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中学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哪些内容

中学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2023-05-25 22:20:10

‘壹’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

15条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pdf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贰’ 中国的高中化学学的什么内容

高中化学第一册主要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碱金属、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浓度、卤素、元素周期律、氧族元素、碳族元素。

高中第二册主要学习-氮族元素、化学平衡、溶液的电离平衡、pH、几种重要的金属(铝、镁)、盐类的水解、有机物、糖、蛋白质。

高中第三册主要学习-晶体的分类、胶体、化学反应的本质、热化学能量变化、电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化学计算。
课本越编越简单,所以书本上学的很肤浅,先学了氧化还原反应,另外引入了摩尔的量概念,再者学了卤族、碱金、碳族、氧族、氮族、等主族元素,主要是讲其中的一个元素以引申其他的元素。另外无机学完后要学有机,有醇类,醛类,酸类。另外还学了原电池和电解池。

‘叁’ 中学化学中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原子、分子;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量、原子质量、平均原子质量;分子量、式量;单质核化合物等

‘肆’ 高中化学中出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所有高中会出现的就这些

强电解质:
1、强酸:HCl H2SO4硫酸 HNO3硝酸 HBr氢溴酸 HI氢碘酸 HCLO4高氯酸
2、强碱:NaOH KOH Ba(OH)2氢氧化钡 Ca(OH)2氢氧化钙
3、绝大多数盐:高中山李基见到的盐全部是强的电解质
金属化合物:a、 氧化物:氧化钙CaO 氧化钠Na2O 氧化镁MgO 氧化Al2O3 氧化锌 ZnO 氧化盐铁FeO 氧化铁Fe2O3 氧化铜CuO 氧化汞HgO 氧化银Ag2O
b、过氧化合物:过氧化钠Na2O2
c、 金属碳化物:碳化钙CaC2
d、 金属硫化物:硫化钙CaS2 二硫化亚铁FeS2
弱电解质:
1、弱酸:碳酸H2CO3 亚硫酸逗谨H2SO3 醋酸CH3COOH 氢硫酸H2S 氢氟酸HF 硅酸H2SiO3 原硅酸H3SiO4 所有的有机酸
2、弱碱:一水合氨NH3.H2O 所有扰竖的除强碱的氢氧化金属R(OH)
3、水H2O也是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1、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三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
2、大多数有机物:甲烷 乙醇 蔗糖 (有机酸和有机盐除外)
3、非金属化合物:氨气

