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教学中如何避免演示实验失败

化学教学中如何避免演示实验失败

发布时间:2022-04-21 00:12:45

Ⅰ 如何做好化学实验探究的有效教学

1.教师是实验探究的组织者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只有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组织引导作用,才能使实验教学有效开展,学生才能获得知识,体验快乐,全面持续发展。教师做好实验探究的组织者,实验前应组织学生认识实验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组织好有关实验用品;实验中组织好学生实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实验结束后组织好实验报告与实验反思。另外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生活的实验资源,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组织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实验方案。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并做好记录。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实验得以顺利有效进行,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实验,认真记录现象,分析实验。创设宽松、平等、信任、理解的实验氛围;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观察会更细致,假设会更新颖,思维更活跃,探究热情会更高。
�2.教师是有效实验的引导者
�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假设,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获取知识与技能。
�2.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合适的仪器
�例如有两套装置:固体加热制气体和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制气体的装置。如何选择制取氧气和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知识和经验。
�2.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体验快乐
�教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有个性的实验,尊重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实验。如蜡烛的燃烧,有的观察到有黑烟,有的观察到熔化,有的观察到有水等,应引导学生全面观察。
�2.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验中的困难。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获得成功,也不是所有实验现象都明显。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若操作时,将点燃的细铁丝一下就插到集气瓶底部,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膨胀,使大部分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会出现铁丝燃烧现象不明显,实际上这样的实验是不成功的。因而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比实验本身更重要。这样会使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
�3.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参与者
�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必须参与,做好演示实验,与学生沟通、合作、交流、分享。一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生实验的参与者,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倾听和交流,而不是指责,培养师生和谐关系,使化学实验更有效。另一方面,教师要分享学生的认识和喜悦。实验教学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养成探究的热情和动手、动脑的习惯。教师参与学生欢呼,分享实验成果和愉悦,让学生喜爱化学,使化学在学中可持续发展。
�4.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化学实验教学是核心
�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实验,从实验中获得发展,积极有效参与实验,“真正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使实验探究发挥传授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形式,而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保持饱满的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氧气在实验室里是如何得到的?实验室制取氧气可运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或加热高锰酸钾三种方式得到,教师做好前两个演示实验外,学生还可以就气体的制取实验的有关设计、操作、思路等练习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实验探究中既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结论,又引导学生感受实验,体验过程,发挥独特视角与个性化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能最大化的开发学生的实验思维。
�总之,有效的实施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师生和谐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Ⅱ 教师怎样做才能适应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 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 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与其它任何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 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教学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 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 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 对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 变化等)改变和调整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 式方法,引导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 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 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 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 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 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 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 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 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 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 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 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 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 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 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设计好教学方案 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 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并预测在教 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方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 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 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就教 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 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 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 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 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 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 上课的情景。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 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 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 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 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 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 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 实验。(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 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 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四、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 推动力。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 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 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 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 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 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 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 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 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 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 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 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 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 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 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 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 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 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 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 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 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 质来学习、记忆。 五、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 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 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 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 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六、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 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 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 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 动。 (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 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钝化”状态。(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虎头蛇 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我就化学课堂教学 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一)绕道迂回,调节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 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 垫,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 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 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 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 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 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 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制造氛围,创设情境。 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 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 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新颖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 操作演示更具有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 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 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四)当机立断,对症下药。 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 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 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 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总之不能让学生 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 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师高尚 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 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 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 程。 总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 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 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 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 智力活动中。2、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十年来取得哪些成果或变化? 一贯以来都是教材中心的课程与教学,而且是采用全国统一版本的教材。在这次新课程中,教育部配套制定了教材多样化和实验区选择使用教材的政策。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全国共有5个版本通过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进入实验区使用,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山东教育出版社的、科学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以及湖南教育出版社的。与以往的化学教材相比,此次新课程的教材无论是理念还是内容及具体呈现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国际科学教育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提出“科学素养”和“STS教育思想”、“科学探究和基于探究的科学教学观”、“以关注学生已有认识和个人概念对科学学习的重要影响为特征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及“重视体现科学本质观的科学教育”等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学教育思想理论,这些对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科学教育的课程教材以及教学和评价的改革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国际科学教育理论界对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识。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科学教育和化学教育界在教学方法改革上积极提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思想的多样化教学,在课程与教学目标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上着重强调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力图转变单纯应试教育的偏差。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的教师。 1.学科综合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提倡各科知识的互相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要不断开发课程资源。 2.课堂的即时生成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民主化、开放化,学生可畅所欲言,很多问题是无法预见的,这可能会让我们教师防不胜防。只有不断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才会上得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这样的课堂自然会精彩纷呈。 3.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教师还抱着当初在学校学的那一点点知识来应付教学,自然会捉襟见肘,陷入困境。所以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其次要向同行学习,见多才能识广,要广泛寻求机会学习同行的优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在借鉴总提升自己。 第三.向学生学习,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思维的灵活、独到之处,常常是教师做不及的,这种互动时迸发的思想火花,最为绚丽,这种教学相长,也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提高。 第四.向自然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然永远是沉默的智者,总在无声中给我们以心灵的启示。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上完一节课,我们总有些感受,要么感觉神清气爽,要么感觉心烦气躁,在这种情绪的波动中,我们完全可以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得意之处是什么,或者自己的失败之处是什么,憋气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如何改进等等。如果上完课后感觉木然,无喜也无忧,那就值得警惕,这种职业的麻木感很可怕,它能消磨掉人的意志和激情,让人在懈怠总一天天地重复着单调的日子,以至毫无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这就更要反思,最简单的反思就是想想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收获了多少?课程的哪个环节处理得最好?哪个环节还有待提高?这样回忆教学流程、检点教学得失,既有利于自己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人往往是在反思中走向进步的。 三.乐于合作——做合作型教师。 合作学习能改善教学系统中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人们非认知品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 1.与专家的合作。专家们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他们长于理论;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为了解,具有丰富的经验,正是也二者之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师与专家之间具有天然的合作条件,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租界、共同发展的双赢、互惠的合作关系。 2.与同行合作。新课程提倡 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如其中综合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仅靠教师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时间及能力去独立解决和完成是不可能的。同时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实现跨学科、跨年级、跨区域的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3.与学生合作。师生互动,有利于构建新的知识,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课程观下,教学过程从被动接受式的认知活动走向交往、对话、合作,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4.与家长合作。新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对传统的突破和创新,需要家长的理解、广泛支持与合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就像一对翅膀,缺少一个方面都将是孤掌难鸣。

