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九上化学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是什么
纯净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燃烧和爆炸都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是物理变化。
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1,而是比1稍大。
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5.CO2、SO2、TiO2中均没有O2分子。
6.食品和饮料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② 初三化学的一二单元考试,要注意哪些知识点
氧气的制取绝对是重点,包括制取方法,注意事项,氧气的性质各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和文字表达式,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基本仪器名称以及注意事项等等咯
③ 化学每章的重点知识点
一.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组成 、 性质 、 结构 以及 变化规律 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联系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 物理 变化,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 化学 变化.
3:物质在 化学变化中 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4、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1):不能用手 接触 药品,不要把 鼻 凑到 瓶口 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 尝 任何药品的味道.(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 1-2毫升 ,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即可.(3):用剩的药品既不能 放回原瓶 ,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 指定的回收容器 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 镊子 ,用过后要立即用 的纸擦干净.粉状固体取用的方法是使试管 倾斜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 底部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块状固体取用方法是先把容器横放-,将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使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_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 上,不要__平放____或 倒放 在实验台面上,以免_沾污试剂___滴管和腐蚀_橡胶胶帽_____.用完的胶头滴管应立即用__清水____,以备下次使用.
4: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0.1克 . (1):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物质时,应__右_盘放砝码左 盘放被称物.调整托盘天平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右边的螺丝帽向右旋转.(3)称量前,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 大小相同 的纸片,然后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5:捡查气密性: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两手掌 握住容器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6:物质的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应超过其容积的2/3,最少不低于其容积的1/4.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得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酒精,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的抹布或沙土去扑盖.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心 .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使用外焰,并注意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自己和他人,试管要倾斜与桌面约成45度角,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以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用试管给药品加热,都应选擦干试管外壁的__水____.用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_受热,而后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跟灯芯接触.
7:过滤:一贴二低三接触(理解)
8、洗涤仪器(1)洗涤方法:先到废液 后注水,振荡倒掉再注水,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宜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上下或旋转移动试管刷,用力不能过猛.
(2)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即不聚成水珠,也不成股留下 .
9、仪器的连接:一般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1:在钟罩中燃烧红磷的现象是:a:钟罩内水面上升约1/5体积,而不是全部 b:燃烧匙中有剩余的红磷 c:有大量白烟生成. 这个实验说明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如果是用右图的方法进行实验,A瓶中水位上升 至 1/5 处,在此实验中,如果橡皮塞漏气,会造成结果偏小.
3:拉瓦锡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4: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 、氧气21%、二氧化碳 0.03%、 稀有气体 0.94%、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稀有气体包括氦、氖等.
5: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分为 有害气体和粉尘两大类.气体污染物有:SO2、NO2、CO.
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1)使用清洁能源 (2)积极植树造林 (3)废气处理后再排放(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5)使用无铅汽油.
空气污染的危害: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损害人体健康、破坏臭氧层、造成酸雨等.
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6: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标准状况下,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变成液态和固态为蓝色.工业用的氧气,一般存放在蓝色的钢瓶中.
7:氧气的化学性质
C + O2=CO2(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2C + O2=2CO(化合)
3Fe + 2O2=Fe3O4(在空气中发红,不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S + O2=SO2(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体,放热 )
4P + 5O2=2P2O5(在空气中,苍白色火焰,大量白烟,放热)
2Mg + O2=2MgO(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8:铁在氧气中燃烧时,在瓶底装水或铺沙的原因: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会区分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两种变两种,一单一化(4)复分解反应:两化变两化,互相交换成分
10: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例2CO+O2 2CO2
还原反应:物质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例2Fe2O3+3C高温4Fe+3CO2↑
1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三:氧气的制法
12:催化剂:(1)“改变”—包括催化剂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两种情况.(2)“没有改变”—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包括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包括反应进行时)都没有改变.(3)不能说某物质是催化剂.要讲明某物质在某具体化学反应中是催化剂. 催化作用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情况.
