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太仓和夏化学怎么样

太仓和夏化学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4-20 13:29:33

‘壹’ 长江是一条怎么样的河

长江(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Yangtze River )cháng jiāng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97公里(以沱沱河为源),一般称6300公里。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以干流长度和入海水量论,长江均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长江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和黄浦江等支流。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昌。

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

*——*——*——*——*——*——*——*——*——*——*——*——*——*——*——*——*——*——*——*——*——*——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大河之一,干流全长六千三百多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北纬33°28′,东经91°08′)。干流流经青、藏、 川、滇、 鄂、湘、赣、皖、苏、沪10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公里(若以当曲为源头,长江全长应为6403公里),居世界第3位。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年均入海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古时简称江,六朝以后才有大江和长江之称。

干流概况 长江干流各段名称不一:源头至当曲口(藏语称河为“曲”)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长358公里;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境的巴塘河口,称通天河,长813公里;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长2308公里;宜宾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约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间称“川江”(奉节至宜昌间的三峡河段又有“峡江”之称),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间称荆江,江苏省扬州、镇江以下又称扬子江。 流域内高原、山地占65.6%;丘陵占24%;平原、低地占10.4%。

长江支流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有48条;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雅砻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9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超过10万平方公里,以嘉陵江流域面积最大,约16万平方公里。

中国大部分的淡水湖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较大的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与唐古拉山脉间,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这里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就是长江的源头。从江源到人海口,可分为三大段。四川宜宾以上为上游;宜宾至湖北宜昌为中游;宜昌以下为下游。上游段约长三千五百公里,楚玛尔河是长江的北源;木鲁乌苏河是长江的南源,流程较长,水量也较多,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其最长支流沱沱河应为长江的正源。自当曲河口到青海玉树一段称通天河,长八百一十三公里,河道较宽,水流舒缓。自玉树到宜宾称为金沙江,古称丽水,从北向南流,穿过横断山脉,到云南石鼓附近折向东北入四川盆地,在宜宾与岷江汇合,全长二千三百公里。自宜宾以下才称长江。 中游段约长一千公里,因流经四川盆地,故俗称川江。从宜宾到重庆,河道颇曲折。自奉节白帝山到宜昌南津关一段,江水穿过四川与湖北边境山区的大峡谷地带,自西至东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统称三峡,全长二百零四公里,滩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称为长江天险。 下游段约长一千八百五十公里,江水落差甚小,水流缓慢,江面宽阔,一般都超过二公里,最窄处也有六百五十公尺。河道非常曲折,尤其是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矶一段,古称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由于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多,每当汛期来临,极易造成溃堤泛滥灾害,自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从宜昌到芜湖一段,两岸湖泊极多,其中以洞庭湖和鄱阳湖最大。洞庭湖是长江的天然水库。江水入江苏后,因受山势所阻,向东北绕过宁镇山地。自镇江以下,折向束南,进入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水道交织似网,一片水乡泽国景象。江口竟宽达八十公里,呈现江海相连的壮观景色。 长江两岸多名山大泽,风光秀丽,有许多游览胜地。由于流程长,流域广,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中游有“天府之国”,下游多“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中华民族的摇篮虽在黄河流域,但据史载,周武王灭殷后,领域南达长江流域,此后黄河、长江两流域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心。沿江有不少名城,如重庆、宜昌、武昌、南京、上海等。上海更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两岸有许多名胜古迹,是了解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还有不少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长江干支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横贯东西、纵连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动脉,航道总长八万多公里。万吨级轮船可达南京,三千吨级可抵达汉口,一千吨级可至重庆,五百吨级可通宜宾。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

■长江三角洲
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着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贰’ “彭”的来历和这个姓的名人

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九。�

寻根溯源 彭姓起源有三:1、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寻源》所载,颛顼帝有玄孙陆终,陆终第三子姓�名铿,受封于彭地(今江苏徐州),建立大彭国,称彭祖,其子孙以国为氏。2、据《国语》所载:“祝融之后,八姓,己、董、彭、秃、女、斟、曹、芊,周灭之。”此说是讲彭姓为祝融之后,为八姓之一。3、汉后,有他族改姓而来。据《姓氏考略》所载,有胡、西羌、南蛮,清时满、蒙、回、苗、白、瑶、土家、苦聪、彝、拉祜等民族有此姓。

