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初三化学第三章男在哪里

初三化学第三章男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3-15 11:03:38

㈠ 初三化学前三章的所有知识点 越详细越好 天津 人教版

可能不是很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 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备注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 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 电 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 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金属元素
6、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 液态 固态 气态 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HO2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八、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有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
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 O2==(点燃) CO2 2C+ O2== 2CO
3.还原性C+2CuO==2Cu+ CO2
4.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2.焦炭 炼钢
3.炭黑 颜料
二、CO 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 H2O== H2+ 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 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O2== 2CO2
还原性CO+CuO==Cu+ CO2
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作用
一、 燃烧的条件
1. 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3. 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氧气和空气
3. 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三、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
四、 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五、 能源1.化石能源 2.氢能 3.太阳能 4.核能
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 属 活 动 性 依 次 减 弱
二、金属材料1.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2Al+3CuSO4==Al(SO4)+3Cu
Cu+ Al(SO4)==Cu(NO3)+2Ag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设备:高炉
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 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㈡ 初三化学哪一章最重要

初三化学就是化学式最重要。特别是和氧气反应的几个化学式。特别注意加热,室温,燃烧等等细节。

㈢ 初三化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检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稀有气体 C.人呼出的气体 D.净化后的空气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选 项 A B C D
物 质 硫 铁 木炭 红磷
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二氧化硫 三氧化二铁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3、近几年全国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仍有56%的城市未达到二级标准。造成这些城市污染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
A.大量燃烧含硫煤B.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和动物的呼吸D.利用太阳能烧水
4. (08•浙江温州)右图是空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甲表示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氧气是我们身边离不开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提供呼吸 B.氧气具有可然性 C.氧气具有助燃性 D.氧气性质较活泼。
6、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在瓶口出现一层“白膜”,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7、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为1.293g/L,氧气密度是1.429/L,则空气中氧气质量分数是…( )
A.21% B.23% C.1/5 D.4/5
8、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大米酿酒 B.铁器生锈 C.河水结冰 D.食物腐败
9、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碱式碳酸铜加热____→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镁+氧气点燃____→氧化镁
C.酒精+氧气点燃____→二氧化碳+水 D.铁+氧气点燃____→四氧化三铁
10、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使液态空气蒸发出氮气得到液态氧 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氧气
C.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1、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的输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12、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速率慢 C.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总量不变
13、某无毒气体密度约是空气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有的方法是……( )
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③均可
14、已知化学反应:氯酸钾二氧化锰________→加热氯化钾+氧气,其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
A B C D
15、若把江河湖泊水中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所占的体积大于21%,氮气所占的体积小于78%,对此应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只有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能溶解在天然水中
B.溶解在天然水中氧气和氮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百分含量相同
C.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气极少,所以在湖泊中养鱼要采取增氧措施
D.氧气和氮气相比较,氧气比氮气更易溶解于水
二 填充题:
16、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具有可燃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化学性质是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
17、物质变化的分类。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概念填写在下列概念图相应的空格内,举例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物质的变化 举例:如 C+O2点燃____→CO2

举例:

18、有四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区别它们,将然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个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状况不变的是 ,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 ,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 和 。要想区别这两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有 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19、木炭、红磷、铁丝都能在氧气里燃烧,且变化的本质和现象有不少共同之处。如反应都需要点燃,生成物都是氧化物等。请你再归纳出它们的三个共同点:
⑴ ;
⑵ ;
⑶ 。
20、某同学要对化学实验室中空气质量进行检测,需要对室内气体取样,他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取出化学实验室里的气体样品?所用到的仪器有 ,
操作方法是

2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⑴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 。
⑵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
⑶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⑷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 。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 时,再开始收集。
⑹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 , 放出实验桌上。
22、写出能实现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其中的基本反应类型:
⑴淡黄色粉末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反应。
⑵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其生成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反应。
⑶一种银白色金属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反应。
三、实验题:
23、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填写有关空格,并与同学交流。
⑴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该物质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为什么要“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⑶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l/5,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⑶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l/5,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由本实验还可以推测氮气的性质有 。
⑹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理由是 。

24、现有下列A、B、C、D、E五种实验装置:

