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上限和下限分别是多少
重铬酸钾法测定适用范围
1、用0.25mol/L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大于50mg/L的COD值,未经稀释水样的测定上限是700mg/L
2、用0.025mol/L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5~50mg/L的COD值,但低于10mg/L时测量准确度较差。
⑵ 生活污水的化学需氧量一般是多少
这个根据地区的不同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一般的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400吧
四川永沁环境
⑶ 淡水养殖化学需氧量的国家标准值是多少
对化学需氧量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虽未规定.但有关专家学者建议,淡水养殖不超过10mg/L,海水养殖不超过3mg/L。要降低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一方面是选择粘结性好、不易败坏水质的饵料,合理投饵,根据放养数量、个体发育大小来确定投饵量,尽量减少残饵。还可以做一个细目的网筛,沉放水底,作为接受器,每日检查饵料利用情况,根据残饵数量来修正或确定投饵量。另一方面是勤换水,多换水,向水中充气,以加快有机物的分解,降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
⑷ 化学需氧量空白多少
高浓度和低浓度是不是不一样,高浓度的做了25ml左右,低浓度19ml左右
⑸ 化学需氧量标准物质一览表
化学需氧量标准物质一览表如下银拍: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中搏橘)的氧当量。
国家排放COD标准很多,不同行业都有很多行业标准,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最高浓度(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的单位),一级A标COD标准值50mg/L,一级B标COD标准值60mg/L 。
第二三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最高浓度(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二级标准值100mg/L, 三级排放标准值120mg/。
cod标准:
COD是水体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卖团的量饮用水的标准:
Ⅰ类和Ⅱ类水化学需氧量(COD)≤15mg/L。Ⅲ类水化学需氧量(COD)≤20mg/L。Ⅳ类水化学需氧量(COD)≤30mg/L。Ⅴ类水化学需氧量(COD)≤40mg/L。COD的数值越大表明水体的污染情况越严重。
⑹ 关于测定化学需氧量的问题
化学需氧量 也就是COD,重铬酸钾法一般如下缓吵,再添加一个国标你看看吧。
COD(mg/l)=c*(v0-v1)*8000/v2
c 硫酸亚晌庆铁案滴定溶液
v0 空白
V1 实验水样
V2 取样容量
8000 1/4的O2摩尔质量,以mg/L单位换算宴哪握。
根据你的说法 COD =0.1033(24.92-19.55)*8000/20=221.8884
⑺ 化学需氧量cod国家标准
COD标准:
COD是水体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氏行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饮用水的标准:
Ⅰ类和Ⅱ类水化学需氧量(COD)≤15mg/L。Ⅲ类水化学需氧量(COD)≤20mg/L。Ⅳ类水化学需氧量(COD)≤30mg/L。Ⅴ类水化学需氧量(COD)≤40mg/L。COD的数值越大表明水体的污染情况越严重。
饮用水的标准:类和类水化学需氧量(COD)15mg/L。类水化学需氧量(COD)20mg/L。类水化学需氧量(COD)30mg/L。类水化学需氧量(COD)40mg/L。COD的数值越大表明水体的污染情况越严重。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
化学需氧量标准物质一览表如下: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亩局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
国家排放COD标准很多,不同行业都有很多行业标准,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最高浓度(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的单位),一级A标COD标准值50mg/L,一级B标COD标准值60mg/L 。
第二三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最高浓度(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二级标准值100mg/L, 三级排放标准值120m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迅核让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