繁衍播迁 殷商时诸侯国大彭,即今天的江苏徐州铜山境内是彭姓的发源地,其后彭姓的繁衍播迁,均是出自此支。商末时,大彭氏失国,此时已有彭姓人迁居河南南阳一带,其中有位名叫彭仲爽的人由南阳去楚为大夫,是为彭姓徙居湖南、湖北的开始。秦末时楚汉争霸,位于楚国都城的徐州处于战乱状态,有一支彭姓为避战乱而离彭城远迁陇西。汉时有长平(今河南西华)侯彭宣,举家迁居河南淮阳,后于淮阳发展成为望族。魏晋时,由于战乱及官职周迁等原因,彭姓人大举南迁,此际有史料表明,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均有彭姓人在活动。南北朝北齐时,彭宣八世孙彭景直徙居瀛州(今河北河间),九世孙中有一支迁居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唐玄宗时,为避安史之乱,彭景直之子彭构云迁居袁州宜春,彭姓开始称盛于江西省境,彭构云五世孙彭轩因仕宦而落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吉水之山口村,并有江西其他彭姓辗转迁徙于福建。其中彭士然的后裔迁湖南西部,唐末时,彭轩六世孙彭嗣元迁居分宜县。宋神宗时,嗣元的九世孙彭延年因被任命为潮州刺史,遂定居于广东揭阳之浦口村,是为彭姓广东始祖。后又于此派分出福建漳州、泉州等支派,在闽粤发展成为望族。其中彭延年的第三子彭锐的裔孙彭君达,于明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年)迁入广东梅州,是为梅州彭姓始祖。另据载,彭姓亦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有一百四十五人分迁于河南、甘肃、山东、河北、湖北、湖南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彭姓有部分移居台湾,并有移居东南亚及欧美的彭姓人。至此,彭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如今,彭姓分布广泛,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三省的彭姓约占全国汉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

名人精粹 彭越: 汉朝时昌邑人,初事项羽,后附刘邦,在收魏、定梁、灭楚的战斗中建奇功,被封为梁王。后被刘邦夺其兵权,夷其三族,并诛之。彭宣:淮阳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汉哀帝时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彭龟年:清江人,宋代文学家,有《止堂集》传世。彭俞:宜春(今属江西)人,少隐集云峰,学邃于易,官至终朝散郎。有《君子传》、《循吏龟鉴》等传世。彭孙 :浙江海盐人,明代进士,工诗,才华横溢,与王士祯齐名,号称彭王。彭孙贻:浙江海盐人,字仲谋,清代诗画家,以贤孝着称,善诗,工墨兰。与同邑吴仲木同时受到贤士推崇,当时人称“武原二仲”。彭兆荪:江苏镇洋(今太仓)人,清代诗人,龚自珍曾以其与舒位并举,赞其所作“清深渊雅”。彭启丰: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清代书画家,曾官至兵部尚书。彭绍升:长洲人,清代学者,曾用禅学精神解释儒书,企图调和儒佛两家的思想。着有《二林居集》。彭玉麟:湖南衡阳人,湘军首领,曾国藩之股肱,剿灭太平天国居功至伟,秉性刚直,善画梅。彭湃:广东海丰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着名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曾于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同年八月二十四日在上海被捕,三日后被杀害,享年三十三岁,遗着有《海丰农民运动》。彭德怀: 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功勋,抗美援朝惊天地,泣鬼神,“打败美帝野心狼”。一九五八年为民请命,在庐山会议中被打倒,文革中受迫害,屈屈而终,享年七十六岁。彭真:山西曲沃人,原名傅懋恭,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他品德高尚,性格刚直,才能卓越。彭加木:广东韶关人,他是杰出的生物化学家和植物病毒学家

‘叁’ 夏天化学 [急!!!!!!!!!]

夏天老是有打雷天气,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物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一步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变成硝酸在下雨时降落到地面。而且打雷以后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变成了臭氧。
N2+O2=(放电)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3O2=(放电)2O3

夏天做馒头时容易酸,加点碱就不酸了,而且做出来的馒头很蓬松。就是因为馒头中的有机酸和纯碱反应消耗掉了就不酸了,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造成馒头变的蓬松了。
2H(+)+CO3(2-)=CO2(气体符号)+H2O

夏天空气潮湿实验容易潮解,食盐为什么会潮解?如何使其不潮解?
因为食盐中常含有氯化镁。氯化镁在空气中有潮解现象。为了防止食盐的潮解一般可将食盐放在锅中干炒。由于氯化镁在高温下水解完全生成氧化镁(MgO),失去潮解性
MgCl(2)+H2O=(加热)2HCl+MgO

夏天厕所内(指不能冲水的)味道特别难闻,为什么冬天就没有那么难闻(冬天也不好闻)呢
?主要是因为厕所内的味道(不是臭味的那种味道)主要是铵的味道,尿中含有尿素,尿素分解产生氨气,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就到了空气中所有夏天比冬天味道重。
(NH2)2CO→CO2+NH3

还有夏天老喝的碳酸饮料,开瓶时放出二氧化碳。这个太简单了我就不写方程式了。

‘肆’ 李时珍是怎样编制本草纲目的

李时珍
李时珍 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着。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着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着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着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着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着。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网络全书”。

二、李时珍的太医院生涯

1551—1556年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征如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他创造《本草纲目》埋下很好的伏笔。

这期间,李时珍非常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他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与此同时他也可能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谈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到明代宫修的另一部着名本草书籍——《本草品汇精要》。

2002年,中国文化研究会全文影印出版了《本草品汇精要》,该书是明孝宗于弘治16年(1503)8月下诏太医院编修的一部国家药典。在司设监太监刘文泰的组织下,一个设有总督、提调、总裁、副总裁、篡修、验药等9种职位的修撰班子组成,包括誊录、绘画人员在内共49人。在经历一年半修订后,药典编纂完成。编撰者按照宋人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旧例顺序,把入药之物分为玉石、草、木、果等10部,每部分为上、中、下三品编写,全书共收药物1815种,正文用朱墨两色分写。正文之前绘有精美的彩色写生图达1358幅之多,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绘图书。同时编撰者还舍弃了当时已比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而由14位工匠分色缮写文字,8位宫廷画师负责绘图。全书完成后,由明孝宗亲自撰写序言,并仿照《永乐大典》格式装帧成36册,装入楠木盒中保存,是为明代宫廷的正统抄本。

