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考研考哪个专业更简单一点希望知道的人给介绍一下!
理 学 工 学 农 学
医 学
哲 学
经济学 法 学 教育学 文 学 管理学
理 学
数学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应用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物理学
理论物理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
声学 光学 无线电物理
化学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天文学
天体物理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大气科学
气象学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海洋科学
物理海洋学 海洋化学 海洋生物学 海洋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地质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地球化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构造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生物学
植物学 动物学 生理学 水生生物学 微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遗传学 发育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生态学
系统科学
系统理论 系统分析与集成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工 学
力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冶金工程
冶金物理化学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建筑学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规划与设计 建筑技术科学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水利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 化学工艺 生物化工 应用化学 工业催化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矿产普查与勘探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地质工程
矿业工程
采矿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安全技术及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油气井工程 油气田开发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纺织科学与工程
纺织工程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纺织化学及染整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纸浆造纸工程 制糖工程 发酵工程 皮革化学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轮机工程 水声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兵器科学与技术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
核能科学与工程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核技术与应用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农业工程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水土工程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林业工程
森林工程 木材科学与技术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农 学
作物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学
园艺学 果树学 蔬菜学 茶学
农业资源利用学 土壤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保护学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药学
畜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草业科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 预防兽医学 临床兽医学
林学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保护学 森林经理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产学 水产养殖学 捕捞学 渔业资源学
医 学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法医学 放射医学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 儿科学 老年医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护理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肿瘤学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运动医学 麻醉学 急诊医学
口腔医学
口腔基础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卫生毒理学
军事预防医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临床基础 中医医史文献 方剂学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五官科学 针炙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药 学
药物化学 药剂学 生药学 药物分析化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药理学
中药学 中药学
哲 学
哲 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宗教学 科学技术哲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济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 统计学 数量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