A B C D E
根据题意,将装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⑴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 装置,收集氧气最好用 装置。
⑵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 装置。
⑶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 装置,收集氨气最好用 装置。
25、如右图所示有一瓶刚收满的无色无毒气体。请你对该瓶气体作出猜想,并验证它是何种气体?
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26、下图所示的实验,可以用来证明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气体。其中A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⑵C处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目的是
⑶D处石灰水的作用是
⑷若B处石灰水不变浑浊,此现象说明
⑸若B处石灰水不变浑浊,而D处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简答题:
27、执法部门处理假冒伪劣商品时往往采用焚烧的方法,如假酒、盗版书籍。伪劣食品等。在焚烧现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刺激性气味弥漫四周。这种处理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请你简述理由。你对执法部门处理这些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你谈谈证明空气中含有水分的简单方法有哪些种?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B 5、B 6、D 7、B 8、C 9、C
10、AD 11、A 12、BD 13、C 14、A 15、D。
二、填充题:
16、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受热气化;
具有可然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8、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向两瓶气体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白色浑浊。
19、⑴都发生化合反应,⑵都属于氧化反应,⑶反应过程都放出热量。
20、集气瓶,进入实验室前瓶内注满水,进去后倒尽水用毛玻璃片盖紧瓶口取出。
21、⑴防止产生的气体逸出;
⑵排尽瓶内的空气,得到较纯的气体;
⑶防止粉末化的高锰酸钾随氧气流进入水中;
⑷使试管受热均匀;
⑸均匀、连续不断放出;
⑹毛玻璃片,正。
22、⑴S+O2点燃____→SO2;⑵C+O2点燃____→CO2;⑶Fe+O2点燃____→Fe3O4
三、实验题:
23、1.红磷 P+O2点燃____→P2O5 水从烧杯中流向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因为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使得集气瓶内气压减小,与大气压形成压强差,当打开弹簧夹时,水倒流。 因为温度高,压强大。如集气瓶没有充分冷却,会造成水倒流量少甚至无法倒流。 没有冷却透,就打开弹簧夹;装置气密性不够好;红磷量不足
⑵不与磷或水反应,又难溶于溶于水;⑶燃烧后温度没降至室温、或装置漏气;⑷否,碳燃烧后的生成物是气体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
24、⑴A、C;⑵B;⑶A、E。
25、
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氧气
二氧化碳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向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木条复燃
石灰水变浑浊 是氧气
是二氧化碳
26、(1)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已被除尽
(2)使植物在无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呼吸作用
(3)证明植物呼吸过程产生二氧化碳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已被除尽
(5)植物在无光照条件下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简答题:
27.⑴、这种处理方法不合理。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大气,另外也浪费资源。
⑵、可以分类回收和科学合理的利用。
⑶用干燥的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⑷拿出冰箱的器皿放在空气中,壁上有水舞凝聚;⑸用干燥的腌制品放在空气中,表面变得湿润;⑷取少量的无水硫酸铜放在空气中,白色变成蓝色。

㈣ 初三化学在那一块是最难的

我认为,溶液、金属、酸碱盐这几章是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的。特别是溶液和酸碱盐,这时后面高中和大学化学的基础,所以初中就要奠定基础。初中的教学为了能让学生重视而且能够有一个较好的基础,溶液和酸碱盐会教的比较深,考得比较难。个人感觉是如此。

㈤ 初三化学第三章走进溶液世界全部知识点(概念,定义)

课题1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l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l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课题2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l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l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l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


不饱和溶液


l固体的溶解度

l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l


80


溶解度曲线例题:


n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nP点的的含义是: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

n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n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n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n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C<B。

n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少量B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2.气体的溶解度

l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l牢记下面的公式:


l

l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溶液

u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u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用浓溶液稀释

u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u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㈥ 化学在初中最难的知识点在哪一章,要多注意些什么

我今年9月上高一,中考化学46。个人认为初中化学9年级上学期要多背尤其是第二章关于周围空气的和第七章燃料利用,第三章要多理解,背是没用的,必须理解。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六章碳和碳氧化物必须好好学,是上册书的重点(章节可能不一样),但内容一定都有。下册是中考重点,没所谓的不重要的,必须都好好记,下册以理解和做题为主,题做不够,一切都是空谈,最后一章化学和生活,虽不是重点,但建议仍要记,我中考就因轻视失了一分关于这的题。望采纳!

