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物理化学中符号大全,要有解释.(不是物理和化学是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常用符号
1.物理量符号名称(拉丁文)
A
Helmholtz自由能,指数前因子,面积
Mr
物质的相对摩尔质量
a
van der Waals参量,相对活度
m
质量
b
van der Waals参量,碰撞参数
N
系统中的分子数
bB
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亦有用mB
n
物质的量,反应级数
B
任意物质,溶质
P
相数(亦有用F),概率因子
C
热容,独立组分数
p
压力
C
库仑
Q
热量,电量
c
物质的量浓度,光速
q
吸附量
D
介电常数,解离能,扩散系数
R
标准摩尔气体常量,电组,半径
d
直径
R,R‘ 独立的化学反应数和其它限制条件数
E
能量,电动势,电极电势
r
速率,距离,半径
e-
电子电荷
S
熵,物种数
F
Faraday 常量,力,自由度数
T
热力学温度
f
自由度
t 时间,摄氏温度
G
Gibbs 函数(自由能),电导
u
离子电迁移率
g
重力加速度
V
体积
H
焓
Vm(B)
物质B的摩尔体积
h
高度,Planck 常量
VB
物质B的偏摩尔体积
I
电流强度,离子强度,光强度
v
物质B的计量系数
J
焦耳
W
功
j
电流密度
wB
物质B的质量分数
K
平衡常数
xB
物质B的摩尔分数
k
Boltzmann 常量,反应速率系数
yB
物质B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
L
Avogadro 常量
Z
配位数,碰撞频率
l
长度,距离
z
离子价数,电荷数
M
摩尔质量
2.物理量符号名称(希腊文)
a
热膨胀系数,转化率,解离度
Q 特征温度
b
冷冻粗纯滑系数
G
表面吸附超量
g
Cp,m / CV,m之值,活度因子,表面张力
d
非状态函数的微小变化量,距离,厚度
e
能量,介电常数
D
状态函数的变化量
z
动电电势
mJ
Joule 系数
h
热机效岩腊率,超电势,黏度
mJ-T
Joule-Thomson 系数
q
覆盖率,角度
u
速度裤告
k
电导率
x
反应进度
l
波长
P
渗透压,表面压力
Lm
摩尔电导率
r
电阻率,密度,体积质量
m
化学势,折合质量
t
弛豫时间,时间间隔
3.其它符号和上下标(正体)
g
气态(gas)
e 外部(external),环境,亦有用amb
l
液态(liquid)
vap
蒸发(vaporation)
s
固态(solid),秒(second)
±
离子平均
mol
摩尔(molar)
≠
活化络合物或过渡状态
r
转动(rotation),化学反应(reaction)
id
理想(ideal)
sat
饱和(saturation)
re
实际(real)
sln
溶液(solution)
P
连乘号
sol
溶解
S
加和号
sub
升华(sublimation)
exp
指数函数(exponential)
trs
晶型转变(transformation)
def
定义(definition)
mix
混合(mixture)
平均值
dil
稀释(dilution)
② 物理化学绪论
看书先看序言,看看作者相对读者说些什么。对于以前容易忽视的绪论,我现在采用的是只字不差地阅读法,并且尝试与已有的知识建立体系。对于新内容,尝试梳理结构,当这样做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们尊敬的作者,在很努力地向我们打开一扇门,介绍给我们其中的主要脉络,推荐给我们学习方法,介绍这门课的重要性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为什么我以前就从来没感受到作者的苦口婆心呢?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吃(食品加工、除菌、保鲜)、穿(染料、侍穗洗衣液)、住(空调与制冷、墙面漆)、行(汽油的生产、燃烧过程)都离不开化学。
物理化学是化学的理论基础,就是用物理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和理论。“最基本的”说明物理化学的适用范围广,事实上它研究的是普遍适用于各个化学分支的理论问题,它曾经被称为“理论化学”。
物理化学的形成时间——19世纪下半叶,此时中国发生了什么?
