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锅炉给水化学处理的几种方式
锅炉给水化学处理一般这些方式:中、低压锅炉釆用钠离子交换或氢-钠离子交换,中高圧锅炉釆用阴阳离子交换或离子交换+反渗透脱盐系统设备…。一杰水质
⑵ 纯化水系统,预处理部分有哪些常规检测指标及控制范围.
纯化水系统,预处理部分有哪些常规检测指标及控制范围:
1)
原水水质指标的全分析。对于RO系统工程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也是确定预
处理工艺流程最重要的化学指标根据。
(2)
反渗透预处理中采用污泥密度指数(SDI),有时也称为污染指数(FI)来判断进水中胶体和颗粒物体物质的污染程度。这个方法比浊度测定更能反映水质情况,它已经被
反渗透行业普遍接受和认可。设计导则要求进水的SDI值小于或等于5。一般干净的井水的SDI<1,故不必进行胶体的预处理。
(3)
SDI测试方法
a.
污染密度指数(SDI)—指在2.1Kg/cm2(30spi)给水压力下,单位时间与单位
面积内0.45µm特定滤膜被污堵的百分率。
指标控制目的
(1)
除去悬浮固体、降低浊度
(2)
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3)
抑制与控制微溶盐的沉积
(4)
进水温度和PH的调整
(5)
有机物的去除
(6)
金属氧化物和硅的沉淀控制
预处理的目标
为了保证反渗透系统水的回收率、渗透水的回收质量、透过水流量的稳定运行费用的最低化、膜的使用寿命的最佳化等,必须进行完善的预处理。具体目标为:
(1)
防止膜表面发生污染,即必须尽量去除悬浮固体、微生物、、胶体物质及有机物,从而
防止这些物质在膜表面沉积或污垢在膜原件水流通道。
(2)
防止膜表面发生结垢,即必须尽量抑制难溶解盐如CaCO2、CaSO4、BaSO4、SrSO4、CaF2以及铁、锰、铝、硅化合物等在膜表面的沉积。
(3)
防止膜承受物理和化学损伤。即必须尽量避免高温、极端的酸性水或碱性水、氧化剂等对膜的影响。
⑶ 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去除颗粒物
方法有: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筛滤(格栅、筛网、微滤机、滤网滤芯过滤器等)、膜分离(微滤、超滤)、沉砂(粗大颗粒的沉淀)、离心分离(旋流沉砂)等
(2)去除、调整水中溶解(无机)离子、溶解气体的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有:石灰软化、离子交换、地下水除铁除锰、氧化还原、化学沉淀、膜分离(反渗透、纳滤、电渗析、浓差渗析等方法)、水质稳定(水中溶解离子的平衡,防止结垢和腐蚀等,详见本书第五章)、除氟(高氟水的饮用水除氟)、氟化(低氟水的饮用水加氟)、吹脱(去除游离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曝气(充氧)、除气(锅炉水除氧等)等
(3)去除有机物的处理方法
方法有:粉状炭吸附、原水曝气、生物预处理、臭氧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过氧化氢预氧化、预氯化、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生物活性炭、膜分离、大孔树脂吸附(用于工业纯水、高纯水制备中有机物的去除)等
(4)消毒方法
方法有: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电化学消毒、加热消毒等
(5)冷却方法
⑷ 锅炉给水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锅炉内水处理的方法是通过向锅炉内加入一定数量的软水剂 ,使锅炉给水中的污垢转变成泥垢然后将泥垢从锅内排出,从而达到防止水垢结生或减缓的目的.这种处理水的方法是在锅炉内部进行的,所有被称为锅炉内水处理.二、锅内水处理常用药剂配方1.“三钠一胶”法“三钠一胶”法指的是磷酸三钠、碳酸锅、氢氧化锅和栲胶.这种方法在我国铁路系统有一套完整的使用方法和理论,管理得好,防垢率高.2.“四钠”法“四钠”法指的是磷酸三钠、碳酸锅、氢氧化锅和腐殖酸锅,这种方法处理的效果优于三钠一胶法,适合于各种水质.3.纯碱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向锅内放入纯碱 (Na2C03),纯碱在一定压力作用下,虽然能分解成部分氢氧化钠,但对于成分复杂的给水,不能答到让人满意的效果.4.纯碱一腐殖酸钠法此法又要比纯碱一栲胶法效果好,主要是栲胶的水处理效果没有腐殖酸钠的水处理效果.5.有机聚磷酸盐 有机聚竣酸盐和纯碱法.这种方法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阻垢剂配方,效果较好.6.纯碱一栲胶法由于栲胶和纯碱的共同协作的结果,要比单用纯碱效果好.7.有机聚磷酸盐、有机聚起酸盐、腐殖酸钠和纯碱法.这种方法中的纯碱不仅其本身具有良好的防垢作用,而且还为有机聚竣酸盐和有机聚磷酸盐提供了良好的阻垢条件,腐殖酸做是很好的泥垢调解剂,效果更理想.三、锅内水处理常用药剩用量的计算水处理药剂的用量一般需要根据原水的硬度、碱度和锅 水维持的碱度或药剂浓度及锅炉排污率大小等来确定.通常 无机药剂可按化学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 而有机药剂 ( 如栲胶、腐殖酸锅、磷酸盐或竣酸盐等水质稳定剂 ) 则大多按 实验数据或经验用量进行加药。
⑸ 化学预氧化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有哪些作用
