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化学怎么判断两种物体是否能反应
1.中和反应:
即酸和碱发生反应
具体的要看反应条件
在水中的话
有不溶的就不反应;
2.复分解反应:
反应产物中有不容物或气体
2种盐(也可以是其他)就会反应;
3.置换反应:
比如还原性气体置换金属的反应,
卤素和卤素化合物的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看两种物质是不是具有相对的,相反的氧化还原性质;
另外还有化合反应,可以具体记忆。
Ⅱ 怎样判断化学物质间能否反应
有三种方法:看生成物是否有气体生成,水生成,固体物质生成!(也就是难溶物)
氢氧化钙确实是微溶的,但是碳酸钙是难溶的,(这就要看溶解度的大小!)微溶并不是难容或者是不容!也就是说当生成物比反应物的溶解度要小,这个反应就可以进行!
当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时候,生成的碳酸钙的溶解度要更小,生成物减少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反应就会进行了!
希望你能明白!
Ⅲ (化学)如何判断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看两种物质水解产生的离子能否共存,若能共存,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若不能共存,则会发生化学反应。
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挥发性物质、配合物(旧称络合物)等。
以下离子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1、生成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物质
如果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能够反应有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物质生成, 则溶液中的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易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下:
如SO42-与Ba2+、Ag+;OH-与Cu2+、Fe2+、Fe3+、Mg2+、Al3+;Ag+与Cl-、Br-、I-、CO32-、SO32-、S2-;Mg2+、Mn2+、Zn2+、Ba2+、Ca2+与CO32-、SO32-、PO43-;S2-与Cu2+、Pb2+;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原理:金属阳离子能够结合酸根离子或者阴离子生成难溶性或者微溶性的物质。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如果溶液中的某些离子间结合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 则溶液中的这些离子之间就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易生成难电离的离子如下:
(1) H+与OH-、ClO-、CH3COO-、F-、S2-、HCO3-、CO3 2-、HSO3-、SO3 2-、HS-、S2-、H2PO4-、HPO4 2-、PO4 3-、F-、HSiO3-、SiO3 2-.因生成水和弱酸而不能共存。
(2) OH-与H+、Cu2+、Fe2+、Fe3+、Mg2+、Al3+、HCO3-、CO3 2-、HSO3-、SO3 2-、HS-、H2PO4-、HPO4 2-、F-、HSiO3-、SiO3 2-.因生成弱碱和水, 所以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挥发性物质
如果溶液中离子间能结合有挥发性的物质生成, 则溶液中的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生成配合物(旧称络合物)
如果溶液中离子间能结合有络合物生成, 则这些离子不能共存。
例如:Fe3+和SCN-。
原理:3SCN-+Fe3+=Fe SCN3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等。
5、离子间发生双水解
如果溶液中存在弱酸和弱碱, 则弱酸对应的酸根离子和弱碱对应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反应, 相互促进发生双水解。
6、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溶液中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 则溶液中不能存在较强氧化性的离子, 两类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例如:H+和NO3-同时存在, 则不能与S2-、Fe2+、I-共存等。
原理:H+与NO3-结合生成的硝酸, 硝酸有强氧化性与还原性较强的S2-、Fe2+、I-等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不能共存。
离子不能共存的隐藏条件总结
1、颜色
离子共存题干中经常会有一些隐含的条件, 需要我们仔细地阅读题意, 当题中说明溶液为无色时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离子。
常见的有色离子如下:
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 O4+紫红色[5]等。
2、状态
若题中说溶液为透明则不代表溶液无色, 透明是溶液的状态, 也可代表溶液有颜色。
3、性质
(1)溶液呈酸性
如果题中溶液 (1) 呈酸性、 (2) 滴加石蕊试剂呈红色、 (3) 滴加甲基橙呈红色、 (4) p H<7符合以上四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 则溶液中一定没有OH-或弱酸根阴离子 (CO32-、S2-、Cl O-、Al O2-) 。
(2) 溶液呈碱性
如果溶液 (1) 呈碱性、 (2) 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 (3) 滴加石蕊呈蓝色、 (4) 滴加甲基橙呈黄色、 (5) p H>7符合以上五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6], 则溶液中一定没有H+或弱碱阳离子 (Mg2+、Al3+、Fe3+、NH+4) 。
(3) 酸碱性皆不能共存
(4)酸碱性
(1) 与金属Al反应能放出H2, 则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
(2) 水电离出的c (H+) =1×10-12mol/L, 则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