Ⅲ 化学:如何做好初中化学演示实验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外界刺激物新奇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时,在大脑皮层上就产生稳固而强烈的兴奋中枢,使得暂时联系更容易形成和巩固。这种相应的强化是学生进而理解现象和本质以达到巩固知识的必要条件。实验现象以新奇刺激对学生的知识理解、消化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达到这一效果呢?其实在教学中,我认为,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在积极做好教材规定要做的实验的同时,针对学生难理解的内容,补充并改进演示实验,我从事化学教学已有9年,对于里面的一些知识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通过做实验能让一些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更直观,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但要想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准备要充分。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是根据大纲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教师应仔细钻研大纲,通览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体系和重点,在这个基础上弄清每个演示实验要给学生什么知识?建立什么概念?揭示什么原理?要示范哪些实验操作?要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对于这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做演示实验,就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中的规定,让学生看看而已;其结果必然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或引导不当而降低教学效果。当然更不能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小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二、操作要规范。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新课程,对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自然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现象鲜明,操作规范。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让学生不仅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也学会注意操作,并充分模仿和思考。
其次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三、要注意安全。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制取有毒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如爆鸣气)要更加小心。例如在演示氯气制法时,适当控制二氧化锰和盐酸的量,以便在收集若干瓶氯气后,所剩氯气的量就很少了,但仍要将多余氯气通入碱液中。最后将装置移到室外,反应基本上就停止了。要学生闻氯气要煽闻。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实验,最好都要在提篮中(木制)放些水和湿布,以防万一。