但是,此书完稿后仅两个月,明孝宗却意外“驾崩”,其死因成为天大疑案。而原书编纂人员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谋害孝宗皇帝,遭到查办,于是这部明代药典《本草品汇精要》一直封藏在宫中内库里。后不知通过何种途径于1877年藏入罗马国家图书馆。

李时珍是在距此事约50年左右进入太医院任职的,他不可能前朝旧事一无所知。而此时孝宗后继位的明武宗已逝,明世宗也已出任皇帝30余年,对故去的疑案未必再加关心,所以封藏在宫中的《本草品汇精要》有可能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得以窥见,因此不能排除李时珍在太医院工作期间很幸运地看到了此书。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促使他意欲编着一部能超出此书的新本草专着,而在太医院的工作环境是不可能满足他的想法、实现愿望的,因为李时珍淡于功名荣禄,所以在太医院任职没有太长时间,就托病辞职归家了。

三、《本草纲目》的重大贡献

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着作,吸收了历代本草着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着作。

面对浩瀚的本草宝库,如何驾驭、操纵它便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李时珍最大的贡献之一。他不仅解决了药物的方式、检索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植物分类学方面的新见解,以及可贵的生物进化发展思想。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发明”这项,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根据马元俊先生的研究,李时珍在植物学方面所创造的人为分类方法,是一种按照实用与形态等相似的植物,将其归之于各类,并按层次逐级分类的科方法。李时珍将一千多种植物,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先把大同类物质向上归为五部(即草、目、菜、果、谷为纲),部下又分成30类(如草部9类、木部6类、菜、果部各7类、谷5类是为目),再向下分成若干种。他不仅提示了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统一了许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总之,李时珍采用以纲挈目的方法,将《本草经》以下历代本草的各种药物资料,重新进行剖析整理,使近200万字的本草巨着体例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详备,实乃“博而不繁,详面有要”。

虽然《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专着,但它同时还记载了与临床关系十分密切的许多内容。原书第三、第四卷为“百病主治药”,记有113种病症的主治药物,其中第三卷外感和内伤杂病中,就包括有专门治疗伤寒热病、咳嗽、喘逆类的药物,第四卷则主要为五官、外科、妇、儿科诸病。原书中明确提出能治疗瘟疫的药物有:升麻、艾叶、腊雪、丹砂、阳起石、火药、大青、麻黄、威灵仙、葎草、大麻、大豆豉、葫、竹笋、梨、松、猪苓、竹、石燕、犀、桃蠹虫等20余种。

此外,《本草纲目》中收载各类附方11096首,涉及临床各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其中2900多首为旧方,其余皆为新方。治疗范围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所用剂型亦是丸散膏丹俱全,且许多方剂既具科学科,又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极具实用性。如治疗咳嗽病的方剂,即在多种药物附方中出现,举例如下:

肺气喘急:马兜铃二两(去壳及膜),酥半两(入碗内拌匀,慢火炒干),甘草(炙)一两,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噙之。

哮喘痰嗽:鸭掌散:用银杏五个,麻黄二钱半,甘草(炙)二钱。水一钟半,煎八分,卧时服。又金陵一铺治哮喘,白果定喘汤,服之无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其方:用白果二十一个(炒黄),麻黄三钱,苏子二钱,款冬花、法制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钱,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一钱半,甘草一钱。水三钟,煎二钟,随时分作二服。不用姜。

肺热痰咳,胸膈塞满:用栝蒌仁、半夏(汤泡七次,焙研)各一两。姜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因此,《本草纲目》在临床治疗方面亦有伋高的参考价值。

四、《本草纲目》最着名的金陵版及其它版本流传

《本草纲目》脱稿于1578年,又经过反复三次修改后终于定稿。为了能尽快刊刻此书,李时珍不顾年高体弱,于1580及1590年两次前往太仓和南京,请当代文学家、曾任刑部尚书的王世贞作序,之后经金陵出版书商胡承龙应允刻印。从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起,至1593(明万历二十一年)止,前后历时四年才全部刻完。在原书即将出版之时,李时珍告别人世,没有能目睹自己心血的问世。三年后的1596年,《本草纲目》在南京全部出版,史称金陵版。目前该版本已成为世界珍宝,存世不多。根据日本着名医史文献学者真柳诚教授的研究,该书在世界各地收藏情况如下( 括号内为目录中所列):

1)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本(别42函 8号)

全帙本。为井口直树所献本。内阁文库所藏这一金陵本,于1992年由大阪Orient出版社影印出版。

2)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本(205-5)

全帙本。为田泽仲舒的旧藏书,后献于国立国会图书馆。

3)日本、东洋文库本(11-3-A-c-23)

虽是全帙本,但一部分是钞补内容,为岩崎久弥旧藏书。

4)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狩野文库本(狩8?21595?36)