我国城市自来水水质明显低于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多数水源的原水水质相对较低、污染严重、水中浊度和色度及有机物浓度偏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水厂仍然主要采用的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某些特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难以充分适应不断变化的水质。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长期欠缺,加上工程投资大、运行管理费用高,因而我国的污水处理率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对于微污染水(含有微量污染物的水)的净化处理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制约饮用水处理领域的科技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工艺理论与技术;(2)水中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嗅味、藻毒素等)的强化处理技术;(3)水处理过程副产物的去除与控制技术;(4)常规水处理的强化技术;(5)高效消毒技术等。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大,但难于去除。特别是高稳定性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如卤代有机物、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等,对人体危害较大。传统给水处理工艺对这些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迫切需要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微污染物去除技术。水中藻类一般带负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难于混凝,严重地影响给水处理效果;藻类比重小,沉淀效果差;藻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嗅味,对水的感官性状产生直接影响;某些藻类尺寸很小,可穿透滤池进入到给水管网中,影响管网内水质;藻类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在后续消毒过程中与氯作用生成多种有害副产物,增加水的致突变活性;某些藻类(如蓝藻)能产生藻毒素,对人体和动物构成威胁,其中有些藻毒素是肝毒素和神经毒素。此外,藻类会粘附在滤料表面,使滤池过滤周期显着缩短,造成滤池频繁反冲洗;有机成分对胶体产生严重保护作用,影响混凝效果,导致耗药量显着增加,水中铝的剩余浓度升高。水处理过程中引入的一些副产物(如聚丙烯酰胺中的单体等),也会对饮用水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卤代有机副产物对人体危害较大,是饮用水中重点控制的副产物。特别是传统的预氯化工艺,高浓度的氯与原水中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直接作用,生成的氯化消毒副产物浓度会更高。消毒一直是给水处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消毒效果不佳将造成流行病爆发,特别是甲第虫、隐孢子虫等致病原生动物的灭活,是目前消毒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过低,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有必要动态地、及时地、科学地对饮用水水质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并及时地对标准作出补充。一般除污染工艺设备投资较大,由于受资金限制,难以大规模地采用昂贵的除污染工艺,这也是目前我国饮用水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急迫需要研究与发展适合我国国情、易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安全与优质饮用水处理技术。 我国饮用水源污染严重,但绝大多数城市水厂采用的是传统的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其主要功能是除浊、除色和杀菌,对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有限。国内外近些年来发展了一些受污染水的净化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吸附法、氧化法、生物法、膜法等几大类方法。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一种较早地被应用于生产的除微污染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粒状活性炭的使用通过活性炭滤床实现,将其置于砂滤后或者取代现有砂滤床。受污染的水经过活性炭滤床后,有机污染物被截留在活性炭滤床中。但由于我国水源污染较重,活性炭使用不久便饱和、失效,水体污染严重时活性炭只能运行几周时间。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可以通过再生得到恢复,但更换活性炭频繁、再生费用很高。粉末活性炭在应用中基建与设备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方便。但活性炭难以回收,使用过程中运行费用较大,仅在污染严重时期使用。近些年来,人们将粉末活性炭预涂到某些载体上,提高了粉末活性炭利用率,也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粉状活性炭在运行过程中可逐渐地形成生物活性炭,微生物不断对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预氧化可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延长活性炭使用周期。