此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蒸汽机的带动下驶入了快速行进的轨道,科学与技术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高速发展。当时的人们已经对许多化学反应和过程积累了大量的实验经验 (有哪些呢?), 原子-分子学说、气体分子运动论、元素周期律也已经确立,而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人们对热功转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都为物理化学的形成和发展铺平了道路。1887年德国科学家 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 W)和荷兰科学家 范特霍夫(van't Hoff J H)联合创办了德文的《物理化学杂志》,标志着这一学科的诞生。
人们从一开始最关心的化学问题,就是“ 怎样通过化学反应来经济合理地生产产品和获取能量 ”。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关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定律,通过它可以计算出 一个反应 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时 能够放出多少或者需要吸收多少能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 判据。 将它应用于化学过程尘嫌可以得知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能够按照所希望的方向进行,进行到什么程度停止,反应的最终转化率能够达到多少;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科学。它揭示出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使人们可以决定是否可以应用这个反应来经济合理地生产产品或获取能量。
热力学和动力学都是在宏观上的了解,与此同时,人们一直在探索化学变化在微观上的内在原因,催生出了量子力学和结构化学。量子力学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事件,现在广泛使用的现代光谱、能谱等尖端分析技术( 气相色谱仪? ),其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量子力学之上的。
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热力学研究宏观,统计力学是两者之间的桥梁。统计力学从微观层次阐明了热力学、动力学的基老兄卜本定律和热力学函数的本质以及化学系统的性质和行为,不仅使人们对物质本质及化学过程的认知大大深化,并使计算化学有了飞跃的发展,为人们实现 通过计算代替实验来研究化学 的梦想打下了基础、打开了大门。
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是物理化学的四大基础 。今后的学习要有轮廓,并尽量建立体系。
1. 站位要高。
不光工作时站位要高,学习时站位也要高。工作时站位高可以深入理解领导的意图,看书学习时站位高可以深刻领悟作者的目的。
热一定律的核心思想就是 如何利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规律来计算化学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热二定律的核心思想就是 如何判断一个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如何得到判据,如何通过计算实施判据。
2. 如何对待公式
物理化学中是由公式垒成的,各公式适用范围不同,如果不加区分,极易混淆。
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具体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定理。尝试自己解题,通过自己思考,产生自己的思想火花,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
物理量的表示,证明了物理化学是一个严格定量的学科,在做计算时,一是要使用正确的公式,涉及到高等数学时仔细推导;二是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书中以 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克克方程)为例,该方程是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产生的,用于描述单组分系统在相平衡时压强随温度的变化率。 应用该方程时主要是用其积分形式,但克克方程的积分形式是在假设相变焓△H不随温度变化时时得出的,这是其特定使用条件,不能乱用。应用该公式可以解决生活问题:如100kPa时水的沸点100℃,假设相变焓不变,可以求出气压低的地方的沸点值。如西藏某地区的大气压力为78.5kPa,该地区水的沸点通过计算为92.87℃。
1. 今天尝试用Excel做计算,现在会用Excel 进行含有 对数、指数的计算。并且由于Excel的单元格代入功能,计算更加快捷,同时方便局部修改,效率提高。
2. 发现了Google和Wikipedia的强大。 在搜索 克克方程的 工程应用版——安托万方程时,
网络的结果:
Google的结果(Wikipedia):
在这个问题上,Google和Wikipedia 不仅给出了令人看起来就很服的解释,而且还给出了针对水的 参数,然后我得以利用这三个参数验算了课后题。不仅如此,Wikipedia中给出的每个物理量的参数也相当重要。所以。。。
现在的路是对的。
③ 大学物化,电化学在写电池净反应的时候用等号还是箭头,为啥有时候是写的箭头有时候是等号
写箭头是可以的,严格要求就是写等号,当然要求是电荷和物质双守恒
④ 成考物理化学考试诀窍
成考物理化学考试诀窍如下:
物理:
1.鉴别物理状况
鉴别物理状况的过程是在充足了解、理解题目文本描述的根基上,把握住己给的解题案件线索,产生实际问题场景的大概物理轮廊,而且对解题的方位做出分析判断的过程。
2.剖析物理过程
3.挑选适宜的方式
挑选适宜仿返的办法是把物理问题转换为数学题目的重要之一。仅有大家挑选了适合解决困难的方法,大家才可以成功而简单地解决困难。在这个阶段,我们都是用剖析、综合性或是反证、递推,是不是要用防护剖析等方式。
4.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
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是把物理问题转换为数学题目的重要环节。数学思维在这个过程中的功效可以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层面。根据找寻排列与组合,给物理实体模型添加定量分析的要素;用标记来表明物理量;
4.背诵学过的化学方程时不可以麻痹大意,留意上、下箭头,反映标准,配平及化学式的书写。
5.试验题中实验情况和实验步骤要能相匹配,可由其一而看做另一。
6.填空中实验试剂的挑选最好是填药物的中文名,由于很多药物如稀硫酸或天然大理石等全是混合物质。
7.在预估质量浓度时,测算过程要×100%
8.在渗沥液中成份的判断时,别忘记考虑到酸碱指示剂的存有。若题中规定写成分的化学方程式或明确提出不考虑到显色剂的条件下不能写显色剂。
⑤ 为了中考求物理化学知识点 [email protected]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举坦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告皮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袜答差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0、物质的结构:
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2、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间的关系:
13、
14、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固(+固)]
[固+液]
简易装置 [固+液] 排水法 向上
排空气法 向下
排空气法
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药品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固+液]
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O2↑
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 P36 图2-17(如14的A)
或P111. 图6-10(14的B或C)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
(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 正放 倒放 正放
注意事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6、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化学性质 用途
氧气
(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 + 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供呼吸
炼钢
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
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可燃性:
2H2 + O2 ==== 2H2O
H2 + Cl2 ==== 2HCl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4、提炼金属(还原性)