㈦ 初三化学有哪些章节

不同地域用的版本不同,我们这用的是人教版,所以我只能告诉你人教版的章节:
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㈧ 初三化学第一章到第三章知识点

第一单元:
考点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考点2. 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考点3.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考点4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考点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取用药品应遵守的原则
① “三不”原则:即不得用手触摸药品;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不得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② “少量”原则: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实验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 mL—2 mL,固体只须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 “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不得放回原瓶,不得随便乱扔,不得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2) 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颗粒状药品用镊子夹取。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的药匙或镊子都要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3) 药品的保存: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里,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细口瓶里。
(4)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三不”:① 不得向燃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 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 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
(5)给玻璃容器加热时,玻璃容器的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不能留有水滴;热的玻璃容器不能用冷水冲洗;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等等。要注意安全。如用试管给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等等。
(6)仪器洗净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第二单元
考点1 空气成分的发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考点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
考点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成分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氧气 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
考点5.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考点6.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有害气体:(CO)、(SO2)、(NO2)等,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7.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
(1)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成功的关键:⑴装置不能漏气;⑵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⑶红磷要过量;⑷待红磷熄灭并使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讨论:A。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B。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考点8.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方程式
木炭-------⒈发出白光⒉放出热量3.生成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 + O2 点燃 CO2
硫------⒈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
红磷(暗红)-------⒈产生大量白烟⒉放出热量
4P + 5O2 点燃 2P2O5
镁条——-⒈发出耀眼的白光⒉生成白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4.有白烟生成
2Mg + O2 点燃 2MgO
铁丝——-⒈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⒉生成黑色固体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3Fe + 2O2 点燃 Fe3O4
说明: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热的熔融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
⒉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⑵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
考点9.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A——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C——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考点10.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
(4)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铁生锈等。
考点1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A——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氯酸钾与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3)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见右图)
(4)收集方法:
A——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5)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
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
这样做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灼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⑺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满;
B——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考点1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考点1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点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考点1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后把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第三单元
考点1.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现象:
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为8:1)。而且将负极试管所收集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2H2O 通电 2H2↑+ O2 ↑
⑵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⑶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关于水的正确说法:(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每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4)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5)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考点2.物质的简单分类
单质(一种元素):如:H2、O2、Fe、S等
纯净物(一种物质)
物质 化合物(多种元素):如:H2O、KMnO4、CO2等
混合物(多种物质)
考点3.分子
A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B.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⑶分子在不停运动。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的内部结构
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考点4.原子
A.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D.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
考点5.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A.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B.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温度计(两种——水银温度计内汞柱上升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距离变大了!
考点6.生活用水的净化 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
A净化方法
⑴静置沉淀:利用难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这样的净化程度较低。
⑵吸附沉淀:加明矾等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沉降。
⑶过滤:分离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
⑷吸附(通常用活性炭):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
B.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原水→静置→絮凝剂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活性炭)→消毒→生活用水
考点7.过滤
⒈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和滤纸。
⒉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考点8.硬水及其软化
⒈硬水与软水
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
⑵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⒉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体中搅拌,易起浮渣的为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⒊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⑴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⑵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⒋硬水软化的方法:⑴煮沸;⑵蒸馏
考点9.制取蒸馏水过程与装置见课本P57,
实验讨论:
⒈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下而上,是为了提高冷凝效果。
⒉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定水蒸气的温度。
⒊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起冷凝作用。
考点10.玻璃棒的使用
⒈引流:用于过滤或倾倒液体,防止液体外溅。
⒉搅拌:用于物质溶解或液体物质蒸发。
⑴溶解时,搅拌的作用是加速物质的溶解;
⑵蒸发时,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考点11.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
⒈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防止水体污染

⑴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水中
⒉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⑵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⑶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⑵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⑶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12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⒈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2H2 + O2 点燃 2H2O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⑵还原性(氢气还原CuO)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H2 + CuO Cu + H2O