氧化工艺氧化除污染方法是利用强氧化剂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工艺一般除污染效果好、适应面广,应用得相对较多。目前能够用于给水处理的氧化剂主要有氯、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臭氧,它们在标准状态下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1.36V、1.50V、1.69V、1.77V和2.07V。显然,臭氧在可用于给水处理的几种氧化剂中具有最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氧化电位+2.07 V),因而具有最强的氧化性,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目前已被发达国家较多地应用于给水处理中。臭氧能使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氧化破坏,但仅能使水中含有不饱和键或者部分芳香类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相当多的稳定性有机污染物(如农药、卤代有机物和硝基化合物等)难以被氧化分解。虽然臭氧氧化技穿范扁既壮焕憋唯铂沥术在我国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投资很大、运行管理费用很高,在我国一直难以推广应用。 “八五”期间,我国开展了高锰酸钾除微污染技术研究,投资相对较小,已在多个水厂和净水设施中应用。过氧化氢除污染能力很低,但与二价铁联用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氧化能力,由于在给水处理中难以进行pH调整,因而过氧化氢的应用受到限制。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消毒能力,但与有机物氧化时被还原成亚氯酸根,后者对红血球有破坏作用。氯对有机物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长期以来被用做给水处理的预氧化剂,但由于氯与原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作用,生成一些列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卤代有机物,因而预氯化逐渐地受到各国的限制。建设部在“九五”期间研究了化学预氧化除污染技术,对比了各种化学预氧化技术的相对除污染效能,发现某些化学预氧化复合技术对于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效果。我国部分高校对光化学氧化除污染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一般可应用于小型净水设施,但在大规模水厂中应用设备投资较大。生物预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是在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之前或在处理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代谢分解,使之无机化。“八五”和“九五”期间,我国对各种生物预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工作,表明对于可生化性较高的水,生物预处理能够显着地去除水中氨氮,对有机污染物有一定去除效果。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已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当水中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较强时,可明显地提高水质;但对于受工业废水污染、可生化性较低的原水,生物预处理除污染效率较低。生物预处理对于北方地区,特别对于低温水的处理效果有限,由于微生物活性较低,需要停留时间较长,因而设备投资较大。膜技术膜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给水处理工艺。膜在除污染中的作用是通过其很小的孔径将水中有机物分子截留到膜的一侧,从水相中去除。具有除污染作用的膜主要有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目前膜处理技术设备投资大,膜更换费用较高,一般只用于小规模的净水设施,难以应用于大规模水厂。此外,膜过滤在去除水中有害成分(微污染物)的同时,还将水中无机离子去除(如反渗透),长期饮用高纯水并不利于身体健康。总之,目前国内外在受污染水处理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能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从而经济有效地提高饮用水水质的新技术与设备还仍然有限。特别缺乏具有高效低耗等特征易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除微污染技术与设备。我国在“八五”和“九五”期间主要是针对单项除微污染技术进行研究,但对于除微污染集成技术与成套设备的研究尚较薄弱。由于我国饮用水源普遍受到污染,对受污染水源水的净化处理集成技术与成套设备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潜在市场,是我国水工业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问鱼 很高兴为你解答。
⑹ 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一、混凝-絮凝
混凝是指向水中投加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剂,这些化学药剂在水中发生水解,和水中的胶体粒子互相碰撞,发生电性中和,产生吸附、架桥和网捕作用,从而形成大的絮体颗粒,并从水中沉降,起到了降低颗粒悬浮物和胶体的作用。
