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学品危险性鉴别的依据都包含什么内容
你好,不知道您指的是不是危化品的鉴定,如果是,涉及的内容较多。可以对于纯物质可以参照最新版的《危险化学品目录》进行比对,若是在所列清单则判定为危化品,若是混合物可以参照《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总局令第60号》的指导进行鉴别。具体文件网络可下载。
㈡ 如何得知化学品的危险性
主要是通过单位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还有,岗位职业危害告知书,作业标准书,安全提示,安全警告标识,防护用品,等。
最有效的,是查询该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也就是MSDS。
㈢ 化学品的四大危害特性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特性,会对人(包括生物)、设备、环境造成伤害和侵害的化学品叫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系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㈣ 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比如甲醇,同时具有易燃跟毒性两种危险性,那么把最关键的易燃定为主危险性,剩下的毒性就是次要危险性了
㈤ 认识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有三种途径
课堂上、宣传片、网络信息上认识。
1、燃烧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的可燃性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有机过氧化物等,在条件具备时均可能发生燃烧。
2、爆炸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危险化学品的均可能由于其化学性和易燃性引发爆炸事故。
3、腐蚀性
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发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
我国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小企业多,设施设备简陋,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自动控制水平低,安全投入不到位,人员培训不到位,安全管理差,安全保障能力下降。因此,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有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
从近期发生的化学品事故来看,目前我国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十分薄弱,与飞速发展的工业生产水平相比,相应的安全管理和监督都比较滞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仍然是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安全操作的技能比较差;主要生产工艺落后,设备带病运行普遍存在;非法经营危险化学品引发事故;违章行车、疲劳驾驶等引起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翻车泄露事故发生的情况比较多。
㈥ 危险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划分为九大类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根据不同的标准我国对化学品有着不同的分类,目前常用的分类一直在沿用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把危险化学品分为9类。
【第1类】爆炸品,如硝铵炸药、梯恩梯等
①第1.1 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②第1.2 项有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③第1.3 项具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进射危险或者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④第1.4 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⑤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⑥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质。
【第2类】气体
①第2.1 项易燃气体,如乙炔、丙烷、氢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甲烷等;
②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如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等;
③第2.3项,毒性气体,如氯气、液氨、水煤气等。
【第3类】易燃液体,如油漆、香蕉水、汽油、煤油、乙醇、甲醇、丙酮、甲苯、二甲苯、溶剂油、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
【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①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固态退敏爆炸品,如硝化棉、硫磺、铝粉等;
②易于自燃的物质,如保险粉等; ③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如金属钠、镁粉、镁铝粉、镁合金粉等。
【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①氧化性物质,如双氧水、高锰酸钾、漂白粉等;
②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①毒性物质,如氰化钠、氰化钾、砒霜、硫酸铜、部分农药等;
②感染性物质。
【第7类】放射性物质
【第8类】腐蚀性物质,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氟酸、氨水、次氯酸钠溶液、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
㈦ 危险化学品固有危险性包括哪些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包括分类:
最新分类
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
理化危险
1.1爆炸物
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主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产生效应。
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爆炸物种类包括:
a)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
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
c)在a)和b)中未提及的为产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应而制造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
1.2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7。
易燃气体是在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1.3易燃气溶胶
易燃气溶胶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8。
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1.4氧化性气体
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9。
氧化性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1.5压力下气体
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0。
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压力下气体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液体、冷冻液化气体。
1.6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1。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93℃的液体。
1.7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2。
易燃固体是容易燃烧或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
易于燃烧的固体为粉状、颗粒状或糊状物质,它们在与燃烧着的火柴等火源短暂接触即可点燃和火焰迅速蔓延的情况下,都非常危险。
1.8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自反应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3。
1.8.1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是即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本定义不包括根据统一分类制度分类为爆炸物、有机过氧化物或氧化物质的物质和混合物。
1.8.2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如果在实验室试验中其组分容易起爆、迅速爆燃或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显示剧烈效应,应视为具有爆炸性质。
1.9自燃液体
自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5。
自燃液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液体。
1.10自燃固体
自燃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6。
自燃固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固体。
1.11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自热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4。
自热物质是发火液体或固体以外,与空气反应不需要能源供应就能够自己发热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或混合物;这类物质或混合物与发火液体或固体不同,因为这类物质只有数量很大(公斤级)并经过长时间(几小时或几天)才会燃烧。
注:物质或混合物的自热导致自发燃烧是由于物质或混合物与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并且所产生的热没有足够迅速地传导到外界而引起的。当热产生的速度超过热损耗的速度而达到自燃温度时,自燃便会发生。
1.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7。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与水作用,容易具有自燃性或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固态或液态物质或混合物。
1.13氧化性液体
氧化性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9。
气体性液体是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