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铜和硝酸的反应、二氧化硫的性质、铜氨纤维的制备等实验都是高中化学教材中重要的演示实验,对于探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起着积极的作用。
❷ 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有哪些
物质的常见检验方法笼统地讲有:物理法、化学法。
物理法就是利用物理性质检验,如颜色、气味、水溶性。
化学法就是利用特征反应检验。
具体举例如下:
一、离子的检验
1、钠离子、钾离子,用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分别呈黄色、紫色(通过蓝色钴玻璃片)。
2、镁离子,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3、铝离子,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和过量的naoh溶液。
4、铁离子,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为血红色fe(scn)3。或者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5、亚铁离子,与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
(oh)2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6、nh4+,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气体。
7、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8、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淡黄色沉淀。
9、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黄色沉淀。
10、硫酸根,能与ba(oh)2及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11、碳酸根,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盐酸,且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气体物质的检验
1、观察法:对于有特殊颜色的气体如氯气(黄绿色)、二氧化氮(红棕色)、碘蒸气(紫红)可根据颜色检验。
2、溶解法:根据溶于水现象检验。例如红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后溶液无色,红棕色溴蒸汽溶于水形成橙色溶液。
3、褪色法:例如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4、氧化法:被空气氧化看变化,例如no的检验。
5、试纸法:如石蕊试纸,醋酸铅试纸。
6、星火法:适用于有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气体。例如o2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甲烷、乙炔的检验可点燃看现象;甲烷、一氧化碳、氢气则可根据其燃烧产物来判断。
还有一些方法,如闻气味等,但一般不用。
❸ 化学中有哪些探究实验采用的方法
1.控制变量法(研究单一变量对一个事件的影响)
2.假设实验法(大胆猜测,小心论证)
3.类比模型法(比如研究水分子,做成模型研究起来方便)
想起来我会再补充的
❹ 实验方法有哪几种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为以下四种: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化学实验操作,具体指实验室中药品的取用、存放、仪器的连接组装及洗涤等内容,主要介绍了操作时须遵守的原则和步骤,在具体实验时应当严格遵照这些步骤进行实验,以防止发生事故或导致实验发生错误。
固体加热
要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均匀受热再定点加热;
液体加热
也要进行预热,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倾斜(约45°角)。加热时切不可让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水浴加热
用于要求受热均匀且温度不超过100℃的加热,优点是受热均匀,易于控制反应温度。
❺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观察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正确观察实验、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
设置课本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
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
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反应装置(用什么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仪器拆分顺序;仪器整理等。
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如果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往往会因为观察的片面性而导致种种问题,如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回导致失败或危险,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为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如果不遵循实验前先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后加热、实验后先撤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撤氢气的顺序,必然导致实验失败和危险(爆炸)等。
第三、协调多种感觉器官。
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
此外,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
1、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忽视其他现象;
2、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
3、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对实验操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
4、只观察不思考等。
❻ 化学成分测试实验方法
化学成分测试实验方法:
各种化学仪器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的玻璃仪器可以加热用,如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有的不能加热,如量筒、集气瓶、水槽等。有的仪器可以做量具用。有的仪器在实验装置中起支撑作用。
用于加热的仪器
可被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需隔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圆底瓶和蒸馏烧瓶)、锥形瓶;化学实验常用的热源有酒精灯。
