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学好酸碱盐
1.要通过典型代表物性质的学习掌握好同一类化合物的化学通性。以盐酸、硫酸为代表学习酸的通性;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例学好碱的通性,还要达到会根据通性举一反三的目标。比如,知道了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就应该能推出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等等。2.要重视各类反应的限制条件。限制条件也是规律性的一部分。符合限制条件的物质才能反应,不符合限制条件的则不能发生反应。例如: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而氢氧化钾溶液却不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因为后者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要重视实验。本章化学反应多,化学实验多。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认识酸、碱、盐各类化合物的性质、用途。要把化学实验操作和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三者联系起来学习、记忆。对典型的产生气体(如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和产生沉淀的反应,尤其要格外重视。如:盐酸和硝酸银溶液、硫酸和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等等,这些反应都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物质鉴别、推断、去除杂质的过程中应用较多,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轻视。4.为了学好酸碱盐的知识必须要熟记的知识点有(l)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最好达到如同乘法口决一样熟练;(2)金属活动顺序表,它是在金属和酸、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中离不开的根据;(3)酸、碱、盐溶解性表中的重要沉淀物名称、颜色。有些同学学不好酸、碱、盐这部分知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本应熟记的内容没有记住而造成了学习被动。
Ⅱ 如何学好化学——酸碱盐
楼主的问题具体来说就三个问题,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就初中而言,生气体一般为CO2和NH3。
2.沉淀物:盐沉淀:AgCl和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MgCO3、CaCO3不溶于水能溶于酸,并产生CO2气体。
碱沉淀:Mg(OH)2、Cu(OH)2、Fe(OH)3等。怎么看有沉淀,没什么巧,只能去背常见沉淀,我说的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
3.推断题的关系图,抓住颜色、状态等常见物质突破口。这要靠平常的积累了。如,三价铁盐溶液为黄色,铜离子溶液蓝色、亚铁离子浅绿色等等,这些都需要靠平常记忆,没什么巧方法。
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助到楼主,楼主的满意是我的答题动力。
Ⅲ 怎样学初中化学酸碱盐这部分
1.通过溶液
导电性
实验,了解某些化合物的干燥晶体不导电,溶于水是可导电;了解酸、碱、盐的初步概念。
2.掌握盐酸和
稀硫酸
的化学反应及有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了解它们的用途;常识性了解
浓硫酸
和硝酸;了解
复分解反应
。
3.了解酸的分类、命名、通性;了解
金属活动性
顺序,并能用它来判断某金属与酸能否发生
置换反应
;了解
中和反应
;了解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会
pH试纸
的使用。
4.掌握
氢氧化钠
和
氢氧化钙
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了解
碱的通性
和碱的命名。
5.了解几种常见的盐(氯化钠、
碳酸钠
和
硫酸铜
),了解盐的化学性质;会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金属能不能跟
盐溶液
发生置换反应;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6.了解
化学肥料
的种类和特性。
Ⅳ 化学中的酸碱盐怎样才可以学好
.掌握酸、碱、盐知识的关键是正确书写方程式
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主要表现在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律上。只要掌握住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步步深入就能取得好效果。
首先是分清酸、碱、盐、氧化物。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符号且有一种是氧元素,易于区分。酸、碱、盐在区分时抓住:酸看头、碱看尾。酸的化学式的第一个字母是H,碱的化学式的尾部都是OH。其余为盐。
其次,要掌握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在字面上看是“两种化合物互换头尾”。在书写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2点:
①要注意利用化学式中的角标进行配平(找方程式中化学式角标多的)如:Ba(OH)2+FeCl3———Fe(OH)3↓+BaCl2中反应物FeCl3角标“3”是生成物BaCl2的系数:反应物Ba(OH)2角标“2”是生成物Fe(OH)3的系数。配平结果为:
3Ba(OH)2+2FeCl3=2Fe(OH)3↓+3BaCl2
又如:HCl+Fe2O3———FeCl3+H2O中反应物Fe2O3角标“2、3”是生成物FeCl3和H2O的系数:据此HCl的系数为6。配平结果为:
6HCl+Fe2O3=2FeCl3+3H2O
②若是酸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不包括BaSO4;AgCl),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即可发生反应。若反应物中没有酸,则反应物必须可溶而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才能发生反应。在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每写完一个方程式都要注意用这2点去衡量。经常这样做可以培养你在思考问题时不放过任何细节,每一细节的完美精确足以保证最后的成功。
Ⅳ 化学酸碱盐怎么学阿
酸碱虚让盐怎么学:
1.掌握好酸碱盐的分类
2.掌握酸碱盐的通性,及置换反应和复分睁握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由此判断反应的发生并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酸碱盐几种代表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俗称,制法,保存及特性.
4.掌握几种差早局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练习一些检验,除杂,推断等与实验有关的题.
