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如何转化学生的数学思想

如何转化学生的数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04 02:32:42

Ⅰ 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修订后的课标在原来“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许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以、化归思想方法、变中抓不变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等,结合本周教学比武中的课例谈谈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方法:
1.化新为旧。根据学生已有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来解决。
如:赖传淇老师执教的《通分》一课中,出示2/5○1/4,进行比较大小。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对学生来说是新的知识,学生不会比较,老师启发学生将新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汇报,生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这个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2/5=8/20,1/4=5/20,因为8/20>5/20,所以2/5>1/4;生2:把2/5和1/4这两个分数都化成已学过的小数,2/5=0.4,1/4=0.25,因为0.4>0.25,所以2/5>1/4;生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2/5和1/4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化成相同,2/5○1/4=2/8,因为2/5>2/8,所以2/5>1/4;生4:将2/5和1/4用线段来表示,画一条长20厘米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这两份长8厘米,也就是这条线段总长的2/5,再画一条长20厘米的线段,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这一份长5厘米,也就是这条线段总长的1/4,因为8厘米>5厘米,所以2/5>1/4。学生运用了化新为旧的转化思想解决了新知。
又如:郭秋妹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中,学生列出算式24×12后,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可以用估算、口算、笔算。师问如何口算24×12,学生一时愣住了,郭老师进行引导,可以将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学生开始尝试做,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生1:24×3×4=288,把12拆成3×4,就变成已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了24×3=72,72×4=288;生2:24×2×6=288;生3:12×4×6=288;生4:12×3×8=288;生5:把24看成20和4的和,20×12=240,4×12=48,240+48=288;生6:把12看成10和2的和,24×10=240,24×2=48,240+48=288;生7:把12看成9和3的和,24×9=216,24×3=72,216+72=288……学生运用了化新为旧的转化思想解决了新知,发散了思维。
2.化难为易。如:蒋友成老师执教的《数学思考》一课中,出示一题20个点最多可以轻连几条线段?学生一时也无从下手,老师进行引导,将问题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化多为少,将20点转化为1,2,3,4,5点,分别能画几条线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然后学生汇报:点数1,条数0(条);点数2,条数1(条);点数3,条数1+2=3(条);点数4,条数1+2+3=6(条);点数5,条数1+2+3+4=10(条)。让学生观察、分析条数与点数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分析、小组讨论发现:条数的计算方法是从1加2加到点数减1的和。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后,再来解答20个点最多可以轻连几条线段就轻而易举了,学生就很快的说出算式1+2+3+4+……+19=190(条)。师生进行小结:遇到难的题目,可以将它转化为容易的,简单的来解决,接着找出规律,然后运用规律解决较难的题目,这就是运用了化难为易的转化思想方法。
3.化数为形。如:在计算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中,通过引导学生化数为形,画一个正方形, 1/2涂上色,空白的也是1/2,涂色部分可以用1减去空白的;接着在空白的1/2上再涂色一半,涂色部分就是1/2+1/4,涂色部分可以用1减去空白的, 涂色部分就是1-1/4,接着在空白的1/4上再涂色一半,涂色部分就是1/2+1/4+1/8,涂色部分可以用1减去空白的, 涂色部分就是1-1/8。从刚才的过程可以发现规律,涂色部分可以用1减去空白的,因此,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512=511/512。通过化数为形,可以把这个算式转化成1-1/512=511/512。
4.为曲为直。如: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就要用到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通过将圆分割成若干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由圆的半径与面积的关系转化为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的公式。这里,就是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转化为圆的面积公式。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时,学生也能很快悟到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感悟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不需要教,需要有会学习的能力、会学习的方法,而数学思想的形成及运用就会产生好的方法,就会提高学习的能力,就会为不教奠定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拓展视野,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Ⅱ 小学数学中对学生转化思想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转化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也就是说,转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容易问题还原解决复杂的问题。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在已有知识的范围内可解决的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便显得尤为重要。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未知领域发展,通过数学元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向已知领域转化,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为数学知识的某一形式向另一形式转变,即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曲为直、化数为形等。21世纪的数学教师,应该结合相应的数学情景,培养学生善于和习惯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特殊的问题一般化,未知的问题已知化,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爱上学数学。