法 学
法 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刑法学 民商法学
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国际法学
政治学 政治学理论 中外政治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共党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政治学 国际关系学 外交学
社会学 社会学 人口学 人类学 民俗学
民族学 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史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史 比较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体育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文 学
中国语言文学 文艺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俄语语言文学 法语语言文学 德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印度语言文学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欧洲语言文学 亚非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学
新闻传播学 新闻学 传播学
艺术学 艺术学 音乐学 美术学 艺术设计学 戏剧戏曲学
电影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舞蹈学
历史学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文献学 专门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学 会计学 企业管理学 旅游管理学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学 农业经济管理学 林业经济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社会医学及卫生事业管理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 社会保障学 土地资源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 图书馆学 情报学 档案学
B. 什么是水文学
水文学水文学属于地球科学,研究的是关于地球表面、土壤中、岩石下和大气中水的发生、循环、含量、分布、物理化学特性、影响以及与所有生物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水文的基本概念水循环水分子借由吸收太阳的辐射能,使其从海水或是陆地蒸发,可因为地面温度过低而直接在蒸发后不久凝结于地表,甚至凝固称做霜,大多数情况蒸发的水分子,或称做水蒸气,上升至高空,因寒冷而凝结成云,再以雨水、雪、冰雹等形式降至海洋、陆地,若降落在寒冷高地则可能形成冰川,或在较为平缓的地势汇集形成湖泊或河流,或是渗入土壤成为地下水,随后河水、湖水、地下水等液态水分子再流入海洋,这当中可能还伴随着蒸发。由于这个过程可以不断的循环发生,因此称为水循环。在水循环的过程中,还必需顾及生物系统对于水资源的迟延作用,同时地表滞留洼蓄、植物截留与中间流的效应也是水循环的一部份。
水平衡水平衡是指地表上某一区域,在一定时间之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均衡状态。全球海陆总降水量又与总蒸发量保持平衡,大约57万立方公里。尽管整体来说全球保持水平衡,但不同地区,因为气候的差异,使得水平衡会随着时间、空间产生变化,一般而言,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额称为迳流量,包括地面水体与地下水。迳流量可以反应一地可用水的盈亏,也就是一个地区是否为剩水区或缺水区,更意味着迳流量的差距,在不同地区会影响人们用水的习惯。例如在以色列,该国因地处副热带高压区,因大量蒸发与缺少降水,尽管约旦河流经而该国,迳流量仍为负值,而在农业上发展出对水的高度节约使用技术,称为“滴灌”。
水资源地球上总水量约有13.8亿立方公里。其中以海水的储量最大,占据96.5%,而人类生活所仰赖的淡水资源,则分布在地下水、河川、湖泊、冰川等分布在陆地上的水体,实际上可以让人类直接利用者为地下淡水、淡水湖、河水,不及世界总水量1%(见下文水体储量表格)在各大陆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区,尤其是南美洲与非洲具有陆地的赤道区,而相对较为干燥的地区,则是副热带高压区,以及温带大陆内部。
水污染水体之中含有化合物,可能包括离子化合物或分子化合物等,一旦这些化合物包含着对人类、动植物或是生态环境带来危害,便称为水污染。例如在河川上游的水库、集水区域,因为人类活动而受到污染时,可能会造成优养化的现象,则会干扰水资源的提供与分配。而下游则会因为工业废水、都市废水等,使得水资源失去了被观赏、游玩、垂钓、生态栖息的功能。
特殊形态的水体河流当降水量超过地面的渗入量,过剩的雨水会沿着地表的坡度向海拔较低处流动,经年累月会在地表上刻划出小的纹路或水沟,长期下来会因为持续侵蚀沟道而形成具有固定流道的河流。
湖泊水体在地表凹陷处长及积聚,终年不干不涸,且水深在五米以上者称为湖泊。分布于外流河流域的湖泊,由于湖水外流,盐类不会堆积,因此多为淡水湖;分布远离海岸的内流河流域之湖泊,盐类积聚容易,多成为咸水湖。
冰河高山或两极地区的积雪由本身压力形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地表坡度滑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称为冰河,亦称冰川。
地下水广义地下水指降水渗入地面后,储存在地面以下的水体,包含不饱和带土壤水,和饱和带地下水,后者为狭义地下水。
海洋地表上除陆地以外的广大咸水域。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北冰洋等,约占地表面积71%。
各种水体储量表各种水体储量表水文学分类河流水文学也称河川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雪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地下水水文学区域水文学海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森林水文学都市水文学
C. 水化学方法分析水文地质条件
2.4.4.1 奥陶系灰岩水
矿区奥灰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南洺河地表水,灰岩裸露补给区HCO3-、Ca2+与Mg2+质量浓度小,呈现地表水水质,如矿区西万年以西、西南部南洺河灰岩裸露地段,且受季节性变化较明显。本区奥灰水处于氧化的地化环境,故水中NH4+质量浓度甚微;NO3-质量浓度较高,因环境及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8~30mg/L),而反映还原环境的NO-2基本不存在,全部小于0.01mg/L。奥灰受闪长岩侵蚀接触带生成铁矿,FeS2在氧化环境下生成SO2-4,故本区奥灰水的SO2-4质量浓度较高。
