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化学教法和学法有哪些
教法: 1 讲授法 2 实验法 3 实验探究法 4 广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5 观察法 6 对比归纳法 7 练习法
学法:1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 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② 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化学教学方法如下: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我们一直延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它绝不仅仅是之前的填鸭式教学,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
实验与演示法是理科当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模型演示。比如讲解离子反应的实质这一节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反应过程等。通过借助外界道具说明或者验证所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③ 初中化学有哪些教法,有哪些学法
一、激发学生学化学的主观能动性是化学教学的关键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成功才有前提,这个前提的取得,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要让学生懂得化学的重要性学有所用是人们致力学习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学习初期就要让学生懂得化学在日常生活及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相关关系,使学生树立起一定要学好化学的信心,这就是由“让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德国诗人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只有当一个人对所要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大脑皮层才会产生兴奋优势中心,学习才会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活跃。因此,化学教学中应巧妙地利用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化学对他们的吸引力。二、化学演示实验的规范性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生今后实验规范性习惯的形成,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演示实验应做到目的明确、操作准确、演示规范、现象明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入门阶段培养起自己良好的实验习惯。三、循序渐进原则是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循序渐进是认知的普遍规律,初中的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入门阶段,切不可急于求成,只能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渐进方式,才能使学生获得稳固、扎实、系统、全面的知识,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四、双基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心双基教学是每一门学科必修的基本功,只有抓好了初中化学的双基训练才会为学生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一)抓好基本概念的训练双基教学基本概念是教学的前提。教好基本概念,关键是对每一个概念进行剖析和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学应从以下两方面着重下手:①从实验或实践中引出基本概念;②在练习中领悟概念的内涵。(二)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
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法指导
一、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区别传统的课堂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为一谈,这是非常不正确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是不同的。这是确定教学活动进行的指导性标准,因此,必须严格区分二者的不同。以新的理念和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指导课堂教学,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对于素质教育阶段的教学来说具有非常不好的影响。新课标要求培养的学生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培养的学生是有素质、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四有学生。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目标有三个,即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严格遵循这三个教学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结合起来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新课标在设计时吸取了知识分类方面的理论成果,把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分成认知性知识、技能性知识以及体验性知识。尤其是将策略性知识作为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肯定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体验,成为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新导向。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保留了知识教学要求的等级分类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教学目标具有了可操作性,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为教学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受学生的欢迎。
⑤ 化学的学习方法
作为过来人
我得告诉你,认真看书,嚼透细知识点。在认真看书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做题。
因为化学不像物理和数学,要是吃不透知识点就一点思路都没有。化学有很多细小的知识点,看到一点算一点。
认真看书,你行的!
1. 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1)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学生学习的行动指南,它能使学生增强责任感、科学支配时间、积极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主要包括:对上学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小结,提出本学期努力的方向、目标、措施等。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组织检查执行情况,必要时帮助学生适当调整学习计划。
(2)预习
预习是为了使学生对欲学知识作好心理准备,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它包括知识性教材的预习和实验教材的预习。教师要指导和组织学生预习,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对知识性教材的预习,要大体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及自己感到疑难之处,标出不懂部分,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作好准备。对实验教材,应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并写出实验操作提纲或画好图表,列出带记录的空白表格等。
(3)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形式,听课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果。听课主要包括听讲、观察和记笔记三方面。其基本要求是:要集中精力听讲,紧跟教师讲授思路,积极思考,多方联想;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应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能遵循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和辩证性原则;课堂笔记应记纲要、思路、要点和问题,要及时做好笔记整理,要处理好听、看、想、记的关系。