二、介质过滤
介质过滤是指以石英砂或无烟煤等为介质,使水在重力或压力下通过由这些介质构成的床层,而水中的的颗粒污染物质则被介质阻截,从而达到与水分离的过程。粒状介质过滤基于“过滤-澄清”的工作过程去除水中的颗粒、悬浮物和胶体。
工业水处理
在工业用水处理中,预处理工序的任务是将工业用水的水源——地表水、地下水或城市自来水处理到符合后续水处理装置所允许的进水水质指标,从而保证水处理系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为工业生产提供优质用水。
预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有机物、游离性余氯和重金属等。这些杂质对于电渗析、离子交换、反渗透、钠滤等水处理装置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⑺ 给排水综合:预处理有哪些主要方法
给排水综合:预处理方法
预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预沉、混凝、澄清、过滤、软化、消毒等。用这些方法预处理之后,可以使水的悬浮物(浑浊度)、色度、胶体物、有机物、铁、锰、暂时硬度、微生物、挥发性物质、溶解的气体等杂质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的程度。预沉就是在大容积、低流速的情况下,水中固体颗粒因重力作用而从水中分离出来。如沉沙地、预沉池。混凝利用铁盐、铝盐、高分子等混凝剂,与水中的杂质通过絮凝和架桥作用生成大颗粒沉淀物,然后通过其他设备,如澄清池、过滤池等,予以除去。
澄清通过混凝剂作用而形成的大颗粒沉淀物在澄清池内分离,沉淀物除去,得到澄清水。
过滤将被处理的水,流经装有特殊过滤材料装置,如各种滤池等,截留水中杂质,予以去除。
软化采用化学药剂,如石灰水、纯碱等,使水中碳酸氢盐硬度除去。或是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除去水中的钙、镁、铁离子等,这一过程称为软化。
消毒加入杀生剂,如液氯、漂白粉等,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⑻ 什么是水处理,水处理都有哪些基本工艺
水处理便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的物质的过程.是为了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对水进行的沉淀、过滤(自清洗过滤器)、混凝、絮凝,以及缓蚀、阻垢等水质调节的过程.由于社会生产、生活与水密切相关,因此,水处理领域涉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应用.常说的水处理包括: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两种.经常用到的水处理药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碱式氯化铝,聚丙烯酰胺,活性炭及各种滤料等.水处理的效果可以通过水质标准权衡.水处理就是为达到成品水(生活或生产的用水和作为最后处置的废水)的水质要求而对原料水(原水)的加工过程.当加工原水为生活或工业的用水时,称为给水处理;当加工废水时,则称废水处理.废水处理的目的是为废水的排放(排入水体或土地)或再次使用.在循环用水系统以及水的再生处理中,原水是废水,成品水是用水,加工过程兼具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性质.水处理还包括对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和污泥的处理及终极处置,有时还有废气的处理和排放问题.
水的处理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种方式:1.最常用的是通过去除原水中部分或全部杂技来获得所需要的水质;2.通过在原水中添加新的成分来获得所需要的水质;3.对原水的加工不涉及去除杂质或添加新成分的问题.水中杂质包括挟带的粗大物质、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粗大的物质如河中沉没的水草、垃圾、大型水生物、废水中的砂砾以及大块污物等.给水工程中,粗大杂质由取水构筑物(比如:格栅)的设施去除,不列入水处理的范围.废水处理中,去除粗大的杂质一般属于水的预处理部分.悬浮物和胶体包括泥沙、藻类、细菌、病毒以及水中原有的和在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溶解物质等.溶解物有无机盐类、有机倾倒物和睦体.去除水中杂质的处理方法很多,主要方法的适用范围可以大抵按杂质的粒度来划分.由于原水所含的杂质和成品水在各类及用途上差异很大,水处理过程差别也很大.就生活用水(或城镇公共给水)而论,取自高品质水源(井水或防护良好的给水专用水库)的原水,只要消毒(紫外线杀菌器、臭氧发生器、加氯等)即为成品水;取自一般河流或湖泊的原水,先要通过砂滤、自清洗过滤器、全自动过滤器等过滤设备去除泥沙等致浊杂质,然后消毒;污染较严峻的原水,还需去除有机物等污染物;含有铁、锰的原水(例如某些井水),需要去除铁、锰.生活用水可以满足一般工业用水的水质要求,但工业用水有时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如进行软化、除盐等.当废水的排放或再用的水质要求较低时,只需用过滤(自清洗过滤器等)和沉淀等方法去除粗大杂质和悬浮物(常称一级处理);当要求去除有机物时,一般在一级处理后采用生物处理法(常称二级处理)和消毒(紫外线杀菌器、臭氧发生器、加氯等);对经过生物处理后的废水,所进行的处理过程统称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如当废水排入的水体需要防止富营养化所进行的去除氮、磷过程即属于三级处理.当废水作为水源时,成品水水质要求以及相应的加工流程随其用处而定.