1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主要分为以下8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3)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片倒立在水槽内;(5)给试管加热;(6)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7)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8)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14、比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5. KClO3(白色)KMnO4 (紫黑色) 2KMnO4=K2MnO4 + MnO2+O2↑(分解)
如用H2O2(双氧水)制取氧气:用制取氢气或二氧化碳的装置 2H2O2=2H2O + O2↑(分解)
16、氧气的工业制法:(1)空气加压降温使之液化,再蒸发,氮气先蒸发出来 (2)膜分离技术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记住水的物理性质.4度时水的密度最大.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的原因 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
2:电解水:正氧负氢直流电,气体体积一比二 2H2O 2H2↑ + O2 ↑(条件:通直流电)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通电分解的实质是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可见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 分 而原子则不可再 分
二:分子
1: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 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 不同.
2:分子、原子的性质:(1)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不停地运动
(3) 有间隙 (4)分子由原值构成
3:由分子物质呈三态的主要原因是 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 原子、 离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例氧气、水
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例氯化钠.
二:原子
1: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 分 ,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不可分 .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4.从微观的角度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6.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7: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
8.水资源:总量丰富,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可利用的淡水极少,不到1%,我国水资源整体短缺,我省属于 极度 缺水.
9.保护水资源:(1)节约水资源(喷灌、滴灌等,循环用水等).(2)防治水污染(水的污染主要有 工业 污染、 农业 污染、 生活污染等):使用无磷洗涤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3)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氢、氯、钠、镁(前五位)
10.水的净化:(1)自来水的净化:(明矾吸附)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杀菌)
(2)制取纯水:蒸馏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3)过滤:适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接触
11.硬水:含较多的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少量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
12.硬水和软水的鉴别:分别加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
13.硬水的危害:浪费肥皂,影响锅炉的使用,危害人的健康
14.最轻的气体(氢气):(1)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 无 色 无 味的 气 体, 难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小 ,变成液态和固态为 无 色.
(2)化学性质:a.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可安静的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水;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气体点燃时要要检验纯度 b.还原性:冶炼金属等
(3)氢气是理想的能源:a.燃烧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b.来源广(分解水)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结构
1:原子不带电的原因:原子内的质子所带的电量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不带电. 不同类的原子,它们的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数不同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但不一定等于核内中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4: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电子的质量非常非常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5:原子的结构
二:元素 元素符号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世界上的物质虽然有千千万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却只有100多种.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2: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7:元素符号:用 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或加上第二个字母(小写) 来表示.
8、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
三: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1:化学式:用 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式子 叫做化学式.
(1)物质的化学式,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
(2)一种物质(纯净物)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3)化学式的意义:a.表示这种物质.b.表示这种物质有什么元素组成(c.有的化学式,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和一个分子的构成)d.表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固体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如:Mn K Fe C S P 等 例外:碘I2
(2):非金属液体单质及气体单质:一般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数字“2”
如:O2 N2 H2 F2 Cl2、Br2 等这类分子称为双原子分子.O3也是 单质 叫 臭氧
(3)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He Ne Ar Kr等.
3: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1)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必须预知:(1)该化合物有哪几种元素组成.(2)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2) 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一般正价的元素在前,负价的元素在后,右下角写由化合价求出的原子个数,如果是“1”,必须省去不写.
4:读法:从后向前读作“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
5: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6、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7:核外电子排布:(1)能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〇表示 原子核 ,〇中的“+”表示 带正电 ,
〇中的数字表示 核电荷数 ,〇 外的弧线表示 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该层上的电子数 .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3)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特点:a..金属元素的原子
④ 初三化学一二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急急急!!!