图2.24 各主要离子的形成框图Fig.2.24 The formation map of the major ion
矿区奥灰水径流条件较好,矿区奥陶系灰岩水总硬度一般为16~19德度,pH为7.4~8.1,奥陶系灰岩水的HCO-3、Ca2+与Mg2+分别为:HCO-3质量浓度范围为204~283mg/mL;Ca2+质量浓度范围为83~99mg/mL,径流条件较好的地方偏低,如矿区南部及中部,尤其是矿区西南部,多80~90mg/mL,呈现浅部地下水的性质,矿化度及硬度较低,无负硬度出现;径流条件较差的地方偏高,如矿区北部,可达到100mg/mL以上,呈现深部地下水的性质;SO2-4质量浓度为76~116mg/mL,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Ca2+与Mg2+质量浓度比值为3.0~5.0,自西向东自从南向北亦有上升趋势,均与该区地下水流向相符。由此可见,奥陶系石灰岩在井田西北部万年村以西接受大气降水和山区地表径流的补给,渗入地下后沿地势顺地层倾向由西向东径流,遇石炭纪—二叠纪地层阻挡后由南向北运动,于北部百泉泉域排泄。南洺河上游(磁山铁道桥以南),河床砂砾石直接覆盖在奥陶系石灰岩之上,雨季南洺河河水渗漏补给水,而后沿南洺河河谷向北运动。
天然条件下井田地下水通过南洺河河谷向北部百泉排泄。目前排泄方式主要为煤矿排水、周围铁矿疏排水、水源地供水和工农业开采等。
本区奥灰水耗氧量甚低,多在0.5mg/L以下,奥灰吃水孔因保持较好的排泄条件,耗氧量几乎为0。由于奥灰地层中存在极少的岩盐(NaCl),奥灰水中含有的Na+、Cl-的含量很少,K++Na+质量浓度为10~25mg/L,Cl-质量浓度为17~35mg/L。本区奥灰水为HCO3SO4-CaMg型岩溶地下水。矿化度为364~446mg/L,水中阳离子以Ca2+、Mg2+为主,含量分别为62.87%~63.86%和25.87%~26.30%;阴离子以HCO-3为主,含量为250.0~255.6mg/L。其库尔洛夫表达式为:
煤矿底板突水
式中:M为矿化度;T为水温。
本区地下水已达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属含Sr的低矿化度中性矿泉水。
2.4.4.2 石炭纪—二叠纪薄层灰岩水
根据水化学分析资料,可将本区大青灰岩水分为HCO3SO4-CaNa型和HCO3SO4-CaMg型两种类型;前者是原始的大青水,后者是通过断裂构造接受奥灰水大量补给后的大青水。
(1)HCO3SO4-CaNa型大青灰岩水:在未受奥灰水扰动时,本区大青灰岩地下水为HCO3SO4-CaNa型,其形成原因是:地下水循环条件较差,进入含水层的地下水难于得到充沛的补给,水中CO2极少或无CO2存在,难以构成碳酸盐的侵蚀性酸性溶滤,当围岩中含有Na2CO3、Na2SiO3等碱性物质时,水中可能出现OH-,并使pH>8,促使Ca2+、Mg2+等迅速沉淀,并使Na+大量集聚,水型演变为HCO3SO4-CaNa型。
HCO3SO4-CaNa型大青水的主要特征为:较高的pH(7.7~8.8),较高的Na+(Na++K+可达50~283mg/L)和HCO-3(280~602mg/L),较高的矿化度(>600mg/L),一般不含或含有极微量的NO-3。
(2)HCO3SO4-CaMg型大青灰岩水:本区在大青灰岩水与奥灰水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地段,当奥灰水经断裂构造补给本含水层且经过长期水循环、交替更换之后,大青灰岩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将演变为奥灰水的水质类型,即奥灰水所具有的HCO3SO4-CaMg水型。视混合交替程度不同,这种大青灰岩水有时可保存HCO3SO4-CaNa型水的一些痕迹,如pH及NH+4质量浓度微有上升,CO2、SiO2质量浓度有较大的变化,出现微弱负硬度,Na+含量较奥灰水(10~25mg/L)偏高。NO-3出现并有较高的质量浓度,是大青灰岩水受奥灰水影响,从还原环境转向氧化环境的重要标志。完全接受奥灰水补给以致混合交替程度很高的大青灰岩水,其水化学组成将完全等同于奥灰水。从水化学变化的概念上来讲,这时“大青灰岩”水已不复存在,奥灰水已完全充储大青灰岩地层,因此奥灰水对它的补给关系十分明确。
大青灰岩含水层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奥陶系灰岩水。大气降水补给途径为基岩裸露区直接入渗和南洺河的渗漏补给。奥灰水主要通过大的构造发育地带补给大青灰岩含水层,奥陶系灰岩与大青灰岩含水层间距约30m,本区断距大于30m的断层有29条,在这些区域均有奥灰水补给大青灰岩水的可能,故大青灰岩水的水化学组分受构造控制明显,水力联系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通过水化学组分背景值可见,大青灰岩含水层水样,部分已受到煤系地层水污染,部分与奥灰水特征值接近,如:D17大青观测孔。大青灰岩水化学异常点的分布受构造控制较明显,构造发育地带已接受奥灰水补给;通过大青灰岩水化学组分构成变化可见,在构造发育地带,两含水层联系密切,为矿井突水灾害的主要水源,其主体水型具奥陶系灰岩水特征明显,可见本层已接受奥陶系灰岩水补给,如万87及万5孔处有F3、F5号断层(断距均大于30m)发育,此处大青灰岩含水层水化学主体水型为HCO3SO4-CaMg,且两个含水层水位保持一致。
大青灰岩水的水化学组分受径流条件控制明显,水化学组分构成中SO2-4+Cl-毫克当量百分含量呈有规律的增高,自西向东自南向北,SO2-4+Cl-百分含量逐步增高,从52%到73%;12个大青水样中,K++Na+含量有两个水点超过其背景上限值,估计与煤系地层水污染有关;HCO-3仅一个水点略高于其背景上限值,为602.44mg/L,Ca2+、Mg2+含量较稳定,均无超过其背景上限值,大青灰岩水样部分与奥灰水特征值接近,如:D17大青观测孔,此大青灰岩水位于构造发育地带,大于30m断层两条,受构造控制较明显;Cl-有一个水点超过其背景上限值,SO2-4有一个水点高于其背景上限值,均为矿区北部水点,受地下水径流条件控制明显。说明了该区地下水径流方向是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径流。目前大青灰岩水排泄途径主要为人为排泄。
伏青野青灰岩水具有与大青同样的特征,在原始水型的基础上存在HCO3SO4—CaMg水型,且受断裂构造或人为影响,其与奥灰水的联系程度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石炭二叠系薄层灰岩水矿化度、硬度、Ca+、NO-3质量浓度有一定的变化,与奥灰水差异有大有小,这说明受断裂构造或人为影响,奥灰水与薄层灰岩水的水力联系程度有较大的地区差异。
2.4.4.3 涌水水源、通道分析
根据万年矿各含水层水化学组分的构成及水化学组分背景值,我们可以发现,各含水层水pH、总矿化度、7种主要离子(K++Na+、Ca2+、Mg2+、Cl-、SO42-、HCO3-)的变化特征具有较明显的差别,这是由于各含水层水形成的地质环境和运、储等过程的不同,导致不同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水化学特征。我们在对涌水点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半经验型判别的基础上,对水质进行分析,与前面得出的各含水层水化学组分构成及背景值进行对比,看符合哪个含水层水的特征,可以相应的得到该涌水点的涌水水源。
