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发布时间:2022-04-19 20:36:41

㈠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性实验能力化学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内容。戴安邦教授认为:“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着名化学家傅鹰教授说:“实验是最高法庭。” 基于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实验探究法教学。如何在中学现有的仪器、设备,现有的中学化学知识的条件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性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的粗浅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生活常识,激发学习兴趣,进入探究情境,培养探究意识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归宿,探究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问题的设计。课堂提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疑问和矛盾之中,然后再将问题展开,层层深入。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提出如下的问题:在烧开水时,用煤火炉烧,水开时常常会溢出来。水洒在通红的煤上,火不但不熄灭,反而“呼”地一声,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的,因为水是能灭火的,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很疑惑,甚至处于矛盾中。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了教材之后,学生弄明白,原来是水和炽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因此就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掌握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了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利用演示探究性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烧不烂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 “铜树生长”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三、利用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探究能力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即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了一切,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若能设立一些内容不很确定,无现成教材,学生有充分自由来组织和发挥的实验,并在考核中注意衡量学生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实验总结与讨论中的知识性和探索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使学生能较多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想到了自己选题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1.选题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地实验设计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照方抓药的实验决不能贯穿实验培训的全过程。如何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呢?我采取在理论和实验的结合点上找突破口,精心选题,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形成实验方案 在实验设计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种方案,有的是错误的,有的则是有道理甚至是完全正确的。我认真批阅每一份实验设计方案。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让同学把自己的实验方案报告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这样,通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讨论、启发、引导,优化出最佳方案。 3.动手实验 动手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比如:检查仪器是否齐全,有无破损。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否完好。检查药品。其次,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并作好现象记录。同时,要加强巡视指导,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安全感,并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4.分析实验现象并写出实验报告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写好实验报告的关键是要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并实事求是作好现象记录。然后对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因此,实验后,我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四、利用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某市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总之,设计探究性实验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学生学会了动手、动脑,并形成了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了一种探求、思索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能力,为升中考试作好充分的准备。