⑼ 水样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水样的预处理:
除了检测水样的常规参数外,对需测定重金属或有机物的水样,大多数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可以说,样品预处理是环境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有时甚至视整个检测过程的关键.有统计资料指出,样品预处理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占用时间的比例为61%,其他步骤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采样6%、分析测定6%,数据处理27%.样品经预处理后即成为可供直接分析的试样.预处理目的:使欲测组分达到测定方法和仪器要求的形态、浓度,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主要方法包括水样消解、富集和分离两大类:一、水样消解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消解处理,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一)湿式消解法 利用各种酸或碱进行消解1、硝酸消解法适用水样:较清洁水样2、硝酸-高氯酸消解法适用水样:含难氧化有机物的水样注:高氯酸能与羟基化合物反应生成不稳定的高氯酸酯,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先加入硝酸,氧化水中的羟基化合物,稍冷后再加高氯酸处理.3、硝酸-硫酸(5∶2)消解法不适用水样:易生成难溶硫酸盐组分(如铅、钡、锶)的水样.注:硫酸沸点高,可提高消解温度和消解效果. 4、硫酸-磷酸消解法 适用水样:含Fe3+等离子的水样注:硫酸氧化性较强,磷酸能与Fe3+等金属离子络合,二者结合消解水样,有利于测定时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5、硫酸-高锰酸钾(5%)消解法 适用:消解测定汞的水样注:过量的高锰酸钾用盐酸羟胺溶液除去.6、多元消解方法 指三元以上酸或氧化剂组成的消解体系.如处理测定总铬的水样时,用硫酸、磷酸和高锰酸钾消解.7、碱分解法适用:当酸体系消解水样易造成挥发组分损失时,可改用碱分解法. 即: NaOH+H2O2 或 NH3?H2O+H2O2(二)干灰化法(干式分解法、高温分解法) 氧瓶燃烧法过程:水浴蒸干→马福炉内450-550℃灼烧至残渣呈灰白色→冷却后用2%HNO3(或HCL)溶解样品灰分→过滤→滤液定容后供测定.不适用: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如砷、汞、镉、硒、锡等)的水样.二、富集与分离当水样中的欲测组分含量低于分析方法的检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当有共存干扰组分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富集与分离往往不可分割,同时进行.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挥发、蒸馏、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共沉淀、层析、低温浓缩等.(一)挥发和蒸发浓缩1、挥发分离法:是利用某些污染组分挥发度大,或者将欲测组分转变成易挥发物质,然后用惰性气体带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1) Hg挥发+惰性气体(冷原子荧光法)(2) 硫化物→H2S+惰性气体 (分光光度法)2、蒸发浓缩:是指在电热板上或水浴中加热水样, 使水分缓慢蒸发,达到缩小水样体积,浓缩欲测组分的目的.此法简单易行,无需化学处理,但速度慢,易吸附损失.(二)蒸馏法蒸馏法是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具有不同沸点而使其彼此分离的方法.直接蒸馏装置(挥发酚、氰化物)和水蒸汽蒸馏装置在酸性介质中进行,而氨氮蒸馏装置在微碱性介质中进行.(三)溶剂萃取法1、原理:溶剂萃取法是基于物质在不同溶剂相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组分的富集与分离.2、类型(1)有机物的萃取: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用有机溶剂直接萃取水中的有机物,多用于分子化合物(如挥发酚、油、有机农药)的萃取.(2)无机物的萃取:多数无机物质在水相中均以水合离子状态存在, 故无法用有机溶剂直接萃取,为实现用有机溶剂萃取,需先加入一种试剂,使水中离子生成一种不带电、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该试剂与水相、有机相共同构成萃取体系.根据生成萃取物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螯合物萃取体系、离子缔合物萃取体系、三元络合物萃取体系和协同萃取体系等.其中,螯合物萃取体系在环境监测中最常用,既可选择通用型螯合剂,在适当条件下一次可同时萃取多种元素,也可选择选择性强的螯合剂,仅萃取特殊目标金属离子.(四)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离子交换剂可以分为无机离子交换剂和有机离子交换剂,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有机离子交换剂,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可渗透的三维网状高分子聚合物,在网状结构的骨架上含有可电离的、或者可被交换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活性基团.一般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及螯合树脂对水中金属元素进行富集,然后用适当溶液将吸附在树脂上的金属洗脱下来,富集倍数可达百倍以上.1)阳离子交换树脂含-SO3H、-SO3Na等活性基团的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用于交换吸附水中的各种金属离子,控制吸附的酸度和淋洗液强度能有选择地将某些元素分离与富集.含-COOH或-OH的为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2)阴离子交换树脂含-N(CH3)3+X-基团(其中X-为OH-、Cl-、NO3-等)的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能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与强酸或弱酸阴离子交换.