Ⅳ 如何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吉安县梅塘中学 曾昭勇
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利用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建构实验教学新模式,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采取一定的辅助教学途径,实现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并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这一实践活动来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习学生能力是最佳选择。
一、让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唱主角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理性认识而忽视感性认识的错误做法。在化学实验中让学生寻找操作错误的原因,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明白了知识的结论重要,获取知识的过程、手段更重要。通过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分析现象的能力,让学生透过简单现象发现内在的本质。若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的意识,协作的精神,这也是素质教育最新要求。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能提高环保意识,节能降耗的意识。例如在实验结束时,对实验废弃物(包括用剩的药品,取药品用的纸槽等)的处理,以及实验室制氧气后对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能让学生懂得环保是每一个人的义务,节约是有理论依据的,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科学习惯。利用好化学实验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素质,要使之落在实处。
二、让化学实验贴近现实生活
现行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有典型性,实验现象也很吸引人,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课本中所列实验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没法在生活中得以亲身体验。所以学生往往把教师的演示实验看成一次精彩的魔术表演,而学生只不过是一名观众。为了避免化学实验脱离实际,使学生不仅喜欢看演示实验,更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物品自己设计方案自己亲手做实验。例如在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时,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人离不开的食醋、食盐、酱油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总结三者的区别后,再归纳物理性质包括的范围;利用两张废纸,一张撕成碎片,另一张点燃,来推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利用废电池的金属外壳,水垢来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到学校附近的化工厂考察化学变化在工业上的应用;到大自然中采集土壤样品;利用植物来制取酸碱指示剂;通过调节水样的酸碱度现象观察牵牛花颜色的变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灭火比赛,教师制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灾,让学生自己寻找灭火的材料,设计灭火的方案,通过亲身的体验让学生明白灭火的原理。同时也增强消防意识,还可以让学生从家中自制一些溶液互换后通过简单的实验推出溶液的名称。指导学生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进行科技小发明,利用木炭的吸附制作净水装置。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创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验情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化学实验中,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知识,得到乐趣。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学习的过程关键在于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存在不足或者错误,然后在外界和内部的推动下形成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的意识,形成预期的认知目标,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转变。教师作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指引。首先,问题导入设置问题情境;其次,建构概念创设判断条件;再次,问题解决形成最近发展区,获得独立概念和结果;最后,归纳总结,通过获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许多实例进行有意识的应用和尝试。例如在进行下面的实验时,就可以进行尝试。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导管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3个问题:
在介绍上面的问题后,继续向同学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先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然后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思考现象背后原因和规律。借助于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四、让化学实验成为探究性课题
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最好方法。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是关键,要求教师把握好尺度,所定实验用品从生活中能找到、实验操作简易无危险、实验目标比教材中要求略高、实验方案要求多样化、实验内容融合相关学科,例如可以设置如下实验项目:
(1) 证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
(2) 验证白酒中含有水
(3) 收集一瓶你卧室里的空气样品
(4) 收集一些利用水生植物制得的氧气
(5) 测定苹果、桔子的酸碱度
(7) 证明纸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氢元素
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让学生利用物理中学过的电学知识设计一套检验酸、碱、盐溶液导电性的装置。让学生利用实验中破损仪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饮料瓶、药瓶、输液管、废笔杆等制作简单的仪器。例如可制作简易的启普发生器,洗气瓶,冲洗瓶,集气瓶等仪器。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认识的源泉,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在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今天,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独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构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展示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获取真知,收获乐趣。