‘伍’ 初中化学主要学什么内容

一、水。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像天然水、河水、雨水、海水、净化水、自来水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蒸馏水(水、冰和水蒸气)等。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的液体。在101.3千帕斯卡的压强下,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在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立方米。物质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蔗糖等,是由水分子、氧气分子和蔗糖分子,聚集而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是很小的,我们用肉眼,甚至用能把物体放大到几十倍、几百倍的光学显微镜、放大到几万倍、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都看不到它。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如把a毫升的水与a毫升的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a毫升。固态物质,分子一个个有次序紧密排列,液态物质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气态物质分子间隙较大,充满整个容器,自由地向空间扩散。水还会变成化学变化。1. 水通电后会分解,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而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烧起来:水=通电=氢气+氧气。分子由比它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有时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钨、汞、铜等。原子也在不断地运动。 2. 水和酸性氧化物反应:水+二氧化碳=碳酸。 3. 水和碱性氧化物反应:水+氧化钙=氢氧化钙。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这叫做化合反应。二、化学符号: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周围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但氢原子核只由一个质子构成。质子带一个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各个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运动,即分层排布,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核用小圈表示,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原子也是有质量的,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的质量单位,就显得太大了,所以我们用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其它原子质量和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叫相对原子质量。如: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相对原子质量是没有单位的。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118种元素。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的第一个拉丁字母相同,就在它旁边写上一个小写字母,如:碳——C,硫——S,氮——N,钠——Na,氖——Ne。它也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氢气。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化学式——用元素表示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式子,表示一种物质、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但一些单质是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注上阿拉伯数字。如:镁粉——Mg,木炭——C,氢气——H2、氧气——O2、氮气——N2,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要把正价的元素和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的元素和原子团写在右边,然后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阿拉伯数字,如果原子团右下角写阿拉伯数字时,则必须用括号把原子团符号括起来。如:氯化银——AgCl,二氧化硅——SiO2、氢氧化镁——Mg(OH)2. 读时,从左到右读某化某或某酸某,有时还要读出分子里的原子个数。化学式包括分子式、实验式、结构式、示性式等。化学式前面加上系数,表示分子的个数。式量——化学式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氧气为32,碳酸为62等。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别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化合价口诀如下:一价:氟氯溴碘钠钾银;二价:氧钙铜汞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正负变价要分清;莫忘单质都为零。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碳酸硫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离子化合物——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氨气、水等。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里,金属元素是正价,非金属元素为负价,在氧化物里,氧是负二价,另一种元素显正价。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是负二价,氢元素通常是正一价;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而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三、溶液:溶液——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固态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乳浊液——小液滴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溶质——在溶液里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如水、乙醇、四氯化碳、苯等。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物质可以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浓度——可以由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分数)、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四、空气、氮气、氧气和氢气。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氮气+镁=点燃=氮化镁。氮气+氢气=高温,高压,催化剂=氨气。氮气+氧气=放电=一氧化氮。