(3) 在酸性的条件下Mn O4+和Cl O-等离子具有氧化性, 则具有还原性的离子不能共存。
Ⅳ 高中生该如何判断某个化学反应能否发生
反应能否发生可以有两个参照物(实际上是一个原理):
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一般认为平衡常数小于10^(-5)的不能发生,平衡常数小于10^(-3)的反应倾向很小。平衡常数大于10^5的反应可以直接视为不可逆反应。
看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ΔG=ΔH-TΔS,综合判据),ΔG>0表示在该温度下不能自发地发生。
实际上,两者可以通过等式ΔG = -RTlnK来联系(化学热力学内容)。
由于部分高中可能没有传授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通过焓变和熵判断也是可以的。一般焓变为正值且反应熵为负(无序度减少)的反应都不能自发发生。
对于两者信息都没有给出且化学方程式无明显提示的,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按照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弱还原剂等的规律来寻找。
实际上几乎没有完全不发生的反应,但是有很多反应在有限的时间和受限的观测精度下可以认为不发生。
Ⅳ 化学要怎样区分那些可以反应。那些不可以反应
你要考虑这些情况:
1.反应物本身的情况,如本身金属性或者非金属性;
2.反应的外界环境,如点燃,高温,催化等;
3.反应物存在多种特性时,考虑哪种特性更强。
举个例子:
以铁和硫酸的反应为例:
分析:
1.铁具有金属性,表现还原性;硫酸中含有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含有酸性和氧化性,硫酸根离子含有氧化性。这是本身的特性。
2.考虑反应物所处的环境。我们以低浓度溶液和高浓度溶液为对比。
3.考虑反应物的特性强弱:
低浓度溶液:环境:溶液
反应物:铁,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水
特性强弱:氢离子强于硫酸根离子(氧化性)
结论:Fe会和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高浓度溶液:环境:强氧化环境
反应物:铁,浓硫酸(高中范围内,高浓度硫酸不存在离子状态)
特性: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铁变现还原性,强氧化性下生成致密氧化膜,防止内
部物质继续氧化
结论:铁发生钝化,不会发生反应。
平时多积累化学的知识,课上都会涉及的。
Ⅵ 如何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映
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标志是:看他们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以下物质:水、气体、沉淀、弱酸、弱碱、反应物中是不是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上述条件只要含有一种便能反应。
至于硫酸钠和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但是它不能在氧化硫酸钠了(因为硫酸钠中的S元素已经呈最高价态),因此二者是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
Ⅶ 化学怎样确定一种物质能否跟另外一种物质反应
初中的话,就看是不是生成沉淀水或者气体,能就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或者氧化还原,就是置换。还有书上给的特殊反应要记住。高中,就是看氧化性还原性,有机物特征反应,还有沉淀气体水微溶物,弱电解质等。很多但是不难
Ⅷ 怎样判断任意两个物质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一般符合下面几种条件即可发生反应:
①金属 + 氧气金属氧化物
除Ag、Pt、Au外的金属,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反应就越剧烈.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 + 水可溶性碱
可溶性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K2O、Na2O、BaO都能跟水反应.Ca(OH)2微溶于水,它对应的CaO也能与水反应.其余的碱性氧化物一般与水不反应或不易反应.
③碱盐
由碱转化成盐的途径有三个:
碱 + 酸性氧化物盐 + 水
碱 + 酸盐 + 水
碱 + 某些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④碱碱性氧化物 + 水
不溶性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一般可分解为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碱中的金属越不活泼,则该碱越容易分解.
⑤非金属 + 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除F2、Cl2、Br2、I2外的非金属,一般都可直接与O2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⑥酸性氧化物 + 水含氧酸
除不溶性的SiO¬2外,常见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⑦酸盐
由酸转化成盐的途径有四个:
某些金属 + 某些酸盐 + 氢气
酸 + 碱性氧化物盐 + 水
酸 + 碱盐 + 水
酸 + 某些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⑧酸酸性氧化物 + 水
在一定条件下含氧酸分解可生成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
⑨金属 + 非金属无氧酸盐
此处的非金属H2、O2除外.当金属越活泼,非金属也越活泼时,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⑩酸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强酸(H2SO4、HNO3)的酸酐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其余的需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11 碱性氧化物 + 酸盐 + 水
强酸(H2SO4、HNO3、HCl)可与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弱酸(H2CO3、H2S等)只能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反应.
