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化学知识 > 化学中哪些需要预处理

化学中哪些需要预处理

发布时间:2022-04-23 07:18:06

Ⅰ 样品预处理有哪几类

样品预处理是指将抽取的样品按其特性进行预先混合、缩样、包装和储存的过程。样品根据其特点可分为环境样品、动植物及其加工制品和特殊样品。其中环境样品包括土壤、水、空气等;特殊样品主要是指呕吐物、排泄物等;动植物及其加工制品则有高含水量、低含水量,高脂样品、低脂样品之分。当抽取的样品运回实验室后,通常将样品分为液态(包括水)和固态两类进行预处理。

1.液态样品

可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除去样品中的漂浮物和沉淀物。取适量样品(一般不少于1000mL)供分析用。必要时,需称量分离开的各部分的重量,并分别进行分析,并将各个部分残留量的总和表示样品的总残留量。取样后,尽量在样品可能发生的任何物理化学变化前完成分析工作。

2.固态样品

土壤,充分混匀后,过1mm筛,用四分法取适量样品(至少250g),并取100g均匀的土壤样品,分散在盘中,置105℃烘至恒重,冷却后重新称重,测出土壤干重。动植物样品,取可食用部分切成小块后,用高速捣碎机捣碎后,分别取适量样品供分析用。一些含水量低的样品,可按重量加入一定比例的重蒸馏水后再捣碎,分析时需按比例扣除水的重量。

Ⅱ 有丝分裂实验中预处理,固定,解离,漂洗,压片的作用是什么

一:有丝分裂中预处理、固定、解离和水洗的目的是什么?
1、 预处理:降低细胞质的粘度,使染色体缩短分散,防止纺锤体形成,让更多的细胞处于分裂中期。
2、 固定:借助于物理方法或者化学药剂的作用,迅速透入组织和细胞将之杀死,并且使其结构和内含物在形态结构上尽可能保持生活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同时更易于染色,可以较清楚的显现细胞在生活时不易看清楚的结构。
3、 解离:去除未固定下来的蛋白质,同时使胞间层的果胶质物质解体,细胞易于分散压片而易于观察。
4、 水洗:洗去材料中的酸以利于染色,并防止解离过度。

Ⅲ 化工原料的预处理方法 越全面越好 最好分有机无机

1.液态原料 包括液化石油气、凝析油以及原油蒸馏或各种二次加工所得的多种馏分油。在石油化工生产中,一般将馏分油分为轻质油及重质油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脑油、拔头油、抽余油以及常压瓦斯油(包括煤油、轻柴油)等,后者主要指减压瓦斯油(包括重柴油、减压柴油等)。上述各种石油馏分均可作为裂解原料,其中石脑油(直馏汽油)是优质裂解原料,其裂解技术成熟,为西欧及日本石油化工企业的主要裂解原料。据80年代初统计,石脑油在裂解原料中所占比例(质量%),西欧80,日本90,全世界60。由于原油性质不同,石脑油收率(%)相差很大,低者仅占原油的2~3,高者可达30~40。中国原油的石脑油收率约为 5~15。为扩大裂解原料,已采用常压瓦斯油,甚至减压瓦斯油作为裂解原料,到80年代初柴油馏分占裂解原料的10%左右。随着油品馏分变重,芳烃及硫含量增多,氢含量减少,乙烯产率降低,裂解性能变差,裂解技术也趋向复杂化。为改善重质原料油品的品质,可采用加氢裂化、加氢脱硫等工艺进行预处理。

Ⅳ 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一、混凝-絮凝

混凝是指向水中投加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剂,这些化学药剂在水中发生水解,和水中的胶体粒子互相碰撞,发生电性中和,产生吸附、架桥和网捕作用,从而形成大的絮体颗粒,并从水中沉降,起到了降低颗粒悬浮物和胶体的作用。

二、介质过滤

介质过滤是指以石英砂或无烟煤等为介质,使水在重力或压力下通过由这些介质构成的床层,而水中的的颗粒污染物质则被介质阻截,从而达到与水分离的过程。粒状介质过滤基于“过滤-澄清”的工作过程去除水中的颗粒、悬浮物和胶体。



工业水处理

在工业用水处理中,预处理工序的任务是将工业用水的水源——地表水、地下水或城市自来水处理到符合后续水处理装置所允许的进水水质指标,从而保证水处理系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为工业生产提供优质用水。

