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反应体系做的功怎么求

化学反应体系做的功怎么求

发布时间:2023-06-02 15:37:48

⑴ ΔG=ΔH-TΔS 是什么公式来的G、H、T、S分别是什么要详细的解释!(加Δ是什么意思)

1、由G = U − TS + pV = H − TS公式来的

物理意义是:在等温等压的平衡态封闭系统,吉布斯函数的氏裤减少量可以衡量体系输出的非体积功。

2、(1)G:吉布斯自由能

是在化学热力学中为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而引入的热力学函数,又称自由焓、吉布斯自由能或自由能。

(2)T是温度

一般用绝对温度表示,单位为K,计算式为T=摄氏温度℃+273(K)

(3)S是熵

是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用符号S表示,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4)H是焓

是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重要状态参量,常用符号H表示。焓的物理意义是体系中热力学能再附加上PV这部分能量的一种能量。

3、Δ是指某一状态时的变化值。

(1)化学反应体系做的功怎么求扩展阅读

在等温等压反应中,如果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则正反应为自发,反之则逆反应自发。如果为0,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根据范特霍夫等温公式,ΔG = ΔG0 + RT·ln J,J变成平衡常数,于是有:

ΔG0 = -RT ln K

要注意,使用范特霍夫等温公式时,ΔG和ΔG0的温度手锋一定要相等。

这样,可毕核晌以推出以下结论:

ΔG0>0时,K<1;

ΔG0=0时,K=1;