实验室制氧气——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得,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得: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183摄氏度时,变为浅蓝色液体,在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氧气和非金属反应: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氢气+氧气=点燃=水。氧气与金属反应: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镁+氧气=点燃=氧化镁。铜+氧气=加热=氧化铜。氧气与化合物反应:乙炔+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个物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的总和。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低温下,能够液化成无色的液体。氢气的可燃性:2H2+O2=点燃=2H2O,如果点燃混有氧气的氢气就会发生爆炸。氢气的还原性(即夺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的性质):CuO+H2=Δ=Cu+H2O,WO3+3H2=高温=W+3H2O。五、碳。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形成的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和富勒烯,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等。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在高温时,碳的化学性质变得活泼起来,易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可燃性:C+O2=点燃=CO2 2C+O2=点燃=2CO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C+H2O=高温=CO+H2 C+CO2=高温=2CO碳酸钙——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遇到盐酸会发生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钙还能和乙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碳酸钙加强热分解,生成氧化钙:CaCO3=高温=CaO+CO2↑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标准状况下为1.977千克/立方米,可溶于水,所以要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低温下(-56.6℃)液化为无色液体,-78.5℃能凝固成雪状固体,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助燃,能灭火,但是镁带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2Mg+CO2=点燃=2MgO+C。二氧化碳能和水、碱反应: H2O+CO2=H2CO3,Ca(OH)2+CO2=CaCO3↓+H2O,Ca(OH)2+2CO2=Ca(HCO3)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称为碳酸气。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为1.25千克/立方米,难溶于水。实验室用浓硫酸使甲酸脱水,制取一氧化碳:HCOOH=浓硫酸,Δ=H2O+CO↑ 一氧化碳可以燃烧,发出蓝色火焰:2CO+O2=点燃=2CO2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uO+CO=Δ=Cu+CO2,Fe2O3+3CO=高温=2Fe+3CO2.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造成组织缺氧。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原子团——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原子集团,在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相当于一个原子,如硫酸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氯酸根、高锰酸根、铵根等。酸——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碱——由金属元素或铵根与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盐——由金属元素或铵根组成的化合物。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和碳元素以碳酸根形式存在的化合物之外都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包括烃、烃的衍生物,碳水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等。甲烷、乙烯、乙炔、丙烯、丁烯、二硫化碳、乙醇、乙酸等都是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甲烷——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无色无味气体,密度为0.717千克/立方米,极难溶解于水。实验室里用碱石灰和无水乙酸钠共热制取甲烷,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CH3COONa+NaOH=CaO,Δ=Na2CO3+CH4↑ 甲烷燃烧时,火焰明亮呈浅蓝色:CH4+2O2=点燃=CO2+2H2O。甲烷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会被强氧化剂(如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浓硝酸)所氧化,也不和强酸、强碱发生化学反应。甲烷在高温下分解,两种元素都成零价:CH4=高温=C+2H2,2CH4=电弧=3H2+C2H2。乙醇——俗称酒精,为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沸点78.5℃,容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本身可以作溶剂,可以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还可以和一些活泼金属起反应,生成乙醇盐和氢气: 2C2H5OH+2Na=2C2H5ONa+H2↑ 和卤族元素的无氧酸发生反应,生成烃的卤代物: C2H5OH+HBr=H2SO4(浓)=H2O+C2H5Br 有机化合物分子在脱水剂作用下,和浓硫酸共热,在170摄氏度时,分子内脱去一个水分子生成乙烯,而在140摄氏度时,分子间脱水生成二乙醚。 C2H5OH=浓硫酸,Δ=H2O+C2H4↑2C2H5OH=浓硫酸,Δ=H2O+C2H5OC2H5 葡萄糖——碳水化合物,有甜味,是白色晶体,能和镁反应,也可以受酒化酶作用变成酒精,还能被氧化银、氢氧化铜、浓硫酸和硝酸等氧化成葡萄糖酸。 C6H12O6+Mg=点燃=6C+6MgO+6H2↑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C6H12O6+2Cu(OH)2=Δ=C5H11O5COOH+Cu2O↓+H2O C6H12O6+6O2=酶=6CO2+6H2O 七、金属。金属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重金属和轻金属等。铁、锰、铬是黑色金属,其它的金属(如锂、钨、汞、锇、铝、银、钙等)都是有色金属。金属能导电导热。合金——把金属和其它物质熔合在一起,冷凝后得到的混合物。如钢、黄铜、硬铝、焊锡、武德合金等。铁——钢铁为含碳的铁合金,分为生铁、熟铁和钢。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熔点1083摄氏度,密度8900千克/立方米,导电导热。