Ⅳ 如何加强小组合作,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好准备。鉴于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特点,要想提高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打造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下面本人根据两年多来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谈一谈对构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一点粗浅的认识,仅供参考。
一、教师要明确高效课堂的概念以及对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高效课堂”属于“有效课堂”的范畴。“有效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而更高层次的追求应该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更符合时代和个体的价值取向,其显性标志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和灵魂。
二、教师要掌握一些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并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大部分学生开始会对化学学习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是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因此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不能灵活地理论联系实际,原有的兴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本人采取的方法是:结合书本中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对学生进行化学发展史的教育,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等等。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知识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人教版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一节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如果让学生一下都记住很难,为此我从第一章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分化难点。同时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炼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红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一氧化碳。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气—灯—灯—气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微型实验活动和将教材中的个别演示实验改成家庭小实验。例如学习了着火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除引导学生做实验外,在教学中我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初中化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四十五分钟课堂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能轻松接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有极其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理解吃透教材、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有些问题能学生自己解决或小组合作解决和自我展示的,教师只纠正和点评就可以了。
例如: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五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从而达到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让学生由感知知识走向动手实验
化学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讲实验不如给学生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三种方法掌握知识的效果是逐渐递升的,讲实验和演示实验只是学生的一种感知,只运用了学生的眼和脑,而动手实验则是一种感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能让学生体会知识获得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由“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的眼、手、脑、心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参与了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很好,掌握的知识也就非常牢固。合作探究是学生掌握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验并不会都能成功,那么失败时分析失败的原因也就是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这样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在实验中得到扩展,得到升华。现在的化学试题中往往设计一些问题实验探究题,这也是学生的一个弱项,把分组实验搬进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应试技巧,避免在考试中失分,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动手实验既能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实验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也能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进而引出书本上没有但在试题中常见的化学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达到知识在实验中升华的效果。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化学的程度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更要多加关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知识传授严谨的同时,更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氛围。
总之,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的开展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Ⅵ 化学课上如何保证学生实验的有效开展

尽量少讲解,实验在于趣味性,不在于枯燥的一步一步照着老师所讲的去做实验。
只要不是危险性实验的话,讲一下化学用品的注意事项就行了,其他的让学生参照课本和所学的来自行完成。我就很怀念高中时做实验,虽然才几个实验,但老师从不罗嗦。不像现在大学里,一步一步的说完她才让你动手做实验,根本没意思,基本上做完也就忘了。

Ⅶ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好准备。鉴于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特点,要想提高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打造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下面本人根据两年多来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谈一谈对构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一点粗浅的认识,仅供参考。
一、教师要明确高效课堂的概念以及对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高效课堂”属于“有效课堂”的范畴。“有效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而更高层次的追求应该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更符合时代和个体的价值取向,其显性标志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和灵魂。
二、教师要掌握一些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并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大部分学生开始会对化学学习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是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因此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不能灵活地理论联系实际,原有的兴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本人采取的方法是:结合书本中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对学生进行化学发展史的教育,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等等。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知识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人教版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一节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如果让学生一下都记住很难,为此我从第一章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分化难点。同时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炼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红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一氧化碳。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气—灯—灯—气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微型实验活动和将教材中的个别演示实验改成家庭小实验。例如学习了着火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除引导学生做实验外,在教学中我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初中化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四十五分钟课堂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能轻松接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有极其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理解吃透教材、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有些问题能学生自己解决或小组合作解决和自我展示的,教师只纠正和点评就可以了。
例如: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五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从而达到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让学生由感知知识走向动手实验
化学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讲实验不如给学生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三种方法掌握知识的效果是逐渐递升的,讲实验和演示实验只是学生的一种感知,只运用了学生的眼和脑,而动手实验则是一种感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能让学生体会知识获得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由“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的眼、手、脑、心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参与了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很好,掌握的知识也就非常牢固。合作探究是学生掌握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验并不会都能成功,那么失败时分析失败的原因也就是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这样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在实验中得到扩展,得到升华。现在的化学试题中往往设计一些问题实验探究题,这也是学生的一个弱项,把分组实验搬进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应试技巧,避免在考试中失分,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动手实验既能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实验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也能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进而引出书本上没有但在试题中常见的化学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达到知识在实验中升华的效果。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化学的程度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更要多加关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知识传授严谨的同时,更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氛围。
总之,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的开展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Ⅷ 有效化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有效化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 刘娜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57-01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几年的时间,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改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重点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业成绩。我觉得在现代化学有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充分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时间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时间。教学前的准备以及课堂教学后的总结,都应该包含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课前准备。一个有效的备课过程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熟悉学生。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个性。
(2)熟悉教材。 教师对所教的内容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然后在教学内容方面才能运用自如。
2 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除了备学生、备教材之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备方法。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师的讲授、实验、学生的自学、讨论、总结这样几个环节。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把每个教学环节精确到每一分钟。
3 恰当的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当今社会多媒体教学手段基本普及。但,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课件呢?我一直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教学中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4 关注实验教学的细节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媒介,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学生实验过程中不要怕失败。失败、反常现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探究实验要对学生巧妙的引导,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得到结论与解释、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
5 提高教师对作业的应用能力
作业提供了一个教给学生学习技能的良好机会。它提供给教师和学生思考问题、了解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的相对优点、以及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机会。作业完成以后,通过讨论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不同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以让学生们从中掌握诸多学习技能。对于学生作业,教师要精心批改,并给于适当的评语。做错的作业要及时要求学生订正。这样及时的反馈,才是一个有效的作业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复习过程。
6 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行为艺术
不会说话的教师不是一名好教师。会说话但不懂语言艺术的教师也不是一名好教师。作为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精当——准确严谨;精炼——言简意赅;精巧——言近旨远;精彩——妙趣横生。
7 注重课后学生自我复习指导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课课清、单元清的好习惯。每次上新课之前要对上节课内容有所复习。每节课结束,要对本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单元结束后应该有个单元总结复习。
以上是我对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见解。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教师在课前的准备、课程的设计以及课后的反馈。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会让老师、学生事半功倍。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多样化、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应能熟练运用各方面的素材来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这样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让学生越学越轻松、成效也会越来越明显。