全帙本。中国学者狩野亨吉的旧藏书。

5)美国、国立国会图书馆本(G141.76/L61.4)[16]

全帙本。日本的旧藏书。

6)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本(0953/子21-1578)

全帙本,谓思补山房的旧藏书。

7)中国、上海图书馆本(善本480471-90)

全帙本。1993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出版。根据其藏书印可知,此书曾为解放前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藏书。更早的藏书印模糊不清,只知为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之藏书印。

8)日本、京都府立植物园大森记念文库本(38番)

阙卷19~21和卷47~49等6卷。为植物学者白井光太郎的旧藏书。

9)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本(贵593)

现仅存卷19~28共10卷。江户本草学者小野兰山和幕末考证医学者伊泽兰轩的旧藏书。

10)日本、宫城县图书馆伊达文库本(30196 伊?BR> 现仅存卷36~38共3卷。经曲直濑养安院、奥田庆安、幕末的考证医学者弘前藩医涩江抽斋、伊达家等辗转所藏,传至于今。

除了上述着名的金陵版之外,《本草纲目》还有江西版、湖北版、杭州版、本立堂版等多种,先后在国内翻刻60余次,同时还有一些简编本出现。

《本草纲目》不仅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出版后,很快就传到日本,以后又流传到欧美各国,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传遍五大洲。早在1951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李时珍即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受益于《本草纲目》,称它为“中国古代网络全书”。英国着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着作,一是世纪初(1505年)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1595年)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

李时珍行医,既珍视前人经验,又注重亲身实践,医术不断提高。很快他的名声即传遍蕲州。当时封藩在蕲州的第三个孙子富顺王朱厚焜,特请他到王府为自己的儿子诊病。此子爱吃灯花、生米、泥土,李时珍根据上述症状,诊其为虫病,于是用杀虫药物治好了这种怪病。

不久,封藩在武昌的楚王,又把李时珍请去当侍医。一天,楚王的儿子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李时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后,大胆施用傕吐、攻下类药物,从死亡边缘救回了世子的性命。由此,李时珍被召聘为楚王府“奉祠正”(掌祭祀礼节的官署),并兼管王府的“良医所”,期间曾治愈许多疾病,楚王欲重金酬谢,但都被李时珍拒绝。由此可见,李时珍是一位不重权贵、不务名利、只求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一位医德高尚的医生。

五、纪念李时珍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李时珍逝世后遗体被安葬在蕲州城东。到今天为止,蕲州一带的中医每年清明都要到墓地朝拜,许多人常把坟头的青草带回家以消灾灭病。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1954年,将其坟墓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蕲春县人民政府对墓地进行了修缮,碑前青石上刻有着名人物画家蒋兆和所画的李时珍像,墓前另立石碑,上刻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的题词。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时珍墓,并初具陵园规模。1980年,在陵园内正式成立了国家文物保护机构——李时珍纪念馆,并于1982年再次被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纪念馆内保存有与李时珍相关的大量资料及着作,是全国闻名的机构。

李时珍一生着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着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着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伍’ 和夏化学(太仓)怎么样包括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麻烦知道的朋友说一下,对我很重要,谢谢!

工资待遇还可以,在同一地区也不算低的了,工作环境比其他化工厂要好,至少安全教育和保护措施做的不错。工资的话看学历和经验,平均的话比上面的回答要高蛮多的。

‘陆’ 江苏太仓和夏化学待遇怎么样

日企,昆山老板入了日本籍回来办的厂,交5险1金,当然都是最低标准,工作环境都差不多,至于工资的话那就要看你是去做什么的了,不过估计顶多3000,如果是操作工的话可能2500-2800左右

