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几类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分别为:
1、爆炸品。本类化学品为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2、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系为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第3类易燃液体。本类化学品系为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怀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4、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为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自燃物品为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遇湿易燃物品为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5、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为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有机过氧化物系为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6、第6类有毒品本类化学品为进入机体后,累计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7、第7类放射性物品。本类化学品为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
8、第8类腐蚀品。本类化学品为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y的固体或液体。
关于危险化学品的其他规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以上内容参考南阳市应急管理局——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❷ 危险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可划分为哪几类、哪几项
按我国目前已公布的法规、标准,有三个国标: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
第一类: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2)化学品的危险性有以下哪些扩展阅读
1、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员应熟悉本单位储存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保管业务知识和有关消防安全规定。
2、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员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
3、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手续,对所保管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做到数量准确,帐物相符,日清月结。每月28日前完成出入库手续,完成当月原材料、产成品盘寸报表;定期清点库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按生产计划提前上报采购计划,保证生产。
4、定期按照消防的有关要求对仓库内的消防器材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定期更换。
5、定期对库房进行定时通风,通风时不得远离仓库。做到防潮、防火、防腐、防盗。
6、对因工作需要进入仓库的职工进行监督检查,严防原料和产品流失。
7、对危险化学品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分垛储存、摆放。留出防火通道。
8、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并指导进入仓库的职工正确佩带劳保用品。
9、定期对仓库内及其周围的卫生进行清扫。
10、按时完成厂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❸ 常用化学品的危害有哪些
常用危险品特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08-6-29 阅读:755
根据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易发生的危险,综合归纳为以下145项基本危险特性:
(1)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3)与铜、汞、银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与氧化剂及硫、磷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6)本品蒸气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7)遇强氧化剂会弓愧燃烧爆炸。
(8)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有燃烧危险。
(9)与氧化剂会发生强烈反应,通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10)与氧化剂会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
(11)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
(12)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
(l3)通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14)遇明火、高热能燃烧。
(15)遇高温剧烈分解,会引起爆炸。
(16)遇高热分解。
(17)受热时分解。
(I8)受热、光照会引起燃烧爆炸。
(19)受热、遇酸分解并放出氧气,有燃烧爆炸危险。
(20)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
(21)暴热、遇冷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22)通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23)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爆炸。
(24)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
(25)受热、遇潮气分解并放出氧,有燃烧爆炸危险。
(26)遇潮气、酸类会分解并放出氧气,助燃。
(27)遇水会分解。
(28)遇水爆溅。
(29)遇酸会引起燃烧。
(30)遇酸发生剧烈反应。
(31)遇酸发生分解反应。
(32)遇酸或稀酸会引起燃烧爆炸。
(33)遇硫会引起燃烧爆炸。
(34)与发烟硫酸、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
(35)与硝酸发生剧烈反应或立即燃烧。
(36)与盐酸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37)遇碱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38)遇碱发生反应。
(39)与氢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
(40)与还原剂能发生反应。
(41)与还原剂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弓愧燃烧。
(42)与还原剂接触有燃烧爆炸危险。
(43)遇卤素会引起燃烧爆炸。
(44)遇卤素会引起燃烧。
(45)遇胺类化合物会弓愧燃烧爆炸。
(46)遇发泡剂会引起燃烧。
(47)遇金属粉末增加危险性或有燃烧爆炸危险。
(48)见光、受热或久贮易聚合,有燃烧,爆炸危险。
(49)遇油脂会引起燃烧爆炸。
(50)遇双氧水会引起燃烧爆炸。
(51)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52)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燃烧。
(53)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爆炸。
(54)遇乙醇、乙醚会引起爆炸。
(55)遇硫、磷会引起爆炸。
(56)遇甘油会引起燃烧或强烈燃烧。
(57)撞击、摩擦、振动时有燃烧爆炸危险。
(58)在干燥状态下会引起燃烧爆炸。
(59)能使油脂剧烈氧化,甚至燃烧爆炸。
(60)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61)遇金属钠及钾有爆炸危险。
(62)与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爆炸。
(63)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
(64)遇微量氧易引起燃烧爆炸。
(65)与多数氧化物发生强烈反应,易引起燃烧。
(66)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67)接触空气能自燃或干燥品久贮变质后能自燃。
(68)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
(69)接触遇水燃烧物品有燃烧危险。
(70)与硫、磷等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混合,经摩擦、撞击有燃烧爆炸危险。
(71)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72)受高热或燃烧发生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73)受热分解放出腐蚀性气体。
(74)受热升华产生剧毒气体。
(75)受热后容器内压力增大,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
(76)遇明火燃烧时放出有毒气体。
(77)遇明火、高温时产生剧毒气体。
(78)接触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气体。
(79)接触酸或酸雾产生剧毒气体。
(80)接触酸或酸雾产生剧毒、易燃气体。
(81)受热、遇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易燃气体.甚至爆炸。
(82)受热、遇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易燃气体。
(83)遇发烟硫酸分解,放出剧毒气体,在碱和乙醇中加速分解。
(84)与水和水蒸气发生反应,放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85)遇水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有时会引起爆炸。
(86)受热、遇水及水蒸气能生成有毒、易燃气体。
(87)遇水或水蒸气会产生剧毒、易燃气体。
(88)遇水、潮湿空气,酸放出能自燃的剧毒气体。
(89)遇水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90)与还原剂发生激烈反应.放出有毒气体,
(91)遇氰化物会产土剧毒气体。
(92)见光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93)遇乙醇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94)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烧伤危险;