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表面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但不能和盐酸、稀硫酸反应,可以和氧气、浓硫酸和硝酸反应。 2Cu+O2=Δ=2CuO 3Cu+8HNO3=Δ=3Cu(NO3)2+4H2O+2NO↑Cu+4HNO3(浓)=Δ=Cu(NO3)2+2H2O+2NO2↑Cu+2H2SO4(浓)=Δ=CuSO4+2H2O+SO2↑ 铝——银白色轻金属,熔点660摄氏度,密度2700千克/立方米,在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绝铝和氧气的接触,防止铝被氧化。 2Al+3O2=点燃=2Al2O3 2Al+3H2SO4=Al2(SO4)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硫酸、盐酸或乙酸等非氧化性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Fe+CuSO4=FeSO4+CuCu+2AgNO3=Cu(NO3)2+2Ag 八、单质、氧化物、碱、酸、盐。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水的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能和酸、碱反应生成盐、水的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不能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容易潮解,并有强烈的腐蚀性,俗称烧碱、苛性钠,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与指示剂反应,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和绿色BTB试液变蓝。与酸性氧化物反应:2NaOH+CO2=Na2CO3+H2O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2NaOH+H2SO4=Na2SO4+H2O 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CuCl2+2NaOH=Cu(OH)2↓+2NaCl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微溶于水,有腐蚀性。它能和酸性氧化物,酸和盐反应。Ca(OH)2+CO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Na2CO3=CaCO3↓+2NaOH。碱类——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碱类的组成,可以把碱类叫做氢氧化某。碱类能和酸性氧化物,酸和盐反应,还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和绿色BTB试液变蓝。盐酸——无色液体,氯化氢的水溶液,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TB试液变黄,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能和活泼金属,碱类和盐类反应。 Cu(OH)2+2HCl=CuCl2+2H2OAgNO3+HCl=AgCl↓+HNO3 盐酸还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Fe2O3+6HCl=FeCl3+3H2O 硫酸——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容易挥发,密度1840千克/立方米,容易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是把浓硫酸沿着试管或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不断搅动,使得生成的热量迅速扩散。浓硫酸能吸收水分,称为吸水性,实验室可以用它来做干燥剂。硫酸的性质和盐酸相似,但浓硫酸还有脱水性,即把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以二比一的比例脱出,使其碳化变黑。Zn+H2SO4=ZnSO4+H2↑CuO+H2SO4=CuSO4+H2OCu(OH)2+H2SO4=CuSO4+2H2OBaCl2+H2SO4=BaSO4↓+2HCl C12H22O11=H2SO4(浓)=12C+11H2O 酸类——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酸叫做含氧酸,命名为某酸,如硫酸、硝酸、乙酸、亚硫酸和亚硝酸等,不含氧元素的酸为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TB试液变黄,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能和活泼金属,碱类和盐类反应。但是浓硫酸、硝酸等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根据酸的组成是否含碳元素,可以把酸分成无机酸和有机酸。盐酸、硫酸、硝酸、硼酸、碳酸、亚硫酸属于无机酸,其它含碳元素的酸为有机酸,如乙酸、羟基丁二酸、柠檬酸、十六酸、十八酸、水杨酸、抗坏血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氨基酸和核酸等。 pH值——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25摄氏度时,pH为0到14之间,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小于7,溶液呈酸性。盐——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等。正盐——盐的组成里只有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含氧酸盐的命名为在酸根的名称后加上某元素的名称,称为某酸某,无氧酸盐的命名为在非金属名称和金属元素的名称之间加上一个化字,叫做某化某。酸式盐——盐的组成里除了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外,还含有氢原子的盐。其命名是在酸根名称后面加一个氢字,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硫氢化钠。碱式盐——盐的组成里除了金属元素和酸根外,还含有氢氧根的盐,命名是在酸根名称前加碱式两字,如碱式碳酸铜、碱式氯化镁等。氯化钠——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正方体。它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的氯化银沉淀:NaCl+AgNO3=AgCl↓+NaNO3。碳酸钠——无水碳酸钠为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水溶液呈现碱性,称为纯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和BTB试液变蓝,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钠晶体为块状固体,在常温时,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碳酸钠粉末,这叫做风化。 Na2CO3·10H2O=Na2CO3+10H2O↑ 硫酸铜——晶体为蓝色,俗称胆矾,受热后放出水蒸气,失去结晶水,生成白色粉末,滴入几滴水,无水硫酸铜跟水结合,生成蓝色的水合硫酸铜。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天蓝色氢氧化铜和硫酸钙的悬浊液,称为波尔多液。 Ca(OH)2+CuSO4=CaSO4↓+Cu(OH)2↓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即可发生。化学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含有两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叫做复合肥料。物质的分类和命名法。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陆’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总结

