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有哪些人对化学做出贡献

有哪些人对化学做出贡献

发布时间:2023-04-25 07:20:58

❶ 张青莲对化学的贡献

张青莲对化学的贡献很大,可以说推动了各种轻同位素的研究和生产。

张青莲,出生于江苏常熟,无机化学家、教育家,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1930年从光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常熟世清孝友中学任教一年,1934年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进入德国柏林大学物理化学系。

936年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游并所工作一年,1937年回国后担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38年至1939年担任光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同位素质谱法测定原子量的研究。

张青莲人物评价

张青莲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张青莲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教育家,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他严谨、不平凡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战胜伤痛、排除干扰、大彻大悟的精神平台,淡薄名利和知足长乐。在这个健康的人格修养平台上,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在教学与科研领域里成就卓着。978年,张青莲担任《无机化学丛书》主编,他和张志尧、唐任寰合撰写其中的《锕系后神返迹元素》,全书于1993年初写齐。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张青莲

❷ 中国有哪些科学家在化学上做出杰出贡献最好把做出的

王璡,分析化学家、教育家。是我国近代分析化学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毕生致力于理科和师范大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培育了中国几代科学技术人才。他还长期从事化学史的研究工作,是用分析实验结果为依据并与历史考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化学史的开拓者之一。候德榜,着名化工专家,字致本。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候县坡尾乡一农民家庭,1974年8月26日卒于北京。190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教会的福州英华书院,1910年考取清华留学预备学堂高等科,1913年以全部功课十科均满分完成预科学业并公费派往美国留学,191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专业、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21年10月回国后出任中国化工工业开拓者范旭东开的天津塘沽碱厂总工程师。建国后,1951年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今中科院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63年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候德榜一生功绩卓越,为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是中国近代化工工业的奠基人,世界制碱权威。他一生共获20多项荣誉。撰写过《manufactureofsoda》、《从化学家观点谈原子能》、《制碱工学》等10余部着作,发表过60多篇论文,被范旭东称为“国宝”,其塑像立于北京化工大学院内,为后人共仰。邱宗岳,化学教育家,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创始人,理学院的奠基人之一。他将南开大学化学系出了特色,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实验训练,为国家培育出大批科技人才。还有??太多了!!!!!!!

❸ 对中国近代化学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科学家,化学家,赴美留学,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1年获博士学位。被选入美国最高荣誉sigmaxi科学会会员。誉满国际化学工业界,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中国近代化学,细菌和病毒学的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改名高士其,弃仕途和金钱不要,立志不做官,不爱钱,以科学家造福中国。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中国为记念他的贡献,把国际的一颗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科学家,化学家。细菌和病毒学家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中国普及科学的先驱,统一化学名词的奠基人。

郑贞文(1891年—1969年)字幼坡,号心南,福州长乐县人。1891年3月2日出生于福州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2岁时考取秀才,15岁赴日本留学。1909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5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攻读理论化学,1918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郑贞文是自然科学专门学会的发起人。翻译和编着了多种自然科学着作,积极将近代科学知识向国内广为传播,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气象学等多种学科。普及科学的先驱。将错综复杂的外国有机化学名词,译成统一的中文用语。统一化学名词的奠基人。

近代和现代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和奠基人。

萧光琰(1920—1968),中国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坡蒙那大学化学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曾专攻物理化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理研究员。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学冶金研究所研究员、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化学师。他在美国时,连得过四枚金质奖章。回国后,从事的“页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机理研究”和“电子酸性催化剂研究”填补了中国的空白。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石油化学领域奠基人。

中国最早生物化学家先躯,开拓者,奠基人,中国近代和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吴宪(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后改习化学,1916年获理学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录取为研究生;1919 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院长兼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宪一生发表研究论文l63篇,专着3种。他开拓的领域主要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此外,还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美国学者里尔顿·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将他誉为“中国化学的巨人”,并评价道:“毫无疑问,吴宪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最伟大的化学家,或者说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他在1919年发表他的第一项研究时,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类的化学研究。他在国际上,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美国生物化学家协会会员、美国实验生物学和医学会会员、荷兰《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顾问委员、原德国自然科学院名誉院士、美国亚拉巴马州科学院院士、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Sigma Xi Society)会员,以及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营养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1949年)和热能需要量委员会委员(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国际医学名人录》(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国科学名人录》(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国名人录》(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学家传记大辞典》(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书。他开拓的《一种血液分析系统》引发了一场血液化学方面的革命。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和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卓着,并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崇高声望和在中国科学界的地位。生物化学界一代巨人。