预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有机物、游离性余氯和重金属等。这些杂质对于电渗析、离子交换、反渗透、钠滤等水处理装置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Ⅳ 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必须进行什么预处理关于化学的

蒸馏水洗过后,用干净的脱脂棉擦干,然后才能蘸取。

Ⅵ 基准无水碳酸钠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

因为:
(l)
Na2CO3
作为
基准物
,具有纯净,不吸湿,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且分子量大,可减小称量误差。
(2)由于所标定的HCl
标准溶液
将用来测定
混合碱
,即Na2CO3与NaOH的混合物,因此标定与测定条件一致,可减小测定误差。

Ⅶ 危险废物有哪些预处理措施

预处理技术有助于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可以实现危险废物的资源化,进一步减少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理量,降低处理难度和运行成本,提高危险废物的管理水平。
1.焚烧预处理技术
焚烧法是危险废物的一种高温处理技术,危险废物在温度为850℃的第一燃烧室焚烧后,产生的烟气进入温度为1200℃的第二燃烧室焚烧以破坏各种有害物质[2]。该种方法具有减量化和无害化程度高的优点,但由于焚烧工艺缺陷或操作不当,也易造成少量的多氯联苯(VCB>、多环芳香烃(PAH>处理不完全或微量二恶英(PCDD)的产生;且飞灰和底灰中还残留不能处理的重金属物质,因此,需采用适当的预处理技术来减少此类影响,常用的预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
(1)破碎、分选。对于固态的焚烧废料,通常要进行破碎、分选处理,破碎成一定粒度的废料不仅有利于焚烧,而且破碎后的分选有利于有价值资源的回收利用(如废旧金属的回收),并且降低焚烧成本。
(2)剔除不宜焚烧的危险废物。不宜焚烧的危险废物包括:燃烧值小的;不能在焚烧中处理的有毒化合物;含有大量重金属的化合物。
(3)分离、烘干。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危险废弃物,不能直接焚烧,应进行分离及烘干,减少焚烧体积,增加燃烧值。分离可采用离心、压滤等技术;烘干可采用直接烘干(接触法)、间接烘干(对流法)、辐射烘干(红外线、微波)等技术。
(4)沉淀、固化。对难以分离及烘干的含水率较高的危险废物,可采用沉淀及固化技术,减少焚烧体积,增加燃烧值。沉淀技术主要通过添加药剂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固化则是通过添加新物质有毒化合物不再移动,在化学及力学方面更加稳定,处理无机/有机污泥及含金属污泥效果更好。沉淀和固化技术可联用。
(5)萃取、浮选。对于含有含水率较高的危险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也可采用萃取、浮选技术处理,以达到提出污染物,减少焚烧体积的目的。萃取法包括液/液萃取及液/固萃取,可根据危险废物的种类及状态加以选择;浮选即溶解空气浮选,常用于浓缩危险废物流,形成含水率较低的污泥,达到回收有价值固体物质或去除有毒物质的作用,常用在油脂类危险废物的预处理中。
2.填埋预处理技术
填埋是一种常用的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具有经济、处理量大、能耗小的特点。填埋场的选址及填埋的预处理是填埋的关键,常用的填埋预处理技术如下:
(1)分类、分拣。对要填埋的危险废物进行分类、分拣,一是回收有价值的资源;二是禁止可燃性废物进入填埋场,保证填埋场的安全运行。
(2)压缩减容。对要填埋的危险废物一定要压缩减容,增大处理量,降低填埋处理成本。
(3)中和技术。对于酸性或碱性固体废物,可根据其酸碱特性,利用中和技术对其预处理,达到以废治废并减少库容的目的。
(4)氧化还原技术。氧化还原技术主要用来降低或解除危险废物的毒性,使之成为环境的中性物质,减少渗出液的毒性,增加填埋的安全性。如使用NaOCl、Cl2对CN-、NO2-进行解毒处理。
(5)固化/稳定化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填埋预处理技术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技术,也是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使有害物质转化成物理或化学特性更加稳定的惰性物质,降低其有害成分的浸出率,或使之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从而满足再生利用或处置要求的过程。例如,在含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含铬污泥时,三价铬可以被氧化为六价铬,在含有钙盐的含铬污泥中加入硅酸钠和黏土后,就可以通过玻璃固化而抑制六价铬的产生,如果在添加剂配比适当时,在烧结过程中可形成ZnO•Cr2O3尖晶石。目前,根据废物的性质、形态和处理目的可供选择的有以下几种固化/稳定化方法:
•水泥固化,适用于重金属,废酸,氧化物。
•石灰固化,适用于重金属,废酸,氧化物。
•塑性固化法,属于有机性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从使用材料的性能不同可以把该技术划分为热固性塑料包容和热塑性包容两种方法。
•有机聚合物稳定法,不适于处理酸性及有机废物和强氧化性废物,多用于体积小的一些无机化学废物。
•玻璃固化技术,也称为熔融固化,适用对象为不挥发的高危害性废物及核废料。
•自胶结固化,利用废物自身的胶结特性来达到固化目的的方法,适用于含有大量硫酸钙和亚硫酸钙的废物。
•药剂稳定化技术,通过特定的药剂对重金属废物进行稳定化技术以处理,达到减毒、稳定的作用。