㈡ 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符合新教材要求的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各地陆续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可见各级教育部门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标准》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教师自身实验操作技能,增强演示实验的准确性
演示实验是在学生的注视下由教师完成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操作,演示实验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实验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演示实验要作一次自我操练,切实掌握好演示实验的要领,便于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改进,使每个演示实验做到万无一失。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预留多少水才不致使集气瓶底炸裂;铁丝伸入集气瓶中由上而下的速度问题;引燃的火柴杆的长度问题等。教师要亲自操作,切实掌握要领和注意事项,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演示实验时,学生要观察化学仪器和装置;要观察化学实验操作(包括观察实验仪器的持拿方法和使用方法,观察实验装置的安装方法,观察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要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哪怕一个细枝末节,都要当作大事处理。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实验技能,以规范的操作示教,才能加强学生规范实验技能的意识,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在愉悦中提高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本身就有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使学生愿意进行化学实验,乐于进行化学实验,在愉悦中提高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要增设一些趣味实验,比如:“魔棒点火”,“烧不坏的手帕”,“滴水着火”,“白花变成彩色花”等,我在做完趣味实验时,问学生“你自己想不想进行化学实验?”学生的回答震耳欲聋:“想”。当学生具有浓厚的化学实验兴趣时,其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就能够认真操作,敏锐观察,促进化学实验顺利进行,并能在实验中产生愉快、满足、喜悦等情感体验,从而使化学实验兴趣进一步加强,接受和提高操作能力也会很快。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积极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同时,要注意克服影响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消极因素,比如:化学实验中的爆炸,衣物腐蚀,人身伤害,实验失败等。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一定要按规则进行操作,避免发生一些实验失败或安全事故,从而使学生降低实验兴趣。
三、做好充分准备,上好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学生提高操作能力的主战场,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中心一环。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备,上好分组实验。老师方面的准备: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实验的预试。与演示实验和边讲边实验的预试相比,对学生实验课的预试实验的要求应更高一些。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并作好课中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路线等。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张实验报告单,把重点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课前预习时能填的填好,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填的需做实验才能完成。其次,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
学生方面准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内容,并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实验装置所需的仪器和组装过程,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扼要地做好实验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四、结合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
“第二课堂”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和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能培养一批实验操作能手,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因此要把“第二课堂”看作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应列入教研活动计划之中。实验室是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所以要鼓励学生在科技活动时间及自由活动时间到实验室做一些实验。这样既能解决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开放实验室也培养了一批实验操作能手,这些操作能手在分组实验中担任小组长,能够带动和指导小组成员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开放实验室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基本操作。第二阶段是气体的制取与物质性质实验等,第三阶段侧重探究性实验以及课后小实验。虽然开放实验室是以学生主体,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五、对易错操作进行归纳,集中训练,反复训练
学生在实验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对于较普遍的操作错误,要进行归纳,比如易错操作有: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速度过快。
(3)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拨打游码,而未用镊子。
(4)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5)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掌握“视线与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7)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8)振荡试管时用手臂振荡,而没有用手腕发力。
(9)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
(10)药品用量太多,没有按“最小量”原则取用。
(11)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对于以上易错操作,要集中时间,集中内容,进行集中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对易错操作经常训练,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
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中考中的考查,是教学评价体系的一次改革,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不能讲实验,背实验,板书实验,也不能压缩实验内容和时间。不能一味追求高分而扼杀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不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措并举,循序渐进。逐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㈢ 在化学的学习方面,如何提高做实验题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在理念和内容上都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现将本人在平时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一、实验前的知识回顾 实验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对要进行实验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和复习,避免出现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边看教材边做实验的状况。因为初中化学实验主要还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课程中对实验的设置主要目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以及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对有关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梳理,特别是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和基础知识的回顾要贯穿整个实验过程的始终。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实验教学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单体、化合物知识的回顾,对其中的概念要熟悉,在铁与硫酸铜进行置换反应过程中应该出现哪些现象,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样,这些都应该在实验教学之前就应该要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知识点进行设疑,能够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在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转换时,在易混淆的知识点处,在实验操作复杂处等。 二、实验中的情景设置 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带动了包括对信息加工的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 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等的锻炼。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 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也是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部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对事物做出相应的判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化学实验的实施过程, 从设计实验方案的学习中深化和发展知识。如在氧化还原实验中,让学生自己观察现象,让其发现问题,然后继续通过现象组织他们讨论,也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将实验的结论进行诱导性的告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所学知识的特征提出问题, 利用他们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 创设导致学生认知冲突的化学情境, 激化他们意识中的矛盾, 驱使他们调动已有的经验, 提出各种可能的假想, 并作多方论证,积极思维, 得到合理的结论。 三、实验后的激励性评价 创造宽松的实验环境是指创设一种师生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实验气氛。实验教学不再仅仅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更是提高实践技能,训练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的绝佳机会。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彼此产生平等交流。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 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 正确的激励评价方式是创新教育的动力。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增强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评价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中,对学生操作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教师都要认真对待, 少用训斥、讽刺性语言。对于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认识, 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要大加表扬, 错误的不要直接否定, 草率批评, 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查阅资料, 与同学商讨, 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表现出的暂时不尽如人意之处, 激励评价就更显得重要, 经常性的使用如“不错”、“很好”、“你能行”、“试试看”等激励性课堂用语, 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 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产生互动。以往在上课时,虽然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学生不会有疑问,但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能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如果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互动,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然,该模式提高了对实验教师的要求。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自主得出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就实验结论展开讨论,并最终确定结论的正确性。 总之,化学作为一门极具魅力的学科,锻炼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始终离不开大量的化学实验。进行化学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

㈣ 如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小课题

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本文就自己在这三方面的作法和体会谈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敏锐而精确的观察,往往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先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感知越充分、完整,思维就越有源泉,就越有助于获得真正的知识。因此,培养观察能力,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分清主次,抓住本质。许多化学实验,其现象是复杂的。如果只是笼笼统统地要学生看实验,而不引导学生向着预定的总方向循序渐进的,有方向性的、有目的地观察

