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课如何引入

化学课如何引入

发布时间:2023-06-04 10:08:37

Ⅰ 如何上好化学第一节化学课

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刚上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万事开头难,如果头开的好,则会事半功倍。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教师,该如何去上好这第一节课?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达尔文在自传中写到:“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会学、勤学。因此第一节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清晰、生动和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于是,课堂上我准备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实验:
实验一:在上第一节化学课的前一天,布置有条件的同学在第二天上化学课时自带一瓶饮料。上课时,因天气炎热,往往还没有等老师说明带饮料的目的,有的同学就已经开始喝饮料了,由于每个同学的口味不同,带的饮料也不尽相同,有矿泉水、可乐、茶水、果汁、红牛等,这时可引导同学们观察,为什么有的同学喝的饮料会冒气泡呢?在开可乐、红牛时为什么还会有响声呢?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是有气体出来、有的说是有雾出来、有的说是有二氧化碳气体出来……。老师肯定了有二氧化碳气体出来后,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可乐、红牛等饮料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从瓶内出来而矿泉水、茶水、果汁等却没有呢?为什么喝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饮料会更容易解渴呢?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从瓶内出来时还会有响声呢?教师小结:这些知识等到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知识及气体溶解度的知识后,大家就明白了。
实验二:教师拿出一张白纸,请一位同学帮忙用喷雾器向纸上喷“水”,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的“我一定能学好化学!”几个字,过一会儿,再请一位同学帮忙用喷雾器向纸上喷“水”,红色的字没有了(说明:教师事先用毛笔沾氢氧化钠溶液在纸上写好字,第一位同学喷的“水”是酚酞试液,第二位同学喷的“水”是稀盐酸,学生在没有学习化学之前,往往认为无色液体就是水)。学生感到非常好奇,有的同学会说,老师你用的水有问题,我怎么做不到呢?老师适时小结并鼓励学生:我用的当然不是你们平时用的水,水是一种化学物质,无色的液体不一定是水,当你们学习了化学中水的知识和酸、碱知识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在同学们喜爱观看的魔术表演中,也用到了许多化学知识。
实验三:四只小试管,均装等量无色液体,其中两只装饱和石灰水,另两只装自来水,分别请四位同学向试管内吹气。结果,有两位同学的试管内液体变浑浊了,而另两位同学的试管内液体却没有变化。同学们就会提出许多质疑,为什么同样是“水”(在没有学习化学前,大多数同学认为没有颜色的液体就是水),吹入气体后却出现不同的现象呢?教师及时解疑,因为其中有两只试管内装的并不是水,而是饱和石灰水,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当吹入人休呼出的气体时,就变浑浊了。
二、联系生活实际,自然引入化学知识
在第一节课,我还挖掘了一些化学与我们生活相联系的例子,从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物质入手,提出问题:空气为什么能供给人呼吸,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成分分别是什么?液化气为什么会燃烧?吃油脂多的食物人会发胖?那油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吸烟有害健康,烟中含有什么成分?为什么在冬季密闭的屋子里烧炉子取暖容易中毒?使用农药要注意什么?夏天为什么盛放碳铵的屋子会充满了化肥味?白色污染等等,把学生引入一个神秘而又亲近的世界,让他们在感觉化学就在自己身边的同时,去思考为什么,在一个个的问题面前,不禁让他们想去探究,揭示真相。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
学习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就是这个道理。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最关健的是一个“勤”字,没有汗水的付出就没有收获,再聪明的大脑也不可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直接装进去。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学习的时候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认真做好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关健,从实验中来,到实验中去。要加强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从而巩固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善于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由点到面,举一反三,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四、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
化学对于九年级的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门“新”的学科,“新”是大家都是第一次学习化学,但这门学科已存在几百年了,其实也不“新”。对事物的认识,每个人都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就和我们学走路一样,有谁天生就会走路呢?除了没有腿的以外,我们都能学会走路,学习化学也是一样,只是有的同学能更快的掌握好化学知识,有些同学可能会更慢点掌握罢了。智力因素的不同虽然是有的,俗话说得好:“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所以,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注意观察,善于归纳,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好化学的。
参考资料:http://wenku..com/view/02a2875077232f60ddcca1c9.html

Ⅱ 如何更好的导入新课

一、启动原有认知导入
1.以旧带新导入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就好象一条很长的铁链,前后的知识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先复习旧知识,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