1.试管
主要用途:①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器。②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用试管夹或铁架台上的铁夹夹持试管时,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以便于加热或观察。
②加热前应将试管外壁的水擦干,以免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③试管内盛放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2,以便振荡,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防止液体冲出。
④给液体加热时应将试管倾斜成45°以扩大受热面;给固体加热时,管口略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而使试管炸裂。
⑤加热时管口不准对着人,以免发生事故。
⑥加热后的试管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2.蒸发皿
主要用途:用于液体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根据试剂性质的不同选用不同质料的蒸发皿,防止蒸发皿被腐蚀。如强碱溶液的加热应用铁质蒸发皿而不应选用瓷质蒸发皿。
②可直接加热,但瓷质蒸发皿不能骤冷(通常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免破裂或烧坏桌面。
③盛液量不超过其容量的2/3,以免沸腾时液体溅出。
④放、取蒸发皿时要用坩埚钳。
3.坩埚
主要用途:固体的干燥或结晶水合物的脱水。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取、放坩埚时必须用坩埚钳。
②一般与泥三角,三脚架配套使用。
③可直接加热,冷却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4.烧杯
主要用途:①作较多量物质反应的反应器。②加热较多量的液体(如水浴加热)。③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盛放液体的量,不加热时不超过2/3,加热时不超过1/3,以便搅拌或加热。
②加热时应隔石棉网,防止受热不均匀而使烧杯破裂。
5.烧瓶
主要用途:平底烧瓶和圆底烧瓶用于试剂量较大的固体与液体或液体间的反应;蒸馏烧瓶用于溶液的蒸馏。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不加热时常用平底烧瓶,因在桌上可以稳定放置;加热时用圆底烧瓶或蒸馏烧瓶,但要隔石棉网。
②加热时加液量不超过其容量的1/2。
6.锥形瓶
主要用途:①装配气体发生器。②因振荡方便,用于滴定操作。③作蒸馏装置的接受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加热时要隔石棉网。
②振荡时用手指捏住锥形瓶的颈部,用腕力使瓶内液体沿一个方向作圆周运动,不得左右或上下振动,防止瓶内液体溅出。
7.酒精灯
基本构造:由灯壶、陶瓷芯头、灯帽组成。
主要用途:是化学实验常用的热源,加热温度在500℃左右。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灯壶内的酒精灯不超过其容积的2/3,防止溢出而着火;也不能少于1/4,防止灯壶内的酒精蒸气过多而点火时发生爆炸。
②禁止两只酒精灯互相引燃,防止酒精倾出而引起燃烧。
③禁止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引起燃烧。
④灯芯要平整,不得过松或过紧。
⑤要用外焰加热,直接加热时,玻璃仪器底部不得触及灯芯,防止骤冷而炸裂。
⑥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得吹灭。
二、用于物质的分离、干燥的仪器
用于物质分离的常用仪器有普通漏斗、分液漏斗、玻璃棒;用于物质干燥的常用仪器有洗气瓶、干燥管。
8.普通漏斗
主要用途:①用于过滤。②向小口容器中倾注液体。③倒扣在叶面上,用于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吸收。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滤纸与漏斗内壁应严密吻合,用水润湿后,中间不得有气泡。
②过滤时,要做到“三低一紧靠”,即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口。玻璃棒在三层滤纸处的接触点要低于滤纸边缘,倾注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漏斗下端管口的长边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❼ 简述化学实验观察有哪些科学方法
(一)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x0d全面观察是指对某一事物的所有方面都进行观察,既要注意到事物比较明显的特征,又要观察到事物比较隐蔽的特征;既要把握住事物的整体,又要考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观察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又要了解事物发展某一阶段的特点,从而对事物有一个全面而彻底的了解.同时,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要实现全面观察,就必须调动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进行视觉、听觉、嗅觉、肤觉、触摸觉、动觉等诸方面的协同观察.重点观察是相对全面观察而言的.它是指只对事物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作特别深入细致的观察.着名作家杨朔在谈到观察人的特点时说:“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那些性格上有特点的人.从他的外表、举动、语言以及生活习惯上掌握他的性格.”重点观察就是抓关键、抓重点,把注意力紧紧瞄准你要观察的对象.\x0d(二)比较观察与解剖观察\x0d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有效方法.比较观察是把客观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找出相同点和相异点,即认识事物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解剖观察是把被观察对象的各种特性,各个侧面及各个组成部分分解开,仔细地加以观察.通过解剖观察,可以加深对事物的了解.\x0d( 三)顺序观察与侧面观察\x0d顺序观察是按照事物的一定顺序进行的观察.客观事物总有其顺序,有其发展的过程.事物的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如事物的发展过程)、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等)、主次顺序、逻辑顺序等.观察时必须遵照一定的顺序,如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从心理学上讲,顺序观察有利于信息的存贮、编码和提取.侧面观察是对事物和对象的某一个侧面进行的观察.如作文中记一个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的活动,摄影中拍摄一个特写镜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