⒊氢气的用途: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冶炼金属

㈨ 初三的化学难点在哪里

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中考化学复习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要求会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综合性问题。王云巧老师针对考生在化学复习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错误倾向进行了分析。误区一:只重题型不重源头新课程标准要求考生注重利用化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要追根溯源,不仅注重本学科的前后联系,同时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复习中除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归纳外,还应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化学问题,如家中的食盐、食醋、苏打等经常在试题中遇到。尤其是苏打即纯碱的用途、变质、发生反应等问题几乎年年都会考到。误区二:只重听讲不重参与“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出现只重听讲不重参与的错误倾向,认为只要上课听讲就够了,没必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并提出问题,其实这是不对的。”王云巧说,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寻找问题方面做得很差,这样就会造成知识零碎,不能形成有效的体系。王云巧总结了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应该遵循的顺序:阅读回顾→建立网络→提出问题→交流与共享→反思评价→巩固练习→矫正提高。误区三: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王云巧说,在解答问题时,部分考生将答案直接写出来,忽略了解题过程的详细描述。实际上,考查一个知识点,就是要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要结果,必要的语言叙述和重要的解题步骤,在中考阅卷中占有很大分值。误区四:只重做题不重基础“有的同学认为,复习就应该大量做题,恨不得把历年中考题一网打尽,这样中考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这样的想法根本不现实。”王云巧说,复习时的大容量,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考生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陷入题海战术中,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转贴于:考试大_初中升学考试化学一.结构原子离子分子原子的结构《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包括中子和质子〉离子原子得到或者失去电子后就成了离子分子由2个或者2个以上的原子够成的叫分子元素一种物质里面含有的原子的种类例如水〈H2O〉是水分子构成的又是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施来恩和施汪发现原子的原子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氧8个氢1个碳6个〉所以围绕中子的多少我门又发现了同位素质子相同种子数不同物质的分类①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一个物体全部都是一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是由2种或者2种以上的元素够成的②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只有一种分子或者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不含有他的的分子例如空气中有氧有氮他们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了但是蒸馏水是纯净物哦二.化学式先我们要了解里面的数字的含义H20或者C02那个2在字母的右下方〈小写的〉表示这个分子里面有2个氢原子后面的表示有2个氧原子2CO表示有2个一氧化碳在化学式前面的〈大写的〉数字表示该原子〈或分子〉的个数CL``表示一个离子在字母的右上角的2—或者2+表示他的电荷数2+表示失去2个电子因为电子带负电化合价常见的金属一般显正价铁Fe正3或者正2Al铝正3H氢正1锰Mn正4氧O负2铜Cu正2硫S正6碳C+4或者+2镁Mg+2钾K正1Ca钙正2锌Zn正2硫酸根SO4负2Cl氯酸根负1氢氧根OH负1CO3碳酸根负2NO3硝酸根负1NH4氨根正一写法把正价的都写在前面把负价的写在后面例如H2O“H是正价的O的负价的”读法从后面向前面读例如Na2SO4“前面的Na是钠后面的是硫酸根后向前读读做硫酸钠”还有建议你去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前40个要知道常见的物质的符号别把Au(金)当作是铁(Fe)就可以了不用背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考试的时候会给的判断这种东西是不是存在靠化合价化合价为0这东西存在例如H20氧是负2个氢是正1的2*1+-2=0存在CO2C正4O负2一起还是0存在三.化学方程式表示一种化学变化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H2+02燃烧=2H2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H20水↑左边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而等号上面的是反应的条件化学变化的鉴别方式是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实验室里面的化学反应2KmnO4加热=K2Mn04+Mn02+02↑制取氧气的式子2KCl03加热=2KCl+3O2↑同上2Na+2H20=2NaOH+H2↑制取氢气的CaO+H2O=Ca(OH)2生石灰+水生成熟石灰〈石灰水〉2H202=2H20+02↑双氧水制取氧气〈连接:双氧水有消毒功能〉Ca(OH)2+CO2=CaCO3↓+H2O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Fe+H2SO4=FeSO4+H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Fe2O3+3H2SO4=Fe2(SO4)3+3H2O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3价的铁才叫铁+2价的铁就叫亚铁哦如上面的2条式子)2H2+O2=2H2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2H20=2H2↑+O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Fe2O3+3CO2=2Fe+CO2高炉练铁又叫还原氧化铁CuO+H2=Cu+H2O实验室里面的还原氧化铜BaCl2+H2SO4=BaSO4↓+2HCl氯化钡和硫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所以氯化钡可以用来检验该物质是不是含有硫酸根AgNO3+HCl=AgCl↓+HNO3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所以硝酸银可以用来检验该物质是不是含有氯酸根以上就是基本来反应了列方程式方法的①在等号左右各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②配平就是左边有什么原子有多少个都等于右边的全部原子1.知道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后2.列出式子H2+O2=H2O很明显左边有2个O但是右边只有一个3.配平在H2前面加2在后面生成的H2O前也加2变成2H20=2H2+O24.注意还没完如果反应物里面没气体的而后面有气体的话要加↑哦所以最后的式子应该是2H20=2H2↑+O2↑四.反应了类型最基本的四个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①化合2种物质作者2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例子如下CaO+H2O=Ca(OH)22H2+O2=2H20②分解刚刚好和化合相反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2种或者2种以上物质2KmnO4加热=K2Mn04+Mn02+02↑2KCl03加热=2KCl+3O2↑2H202=2H20+02↑③置换一种单质把其他物质里的单质置换出来Fe+H2SO4=FeSO4+H2↑④复分解2种化合物交换成分(AB+CD=AC+BD)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HNO3还有一些也是不是基本的还原反应把氧置换出来的反应氧化反应得到氧的的反应中和反应酸和碱的反应五.