案例分享:我们在四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就可采用以旧带新导入法。由于在三年级,就已教学过万以内数的读法,很显然,亿以内数的读法,就是建立在万内数的读法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完后,说出万以内数的读法法则,这时教师可以问:“刚才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么比万大的数,如五位数、六位数、七位数、八位数等这些较大的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将数学教学的内容生活化,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纳入课堂。

案例分享: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这堂课时,可以通过“逛商店”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逛过商店吗?谁来说一说逛商店的一些经历和体会?(指名学生发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师:这个星期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妈妈一起来到商店买玩具,妈妈给淘气挑了一个标价24元的玩具,淘气自己挑了一个在6元至9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请你们同桌合作选一选,看有哪些不同的买法;再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学生按照要求和提示进行合作互动)

点评:这是一堂计算教学课,传统的设计大多直接出示要研究的问题,如24+6,24+9,而后,教师多采用“让学生摆小棒——发现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这一流程。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理解算理是没有问题的。可学生对为什么要学这一类的加法,学习这一类的加法可以做什么,有什么实际用途等,都不是很清楚。而上述案例中的导入,教师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经历接近、学生感兴趣的选择购物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进行抽象,抽取数学模型,而后自主研究如何计算,便可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贴近新知导入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许多新知识的传授中经常用到。

案例分享:我们在讲《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

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大胆地设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与什么共同之处?

点评:由课题直接导入新知学习,简单而有效。

2.设疑导入法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案例分享: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248”,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老师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5”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不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2、5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2、5整除,哪些数不能被2、5整除,哪些数能同时被2、5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2、5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三、创设情境导入

1.生活情境导入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案例分享:黄爱华老师在绍兴上《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绍兴有哪些特产?”这个问题密切联系当地的特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学生在举例中就举到了黄酒是绍兴的特产。黄老师马上问:“黄酒厉害吗?为什么?”学生根据商标纸上的说明,指出黄酒并不厉害,因为上面的酒精度只有16.5%。黄老师马上导入,“同学们想知道这个16.5%表示的意义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

2.故事情境导入法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说有故事可听,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瞪大他的眼珠子,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等着你讲故事给他听呢。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Ⅲ 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