你去买一本公式定理大全那上面都有不过才几块钱。

‘柒’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冲侍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茄樱质散纳吵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

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生、导电性等。

‘捌’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讲解

1.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小卷答案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小卷答案 1.一些初中化学基础题
1.远古植物的遗体埋于地下,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才形成的2.远古动植物……3.增大接触面,加快反应速率4.温度,溶剂的浓度,溶质的浓度,大气压强5.Fe3O4+2C=3Fe+2CO2↑(条件是高温) Fe3O4+4CO==3Fe+4CO2 6.铝 锌7.含铁的质量分数高,含有害元素少,开采量大 8.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

目的是要防止生成的炙热铁与空气接触,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铁,红褐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的固体,水槽有气泡逸出Fe2O3+3CO=2Fe+3CO2(条件为加热)。
2.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链则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 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5、原子棚判棚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3.初中化学试题
选择题 1.考查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知识的选择题 这类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情况.其中一类是考查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的内涵是否掌握得准确、严格.所谓概念的“内涵”,就是在学习化学概念时,通常所说的“定义”. 例如:原子是 [ ] A.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B.物理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不能再分的微粒 本题的题干——“原子是(什么)”,说明题目考查的是原子的定义.正确地回答本题,要求考生必须准确地掌握原子的概念,冲闷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还应能够正确地区分原子和分子这两个容易混淆的重要概念.否则,就有可能错选为D,或错选为A和B. 另一类题目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适用范围(即所谓概念的“外延”)掌握得是否正确. 例如: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B.干冰在室温时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加热蓝色胆矾变成白色粉末 本题考查学生能否运用物理变化的概念正确认识选项中所给出的四个变化,判断出哪个选项属于物理变化.要求学生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物理变化(即物理变化的定义),其次要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这是关键),最后要从选项中识别出“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B.当然,如果考生达到了熟练掌握以上三点要求,并且对于某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如“同一物质的三态变化肯定属于物理变化”等),则能更快地得出本题答案. 有些选择题考查了学生能否清楚地从不同角度掌握同一个概念. 例如:关于H2S、H2O、H2SO4、H2四种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含有氢元素 B.氢元素都以化合态存在 C.氢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D.都含有两个氢原子 在题干所给的四种物质中,前三种为化合物,第四种为单质,所以学生能比较明确地否定选项B和C.但对A和D这两个叙述,会有一部分学生识别不清楚.正确地回答本题,要求考生在考试时应认真、仔细审题;同时对于物质的组成的叙述,必须分清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的.本题的题干中说“四种物质显然是从宏观角度,所以对应的正确答案应选“元素”——A,也是从宏观角度叙述物质组成的.对于答案D,若将题干加以修改,就是正确答案了:“四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氢原子.” 又如,在CO2、SO2和NO2分子中含有一样多的是 [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化子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因为题干中说“在……分子中……”(微观),所以应从微观角度确定正确答案B. 有些选择题在一个题中考查多个概念的知识点. 例如:下列物质中,具有还原性的单质是 [ ] A.一氧化碳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碳 这个题既考查对有还原性的物质的掌握情况,又考查能否区分单质和化合物.选项中有还原性的物质是A、D;其中属于单质的是D.由于本题所属的大题开头,在提示性说明中指出“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选项的顺序中又把“一氧化碳”放在A,如果考生审题不细心,将“单质”误认为“物质”,或仅看到“具有还原性”就答题,很可能选A丢D,使本题不能得分. 又如,在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x克,蒸干后得不含结晶水的晶体y克,则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和t℃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应是哪组表达式 [ ]这个题同时考查学生对溶解度和质量分数两个概念的掌握情况.正确回答本题,首先应掌握溶解度、质量分数的概念;其次要认真审题,搞清楚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求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题中溶液、溶剂、溶质三者的质量关系弄清楚. 溶液质量:x克 溶剂质量:(xy)克 溶质质量:y克 设溶解度(t℃)为S, 溶质 溶剂 y xy S 100同选项A一致. 再求质量分数: 也同选项A一致.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 2.考查关于化学基本理论的选择题 这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有关规律的应用能力. 例如: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 题目中让指出表示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考生应了解构成物质的几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等;还要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分子和原子是不带电的,因而微粒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应相等;阳离子和阴离子是带电微粒,其中的质子数大于电子数的是阳离子(如选项中的B),而电子数大于质子数的是阴离子,即本题正确答案是C. 这类选择题中,有些考查学生对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最外层电子排布相同或有某种变化规律的微粒是否能够识别. 例如: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结构相同的是 [ ] A.F的Na B.Mg和S2 C.O2-和Na+ D.Cl和S 考生要对核电荷数为1~18的各元素原子结构及其简单离子的结构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才能正确地回答此题.氖的核电荷数是10,其原子核外电子分别排布在K层和L层,K层有2个电子,L层有8个电子.符合题干要求的微粒应是原子核外有两层电子的非金属元素(如F、O、N等)的阴离子,或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的金属元素(如Na、Mg、Al等)的阳离子.因此,只有答案C符合题意. 从另一角度来考虑这个题目,可能会更快地得出正确答案:其他元素构成的微粒,由于核电荷数与氖不同,而核外电子排布又与氖原子。
4.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

‘玖’ 2014年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重点。 在高一学习阶段,我们要熟悉这些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其中基本概念有:(1)物质组成和分类;(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化学用语;(4)分散系。基础理论包括:(1)结构理论(化学键);(2)元素周期律;(3)电解质溶液;(4)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
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及其化学用语
(1)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以水为例,比如水这种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前者是从宏观的角度,后果是微观的说法。当然,也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或原子构成的,比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金属铁又是由铁原子组成的。至于哪些物质是原子,哪些物质又是由分子,哪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等到我们把物质的结构理论有子一定的认识后,才能回答。

(2)物质的分类
分类方法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用思维方法,也是化学学习的一种,运用分类方法,能有效缩短我们的思维时间,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所以我们要掌握物质分类的不同的角度或标准。应该说,这些分类的标准结果大家在初中时便已掌握,这里我们主要是回顾分类的一些标准,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类别的代表物进行熟悉。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这个特点。化学性质里面涉及到通性、特性和氧化还原性。
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从形式上分,化学变化可以分为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四种,这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来划分的。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可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类。