Ⅷ 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您好!样品前处理的目的:

1.使被测组分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来,制成便于测定的溶液形式。

2.除去对分析测定有干扰的基体物质。

3.如果被测组分的浓度较低,还需要进行浓缩富集。

4.如果被测组分用选定的分析方法难以检测,还需要通过样品衍生化处理使其定量地转化成另一种易于检测的化合物。

样品前处理的要求:
1.样品是否要预处理,如何进行预处理,采样何种方法,应根据样品的性状、检验的要求和所用分析仪器的性能第方面加以考虑。
2.应尽量不用或少使用预处理,以便减少操作步骤,加快分析速度,也可减少预处理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引入污染、待测物损失等。
3.分解法处理样品时,分解必须完全,不能造成被测组分的损失,待测组分的回收率应足够高。
4.样品不能被污染,不能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测定的物质。
5.试剂的消耗应尽可能少,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对环境和人员污染少。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Ⅸ 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

1.溶剂提取法,同一溶剂中,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将混合物组分完全或部分分离的过程称为萃取,也称提取,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2.浸提法:浸提法又称浸泡法。用于从固体混合物或有机体中提取某种物质,所采用的提取剂,应既能大量溶解被提取的物质,又要不破坏被提取物质的性质。为了提高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往往在浸提时加热。如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脂肪。提取剂是此类方法中重要因素,可以用单一溶剂,也可以用混合溶剂。

在进行盐析工作时,应注意溶液中所加入的物质的选择。它应是不会破坏溶液中所要析出的物质,否则达不到盐析提取的目的。

磺化法和皂化法:这是处理油脂或脂肪样品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例如,残留农药分析和脂溶性维生素测定中,油脂被浓硫酸磺化,或被碱皂化,由疏水性变成亲水性,使油脂中需检测的非极性物质能较容易地被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提取出来。

5.沉淀分离法:沉淀分离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除去,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6.掩蔽法:利用掩蔽剂与样液中的干扰成分作用,使干扰成分转变为不干扰测定的状态,即被掩蔽起来。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不经过分离干扰成分的操作而消除其干扰作用,简化分析步骤,因而在食品分析中应用十分广泛,常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

7.色层分离法:色层分离法又称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在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的总称。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离、分配色谱分离和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等。此类方法分离效果好,近年来在食品分析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色层分离不仅分离效果好,而且分离过程往往也就是鉴定的过程。本法常用于有机物质的分析测定。

8.吸附色谱分离:吸附色谱分离法利用聚酰胺、硅胶、硅藻土、氧化铝等吸附剂,经过活化处理后,具有适当的吸附能力,可对被测组分或干扰组分进行选择性的吸附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比如:食品中色素的测定,可将样品溶液中的色素经吸附剂吸附(其他杂质不被吸附),经过过滤、洗涤,再用适当的溶剂解吸,得到比较纯净的色素溶液。吸附剂可以直接加入样品中吸附色素,也可将吸附剂装入玻璃管制成吸附柱或涂布成薄层板使用。

9.分配色谱分离:分配色谱分离法根据两种不同的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的,两相中一相是流动的,称为流动相;另一相是固定的,称为固定相。

