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数字化学习的学习评价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技术上的支持使评价可以出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以数字化学习评价应该是面向过程中的,这种过程性的评价可以全方位地对学习者进行督促和引导。数字化学习评价中,评价的参与者不单是教师和学生,家长、专家等都可以参与进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可以相互评价相互提高。评价激励机制不掺杂人为因素,科学的评价使学习者对学习充满信心。
㈡ 如何培养 学生接受数字化学习方式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确定一个任务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交互的实时性和广域性,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教师起主导、引领的作用,学生们为完成该任务进行自主观察、认识、理解、操作、探究新知识。通过师生的交流协作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培养初步的科学素养,再进一步通过质疑、探索,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日臻完善,进而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 数字化环境下,阅读教学如何走向深入
电子备课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多媒体)等各种信息于一体的数字化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的概念: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观念,又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学科课程教学之中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的两层理解:1)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育融于学科教学之中。2)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作为优化教学的工具、手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走势:1)应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整合有关课程资源 2)有机组合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资源 3)为学生创设个别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工具 4)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模式也趋于综合化和多样化
㈣ 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环境组织学生
软件特点: 支持以学生为中心、 个性化、 满足个体需要的学习活动; 支持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 支持活动过程通讯交流, 学习者之间协商、 合作的学习活动; 支持创造性和再生性的学习活动; 支持随时随地、 终身的学习活动; 软件指标: 1、 高度的系统性 学生、
教师, 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 所进行的学习活动生成的数据, 与系统紧密结合, 形成一个集中的“数据链”,
达成高度的系统性, 由此产生对用户的学习、 评价等进行系统的支撑。 2、 可操纵、 可再生性数据, 是流动的, 是动态的,
可根据学习的需要, 实现重组、 呈现、 再重组等机制, 根据权限进行存、 取。 以此对用户的学习轨迹进行跟踪、 记录, 以便整合、 分析,
再由此得出指导性的策略方案。 3、 多层次、 可扩展性 数据根据社会组织的规模、 组织形式等, 具有可扩展、 可收缩等
特性, 使相关的应用更具有现实性, 使参与者有更真实的体验。 应用范围: 运用于全校 1- 6年级的语文、 数学教学, 平板进教室, 学生课前、 课中、 课后均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开展自主的、 个性化的数字化学习。 教师借助平台、 Q Q等信息技术手段带领学生开展自主、 合作、探究性学习, 建构、 交互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实践效果: 本项目针对传统课堂中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灌输式” 的教学方式, 开展了数字化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的试验。
我校与乾景公司合作开发了“乾景” 数字化学习平台, 创造性地搭建了数字化学习的硬件环境; 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 从课前、 课中、 课后,
全面开展数字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我们力求通过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平板、 学习平台、 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 探索和创设新型的“教与学”
模式。 通过探索开放、 互动、 共享的教学模式, 深化课程改革; 通过终端设备在课内外的应用,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现学生自主、 便捷、 高效、 个性化的学习, 从而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