本区构造发育,涌水通道最主要的为断层,断层是本区沟通上、下含水层及煤层涌水的主要通道,本区落差大于100m以上的断层有11条,落差30m以上断层有18条。落差100m以上断层使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与奥陶系石灰岩接触,落差30m以上断层可使煤层与下部含水层靠近甚至接触。根据万年矿突水资料统计,断层引起突水事故达12次(占48%),断层引起突水往往是使煤层工作面与单一或多个含水层沟通,涌水的水化学特征就具有了单一含水层或混合水的特征,断层尤其是奥灰补给其他含水层的主要通道,若为奥灰补给则水化学类型则为HCO3SO4-CaMg型水。基岩风化裂隙带其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主要通过中上部地段导水和充水,通过大的构造裂隙向深部径流,经风化围岩裂隙溶滤,具有围岩化学成分特征,矿化度往往较高,遇裂隙导致突水3次(占12%)。塌陷和扒裂可使得汛期河水通过卵石层沿扒缝可充入矿井,其水化学成分具有浅部潜水或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
D.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该修那些专业课
看看我修的。。 我的是偏向 地下水的。
普通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科学概论、环境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专门水文地质学、(综合)水文地质学、水力学、水文学原理、工程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水质分析、水文统计学、矿物岩石学、土质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工程力学、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力学、测量学、水灾害防治与预测、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遥感地质学、数值模拟基础、地理信息系(mapgis)、atuoCAD、 VB等。
E. 水文地质学中,水质简分析和全分析定义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分析的是哪些项目,越详细越好,或者推荐一本
水质分析又称水化学分析。即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测定水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水质分析分为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项分析三种。简分析在野外进行,分析项目少,但要求快而及时,适用于初步了解大面积范围内各含水层中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专项分析的项目根据具体任务的需要而定,如进行水化学找矿时,用高精度光谱仪着重分析所寻找的某些金属离子。进行水的放射性测定时,则着重分析某些放射性元素,等等。
①简分析,其目的是一般地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分析项目常为:温度、色度、嗅、味及浊度及Ca2+、Mg2+、K+、Na+、CO卲、HCO婣、Cl-、SO厈、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游离二氧化碳、pH值等。②全分析,其目的是详细地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除简分析项目外,增加Fe3+、Fe2+、NH嬃、Al3+、NO婣、NO娱、F-、Br-、I-、暂时硬度、永久硬度、化学需氧量、侵蚀性二氧化碳、硅酸、硼等。③专门分析,根据专门任务的目的与要求,对地下水中某些组分进行的分析。为水文地球化学目的检测铜、铅、锌、铁、锰、镍、钴等微量金属组分,1H、3H、18O、14C等同位素及溶解和逸出的氧、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氩、氦等气体或稀有气体成分;为毒理学目的检测汞、镉、铬、砷、硒、氰化物、挥发酚类、苯并(α )芘、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有机氯、有机磷、总α 及总β;为细菌学目的检测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
F. 水文学和给排水工程有什么关系
给排水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包含水文学。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水分析化学、水文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
具有水科学和环境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对水的开发、净化、输送、回收与应用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接受工程师训练和初步的科研方法训练,具有较好地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给水排水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6)水文学水分析化学哪个简单扩展阅读:
水文学的学科内容:
水文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宽广。从大气中的水到海洋中的水,从陆地表面的水到地下水,都是水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水圈同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地球自然圈层的相互关系,也是水文学的研究领域;
水文科学不仅研究水量,而且研究水质,不仅研究现时水情的瞬息动态,而且探求全球水的生命史,预测它未来的变化趋势。
G.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哪个简单
这个因人而异,对每个人来说可能都不一样。
山东科技大学包含的学院有:1、资环学院:采矿工程、系统理论、工程力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安全技术及工程、资源经济与管理、矿山评价技术及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硕士。
2、测绘学院:大地测量雪与测量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测绘工程。
3、地质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4、土建学院: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
5、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动力工程。
6、信息学院: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情报学、电路与系统、应用统计硕士、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