初三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安全原则: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处理原则: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一斜二放三慢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一捏二吸悬空滴")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
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六、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七、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硫 铝箔 碳 铁丝 磷 )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撤: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提纲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H2O O2 H2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五、 原子和分子比较
1、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具有微观粒子的共性。
2、不同点:分子在化学变化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3、联系: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3、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复习提纲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
电 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元素和原子比较
(1)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一类原子的总称
5、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可以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一个氧原子。
6、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7、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固态、液态、气态]、稀有气体元素)
8、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CO2的意义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八、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2、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大纲
一、定义:表示一种化学变化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1、2H2+02燃烧=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H20 水
2、↑左边是反应物 右边的是生成物而等号上面的是反应的条件
3、化学变化的鉴别方式是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4、实验室里面的化学反应
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制取氧气的 式子
2KCl03加热=2KCl+3O2↑ 同上
CaO+H2O=Ca(OH)2 生石灰+水 生成 熟石灰〈石灰水〉
2H202=2H20 + 02↑ 双氧水制取氧气 〈连接:双氧水有消毒功能〉
Ca(OH)2+CO2=CaCO3↓+H2O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Fe + H2SO4= FeSO4 +H2↑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3价的铁才叫铁 +2价的铁就叫亚铁哦 如上面的2条式子)
2H2+O2=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2H20=2H2↑+O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Fe2O3+3CO2=2Fe+CO2 高炉练铁 又叫还原氧化铁
CuO+H2=Cu+H2O 实验室里面的还原氧化铜
5、化学方程书写
① 在等号左右各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② 配平就是左边有什么原子有多少个 都 等于右边的全部原子
1.知道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后
2. 列出式子 H2+O2=H2O 很明显 左边有2个O 但是右边只有一个
3. 配平在H2前面加2 在后面生成的H2O前也加2
变成 2H20=2H2+O2
4. 注意还没完如果反应物里面没气体的 而后面有气体的话要加↑哦
所以最后的式子应该是2H20=2H2↑+O2↑
四.反应了类型
最基本的四个类型 化合分解 置换 复分解
① 化合 2种物质作者2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例子如下
CaO+H2O=Ca(OH)2
2H2+O2=2H20
② 分解刚刚好和化合相反 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2种或者2种以上物质
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2KCl03加热=2KCl+3O2↑
2H202=2H20 + 02↑
③ 置换一种单质把其他物质里的单质置换出来
Fe + H2SO4= FeSO4 +H2↑
还有一些也是不是基本的
还原反应 把氧置换出来的反应
氧化反应 得到氧的的反应
五、 计算
① 设你要求的东西为X
② 列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③ 在要求的和已经知道的化学式下面写不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 给出实际的已经知道的
⑤ 列出方程求出结果
⑥ 答
例子题目有4g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多少g的水?
解:设生成Xg的水 ①要求水所以设水为X
2H2 + O2 = 2H20 ② 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4 36 ③因为要求水和已知氢就只列水和氢的就好了
4g X ④把知道的氢和未知数列进去
4/4g=36/X ⑤ 列出方程
X=36g ⑥求出结果
答:生成36g的水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大纲
一、碳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1)石墨、金刚石、碳60的物理性质
(2)各物质的用途。
2、化学性质
(1)稳定性
(2)可燃性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3)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4)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 CO2
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
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 2CO2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1、制法
(1)、原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见课本探究实验
2、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 CaO + CO2↑
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3、用途: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化工原料
三、一氧化碳的性质: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点燃 2CO2
3、用途:燃料、冶炼金属
其它反应: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提纲
一、燃烧和灭火
1、物质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
(3)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化石燃料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四、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⑤ 高一化学必修一一二单元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高一的采纳后发。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氮族元素
一、氮族元素 记住元素符号和名称:N(氮)、P(磷)、As(砷)、Sb(锑)、Bi(铋)
相似性 递变性
氮族元素的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都是5个 原子半径随N、P、As、Sb、Bi顺序逐渐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减弱
氮族元素的性质 1.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R2O5
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
3.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RH3
4. 最高化合价+5,最低化合价-3 1. 单质从非金属过渡到金属,非金属性:N>P>As,金属性:Sb<Bi
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
酸性:HNO3>H3PO4>H3AsO4>H3SbO4
3. 与氢气反应越来越困难
4.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稳定性:NH3>PH3>AsH3
二、氮气(N2)
1、分子结构 电子式: 结构式:N≡N (分子里N≡N键很牢固,结构很稳定)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收集N2不能用排空气法!)