笔者认为, 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 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化学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做法谈几点看法。 一、由实验导入新课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的突出特点。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最能唤起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 精心安排, 精心操作的演示实验, 会使整个教学从头到尾井井有条,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良好。例如, 讲“氨”的性质时, 可先从演示氨的喷泉实验引入新课, 实验时学生对这种妙不可言的情景, 立即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时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 1. 氨气为什么易溶于水? 2.烧杯中的试液为什么会自动喷入烧瓶中? 3.烧瓶中的酚酞试液为什么会变红?由于实验现象新奇, 学生想急于知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从而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只要抓住这一最佳时刻, 因势利导, 就可很轻松的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又如, 讲二氧化碳一节时, 可采用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演示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 马上就会清楚地看到: 下边燃着的蜡烛先熄灭, 上边燃着的蜡烛后熄灭, 教师可通过巧妙的设问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一步: 1. 二氧化碳为什么会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2.为什么下边的蜡烛先熄灭? 上边的蜡烛后熄灭? 3.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让学生相互讨论, 深入思考并找出答案, 教师只作引导和归纳, 就很自然地引到本节课的内容上。 二、采用化学用语导入新课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正确的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子式、电离方程式、电子式等导入新课, 不仅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分析问题, 主动获取知识, 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使其达到熟练。例如在讲“酸、碱、盐”一节时, 不是先由教师讲,而是先让三个学生分别板书下列三组电离方程式:第一组: HCl=H++ Cl-HNO3=H++NO3-H2SO4=2H++SO42-第二组: NaOH=Na++OH-KOH=K++OH-Ca( OH) 2=Ca2++2OH-第三组: NaCl=Na++Cl-KNO3=K++NO3-CuSO4=Cu2++SO4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思考, 分析每组电离方程式的特征, 找出三组电离方程式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异同, 归纳酸碱盐的定义。这种课型把课堂提问和讲解新课融合在一起, 从头到尾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理解深透,记忆牢固。 三、运用设问导入新课在教学中, 只要利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联系教材的重点, 难点和关键性知识, 有针对性的提出能突出教材内容的, 难度适中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定向思维,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独立思考, 自觉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引入新课。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所提问题针对性要强, 难易适中, 不能太随意, 太简单。例如讲“氯气”一节时, 可从学生学过的知识问起, 如:你过去学习过那些有色气体?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 钠在氯气中能否燃烧?现象如何? 铜、铁能在氯气中燃烧吗? 通过学生回答, 教师只作引导, 就会自然而然的进入新课学习。又如讲“盐类的水解”一节时, 一开始就设问: 酸的水溶液显酸性, 碱的水溶液显碱性, 那么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呢? 一下子就把学生引进新课。由于造成悬念, 学生注意力很集中, 很快进入“角色”, 接着教师 演 示 实 验 , 用 PH 试 纸 分 别 检 验Na2CO3,NH4Cl,NaCl三种溶液的PH值,学生观察现象后, 教师提出问题: 这些盐本身并不电离出H+和OH- , 为什么有的溶液显酸性, 有的溶液显碱性, 有的显中性呢? 这些问题在学生头脑中急需解决, 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冲动而进入新课学习。再如讲醇、醛、羧酸、酯类等均可由设问导入新课。 四、利用最新科技信息导入新课目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我国的科技和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 最新科技资料和工农业生产最新成果在报刊上屡有刊载。利用这些资料导入新课,可以增强化学教学的时代感, 使学生看到化学和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懂得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建设自己的祖国, 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例如, 在讲铁时, 首先向学生介绍目前我国钢产量超过1亿吨, 居世界首位。今天我国一天生产的钢多于解放前一年的钢产量, 钢的品种和质量也都跃居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之中。这些新成就学生很受鼓舞。又如, 在讲过渡元素时向学生介绍了日本一家公司发现了铁- 钛, 铁- 镍, 铁- 锰等合金掺入稀土金属, 在冷却和加压下又能重新释放出氢气的奇妙功能, 做成了氢燃料的贮氢装置, 发明了不污染环境的氢燃料汽车, 这将对克服大城市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 对人类的健康有多么大的好处, 通过讲述, 自然的引入新课。 总之, 化学教学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 还可以用绘图, 制表格, 介绍科学家小传等来引入新课。随地点, 时间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 教师灵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入新课, 均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Ⅳ 讲授一节化学课开始应该怎么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设计精炼、新颖、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方式,可以拨动学生学习的心弦,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诱发思维,激发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的导入也如此。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各异,教师得设计灵活多变、生动有趣的导言,才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机而有活力。
一、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新课伊始,若能巧妙地安排一个现象新颖、变化明快的实验,再配以生动的描述,将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教师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就可以使化学课引人入胜,生动活泼。

〈一〉用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以此为契机,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向深引入。例如,讲“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时,先安排学生看一个“水中生火”的趣味实验:通过玻璃管将氧气与浸在热水中的白磷接触,结果白磷竟然在水中燃烧起来,出现了“水火相容”的奇迹。这种酷似魔术的实验,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从而为燃烧条件的讲解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创设“矛盾”实验导入新课

   教学实践表明,平淡无奇,无矛盾冲突地导入新课,是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的兴趣的。在新课导入时,若设计一些“矛盾”实验,造成认知冲突的情景,构成悬念,即对某一问题学生想急于解决,但用所学过的知识却又无法解决的心理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讲授新课的效果自然也就好。如“分子”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写下:“1+1≠2”,此时,学生感到疑惑不解,立即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出来,并形成认知冲突。接着,教师演示实验:将50毫升酒精与50毫升水混合,学生观察后发现总体积不等于100毫升。但这个“矛盾”实验的演示结果并未使悬念解除,反而更令学生口“ 悱”心“愤”。这时,教师指出:“要想明白个中原因,必须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矛盾”的实验,造成认知“冲突”的情景,再加上恰当的设问,很快就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和需求。

二、故事法

故事对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而青少年学生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力,对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喜闻乐道。上课开始,可运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传说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还可以造成悬念,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来,从而达到新课导入的目的。例如,在讲“甲烷”这节课时,一上课,教师说:“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声。“1928年夏天,趁军阀混战,群龙无首的机会,军阀徐源泉部下的一名军长,把贪婪的目光盯上了富丽豪华的东陵慈禧墓,想发笔横财,开墓后,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精致的烟盒装着上等的鸦片,这时一个军官烟瘾大发,摸出火柴就想美美抽几口,那知刚一点火,墓室就发生了爆炸,里面的官兵被炸得血肉横飞。后来经调查才知道,爆炸是一种叫甲烷的气体引发的。甲烷究竟是何方神圣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认识它的一些性质。”近乎离奇的故事,让学生惊讶不已,学生立刻就对甲烷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理,从而自觉地进入学习的角色。这样导入新课,不仅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使他们产生的浓厚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而且为主题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足见故事导入的长处和优点。