(4)做实验
做实验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经常性的重要实践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显着特征。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前认真预习,做好准备;实验中操作规范、认真、精确、细致,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包括数据),并做到实验、观察、思考相结合,坚决废除“照方抓药”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应认真及时写好实验报告。此外,还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爱护仪器、节约水、电、气及实验易耗品的习惯,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的习惯,重视实验安全的习惯等。
(5)复习
复习是消化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课后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复习方法,重视对学生复习的管理。要求做到:复习要及时;复习要有重点;复习时先回忆课的内容,再阅读听课笔记和教材;有疑难问题要及时弄清;注意把经常复习与阶段复习结合起来。
(6)作业
做作业是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管理主要包括调控和检查指导两个方面。对学生作业的调控主要是:对学生每天、每周的家庭作业总量实行宏观控制;变革家庭作业完成方式,不断优化家庭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精心选择、布置家庭作业,不布置劣质、机械重复的作业。目前,学生的家庭作业无统一规定,使得各科教师布置作业缺乏协调,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学生作业的检查指导主要包括: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前要认真审题,做后要仔细检查验证;字迹要清楚、格式要规范、书写要整洁;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等。
(7)小结
在学习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后要进行系统小结,以便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小结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小结。应做到:小结要揭示和突出已学知识的实质和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知识网络;小结应力求用简明、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可编写提纲或摘记要点,而图表法尤其值得提倡。比如,物质的性质、结构、特点等比较表,概念系统图,知识结构图,反应关系图,物质转化(衔变)关系图等等。
2. 化学学习的综合方法
(1)探究学习法
探究学习(Enquiry Learning)是美国着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于1964年首先倡导使用的[1]。所谓“探究学习”,就是运用“探究过程”来获得科学概念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特点是:①注重调动学生的“自觉性”,通过探究过程来获得科学概念;②强调让学生通过掌握科学方法来提高探究的能力;③在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探究学习作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掀起的“理科教育现代化运动”的重要主张,吹响了讨伐传统教育,开拓“创造教育”的行动号角。这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理科教育改革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其它国家得以广泛传播,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时至今日,美国仍把探究学习思想作为面向21世纪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2]的重要理念。
化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可以用如下图式表示:
或:
图7-2化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化学探究学习要运用一些重要科学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测定、实验及条件控制、记录、分类、资料和事实的处理、表征性抽象和原理性抽象、假说、模型等。
3. 问题解决学习法
问题解决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断运用“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和已有的化学事实、原理、知识去解决化学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进而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此方法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探究学习”,但问题解决学习的问题意识较强,更注重提出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问题解决的已有化学知识、经验。这里,解决的化学问题包括:根据化学教材内容而设计的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定律等问题,以及化学习题(包括实验习题)和联系日常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问题解决学习的程序一般为:
或者
图7-3 问题解决学习的程序
问题解决学习最适用于综合性知识、原理应用、实际问题解决等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师应帮助学生扫清解决化学问题时的负迁移,让学生思路正确,使其成为解决化学问题的主体,同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⑥ 高考化学四大分类学法指导
一、化学元素
元素化学集中在第一本书(必修1)后半部分的无机化学内容,它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各版教材里面,都是按照元素种类进行分别的讲解,换言之,就是把每一种元素分别有什么反应、有什么性质都一一讲解,学生去理解和记忆。
在这种背景下,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所以必须针对性的给出可操作的方法: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缺敏吵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需要强调的是“自行”,很多同学喜欢直接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很可能你的确掌握了90%的内容,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拿桐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但是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忽略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你不认真做点笔记而放之任之,于心何忍?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很多同学问: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我的答案是:有时间多伏侍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一直以来,我对“刷题”这种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有的学生题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需要我区分液氯与氯水的题目,几天后又做到一道类似的,那么就应该提醒自己:这算是一类高频考点,可以在笔记本上专门记录下来;又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关于Al元素的图像题但是做错了,那么首先要想错误原因究竟是计算问题、审题问题还是知识本身没掌握好?只有思考才能真正厘清问题所在处,然后再自己总结归纳:如果是审题问题,是不是以后可以读题时圈圈点点?如果是计算问题,是不是可以再细心一点?如果是知识点问题,有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以后提醒自己?如果用撒以上的方法做题,才是把一道题目的价值发挥到了化,比盲目做10道题有用的多。
二、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所以,认识清楚这一部分它在化学中的作用,我们就容易对症下药地给出一些指导方法。
1、最基础——理解概念,自己区分易混淆处。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2、理思路——前后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相互解释?