‘柒’ 迪皮埃 怎么样

迪皮埃
首先介绍一下tpi复材构件背景,TPI官方网站www.tpicomposites.com,全
名TPI复材构件(太仓)有限公司。在太仓浮桥镇的东北边,太仓港滨江大道纬
一路一号。
从07年底正式开始进入状态的。一开始生产34米长的风力发电风叶turbine
。后来才开始生产37米的
,到2010年开始生产40米的叶片。
里面大体分2大部门,前道和后道。前道主要的工作从EASTMAN裁剪玻纤布开始,
把裁好的大大小小的玻纤布送到模具。(玻纤分很多种)一般人接触了会皮肤过
敏发红发痒。模具把玻纤一层层的铺好,还要泡沫芯材再加环氧树脂通过真空灌
注,外加抗减腹板和翼梁盖板spar
cap用胶黏剂通过模具加热成型叶片,前道的
加强筋很累的,几乎是站的不休息的,模具要很多人一起工作的,老外吉姆他们
经常在那边指挥的,模具经常接触到化学物质,nc55,3m
77,环氧树脂,胶黏
剂,那些东西都贴着危险标签的。有的腐蚀性很强的,有的带气味很难闻的,还
有丙酮用来洗工具的,有个胖子班组长说话很难听的。
后道切割房主要是切割叶
片边缘多余的胶黏剂和玻纤,然后打磨光滑再送到手糊加强叶片边缘,这里工作
要穿防护服的,带头罩的,温度很高,夏天都超过40摄制度的而且风尘厉害的很
,班组长张建云很强的,人称“小霸王”,在那里NCR再整形维修缺陷叶片(几乎
每片叶片都要修补),然后手糊好了之后通过加温加强叶片强度再拿到打磨房进
行打磨HP高压片,在上面糊一层软胶,打磨房的班组长都还不错,因为兄弟多,
所以也够哥们。然后进行根部切割(很简单,操作一个机器切割根部而且环境还
可以),再送到喷漆房喷漆,喷漆房环境很差,主要是异味,但是工资很高,起
码2000,然后到根部上螺丝的硬件部门,也很轻松的一个岗位。最后送到称重那
边称重配重上标签出货,最轻松的一个工作。还有QA是检验品质的,不过都很简
单轻松,月工资3000出头。小部件虽然小,但是也很琐碎的,而且也要接触那些
化学物品,有人鼻子出血过,也有人的手指烂掉过。。。
大体就这样了,工资普通工人1000-1500,路贴50元,厂车除外。交4金,社保医
保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金。班组长一般工资在3500左右的有,2000不到的也有
,主要看呆的时间,主管级别的工资都是上万了。有个姓谢
的主管太垃圾,就
知道叫别人干活,甜言蜜语,有人看不惯打他了,后来还被叫到派出所了。食堂
的时间表是上午6点,中午11点半,下午17点晚上23点。以前还可以换了几家越
来越不行了。上班晚上一般不能睡觉的,后道的如果班组长ok的话可以睡
的,
就是怕老外半夜来突袭。一年一次年夜饭。空气环境很差,肯定越来越差,空气
中的风尘夏天阳光下面清清楚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通过环境测试的。虽然有空
调,夏天温度还是很高,因为叶片要保持恒温23度左右。以前人事上面总管是吴
飞,后来挤掉了,竞争激烈嘛,为了争把下属做替罪羔羊的有,在公司搞男女关
系离婚的有,为了一个女人打架的有,想尽办法克扣工资的有,有差点瞎了眼睛
的有,反正明白人都会离开TPI。你明白了?

‘捌’ 太仓和夏化学有限公司怎么样

本人今年即将入职,给你分享一下我知道的和夏化学。

  1. 薪酬:和夏一贯秉持量才适用原则,力求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在薪资福利方面皆提供同行业中有竞争性的薪酬与福利。对待不同岗位,不同能力的员工提供与资质匹配的薪酬。所以,薪酬高低是与能力、资质挂钩的。

  2. 工作环境:和夏以建立‘花园式企业’为目标,一直坚持绿色环保、绿色化学的生产概念。工作环境整洁、无异味。在生产时,作业间内保证明亮开阔,全自动设备外部全部标上用途名称,保证安放有序和整洁密封,即使是在原料投放车间,也没有刺鼻气味的原因。从生产、装卸到排污,流水线上的每道工序都管控地非常严格。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配备高效的净化设备以对排出的化学气体进行有效处理。做到保证员工的生命健康,保障员工的安全利益。从健康关怀的理念出发,把安全和环保做到位,以“绿色化学”为生产目标。所以,工作环境是很不错的。

  3. 发展空间:和夏化学定位国际市场,其产品100%出口,其客户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际知名企业,如日本化药、资生堂、巴斯夫等。短短几年的发展,和夏化学用它过硬的产品质量,优秀的服务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客户。此外,和夏化学拥有、多功能化的硬件设备体系、中试放大验证的技术、国际化的团队和跨行业多元化的客户。


    希望这些资料能够帮到你。最后送你一首和夏化学“七字言”,与君共勉。

    “有想法就有办法,有思路就有出路; 有作为就有地位,有能力就有魅力;思路一变天地宽,思路不变原地转。 ”


‘玖’ 东至县怎么样

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系皖江之首,北望安庆,南邻江西,是安徽省的西南门户。辖29个乡镇,人口54万,面积3256平方公里(1958年由东流、 至德两县合并而成),境内舜耕山(又名大历山),相传为舜躬耕之地,尧访舜时由此渡河,留下众多遗址和传说,县城遂称“尧渡”,自古就有“尧舜之乡”美 誉。

中文名称: 东至县
外文名称: DongXian
所属地区: 中国 安徽省
下辖地区: 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等
面积: 3256平方公里
人口: 54万人(200年)
着名景点: 仙寓山生态旅游区、香口温泉、历山、东坞山瀑布群
建立时间: 春秋前
特产: 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