㈤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好化学的实验技能

1:规范演示,精彩登场
老师在对每一件仪器的第一次介绍时,详细的讲解正确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规范的演示自不可少,但是,如果只是单调的介绍、机械的表演,恐怕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此时,如果能配以情景教学,讲与仪器有关的小故事,展示精美的图象、视频,或者介绍一些由于不规范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等,让每一件仪器都有不同寻常的闪亮登场。相信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仪器的正确使用记忆深刻,而且也能引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2:亲自动手,记忆深刻
可能是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完善,器材、药品的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许多老师只是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或者只是播放录象、视频、课件、多媒体等让学生看,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着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人对实际操作的东西遗忘最少,两天内仅遗忘10%左右,记忆量达到90%左右。由此可见,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记忆,不仅可以使所学的知识记得更牢固、更准确,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达到操作的规范、准确、熟练。
3: 反复强调,形成习惯
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不难,难的是让他们养成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实验习惯。我常常就发现: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但是常常忙于观察实验现象或急于实验记录,而忽视对仪器的操作,在不经意之间犯下一些错误。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多次提醒,让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不马虎,不随意,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㈥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探究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新课改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探究教学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1 利用趣味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初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1]。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应准确把握化学实验的特征,为学生演示趣味性实验等,充分激发初中生的探究兴趣及学习热情,促使实验教学有效、高效。
例如,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教师为学生演示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教师准备一块手帕、一瓶酒精及两个盆子,并告诉学生这块手帕是烧不坏的。学生听了之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几乎每个学生都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烧不坏的手帕。接着教师在手帕上浇上酒精,并将其点燃,立马燃起蓝色的大火,仿佛手帕立马会变成灰烬。学生们瞪大了眼睛,想亲眼见证手帕是如何被烧坏的。但是事与愿违,火灭了,手帕却完好无损!此次实验后,学生情绪高涨,对化学课的兴趣十分浓厚,每一次化学课都期待教师给他们带来新的惊喜,探究欲望强烈。
2 重视实验操作训练,打牢探究实验基础
教师在设计课堂实验时,应重视为学生设计一些基本的操作环节,从而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为有效开展探究实验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设计的探究实验应具备一定的连续性,促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长足培养和发展[2]。
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中,教师设计了实验器具的选择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判断并选择实验需要的仪器、药品及装置等,从而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探究出选择实验装置的依据。学生在选择实验装置及器具之前,要对实验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等有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完成实验探究。在自主选择实验室制取氧气要用到的仪器的过程中,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得到训练,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增强了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自信心,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供了保障。又如,在土壤中pH的测定这一探究实验中,教师要求学生分别用不同种类的土壤、水以及不同量的土壤、水等进行几组实验。在实验探究之前,学生并不知道每一组实验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在实验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并带着疑问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基础及实验探究能力。
3 加强实验管理培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动手准备进行探究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装置等,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实验管理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实验用品,促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加深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掌握它们的规格、名称、型号等,同时在实验前就能了解化学药品的性质、特征等,不但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增加自身的化学知识储备。
例如,将硝酸铵添加到试剂瓶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准备实验用品认识到硝酸铵的颜色、状态及化学式等,并在装硝酸铵的过程中发现其极易结块,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实验探究效果良好。又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中,学生准备相关实验药品、仪器,并制作玻璃弯管。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到玻璃在受热以后就会软化、变形,还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的玻璃弯管是90°的;当用高锰酸钾制度氧气时,需要的玻璃弯管是120°的。同时,学生切身体验到一个玻璃弯管的制作花费的时间相当长,且会消耗很多酒精,于是对化学实验的药品、仪器等更加珍惜。另外,在准备过程中,学生预先了解到稀盐酸、大理石等药品及相应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时更加自信。
当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定期开放化学实验室,有效拓展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实验管理培训,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从而取得实验探究能力的长足发展。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以各自的探究兴趣为依据,在实验过程中探究新的化学实验药品、仪器等,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探究意识。又如,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结束后,教师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很多学生利用实验室的药品完成新的实验探究活动:利用纯碱、鸡蛋壳、石粉、食醋、小苏打、一次性输液管以及小的玻璃药瓶等成功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探究效果良好,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显着提高。
初中化学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是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重视用新的教学理念取代传统的教学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创新,找寻更多更有效的探究教学策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㈦ 浅谈提高初三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要让学生熟悉基本操作,准确把握实验流程,规范操作
任何化学实验的进行,都离不开一些基本操作:准确、熟悉的基本操作,可以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做好实验的基础和保证。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中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学习的实验操作技能有很多项,主要包括溶解、振荡、加热、过滤、蒸发、结晶、溶液的配制、仪器的装配及气体的收集等等一些基本操作。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1.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3.药品的取用:4.加热方法:5.气体的收集和放置:6.装置的拆卸。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例如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以木炭燃烧为例,要熟悉以下几个实验步骤:
1.将带火星木条伸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将一小块木炭用坩埚钳夹住,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3.待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教学中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熟悉掌握基本操作流程,熟练使用实验用具,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一些事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做好演示实验,强化示范作用
化学教师准确规范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大类型,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实验条件较差的学校,某些课题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去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实践证明,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验,经常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以外,还可以起到两个作用: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试管夹持,一般加热等等,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
三、学会观察实验中的现象,能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初三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主要涉及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现象产生原因,揭示化学原理。生成物的名称是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推断得出的。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夹带生成物名称。实验现象是描述人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等)所感知的现象。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不能描述成“生成了氢气”,而应描述成“产生气泡,锌粒逐渐消失”。再如: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反应现象描述,不能叙述成“生成黑色氧化铜,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应叙述成“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出现无色液珠,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人可以感知,而物质的结构、组成却是不能被感知的。由于化学反应现象十分复杂,有些现象易被忽视,因此描述实验现象,要仔细全面,不要顾此失彼。
例如:描述物质燃烧现象,要先描述发光(或火焰)的颜色,再描述放出热量,最后再描述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化学实验理论的主体内容,可概括为(1)实验原理;(2)装置原理;(3)操作原理。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对上述“三大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终渗透着观察分析能力训练活动。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的效能,化学教师要借助比较典型的化学实验来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要宏观地把握大纲、教材的整体,作出通过哪些典型实验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思维训练的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二是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将教材规定的某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改为实验设计或实验习题,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提出实施方案,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三是选用一些近三年中考试卷的典型综合实验题,指导学生解题,乃至跟动手实验结合起来训练,中学教材和历届中考试题,不乏优秀的典型化学实验题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的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㈧ 如何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