还原性:
H2 + CuO === Cu + H2O
3H2 + WO3 === W + 3H2O
3H2 + Fe2O3 == 2Fe + 3H2O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CO2 + H2O ==H2CO3(酸性)
(H2CO3 === H2O + 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 + Ca(OH)2 ==CaCO3↓+H2O(鉴别CO2)
CO2 +2NaOH==Na2CO3 + H2O
氧化性:CO2 + C == 2CO
CaCO3 == CaO + 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作燃料
冶炼金属
②还原性:
CO + CuO === Cu + CO2
3CO + WO3 === W + 3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解题技巧和说明: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蓝色沉淀:Cu(OH)2、CuCO3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 K2SO3 + H2O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
, SO3 + H2O == H2SO4N20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三、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 ╳ 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提纲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2 2 8 2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其他口诀也可)
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磷在氧气中燃烧,呈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烟是固体。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1)氯酸钾(白)和二氧化锰(黑)的混合物;其中在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2)高锰酸钾; (3)过氧化氢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氢气的用途有(1)冶炼金属(还原性);(2)焊接金属(可燃性);(3)探空气球(比空气轻)。
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
所学物质中为黑色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CaCO3。
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
⑥ 初中物理化学怎么学
物理化学的学习在初中阶段相当重要,但是枯燥无味的理科知识真是让不少同学抓狂,怎样学好初中物理和化学?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物理化学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二、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皮蔽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络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要牢记化学的各个名词,定义,并且要仔细加以区分,比如化合物,纯净物,单质,混合物,它们的定义不但牢记,还要加以区分,比较,要扣定义里面字眼,谁包括谁都要搞清。一旦真正搞清了,那我问你牛奶是上面哪一种物质你就不至于思索半天了。常见的化学反应是必须牢记的,要会默写,条件加热、光照、催化剂,箭头可逆,不可逆都需要注意,反应过程的现象就不用说了,重要的都得记住。化学中的公式,就像记数学公式那样把它理解,记住,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注意变通,别当书呆子。
三、吃透课本,联络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一些图表、资料及选学内容。中学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络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络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燃袭州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五、注意记忆,准备“两本”
化学有其“特殊的语言系统,”对化学用语及其他知识点,好学易忘,我们要注意运用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如:韵语记忆、谐音记忆、歌诀记忆等方法把要求记住的内容,轻松记住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
如:对于“凸透镜”一节的概念的理解,“透镜”就是可以让光“透”过的光学元件,所以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关于“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则从透镜的形状和“凹、凸”两个字的形状上找相似点,而关于“焦点”则是利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可以把地面上的纸“烧焦”这个角度去考虑。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资讯库中的资讯。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反复自我检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所以每次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学期学年复习等,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二、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如禅或下面介绍的顺藤摸瓜法,发散思维法和逆推法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
1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题目的分析过程都用到。
2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是“越串越大,越并越小” ,串连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 逆推法,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三、重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常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储存。
四、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⑦ 物理化学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公式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ρ=m/v
力(重力) F(G)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Ω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 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
比热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C) c=Q/m△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N/kg。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³ ,常用单位:克/厘米³,
单位换算:1克/厘米³=1×10³千克/米³;ρ水=1×10³千克/米³;
读法:10³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³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²=1×10^-4米²,
1毫米²=1×10^-6米²。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²;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²。】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 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
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 h:单位:米; ρ:千克/米³;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 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³焦/(千克℃) 读法:4.2×10³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³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