中国近代和现代物理电化学创立者,量子电化学开拓者,电化学开拓和奠基者之一。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物理化学家,中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 。田昭武主要从事电化学研究,重视与数理及其他化学学科的结合,研究领域包括光电化学、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三维微加工技术、芯片生化实验研究、谱学电化学和量子电化学等 。1949年,开始独立主讲《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两门主干课。他还承担国家部委委托厦门大学举办的全国性电化学培训班、研讨班担任主讲 。田昭武提出多孔电极极化的“特征电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创立电极绝对等效电路的新解法和测量电极瞬间阻抗的选相调辉技术。设计和推广多种电化学技术和仪器,如新一代的离子色谱抑制器、微区腐蚀测量系统和中国国内第一台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在化学电源、金属腐蚀和电化学分析方面,都有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后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共35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为1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共七项。

❹ 列举在应用化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外着名科学家

中国:
徐光宪:研究稀土分离
徐光宪::研究插层组装和产品工程
吴越 :研究催化剂
外国:
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乍得·施罗克:研究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
哈伯 德国人,发明工业合成氨方法。
波施 德国人,贝吉乌斯 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
美国科学家理乍得·海克、伊智根岸,铃木彰研究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孝态方面
伍德沃德 美国人,研究人工合成固醇、叶绿素、维生素B12和其他只存在于生物体中的物质
纳塔 意大利人,齐格勒 德国人,研究乙烯和丙烯的催化聚合反应。
P.J.弗洛里 美国人,研究长链分子,制成尼龙66。
佩德森 美国人,莱思 法国人,克拉姆 美国人,合成了具有特殊性能的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在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
艾伦-J-黑格,美国公民,他是半导体聚合物和金属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先锋,目前主攻能够用作发光材料的半导体聚合物,包括光致发光、发光二极管、发光电气化学电池以及激光等等。这些产品一旦研制成功,将可以广泛应用在高亮度彩色液晶显示器等许多领域。
艾伦-J-黑格 (1936-)
艾伦-J-黑格,美国公民,64岁,1936年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固体聚合物和有机物研究所所长,是一名物理学教授。
获奖理由:他是半导体聚合物和金属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先锋,目前主攻能够用作发光材料的半导体聚合物,包括光致发光、发光二极管、发光电气化学电池以巧族源及激光等等。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 他从1973年就开始研究能够使聚合材料能够象金属一样导电的技术,并最终研究出了有机聚合导体技术。这种技穗拿术的发明对于使物理学研究和化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白川英树在发现并开发导电聚合物方面作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这种聚合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上去。

❺ 初中的化学中的所有的名人及其成就

1、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语:Дми́трийИва́нович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罗斯科学家。

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❻ 历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化学家有哪些以及简要说明他们的贡献,最好能条理一点。谢谢

中国杰出的化学家唐敖庆
唐敖庆,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50-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1986年任吉林大学教授、校长,1986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
唐敖庆教授是中国杰出的化学家,数十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成就.他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配位场理论及研究方法,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提出和发展分子轨道图形理论的一系列新的数学方法和模型,深化了对化学拓朴规律的认识,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唐敖庆教授还对高分子反应,即缩聚、交联与固化、加聚、共聚与裂解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1年以后,他重点从事高碳原子簇的研究工作,在对称性、电子结构及稳定性规律方面取得成果.

❼ 3、课外查阅,现在化学之父是谁了解一下他对化学发展的贡献。

由于对现代化学做出重大贡献的化学家(科学家)比较多,现代化学之父的说法也不一致。
大家比较认可的是:拉瓦锡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国贵族,着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后世尊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人们普遍认为,拉瓦锡在化学上的杰出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将科学从定性转向定量的转变。拉瓦锡因发现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而闻名。他认识并命名了氧气(1778年)和氢气(1783年),并反对发火理论。拉瓦锡(Lavoisier)帮助构建了度量体系,编写了第一份广泛的元素清单,并帮助改革化学术语。他预言了硅的存在(1787年),也是第一个确立硅的存在的人,同时确立硫只包含一种元素(1777年),而不是一种化合物。他发现,尽管物质可能改变其形式或形状,但其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1、他为后人留下的杰作是《化学概要》,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
2、拉瓦锡的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从实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
3、拉瓦锡最重要的发现:燃烧原理,是他对化学研究的第二大贡献。
4、拉瓦锡最终排除了当时流行极广的关于“燃素”的错误看法。
5、拉瓦锡还识别出了氮气。
初中课本: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介绍了拉瓦锡的空气组成测定实验。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介绍了拉瓦锡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❽ 你知道有哪些近代化学史上的化学家他们有哪些成就