三、观察法

这类新课导入是通过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为学生提供与教学有关的感性材料,直观而鲜明地引出新课的主题。例如“分子”一节的新课导入就可用观察法。上课时老师先出示有分子照片的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让他们首先对“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间有间隔”等性质有一个感性认识。又如,新课伊始,教师有次序地先后出示浑浊的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各一瓶,可快速而自然地导入“水的净化”的教学。类似地,出示一把“剑”导入“铁”,投影出钻石和石墨导入“碳的几种单质”等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初中化学中不少内容都可用此法导入。

四、温故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巴甫洛夫也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也即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温故知新”的过渡式导课,也是化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一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过的O2、H2的实验室制法中的药品、装置、步骤及操作要点,然后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同样,可通过复习“酸的通性”导入“碱的通性”,回忆分子的性质导入原子的教学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温故导课中的“温故”是为“知新”服务的,切不可颠倒主次。

Ⅳ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情景导入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旅行”,要让学生有收获,就要让学生对“旅行”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开始阶段,教师就要有目的引入和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在新课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化学课堂的情景,使教育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拥有最佳的学习心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化学情景的导入时应遵循科学性、相关性、启发性、趣味性、简明性等原则,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浅谈八种化学课堂中的情景导入方法

Ⅵ 如何更好的引入课堂内容

如何更好的引入课堂内容
课堂导入的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老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课堂导入设计的类型和方法,可作为老师设计课堂导入参考。
1、开门见山,揭示新课
这是针对教材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频、快”。即省时,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及时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
教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我们天天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以至进入大学。这是为的什么呢?就是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使我中华繁荣富强。这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周恩来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板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自读。
教例是教师直接将本堂所讲的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主题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给同学们,使同学们意识到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个人,不是为了父母,更不是为了亲戚朋友,而是为了“中华崛起”这个大目标,只有如此才有无穷的动力。学生们平时听到的一些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学习,为了给父母争面子;为了光宗耀祖而学习这种非健康意识,或者说非主流意识,一定会受到撞击。教师举出了周恩来的例子,对学生是很有说服力的。一是周总理的伟大形象早巳深人人心,提起“周总理”三个字,无不肃然起敬。二是看周总理是怎样立志的,怎样学习的,并通过艰苦革命实践,成为国家卓越的领导人。这样就在学生心中首先树立起一个“楷模”或“丰碑”。那么,以后的教学内容也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山”来进行了。
2、联系旧知,提示新课
它是指教师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手段,在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两者有机结合并自然过渡。
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心。它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
如政治老师在讲“事物发展的趋势”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发展?”在学生回答了“发展”之后,教师可这样引渡到新课:“同学们,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那么,新事物为什么会代替旧事物?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否一帆风顺? 如果不是一帆风顺那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思索片刻后,教师接着讲:“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例如,一位历史课老师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首先问学生“黄巾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大小地方实力派和豪强拥兵自立,进行分裂割据。至于具体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的导课,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从旧知牵引到寻求新知的情境中,使导课简短、恰当、自然。
复习旧知识的导入方式重在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新授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知识。这种导入有4种具体方式:
(1)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又称为归纳导入式。
其运作方法与要求是:老师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概括地小结一下,扼要复述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考。这样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较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如历史课《唐朝的衰落》,可以这样开头:
“自从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唐以后,经过太宗、唐宗、武则天到唐玄宗统治前朝,这是唐朝历史的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同学们,到了后期,唐朝逐渐走向衰落了。这强盛和衰落之间有一转折点,那就是‘安史之乱’”。
这样的导语,既使学生复习掌握了旧的基础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再如讲“秦灭六国”,先提问:“商靶变法开始在哪一年?”“这项变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老师指出:秦国自商软变法100多年来,封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兼并六国作好了准备。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有利于知识衔接和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但它往往缺乏趣味性,尚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
它通过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业已了解的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老师在讲课之前,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几个前节课学过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全班学生的回忆思考,再找几个学生(一般找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回答问题,在个别学生回答、老师作出订正和补充的基础上,带动全班学生复习旧课,进而导入新课。
再如一位物理老师在讲授“压强”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我们都背书包上学。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些体验:同样重的书包,当用细带子背的时候,就觉得勒得紧、痛;当用宽带子背的时候,就感觉不到紧、痛。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学生发表一些看法后,这位老师接着说:为了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今天我们学习“压强”。(板书课题)
提问式导入的要求是:所提问题必须科学、有趣味、有意义,具有激发兴趣、发人深思的作用。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听、写、练等活动,导入新课。
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以听、写、板书、朗读、翻译、练习等活动方式复习旧课,使学生再现巳学过的知识,然后导入新课。
(4)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或者有关的知识、事情导入新课。