3、化学性质:(通常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只有在高温、高压、放电等条件下,才能使N2中的共价键断裂,从而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N2+3H2 2NH3 N2+O2=2NO 3Mg+N2 =Mg3N2 Mg3N2+6H2O=3Mg(OH)2↓+2NH3↑
4、氮的固定: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天然固氮
三、氮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
N2O—笑气 硝酸酸酐—N2O5 亚硝酸酸酐—N2O3 重要的大气污染物—NO NO2
NO—无色气体,不溶于水,有毒(毒性同CO),有较强还原性 2NO+O2=2NO2
NO2—红棕色气体(颜色同溴蒸气),有毒,易溶于水,有强氧化性,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3NO2+H2O=2HNO3+NO 2NO2 N2O4(无色) 302 = 2O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鉴别NO2与溴蒸气的方法:可用水或硝酸银溶液(具体方法及现象从略)
NO、NO2、O2溶于水的计算:用总方程式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进行计算.
四、磷
白 磷 红 磷
不同点 1.分子结构 化学式为P4,正四面体结构, 化学式为P,结构复杂,不作介绍
2.颜色状态 白色蜡状固体 红棕色粉末状固体
3.毒性 剧毒 无毒
4.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溶于CS2 不溶于水,不溶于CS2
5.着火点 40℃ 240℃
6.保存方法 保存在盛水的容器中
密封保存
相同点 1.与O2反应 点燃都生成P2O5 , 4P + 5O2 2P2O5
P2O5 + H2O 2HPO3(偏磷酸,有毒) P2O5 + 3H2O 2H3PO4(无毒)
2.与Cl2反应 2P + 3Cl2 2PCl3 2P + 5Cl2 2PCl5
转化 白磷 红磷
五、氨气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液化(作致冷剂),极易溶于水(1:700)
2、分子结构:电子式: 结构式: (极性分子,三角锥型,键角107°18′)
3、化学性质:NH3+H2O NH3?H2O NH4++OH-
(注意喷泉实验、NH3溶于水后浓度的计算、加热的成分、氨水与液氨)
NH3+HCl=NH4Cl(白烟,检验氨气) 4NH3+5O2 === 4NO+6H2O
4、实验室制法(重点实验)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该反应不能改为离子方程式?)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气,同制O2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容器口(试纸变蓝)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容器口(产生白烟)
干燥:碱石灰(装在干燥管里)[不能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P2O5等干燥剂]
注意事项: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影响氨的纯度)或塞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吸收多余氨气,防止污染大气)
氨气的其他制法:加热浓氨水,浓氨水与烧碱(或CaO)固体混合等方法
5、铵盐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分解,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加热)。
NH4Cl=NH3↑+HCl↑(NH3+HCl=NH4Cl) NH4HCO3=NH3↑+H2O↑+CO2↑(写出碳酸铵的分解反应)
NH4+的检验:加入碱液(如NaOH溶液)后共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⑥ 高中化学知识点如何快速记住
化学中,有很多公式和概念都是需要记住的,只有记住这些公式才能够顺利的解题,但是有很多中学生都记不住这些公式,下面就来看看高中化学知识快速记忆9大技巧吧。
一、高中化学理解记忆方法
记忆高中化学知识,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化学原理,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如果没有理解记忆是很难掌握的。
二、高中化学口诀记忆方法
高中化学知识可以采用口诀记忆的方法,由于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在化学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很容易记住的口诀,老师要求我们去记忆它。首先,要告诉自己这是一种学习的捷径,然后在深刻的理解它的内涵,最后记住了,就会成为你学习化学的利器。
三、高中化学趣味记忆方法
一边玩一边学习,是一种最快乐的学习方法,因此趣味记忆高中化学知识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要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
四、高中化学重复记忆方法
重复记忆是一种非常好的记忆方法,短时记忆对于我们的学习远远不够,只有通过不断反复记忆,才能够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为我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
