学式为:Al(NO3)3。
G. 硫酸亚铁氯化铵氢氧化铵硫酸铝,氢氧化铝,硝酸铝氧化铝硫酸钙的化学式怎么写
各类物质化学式如下:
硫酸亚铁:FeSO4
氯化铵:NH4Cl
氢氧化铵:NH4OH(NH3·H2O)
硫酸铝:Al2(SO4)3
氧化铝:Al2O3
硫酸钙:CaSO4
H. 硝酸铝的化学符号怎么写
硝酸铝,白色透明结晶。有潮解性。易溶于扒兄水和乙醇,极睁亮微溶于丙酮,几乎不溶于乙酸乙酯和吡啶。水溶液呈酸性反应。熔点73℃(135℃时分解)。有氧化性。与有机物摩擦或撞击能引起燃烧。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4.28G/kG。有刺激性Al(NO3)3·9H2O
贮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种、悉此宽热源切忌与还原剂、酸类、易燃物、硫等共储混运误食,饮温水,催吐灭火:雾状水、砂土
I. 用化学符号表示或名称表示:硝酸铝
硝酸铝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硝酸铝
化学品英文名称: aluminium nitra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78
CAS No.: 7784-27-2
分子式: Al(NO3)3
分子量: 213.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CAS No.
硝酸铝 7784-27-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粉尘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后引起咳嗽和胸部不适。对眼有刺激性。口服引起恶心、呕吐。长期接触对皮肤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与可燃物的混合物易于着火,并会猛烈燃烧。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氮、氧化铝。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薯御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哗隐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乱手厅、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Al]
TLVTN: ACGIH 2mg[Al]/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白色易潮解的单斜晶体。
pH:
熔点(℃): 73.5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冷水、乙醇、二硫化碳,不溶于乙酸乙酯,微溶于丙酮。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石油加工的催化剂、纺织工业的媒染剂。
其它理化性质: 150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还原剂、强酸、活性金属粉末、易燃或可燃物、硫、磷。
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264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522
UN编号: 1438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 类氧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