该方式又称联想式导入。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老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提示学生回忆前节课讲过的几个问题,或让学生提出与新课有关的事情、知识。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在头脑中再现提问的内容,不经由学生直接回答即转入新课。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海底世界》时的导入是:
提到大海,同学都会联想到蔚蓝的海水,一望无际的海面,还有那点点白帆,振翅翻飞的海鸥。然而说到海底,我们了解得并不多。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海底世界》一文,将使大家对海底世界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了解。
复习导入语是教师最常用的导入语。心理学告诉我们,那些与一个人已有知识有联系的事物以及能增时新知识学习的事物,容易引起这个人的注意。所以,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能使学生从已知的领域进入到未知的新境界,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因而,复习导入的方法往往被教师乐于采用。当然复习导入语应该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过渡到新课也应十分自然。
3、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悬念式导入,它是指老师上课伊始,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导入方式是利用上课头几分钟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疑、制造悬念,创设问题,以奇特的形式设置悬念,使学生的大脑产生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问题导入到新课之中。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所设悬念应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是学生特别感兴趣和非常敏感的,又是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热门话题。这犹如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得到解答不可的感觉,很快进入角色。但设凝布阵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凝可设,自然合理,切不可为凝而设,故弄玄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揭示新课。
例如下面地理课讲授“比例尺”的导入设计就是这样。一上课老师就问:“哪个同学的爸爸、妈妈或叔叔、姨娘要出差?”七、八个同学举手,老师指定一名调皮同学小王回答:“我们隔壁的陈叔叔明天出差到成都”。老师说:“你学过地理,你给我查一查地图,重庆到成都有多少公里?其他同学也帮助查。”地图上根本没有标出重庆成都的距离,大家查一阵,都查不出。全班陷入沉默。从那一对对微微皱起的双眉,看得出孩子们为难了。他趁机将孩子们心头的乌云一拨:“没关系,只要你们听了我下面讲的,保证你查出来,因为地图上有‘比例尺’……。”老师板书课题“比例尺”。
这个导入设计的巧妙就在于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思想,急于求得答案,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一位语文老师在阅读指导课上的导入方式——关于读书方法,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一是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是郑板桥所说的:“读书破万卷,心中无适主。便是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两种观点,谁是谁非呢?
悬念式导入的特点是设置扣人心弦的问题,但又避而不讲,吸引学生非要了解探究,弄个水落石出,否则即不能满足的心理。设置悬念要做到“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愿望。就语文教学而言,设置悬念,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条件;在手法上可以浓缩全文,也可以从中截取片断;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人以余味,引入至胜地。如一位老师在讲《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一文时,其悬念式导入方式是:
“德国柏林图书馆大门口写有这样一句话(板书):‘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这里所说的‘钥匙’是一个比喻。人们把书目看成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板书标题)。那么,什么是书目?现代书目有哪几种?为什么书目能够像钥匙一样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呢?请仔细阅读课文。”
这一连串的提问,构成一个个悬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钻研课文。
化学课悬念式导入——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讲起来干瘪,学起来枯燥。对这些章节内容的教学,老师若能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便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究问题奥妙所在的愿望,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时,可尝试这样导入新课:
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迈克斯通号”货轮正在北太平洋航行。突然货轮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喊船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突然漏水呢?是货轮与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上了海底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经查验,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使铜板出现漏洞了呢?我们学习原电池的知识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关于原电池的知识。
这样引入新课,趣味性就强了。
巧设悬念导入新课的优秀范例很多。这里再举两例。一是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现代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时悬念导入:同学们,一位美国海军次长曾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学生议论一会儿之后,老师说:“我们还是先来学习这位着名科学家写的一篇文章,看看他告诉了我们什么。”二是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绿色的办公室》时设计的悬念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老师或父母工作的办公室吗?办公室里都有些什么?发现这些办公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在学生稍议一会儿之后揭题:世界上就曾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办公室,它叫做“绿色的办公室”。
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诽”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因为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缘于上述原因,老师在导入设计上应尽可能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动手动脑,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和做一做……据此,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有真切的感觉,建立了生动的、足够的表象,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也可以是老师在讲授新课前先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通过提问或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某一现象,然后通过分析归纳,以得出的结论或观察到的现象导入新课的方式。这种导入方式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在中学生物、理化教学中运用较广,因为这些科目中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如分子、电子的运动,物质的化合与分解,细胞的分裂和新陈代谢,神经的传导等,不通过形象的实验和演示,一般很难理解。而运用实验导入新课,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自觉地去分析问题、探索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或操作实验,多种感觉器官并用,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导入方式经常应用在自然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一位自然课老师在讲《摩擦起电》一文时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这里有一把塑料梳子和一些纸后。我先用梳子梳几下头,再把梳子放在纸屑上,大家看看会有什么结果。接着就做了上述实验。大家看纸屑被梳子吸起来了。(演示给学生看)梳子为什么能吸起纸屑呢?原来摩擦会起电。接着板书课题。
语言类学科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灰尘的旅行》一文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上空能看什么东西,然后把教室门窗挡起来,用一束电光射进去,再让学生观察,问看到了什么,之后导入新课,效果良好。
运用此法主要注意两点:首先,实验的设计要巧妙、新颖、有针对性。其次,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来提问和启发,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究。
5、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包括演讲、小品、歌曲、幻灯、音像等),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导课方式。