7、经管学院:资源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
8、信电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9、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
10、材料学院: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11、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日语笔译、日语口译。
H. 水利与水电工程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哪个好分别是干什么的
你先看下干什么的吧,本人也是学水利的
水利与水电工程,我们学校这个专业是水院里最大的,全国开设的院校也不少,看到工程两字就知道是修建水利水电设施的课程,起课程中土木施工的课程不少,要学8个力学,物理方面要求很高(这些课很难的,个人感觉,挂科的不少),除了这个还有工程造价,水文方面也要学习。说简单点是修大坝,修水库,搞工程等等
水文与水资源,我学的是这个。这个专业学的东西很泛,但是比较简单,本科毕业工作起点不高,研究生大多是搞科研方面的多。这个专业从天上到地下没有什么不学的(O(∩_∩)O哈!),
水文,气象,预报,工程造价,环境,管理,设计,地理,化学,物理,地质,经济。。。学的多精的少,当时这也有个优势,转型容易,可以去环境部门,也可以搞工程设计施工,像什么水利设施管理,水文什么的事业单位,研究教学都行,而且这专业全国招人很少,就业压力要小得多(前提是你自己不要太挑了)。这个专业有个比较夸张的地方,导师们都是相当牛X的人物,师资力量相比其他专业相当强势。
看完这个你自己选择了
I.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怎么样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隶属与水利类的一个专业, 培养从事水文及水资源评价、开发、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工程测量、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水利工程、水文学原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化学及水质分析、水资源系统分析、水文信息采集处理、水文预报、水利计算及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学、地下水文学、环境化学、水利法规等。 就业方向在水务、能源、交通、城建、环保等部门从事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国家各部委所属的科研院所和环境监测部门,各专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和管理机构工作。 专业实验:水力学实验、水文测验实验,河流动力学实验、自然地理实验、气象实验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水力学、气象与气候学及自然地理学等方面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2.掌握水文预报方案、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及水环境监测预报的设计方法; 3.具有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水文学、水资源学及水环境的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地理工程专业。 就业前景:主要到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工作。 分布院校:中国地质大学天津农学院河北建筑科技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东华理工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长沙电力学院 西南农业大学 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贵州工业大学
J. 水文学涉及哪些方面知识
水文学
学科
水文学(hydrology)shuǐ wén xué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及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水的出现
地球表层的水由地球内部逸出,经过约35亿年的积聚和演变,逐渐形成今天的水圈。水圈的形成不仅改变了岩石圈的面貌,使大气圈中的现象变得复杂多样,而且导致生物圈的出现。因此,水的出现和水圈的形成,是地球自然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
研究领域
水文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宽广。从大气中的水到海洋中的水,从陆地表面的水到地下水,都是水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水圈同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地球自然圈层的相互关系,也是水文学的研究领域;水文科学不仅研究水量,而且研究水质,不仅研究现时水情的瞬息动态,而且探求全球水的生命史,预测它未来的变化趋势。
陆地上的水量虽然只约占全球总水量的3.5%,但淡水几乎都分布在陆地。整个人类生活在陆地,最复杂的水文过程也发生在陆地,因此对陆地上的水的研究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陆地水文学是水文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关海洋和大气中的水文知识,现已分别归入海洋学和大气科学的范畴里了。
编辑本段
研究对象
动态系统
地球上现有约13.9亿立方公里的水,它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分布于地面、 地球表层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地下和大气中,形成河流、湖泊、沼泽、海洋、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气水等水体,构成一个浩瀚的水圈。水圈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水圈中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水文过程紧密联系,相互转化,不断更新,形成一个庞大的动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海水在太阳辐射下蒸发成水汽升入大气,被气流带至陆地上空,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降水落到地面。降落的水一部分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另一部分在重力作用下,或沿地面形成地面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通过河流汇入湖泊,或注入海洋。从海洋或陆地蒸发的水汽上升凝结,在重力作用下直接降落在海洋或陆地上。