计算①设你要求的东西为X②列已经配平的方程式③在要求的和已经知道的化学式下面写不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④给出实际的已经知道的⑤列出方程求出结果⑥答例子题目有4g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多少g的水?解:设生成Xg的水①要求水所以设水为X2H2+O2=2H20②已经配平的方程式436③因为要求水和已知氢就只列水和氢的就好了4gX④把知道的氢和未知数列进去4/4g=36/X⑤列出方程X=36g⑥求出结果答:生成36g的水⑦完美六.酸碱盐①酸里面一定要有H离子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酸根加上氢而已硫酸根SO4负2Cl氯酸根负1CO3碳酸根负2NO3硝酸根负1加上氢就成了HClH2CO3H2SO4HNO3都是酸②碱都有OH并且有一个金属离子就可以了金属离子Na钠AL铝Cu铜总之有金字旁的就好了所以有NaOHCuOHALOH很多很多这就是要你背前40个的原因了③盐有碱的特点也有酸的特点叫做盐碱的特点金属离子酸的特点酸根就可以了有CuSO4AgClNaCl自己想想我可能全部列出来吗?七.酸碱盐反应碱可以和以下的反应(判断成立与否要看有没气体沉淀或水生成)①酸HCl+NaOH=H2O+NaCl②非金属氧化物(SO2CO2等)Ca(OH)2+CO2=CaCO3+H2O③盐CuSO4+2NaOH=Cu(OH)2↓+NaSO4酸可以和以下的反应①碱NaOH+H2SO4=Na2SO4+H2O②金属单质Fe+H2SO4=FeSO4+H2↑③金属氧化物Fe2O3+3H2SO4=Fe2(SO4)3+3H2O④盐BaCl2+H2SO4=BaSO4↓+2HCl盐可以和以下的反应①碱CuSO4+2NaOH=Cu(OH)2↓+NaSO4②酸BaCl2+H2SO4=BaSO4↓+2HCl③还可以很盐反应不过他门都要可以容在水中AgNO3+NaCl=AgCl↓+NaNO3只要你细心点努力背好以上的相信你可以成功的一.近年中考化学趋势分析分析近年的我省的中考命题,试题表现出四多三少:即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命题增多。但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大大减少;偏题、怪题和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二.重点、难点、热点1.考查的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2)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辨析(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析(4)化合价的推断及其与原子的结构的关系(5)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6)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7)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识别(8)四种基本反应类型(9)O2、H2、C、CO、CO2、H2O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及其比较与鉴别(10)常见气体(H2、O2、CO2)的制取、收集、检验和提纯(11)物质的制取、除杂、干燥、转化检验、尾气的处理等综合实验(12)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鉴别(13)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的理解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2.考查的难点(1)从考点的内容上看:①多种物质间可能发生反应的判断;②物质(离子)的鉴别、提纯和除杂;③用规律或原理解释或说明问题;④综合实验;⑤质量百分比浓度、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这类难点难在各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比较、类推、解释或计算,难在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2)从题型上看:有注重能力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的综合题、综合计算题,以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求解。3.考查的热点(1)环境与化学,(2)能源与化学,(3)生命与化学,(4)材料与化学,(5)综合与化学①探究性的综合题,②学科之间综合,③情景信息综合题,④开放性综合题。根据近年中考化学趋势我们在总复习中重点抓好的以下几个问题: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知识点、重点、难点上狠下功夫,启迪学生帮助他们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加工、归类、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对照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抓知识点和考点,牢固掌握把课本知识深化提高,即自我归纳小结,抓准知识点和考点的内在联系。二、根据该科的复习特点,解决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和复习课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在存在着突出问题: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我在教学中运用了方法:制订计划→课前自学小结→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反馈→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通过实践效果较好。三、采用的复习过程是“三轮一冲刺”第一轮复习---分章复习。按章节顺序对每章节重、难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铺开知识网。第二轮分块复习。这一过程是按照初中化学内容分为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四大块进行专题复习,即在第一轮分章复习(横向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知识块复习(即纵向深入),用关系图,列表等形式将四大块知识归纳,整理,并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点,通过对具体物质的研究带动对概念的理解,从化学计算入手,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学会各种基本操作,通过综合实验提高实验技能。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通过适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做题速率,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如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等题型的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最后冲刺---借鉴前三年升学试题,框化当年试题量,搞模拟测试,对易记易忘的知识点,考点和考前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加深理解,查漏补缺,从而牢固掌握知识。四、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磨刀不误砍柴工"。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改变这些习惯,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练、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3.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4.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二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总之,这些都是我在具体的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对于如何更好地搞好化学总复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只是一个初探,希望大家多提保贵意见。

阅读全文

与初三化学第三章男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