目录

基本介绍
生态
资源
产业
交通
行政区划
发展状况综合
农业
工业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姿
国内贸易
财政、金融
教育、文化和卫生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历史沿革
新城区基本介绍
生态
资源
产业
交通
行政区划
发展状况 综合
农业
工业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姿
国内贸易
财政、金融
教育、文化和卫生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历史沿革
新城区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东至县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邮编:247200 代码:341721 区号:0566 拼音:Dōng Zhì Xiàn 英译:Dong 东至县
County 东至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南岸,东与贵池区、石台县、祁门县接壤,西、北与望江县、安庆市隔长江相望,南与江西省毗邻。总面积3256平方千米。总人口54万人(2010年)。 全县辖12个镇、3个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泥溪镇、花园乡、木塔乡、青山乡。县政府驻尧渡镇。 东部为山地,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的仙寓山海拔1375米,中南部多丘陵,西北部为沿江平原。长江流经西北,尧渡河、香隅河北流入长江。龙泉河南流入鄱阳湖。升金湖在县境北部,有河流与长江相通,水产资源丰富,已辟为国家级水禽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1℃,年降水量1544毫米。矿藏有煤、铁、锑、石灰石、白云石等。 为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红茶出口基地县、安徽省弥猴桃鲜果出口基地、山栀等中药材生产基地。206国道纵贯县境,318国道通过北部,222、231、325、327省道穿境而过。沿江有香口、东流、大渡口等港口。有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陶公祠、建德文庙大成殿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流古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东至县
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系皖江之首,北望安庆,南邻江西,是安徽省的西南门户。辖15个乡镇,人口54万,面积3256平方公里(1958年由东流、至德两县合并而成),境内舜耕山(又名大历山),相传为舜躬耕之地,尧访舜时由此渡河,留下众多遗址和传说,县城遂称“尧渡”,自古就有“尧舜之乡”美誉。
编辑本段生态
东至县襟江带湖,生态优美。是首列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二十一世纪》试点地区,人与自然协调,生态环境优良。东至南部多山,林茂水丰,植被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58.7%。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河湖纵横,这里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拥有水面 20万亩,是我国最大的白头鹤越冬种群的栖息地,其中越冬东方白鹤占世界总数的1/8,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是冬季生态旅游观鸟的好去处。
编辑本段资源
东至县资源丰富,特产众多。已探明的矿产尤以高品位的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储量大,分别达20亿吨、4亿吨、2亿吨以上。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优越条件。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全国绿化先进县”、“沿江渔业高效示范区”和“全国红茶出口基地县”。“东至云尖”等7个品种绿茶,多次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并被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指定为接待专用茶。
编辑本段产业
东至县
东至县产业凸现,特色鲜明。拥有纺织服装、化工、机械、玩具、新型非金属材料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以东至香隅化工园区为龙头的化学工业,以东至华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纺织企业集团,以东齿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机械业,以凯林木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木材加工综合加工业,以东至玩具总厂为龙头的玩具加工业,以辰鑫植物油厂为龙头的绿色食品加工业等构架了东至工业的轴心。农业已形成优质米、优质油、优质棉、食用菌、茶叶、禽畜、水产、经果林等八大农产品开发基地,并渐成规模。
编辑本段交通
东至县交通便捷,优势明显。长江黄金水道流经县内85公里,沿江有香口、东流、大渡口3个港口,纵贯全县南北的206国道和横穿东西的318国道与安庆长江大桥相连,4条省道在县内结网,已建好的铜(陵)九(江)铁路、沿江高速、安(庆)景(德镇)高速横穿全境。 县城距安庆机场、港口、火车站50公里。每天有直达上海、义乌、温州、苏州、常熟、太仓、南京、合肥、九江、景德镇、九华山、安庆的客车。 距安庆50公里、池州112公里、铜陵213公里、合肥247公里、南京386公里、武汉389公里、九江121公里、南昌319公里、杭州515公里、景德镇150公里、九华山156公里、黄山266公里、庐山160公里、小孤山68公里、龙宫洞105公里、石钟山106公里、天柱山164公里、蓬莱仙洞80公里、武夷山480公里。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1959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为名。 1988年,全县辖9区,3镇,41乡:尧渡区、东流区、大渡口区、香隅区、昭潭区、官港区、胜利区、张溪区、葛公区,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张溪乡、官港乡、昭潭乡、洋湖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端口乡、白笏乡、胜利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东胜乡、徐村乡、良田乡、长安乡、长岭乡、七里湖乡、杨桥乡、新庭乡、八都湖乡、新丰乡、庆丰乡、永丰乡、石城乡、汪坡乡、五丰乡、合镇乡、临江乡、香口乡、姜坝乡、查桥乡、马田乡、平原乡、洪方乡。 1992年,撤销徐村乡、良田乡,并入尧渡镇;撤销长安乡、长岭乡、七里湖乡,并入东流镇;撤销杨桥乡、新庭乡、八都湖乡、新丰乡、庆丰乡,并入大渡口镇;撤销合镇乡、临江乡、香口乡,合并设立香隅镇;撤销昭潭乡、永丰乡,合并设立昭潭镇;撤销官港乡、石城乡,合并设立官港镇;撤销胜利乡、姜坝乡,合并设立胜利镇;撤销张溪乡、汪坡乡、五丰乡,合并设立张溪镇;撤销洋湖乡,设立洋湖镇;撤销洪方乡,并入平原乡;撤销马田乡,并入查桥乡。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9镇16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官港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平原乡、查桥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端口乡、白笏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东胜乡。 1993年,撤销平原乡,设立葛公镇。1994年,撤销东胜乡,设立龙泉镇,镇政府由黄荆港迁至龙泉。 1995年,从尧渡镇析出良田乡;从大渡口镇析出杨桥乡、庆丰乡;从葛公镇析出洪方乡;从张溪镇析出汪坡乡;从东流镇析出七里湖乡;从官港镇析出石城乡。