五、高中化学归类记忆方法
把所有的东西归类,能够让我们的思路变得更清晰,因此高中化学归类记忆方法非常好。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在以此类推。
六、高中化学对比记忆方法
对比往往能够让人们的印象更深刻,因此高中化学对比记忆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七、高中化学联想记忆方法
把化学知识与某些东西联系起来,也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记忆化学知识,因此很多中学生都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
八、高中化学关键字词记忆方法
高中化学知识可以采用关键词记忆的方法,这也是记忆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等、定、动、变”。
九、高中化学知识网络记忆方法
中学生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网络来记忆高中化学知识,可以用表格或图示进行归纳、整理,使看似零散的知识结成网络。
通过以上对高中化学知识快速记忆9大技巧的简单介绍,我们对快速记住高中化学知识更有信心了,如果你也记不住这些高中化学知识,那么不妨来试一试以上高中化学知识快速记忆9大技巧吧。
⑦ 九年级上册化学月考1、2单元重点
20中化学元素:
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金属活动顺序表: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所有惰性气体:氦
氖
氩
氪
氙
氡
he
ne
ar
kr
xe
rn
化学用语
一、记住27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h
he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氢
氦
碳
氮
氧
氟
氖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ar
k
ca
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
氩
钾
钙
锰
铁
铜
锌
银
钡
铂
金
汞
碘
二、记住并正确书写18个离子符号。
钠离子
氢离子
钾离子
镁离子
钙离子
钡离子
na+
h+
k+
mg2+
ca2+
ba2+
锌离子
铜离子
铝离子
铁离子
亚铁离子
氯离子
zn2+
cu2+
al3+
fe3+
fe2+
cl―
硫离子
氢氧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铵根离子
s2―
oh―
no3―
so42―
co32―
nh4+
三、记住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且能将它正确分类。
物质名称
化学式
物质分类
物质名称
化学式
物质分类
水
h2o
氧化物
碳
c
单质
过氧化氢
h2o2
氧化物
氧气
o2
单质
一氧化碳
co
氧化物
氮气
n2
单质
二氧化碳
co2
氧化物
氢气
h2
单质
二氧化硫
so2
氧化物
氯气
cl2
单质
三氧化硫
so3
氧化物
硫
s
单质
五氧化二磷
p2o5
氧化物
磷
p
单质
二氧化氮
no2
氧化物
铁
fe
单质
四氧化三铁
fe3o4
氧化物
铝
al
单质
氧化铁
fe2o3
氧化物
镁
mg
单质
氧化钙
cao
氧化物
锌
zn
单质
氧化镁
mgo
氧化物
铜
cu
单质
氧化铝
al2o3
氧化物
汞
hg
单质
二氧化锰
mno2
氧化物
银
ag
单质
氧化铜
cuo
氧化物
氢氧化钾
koh
碱
氧化汞
hgo
氧化物
氢氧化钠
naoh
碱
氯化氢(水溶液叫盐酸)
hcl
酸
氢氧化钙
ca(oh)2
碱
碳酸
h2co3
酸
氢氧化铁
fe(oh)3
碱
硫酸
h2so4
酸
氢氧化铜
cu(oh)2
碱
碳酸钙
caco3
盐
硫酸铝
al2(so4)3
盐
碳酸氢钠
nahco3
盐
硫酸镁
mgso4
盐
碳酸钠
na2co3
盐
硫酸亚铁
feso4
盐
碳酸钡
baco3
盐
硫酸铁
fe2(so4)3
盐
氯化铜
cucl2
盐
硫酸铜
cuso4
盐
氯化钠
nacl
盐
硫酸钠
na2so4
盐
氯化钙
cacl2
盐
亚硫酸钠
na2so3
盐
氯化亚铁
fecl2
盐
硫酸锌
znso4
盐
氯化铁
fecl3
盐
硫酸钡
baso4
盐
氯化锌
zncl2
盐
硝酸银
agno3
盐
氯化镁
mgcl2
盐
硝酸钡
ba(no3)2
盐
氯化银
agcl
盐
硝酸铜
cu(no3)2
盐
硝酸钠
nano3
盐
硝酸钾
kno3
盐
甲烷
ch4
有机物
高锰酸钾
kmno4
盐
乙醇
c2h5oh
有机物
锰酸钾
k2mno4
盐
四、记住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c+o2
co2
2.
硫在空气中燃烧
s+o2
so2
3.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
2p2o5
4.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2o2
fe3o4
5.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
mg
+o2
2mgo
6.
铝在空气中被氧化
4al
+3o2
=2al2o3
7.
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红色固体变黑)
2cu+o2
2cuo
8.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2h2
+o2
2h2o
9.
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
2c+o2
2co
10.
一氧化碳燃烧
2co+o2
2co2
11.