当溶剂渗透于固定相中并向上渗透时,分配组分就在两相中进行反复分配,进而分离,例如,多糖类样品的纸上层析,样品经酸水解处理,中和后制成试液,在滤纸上进行点样,用苯酚-1%氨水饱和溶液展开,苯胺邻苯二酸显色剂显色,于105℃加热数分钟,可见不同色斑:戊醛糖(红棕色)、己醛糖(棕褐色)、己酮糖(淡棕色)、双糖类(黄棕色)的色斑。

10.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所发生的交换反应来进行分离的方法。根据被交换离子的电荷分为阳离子交换和阴离子交换。该法可用于从样品溶液中分离待测离子,也可从样品溶液中分离干扰组分。

分离操作可将样液与离子交换剂一起混合振荡或将样液缓缓通过事先制备好的离子交换柱,则被测离子与交换剂上的H+或OH-发生交换,被测离子或干扰组分上柱,从而将其分离。例如,可以利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法制备无氨水、无铅水及分离比较复杂的样品。

11.浓缩法:食品样品经提取、净化后,有时净化液的体积较大,被测组分的浓度太低,会影响最后结果的测定。此时需要对被测样液进行浓缩,以提高被测成分的浓度。常用的方法有常压浓缩和减压浓缩两种。

12.常压浓缩法:常压浓缩法只能用于待测组分为非挥发性的样品试液的浓缩,否则会造成待测组分的损失。操作可采用蒸发皿直接挥发。如果溶剂需要回收,则可用一般蒸馏装置或旋转蒸发器。该法操作简便、快速,是常用的方法。

13.减压浓缩法:减压浓缩法主要用于待测组分为热不稳定性或易挥发的样品净化液的浓缩,其样品净化液的浓缩需采用K-D浓缩器。浓缩时,水浴加热并抽气减压,以便浓缩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且速度快,可减少被测组分的损失。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测定(如,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多采用此法浓缩样品净化液。

拓展资料:

样品预处理所用时间远远大于色谱分离时间,占分析消耗总成本最大,样品预处理过程会消耗大量溶剂及其他化学品,是实验重复性和准确性最差的环节,更是影响实验结果好坏最重要因素。

Ⅹ 有机化合物测定的预处理方法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易挥发性成分的逸散,避免样品组成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做微生物检验的样品,必须根据微生物学的要求,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制备。
食品的成分复杂,既含有大分子的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也含有各种无机元素,如钾、钠、钙、铁等。这些组分往往以复杂的结合态形式存在。当应用某种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对其中一种组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时,其他组分的存在常常给测定带来干扰。因此,为了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必须在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此外,有些被测组分在食品中含量极低,如农药、黄曲霉毒素、污染物等,要准确检验出其含量,必须在检验前对样品进行浓缩。以上这些操作过程统称为样品预处理,它是食品检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检验的成败。

样品预处理总的原则是:消除干扰因素,完整保留被测组分,并使被测组分浓缩,以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有机物破坏法

有机物破坏法主要用于食品无机元素的测定。食品中的无机元素,常与蛋白质等有机物质结合,成为难溶、难离解的化合物。要测定这些无机成分的含量,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释放出被测组分。通常采用高温、或高温加强烈氧化条件,使有机物质分解,呈气态逸散,而被测组分残留下来。

各类方法又因原料的组成及被测元素的性质不同可有许多不同的操作条件,选择的原则应是:第一,方法简便,使用试剂越少越好;第二,方法耗时间越短,有机物破坏越彻底越好;第三,被测元素不受损失,破坏后的溶液容易处理,不影响以后的测定步骤。

根据具体操作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1)干法灰化:又称为灼烧法,是一种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干法灰化法是将一定量的样品置于钳祸中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电炉中(一般约550℃)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浅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可供测定用。除汞外大多数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的测定都可用此法处理样品。

干法灰化法的特点是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因多数食品经灼烧后灰分体积很少,因而能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降低检测限;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无需操作者看管。但此法所需时间长;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并且坩涡对被测组分有一定吸留作用,致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干法灰化提高回收率的措施:可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采取适宜的灰化温度;也可加入助灰化剂,防止被测组分的挥发损失和柑祸吸留。例如:加氯化镁或硝酸镁可使磷元素、硫元素转化为磷酸镁或硫酸镁,防止它们损失;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可使卤素转化为难挥发的碘化钠或氟化钙;加入氯化镁及硝酸镁可使砷转化为砷酸镁;加硫酸可使一些易挥发的氯化铅、氯化镉等转变为难挥发的硫酸盐。

阅读全文

与化学中哪些需要预处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