这种“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导课方式,创设情境要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要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使之产生深入体验教材内涵的动力,不能为“景”而“布景”,这样,老师指导课的目的就达到了。现代化电教手段为这种导课提供了诸多条件。例如,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时,一上课,老师把事先通过朗诵并配音乐录制好的一首诗《说给母亲的话》播放给学生听:“儿不嫌母丑,祖国,我们不嫌您落后。孩子们都想换上漂亮衣裳,但怎能看到母亲捉襟见肘。……放心吧,母亲,为了您早日康复,我们愿献皮输血;为了您披上华丽的新衣,我们愿日夜刺绣……当您实现四化的时候,我们人人端起飘香的美酒。”美妙的诗句,高冗的音乐,深沉的爱国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极大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老师由此启发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境和丰富的哲理,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我们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情境导入法如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运用此法应注意两点:一是善于创设情境。老师显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通过引喻、阐释导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老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要加强诱导,激发思维。老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借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应以激发思维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人深思或内涵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启发和诱导。
6、故事吸引,启迪思考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学生一般能感觉而不能理解。一旦把它提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给予科学的解释,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而且也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感受到的实例是很多的。这些实例既有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有学生自身关心的问题;既有影响较大的突发性自然事件、社会变革,也有班级学校里出现的局部事件。老师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且趣味性、启发性较强的新闻或故事或实际生活事例、材料,并以此内容为契机,在描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学生思维带入课文正题的一种导课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因而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角色。
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创造了利用故事导入新课的优秀典范。如一位生物老师在讲授昆虫的性外激素时,上课之初是这样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的:
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知道洁布尔是法国着名的昆虫学家。他在1904年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一个被丛林包围的黑屋子里把一只雌天蚕蛾扣在笼里,尽管暴雨不停地下了一夜,还是有40多只雄蛾冒着风雨前来交尾。次日晚上,他在雌蛾周围撒上樟脑丸和汽油,结果一点也没有影响雄蛾前来寻找雌蛾。是什么因素使得雄性天蚕蛾能够风雨无阻地前来寻找雌蛾呢?洁布尔经过认真观察、实验,发现原来是昆虫的性外激素发挥了巨大威力。
又如,一位思想政治课老师在讲“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时,一上课,老师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微服私访到乡间,跟一位正在稻田用稻草捆秧的农夫对对联。农夫先出上联:“稻草捆秧父抱子”,张英百思而无以对答,回家后怏怏不乐,侍女得知后对了出来:“竹篮装笋母怀儿”。讲完故事后,老师借故事内容问学生:“为什么学识渊博的大学士对不出来,而谈不上什么文学修养的侍女却能轻易对出?”经这—问,就引发了学生深思与讨论,随后老师归纳引导:“因为侍女有用竹篮装笋的实践经验,而大学士张英却没有,说明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到新课。
如在生物课或自然课要讲自然保护的内容时,可先介绍当前人们关心的酸雨、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江湖污染等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解决程度与人类自身的密切关系,从而导入新课。1987年9月23日发生了我国能够看到的日蚀,一位生物课老师便以这件事来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都看了日食现象,可是你们知道直日食对人及生物有什么影响吗?”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吸引到课堂上来,然后再简单地介绍几句日食对人及生物的影响,并逐渐地过渡到课堂所要讲授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化学课“醇类”的教学,一位老师是用宣读新闻导入的:
一上课,老师拿出一份剪报,向学生宣读:“四商贩非法用工业酒精制售白酒,贵阳发生千人饮酒中毒事件。”刺激、醒目的标题,立即吸引全学生急切了解报道的详情,接着读:“贵阳日前因饮用高浓度甲醇的白酒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据悉,自25日发现第一例中毒者到29日晚,已有上千人中毒。失明者3人,死亡20人。”学生听罢都震惊了,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例如,为什么饮用工业酒精配制的白酒会中毒?为什么会双目失明?甲醇有何性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顿时被激发起来了。此刻转入醉的分类和甲醇等内容的学习,随后继续读报:“经化验,这些白酒,每100毫升竟含醇31.5克,超过国家规定卫生标准774倍。超量甲醇进入人体,首先侵害视神经损害肝肾,而后酸中毒而死亡。”
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应注意:第一,故事内容要与新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第二,故事本身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启发性;第三,语言要精炼,故事要短小精悍,用时不长。
7、审题入手,提纲挈领
它是指教师直接从解释或发问教材的课题词语入手,帮助学生审析题意,了解所学内容的大致概况,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达到开“窗”窥“室”效果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各科导入常用的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例如有位老师在讲“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一上课,教师先点出本节教学课题,之后,立即借题发问:“‘一国两制’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一国’是指哪一国?‘一国’同‘两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一国两制’适用于哪些地区? 这些地区实行‘一国两制’后同我国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这样围绕课题,不断发问,能引起学生注意和积极思维,并使学生了解新课大概内容,为下面的讲授奠定心理和认知基础。
课题都是经过编者们反复推敲而确定的。透过题目,往往能抓住课文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破题入手导课,能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中心,抓住重点,有目的地听课。破题导课运用是否巧妙,关键在于对题目领略是否深刻,注释是否与课文内容相互呼应,既要说到点子上,又不代替对课文本身的分析,而是将破题作为手段,创设讲授课文的契机和情境。
8、直观演示,提供形象
直观演示是指老师上课之始,通过展示图片、图表、音像片等直观教具,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直接进入寻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因为实物、标本、教具(挂图、模型、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比形象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展示挂图、实物、标本、模型等,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不但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而且也为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可以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直观演示对于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感知,更有直接作用。因此老师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导入时多提供具体事例,创设演示直观教具机会,这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这种导入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加强对将要学习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这类导入方式运用很广,各学科,各年级均可运用,尤其在中低年级和自然学科中,运用这种导入方式,效果更好。
直观演示导入的具体方式很多。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直观演示式导入的具体方式。
1、形象化语言式导入。运用形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可创造出适宜的环境气