(4)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作为一种化学专业的特殊符号系统,对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正确而熟练地掌握是绝对必须的。化学用语分化合价、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和表示反应的化学用语。
化合价
化合价是指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① 在离子化合物中,失去电子的为正价,失去n个电子即为正n价;得到电子为负价,得到n个电子为负n价。
②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正负则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来决定,电子对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负价;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显正价。
③ 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①简单微粒符号
A.元素符号: 表示一种元素(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相对质子量。
B.核素组成符号
C.离子符号:如Mg2+、NH4+
D.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单质、化合物符号
A.分子式
B.化学式
C.结构式
表示反应的化学用语:
①化学方程式:
A.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B.表示在此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
C.表示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各物之间的质量比
D.如有气体时也表示了气体的体积与其它物质的关系
②离子方程式
A.书写的关键
B.判断的策略

(二)两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我们先来看两类反应的知识网络: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1. 核心知识(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系统图

(2)中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 常见的氧化剂:
①金属性较强的单质:F2、Cl2、Br2、I2、O2、O3;
②变价元素中高价态化合物:KClO3、KMnO4、Fe3+、K2Cr2O7、浓硫酸、硝酸、固体硝酸盐;
③电离出H+的物质:稀硫酸、稀盐酸;
④其他:HClO、漂白粉、MnO2、Na2O2、NO2、H2O2、NaHSO4、银氨溶液、新制Cu(OH)2等。
 常见的还原剂:
①金属性较强的单质:K、Na、Mg、Al、Fe、Zn;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H2、C、Si等;
③变价元素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CO、H2S及S2-、Fe(OH)2及Fe2+、HBr、HI及Br-、I-、SO2和SO32-;④其他:单质S、NH3等。

2.核心知识(离子反应)
(1)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只有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才能写离子方程式;
②离子方程式必须满足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必须满足电子得失守恒;
③单质、氧化物、难溶物、气体、弱酸、弱碱和水都必须用分子式表示;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
④微溶物如果在生成物中出现,一般写成沉淀形式;如果在反应物中出现,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澄清溶液,则作为可溶物处理,如果是以浊液形式出现,则作为难溶物处理;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②看“=”、“ ↑”、“↓”等是否正确
③看描述物质的符号是否正确(即“拆”得是否正确)
④看电荷是否守恒

(3)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①不能正确使用分子式与离子方程式
②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
③得失电子不相等
④反应原理不正确
⑤不能正确使用可逆号
⑥忽略反应物用量的影响等

(三)化学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中的重点和难点。现在先来弄清楚两个问题:
1.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理清概念体系,重在理解记忆
 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用符号mol表示,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N A,近似值为6.02×1023mol-1。
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ˉ1或kg•molˉ1
1mol物质的质量=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 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用Vm表示,Vm=V÷n,常用单位L•molˉ1。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ˉ1。

在弄清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概念的核心内涵。

(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建立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摩尔He含有的原子为2NA
B. 2.3gNa变成Na+时失去0.1NA个电子
C. 1摩尔H2O的质量与NA个H2O的质量相等
D. 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H2=混合物所含的分子
数为NA

例2. 在标准状况下,含n个氯原子的Cl2体积为V L,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2.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计量数γ之比 1 : 1 : 2
微粒个数之比 1 : 1 : 2
扩大倍数 1×6.02×1023 : 1×6.02×1023 : 2×6.02×1023
物质的量之比 1mol : 1mol : 2mol
相同条件下
气体体积比 1体积 : 1体积 : 2体积

通过一个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知晓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生成物的粒子数量的关系,物质的量的关系,对于气体物质而言,还知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关系,这个关系是固定的,是潜藏的。我们要深刻理解。

例1:完全中和0.10molNaOH,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所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解:2NaOH +H2SO4 =Na2SO4 + 2H2O
2mol 1mol
0.10mol n(H2SO4)

硫酸的质量:

 关键:

(1)确立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间、质量与物质量之间等)
(2)列一个比例式,等号左右是相同的关系,其中一个是由化学方程式本身确立的,另一个是实际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四) 化学实验
1. 类型
(1)物质性质的验证性实验
物理性质: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性、二氧化硫的水溶性等
(2) 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浓硫酸与铜的反应等
2. 物质的制备实验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氢氧化物的制备等
3.基本操作性实验
混合物的分离技术、溶液的配制、离子或物质的检验等
4.探究实验性实验
物质的水溶性、特殊物质的反应