Ⅵ 化学酸碱盐怎么学
1
区分:化合物
电离后
生成的
阳离子
都是氢离子的
那这种化合物就是
酸
ph
=
0~6.9
如
hcl
电离后
生成的
阳离子
都是金属离子的
那这种化合物就是
盐
ph
=
7
如
nacl
kcn
电离后
生成的
阴离子
都是氢氧根离子
那这种化合物就是
碱
ph
=
7`14
如
naoh
Ⅶ 如何学好初中化学酸碱盐,举一些典型题目,谢谢
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
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
(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
通过如上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
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 “规矩” 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
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
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 )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 )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A、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
B、 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C、由上可知:K2CO3遇酸(H+)产生气体,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淀,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
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淀,稀HCl 遇CO32-有气体,而NaOH 遇CO32-无明显现象,故加Na2CO3或K2CO3鉴别。
E、观察可知:NH4+遇OH-产生氨气,而Ba2+遇CO32-、SO42-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后分别滴加Ba(OH)2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4)2SO4,只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NaCl。
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总结解题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型的目的。
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
(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3)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
(4)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
(5)由于含有Cu2+、SO42-两种杂质离子,故可采用同时沉淀法。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过滤即可得氯化钠溶液。
(6)由于Fe、Cu分别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的前后,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并过滤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并过滤的方法。
例三、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此题,在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动。如:若“沉淀全部溶解”推断结果怎样?若“沉淀全不溶”推断结果又会怎样?……。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做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Ⅷ 怎样学好酸碱盐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繁多,要求记忆的比较多,比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常见酸碱盐各自的性质等等,也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部分。
1、以理解记忆为主。
酸碱盐的知识点、化学方程式、规律都非常多,如果没有理解,只能囫囵吞枣,知识越学越混乱。比如酸碱盐组成的判断,要求同学们在熟练掌握常见酸根离子的前提下,理解“解离”,从而进行判断,否则学完寒假可能都不会区分酸碱盐;
2、总结规律,总结现象,总结原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比如总结一些简单的口诀,“氢头酸尾是酸”“金头碱尾是碱”“金和羡头酸尾是盐蠢掘”,比如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唤档拍可用“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了硫酸钡和氯化银”,这样的口诀进行总结记忆。
3、抓住重点题型,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比如中考中有关变质的问题,有关废液缸问题,有关离子鉴定的问题,都是围绕“氢氧化钠变质问题”拓展的。掌握解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方法和原理,其他很多类型的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Ⅸ 初三化学酸碱盐这一部分如何才能学好
不难啊,只是知识点比较杂乱,中招容易考到,也是一个出题点.只要掌握住酸碱盐各自的定义,理解酸碱盐结构的特点和本质(上课认真听讲,都能学到),还要了解他们彼此间的反应及性质,理解反应实质!要懂得各自鉴别的方法,掌握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酸碱盐.例如酸是盐酸,硫酸,硝酸.碱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等.
盐是氯化钠.
Ⅹ 初三化学酸碱盐怎么学才能学好
带过近千个一对一学员了,对于学生们的个性化问题算是有点心得,分享一下酸碱盐的知识
目录:
酸碱盐的考察形式
酸碱盐的难点
酸碱盐的易错点
突破酸碱盐难点
一、酸碱盐的考察形式
作为初中化学最难的一部分,酸碱盐通常以图像、除杂和鉴别、变形实验、推断和探究实验的形式出现,占分的话在20分左右。
二、酸碱盐的难点
1.客观环境:大多数学生是在寒假过后开始学的酸碱盐,这时候有个比较尴尬的就是进度比较赶,因为要抓紧讲完,一模考试前又要开启一轮复习,所以这时候的时间紧任务重势必会使得难点的内容消化时间不够,所以从客观上造成了学生感觉酸碱盐比较困难。
2.性质难点:酸碱盐老师们通常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形式展开去讲解,这其中物理性质都可以考察难点出来,比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那画出来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溶液相结合,利用性质分析判断);化学性质中方程式是需要着重记忆和掌握的,这里面的性质也是实验中非常容易考察的,以酸的化学性质为例:使得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部分盐反应,这些需要记住的同时,将方程式也一并掌握。比如可以这样考察:现有两种无色溶液,已知一种是稀盐酸,一种是氯化钠溶液,请问如何鉴别?