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 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²/R P=I²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
补充公式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功率:P=W/t=Fv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
热量:Q=cm△t
热值:Q=mq
欧姆定律:I=U/R
焦耳定律:Q=I²Rt=U²/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W=UIt=Pt=I²Rt=U²/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率:P=UI=W/t=I²R=U²/R
摩擦力扩充:
滑动摩擦力
1. 定义:当物理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是滑动摩擦力。
2. 产生条件:a.物体间有弹力;
b.接触面粗糙;
c.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3. 大小:f=µN (f为滑动摩擦力 N为正压力 µ为摩擦因数且无单位)
4.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
1. 定义:当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是静摩擦力
2. 产生条件:a.物体间有弹力;
b.物体接触面粗糙;
c.物体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
3. 大小:0<f≤fmax
4.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
5.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2P2O5
7.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10.汞(水银)在氧气中燃烧:2Hg+O2=点燃=2Hg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1.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12.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13.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14.乙炔在氧气中燃烧:2C2H2+5O2=点燃=4CO2+2H2O (氧炔焰)
2.几个分解反应:
15. 过氧化氢催化制氧气:2H2O2=(MnO2催化)=2H2O+O2 ↑
16.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7.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8.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加热=:2KClO3=2KCl + 3O2 ↑
19.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20.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21.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3.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22.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加热=Cu + H2O
23.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2Cu + CO2↑
24.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 3CO2↑
25.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高温=3Fe + 2CO2↑
2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加热=Cu + CO2
2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2Fe + 3CO2
28.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高温=3Fe + 4CO2
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9.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30.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31.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3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3.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4.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5.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6.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7.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8.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9.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40.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41.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
42.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3.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4.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5.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 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6.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7.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8.氢氧化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9.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50.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51.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3.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5.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6.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7.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8.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9.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60.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61.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6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4.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5.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6.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7.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8.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9.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70.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71.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7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3.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4.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5.其它反应:
75.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6.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7.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8.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9.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80.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6.化学黄金三角:(可以互相转化)
1.碳三角:C CO CO2 方程式:C + O2 =点燃=CO2 ;2C + O2 =高温=2CO ;2CO + O2=点燃=2CO2
2 氧三角
3.钙三角:CaCO3,CaO,Ca(OH)2
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化合价: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谈变价 也不难
二三铁 二四碳
硫有负二正四六
铜汞二价最常见
氢氧根 负一价
铵根 正一价
硝酸根 负一价
硫酸根 负二价
碳酸根 负二价
⑧ 物理化学是什么
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物理化学是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发现并建立化学体系中特殊规律的学科。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物理化学与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在内容上存在着难以准确划分的界限,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分支学科,例如物理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等。物理化学还与许多非化学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冶金学中的物理冶金实际上就是金属物理化学。
组成部分
物理化学由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三大部分组成。
更多详细内容请看:
⑨ 中考物理化学解题技法
一、审题注意事项
1、浏览全卷,立足全局;明确关键词语,避免答非所问。
在动笔答题之前,一般应将试题浏览一遍,明确卷首或题首的提示或答题要求,按规范要求答题,杜绝不应有的失分。试题中的关键词语常使用下划线,以引起考生的注意。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在此提醒大家注意。
2、最简单的题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题目至少要看两遍。如果通过对文字及插图的阅读觉得此题是熟悉的,肯定此题会做,这时一定要重新读一遍再去解答,千万不要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在没有完全看清题目的情况下仓促解答。因为同样的内容或同样的插图,并不意味着有相同的设问。对“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地读几遍。所谓的“生题”就是平时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擦身而过没有深入研究的题目,它可能是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与生活及生产实际相关联的问题。遇到这种生疏的题,从心理上先不要觉得很难,由于生题第一次出现,它包括的内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难度并不大,只要通过几遍阅读看清题意,及时剔除无用的信息,化繁为简,提炼出有用信息,再联系学过的知识,大部分题目是不难解决的。凡是能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做图、边思考,这样可以建立起直观的图景,帮助理解和分析问题。
化学:
重视审题和答题格式
化学 失分原因
1.计算题:失分表现为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审题曲解了题意而选择了错误的数据进行计算,在解方程中发生计算错误。尤其应关注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因解题格式不规范而失分的现象十分普遍。
2.实验题:失分主要表现为现象不完整,在描述化学变化的现象时说不出生成物的名称,在鉴别实验中不取样,对未鉴别出来的物质直呼其名,而不是根据有关现象推出该物质。另外,填空时写化学式与名称时应关注题目要求,填写化学试剂时,漏掉“溶液”两字也十分普遍。
3.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漏选答案的情况较多。
答题指导
1.实验评价题应先表态,再说明理由,如果被评价的是两个以上的实验,最好先分别表态再评价。对2个实验的评价,一般从1~2个角度进行评价即可,如评价方法太多,往往会得出错误的评价。
2.计算题应重视审题。虽然计算本身的难度降低,但审题要求仍较高。如计算题考查真实的实验数据,学生便要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求出相关的质量,对实验的严密性要作准确判断才能选择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
3.实验知识题一般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此时学生要看清要求,区分是要求设计多个实验还是设计多个实验步骤。答题时要“对号入座”,对结论未知的实验设计,应将几种可能的现象和结论分开描述。
物理:
总体来讲应本着“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的原则去做。答题的策略一般包括:合理安排每道题的答题时间;注意挖掘试题的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已知解决未知;采取先易后难的答题策略等。除以上几点外,还应注意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解答有两种主要方式:
(1)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某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其他选项是不正确的,这时将惟一的正确选项答出;
(2)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择题一定不要缺答。
(二)、填空题的解答要求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
(1). 回忆法:根据需熟记的物理知识,直接填出正确答案。主要考查我们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程度。
(2) 观察法:物理意义明显的,紧扣物理定理和规律的或技巧性的填写题,通过观察思考可以确定正确的答案。
(4) 分析法:根据题给结论和要求,通过分析来确定正确的答案。
(5) 对比法:即通过比较两个现象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相互关系得出结论。
(6). 剔除法:对题中列的可能答案逐一进行辨析,先淘汰错误答案,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7). 心算法:常用来解答一些物理意义明显的,紧扣物理定义、定理和定律的简单习题。
(8). 比例法:根据物理规律,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比例的方法解题。
(9). 图象法:根据题意作图,利用物理图象找出正确答案。
(10). 估算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有关的常量或近似量,然后进行合理的估算。
(三)简答题的解法
1 演绎推理法:这是一种基本的推理方法,它是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方法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推理严密,表达清晰。
2. 返普归真法:这里的“普”和“真”都是指普遍的规律,对于给出一系列实验过程(或探究过程、或一系列数据)让大家总结规律的考题,一般思路是依托课本,总结规律。
3. 透视揭纱法:这里的“视”和“纱”是指考题中给出的一种现象,大家需要通过科学分析,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4. 信息优选法:有时对于图示题,它提供的信息可能不止一个,我们最好选取其中的主要信息(或主要矛盾),而且与课本中的主要知识点相关的信息,这样才能与答案更接近。
(四).作图题的应答:
主要考查学生作图技能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图题中,一类是定性的,另一类是定量的。对定性的作图也要认真些,如画光路、力的图标中的箭头等要用直尺,不要太潦草;对定量性的作图一定要准确,如力的图示法解题、透镜中焦点的确定等。
(五)、实验题的解答要严格按题中要求进行。
类型一:测量型实验题
1. 直接测量型实验
温度计、量筒、天平、电阻箱、刻度尺、秒表、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能表、电压表等,
2. 间接测量型实验
类型二:探究型实验题