12 酸性氧化物 + 碱盐 + 水
酸性氧化物在一般条件下都可与强碱溶液反应,但SiO2与NaOH固体(或KOH固体)需在强热条件下才发反应.
13 酸 + 碱盐 + 水
参加反应的酸和碱至少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
14 碱 + 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都能溶于水,同时生成物中必须有难溶物或容易挥发的碱(NH3•H2O).
15 酸 + 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酸和盐反应的前提条件比较复杂,在现阶段应掌握以下几点:
这里所说的酸和盐的反应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与盐才能发生反应.
如果反应物中的盐是难溶物,那么生成物必须都是可溶的,否则反应将不能继续进行.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CO2时,只能选用盐酸而不能用硫酸,就是这个道理.
必须掌握弱酸盐(如Na2CO3、CaCO3)跟强酸HCl、H2SO4、HNO3的反应,和生成BaSO4、AgCl的反应.
16 盐 + 盐另两种盐
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必须都能溶于水,若生成物中有一种是难溶性的盐时,则反应可以进行.
17 金属 + 盐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17金属 + 酸盐 + 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从酸溶液中把氢置换出来.这里的酸主要是指盐酸和稀硫酸.浓硫酸和硝酸因有强氧化性,跟金属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而是生成盐、水和其它气体.
Ⅸ 怎么判断化学反应能进行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的判断
1、自发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不需要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
2、焓变判断:一个自发的过程,体系趋向是由能量高的状态向能量低的状态转化。对化学
反应而言,放热反应有自发的倾向。但是,吸热反应也有自发的,发热反应也有不自发的。
3、熵变判断: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加。
4、自由能变△G的的判断方法 △G=△H-T△S
△G<0,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G=0,反应处在平衡状态。 △G>0,反应逆向自发进行。
①一个放热的熵增加的反应,肯定是一个自发的反应。
△H<0,△S>0,△G<0
②一个吸热的熵减少的反应,肯定是一个不自发的反应。
△H>0,△S<0,△G>0
③一个放热的熵减少的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H<0,△S<0,要保证△G<0,T要降低。
③一个吸热的熵增加的过程,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自发发生。 △H>0,△S>0,要保证△G<0,T要升高得足够高。
Ⅹ 如何来判断两种物质能不能反应
1、一般地说,酸与酸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如将硫酸、硝酸、盐酸等物质混合,它们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2、碱与碱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如将KOH溶液、NaOH溶液、Ba(OH)₂溶液等混合,混合后它们相互间不发生反应。
3、酸与酸性氧化物不反应。例如将CO₂通入H₂SO₄或盐酸中,CO₂与它们不反应。同样,SO₂与硝酸或盐酸等也不反应。
4、碱与碱性氧化物不反应。不少同学在写制取Fe(OH)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时,常用Fe₂O₃和NaOH反应来制取,这样写是不对的。因为Fe₂O₃是碱性氧化物,与碱不反应。
5、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碱性氧化物、或碱与酸性氧化物也都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也可反应生成盐。我们可以总结出,氧化物与酸或碱发生反应时,或氧化物之间发生反应时,只要一个带有“酸”字,另一个带有“碱”字,反应就可以发生。
6、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时,生成物中有沉淀折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应当指出的是,在判断盐和盐、盐和碱是否能发生反应时,除要看生成物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外,还要看反应物是否可溶。如果反应物都可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如果反应物有一种不溶的,反应就不能发生。
7、如果是酸和碱或酸和盐起反应,只要生成物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中的盐和碱溶与不溶,都能与酸起反应。
(10)化学怎么判断能否反应扩展阅读
假设,存在一个系统。通过计算得出反应前后系统的焓变为ΔH。如果ΔH 计算为负值,则反应必为放热反应。比如:燃烧就是燃料与空气中氧气剧烈反应放出热量。
如果ΔH 计算是正值,则反应必为吸热反应。比如:石灰石在高温下反应分解出氧化钙(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如果ΔH计算等于零,则反应不吸热也不放热;外界不对体系做功,体系也不对外界做功。
反应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完全由体系的 ΔH决定。但是,反应是否进行则完全由体系的由吉布斯自由能ΔG来表示。具体计算公式如下:ΔG = ΔH - TΔS
ΔG 是自由能改变,ΔH 是焓改变,而ΔS 则为熵改变,T是开尔文温度。