Ⅶ 如何利用新闻材料进行化学课堂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美妙的艺术。许多学生对其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如今教育注重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化学课堂上,要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的导入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导入方法。
1.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片的形式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电解池一课时,教师向大家展示一款精美的手机,“手机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大家看我手里这款手机,银白色的金属机身,一看就很有质感,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那么大家可知道,这么有质感的机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将得到答案。”手机,现在的学生们几乎人手一部,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但是学生并不了解手机的金属外壳是通过电镀制造出来。教师通过展示手机,简单明了,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同学思考,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电解池内容的学习。
2.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用科学实验也是化学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实验导入”就是指运用科学实验导入新课,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获得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进入探究与学习的状态。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探究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质疑、引趣、争辩等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需要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恰当引导,以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例如,讲到《氨和铵盐》一节时,可以在新课前做一个“空瓶生白烟”的实验。其实,就是事先收集好的一瓶HCL气体和一瓶NH3气体,打开两瓶塞,立刻将装有HCL的集气瓶倒过来,紧扣在装有NH3的集气瓶上,口对口后,学生立刻观察到瓶中出现了大量白烟的现象,不禁会想“白烟”到底是什么呢?急于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入氨气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一定是高度集中的,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教师在后面讲到氨气和酸反应这条性质时,还要呼应一下开始做的“空瓶生白烟”实验,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
3.旧知识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的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学的知识,教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例如,在学习氨气的制备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初中学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①化学反应原理;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③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探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并让同学画出整套制备氨气的实验装置。这样不会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让课堂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知识或已有的经验,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旧引新,自然地导入新课。
4.利用热门话题、新闻事件导入。
在化学教学中,从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会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低碳经济、能源危机、新材料、新科学等热门话题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此作为导入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例如,在讲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节时,我以介绍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有着“光纤之父”美称的高锟博士在光纤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导入课堂,诺贝尔奖是科学界一年的大事,而获奖的又是一位华裔科学家,这种爱国情结自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和高锟博士取得成就的领域又是如此接近,这就让学生更加迫切想知道:能让高锟博士获得代表科学界至高无上荣誉----诺贝尔奖的“光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应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话题导入课堂,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5.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指教师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例如,在化学与生活“维生素C的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科学家的探险故事:“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能吃面包、饼干、咸肉等食物,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了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同学们知道这些船员患了什么病吗?野果为什么能够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上述教学情景的设计,引起学生对野果成分的好奇,引导学生对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及对人体健康有何益处探究的好奇心。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当然,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首先必须和课堂内容相关,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讲求艺术性,生动活泼,简练,避免冗长拖沓。只有这样,才会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Ⅷ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化学第一节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化学课