1.计算的纵向转化
加减计算: 20以内数的加减←―100以内数的加减←―多位数的加减←―小数加减 ← 分数加减 。其中 2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是基础。如23+15可以转化成2+1和3+5两道十以内数的计算,64-38 可以转化成14-8和5-3两道计算。多位数计算也同样。
分数加减计算如 7/8+3/8 就是 7个1/8 加3个1/8 ,就是(7+3)个1/8 ,最后也可以看作是20以内数的计算。乘除计算:一位数乘法← 多位数乘法← 小数乘法。一位数乘法口诀是基础,多位数乘法都可以把它归结到一位数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多位数除法←-小数除法。除法中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基础,多位数除法都可以把它归结到一位数除法。 2.计算的横向转化
加法与减法之间可以转化,乘法与除法之间可以转化。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被减数连续减去几个相同的减数,差为零,可以转化成除法来表示。分数的除法,可以将除数颠倒位置变成乘法进行计算。
3.图形中的转化
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可以把长方形面积公式作为基础,其它图形面积公式都可以通过转化变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后得出公式。体积计算公式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基础,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也是通过转化为长方体来得出。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我们也常常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之间互相转化,可以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转化思想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Ⅲ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
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集合、对应、分类、函数、极限、化归、归纳、符号化、数学建模、统计、假设、代换、比较、可逆等思想方法。教学中,要明确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本质之所在、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下面我就如何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分别举例说明一下。
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1.先形后数。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是从具体的物体开始认数,从具体形象到抽象。
2.先数后形。如教学排队问题:一年级小同学排队做操,从前往后数,小明排第5,从后往前,小明排第4,这一对共有几人?小同学很容易地将4与5相加,得出错误的结果。如果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答,用“△”代表排队的小朋友,这道题很容易解决。
二、对应思想
例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我是这样设计的:苹果有8个,梨有6个,苹果比梨多几个?学生通过用○、△等学具代替苹果、梨摆一摆,或用画一画的方法得到了解决。
再如,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等把抽象内容的数量关系视觉化、具体化、形象化,化深奥为浅显。同时,鼓励了学生的创新,使学生乐于参与这样的数学活动。
三、分类思想
分类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异同按某种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进行分析研究。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进行分类,就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条理性。一般分类时要求满足互斥,无遗漏、最简便的原则。如整数以能否被2整除为例,可分为奇数和偶数;若以自然数的约数个数来分类,则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几何图形中的分类更常见,如学习“角的分类”时,涉及到许多概念,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渗透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其中几种角是按照度数的大小,从量变到质变来分类的,由此推理到在三角形中以最大一个角大于、等于和小于90°为分类标准,可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而三角形以边的长短关系为分类标准,又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可分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通过分类,建构了知识网络,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结构。
四、化归思想
化归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通过变形把要解决的问题,化归为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决。其基本思想是:将待解决的问题甲,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个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答返回去求得原问题甲的解答。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单向性。它的基本形式有: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等。在小学数学中蕴藏着各种可运用化归的方法进行解答的内容,让学生初步学会化归的思想方法。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里要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推导过程中,采用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就是把曲线形化归为直线形的过程。
再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当我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迫切要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需要时,便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抛向学生,让学生独立自由地思考。这个完全陌生的问题,需学生调动所有的相关知识及经验储备,寻找可能的方法,解决问题。当学生将没有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两个方面:
一是在转化的过程中,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最后得到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即等积转化)。在这个前提之下,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二是在转化完成之后,应提醒学生反思“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先前已经会计算了,所以,将不会的生疏的知识转化成了已经会了的、可以解决的知识,从而解决了新问题。在此过程中转化的思想也就随之潜入学生的心中。其他图形的教学亦是如此。
五、集合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集合思想,集合的思想和概念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我们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把含在教材中的集合思想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渗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的思想方法。如:在教学求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时,可以制作课件或幻灯片,让学生从图中可以清楚直观地知道8和12的公约数是1、2和4,最大公约数是4,这样孕伏了交集的思想。
此外,还有类比思想、建模思想、组合思想、极限思想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应注意有目的、有选择、适时地进行渗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有很多我认为:
1、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渗透。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之中。因此数学思想方法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对定理、公式的探索、发现、推导的过程;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存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数学问题的步步转化无不遵循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加快和优化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且还可以达到,会一题而明一路,通一类的效果。通过渗透,尽量让学生达到对数学思想方法内化的境界,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反复运用过程中渗透。
在抓住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及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中,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这些问题的精髓,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无一不是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因此,时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既有条件又有可能,这是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行之有效的普遍途径.数学思想方法也只有在反复运用中,得到巩固与深化。
总之,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但是,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实现质的飞跃。