水文循环
水的这种周而复始不断转化、迁移和交替的现象称水文循环。不过,上述只是全球水文循环轮廓的几笔速写,而水文循环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地面以上平均约11公里的大气对流层顶至地面以下1~2公里深处的广大空间,无处不存在水文循环的行踪。
不同纬度带的大气环流使一些地区成为蒸发大于降水的水汽源地,而使另一些地区成为降水大于蒸发的水汽富集区;不同规模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改变地面径流的路径,全球任何一个地区或水体都存在着各具特色的区域水文循环系统,各种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水文循环系统彼此联系着、制约着,构成了全球水文循环系统。
水文循环内因
全球每年约有577000立方公里的水参加水文循环。水文循环的内因,是水在自然条件下能进行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相转换的物理特性,而推动如此巨大水文循环系统的能量,是太阳的辐射能和水在地球引力场所具有的势能。
水文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它成云致雨,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貌和实现地球化学物质的迁移,像链条一样连结着全球的生命,为人类提供不断再生的淡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水文循环使我们生活的星球变得生机勃勃。倘若没有水和水文循环,我们的星球会像月球一样,是一幅没有生命,寂静荒漠的图景。
各种形态
水在循环过程中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如蒸发、降水、河流和湖泊中的水位涨落、冰情变化、冰川进退、地下水的运动和水质变化等,统称水文现象。水文现象在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在空间分布或时间变化上都显得十分复杂。
水文现象的时间变化过程存在着有周期而又不重复的性质,一般称为“准周期”性质。例如,潮汐河口的水位存在以半个或一个太阴日为周期的日变化;河流每年出现水量丰沛的汛期和水量较少的枯季;通过长期观测可以看到,河流、湖泊的水量存在着连续丰水年与连续枯水年的交替,表现出多年变化。
形成这种周期变化的基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还包括太阳活动,如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的影响。它们导致太阳辐射的变化和季节的交替,使水文现象也出现相应的周期变化。当然,水文现象还受众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自身在时间上也不断地变化,并且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着。
编辑本段
水文学简史
追溯
人类探索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史那样悠久。在生产实践中,特别在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人类不断观测各种水文现象,思考和研究它们的规律,积累起关于水的丰富知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了水文科学。
水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酝酿时期,而它的飞跃发展则是最近一个世纪的事。同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相似,人们还难以找出公认的里程碑,把水文科学的历史进程划分成若干明 秦代李冰设都江堰的“石人”确的阶段。我们只是顺着它前进的足迹,大体划分以下。
萌芽时期(远古至约公元1400年)
在尼罗河、幼发拉底河、恒河和黄河这些古老文化发祥地的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已经开始了原始的水文观测。最早的水位观测是在中国和埃及开始的。
约公元前22世纪,中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已“随山刊木”(立木于河中),观测河水涨落。此后,战国时李冰设于都江堰的“石人”,隋代的石刻水则,宋代的水则碑等,表明水位观测不断进步。
最早的雨量观测于公元前四世纪首先在印度出现,中国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代已开始有呈报雨量的制度,到了公元1247年,已有了较科学的雨量器和雨深计算方法,并开始用“竹笼验雪”以计算平地降雪深度。明代刘天和在治理黄河工作中,已采用手制“乘沙量水器”测定河水中泥沙的数量。
中国古籍《吕氏春秋》中写道:“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国道也。”提出了朴素的水文循环概念。成书于公元约六世纪初的《水经注》中,记述了当时中国境内1252条河流的概况,成为水文地理考察的先驱。
诚然,这些原始的水文观测和水文知识是肤浅零星的,但已为当时生活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文资料。例如,根据雨量多少决定税收的多少,根据上游的水位向下游传递水情等,标志着水文科学的萌芽。
奠基时期(约1400~1900)
欧洲文艺复兴带来的科学思想的解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水文科学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水文仪器的发明使水文观测进入了科学的定量观测阶段。
1663年雷恩和胡克创制了翻斗式自记雨量计,1687年哈雷创制测量水面蒸发量的蒸发器,1870年埃利斯发明旋桨式流速仪,1885年普赖斯发明旋杯式流速仪。这些近代水文仪器使流量、流速、蒸发、降水的观测达到了相当的精度,利用这些近代水文仪器进行水文观测的各种水文站陆续出现。
1746年,中国在黄河老坝口设立了全国第一个正规水位站,开始系统观测水位,并进行报汛。这些成就使水文现象的观测视野在深度和广度上空前扩大,为水文科学在理论上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这一时期,近代水文科学理论开始逐渐形成。1674年佩罗提出了水量平衡的概念,成为水文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1738年伯努利父子发表水流能量方程,1775年谢才发表明渠均匀流公式;1802年道尔顿建立了研究水面蒸发的道尔顿公式;1856年,达西发表了描述孔隙介质中地下水运动的达西定律;1851年莫万尼提出了汇流和径流系数的概念,并发表了计算最大流量的着名推理公式。
这些科学理论的创立,为水文科学在河道水流、蒸发、地下水运动、径流形成和水文循环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它表明人类对水文现象的认识已由萌芽时期那种肤浅零星的知识,发展到了比较深刻系统的知识。同时也表明,人类对地球上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已发展到以大量观测事实为基础,进行假说、演绎和推理,进而建立各理论体系的近代科学方法论。