[导读] “设疑导入”是提出问题而导入新课的方式。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惊奇,激发兴趣,引出新课。
赵绪珍
化学对于初中学生是起始学科,对它还充满着神秘感,心里对有着期望。而老师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航者、主导者。那我们如何才能上好化学课呢?下面就本人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好的引入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每一节课的引入教师要掌握好的方法。新课导入得法,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新课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种导入方法:
1.文学诗句、谜语式导入
在《生活中常见的盐》用的就明朝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让学生猜这说的是什么物质,从而引发石灰石。那么,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继而引出碳酸钙。
2.温故知新式导入
“温故知新式”是教师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进而开始新课题的导入方式。学生的学习实质是在旧知识形成理性基础之上,使旧知识扩展和延“深”形成一个新理念,从而使新旧知识相互结合,构成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新知识传授开始时,通过复习再现学生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教师很容易提出新的课题,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有利于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学习条件。
3.利用设疑导入
“设疑导入”是提出问题而导入新课的方式。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惊奇,激发兴趣,引出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发觉问题所在,提高注意力,开动脑筋。例如,“常见的盐”一节的导入可做如下的设计:“大家知道,纯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钠,它属于盐类,可为什么它的名字中有一个“碱”字?它的溶液是显碱性的吗?如果其溶液显碱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要搞清这些问题。”接下去,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故事导入
如在讲《几种常见的盐》一节的开始,介绍着名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他在美国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后,看到我国制碱工业被一家美国公司垄断,非常气愤,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在塘沽建起永利碱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优异,1925年在美国举办的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此后,他精心实验,刻苦钻研,提出了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从而导入新课。
二、备好每一节课是成功的基础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充其量是“信口开河”,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备课中一定要把握教学的基础和重难点,考虑好如何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易于掌握。而不失去信心,听不懂,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三、教师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明显、省时、准确、安全。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操作的规范化,才能给学生打好基础。学生做分组实验时,教学要指导好学生做好每一步,正确使用化学仪器,实验操作规范化,记录好实验数据,观察好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整理能力,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
四、创造一个民主和诣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一言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如我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做好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探究铁,铜,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自己上讲台做小老师去讲解,下面的同学可以进行质疑,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让化学与多媒体充分结合
化学中有的抽象的知识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例如在讲《原子的构成》一课时,对于原子的构成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就用多媒体课件演

阅读全文

与化学课如何引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8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5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9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9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3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5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4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5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2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7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0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3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4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7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9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8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8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7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3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