ΔG0<0时,K>1。

等温、等压的封闭体系内,不作非体积功的前提下,任何自发反应总是朝着吉布斯自由能(G)减小的方向进行。ΔG=0时,反应达平衡,体系的G降到最小值。

⑵ 知道化学方程式,标准摩尔焓变,求反应进度1mol的体积功

反应热KJ/mol不是对反应物而言,不是指每摩尔反应物可以放热多少千焦,而是对整个反应而言,是指按照所给的化学反应式的计量系数完成反应时,每摩尔反应所产生的热效应。实际上,这里的摩尔不是反应物的单位,是反应进度的单位。反应进度是表示反应完成程度的物理量。反应热kJ/mol是指反应进度为1摩尔时的反应热效应。
化学反应式写法不同,则计量的基本单元不同,对同一实验过程的热效应进行描述时,所得的反应进度不同,但热效应数值是相等的。
例:反应1:C(石墨)+O2(g)=CO2(g) 反应热1 = -a kJ/mol
反应2:2C(石墨)+2O2(g)=2CO2(g)反应热2=- 2a kJ/mol
按反应1完成反应时,每摩尔反应(1摩尔石墨与1摩尔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摩尔二氧化碳)放热a千焦;按反应2完成反应时,每摩尔反应(2摩尔石墨与2摩尔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摩尔二氧化碳)放热2a千焦。
假设有2摩尔石墨完全燃烧,
按反应1描述,则完成了2摩尔反应,反应进度=2摩尔,所以放热 =2mol*a kJ/mol=2akJ;
按反应2描述,则反应进度=1摩尔,完成了1摩尔反应,所以放热 =1mol*2akJ/mol=2akJ。
“反应热△H的单位”在过去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一直用“kJ”,而现行新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三册(人教社2003版,下称新版教科书) 中却改为“kJ/mol”,当然同样要求“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H要与之相对应”。但新版教科书对“反应热△H的单位用kJ/mol”未作任何解释。
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如北京师大五院校合编的《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版)第253页上的解释是:这里的反应热△H就是摩尔焓变(298K、101kPa时,下同),表示某反应按给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1mol反应,即ξ=1mol时的焓变。因反应进度ξ的量纲是mol,故△H的单位是kJ/mol。
还有与新版教科书配套的人教社版教师教学参考书(第三册)第40页上的解释:
△H的单位用kJ/mol。焓是容量性质,△H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在书写反应化学方程式时须注意焓变值应该与一定的反应式相对应(如在298K)。
H2(g) + 1/2 O2 (g) ═ H2O(l) △H= -286 kJ/mol
而 2 H2(g) + O2 (g) ═ 2H2O(l) △H= -572 kJ/mol
在此mol -1 已不是指1 mol H2或1mol O2 ,而是指“1mol反应”。所谓1mol反应可以是1 mol H2和1/2 mol O2起反应,也可以是2 mol H2和1mol O2起反应,前者放热286 kJ,后者放热572 kJ。这种单位表示方法是1977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IUPAC)物理化学分会所推荐的。所以△H应和化学方程式相对应,以使“1mol反应”有明确的含义,笼统地说反应热是多少kJ/mol容易引起误解。
尽管上述对“反应热△H的单位用kJ/mol”阐述得很清楚。但是过于抽象的概念着实让高中生不得其要领,难怪乎学生们在具体运用时无所适从。
新版教科书中还有“燃烧热”和“中和热”两种特殊反应热△H的概念,第42页上写道:燃烧热和中和热不同,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而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 H2O(l)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们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物质或生成1mol H2O(l)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受此启发,教学中我们把反应热△H概念的含义变通为:在对应的化学反应中,其中的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变化量时的热量变化值。如对于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有如下三种形式:
⑴ N2 (g) + 3 H2(g) ≒2 N H3(g) △H1 = -92.2 kJ/mol
⑵ 1/2 N2 (g) + 3/2 H2(g) ≒ N H3(g) △H2 = -46.1 kJ/mol
⑶ 1/3 N2 (g) + H2(g) ≒ 2/3 N H3(g) △H3 = -30.7 kJ/mol
分别可看作:⑴式的△H1表示合成氨反应中每消耗1 mol 氮气可放出92.2kJ的热;⑵式的△H2表示合成氨反应中每生成1 mol氨气可放出热量46.1 kJ的热;⑶式的△H3表示合成氨反应中每消耗1 mol 氢气可放出30.7 kJ的热。三者的关系是△H1 = 2 △H2 = 3 △H3。
如此,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再是任意数比了,而是至少有一种物质(反应物或产物)前面的计量数要等于1,这时的△H (kJ/mol)才是与热化学方程式对应的确切值。当然其余物质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整数。
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地理解反应热△H的单位kJ/mol了。
按照国家指令性规定,在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规则时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以下简称《国标》)的规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特点,在物理量的引用上,积极贯彻“量和单位”国家标准,规范了教材中相关物理量的表述。本文就新教材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中引入热力学函数“△H”及其由此引发的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新教材引入△H 的必要性和依据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称为反应热。这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用热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在旧教材中热化学方程式是这样表示的:
C(固) + O2(气) = CO2(气) + 393.5 kJ
上式表示标准状态(即反应体系在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25℃时的状态)下,1mol固态碳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393.5kJ的热量。这种表示方法的优点是写法直观,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但由于物质的化学式具有表示物种及其质量之意义,化学方程式揭示的又是物质的转化关系,而热化学方程式的这种表示方法把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用加号连在一起是欠妥的。因此,《国标》规定,热量(Q)应当用适当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来表示,例如用“T·△S”或“△H”表示(△S 是熵的变化,△H 是焓的变化)。
在中等化学中,一般仅研究在一定压强(即恒压条件)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因此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在过程中的热力学能(旧称内能)变化“△U”等于传给系统的热量“Q”与外界对系统所作功“W”之和,即:△U = Q + W。当系统处于恒压过程时,则有:
△U = QP + W
若系统在反应过程中只有体积功,即:W =-P(V2-V1) =-(P2V2-P1V1),则有:
△U = QP -(P2V2-P1V1)
依据焓(H)的定义:H = U+ PV ,显然:
QP = (U2-U1)+(P2V2-P1V1)
= (U2+P2V2)-(U1+P1V1) = H2-H1 =△H
即有: QP = △H
式中“QP”叫恒压热,是指封闭系统不做除体积功以外的其他功时,在恒压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上式表明,恒压热等于系统焓的变化。所以,在中等化学所研究的反应范围之内,Q = QP =△H,这就是新教材中引入△H的依据。但需注意的是,限于中等化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不便引入焓的概念,而仍称“△H”为反应热,教学中也不必引深。
二、引入△H 后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
新教材引入△H 这个物理量后,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同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如下变化。
1.根据《国家标准》,在热力学中将内能 U 改称为热力学能。其定义为:对于热力学封闭系统,
△U = Q + W
式中“Q”是传给系统的能量,“W”是对系统所作的功。Q、W都是以“系统”的能量增加为“+”来定义的。而旧教材中,Q是以“环境”的能量增加(或以“系统”的能量减少)为“+”来定义的,这样,旧教材中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所表示的意义正好与《国家标准》的规定相反。因此,引入△H以后,当反应为放热反应时,△H为“-”或△H 0 (表明系统能量增加)。
2.在旧教材里,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聚集状态用中文表示,如固、液、气等。根据《国家标准》,应当用英文字母(取英文词头)表示,如“ s”代表固体(solid)、“l”代表液体(liquid)、“g”代表气体(gas)、“aq”表示水溶液(Aqueous solution)等。
3.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单位不同。旧教材中反应热的单位是J或kJ,而△H的单位为J/mol或 kJ/mol。
根据引入△H以后的这些变化,类似以下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已经废除:
C(固) + O2(气) = CO2(气) + 393.5 kJ
C(固) + H2O(气) = CO(气) + H2(气) -131.5 kJ
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在化学方程式中用规定的英文字母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然后写出该反应的摩尔焓[变]△rHm(下标“r”表示反应,“m”表示摩尔)。实际上通常给出的是反应体系处于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98.15K,压强为101kPa时的状态)时的摩尔焓[变],即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以“△rHmΘ”表示(上标“Θ”表示标准)。方程式与摩尔焓[变]间用逗号或分号隔开。例如:
C(s)+O2(g) = CO2(g);△rHmΘ(298.15 K) =-393.5 kJ/mol
C(s)+H2O(g) = CO(g)+H2(g);△rHmΘ(298.15 K) =+131.5 kJ/mol
由于△rHm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有关,对于非标准状态下的反应体系,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还应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但中等化学所用的△rHm的数据,一般都是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因此可不特别注明。考虑到这一点和中等化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新教材中将“△rHmΘ(298.15K)”简写为△H 来表示。例如:
C(s)+O2(g) = CO2(g);△H =-393.5 kJ/mol
C(s)+H2O(g) = CO(g)+H2(g);△H = +131.5 kJ/mol
三、△H 的单位与反应进度
基于对中等化学知识的要求深度,新教材中没有引入“反应进度(代号为ξ)”这个物理量。但应明确,△rHm的单位“kJ/mol”中的“mol”是指定反应体系的反应进度的国际单位制(简称SI)单位,而不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反应进度的定义为:对于化学反应 0 = ∑νBB ,
nB(ξ) = nB(0) +νBξ
式中“nB(0)”和“nB(ξ)”分别为反应进度ξ=0(反应未开始)和ξ=ξ时B的物质的量,“νB”为反应中B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对于反应物其为负,对于产物其为正)。因“nB(0)”为常数,则对于反应系统发生微小变化时有:
dξ=νB-1dnB
对于反应系统发生有限的变化,则有:
△ξ=νB-1△nB
在此所定义的反应进度,显然只与指定反应系统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而与选择系统中何种物质B无关。反应进度与物质的量具有相同的量纲,SI单位为mol。由于ξ的定义与νB有关,因此在使用ξ及其与此相关的其它物理量时必须指明化学方程式,否则是无意义的。例如,说“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蒸气的标准摩尔焓[变]为:△rHmΘ(298.15 K) =-483.6 kJ/mol”是不明确的。
反应进度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状态变化的最基础的物理量。由于化学中引入了此量,使涉及化学反应的量纲和单位的标准化大大前进了一步,也很好地解决了一系列物理量在量纲上出现的困难和矛盾。
对于化学反应“0 =∑νBB”,反应的摩尔焓[变]△rHm,一般可由测量反应进度ξ1→ξ2时的焓变△H,除以反应进度变△ξ而得,即:
△rHm = △H/△ξ
由于反应进度(ξ)的定义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即与反应方程式中物质B的νB)有关,因此反应的摩尔焓[变]△rHm也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即对同一实验数据,由于计算△ξ所依据的化学方程式不同,使得△rHm也不同。所以在使用△rHm时,必须指明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例如:
2H2(g) + O2(g) = 2H2O(g);△rHmΘ(298.15 K) =-483.6 kJ/mol ①
H2(g) + 1/2 O2(g) = H2O(g);△rHmΘ(298.15 K) =-241.8 kJ/mol ②
对于反应①来说,2molH2(g)和1molO2(g)完全反应生成2molH2O(g)表示反应进度“ξ=1mol”的反应,对于反应②来说,1molH2(g)和0.5molO2(g)完全反应生成1molH2O(g)也表示反应进度“ξ=1mol”的反应,前者放热483.6kJ,后者放热241.8kJ。因此,两个反应的△rHm不同,反应①的△rHm是反应②的两倍。

向左转|向右转

⑶ 在物理化学中,外界对体系做体积功时,W=PV.功的单位是焦耳,P和V的单位各是什么

P是Pa,V是m^3,换算过程如下:
PV=[Pa][m^3]=[N/m^2][m^3]=N·m=J
还记得中学物理的做功吧?W=F·s=[N][m]=J。

⑷ 关于化学反应最大非体积功的计算

体积功就是反应做功用于体积变化。非体积功就排除在外了,比如原电池的电功,就是化学反应做了非体积功,这时候处理问题就复杂了

⑸ 化学反应前后系统做的功怎么算

火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含有热能的系统温度一定,环境温度一定),系统所能做功的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可以根据可逆卡诺循环计算(一定温度条件下效率最高).效率=Wmax/Q=1-T1/T2,火用=Wmax=Q(1-T1/T2).其中T1为反应系统反应后的温度,T2为环境温度,Q为反应放热量.实际的工作循环不可能是理想的可逆卡诺循环(过程不可逆,存在漏气、散热等因素),故实际获得的功一定小于火用值.

阅读全文

与化学反应体系做的功怎么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