19世纪末,专门水文研究机构开始出现,一些国家开始出版水文年鉴。弗里西着的《河流水文测验方法》、福雷尔着的《日内瓦湖湖泊志》、马略特着的《水的运动》等水文学专着陆续出版。这些着作总结了当时水文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成就,标志着水文科学作为一门近代科学已奠定基础。
应用水文学兴起时期(约1900~1950)
这一时期,水文科学在观测方法,理论体系和研究领域等方面继续取得新成就,但它最重要的进展是应用水文学的兴起。
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兴起的防洪、灌溉、交通工程和农业、林业乃至城市建设向水文科学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课题,解决这些课题的方法也由经验的、零碎的逐渐理论化和系统化,水文科学的应用特色逐渐表现出来。
首先,从1914年到1924年,经过黑曾、福斯特等人的工作,把概率论、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引入了水文科学,使水文变量(如洪峰和洪量)和它出现的机率联系起来,为预估工程未来运行时期内可能出现的水文情势开辟了道路。
接着,从1932年到1938年,谢尔曼、霍顿、麦卡锡、斯奈德等人在产流和汇流计算方面取得开拓性进展,为根据降雨推算洪水开辟了道路。随后,克拉克、林斯雷等人在单位线、多个水文变量联合分析和径流调节的理论、方法等方面发展并丰富了上述的内容。
在此期间,水文站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规模宏大的水文站网系统,这些成就为应用水文学的兴起在理论上、方法上和资料条件方面奠定了基础,并率先形成了它最重要的分支学科——工程水文学。接着,农业水文学、森林水文学、都市水文学也相继兴起。
1949年,林斯雷和柯勒、保罗赫斯合着《应用水文学》;同年,姜斯敦和克乐斯合着的《应用水文学原理、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编着的《水文学手册》等应用水文学专着陆续问世,总结了这一时期的成就,标志着应用水文学的诞生。应用水文学,以它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方面服务这一鲜明特征,获得迅速发展,成为近代水文科学体系中最富有生气的分支学科。
现代水文学
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生产规模空前扩大,科学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并正在出现新的技术革命,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人与水的关系已经由古代的趋利避害 地下水示意图,和近代较低水平的兴利除害,发展到了现代较高水平的兴利除害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赋予水文科学以新的动力和新的特色。
首先,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突出需求,水文科学的研究领域正在向着为水资源最优开发利用的方向发展,以期为客观评价、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水体,进而对自然环境正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研究和评价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和这种效应的环境意义,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现象的规律,进而探讨水文分析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防止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朝着不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方向发展,这一切正在成为水文科学面临的新课题。
另外,现代科学技术使获取水文信息的手段和分析水文信息的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同时观测大范围内的宏观水文现象成为可能;核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够获得微观水文信息;水文模拟方法、水文随机分析方法、水文系统分析方法,使人们研究水文现象的能力发展到新的水平;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水文科学从水文观测到基本规律的研究,由人力和机械操作,发展到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
水文科学和其他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正在不断兴起,学科间的空隙逐渐得到填补。同时,人们开始看到,水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在表现它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它的社会属性也日益表现出来,并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因此,水文科学将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编辑本段
研究特点
研究方向定位
水文循环是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条件和相互联系的纽带,是水的各种运动、变化形式的总和,是水文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而在水文循环过程中,水文现象所表 水现出的特点,决定了水文科学研究的特点。
整体研究
首先,水文科学把各种水文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并把它们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例如,在借助水量平衡方法研究某个流域的水量变化时,既要考虑流域周围大气中水汽输送,也要考虑流域上空大气中水分含量的变化;既要考虑降水,也要考虑蒸发;既要考虑流域的地面径流,也要考虑流域土壤含水量和流域内外地下水的交换,而且还要考虑流域内水利工程,以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
资料数据辅助
其次,水文科学主要根据已有的水文资料,预测或预估水文情势未来状况,直接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服务。例如,提供洪水预报和各种水情预报,对旱涝灾害的发生作出中长期预测,为水利工程在未来运转时期中可能遇到的特大洪水作出概率预估等。
水文科学主要靠建立从局部到全球的水文观测站网,通过对自然界业已发生的水文现象的观测进行分析和研究。各种水文实验,除少数在实验室内进行以外,主要是在自然界中,例如在实验流域中进行。