一、唐敖庆

唐敖庆(1915 11.18 - 2008 07.15),男,江苏宜兴人,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博士学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吉林大学教授、名誉校长,中国量子化学之父。他是中国理论化学研究的开拓者,在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图形理论、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理论化学学科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届主任,创建了中国的科学基金制度。

二、卢嘉锡

1915年10月26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祖籍台湾省台南市。卢嘉锡于1926年上过一年公立小学,1927年后相继在厦门育才学社和大同中学初中就读过一年半,1928年秋考入厦门大学预科,时年13岁。

1930年进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34年毕业,同时修毕数学系主要课程。毕业后留校任化学系助教三年,同时兼任中学数学及英文教员。1937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进伦敦大学学院学习,两年后获伦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

1939年秋,他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结构化学研究。在此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其中不少成为结构化学方面的经典文献;1945年1月~1945年11月任美国加州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员。1946~1960年任厦门大学化学教授。

1981年5月~ 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8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早年设计的等倾角魏森保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载入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称为“卢氏图”。

在非线性光学晶体新材料探索研究中,提出了性能敏感结构的新概念。组织多学科的队伍,发现了优秀的新型无机类芳香性紫外倍频晶体低温相硼酸钡(BBO),含四个过渡金属原子,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两个网兜状福州模型,而后又提出了一种新双氮分子络合物。

三、侯德榜

1890年8月9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 1916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获学士学位. 1918—192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其主要贡献是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

四、邢其毅

1911年11月24日出生于天津市。1933-1936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1936-1937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维兰德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37-1941年在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44-1946年在新四军华中军医大学任教。1946起历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后任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员。

他是我国多肽化学研究方向的开创者,是我国进行接肽方法和标记氨基酸研究的第一人。他提出用硝基苯甲酸酐与氨基酸发生德肯-威斯特(Dakin-West)反应使氨基酸末端生成一个带色的氨基酮化合物,这是一个识别氨基酸羧端的好方法。

1959年,在国家科委的组织领导下,由北京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研究队伍,开始胰岛素合成研究,邢其毅是这个研究集体的学术领导者之一。

经过数年的共同努力,人类第一个用人工合成方法得到的活性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终于在1965年降生在中国大地上。另外他主持撰写的《基础有机化学》是一部综合反映现代有机化学的教科书,对于高校的有机化学教学具有广泛影响。这些着作滋育了几代化学家的成长。

五、徐光宪

1920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任交通大学化学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不久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至今。

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徐光宪的成就在于提出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使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化水平跃居世界首位。

❾ 我们中国化学有那些名人

1、侯德榜,着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

2、李远哲,着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中国人。1959年李远哲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并于1961年获得台湾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次年去美国深造,196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3、卢嘉锡,台湾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物理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1934年,卢嘉锡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4、黄鸣龙,有机化学家。1898年7月3日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7月1日逝世。

他毕生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特别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为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和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5、柳大纲,中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先驱者,盐湖化学的奠基人,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柳大纲开拓了中国盐湖资源及其化学基础的研究,组织综合队伍考察,并组建了青海盐湖研究所。

勘测研究了察尔汗盐湖区富藏的钾、镁资源,发现了柴旦盐湖区柱硼镁石资源以及柴达木盆地若干点的锂资源等,提出了从盐湖卤水分离制钾和直接提取硼锂资源的有效工艺,为盐湖开发和西北地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❿ 化学界都有什么杰出的人物 都做了什么巨大的贡献 简答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法语: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国贵族,着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并且预测了硅的存在。他帮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锡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按照这定义,于1789年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列出33种元素,其中包括光与热和一些当时被认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锡的贡献促使18世纪的化学更加物理及数学化。他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撰写了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他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创立氧化说以解释燃烧等实验现象,指出动物的呼吸实质上是缓慢氧化。这些划时代贡献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语: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8日—1907年2月2日),俄国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那一天距离他的73岁生日只有六天。他的名着、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着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玛丽·居里(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国着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阅读全文

与有哪些人对化学做出贡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