Ⅸ 如何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融合了许多科学方法,科学思想。
一、演示实验操作规范

高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我们上课特别是演示实验时的一点一滴学生都会铭记在心。以前我们对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实验如溴与苯反应制取溴苯的实验、稀释浓硫酸的实验等,不敢做,也怕伤及学生和自己,其实做过之后会发现只要我们操作规范,是不会有危险的。若老师对这些实验存有惧怕心理,那让我们的学生怎办,也叫他们知难而退?还有我们老师有时对废液的处理很随意。其实我们在上课时也可以准备一个大烧杯作为废液缸,对废液进行集中处理,否则在学生实验时他们也会很随意,有时就会直接倒入水池。实验室制取c12的反应,我们有些老师根本不检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导致我们的学生做类似制气体的实验时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每次我们都能规范操作,何愁学生实验的动作会不规范。也就是说作为演示实验的老师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必须规范。才能带出一批规范的学生。

二、把简单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化学实验具有两种作用:探索作用和实验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可尽量多地给学生动手机会,发挥它的探索作用,为培养具有创造思维的学生打下基础。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在教师“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例如Fe(OH)2的制备实验,我以一个课桌为实验小组,每组配备好实验用品,当讲到Fe(OH)2制取时,指导学生严格按着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学生就能清楚地观察到最初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为尽快观察到实验现象,可滴加少量氧化性试剂,像双氧水等)的过程。这样,不仅细微的现象得以彰显,学生的印象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当然有一些演示实验亦可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再比如银镜反应,我会让2名学生上台实验,可以随时指导,其他同学可以观察现象,便于师生间的沟通,生生间台上台下的互动,取长补短。

三、学生实验准备充分

要想上好一堂学生实验课,必须做好多方面的充分准备工作。教师的准备工作:为了使实验过程不出现差错,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反复试验,熟悉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预测学生实验时会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解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各种现象。实验员的准备工作:实验员的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如果实验用具、仪器、药品等出现了问题,实验就很难成功。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要想在实验课上顺利完成实验,达到预期效果,课前就必须预习好。如不同盐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我先跟大家一起学习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醒大家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员会把所用的不同盐溶液,PH试纸、玻璃棒、滤纸、表面皿等药品及仪器准备齐全。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有关教材内容,采取具体措施,对实验中的关键步骤要点播和提示,然后让学生写出简明的实验提纲。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该实验的目的要求及对实验步骤和方法的明确,又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中那些不必要的失误。另外,学生进入实验室前,一定不要忘记带教材、实验记录、笔等用品,以免影响实验进程。只有这样,学生走进实验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