Ⅳ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常困惑于学生“学习方法死”,学习时间长效果差,只会仿照例题解几道题,在遇到新问题时,就束手无策。其实,学生中存在的这种现象,与我们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我们都很重视传授知识的正确性、全面性,重视让学生熟记定义、定理、公式,却很少探讨它们的由来和实质,我们认真严格地对每一个定理加以证明,对每个公式加以推导,却忽略证明和推导的思维过程。造成了我们教学中的众多缺陷,使得我们的学生只知模仿,而缺乏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随时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以中学数学中常用的几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为例,进行一些探讨。
一、注重“转化”思维的训练“
转化”是数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数学知识间联系极为密切,许多新问题经过转化都可归结为我们已经了解的问题去解决。有些很难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就能归为一个较容易研究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对于解决新问题是大有益处的。例如:解方程组问题,当学生学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消元(或代入消元或加减消元),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学生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当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就很容易想到将其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去求解。以后学习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等时,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则激余虽然问题变了,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把它们转化为已经研究过的方程或方程组去求。有了这样清晰的思路,在解题时,就不会把这些问题孤立起来对待,找不到解题方法。在数学研究中处处体现着转化的思想。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不仅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而且在遇到新问题时,还会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孙滚,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呢?1.注意数形结合,建立智力图象。数量关系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因此,要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几何图形联系起来考虑,充分揭示概念和数量关系的几何背景,为发展直觉思维创造条件。2.培养观察、猜想、验证能力。有些数学问题的结论需要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观察,分析题目最简单、最特殊的情况,从中猜想出问题的一般性结论,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一项有意义的直觉思维训练。3.训练思维方法,发展直观。直觉思维的具体过程往往是不清楚的,但是,将这减缩的过程慢镜头展示,会发现联想、类比、想象等思维方法的痕迹。
三、通过课堂教学设计,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也就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思维实践中训练思维。学生往往认为学习定义、定理、公式,只要记住就行了,对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很少能给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能在这些基础理论的教学中渗透思维训练,那么学生不但能对基础知识理解的更深入,而且学会了解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初中几何中,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要证两角相等,可利用什么方法?
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引出三种作辅助线的方法。教材中给出定理的一种证明方法,教材为什么这么证?还有其它证法吗?在研究每一个定理的证明时,我都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书上为什么采用这种证明方法,而且还能找到其它证法。通过这种教学,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可以得以发扬。
四、在归纳总结中训练思维能力
我国古代的学者韩愈就提倡要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神实质。如果学生能把学过的每一部分知识进行总结,而且能归纳出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那么他们的知识水平就提高了,运用这部分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我们教师应当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此项工作。例如:初中几何证明题中会经常遇到证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问题,在学生学过了全等三角形后,我们可以归纳出通过三角形全等可证明以上问题,进而回忆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几种证明方法,在学过等腰三角形性质后,我们还可利用性质定理:即等边对等角的方法来证明。原来书上的定义、定理是按知识顺序排列的,经过这种需要重新复习总结的过程,学生对于运用这些定义定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高了,对于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更清楚了,不再苦于找不到解题方法。今天铅扒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也会受益。
五、克服解题教学倾向,启迪创新思维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指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主动性和独特。中学数学新大纲已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入教学目的之中。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其次,在解题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变换思维角度,从不同角度去探究,拓展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注重题型归类的同时,注意设法营造发散点,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在解决问题之后,进一步对题目特征、解题思路、途径、方法、结论作反思,从解题规律、解题设计、适用范围、推广变式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暴露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Ⅳ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解题中会涉及到许多数学思想方法,重视对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手段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转化的思想方法

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转化就是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个相对比较容易解决的或者已经有解决程序的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答。小学数学解题中,遇到一些数量关系复杂、隐蔽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通过转化,使生疏的问题熟悉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就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或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小学数学解题中,有些问题数量关系复杂,用一般的思考方法难以发现解题线索,可以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用图形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然后“按图索骥”,便能很快发现解题的线索,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三、假设的思想方法

假设是一种常用的推测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解题中,有些问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难以建立数量之间的联系,或数量关系抽象,无从下手。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合理假设,由此得出一些关系和结论,产生差异与矛盾,通过分析与思考,找出差异的原因,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数量关系明朗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整体的思想方法

整体的思想方法就是从整体观点出发,有意识地放大思考问题的“视角”, 纵观全局,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整体特征,并对其进行调节和转化,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小学数学解题中,有些问题从每个部分或条件去思考不易解决时,可以把问题的各个部分或条件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虑,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繁难的问题得到迅速巧妙的解决。

Ⅵ 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想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一般处于3-4岁,应国家发布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要求,幼儿对数学的认知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
1、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幼儿感知和发现到周围物体的多样性时,便能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数学,对数学学习开始感兴趣。
2、主动探索操作,寻求答案
基于幼儿对数学感兴趣,便会主动探索,通过不同方法寻求答案,过程中智力得到开发,多项数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3、感知实物,学会比较
幼儿在这个阶段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4、理解数和数量
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通过多次比较,逐渐理解数字和数量的意义。

阅读全文

与如何转化学生的数学思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