1、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前实验准备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开展趣味性实验,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开发家庭小实验,使化学教学过程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课堂上爱化学,生活上留心化学、重视化学、学好化学。
4、引导学生反思“失败实验”,从失败中获得知识。

㈨ 如何培养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熟练的操作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是一座架起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下面略谈在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探索实践方面的体会,以求同行共勉。
一、让学生明确操作动机,提高化学实验操作兴趣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讲清实验操作近期与长期的需要:具备熟练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不仅是当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备战中考的需要,不但是知识巩固的需要,也是将来终生学习发展的需要。有了明确操作动机,将正面影响操作行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些智能中等但兴趣浓厚的学生的成绩会大大高于智能高却无兴趣的学生。当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产生兴趣时,定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实验,不觉得实验是1种沉重的负担。所以,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讲述一些科学家在化学领域探究成功的故事,让学生萌发操作兴趣。另外,增补一些如“魔棒点灯”、“水变牛奶”、“铁树开花”、“空中生烟”等趣味实验,以激励学生操作愿望。学生有了明确的操作动机和浓厚的操作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二、加强基本操作训练
布鲁纳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它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1个简单的化学实验,无不包含多个基本操作,如“中和反应”实验,就容纳了滴管使用、液体取用、试管振荡等多项基本操作。如果不熟练这个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操作,那么将无法顺利而准确地完成这个实验。
首先,做好基本操作示范。初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大致有: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托盘天平、滴管、试管夹的使用;溶解、过滤、蒸发;气密性检查;装置安装与拆卸;仪器连接与洗涤等。班杜拉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行为的表象,即使自己未直接受到强化,未能直接实际练习,也能作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所以,演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并受到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育。因此,教师课前要作好周密的准备,心中有数,谨小慎微,示范时做到一丝不苟。
其次,抓住实验操作要领,提高学生记忆效率。教材上呈现的基本操作内容有的太长,学生记忆感到困难,针对这些基本操作,应补充一些言简意赅而又不失科学性的语言,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掌握。如取用多量液体的“倾注法”:“瓶塞倒放口对口,缓缓倒入签[www.t262.com)向手,轻刮残液塞紧塞,放回原处签朝外”;托盘天平的使用:调节螺丝达平衡,左物右码要记清。取码要用镊子夹,先大后小手不拿。称时要垫称量纸,腐蚀易潮器皿里。右量加游等左量,称量完毕要复原”;给试管里固体加热:试管外壁要擦干,不能马虎记心间。管夹夹在中上部,缓慢上移要记住。试管口略向下斜,预防在先防破裂”等等。这样能提高记忆效果,加强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规范引领作用。
三、认真落实学生实验
“我听见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教师精彩的示范讲解无法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不亲自实验操作,虽然对各种操作规则、原理倒背如流,但操作时仍然会出现化学意象粗糙模糊,无所适从,漏洞百出的现象。如滴管在酸、碱、盐的性质演示实验中,虽多次强调滴管的操作要领,一旦让学生到讲台操作,对滴管的使用仍不能做到“悬空垂直“四不要”:“不要接触仪器壁,不要平放或倒置,不要放在实验台,滴瓶滴管不要洗”,总有学生用滴管吸取液体时没有排尽空气,导致滴瓶内产生了大量的气泡,且滴加液体时将滴管伸入试管内。落实学生实验是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最关键的一环。