四、适当增加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校高中化学所做的绝大多数实验是教材中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只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一下实验现象,即可得出事先已确定的结论,它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不利于能力的培养。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药品,确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是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高分、实验低能的有效手段。试卷上有道这样的试题:长期存放的Na2SO3可能会被部分氧化,先通过实验来测定Na2SO3试剂的纯度,出题人给出的方案是,先用稀盐酸除去亚硫酸钠,然后再加BaCl2产生BaSO4沉淀,通过求BaSO4的量就可得出Na2SO3试剂的纯度,我趁势追问大家还有什么办法求算Na2SO3试剂的纯度,其中有学生就说通过测定SO2质量,其思路是:用稀盐酸与试剂反应产生的SO2被碱石灰吸收,通过称量碱石灰吸收SO2前后的质量,进而求算Na2SO3试剂的纯度,问题是能确保生成的SO2能全部被碱石灰吸收吗?学生就会想到用H2把装置中的SO2全部赶出被碱石灰吸收,我又问怎么确保碱石灰不吸收空气中的成分呢?学生说装碱石灰球型干燥管后连一个装碱石灰球型干煤管。因此,设计实验对于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拓展生活小实验

仅课堂上的实验是有限的,为了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老师们应提倡学生多做生活中的小实验,如用注射的针筒(或滴管)吸取少量稀硝酸,射在已经漂白的花瓣上,在射到硝酸的地方,白色又转变为红色,形成红白双色的花。这是因为二氧化硫跟红色素结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在有氧化剂(如硝酸)的作用下,就被分解而恢复原来的物质。因为生活中的小实验与课堂实验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这样可以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

Ⅹ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而新型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动手动脑,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构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得知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容易接受,在化学实验中容易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这就为在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多年的教学得到的教训是: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多数学生只顾伸长脖子看实验的现象(类似于看热闹),对老师的操作动作和操作步骤视而不见。而学生看学生实验时注意操作过程、动作,实验的现象结果,注重实验的成败,并能指出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相反,担任实验操作的学生非常注意展示自我的能力,如操作出现失误,改正后印象特别深刻,并能做到长久记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开放演示实验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好办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演示实验对学生开放,除了能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增强观察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的习惯外,更重要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演示实验对学生开放,主要是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科学总结得出结论。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要求学生先阅读教材,掌握原理,然后出示教材所示仪器和药品,引导学生设计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案,鼓励学生大胆实验,不同次的实验倒流回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也不同,有的超过集气瓶容积的1/5,有的不足1/5,有的刚好1/5。不管哪种情况都能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下去,并找出其中的原因。最后更深层次要求学生探究用硫或木炭代替磷的可行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实验,得出结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由此可以体会出开放演示实验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科学性。在教学“活性炭的吸附性”一实验时,出示仪器:试管5支、滤纸2张、漏斗2支;药品:活性炭、滴加有红墨水的水,然后出示探究课题:“活性炭的特性”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所示原理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然后实验。学生当即按教材步骤实验,结果发现水由红色变成了乌黑色而非教材所言褪色。引导学生探究变色的原因。怎样处理呢?有学生想到了过滤,然后又有学生提出疑问:是不是滤纸把红墨水过滤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滤纸的功能,设计对照实验,最后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活性炭能吸收杂质”,而总结出活性炭的吸附性。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你知道防毒面具是怎样做到防毒的吗?有一部分学生立即明白过来,防毒面具中的化学成分原来是活性炭颗粒。这样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尝到探究学习的乐趣,而且把探究的触角伸到了课堂之外,融入到了实际的生活当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由此可见,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变“验证性实验”为“研究性实验”不仅仅变了教学方式和原教材的编排顺序,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实验,参与讨论甚至争论等,把生活、社会实际问题与自我知识技能联系起来,积极地自我构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从而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对老师自身也有促进作用,它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从而了解化学新知识,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了解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开放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更具深刻的意义。在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正是顺应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洪流,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阅读全文

与化学教学中如何避免演示实验失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