如上面所说的,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很大的关联程度: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解释、帮助记忆的。在平时的上课、做题当中,养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习惯,自己把这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举个例子,比如今天老师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意识到“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类似的,这样的情况可以体现在任何时候,比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自己要养成思考和梳理的习惯。我们常说要多思考,那么在这一部分,多考虑一下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3、做归纳——变化到底有几种?每种都有什么方法?
反应原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考察条件变化时相应的物理量会怎么变化,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同学肯定不陌生,往往会面对题目却记不清楚。所以我们要说的是:功夫在于平时,精华在于总结。
比如平衡移动问题中,改变一个条件时别的物理量怎么变化,平衡怎么移动,这样的问题很多教辅资料上有详细归纳,老师也会做整理总结,但是关键在于,和之前说的一样:光看不做假把式。所有的总结,如果你只是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么很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所以,归纳总结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十遍。
4、谈计算——要用简便方法时认清前提,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好方法,任何计算都耐心仔细。
在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察反应原理部分的理解与计算,所以这部分一定是一个重头戏,往往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计算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注意点:
①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很多同学会感慨这样的方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很多方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比如“等效平衡法”的应用就要求必须是投料成比例的情况。所以,如果不关注方法适用的条件,用快速计算、简便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②有的问题看起来很棘手,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思考一般用什么方法去做。这里不便于举例,只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一条:考试时再紧张,也稍微花点时间思考:在你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你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硬算法?转化法?……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合适的去尝试。
③最后就是需要强调的计算问题。很多同学常说:不就是算错了嘛,小问题。事实上,如果你经常算错,这肯定不是小问题。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打草稿太潦草、计算时常弄错正负号等等,所以我的一个提醒是:务必把为什么会算错得问题从根本上揪出来,仅仅归结于算错却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可能就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顽疾,影响的不仅仅是化学这一门学科。
三、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可能是许多同学高中化学学习中最头疼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就是对这部分知识很陌生,与无机化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另外一方面,有机化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也有结构、实验、合成等等方面。在这一块内容的学习上,下面给出一些可操作性高的学习方法:
1、分门别类,逐个掌握。
有机化学东西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绝对不是值得提倡的。我们要学会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官能团来区分。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详细,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
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楚。这里仍旧是推荐同学们自己画一张表,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导致有什么反应”这样的逻辑去归纳总结。当自己全部归纳一遍之后,一定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2、如何串联,厘清条件。
上一种方法目的在于教会同学们明白单独的某种官能团物质有什么性质和反应,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各类官能团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举例来说,当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质后,就要来考虑这一条线上面的物质是怎么转化的,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应条件是什么,反过来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应条件又是什么。
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反应条件并不是完全相同,千万不能草率地推广(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到醛,不能误认为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可以用催化氧化这个条件)。所以一定要好好区分,理清反应条件到底是什么。
3、有疑就问,切忌拖延。
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无可厚非。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尝尝不求甚解,最多打个标记又放了过去。但是有机化学中,这是一个很严重问题。因为在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基础阶段,所有的结构、命名、书写、定义等基本概念,都是后面要反复用到的基础知识。
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前后的关联性也十分强。如果开头或者中间有疑问,一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楚。很多同学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就会“习惯性”地听之任之而不去补漏洞。事实上,只是你不愿意花时间去问去学去弄明白,而不是你真的不在意。克服拖延症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但是你必须去做。
四、化学实验
实验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与理论相辅相成。有的同学对于实验这一部分感到头痛的表面原因在于操作细节多、步骤复杂等等,但是深层次原因是对实验目的以及每一步到底是在做什么根本不清楚。在这一背景下,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
1、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
不管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做题也好,复习也好,不要急着去看实验怎么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还是为了除去杂质?还是为了检验物质的某个性质?只有知道实验到底要做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有理有据,自己就会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2、牢记操作细节。
这一建议是针对课内一些常考实验的。许多实验考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么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所以,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时题目、老师上课时肯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①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②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
3、反过头去联系理论知识。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