化学实验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化学语言,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关注实验过程,注意实验中的量的要求,这样才能使自己获得精准的实验技能和较高的实验综合能力。下面给同学们温习一下必修一课本上的一些有关化学实验的例题。

例1:必修第60页
【实验3-9】在两支试管里加入少量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现象: 生成的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解释: Fe2+ + 2OH- = Fe(OH)2↓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例2:必修第49页
【实验3-7】往试管里加入10mL0.5mol/L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 淀为止。
【实验3-8】取一些上面实验中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里,往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的盐酸,往另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的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解释: 实验表明,在酸或强碱溶液里都能溶解。这说明它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它是两性氢氧化物。

对学生在初三阶段和高一阶段要娴熟掌握的实验技能进行说明:
 初三化学中的实验技能 高一化学中的实验技能
药品的取用 蒸馏
量筒、酒精灯等仪器的使用 分馏
玻璃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萃取
物质的加热 分液
溶解与稀释
过滤
蒸发
由上可以看出,高一化学实验中涉及的实验操作主要有蒸馏、分馏、萃取、分液这几种,有些是初中已经学习过的,有些是高一新近学习的。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的场景、注意事项、适用对象。

 蒸发
1.适应范围
 通过加热蒸发掉溶剂而得到固体
2.主要仪器
 蒸发皿、三角架、酒精灯、玻璃棒
3.注意事项:
 倒入蒸发皿中的液体的量?
 为什么要使用玻璃棒来搅拌?
 停止加热的时机?
4.实例:
 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固体

蒸馏
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将液态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能否用蒸馏分离?先蒸馏出来的是什么?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五)元素化合物知识
1.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金属的通性(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Cu(红色) Au(金黄色) Cs(金黄色) Hg(液态)
熔点——硬度
熔点最低汞(Hg) 最高钨(W) 硬度最大铬(Cr)
延展性
延展性最好金(Au)
电和热的良导体
导电顺序 Ag Cu Al

金属的通性主要是指金属的熔点、颜色等,我们主要是记忆清楚一些特殊的性质 。

(2)金属的通性(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少于4,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通常作还原剂。

特别要注意的是,金属无负价。此外,还要注意金属的四种反应类型:
 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如:钠、镁、铝、铁与氧气的反应
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如:钠、铁、铜与氯气、硫的反应
 3. 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如:钠、镁、铝、铁与水的反应
 特例:铝与强碱的反应(本质?)
镁与CO2的反应
 4. 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自发发生的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

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Na

Al

Fe

 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2)

 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 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知识网络图

 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知识网络图

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

2. 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1)常见非金属单质的性质
 常见存在同素异形体的元素
氧:O2和O3磷:红磷和白磷
碳:金刚石、石墨、C60等
硅:晶体硅和无定形硅
 常温下状态
气态:H2、N2、O2、F2、Cl2(稀有气体);
液态:Br2;其余为固态。

 重要非金属单质的性质比较表

(2)非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氢化物

氧化物
分类:

通性: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重点掌握
SO2、CO2、SiO2的性质,注意SiO2的特性。

注意:高价氧化物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是强氧化性
低价氧化物具有还原性,但是有的也具有氧化性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1. 非氧化性酸:H2CO3、H2SiO3、H3PO4、稀H2SO4、H2SO3
2. 氧化性酸:HNO3、浓H2SO4、HClO
 酸的通性:
 ⑴遇指示剂变色
 ⑵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⑶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 ⑷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 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 注意某些酸的特性(如浓硫酸、硝酸)

3.非金属元素重要化合物知识网络

物质分类观点、价态变化观点、类别通性观点
关于氯气的学习:氯气是一种单质,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元素化合价为0;它作为一种单质能参与的反应:金属、非金属、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等。除此之后,它的来龙去脉,如何制定它,它又能制备什么?这些都需要同学们思考一下。

 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2)

‘拾’ 中学化学教科书基本内容包括什么

1、化学教学的内容的构成与研究
2、化学新教材教材的功能即特点
3、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观

阅读全文

与中学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哪些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