解法分析: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的物理规律,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基础探究题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了解探究的全过程(七个步骤),熟练运用各种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以不变应万变的解答提高性的题目。
类型三:设计型实验题
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设计型实验题多数是力学和电学题目,并有以下特点:①基础性:大部分题目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不脱离教材,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②开放性: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③贴近生产、生活,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解法分析:设计型实验题所能涵盖的内容较多,提供的信息较少,出题的知识点不好把握,要求我们要富有创新精神,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变“学物理”为“做物理”,遇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类型四: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实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开放型实验题是近年考题中的一个新亮点,特点是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惟一;在考查大家实验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大家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因为一题多解,考题的难度并不大。
解法分析:求解开放性实验,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做实验,试着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同的问题,了解事物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六)计算题的解法
(1)仔细读题、审题,弄清题意及其物理过程。
(2)明确与本题内容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及公式。
(3)分析题目要求的量是什么,现在已知了哪些量,并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该记的物理常量。
(4)针对不同题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求解。分析、逆推等方法是解题时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5)详略得当、有条有理地书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并注意单位统一。
⑩ 求初中中考复习物理化学实验探究题
1.(2010年浙江湖州,31题)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2.(2010四川广安,12题)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 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 的大小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2011山东威海,第20题)(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4.(2010年安徽,19题)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_______ 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第26题)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2)当烛焰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 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 6.(2010年广东省,16(2)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6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 。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 移动,光屏应向 移动。(填“左”或“右”) 7.(2011山东滨州,第19题)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 (1)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选填字母标号} 8.(2010湖北荆门,15题)图甲所示,是探究 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 (选填“冰”或“蜡”)的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9.(2010江苏徐州,37题)小明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1)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想: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 (2)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他测出足球在A处从静止释放,滚动10m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8s;将足球用球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滚动10m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14s.小明在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小明实验中存在不足之处,请你指出一点: 。 10.(2010四川广安,14题)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_______相同。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 小得越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 直保持_______________。 11.(2011江苏无锡,第30题)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12.(2010年广东省,18题)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13.(2010年广西河池,25题)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14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3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N;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14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 14.(2011年河北省,第33题)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1)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出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和 有关。 (4)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的时间为1.5s则动力的功率为 W。 15.(2011江苏连云港,第26题)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_______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_____组实验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1年福建省福州 第28题)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聪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20所示,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 两次实验(填序号)。 (3)分析比较图中a、b、c三次实验,可得的结论是 。 17.(2011江苏连云港,第27题)“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 反应出来。 (2)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最小的是 图。 (3)比较图a和图d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