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11镇21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龙泉镇、官港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查桥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端口乡、白笏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良田乡、杨桥乡、庆丰乡、洪方乡、汪坡乡、七里湖乡、石城乡。 2000年,东至县辖11个镇、2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75194人,其中:尧渡镇 45539人、东流镇 26443人、大渡口镇 29195人、胜利镇 34580人、张溪镇 20077人、洋湖镇 19249人、葛公镇 15383人、香隅镇 33479人、官港镇 17530人、昭潭镇 19231人、龙泉镇 15726人、庆丰乡 13768人、杨桥乡 17618人、瓦垄乡 13866人、白笏乡 10191人、坦端口乡 9103人、汪坡乡 8838人、高山乡 7685人、洪方乡 6564人、查桥乡 12076人、七里湖乡 6970人、建新乡 8432人、良田乡 6103人、花园里乡 6901人、马坑乡 4338人、利安乡 8135人、木塔乡 6783人、石城乡 8315人、泥溪乡 15186人、西湾乡 6082人、青山乡 13954人、铁炉乡 7854人。 2001年,撤销良田乡,并入尧渡镇;撤销杨桥乡、庆丰乡,并入大渡口镇。全县村委会数由2000年底的360个减少到358个:张溪镇六联村、沿河村、复兴村合并为六联村。调整后,东至县辖11个镇、18个乡,共有13个居委会、358个村委会: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瓦垄乡、白笏乡、坦端口乡、汪坡乡、高山乡、洪方乡、查桥乡、七里湖乡、建新乡、花园里乡、马坑乡、利安乡、木塔乡、石城乡、泥溪乡、西湾乡、青山乡、铁炉乡。 2004年底,东至县辖11个镇、18个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瓦垄乡、白笏乡、坦端口乡、汪坡乡、高山乡、洪方乡、查桥乡、七里湖乡、建新乡、花园里乡、马坑乡、利安乡、木塔乡、石城乡、泥溪乡、西湾乡、青山乡、铁炉乡。 2007年2月1日,省、市政府正式批准东至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将原有11个镇、18个乡调整为12个镇、3个乡。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前,29个乡镇平均人口在1.84万人左右,其中有21个乡镇在2万人以下,最小的乡镇只有4600人。调整后,最大的乡镇达388平方千米,最小的乡镇也有10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乡镇达7.5万,最少的乡镇也达到1.22万。2月5日东至县召开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动员大会。此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从2007年1月上旬开始至2007年2月底完成。具体方案为: 将查桥乡、建新乡整建制并入尧渡镇。调整后的尧渡镇辖39个村(居)委会,面积388平方千米,人口75619人。镇政府驻尧渡街。 将七里湖乡整建制并入东流镇。调整后的东流镇辖15个村(居)委会,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33355人。镇政府驻东流。 将瓦垄乡整建制并入胜利镇。调整后的胜利镇辖21个村委会,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58191人。镇政府驻胜利集镇。 将汪坡乡、坦端口乡、白笏乡整建制并入张溪镇。调整后的张溪镇辖26个村(居)委会,面积264平方千米,人口58461人。镇政府驻张溪。 将高山乡整建制并入洋湖镇。调整后的洋湖镇辖14个村委会,面积180平方千米,人口31433人。镇政府驻洋湖。 将洪方乡整建制并入葛公镇。调整后的葛公镇辖16个村委会,面积251平方千米,人口25616人。镇政府驻葛公。 将石城乡整建制并入官港镇。调整后的官港镇辖16个村委会,面积243平方千米,人口29044人。镇政府驻官港。 将铁炉乡整建制并入龙泉镇。调整后的龙泉镇辖15个村(居)委会,面积187平方千米,人口27097人。镇政府驻龙泉湾。 将西湾乡、泥溪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泥溪镇,辖13个村委会,面积183平方千米,人口24251人。镇政府驻泥溪冲。 将利安乡、木塔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木塔乡,辖13个村委会,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16668人。乡政府驻木塔。 将马坑乡、花园里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花园里乡,辖14个村委会,面积249平方千米,人口12285人。乡政府驻花园。 保留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青山乡。 2010年有12个镇、3个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泥溪镇、花园乡、木塔乡、青山乡。
编辑本段发展状况
综合
东至县2007全年生产总值(GDP)3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25.0%;第三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15.4%。三次产业结构黄33.7:29.2:37.1。接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077元,比上年增加1137元。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6.2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7. 万人,减少0.7万人;第二产业9.5万人,增加1.1万人;第三产业9.7万人,增加0.1万人。
农业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2770公顷,比一年较少1174公顷,粮食、油料、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33984公顷、l4109公顷和17866公顷。 东至县
全年粮食产量21.3万吨 , 减产2.7%,油料产量32884吨,增产11.8%。棉花产量23585吨,增产19.8%,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年肉类总产量28659吨,比上年增长4.9%,水产品产量42057吨,增长4.5%。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l.4%。农用拖拉机15316台,农用运输车1453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5333吨。农村用电量5580万千瓦小时。有在效灌溉面积33.22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00亩。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8亿元,增长34.0%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1.8,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8643亿元,增长35.1%;实现税税9233万元,增长8.2%,其中利润3375亿元,增长17.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三级及以上建筑业实现利税2641万元,增长2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6.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姿