含伯胺、仲胺、叔胺基的为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3)螯合树脂螯合树脂是带有氨基羧酸螯合基团,或者氨基磷酸基螯合基团、氨基巯基螯合基团等.在弱酸至弱碱介质中,重金属离子与树脂上的螯合基团反应生成螯合物而被吸附在树脂上.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的操作程序如下: 交换柱的制备、交换、洗脱.(五) 共沉淀法共沉淀是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载带沉淀出来的现象.共沉淀现象在常量分离和分析中是力图避免的,但却是一种分离、富集微量组分的手段.共沉淀的原理基于表面吸附、形成混晶、异电核胶态物质相互作用及包藏等.(1)吸附共沉淀常用的载体有Fe(OH)3 、Al(OH)3、 Mn(OH)2及硫化物等.由于它们是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的非晶形胶体沉淀,故吸附和富集效率高,但选择性不高.(2)混晶共沉淀两种金属离子和一种沉淀剂形成的晶形、晶核相似的晶体,称为混晶.当欲分离微量组分及沉淀剂组分生成沉淀时,如具有相似的晶格,就可能生成混晶而共同析出.如PbSO4-SrSO4混晶.(3)用有机共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分离有机共沉淀剂的选择性较无机沉淀剂高,得到的沉淀也较纯净,并且通过灼烧可除去有机共沉淀剂,留下欲测元素.(六) 吸附法吸附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一种和数种组分吸附于表面,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铝、分子筛、大网状树脂等.被吸附富集于吸附剂表面的污染组分可用有机溶剂或加热解吸出来供测定.(七)其他富集分离预处理方法随环境监测对象的不断扩大,监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环境样品在监测前的新的分离方法越来越多,这些方法有的已经广泛地用于环境监测中.(1)膜分离方法:膜分离是一种建立在选择性渗透原理的基础上,使被分离的组分从膜的一方渗透到另一方而达到分离和富集目的的方法.膜分离技术分固体膜分离(渗析、尺寸排阻原理,半透膜)和液膜分离(渗析、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等).(2)泡沫浮选法:即是向水样中加入合适的试剂,调节合适的PH值,然后向水样中曝气,使被分离的微量或痕量组分随气泡浮到水面,再将浮渣取出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在环境水样监测中,有时是其他分离方法不可替代的.(3)离心分离法:近年来离心分离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例如常用离心法分离蛋白质、核酸、病毒、多肽苷酸、酶及其他生物物质.离心分离的主要优点是它不破坏待测组分.(4)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是两种较常用的分离方法.纸色谱法是以滤纸为支持体,将欲分离的试样溶液用毛细管点样于滤纸的一端的原点位置,利用滤纸上吸湿的水分作为固定相,另取一有机溶剂(或混合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流动相在滤纸的毛细作用下,自下而上不断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随流动相上升的待测组分会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分配.分配比大的组分上升的快,分配比小的组分上升的慢,从而将待测组分分开.色谱展开一定时间后,将滤纸取出,显色后进行分析测定.薄层色谱也是一种平面色谱.一般是在玻璃板上涂上一层吸附剂,将待测试样点样于板的一端(距离下边缘约1~2cm处),然后将薄层板置于盛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层析一定时间后,取出薄层板,晾干,显色,进行分析.这两种方法常用于分离分析有机物.
⑽ 电厂化学水处理的流程。
电站的水处理流程分为两大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物理软化水流程,第二部分是化学除盐水流程。
物理软化水流程:来自厂区供水管网的原水(又称生水),经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除去了原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杂质,称为澄清水;澄清水再经过反渗透装置清除了其中大部分钙、镁离子,成为软化水。
化学除盐水流程:软化水经过除碳器,除去水中的二氧化碳(严格地说是HCO3—),再经过混床,除去水中残存的钙、镁、钠、硅酸根等有害离子,成为除盐水,也就是锅炉补给水,存储在除盐水箱,再用除盐水泵打入除氧器,最终经给水泵打入锅炉汽包。
拓展资料:
关于“软化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壶用久后内壁会有水垢生成。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我们取用的水中含有不少无机盐类物质,如钙、镁盐等。这些盐在常温下的水中肉眼无法发现,一旦它们加温煮沸,便有不少钙、镁盐以碳酸盐形成沉淀出来,它们紧贴壶壁就形成水垢。我们通常把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用“硬度”这个指标来表示。硬度1度相当于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钙。低于8度的水称为软水,高于17度的称为硬水,介于8~17度之间的称为中度硬水。雨、雪水、江、河、湖水都是软水,泉水、深井水、海水都是硬水。
水的硬度主要由其中的阳离子:钙(Ca2+)、镁(Mg2+)离子构成。 当含有硬度的原水通过交换器的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被树脂吸附,同时释放出钠离子,这样交换器内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离子的软化水,当树脂吸附钙、镁离子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出水的硬度增大,此时软水器会按照预定的程序自动进行失效树脂的再生工作,利用较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盐水)通过树脂,使失效的树脂重新恢复至钠型树脂。
(资料来源:网络:软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