在水文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成因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并使二者尽量结合起来。成因分析主要以物理学原理为基础,通常建立某种形式的确定性模型,以研究水文现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确定性规律。统计分析法以概率论为基础,通常建立某种概率模型(纯随机模型),探讨水文现象的统计规律。
编辑本段
水文科学的分支
概论
由于水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水文科学不单纯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广泛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应用科学。
水文科学不断从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中汲取养料。它运用数学力学定律和方法描述水的运动;运用物理学中的热学、声学和光学原理,研究水体的热状态和解释水体中的声学和光学现象;根据化学键和分子缔合的理论,阐明水的液态、气态和固态的转化原因和方式等等。
因为水文循环使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紧密联系,所以,水文科学又与地球科学体系中的大气科学、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等的关系密切。
初级研究方向
水文科学开始主要研究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积雪,以后扩展到地下水、大气中的水和海洋中的水。传统的水文科学是按研究对象划分分支学科的,主要有: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雪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地下水水文学、区域水文学和海洋水文学等。
河流水文学也称河川水文学,研究河流的自然地理特征、河流的补给、径流形成和变化规律、河流的水温和冰情、河流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河水的化学成分、河流与环境的关系等。
湖泊水文学主要研究湖泊中的水量变化和运动,湖水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湖泊沉积湖泊的利用等。
沼泽水文学研究沼泽径流、沼泽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沼泽对河流和湖泊的补给、沼泽改良等。
冰川水文学主要研究冰川的分布、形成和运动、冰川融水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其时空分布、冰川突发性洪水的形成机制和预测、冰川水资源的利用。
雪水文学主要研究积雪的数量和分布、融雪过程、融雪水对河流 分支学科—地下水水文学和湖泊的补给、融雪洪水的形成和预报,有时把雪水文学和冰川水文学合称为雪冰水文学。
水文气象学研究水圈和大气圈的相互关系,包括大气中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以蒸发、凝结、降水为主要方式的大气与下垫面的水分交换,其中尤其着重研究暴雨和干旱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地下水水文学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地下水与河流,湖泊的相互补给,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
区域水文学着重研究某些特定地区的水文现象,如河口水文,坡地水文、平原水文、岩溶地区水文、干旱地区水文现象等。
海洋水文学着重研究海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海洋中的波浪、潮汐、洋流、海岸带泥沙运动等。上述诸学科通常也统称为普通水文学或水文学。
水文科学分支
水文科学主要通过定点观测、野外查勘和水文实验(主要是野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化的信息,因而逐渐形成了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
水文测验学研究如何正确、经济、迅速地测定各种水文要素的数量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主要包括站网布设、测验方法和资料整编方法的研究。还包括测量仪器的研制和资料存储、检索、传送系统的研究。
水文调查是水文科学的野外勘测和考察部分,旨在对水体形态和数量、集水面积内的自然地理条件等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讦价。在中国,历史大暴雨、历史大洪水和枯水的调查是水文调查的重要内容。
水文实验旨在通过野外和室内实验,揭示水文循环过程各环节中水的运动、变化的某些规律,如水向土中下渗的规律,土壤水的运动规律、径流形成规律、土壤和水面蒸发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等。
水文科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主要包括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森林水文学、都市水文学、医疗(卫生)水文学等分支学科,其中以工程水文学发展最为迅速。
工程水文学包括水文计算、水利计算、水文预报等组成部分,水文计算和水利计算为各类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水力发电、航运工程、道路和桥捅工程、军事工程等的规划、设计提供水文依据。
水文预报为工程的施工和运转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洪水、枯水、冰情等各种形式的水文预报。
农业水文学主要研究水分—土壤—植物系统中与作物生长有关的水文问题,尤其着重研究植物散发和土壤水的运动规律,为农业规划和农作物增产提供水文依据。
森林水文学着重研究森林在水文循环中的作用即森林的水文效应,包括森林对降水、蒸发和径流形成的影响。
都市水文学是应用水文学中较年轻的分支学科着重研究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墟市排水的环境效应和城市对径流形成的影响等问题。
分支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水文科学不断引入许多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例如,在水文调查和水文预报中,研究遥感技术的应用,逐渐形成遥感水文学;在水文实验、地下水运动研究中应用核技术,逐渐形成同位素水文学;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的引入,逐渐形成随机水文学。
这些新的分支学科虽然在成熟程度上都还不能与水文科学体系中原有学科相提并论,但它们表明,水文科学在继续分蘖、不断萌发新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