年固定资产投资271455万元,比上年增长65.7%。其中,城镇投资225071万元,增长66.5%;农村投资25849万元,增长67.1%。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382万元,增长-40.6%;第二产业投资87197万元,增长198.0%;第三产业投资180876万元,增长40.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0535万元,比上年增长55.9%。商品房屋销售额17455万元,增长10.9%。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48854万元,增长22.5%。县城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4510万元,增长16.5%。分行业看,批发业 东至县大桥
15136万元,增长18.0%;零售业零售额75698万元,增长19.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608万元,增长19.0%;其他行业零售额10922万元,增长2l.7%。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8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出口785万美元,增长50.1%;进口75万美元,下降6.3%
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25761万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822万元,增长33.0%。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1.6%、56.8%和113.6%。财政支出63449万元,增长36.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0.6%,公共安全支出增长7.8%,教育支出增长35.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3%。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6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4.6亿元,增长12.8%。其中,企业存款4.4亿元,增长10.0%;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31.3亿元,增长15.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5亿元,比上年来增加4.0亿元,增长22.9%。
教育、文化和卫生
年末全县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4546人,普通中学41所,在校生38942人,小学195所,在校生40841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6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19%。 年末人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4%。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8万册。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医务室等》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医院、卫生院床位91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74人,其中执行医师和执行助理医师426人,注册护士286人。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9.96‰,比上年下降1.9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03‰,下降0.9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建4.93‰,下降0.98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37225人,比上年增加2294人。 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17031元,比上年增长1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96元, 东至县
增长19.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90元,增长10.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0.3%。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915人,201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8263人,医疗保险人数为2652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0l00,工伤保险参保1021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2096人。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东至县境古无大的建置。据《东流具志》、《建德县志》记载:虞、夏、商、周属扬州地,秦属九江郡、鄣郡。西汉分属豫章郡彭泽、鄱阳县和丹阳郡石城县地。东汉不变。三国时属吴国彭泽、丹阳、鄱阳三郡地。晋分属豫章郡彭泽县、鄱阳郡鄱阳县、宣城郡石城县地。南朝宋、齐,分属扬州宣城郡石城、历陵县地和江州鄱阳郡鄱阳、浔阳郡彭泽县地,梁、陈二代在今县境设南太原郡,置和城(今东流镇)、晋阳(今张溪一带)两县,属南豫州。隋平陈后,太原郡及和城、晋阳两县并废,地分属浔阳郡龙城县、九江郡彭泽县和宣州郡秋浦县、饶州鄱阳郡鄱阳县。唐至德二年(757),分秋浦、鄱阳两县地在梅城置至德县,以年号为县名,属江南西道浔阳郡。乾元元年(758)属饶州,永泰元年(765)改属池州。会昌初(841—846),在原和城县旧址建东流场,属江州彭泽县。《方舆纪要》载,五代杨吴顺义二年(922)改至德为建德县,仍属池州,历南唐不变。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东流场为东流县,属江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属池州池阳郡,并割贵池之晋阳乡益东流。两宋时东流、建德两县均属江南东路池州池阳郡。元初属江淮行省,元二十一年(1284)改属江浙行省,元二十三年属江浙行省池州路。明和清初属池州府。明洪武初,池州路为九华府、华阳府,后仍改为池州府,直隶南京。清顺治二年(1645)属江南省,康熙十五年(1676)属安徽省。雍正元年(1723)隶两江总督,雍正十一年属安徽省宁池太道。民国元年(1912)东流、建德两县直属安徽省。3年元月,建德县因与浙江省建德县重名改为秋浦县,3年6月至17年8月底属安徽省芜湖道。21年10月秋浦县复名至德县,同月改属安徽省第八专区。1949年4月22、23日两县先后解放,同年5月13日同属皖南行署池州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县仍属皖南行署池州专区。1953年2月24日改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59年5月15日,两县合并为东至县,以尧渡镇为县城,仍属安庆专区。1965年7月14日东至县改属池州专区,1971年3月29日专区改地区,隶属不变。1980年元月29日改属安庆行署。1988年9月2日,池州行署恢复,东至县复属池州行署。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东至县属池州市至今为变。
编辑本段新城区
东至县新城区在老区的东北方向,地址位于现在的老梅城区,新老区通过击壤桥相连,是东至县政府为缓解老区拥挤的市场和交通而全力打造的容行政办公,经济贸易于一体的的新县城。新城区辖两个主干道,一是南北方向的东流大路,二是东西方向的梅林大道。 随着县城东至二中新区和至德小学两所名校的启用,目前整个新城区的发展呈现一片优异的态势,百悦星城,舜帝花园,梅林苑等房地产产业发展迅猛,东至县玩具厂等一批轻工业迅速崛起,商业步行街也在全力打造中,特别是随着尧渡大桥的顺利开通,新老城区的交通也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还规划有县城火车站站前区、城南新区以及大渡口(石台)省级经济开发区、香隅化工园区等重点发展地区!这些都会支撑起东至未来的经济发展。 随着新城区的不断完善,整个县城的发展将更加和谐和稳定!

阅读全文

与太仓和夏化学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