但从题目的角度来看已经达到了应用的层次,如果没能快速把握住要点很容易就懵了,此时结合性质一条条过就行了,鉴别无非是现象不同即可,第一条指示剂,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是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第二条活泼金属,加入锌粒有气泡生成的是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第三条金属氧化物,加入氧化铜,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是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第四条碱,加入氢氧化铁,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的是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注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等虽然由放热但不易观察,没有颜色、沉淀、气味等明显现象,所以用难溶性的碱更好些);第五条部分盐,加入碳酸钠固体,有气泡生成的是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这里注意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因为现象均为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
通过上述例题总结下:实验考察的是知识的应用层次,用性质解决问题,所以对于能否反应、如何反应、反应后现象等需要精准记忆,而以老师经验来看,多数同学对酸碱盐的基础知识存在模棱两可现象,导致题目拿捏不准。
3.除杂难点:除杂也是选择和实验非常爱考的一种,比如CO2(HCI),除去HCI的话选取哪种试剂,先要思考除杂要点:除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除杂不能消耗主要的物质,符合这两点就可以,我们挨个尝试一下:比如同学想到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和HCI反应达到除去HCI的目的,但是同样会除去CO2,不符合要点;有同学想到用碳酸钠溶液,这里HCI可以和它发生反应,但其实CO2也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O2+H2O+Na2CO3=2NaHCO3)所以也不能用;实际上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消耗HCI,但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消耗CO2,所以符合要点。
总结一下除杂要结合性质+要点选择,缺一不可,鉴别与除杂异曲同工。
4.实验仪器、药品作用:
这部分属于大多数同学看不上,但却容易失分的,比如导管的作用:导气、冷凝回流、平衡气压,一般同学能想到导气,后续的基本都想不到;比如制备实验中浓硫酸试剂瓶的作用,大多数同学都可以想到干燥气体,但其实还可以有的作用:通过观察气泡的流速来控制反应速率、混合反应气体等;比如碱石灰的作用,多数同学能够想到干燥气体,但是还可以有处理尾气XX,防止污染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水,防止进入到发生装置使得xx药品xx。
总结一下:实验仪器、药品的作用等不能还停留在走进化学世界那时候的水平,需要结合实验总结、整理、归纳出来,这样你的实验思路才能打开。
三、酸碱盐的易错点
1.现象描述不全或者错误
多数同学对于现象的记忆看似比较准确,稍微变一下就容易犯嘀咕,比如将热膨胀法检验装置气密性的仪器将仪器中加入水和氧化钙,书写右侧观察到的现象:多数同学能够写出来导管口有气泡生成,但实际上还需要写出来,冷却到室温后的倒吸现象,一旦涉及到现象与压强相关,同学们普遍发懵。再比如天平两侧放等质量足量稀硫酸,左右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g和AI,天平的指针现象:这个就要结合性质去分析,考察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熟悉的同学应该知道,Mg的金属活动性更强,所以Mg反应速率更快,因此刚开始是天平向右倾斜,但是从量来看,AI生成的气体更多,所以最终天平向左倾斜。
2.材料分不清
化学与生活作为送分题通常是得分率比较高的,但是一弄材料就有点分不清,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材料、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等等需要具体的掌握,比如复合材料中有玻璃钢、钢筋混凝土,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有纤维素类棉、麻,蛋白质类羊毛和蚕丝等,合成材料中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中的热固性塑料诸如电木等容易被遗忘。
3.计算多次添加不会算
在计算题目中,多数类型按照老师的套路、模板可以直接计算,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多次添加的问题就需要分析了,这种题目对学生不太友好,下面拿一个例题为例阐述一下:
有兴趣的同学先别看解析,自己先去分析解决一下,10分钟以内答完挺不错。
分析:第一次剩余35.2g,第二次是在这个基础上加的25g,所以理论上应该有60.2g,但是只有58.4g,所以生成气体1.8g,第三次也是这样分析,生成气体0.8g,所以从这要分析出来,这块已经反应结束了,因为加入的酸是一样的,应该生成1.8g。所以整理一下:第一次气体不知道,第二次气体1.8g,第三次气体0.8g,熟悉计算题的学员应该能反映出来这就是经常出现的表格题目了,第一次也应该生成1.8g,总的来说生成气体4.4g,结合这个重要信息再去计算就迎刃而解了。
四、突破难点
在酸碱盐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下面的节奏学习:
1.熟记基础性质——看山是山
大多数同学对知识掌握层次不够,导致失分较多,所以需要把基础的东西达到快速准确的表达出来:比如酸的化学性质5条,分别是XXX,快速的背诵出来;这里可以用诵读的形式每天背诵一下,加深印象,避免遗忘。
2.学习技巧——看山不是山
需要开始理解性质,比如原来酸的最大特点在于解离出来的H+,那么反应的实质就是H+与XX反应生成XXX,如果能达到这种进一步的层次,对于性质掌握就不仅仅是在记忆上, 而是在理解的层面上精进了一步,此时你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3.归纳整合——看山是山
这个阶段是需要多做限时训练的同时,把最基础的东西回归整合,题目中考察实验原来从实验目的出发、开始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总结反思,但其实这个你早就学过了,只不过你对于每一个步骤有了具体内容上的认知,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词汇。
以上是老师近千名学员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能踏踏实实看到底部,你已经超越了90%的学生了,点赞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吧~超过2000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