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4化学性突触的兴奋传递特征有哪些

4化学性突触的兴奋传递特征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8-27 01:03:07

① 化学性突触是如何实现神经冲动传递的

当神经受到刺激,轴突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由突轴前膜释放到突轴后膜,神经递质与后膜结合后,突轴的电位产生变化,神经冲动就相应地产生了。

化学性突触特点:以神经递质为媒介,单向传导,化学性突触是由突触前成份,突触后成份和突触间隙组成因为电突触的传导速度快,所以在人体保留下来,以便完成某些不是非常复杂但是要求速度的工作。

(1)4化学性突触的兴奋传递特征有哪些扩展阅读:

化学突触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1、化学突触可以保证神经传导的单向性。

我是这样想的。人的大脑要接受很多信息,有的信息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如果是电突触的话,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两个神经元同时传向对方的信息就完全相反的,会“打架”。

化学突触就不一样了,由于神经递质的作用,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单向性,更好的帮助大脑工作。

2、化学突触可以保证突触后膜选择性的接受前膜的信息。

化学突触的传导机制是这样的,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递质通过突触后膜的受体进入突触后膜,传递信息。这样就可以保证进入突触后膜的信息是经过筛选的。

就像大脑的血脑屏障一样,可以保证进入大脑的物质是经过筛选的。这样对人体是一种保护作用。

3、化学突触更适应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

由于递质的存在,化学突触很容易疲劳(因为递质的耗竭),而正是这种疲劳可以保证高级神经中枢的正常运转。

参考资料:

网络——化学性突触

② 论述何谓突触传递经典的化学突触中枢兴奋传播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
突触传递过程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当神经冲动抵达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导致 电压门控 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突触前末梢内,促使一定数量的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然后小泡与突触前膜粘合处出现破裂口,小 泡内递质和其他内容物释放到突触间隙;进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产生突触后电位。根 据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可将突触后电位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两种。

二、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 当兴奋通过化学性突触传递时,主要表现有以下 6 方面特征:
(一)单向传递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即从突触前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
(二)中枢延搁兴奋通过反射中枢时往往较慢,这一现象称为中枢延搁,兴奋通过化学性突触比在同样长的神经纤维上传导要慢得 多。反射通路上跨越的化学性突触数目越多,则兴奋传递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三)兴奋的总和在反射活动中,单根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一般不能使中枢发出传出效应;而若干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同时到达同 一中枢,才能产生传出效应。
(四)兴奋节律的改变测定某—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的放电频率,两者往往不同。
(五)后发放在环式联系中,即使最初的刺激已经停止,传出通路上冲动发放仍能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发放。
(六)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

③ 突触传递的特点是什么

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开放,会引起钠离子通道正反馈式的开放,从而诱发动作电位。兴奋型神经递质:枯衡缺通过打开钠离子通道,使膜电位降低为负,刺激突触后膜。抑制型神经递质:通过打开钾离子通道,使膜电位变得更拦段低,抑制神经脉冲传递。

突触发生在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和突触后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之间。轴突的末端有许多突触小泡,其中含有神经递质化学物质和线粒体(提供ATP来制造更多的神经递质)。突触之间为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实际上并没有接触到,因此神经脉冲不能直接传输,是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传播。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神经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②神经递质的种类: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③神经递质的去向:迅速地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④受体的化学本质为没辩糖蛋白。

⑤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⑥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④ 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为:A选项
答案解析:
【解析】化学性突触传递具有单向传递,存在突触延搁、总和、后放、兴奋性节律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等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才是双向性的。

⑤ 关于化学突触传递特征

选BCD.
A.正确,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只能作单向传递,即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
B.错误,兴奋通过一个突触耗时约0.3~0.5ms,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同样的距离要慢得多,这正是中枢延搁的原因;
C.错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与抑制都必须加以总和才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水平;
D.错误,兴奋在通过反射中枢时,由于突触后电位具有总和的特征,因而传入神经上的冲动频率与传出神经发出的冲动频率不一致;
E.正确,突触部位易受内环境理化因素变化的影响(如缺氧、二氧化碳增多、麻醉剂以及某些药物)而改变突触传递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4化学性突触的兴奋传递特征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9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2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6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