首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预习提纲。实验并非单纯的操作,它是建立在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操作规则等有较好理解、掌握的基础之上,否则,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常是操作了上1步,却不知要操作下1步,或根本不知为何要操作下1步。因此,应严格要求学生完成预习提纲,写出实验原理、实验目的、仪器用品、所用试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并画出操作示意图等。教师还应及时检查指导,使学生明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预习实验,心中才会有实验,实验操作时才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其次,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可让部分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中来。学生通过参与分组实验的准备,第一次真正领会了稀释浓硫酸的安全操作规则,尝到了实验准备的艰辛,也体验到了实验成功准备的快乐,既加深了对各种仪器的认识,也强化了对各种试剂的状态和颜色的印象。他们更珍惜一次次实验机会,实验操作更认真了。
再者,恰当分组,力争辅导“面面俱到”。为了避免“观察员”的出现,釆用两人一组,优差搭配的办法,并且同1个实验一张实验桌上摆放两套同样的实验用品,这样,同组的两位学生都有操作的机会,也便于学生相互模仿学习操作。对学生的操作辅导同样重要。每当分组实验时,免不了学生的千呼万唤,教师力不从心,应接不暇,学生出现的错误操作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正,增添了学生重复错误操作的机会。对此,我们釆用“联合辅导”法,即适时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化学教师都参与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辅导。虽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扩大了对学生的辅导面,对预防和避免学生的错误操作带来了更大的实效。另外,辅导时要全神贯注,要有耐心和爱心,克服期待消极作用。当学生出现操作错误时,不能说“没有希望”,“无可救药”。要用温馨的话语鼓励学生:“努力吧,你会做得更好”。为了更加扩大对学生操作的辅导面,我们培养了“实验标兵”,学生分组实验时,充分发挥“实验标兵”的能动模范和辅导作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操作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扼制和矫正。

第四,操作反馈要及时,巩固应加强。通过反馈,学生才能知道练习结果,促进正确暂时联系的形成,同时还能知道操作上的不足,这样,学生正确的操作容易得到巩固,错误的操作容易得到纠正。但通过纠正后,将所有的实验再做一遍,显然是不经济和不现实的,条件也是不允许的。心理学告诉我们:通过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外界信息。对应的策略是:将基本操作和重要的学生实验如“实验室制取O2并验证O2性质”的演示实验进行录像,刻录成光盘并配上解说词,或网上下载适合需要的影像素材。当学生需要对某个实验操作进行巩固时,就观看制作的操作光盘影像。它具有很强的机动灵活性,根据学生掌握的操作情况,决定素材的播放次数。学生再次观看影像时,教师应至始至终地在现场,学生出现迷惑时,教师要及时釆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或暂停讲述,或缓慢播放讲解,直到学生掌握为止。另外,许多学生家里有播放光盘条件,双休日期间,借给学生光盘,让学生在家里观看,这样为学生反馈和巩固化学实验操作提供了便利。
最后,开发多种有益活动,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巴甫洛夫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分析器的参加,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暂时联系的形成”。为了减缓操作的遗忘,1个实验完毕后,必须要求学生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此外,还可适量开展说实验、化学晚会、家庭小实验、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及实验安全规则检测、操作竞赛等活动。
总之,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质的需要。作为新时代的化学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寻求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有效策略,并不遗余力,脚踏实地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就一定不在话下。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