(95)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强烈刺激性,会造成严重烧伤;
(96)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
(97)触及皮肤易经皮肤吸收或误食、吸入蒸气、粉尘会引起中毒。
(98)有强腐蚀性。
(99)有腐蚀性。
(100)可燃,有腐蚀性。
(101)有催泪性。
(102)有麻醉性或其蒸气有麻醉性。
(103)有毒、有窒息性。
(104)有刺激性气味。
(105)剧毒。
(106)剧毒、可燃。
(107)有毒、不燃烧。
(108)有毒,遇明火能燃烧。
(109)有毒、易燃。
(110)有毒或其蒸气有毒。
(111)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112)有吸湿性或易潮解。
(113)极易挥发,露置空气中立即冒白烟,有燃烧爆炸危险。
(114)助燃。
(115)有强氧化性。
(116)有氧化性。
(117)有强还原性。
(118)有放射性。
(119)易产生或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
(120)与氢氧化接发生强烈反应,有燃烧危险。
(121)水解后不生腐蚀性产物。
(122)接触空气、氧气、水发生剧烈反应,能引起燃烧,
(123)遇氨、硫化氢、卤素、磷、强碱、遇水燃烧物品等有燃烧爆炸危险。
(124)遇过氯酸、氯气、氧气、臭氧等易发生燃烧爆炸危险。
(125)与铝、锌、钾、氟、氯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
(126)碾磨、摩擦或有静电火花时,能自燃。
(127)与空气、氧、澳强烈反应,会引起爆炸。
(128)遇碘、乙炔、四氯化碳易发生爆炸。
(129)遇二氧化碳、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甲烷等会引起爆炸。
(130)与氯气、氧、硫黄、盐酸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
(131)与铝粉发生猛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132)与镁、氟发生强烈旦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133)与氟、钾发生强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134)与磷、钾、过氧化钠发生强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135)强烈震动、受热或遇无机碱类、氧化剂、烃类、胺类、三氯化铝、六甲基苯等均能引起燃烧爆炸。
(136)遇氟水、氟化氢、酸有爆炸危险。
(137)遇水分解为盐酸和有很强刺激性、腐蚀性、爆炸性的氧氯化物。
(138)与酸类、碱类、胶类、二氧化硫、硫肥、金属盐类、氧化剂等猛烈反应,遇光和热加速作用,会引起爆炸。
(139)遇三硫化二氢有爆炸危险。
(140)与过氧酸根、硫酸甲酯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
(141)能在二氧化碳及氮气中燃烧。
(142)遇磷、氯会引起燃烧爆炸。
(143)遇二氧化铅发生强烈反应。
(144)会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接触金属(铝除外)分解速率亦增加。
(145)遇水时对金属和玻璃有腐蚀性。
❹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主要包括哪三类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主要包括理化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
理化危险有爆炸物、易燃气体、易燃气溶胶、氧化性气体、压力下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燃液体、自燃固体、自热物质和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剂。
健康危险有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呼吸或皮肤过敏、生殖细胞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吸入危险等。
环境危险有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水生毒性、慢性水生毒性。
应急要点:
1、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2、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3、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❺ 化学品按危险分为哪几类
按我国目前已公布的法规、标准,有三个国标: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即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以上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这类物质按化学性质分3项。
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硫氢化钙等。
第3项:其它腐蚀品,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
❻ 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有哪些
1、燃烧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的可燃性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有机过氧化物等,在条件具备时均可能发生燃烧。
2、爆炸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危险化学品均可能由于其化学活性或易燃性引发爆炸事故。
3、毒害性
许多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当其在人体累积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4、腐蚀性
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坏死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
5、放射性
放射性危险化学品通过放出的射线可阻碍和伤害人体细胞活动机能并导致细胞死亡。
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措施
1、替代
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例如,甲苯替代喷漆和除漆用的苯,用脂肪族烃替代胶水或粘合剂中的芳烃等。
2、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很有限,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如以往从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直到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
3、隔离
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隔离操作是另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最简单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开的操作室内。
4、通风
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局部排风是把污染源罩起来,抽出污染空气,所需风量小,经济有效,并便于净化回收。全面通风亦称稀释通风,其原理是向作业场所提供新鲜空气,抽出污染空气,降低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在作业场所中的浓度。全面通风所需风量大,不能净化回收。
❼ 根据化学品的环境危害,化学品的危险性列为16个种类
危险化学品主要分为以下16种:
爆炸物。
易燃气体。
易燃气溶胶。
氧化性气体。
压力下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
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自燃液体。
易燃固体。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
氧化性液体。
氧化性固体。
有机过氧化物。
金属腐蚀剂。
❽ 危险化学品有哪些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
苯、液化气、汽油、甲醛、氨水。
二氧化硫、硫化氢、农药、液氯等。
危险化学品分为3类:理化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
1、理化危险:包括爆炸物、易燃气体、易燃气溶胶、氧化性气体、压力下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自燃液体、自燃固体、自热物质和混合物、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剂。
2、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呼吸或皮肤过敏、生殖细胞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吸入危险。
3、环境危险:包括危害水生环境,对水环境的危害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602。包括急性水生毒性(指物质对短期接触它的生物体造成伤害的固有性质)和性水生毒性(指物质在与生物体生命周期相关的接触期间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潜在性质或实际性质)。
❾ 危险化学品分几大类、分别是什么
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分为八大类:
第一类: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9)化学品的危险性有以下哪些扩展阅读:
防灾应急要点:
1、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2、立即在事发地点周围设置警告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3、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4、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政府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5、严禁携带危险化学品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注意事项:
一旦闻到刺激难闻的气味,或者发现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就要马上采取措施:
1、及时撤离现场,并马上通知其他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报警。
2、堵截一切火源,不开灯,不要动电器,以免产生导致爆炸的火花;熄灭火种,关阀断气,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3、有关单位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
4、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