甲烷燃烧
ch4
+2o2
co2
+2h2o
12.
乙醇燃烧
c2h5oh
+3o2
2co2
+3h2o
1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
h2o2
2h2o
+o2
↑
14.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
kclo3
2
kcl
+3o2
↑
15.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
2kmno4
k2mno4
+mno2+o2
↑
16.
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气体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
17.
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氢气
zn
+h2so4
=znso4
+h2
↑
18.
水通电分解
2h2o
2h2↑+o2
↑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cuo
cu
+h2o
20.
碳还原氧化铜
c+2cuo
2
cu
+co2
↑
21.
碳还原氧化铁
3c+2fe2o3
4fe
+3co2
↑
22.
碳还原二氧化碳
c+co2
2co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原理)
3co
+fe2o3
2
fe
+3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cuo
cu
+co2
25.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
↓+h2o
26.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2
+h2o
=h2co3
27.
碳酸分解
h2co3
=h2o
+co2
↑
28.
碳酸钙高温分解
caco3
cao
+co2
↑
29.
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
fe
+cuso4
=
feso4
+cu
30.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mg
+2hcl
=mgcl2
+h2
↑
mg+h2so4=mgso4
+h2
↑
zn
+2hcl
=zncl2
+h2
↑
zn+h2so4=znso4
+h2
↑
fe
+2hcl
=fecl2
+h2
↑
fe
+h2so4
=feso4
+h2
↑
31.
金属氧化物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2hcl=cucl2+h2o
cuo+h2so4=cuso4+h2o
32.
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ca(oh)2+2hcl=cacl2+2h2o
33.
碳酸钠中加入稀盐酸
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
(co32―
的检验)
34.
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35.
盐与碱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2naoh
+cuso4
=cu(oh)2↓+na2so4
(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
3naoh+fecl3=fe(oh)3↓+3nacl
(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36.
盐与盐反应
agno3+nacl=agcl↓+nano3
(cl―的检验)
ba(no3)2+na2so4=baso4↓+2nano3
(so42―
的检验)
ba(no3)2+na2co3=baco3
↓+2nano3
(baco3
溶于稀硝酸)
⑧ 高一 化学 必修二一二单元 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 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二 : 一、化学键: 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 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 c强碱(NaOH、KOH) 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 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 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 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 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 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乙烷(C—C单键) 乙烯(C—C双键) 乙炔(C—C三键) 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 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 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化学键弱的多 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 三、氢键 1,存在元素:O(H2O)、N(NH3)、F(HF) 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 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 专题三 : 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 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 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 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1,C4H10(正丁烷、异丁烷) 2,C2H6(乙醇、二甲醚) 三,晶体分类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1,离子化合物(KNO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化合物(CO2、H2O) 2,共价单质(H2、O2、S、I2、P4) 3,稀有气体(He、Ne) 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 金属晶体:一切金属 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专题四 : 一、反应速率 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 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 专题二 :第二单元 一、热量变化 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2,所有燃烧反应 3,金属和酸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5,浓硫酸等溶解 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气) 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5,硝酸铵的溶解 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 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专题五 : 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 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 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 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 4,吸氧腐蚀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气 Fe和C→正极:2H2O+O2+4e—====4OH— 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 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4,形成闭合回路 二、化学电源 1,氢氧燃料电池 阴极:2H++2e—===H2 阳极:4OH——4e—===O2+2H2O 2,常见化学电源 银锌纽扣电池 负极: 正极: 铅蓄电池 负极: 正极: 三、电能→化学能 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 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 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直流电源 4,构成闭合电路
⑨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二单元有什么重点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化学的发展过程
⑴古代——发现利用了火,发现矿石制造出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我国古代对化
学的贡献: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等。
(2)、近代——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①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创立的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
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②1869年,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探索微观世界;绿色化学。纳米技术的
运用使化学的研究进入微观阶段
3、物质的变化:
(1)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
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
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4、物质的性质:
(1)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
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5、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
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变
化通常用“生成了、变成了”等词描述。
6、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
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7、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8、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2) 液体的取用:“一倒二对三紧贴” 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
污染;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靠试管口,
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1)①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为酒精灯容积的
1/4~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